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美文 > 爱情故事 > 关于行动的小故事

关于行动的小故事

时间:2018-09-14   来源:爱情故事   点击:

【www.gbppp.com--爱情故事】

关于行动的小故事 第一篇_关于执行力的六个小故事

关于执行力的六个小故事

猫和老鼠

从前, 有一只真抓实干的黑猫, 它每天都能捉 10 多只老鼠, 让老鼠们吃尽了苦头。 于是, 老鼠们召开研讨会共商对付黑猫的办法。 有的建议加紧研制毒药, 有的说干脆一齐扑上去把黑猫咬死。 最后, 还是老奸巨猾的鼠王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 “老鼠杀猫是不可能的。 如果不能杀死它, 就应设法躲避它。 咱们推选出一名勇士, 偷偷地在猫的脖子上挂个铃铛。 这样一来, 只要猫一动就会有响声, 大家就可以事先躲起来。 ”老鼠们公认这是个很好的想法。 但怎样执行呢?高额奖金、 颁发荣誉证书等办法一个又一个地提出来, 但讨论来讨论去, 老鼠们也没有找到一个敢于执行这一决策的勇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有好的想法却不能执行, 那只能是空想。同样, 对于企业来说, 管理者有了决策, 但因脱离了实际, 无法执行, 最终也无济于事。 因此, 在使员工执行决策之前, 管理者首先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作出科学决策, 保证计划切实可行。

联想的制度刚性

联想从 10 年前的默默无闻到今天的中关村龙头企业, 这样的成就并非偶然,而是主要取决于两大基本因素: 第一点是联想的领路人柳传志的战略意识;第二点是联想强大的组织能力。

联想强大的组织能力主要通过其制度的刚性来体现, 这种刚性的制度可以克服知识分子创业队伍的先天性弊端, 使组织的制度落

到实处。

联想文化的第一个阶段被称作制度文化, 即斯巴达方阵文化。 所谓斯巴达方阵文化有两个主要特点: 强调集体力量和强调制度的刚性。 这种文化建立伊始, 从联想最高的领导人柳传志到联想的每一个基层员工, 都在矢志不渝的遵守这种文化,贯彻这种文化。

以开会迟到为例, 联想规定: 开会不准迟到, 如果迟到的时间大于等于 5 分钟, 与会者就不用参加会议了;如果小于 5 分钟, 那么迟几分钟就在门外站几分钟然后再进来开会。 正好有一天迟到了, 他迟到的时间大概是 3、 4 分钟, 于是, 柳传志按照规定站在门口,直到站够了规定的时间才走进会议室。 试想, 连公司的老总都能以身作则, 其他的员工又怎么能不遵守制度呢?

康佳是我国著名的彩电生产企业, 其内部有一条规定: 不准在工作场合吸烟。 这条规定看似简单, 执行起来却有很大难度。 但是经过一件事后, 康佳的这条规定在员工中得到了认真的贯彻。

员工甲 20 多岁, 既有学历又有技术, 在某一次企业合并中进入康佳。 康佳当时的领导班子对这名员工非常器重, 很快就让他担任了一个车间的副主任。 员工甲在走向领导岗位之后, 更加积极肯干, 表现优秀。 但是, 他有一个无法克服的习惯, 那就是喜欢吸烟。 为了执行工作场合不准吸烟的规定, 小伙子只能在午饭时或者下班后猛吸几口, 以解烟瘾之苦。

一个偶然的机会, 员工甲发现车间的楼梯拐口处可以作为吸烟的好去处, 他个人认为这个地方不能算作工作场合。 有一次, 他

又像往常一样在这个地方点着了香烟, 却刚好被公司的副总经理迎面撞上。副总经理当时虽然没说什么, 但是很快从人力资源部发出了三条通告:第一, 免除员工甲车间副主任的职务;第二, 罚款;第三, 全厂公示。

公告张贴之后, 在整个车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部分员工认为公司的管理方式太过强硬,采取的惩罚动作过大。 但是, 在这件事之后, 康佳没有人再在工作场合吸烟了。

