首页 > 人生哲理 > 人生感悟 > 毛泽东的豪气

毛泽东的豪气

时间:2014-11-02   来源:人生感悟   点击:

【www.gbppp.com--人生感悟】

毛泽东的豪气(一):毛主席的十大气场震古烁今

毛主席的十大气场震古烁今

发布时间:2014-04-05 来源:乌有之乡

今天,又是清明节。我的眼眶中,情不自禁地布满了泪水。这泪水,为已经仙逝的亲人而流,更为至亲的亲人毛主席而流„„

38年前,那位发出“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豪言的伟人,那位有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信念的伟人,那位立下“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壮志的伟人,那位倾注“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深情的伟人,那位洋溢“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欢欣的伟人,那位充满“文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豪情的伟人,那位焕发“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英气的伟人,那位举起“核弹高置昆仑巅,摧尽腐朽方释怀”利剑的伟人,那位弹奏“踏破官僚机器,挥斥资产阶级”战歌的伟人,那位深怀“人民胜利今何在?满路新贵满目衰”忧患的伟人,那位敲响“苏修贼心不死,我辈岂是南明”警钟的伟人,那位笑看“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寒流的伟人,那位谱写“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篇章的伟人,那位描绘“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风光的伟人,那位尽显“江山如画忆丹心,宏图遗愿永不灭”本色的伟人,那位高歌“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胜利的伟人,永远地闭上了他那双慈祥、亲切、睿智、深邃的眼睛,永远地离开了他缔造的党、缔造的军队,缔造的国家,永远地离开了无限热爱他的人民。

他逝世快38年了。在这38年中,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众多的精英、公知、政客,用尽世上最恶毒的语言,不断地咒骂他、侮辱他,诋毁他,试图让人民彻底地忘记他,抛弃他。可谁知事与愿违,人民非但没有忘记他,抛弃

他,反而越来越强烈地崇拜他,越来越由衷地敬仰他,越来越深刻地思念他,越来越坚定地追随他,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轮轮如火如荼的颂毛热潮。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理由或许有千条万条,但归根结底只有一条,那就是在毛主席的身上,充盈着一种令人极其震撼、并且无法消除、无法躲避的神秘“气场”。不管你是拥戴者,还是仇视者,都不由自主地受到这股“气场”的吸引、感染和影响。对拥戴者而言,这“气场”正如春暖催花开,令其志存高远;对仇视者而言,这“气场”恰似秋肃扫叶败,令其闻风丧胆!

那么,毛主席到底有哪些神秘“气场”呢?在我看来,至少表现在如下十个方面:

一是令人震撼的“挥斥方遒”之霸气。毛主席少年时,曾豪迈地宣称:“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正是有了这种自小就树立的自信,使得他的一生充满了“伟男子”的刚毅,显示了傲视群雄的霸气。他不怕天,不怕地,干预藐视一切强权,并与之做最坚决的抗争。想当年,蒋介石之枭,称霸一时;倭寇之凶,甚于豺狼;美帝之狂,傲视解释。可在他的面前,都变成了一只只趴在地上不敢喘气的纸老虎。他的这种霸气,不是张扬个性,而是挺起脊梁;不是对付人民,而是震慑敌人;不是强权维稳,而是对外强硬。

二是令人惊叹的“中流击水”之勇气。毛主席有着无人能比的宏大气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他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创造了具有普遍真理意义的毛泽东思想;他以巨大的战略勇气,成就了中国革命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他不仅领导中国人民胜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创造性地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国面貌,而且还以反帝反修的壮举和“三个世界”的理论,成功突破了两个超级大国的重重围堵,中国由【毛泽东的豪气】【毛泽东的豪气】

此昂首挺立于世界的东方。

三是令人钦佩的“浪遏飞舟”之英气。毛主席的英气穿虹贯日,举世钦仰。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就曾如此盛赞:“毛泽东作为一位没怎么出过国的政治家,他在中国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后,在外交领域,他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变得非常卓著。曾经有一段时期,毛泽东毫不畏惧与我们美国对峙并一路走来。„„国之力在民,民之力是外交之力、是外交最基本的原理。这是我对毛泽东的外交感触最深的地方。”这难道不是对毛主席英气的另一种感悟吗? 四是令人敬畏的“依天抽剑”之浩气。在那“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的旧中国,“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是毛主席,“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是毛主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毛主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是毛主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毛主席,“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毛主席,“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五是令人景仰的“还看今朝”之豪气。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谁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今朝”的人民!正因为毛主席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才立下了终生为最广大人民争解放、谋幸福的伟大志向,才奠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写下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瑰丽篇章,才史无前例地喊出了“人民万岁”的时代强音,人民由此有了归属,有了尊严,也有了根基,更有了自豪。这怎能不赢得人民更广泛的拥戴、更真诚的支持、更坚定的追随呢?

