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美文 > 爱情感悟 > 毕淑敏:别给人生留遗憾

毕淑敏:别给人生留遗憾

时间:2017-05-29   来源:爱情感悟   点击:

【www.gbppp.com--爱情感悟】

毕淑敏:别给人生留遗憾(一):高中语文阅读材料四2015

高三语文阅读与写作素材

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冰心

刘源:读书三境

真正读书有成者,必经三种境界,那就是: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开卷古人都在目,闭门晴雨不关心;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

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以读书为乐,将读书世家引为自豪,此乃第一境也。读书有成,缘于对书的挚爱。一旦与书结下情缘,便会“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以读书为人生第一快事。世人把读书引为自豪,有两个原因:一是对读书情有独钟,二是对读书意境痴迷沉醉。“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人家不必论贫富,唯有读书声最佳。”诗人翁承赞把点点夜读的灯火看成世上最美的风景,把节奏明快的书声当成人间最美的音乐,爱书爱读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在爱书人看来,不管苦苦攻读是否能够富贵满堂,不管诗书满腹是否能够功成名就,只要一盏灯、一卷书,便拥有了世间真正的洒脱。 开卷古人都在目,闭门晴雨不关心——一旦书卷开启,便四大皆空,心中仅存圣贤,此乃第二境也。大凡入此境者,对书已不是一般的喜爱,而是以书为友,嗜书如命,是典型的“书迷”。读书人之所以成为书迷,一则是读书读出了味道,二则是读书读出了感情。比方说,“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白居易读《出师表》不仅读出了书中真情,而且引起了情感共鸣,在内心掀起了情感波澜,此时人书合一,沉浸在书中的情感世界不能自拔,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又比如,“最是寒窗书味永,雁声虫语伴晨昏,”作者认为世上最好的东西,唯书而已,只有书值得他永久品味。“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日不读书,如作负心事,”清代的萧抡、袁枚是典型的书迷,一旦书不在手,便心中空空,百无聊赖,甚至有负疚之感,书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得剑乍如添健仆,亡书久似失良朋,”“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司空图、于谦直接把书当成了良朋挚友,不可一日不亲。更有甚者,近代的郑珍爱书爱到极点,视书如子:“烘书之情何所似,有如老翁抚病子,”这样的比喻读来让人动容、感叹。金圣叹也可算是书迷中的书迷。他钟情于评“六才子书”,在冤狱监刑之前,先后给族兄金昌、独子金雍以及天下知音写了三首《绝命词》,以一个“书”字贯穿,一唱三叹,表达了对书的无限深情。 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不是老夫本来就有不吃早餐的习惯,而是姑且把王安石的诗句当作了早餐,读书读到痴狂忘我的程度,此乃第三境也。大凡入此境者,对书的感情不是一般的迷恋,而是如醉如痴、似狂若癫,世人谓之“书痴”。“书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苦读类。如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袁枚“寒夜读书未却眼,锦衾香烬炉无烟”,都是苦读的写照。他们一接触书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不避筋骨僵痛,不管日落月升,只愿一直读下去。二是忘我类,比如郁植,“冬日不炉夏不扇,坐穿一榻破万卷。”读书到忘暑、忘寒、忘苦、忘忧、忘食、忘我的境地,不痴而何?三是癫狂类。陆游是古代有名的书痴,他在诗中反复咏叹:“客来不怕笑书痴,终胜牙签新未触。”无独有偶,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郁达夫一生爱书,“忠贞”不二,“来生缘分如能结,烛影刀声又若何。”他用自己的行动把“书痴”刻画得惟妙惟肖。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不是从书籍的宝库中挖掘财富,不是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营养,哪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书的类型越来越多,书的外延越来越广,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读书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然而,当今世上追求藏书时尚者颇多,毕生致力于阅读者甚少。走马观花借书纳闲者俯拾即是,真正品出书味、读出书情者寥寥无几。愿读书的潮流滚滚不息,愿读书的种子茁壮成长,愿真正的读书人越来越多,更愿“书迷”“书痴”的队伍日渐壮大、继往开来。

毕淑敏:别给人生留遗憾

年轻的朋友们,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谈谈我的青年时代,谈谈我这一个人生有没有遗憾,谢

谢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关于遗憾,我查过字典,字典里有各式各样的解释,我最喜欢的一个解释就是,我们能够去满足的心愿,可是我们没有去完成,我们深感惋惜。我想跟大家说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我年轻

的时候,真是有一件万分遗憾的事情,那件事情如果发生了,我今天根本就不可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做这样的一番分享。