通过以上案例可知, 企业制度的建设和执行都是在一点一滴的具体过程中坚持下来的,大的制度要坚持执行, 小的制度也不能放松。 如果只建立制度而不谈如何执行, 那么这个制度本身的威信就会荡然无存。 所以, 一个组织要想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首先要在行动上尊重制度, 才能从根本上尊重执行。

强势郭凡生: “非典”发军令

郭凡生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 在管理企业与处事原则中常常显露出军人的直率和严格

在 2003 年“非典”时期, 郭凡生实行了严格的军营制度。 慧聪公司在北京昌平地区的研发基地集中了 600 名员工的慧聪园自行隔离封园。 如果有员工要一定出园, “可以, 你先交辞职报告, 然后出去了就不许再回来。 ”不久, 住在慧聪园的一名女员工因为不顾劝阻执意出园而被立即开除。

“非典”时期, 郭凡生给员工下发的注意事项文件中全部冠以“CEO 第× 号令”。 军人的严格与铁腕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还是那句话: 令行禁止, 令要行得通, 止要止得住, 乱世必用重典。 哪怕有人去投诉, 哪怕最后我要赔钱, 我也要在公司树立起规矩的威信。 ”郭凡生说。

郭凡生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温文尔雅, 一派学者风范, 没曾想他还有如此强势的一面。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有了规矩不执行, 也成不了方圆。 有“圆”无“方”, 成不了优秀的企业家;有“方”有“圆”成就了郭凡生。

令行禁止陈峰: 春节开除违规飞行员

海航集团公司董事长陈峰有过一段难忘的军旅生活, 军队中的严格管理、 绝对的执行力等优良军风被他移植到现代企业管理中来。

遇到违纪违规的人和事, 陈峰处理起来不留丝毫情面。 一个给员工和外界印象颇深的故事是: 海航创建之初, 两名到美国接受培训的飞行员, 回来时已是腊月二十九, 便直接回家过春节, 没按规定先回公司报到, 结果立即被开除了。 看似不近人情, 但陈峰说, 公司的规矩建立不起来, 会影响一大批人。 惩少而教多, 这是严厉, 也是善良。

海航还有这样的规定: 如果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出现了事故, 公司总裁立刻降为副总裁,飞行部总经理就地免职, 飞行员改行当搬运工。 “我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 而是教育, 教育本人、 教育大家。 对所有人严格, 出发点是为将来好, 为事业好。 ”

执行是没有大小事之分的: 所有事情, 无论大小;所有人, 无论职位高低, 只要是既定的规则, 都要执行。

铁腕任正非: “拿不下山头就撤职”

说到企业的强势文化, 不能不提任正非和他掌舵的华为。 华为的文化是强硬和激进的,这是军人出身的任正非雷厉风行的性格和军事化作风的深刻体现。

资源的稀缺、 惯有的危机意识让任正非选择了 “狼”式生存法, “我们是一群饿狼, 只有让狼性爆发才能生存”。 狼有三大特性: 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 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

在《我在华为打工的日子》 的文章中有这样的描述: “华为要求我们服装严格统一, 白色无暗纹的衬衣, 黑色西裤, 黑色皮鞋, 深色袜子。 记得有一次, 我们班二十几个男生去加班, 我走在最前面, 无意中往后看, 清一色的黑西服西裤, 齐整整地往前走, 场面颇为壮观,比黑帮气势强多了。 有一次我们几个人去省移动, 刚进大院, 对面走来网络部主任, 他见到我们, 惊呼: ‘华为进村了!’”

华为创业期, 价值标准是“只以成败论英雄”。 “一个团打山头, 你打不下来, 当场就把团长撤了, 让连长当团长, 最后山头真的打下来了, 这个团长就给连长当了„„小公司必须靠高层行政管理的决心来推进公司前进。 ”任正非以军队的冲山头比喻培养干部, 用教父般的执著与坚韧调教出一群凶猛的土狼, 不断蚕食狮子周围的领地。