六是令人歌咏的“闲庭信步”之灵气。纵然面对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的全面遏制,却无法消磨毛主席“畅游”波涛汹涌的“长江”的宏愿与自信。毛主

席“闲庭信步”的“畅游”,“游”出了一个“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中国,“游”出了一个“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中国,“游”出了一个“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中国,“游”出了一个“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中国,游出了一个“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中国。

七是令人赞颂的“鲲鹏展翅”之志气。鲲鹏要展翅,必先立大志。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毛主席从小就树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在他的字典中,只有“人民”;在他的心目中,只有“人民万岁”;在他的终身追求中,只有“为人民服务”。正是由于这一点,他才强调“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他才断言“搞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他才决心“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以保障人民生存在一个安全、和谐、幸福、强盛的国度里。

八是令人仰慕的“文儒贤达”之儒气。毛主席是公认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预言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诗人,贤明通达,学富五车。他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新的历史篇章,成为世界历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他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超群的智慧,卓绝的理论,不仅影响着昨天,影响着今天,也将长远地影响未来。他是“把思想和行动有机结合起来的伟人”,耸立起一座至今无人超越的思想高峰。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昨天,也属于今天,更属于明天。

九是令人敬畏的“水火无交”之正气。毛主席生来最厌恶贪官,最痛恨腐败,一句“谁要是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搞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的誓言,一声“你这么干,还配当共产党的干部吗”的怒喝,一个“是要他俩,还是要新中国”的诘问,一腔“我毛泽东就不能穿

带补丁的衣服吗”的情怀,一脸“你们都吃一块,这就是种粮人吃的粮啊”的泪水,以及一件布满补丁的睡衣,一张交纳饭费的发票„„天地能不为之动容?神鬼能不为之哭泣?

十是令人叹服的“德被四海”之大气。古人云,德者,“勤朴古健、果义敢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也;老子亦曰:“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以德育人,以德树人,以德治人,以德服人,是中国儒家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也是毛主席精神品格的光辉写照。毛主席锄强扶弱,匡世济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风范,厚德载物,德被四海,不仅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永远爱戴,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崇高声望,就连他的对手包括第二世界和第一世界的政治人物,也不得不敬佩,不得不叹服。

毛主席身上的十大神秘“气场“,震古烁今,“天下推之而不倦,誉之而不厌,久远而不忘”。

今天,已是清明节,谨以此文纪念人民永远拥戴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乌有之乡

毛泽东的豪气(二):毛泽东的十大气质

毛泽东的十大气质

气质,语出宋代张载《语录钞》“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素质、内在修养的外在行为的总和,一般是指人的个性特点、风格气度。人的气质是先天与后天的统一,内在与外在的统一,率真与理智的统一。

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的天资特别是他经过长期革命实践的磨练,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气质,对指导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特殊作用,也影响和感染了几代中国人。

对毛泽东的气质可以作如下的探讨:

一、英雄气质。毛泽东的英雄气质可以说是他特征最为鲜明的气质 无论是广大人民群众、毛泽东的战友抑或是他的敌人,都不能不承认毛泽东身上存在的这样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毛泽东的英雄气质可以用英姿焕发、雄才大略、雄视天下等等词语来表达。还在毛泽东十三岁就读东山学堂时,一首“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就呈现出一种少年豪气。他在重庆谈判期间发表的《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不知令多少人折服。据李银桥《走下神坛的毛泽东》回忆,毛泽东转战陕北期间,当他率领300人同百倍于己的国民党部队在陕北捉迷藏时,竞敢于冒险同追捕他的国民党部队相向而行,大有十万军中探囊取物的气