1969年的时候 我不到十七岁,就穿上军装从北京出发到达新疆,我们坐上了大卡车,(经过)六天的奔波,翻越天山,到达了南疆的喀什,我的战友们都留在了新疆的喀什,我们五个女兵又继续,坐上大卡车向藏北出发了,这一次,这个世界在我的面前,已经不是平坦的了,它好像完全变成了一个竖起来的世界,每一天每一天的海拔,从三千米到四千米,从四千米到五千米,直到最后,翻越了六千米的界山达坂,它是新疆和西藏分界的一个山脉,进入了西藏阿里,我恍惚觉得这已经不再是地球了,它荒凉的程度,让我觉得这是不是火星或者是月亮的背面。

我记得1971年的时候,我们要去野营拉练,时间正好是寒冬腊月。我们要背着行李包,要背着红十字箱,要背上手枪,要背上手榴弹,还有几天的干粮,一共是六十斤重。高原之上,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当时的温度已经是零下四十度,有一天我们早上三点钟,就吹起了起床号,说我们今天要翻越无人区,无人区一共有一百二十华里的路,中间不可以有任何的停留,要一鼓作气地走过去,因为那里条件特别恶劣,而且没有水。走啊走啊走啊走啊,走到下午两三点的时候吧,我觉得那个十字背包袋,就全部嵌入到我的锁骨里面去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觉得喉头不断地在发咸发苦,我想我要吐一口肯定是血,我想这样的苦难何时才能结束呢,我想我年轻的生命,为什么我所有的神经末梢,都用来忍受这种非人的痛苦。我当时就做了一个决定,我今天我此刻我一定要自杀,我不活了,我面对的这种苦难无法忍受,我这样决定了以后,就开始打算什么时间坠崖而亡。那这样就不断地在找,不断地在找合适的时机,终于我找到了一个,特别适合的地方,往上看就是峭壁高耸,往下看深不见底的悬崖,我想我只要松下手我掉下去,我一定会死。但是在最后一刹那,我突然发现我后面的那个战友,他离得我太近了,我如果下去的话,我一定会把他也带到悬崖之下,我在想我已经决定要死,可是我不应该拖累了别人。那队伍在行进中,这样的好时机也是稍纵即逝,之后地势又变得比较平坦,我再想找这么一个地方,就不容易了。这样走着走着走着天就黑了,我们就走到了目的地。一百二十里路就这样走过去了,背负着那六十斤的负重,也一两都不少的,被我背到了目的地。我站在那个雪原之上,把自己的全身都摸了一遍,每一个指关节,自己的膝盖,包括我的双脚,我确信在经历了这样的苦难之后,我的身体上连一根头发都没有少。那么那一天给了我一个,特别深刻的教育就是,当我们常常以为自己顶不住的时候,并不是最后的时刻,而是我们的精神崩溃了。那你只要坚持精神的重整,坚持精神的出发,其实当我们觉得,那是万劫不复的情景,也依然可以去找到它的出口,也依然可以坚持过来。

我知道年轻的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会有各式各样的苦难。有的时候有的家长跟我说:您能告诉我一个方法吗?让我的孩子少受苦难?我说我能告诉你的,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情是,你的孩子他必然遭受苦难。而且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的神经是那么的敏感,我们的记忆是那么清晰,我们的感情是那么充沛,我们每一道伤都会流出热血。所以尽管有很多人告诉你们,年轻是一个人最美好的时代,我也想告诉你,年轻是我们痛苦的时候,我们会留下很多很多的遗憾。那么最大的遗憾,就是断然结束自己的生命,我想这是对生命的大不敬。而且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讲,那一天我没有结束自己的生命,我坚持下来了,我才发现,原来那最不可战胜的,并不是我们的遭遇,而是我们内心是否坚强。

日本有一位医生,在他的工作当中就是专门去照顾那些临终的病人。他和大约一千名临终的病人,谈过以后,他总结出了二十五条人生的遗憾,其中包括:没有吃到美食,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自己的孩子没有结婚,还有等等。

我和这位医生也深有同感,因为我曾经去过临终关怀医院,也陪伴着那些临终的人,走向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也跟他们有过很多倾心的交谈。我曾经到一间临终的病房,那是一位八十岁的老人,连他的儿女们都不再陪伴在他的身边了。他的儿女们都在外面说,他们不忍心看到那最后一刻,我说那我愿意进去陪伴他。我走进那个房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觉得在这个空气里有很多很多临终病人,他最后吐出的气息。然后我躺在那位老人的身边,摸着他的手,然后那个老人,轻轻地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我觉得我这一辈子,怎么好像没活过啊。

我今天把这个故事和年轻的朋友们来分享,我就是想说,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张单程的火车票,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拿到往返的那张票。所以生命从我们出生那天开始,它就像箭一样地射向远方,我们能够在自己手里,把持住的就是我们此时此刻,这无比宝贵的生命。我特别想说,我希望我们的理想服从