就像弹簧一样, 人的弹性和张力是有限的。 任正非靠“铁腕”推行的“狼性文化”让每一个员工无论在精神上还是体力上, 都已

关于行动的小故事 第二篇_有关目标与成功的励志小故事

有关目标与成功的励志小故事

1、目标的作用

美国耶鲁大学进行过一次跨度20年的跟踪调查。最早,这个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参加调查的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有目标吗?”90%的学生回答说有。研究人员又问:“如果你们有了目标,那么,是否把它写下来呢?”这时,只有4%的学生回答说:“写下来了。” 20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跟踪当年参加调查的学生们。结果发现,那些有目标并且用白纸黑字写下来的学生,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另外的没有这样做的学生。他们创造的价值超过余下的96%的学生的总和。那么,那96%的学生今天在干什么呢?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这些人忙忙碌碌,一辈子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帮助那4%的人在实现他们的理想

呢。

流沙河的《理想》诗是这样说的:“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目标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引导和动力保

障作用,不可不重视。

2、目标要明确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他们的情绪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往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

有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都有一块里程碑,人们便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

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

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到达目标。

3、大目标由小目标组成

【关于行动的小故事,】

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的故事。他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夺得世界冠军。当记者几次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时,山田本一总是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凭智慧战胜对手,取得胜利。人们都知道,马拉松比赛主要是运动员体力和耐力的较量,爆发力、速度和技巧都还在其次,因而对山田本一“凭智慧取胜”的回答,许多人疑而不信,总觉得他是在招摇夸张,故弄玄虚。然而十年后,人们终于从山田本一的自传中,验证了“凭智慧取胜”确实是他获得成功的经验所在。他在自传中写道: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将比赛的路线仔细的勘察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公寓„„这样一直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以百米冲刺的劲头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路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而轻松的跑完。起初,我并不

是这样做的,而是把目标一下子定在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结果跑到十几公里就觉得疲惫不堪

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吓倒了。

大的成功由小的目标铺垫而成。

4、目标决定成绩

一天,一位记者到建筑工地采访,分别问了三个建筑工人一个相同的问题。他问第一个建筑工人正在干什么活,那个工人头也不抬地回答:“我正在砌一堵墙。”他问第二个建筑工人同样的问题,第二个建筑工人回答:“我正在盖房子。”记者又问第三个工人, 这次他得到的回答是:“我在为人们建造漂亮的家园。”记者觉得三个建筑工人的回答很有趣,就将其写

进了自己的报道。

若干年后,记者在整理过去的采访记录,突然看到了这三个回答,三个不同的回答让他产

生了强烈的欲望,想去看看这三个工人现在的生活怎么样。

等他找到这三个工人的时候,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当年的第一个建筑工人现在还是一个建筑工人,仍然象从前一样砌着他的墙;而在施工现在拿着图纸的设计师竟然是当年的第二个工人;至于第三个工人,记者没费多少工夫就找到了,他现在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前两

个工人正在为他工作。

一个人的目标直接决定了他将来的前途。

拿破仑说:“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有深刻的道理。

5、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关于行动的小故事,】

罗斯福总统夫人在本宁顿学院读书的时候,打算在电讯业找一份工作,以补助生活。他的父亲为她引见了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当时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

将军热情的接待了她,并认真地问:“想做哪一份工作?”

他回答说:“随便吧。”

将军神情严肃地对她说:“没有任何一类工作叫‘随便’。”

片刻之后,将军目光逼人,以长辈的口吻提醒她说:“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 如果人生没有目标,就好比在黑暗中远征。人生要有一生的目标,一个时期的目标,一个

阶段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周的目标,一月的目标,一年的目标。

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灵,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没有远大的目标会使人失去动力!没有具体的目标会使人失去信心!”哲人的话是对心理学家结论的概括注解,所以,教师要十分注重帮助学生设计人生目标。

关于行动的小故事 第三篇_好习惯小故事

好习惯小故事

岔 河 中 心 小 学

好习惯小故事(一):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有一家“福特公司”,它位于全球500 强前列,它的创始人是福特。福特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时应聘的三个人都比他的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他弯腰捡起来,发现是一张废纸,便顺便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呢?”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学历的确比你高,而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的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能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所以,我才录用了你。”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不久就名扬天下,福特把这个公司改名为“福特公司”。他不但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而且使美国的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首位。