概。抗战后期,美国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一时间全世界“谈原子弹色变”,延安的《解放日报》也在头版报道了这一消息。毛泽东得知后,立即将《解放日报》负责人叫到窑洞进行严厉的批评。他知道原子弹的厉害,他更知道信心的重要。此后,他多次谈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1947年6月他转战城南庄,国民党飞机投下炸弹,在尚未爆炸一些人连拖带拽拉他进防空洞时,他偏要指着丝丝冒烟的炸弹说“还可以打两把菜刀嘛”。这就是充溢着英雄气质的毛泽东,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三大战役后,卫士给他梳头,发现他头上生出一根白发,他幽默地说:“打了三大战役,害得我白了一根头发。”毛泽东的英雄气质,坚定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信心,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柱石。

二、天下气质。天下气质就是胸怀天下,忧乐天下,以天下为己任 如果说英雄气质反映的是一种豪气,天下气质则是在英雄气质基础上又平添了一种境界,一种责任。项羽是英雄,但他的境界定格在“不能锦衣夜行”上;梁山好汉是英雄,但他们的境界定格在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上;唐宗宋祖是英雄,但他们的境界定格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上;毛泽东的境界,是追求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追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青年毛泽东辞别父母留下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诗,充分反映了毛泽东从小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抱负。还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他就发出“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的呼声。此后,从上海建党到安源罢工,从农运讲习所

到挥师井冈山,从反围剿到长征,从抗战胜利到解放全中国„„这一切,原动力都是毛泽东的“天下气质”。天下气质的背后是担当、是境界、是责任、是胸襟,也是对大势的把握和驾驭。毛泽东的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气质同他的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三、求真气质。“求真”就是追求事物的本源,就是在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

求真气质是毛泽东从小养成并在求学和以后的革命实践中日益鲜明的气质。学生时代,在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等各个主义的选择中,他认定了中国革命的出路,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苏联十月革命通过城市暴动取得胜利,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照搬苏联经验,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无数次失败的教训,促使毛泽东不断思考和探索,寻求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秋收起义的目标本来是打长沙,这是上级的指示、中央的决定。但在如此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打长沙无异于以卵击石。“求真气质”促使毛泽东进行新的思考,寻找新的目标,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继之开辟了中央苏区,并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长征中,面对左倾错误路线指挥下红军遭受的挫折,“求真气质”促使毛泽东在担架上,在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直至遵义会议上不断力争,使中国革命重新走上正确轨道。抗战中,面对“亡国论”“速胜论”等思潮,“求真气质”促使毛泽东冷静分析中日力量对比,从战术到战略,从军力到人心,从国内到国际,最后以一篇《论持久战》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理论基础。“求

真气质”贯穿了毛泽东的一生,甚至包括他后来的失误。失误,也是他在“求真”,是他“求真”的代价。

四、善事气质。善事包括善学、善思、善谋、善断、善处(处理实际问题)等多个方面,它反映的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力,一种超越于“自发”的“大自觉”

善学,毛泽东一生手不释卷,从政治、历史、文学、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善学”不仅指“学”,更包括“善”。毛泽东的“善学”就是善于从各类书籍中吸取他人的智慧。他从《水浒传》《三国演义》中启发出军事斗争的灵感,从《资治通鉴》中学习到治国的经验,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学习到立场、观点、方法。这些是读有字书。他还善于读无字书。还在湖南一师的时候,他就多次和同学好友结伴“游学”,从现实生活中增长知识和智慧。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他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相结合,不拘泥、不刻板、不教条,学用结合,学用相长,真正是学到了家、学到了真谛。善思,他思维开阔,或纵情于天地万物之间,或驾驭于古今风云之上,忽天马行空,忽独辟蹊径,常常能想别人所不能想,思别人所不能思。他的思维大到政治上把地球“裁为三截”,小到从科学上认定“基本粒子”还可再分。1977年,在夏威夷召开的第七届世界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上,美国著名微粒子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提议,把科学家新发现的构成“夸克”和“层子”的更基本的粒子命名为毛粒子(Maons),以纪念毛泽东。这一提议被大会通过。这个提议的起因是,1955年,毛泽东同钱三强等人曾有过一段对话。毛泽东问:“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的吗?”钱三强回答:“是这样。”毛泽东又问:“质子、中子又是什么东西组成的呢?”这一问把这位科学家问住了,因为当时世界上认为,质子、中子是最小的基本粒子。停了一会儿,钱三强说:“根据现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也是最小的,不可分的。”毛泽东微笑着说:“从哲学的观点来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原子、中子也应该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嘛!你们信不信?”“你们不信,反正我信。”后来,毛泽东当着于光远和周培源的面又提起这件事,并引用了庄子《天下》篇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说法„„在国际科学界,有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科学概念的,也有用发现者的名字命名新的科学发现的,但几乎没有用政治家的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是一个例外。善谋,毛泽东的善谋表现在对复杂矛盾的判断上,表现在跳出局部范畴的大视野大思路上。在军阀割据中,他认为军阀与军阀之间的“几不管地带”,正是给中国革命发展留出的空间,并借此谋划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中,他思考新的世界划分方式,改变了传统利益格局中东西两大阵营的划分,谋划出“三个世界”的理论,彻底打破了原有世界格局。善断,是基于对复杂事务的深刻判断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胆略,一种魄力。毛泽东的善断表现在每当革命处于危亡时刻,在他人无法找到出路的时候,他总能及时提出自己独到的主张并大胆决断。遵义会议后,面对敌人的四面围堵,毛泽东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决断,指挥红军四渡赤水,甩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是当时红军指战员的心声,也是对毛泽东“善断”的由衷感佩。善处,即与人共事的能力。