于我们的价值观。在我们的心里,能够燃烧起熊熊火焰的,并且给我们的一生以指引和动力的,是我们对于自己认为最美好的那些价值的追求。

举个我个人的小例子,2008年的时候,我终于用我的稿费,买了一张船票开始去环球旅行。走啊走啊走了没多远,才走到南中国海,就知道我们的汶川地震。船上有一千多个外国客人,只有我们六个中国人,可是我说,我们一定要为中国发起一场募捐。后来我们的团队里有人就说,那些外国人要是不给咱们捐钱,我们多么丢脸哪。我说可是我们中国人,要不为自个儿的祖国做点什么,那才是丢脸呢。我们说我们一定捐美元和欧元,这样的话,会让我们那个(捐款)数字变大,如果我们都捐人民币,人家会觉得是我们自己捐的,我们捐美元和欧元,但是当所有的钱都揽到一起的时候,船长对我说,里面有两千元人民币。我们只有六个人的,这很容易查呀,吃饭的时候,我们就互相问:谁捐的人民币? 我们不是说了要捐美元和欧元吗。最后我们六个人说,我们都没有捐人民币,后来我就跟船长说,这船上除我们以外还有中国人吗,他们说在深不见底的底舱,永远不能到甲板上来的,那些工人里,有你们中国人。我就回到北京把这个钱捐了,捐了以后,北川中学知道我回国了,就打来电话,说希望让我到北川中学,去当一次语文老师,因为我有一篇小散文,叫作《提醒幸福》,是收在全国统编教材的初中二年级的课本里。我不怕地震,可是我有点怕,我写的这篇文章的题目,它叫《提醒幸福》。那样的大震之后,他们的老师有伤亡,他们的同学有很多很多再也不能回到教室里,我要去跟他们讲“提醒幸福”。我觉得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幸福在哪里。但是那一次北川中学之行,给予了我巨大的教育。因为北川中学初中二年级,所有的同学们会聚在一起,他们告诉我说,他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说你们说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你能告诉我你们幸福在哪里,后来他们告诉我说:那么多人死了我们还活着,这就是幸福!

我们在马路上看到,那么多的汽车后面,所有的那些车牌号,比如说会写上北京的京,比如说广州的粤。还有,他说我们可以看到全中国所有省份的汽车,我们就觉得全国人民在帮助我们,大震才过去了十几天,我们今天就可以恢复读书了,难道我们还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吗!我听了以后真的热泪盈眶,我才知道在生死面前,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我们重新享有我们生命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价值观中,那些最重要的东西放在前面。

我下个月会出发到非洲去,我真的觉得那是我的一个愿望,如果我不抓紧去实现它的话,我会越来越老,身体也会慢慢地有更多的问题,眼睛不再那样明亮,看不了非洲的动物,也许我的思维就不会那么敏捷。对于那样灿烂的文化,和悠远的历史,我理解起来,记忆起来,可能就会有困难,然后还要翻山越岭,万一自己跑不动被狮子追上了,是不是也有点危险。 所以如果你有愿望,如果你真的还有力量去实行它,我觉得我一定要即刻就出发,去完成自己的愿望,让自己更少的遗憾。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年轻是多么的好,但是请你们记得,记得有很多的东西,当你不懂的时候,你年轻,当你懂得了以后,你已年老。

那么让我们的理想不要变成化石,让我们现在就行动起来,去实践我们的理想,让我们的人生少些遗憾,谢谢大家!

最苦与最乐

作者:梁启超

人生什么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

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乃越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Hao123:不可思议的成功

他出身贫穷农家,初中毕业,普通打工仔,就连网名“黑苹果不亮”也土得掉渣,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当年,百度以1190万元人民币和4万股股票收购了他创立的网站。李彦宏说他的成功就在于他的“土”,他的网站简单土气实用得让人无法超越。

他就是hao123之父李兴平。李兴平读书期间,由于家中缺少劳动力,他常常要耽误课程下地干活,因此成绩平平。再加之其貌不扬,穿着土气,憨厚老实,不爱说话,有人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土豆”。他委屈地向老师哭诉,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不要怕别人说你土,就怕自己不接地气,就怕没有踏踏实实的努力。就说这地里的土豆吧,它虽然普通,满身土气,但它深深地扎根在泥土里,默默地吸收水分、养料,默默地生长。总有一天,它也会被捧上餐桌,成为我们喜爱的食品。”