还有一个故事:13 岁就成为中国科技大学的大学生周峰,在谈到自身成功的秘诀时总是说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了自己。据说周峰有两个好的学习习惯:一是量化的学习习惯。他认识汉字、记英语单词,都是每天10个,即使是走亲戚串门也从不间断。一年下来,3000 多个汉字记住了,3000 多个英语单词也记住了。二是定时学习的习惯。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玩,自觉性极强,不需要别人提醒。

由此可见,好的习惯可以使人不断走向成功。但是,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重要的是要从孩子的行为入手,把每一次行动落实到位。

好习惯小故事(二):

花该花的钱

迈克是纽约一家小报的普通记者。一个周末他在一家不大的酒店里看见身份显赫的企业家从一个房间里走出,其中一位是福特。福特手里拿着一张菜单走向服务生,微笑道:“小伙子,你看看是不是有一点儿误差。”

服务生很自信地回答:“没有啊。”

“你再仔细算一算。”福特宴请的几位企业家已经朝门口走去。他却很有耐心地站在柜台前。

看着福特认真的样子,服务生很不以为意,道:“是的,因为零钱准备得很少,我多收了您50美分,但我认为像您这样富有的人是不会在意的。”

“恰恰相反,我非常在意。”福特坚决地纠正道。

服务生只得低头花了一番工夫凑够了50美分,递到一脸坦然的福特手中。 看着福特快步离去的背影,年轻的服务生低声嘀咕道:“真是小气,连50美分也这么看中。”

【关于行动的小故事,】

“不,小伙子,你说错了。他绝对是一个慷慨的人。”目睹了刚才那幕情景的迈克,抑制不住地站起来,“他刚刚向慈善机构一次捐出5000万美元的善款。”迈克拿出一张两周前的报纸,将上面的一则报道递给服务生看。

服务生不明白如此大方的福特,为何还要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去计较那区区的50美分。

“他懂得认真对待属于自己的每一分钱。懂得取回属于自己的50美分和慷慨捐出5000万美元,是同样值得重视的。”就在福特这一看似不经意的小事中,迈克忽然领略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成功经验,那就是——没有理由不认真对待眼前的每一件事,无论它是多么重大还是多么微小。

后来,经过多年的艰苦打拼,迈克成为美国报界的名家,而那位服务生也成为芝加哥一家五星级酒店的老板。

好习惯小故事(三):

路要拾“遗”

赴丹麦哥本哈根探亲访友,所遇到的一件事情至今难忘,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那天上午,我独自一人按图索骥,前往国立博物馆参观。快走到博物馆时,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匆匆的脚步声, 并伴随着一声接一声的叫喊。这时路人都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我感到很纳闷, 怎么回事?转过身去,一位身材修长的青年男子飞快地朝我奔来。 “先生,你丢了饮料罐!”我一愣,向他耸肩摊手道: “我没有丢啊。”可那青年却固执不让: “我亲眼看见一只饮料罐从你脚边滚出来的。”见他煞有介事地指责,我更是莫名其妙,也无心同他辩个清白。立刻转身回去,弯腰拾起那只不知从何方滚到我脚边的空饮料罐。随着“咣当”一声,我将饮料罐扔进了路边的废物箱里,

息事宁人后, 见那男青年还站在那里注视着我, 不过,此时,他的脸上已露出了笑容。我十分委屈地向他解释: “先生,这只饮料罐真的不是我丢的。”可他却说: “我知道不是你丢的,你没有过错,但是你有义务来管啊。如果看见地上有垃圾,就应该马上拾起来,把它丢进废物箱,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无言以对,只好虚心接受,苦笑了之。

在接下来的几天走马观花中,我时常看见有市民自觉地俯拾路旁的废弃物或纸屑等,然后扔到废物箱里。我想,也许正是哥本哈根市民自觉形成的路要拾遗的良好习惯, 才使得这里的条条街道都非常洁净。

好习惯小故事(四):

张青的爸爸妈妈都在公司里上班,平常没有时间购物,到了星期天,他们大多会去超市,把一周吃的、用的东西买回来。每次买完东西结了账,妈妈都会把购物车或购物筐放到指定的地方。看到有的人把车子、筐顺手就扔下了,张青有时也觉得爸爸妈妈有点儿傻。有一次,张青把这个想法跟妈妈说了。妈妈说,其实我们这样做,并没费多少事,而且也是为了方便自己。你想,如果大 家都把车子顺手一扔,走起路来就会很不方便,我们来购物的时候,还要到处去找车子,也不方便。超市可以安排人来做这件事情,但是一方面他们可能做不过来,另一方面做这样的事情的人多了,超市的成本就会增加,东西也就会贵一些了。我们顺手把它放回去了,并没费什么事,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别人,这样的事,我们为什么不做呢?