毛泽东的豪气(三):三个自信心得体会

篇一:三个自信心得体会

总书记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及其“三位一体”的关系进行了深刻而又精辟的阐述,要求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个自信”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我们要自觉增强“三个自信”所传递的豪气、底气和锐气,更要深刻理解“三个

自信”背后的深刻理性,将其当作一种真理性的认识,真正转化为更加坚定的政治信仰,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更加主动的工作落实。

道路自信源自价值理性。古语说“君子董道直行而不豫”,总书记总书记在报告中告诫“不走邪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追求国家强大、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就应当走这样一条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才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事业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才有独立性、自主性;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强大的动力。任何一个具有家国情怀,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人,都会接受这样一种严密的逻辑,从而坚信我们的道路是正确的,是有着光明前途的,是必须自觉坚持的。也只有这样,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才会不菲薄,对发展中的问题才会不气馁,对前进中的困难才会不屈服。

理论自信源自认识理性。理论清醒,才能头脑清醒;理论自觉,才能行动自觉。我们的理论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这套理论在革命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验证并得到升华。不论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思想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是作为其构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集中体现了党的执政智慧,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特别是新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从哲学层面对发展的目的、主体和路径等进行了高度凝练。这些真理性的认识,为我们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让我们勇于回应一切语言上的挑衅、一切理论上的质疑。

制度自信源自实践理性。在民主法治的普世价值下,任何制度只要符合国情党情民情,就是好的制度。反之,任何制度只要不适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别人再推销都不能“买账”,否则就会让老百姓“埋单”。我们的制度就是在长期实践和理性设计结合下形成的,并被实践反复证明“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这“五个有利于”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每一名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关注这个国家的人,只要有一个客观的立场,都不难从自己身上得到验证。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自信。全党都要在“三个自信”的指引下,坚持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办自己的事,“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篇二:三个自信心得体会

班上组织了关于“三个自信”的专题学习,从中也受益匪浅。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建立在活生生的实践之上,展示了中国人的底气、志气和勇气。

十八大报告提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道路自信。中国坚持走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种道路不同于资本主义的道路,也不同于苏联僵化的所谓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充满活力、符合实际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利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一二百年才走完的历程。虽然不平坦,虽然不完美,但放在全球发展史上看,仍不失为一个奇迹之路,康庄大道。

理论自信。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中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活灵魂,并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遇到、没说明的时代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展现了高度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理论特色和时代特色,展现了无穷的活力和指导力。

制度自信。衡量制度好不好,关键看它是否促进经济发展、人民幸福、国家繁荣。我们自主探索,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些制度,规范我们的实践,指引我们前行,保障我们和谐,富有生命力。

一个国家,他的道路只有自己走出来的才最合实际;他的理论,只有扎根自己的土壤,才会绿树常青;他的制度,只有源于自身探索,才会“鞋合脚”。我们从不拒绝吸收人类先进文明成果,但我们知道,只有守住自己的根,这种吸收和学习才不会成为邯郸学步。

篇三:三个自信心得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及其“三位一体”的关系进行了深刻而又精辟的阐述,要求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个自信”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我们要自觉增强“三个自信”所传递的豪气、底气和锐气,更要深刻理解“三个自信”背后的深刻理性,将其当作一种真理性的认识,真正转化为更加坚定的政治信仰,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更加主动的工作落实。

道路自信源自价值理性。古语说“君子董道直行而不豫”,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告诫“不走邪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追求国家强大、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就应当走这样一条道路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rszl/73546/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