张青的妈妈说得很对。在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比如,有的同学在家里用过的东西到处乱放,下次急着用的时候反而找不着。尤其是在早晨上学的时候,找不到红领巾、小黄帽、袜子等等物品,却要全家人一起帮着找。这样,不仅给自己添了麻烦,也给家人添了麻烦。也有的同学在图书馆看书时,看前耐心寻找,看后却随手一放,不管他人寻找是否方便,更不尊重图书管理员的劳动。

建议大家做到: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

☆ 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做破坏别人劳动成果的事。

☆ 在家里、学校里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

☆ 在图书室看书,看过的书要放回原处。

☆ 在超市购物,要把不打算买的商品、购物车、筐等放回指定处。

关于行动的小故事 第四篇_有关目标的7个小故事

7个经典故事让你明白目标管理的重要性

[ 感性主义 ] [ 来自andrew305 ]

第一个故事:爱丽丝的故事

“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

“那要看你想去哪里?”猫说。

“去哪儿无所谓。”爱丽丝说。

“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猫说。

——摘自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赵日磊点评:这个故事讲的是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当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别人也无法帮到你!天助先要自助,当自己没有清晰的目标方向的时候,别人说的再好也是别人的观点,不能转化自己的有效行动。

第二个故事:游泳的故事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下起了浓雾。在海岸以西 21 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43岁的女人准备从太平洋游向加州海岸。她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

那天早晨,雾很大,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她几乎看不到护送他的船。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看着。有几次,鲨鱼靠近她了,被人开枪吓跑了。

15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冻得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没看不到……

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

赵日磊点评:这个故事讲的是目标要看的见,够得着,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目标,才会形成动力,帮助人们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管理者在和下属制定目标的时候,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认为目标定的越高越好,认为目标定的高了,即便员工只完成了80%也能超出自己的预期。实际上,这种思想是有问题的,持有这种思想的管理者过分依赖目标,认为只要目标制定了,员工就会去达成。

实际上,制定目标是一回事,完成目标又是另外一回事,制定目标是明确做什么,完成目标是明确如何做。与其用一个高目标给员工压力,不如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并帮助员工制定行动计划,共同探讨障碍,并排除,帮助员工形成动力。

另外,目标不是唯一的激励手段,目标只有与激励机制相匹配,才会形成更有效的动力机制。所以,除了关注目标之外,管理者还要关注配套的激励措施。

最后,合适的目标是员工可以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当员工经过努力之后可以达成目标,目标才会对员工有吸引力,否则,员工宁可不做,也不愿意费了很大力气而没有完成!

第三个故事:石匠的故事

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石匠们在干什么?三个石匠有三个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

第二个石匠回答:“我在做整个国家最出色的石匠工作。”

【关于行动的小故事,】

第三个石匠回答:“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赵日磊点评:三个石匠的回答给出了三种不同的目标,第一个石匠说自己做石匠是为了养家糊口,这是短期目标导向的人,只考虑自己的生理需求,没有大的抱负;第二个石匠说自己做石匠是为了成为全国最出色的匠人,这是职能思维导向的人,做工作时只考虑本职工作,只考虑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少考虑组织的要求;而第三个石匠的回答说出了目标的真谛,这是经营思维导向的人,这些人思考目标的时候会把自己的工作和组织的目标关联,从组织价值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发展,这样的员工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德鲁克说,第三个石匠才是一个管理者,因为他用自己的工作影响着组织的绩效,它在做石匠工作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工作与建设大楼的关系,这种人的想法难能可贵!

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讲的就是这一点,当一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越一致,这个人潜能发挥就越大,就越有发展!

第四个故事:保险销售员的故事

有个同学举手问老师:”老师,我的目标是想在一年内赚100万!请问我应该如何计划我的目标呢?” 老师便问他:“你相不相信你能达成?”他说:“我相信!”老师又问:“那你知不知到要通过哪行业来达成?”他说:“我现在从事保险行业。”老师接着又问他:”你认为保险业能不能帮你达成这个目标?”他说:”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达成。”

“我们来看看,你要为自己的目标做出多大的努力,根据我们的提成比例,100万的佣金大概要做300万的业绩。一年:300万业绩。一个月:25万业绩。每一天:8300元业绩。”老师说。“ 每一天:8300元业绩。大既要拜访多少客户?”

老师接着问他,“大概要50个人。”,“那么一天要50人,一个月要1500人;一年呢?就需要拜访18000个客户。”

这时老师又问他:“请问你现在有没有18000个A类客户?”他说没有。“如果没有的话,就要靠陌生拜访。你平均一个人要谈上多长时间呢?”他说: “至少20分钟。”老实说:“每个人要谈20分钟,一天要谈50个人,也就是说你每天要花16个多小时在与客户交谈上,还不算路途时间。请问你能不能做到?”他说:“不能。老师,我懂了。这个目标不是凭空想象的,是需要凭着一个能达成的计划而定的。”

赵日磊点评:目标不是孤立存在的,目标是计划相辅相成的,目标指导计划,计划的有效性影响着目标的达成。所以在执行目标的时候,要考虑清楚自己的行动计划,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地完成目标,是每个人都要想清楚的问题,否则,目标定的越高,达成的效果越差!

第五个故事:马拉松运动员的故事

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他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夺得世界冠军。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山田本一总是回答:“凭智慧战胜对手!”

大家都知道,马拉松比赛主要是运动员体力和耐力的较量,爆发力、速度和技巧都还在其次。因此对山田本一的回答,许多人觉得他是在故弄玄虚。

10年之后,这个谜底被揭开了。山田本一在自传中这样写到:“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

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一个古怪的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高楼……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结束。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 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开始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当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吓到了。”【关于行动的小故事,】

赵日磊点评:目标是需要分解的,一个人制定目标的时候,要有最终目标,比如成为世界冠军,更要有明确的绩效目标,比如在某个时间内成绩提高多少。

最终目标是宏大的,引领方向的目标,而绩效目标就是一个具体的,有明确衡量标准的目标,比如在四个月把跑步成绩提高1秒,这就是目标分分解,绩效目标可以进一步分解,比如在第一个内提高0.03秒等。

当目标被清晰地分解了,目标的激励作用就显现了,当我们实现了一个目标的时候,我们就及时地得到了一个正面激励,这对于培养我们挑战目标的信心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第六个故事:幸岛短尾猴的故事

位于日本南部宫崎县的幸岛是短尾猴的故乡。日本科学家对幸岛短尾猴的研究已有半个世纪之久,研究过程中最著名的发现是猴子也会清洗红薯。科学家将这种行为看作是非人类种群表现出的一种文化现象。

1952年,日本京都大学的一位教授带着几名学生对短尾猴进行了观察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在沙土里种植了一些红薯,走的时候就把这些红薯留下了。后来,猴子发现了红薯,就开始作为食物来吃。由于是在沙土里生长的,红薯上经常粘着一些沙子,比较磕牙。后来,有一个聪明的猴子发现,把红薯放到水里洗一下,然后再吃,就不会磕牙了,于是他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身边的小猴子,这些猴子也开始用水洗红薯吃,再后来,这些猴子又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其他的猴子,甚至告诉了其他岛上的猴子。于是,一天,一个令人震撼的场景出现了,在皎洁的月光下,100多只猴子排着队在水里洗红薯,这就像预示着一个新纪元的出现。

赵日磊点评: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小范围内做正确的事情的时候,他的行为可以影响到身边的人,而这种影响可以产生一种聚合效应。在目标管理里,领导带头谈目标、定目标、回顾目标就是在做正确的事情,而领导的这种行为可以影响到经理层和员工,使大家逐渐培养一种目标管理行为,最终形成自我控制!

目标管理如果没有高层领导的支持和推动,没有高层领导的以身作则和示范作用,很难推行,因为它一种思想和组织行为,领导必须起到带头作用!

第七个故事:吴起不败

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后世把他和孙子连

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关于行动的小故事,】

吴起是一位军事和政治上的鬼才,吴起的一生中毫无败绩,可以说是不败的军神,在政治上提出的改革方案,令魏国和楚国成为当时战国的霸主,吴起在作战上号令严明,在寻常的出征途中愿意和普通士卒同甘共苦,赢得了士卒的爱戴,以至于士卒为其战死亦在所不惜。吴起在军制的改革抛弃了当时军事上士卒作战不积极的弊病,使所仕国家的军事强于其他国家,正因此才能抵御强国的入侵,侵占小国的领土。

赵日磊:这个故事讲的是领导在目标管理中要拉下架子,平等对待部门或团队的每个成员,并提供顾问、教练、保姆服务,就会创造出惊人的团队的整体业绩。

关于行动的小故事 第五篇_震撼思维的13个小故事

zhuan]震撼你的思维方式 的13个故事。

1. 有个老人爱清静,可附近常有小孩玩,吵得他要命,于是他把小孩召集过来,说:我这很冷清,谢谢你们让这更热闹,说完每人发三颗糖。孩子们很开心,天天来玩。几天后,每人只给2颗,再后来给1颗,最后就不给了。孩子们生气说:以后再也不来这给你热闹了。老人清静了。

【境界思维】抓住人性的弱点,无事不成。

2. 两马各拉一货车。一马走得快,一马慢吞吞。于是主人把后面的货全搬到前面。后面的马笑了:“切!越努力越遭折磨!”谁知主人后来想: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干嘛养两匹?最后懒马被宰掉吃了。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懒马效应。

【境界思维】如果让你的老板觉得你已经可有可无,那你已经站在即将离去的边缘。

3. 夜市有两个面线摊位。摊位相邻、座位相同。一年后,甲赚钱买了房子,乙仍无力购屋。为何?原来,乙摊位生意虽好,但刚煮的面线很烫,顾客要15分钟吃一碗。而甲摊位,把煮好的面线在冰水里泡30秒再端给顾客,温度刚好。

【境界思维】为客户节省时间,钱才能进来快些。

4. 一禅师见一蝎子掉到水里,决心救它。谁知一碰,蝎子蛰了他手指。禅师无惧,再次出手,岂知又被蝎子狠狠蛰了一次。旁有一人说:它老蜇人,何必救它?禅师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

【境界思维】我们的错误在于,因为外界过多地改变了自己。

5. 曼德拉曾被关压27年,受尽虐待。他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曾虐待过他的看守到场。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时,在场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

【境界思维】原谅他人,其实是升华自己。

6. 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了吗?”农夫:“没,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境界思维】一个不愿付出、不愿冒风险的人,一事无成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7. 三人出门,一带伞,一带拐杖,一空手。回来时,拿伞的湿透了,拿拐杖的跌伤了,第三个好好的。原来,雨来时有伞的大胆地走,却被淋湿了;走泥路时,拄拐杖的莽撞地走,时常跌倒;什么都没有的,大雨来时躲着走,路不好时小心走,反倒无事。

【境界思维】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败在缺陷上, 而是败在优势里。

8. 一个小镇中,一位商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来了,开了一个餐厅,第三个开了一个超市,这片很快就繁华了。另一个小镇,一位商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来了,开了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第四个恶性竞争大家都没得玩。

【境界思维】一味走别人的路。必将堵死自己的路。

9. 一只乌鸦在飞行的途中碰到回家的鸽子。鸽子问:你要飞到哪?乌鸦说:其实我不想走,但大家都嫌我的叫声不好,所以我想离开。鸽子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

如果你不改变声音,飞到哪都不会受欢迎的。

【境界思维】如果你希望一切,都能变得更加美好,就从改变自己开始。

10 .一户人家有三个儿子,他们从小生活在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当中,他们的妈妈经常遍体鳞伤。老大想:妈妈太可怜了!我以后要对老婆好点。老二想:结婚太没有意思,我长大了一定不结婚!老三想:原来,老公是可以这样打老婆的啊!

【境界思维】即使环境相同,思维方式不同也会影响人生的不同。

11.小和尚负责清扫寺院落叶,每天要很长时间才能扫完。有人对他说:“你打扫前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明天就不用打扫了。”小和尚觉得很对,就高兴地照办了,可第二天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满地落叶。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

【境界思维】活在当下。

12. 野猪和马一起吃草,野猪时常使坏,不是践踏青草,就是把水搅浑。马十分恼怒,一心想要报复,便去请猎人帮忙。猎人说除非马套上辔头让他骑。马报复心切,答应了猎人的要求。猎人骑上马打败了野猪,随后又把马牵回去,拴在马槽边,马失去了原先的自由。

【境界思维】你不能容忍他人, 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幸。

13. 人骑自行车,两脚使劲踩1小时只能跑10公里左右;人开汽车,一脚轻踏油门1小时能跑100公里;人坐高铁,闭上眼睛1小时也能跑300公里;人乘飞机,吃着美味1小时能跑1000公里。

【境界思维】人还是那个人, 同样的努力,不一样的平台和载体,结果就不一样了。

………………人因梦想而伟大,更因行动而成功,因学习而改变!

关于行动的小故事 第六篇_哲理小故事

哲理小故事

1、打破关住自己的门

一个木匠做得一手好门。他给自己家做了一扇门,他认为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 过了一段时间,门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颗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不久又掉了一颗钉子,木匠就换上一颗钉子。后来,又有一块板坏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再后来,门闩坏了,木匠又换了一个门闩„„

若干年后,这扇门虽经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多亏有了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还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家这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扇扇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又老又破,满是补丁。木匠明白了,是自己的这种门手艺阻碍了自家“门”的发展。

启示:学一门手艺很重要,但换一种思维更重要。行业上的造诣是一笔财富,但也是一扇门,会关住自己。面对全新变化全新的世界,要有勇气、有决心打破关住自己的这扇“无形门”,及时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手艺”,这样才能更多看到外面美丽的风景。

2、可怕的虚假安全

二战结束后,英国皇家空军统计了在战争中失事的战斗机和牺牲的飞行员以及飞机失事的原因和地点。其结果令人震惊——夺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敌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急风暴雨,而是飞行员的操作失误。更令人费解的是,事故发生最频繁的时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紧急撤退时,而是在完成任务归来着陆前的几分钟。

心理学家对这个结果丝毫不惊讶,他们说这是典型的心理现象。在高度紧张过后,一旦外界刺激消失,人类心理会产生“几乎不可抑制的放松倾向”。飞行员在敌人的枪林弹雨里精神高度集中,虽然外界环境恶劣,但由于大脑正处于极度兴奋中,反而不容易出纰漏。

在返航途中,飞行员精神越来越放松,当他终于看到熟悉的基地,自己的飞机离跑道越来越近时,他顿时有了安全感。然而,恰恰是这一瞬间的放松,酿成大祸。因此人们管这种状态叫“虚假安全”。 在人生的路上,也有很多“虚假安全”。当你通过重重困难,成功近在咫尺的时候,千万别因放松警惕而放慢你的步伐。

启示:可怕的“虚假安全”事实告诉我们,人们的失败往往不是在最困难的时候,而是在人们精神最放松的时候。本来胜券在握,但精神松懈了,问题就接踵而至,甚至会导致彻底的失败。

3、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并看好它

19世纪美国著名的作家马克8226;吐温写了很多文章。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版后被读者抢购一空,他萌生了发财的念头。心想与其让这些出版商、书贩子赚钱不如自己写书、自己出版、自己卖书。于是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两年内变成百万富翁。这个念头一出现马上就付诸行动。这位大作家摇身一变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大书商。然而,还不到两年,由于自己不具备经商的技能和素质便债台高筑,难以维持

下去。不仅书商没有做好,就连自己的“主业”写作也被荒废了。眼看着放在不同篮子里的鸡蛋一个一个被打碎了,马克8226;吐温果断放弃了书商的生意,回头专心致志地搞起了他的文学创作,一番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

马克8226;吐温在回顾他走过的路时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名言在告诫人们要分散风险、实施多元化策略时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这个篮子被打翻了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qg/480296/

推荐访问:双联行动小故事 畜牧站双联行动小故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