为了给贫寒的家庭减轻负担,李兴平初中毕业就辍学谋生。1999年,网络在中国逐渐普及,李兴平找到一份网管工作。来网吧的大多是一些上网菜鸟,他们或是想打打游戏,或是想上网聊聊天,或是想查阅一些资料,但他们不是记不住网址,就是不会输网址或者懒得输网址,网管身份让李兴平必须要帮助他们。但李兴平的初中学历,其实也和大家差不多,但正因为不懂,他才深切体会到普通人上网的难处,于是他根据自己的情况,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他把那些好的、实用的网站搜集在一起,并和它们建立链接。这样上网时就能很方便地直接进入这些常用网站。 他默默琢磨着网吧中那些初次上网的网民,那些家里刚刚购买了电脑的小学生,以及几乎不会用键盘只能操作鼠标的老年人他们的需要,开始有意识地做网站搜集分类工作。他把当时中国排名前5000位的站点分门别类,按用途组合在一起。但作为初中生,他设计网页的知识少得可怜,只能边做边学。有人笑他一个打工仔,就像一个“土豆”,浑身沾满“土气”,做的网页没有一点技术含量。他不管这些,还是默默地做着自己认定的事。半年后,他的个人主页开始有了hao123的雏形。随后他开始做一些点击广告以及网站联盟等,随着流量增大,网站的固定广告也随之而来。

网站有了收入,他需要正式注册一个名号,取个什么名字呢?他想:做好网站,让我从最简单的123开始吧。于是,一个简单、好记,透着乡土气息的“hao123”一下子跳入脑海。这个又直白又朗朗上口的名字,即便是不会打字的老太太,从未学习英语的农民大伯,都能够正确拼写,并且一下子记入脑海。 他设计的这个土里土气、但又方便实用的hao123网站开始发挥神奇的功效。从它创立的那一天起,hao123凭借简洁的页面、相对公正的网站拣选,成为了许多网民电脑开机后的第一选择,尤其在遍及城乡的网吧,hao123常常被设置为上网首页,中国很多草根网民的上网经历,就是从点击hao123开始的。自1999年正式上线至2004年9月1日alexa全球排名第26位,超过国内许多著名专业网站,甚至直逼TOM等门户网站。

但hao123一直只有李兴平一个人在默默地管理,他身边的朋友甚至不知道他就是hao123网站的站长。直到百度以1190万元人民币及4万股股票收购hao123网站,李兴平这个深埋在地里的“土豆”方才被媒体挖出。

有记者问他:“有人说hao123的成功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奇葩’,你是靠运气从‘土豆’进化成‘土豪’的。对此,你怎么看?”李兴平笑了笑说:“技术不一定就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的网站是否接地气,你是否有默默的付出。土豆也许正因为它‘土’,正因为它接地气,才被作为绿色天然食品奉上餐桌,成为大众的喜爱。所以,人不要怕普通平凡,即使是地里默默无闻的‘土豆’,他也有春天。”

私人订制

据说,我们已进入“私人订制”时代,上什么幼儿园,去什么学校,娶啥样妹子,自己想不好没关系,有专业规划师给你“订制”。冯小刚拍《私人订制》其实是炒冷饭,与当年《顽主》中“三T公司”一脉相承,只是“愿望规划师”、“梦境重建师”忙活的内容,与时俱进了。不过,“私人订制”貌似科学,可就像那句老话,计划赶不上变化。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搞不好就会谁瞧谁都分外眼红。所以,没必要还撒尿和泥呢,就计划几岁学琴,哪年留洋。提高自己没错,但目的性可别太强。正如庄子所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早年不喜书法,立志画梅终老,没想到晚年失明,于不甘中盲作狂草,竟功力非凡,另一“八怪”金农见了都自叹不如,而篆刻家丁敬更谓之“肉眼已无天眼在”!无独有偶,现代书法大家高二适,曾日临古人碑帖不辍,但1969年8月一个深夜,一群人闯入高二适家中,将其家中所藏3500余册碑帖古籍,连夜绝载而去。这场劫难摧残了高二适本就羸弱的身体,却又像一道闪电击中了他,催化出他野心飞翔的翅膀。身边无书籍可读,无碑帖可习,也就没有了因袭程式,也就打通了书法诸体的壁垒与隔膜。高二适说:“惟作草能发泄吾人胸中之余蕴。”于是,他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纵横古今之大快乐,创作出《草书草诀歌》、《草书杜甫诗》、《四体书书谱》,并默临《平复帖》,终使草书进入到无技巧之大技巧之境。他在那一时期私信中写道:“我近从事五代人杨风子书,过此一关,即无敌于天下矣。”“高体”是否无敌于天下,我不知道,只是我想,如果按之前那种按部就班的“私人订制”模式,一辈子临帖的“高体”,能有如今这般成就吗?

王世襄先生一生沉迷于雕虫小技,放鸽,养蛐,驾鹰,练跤,烹饪„„看上去哪样都跟升官发财无涉。可当年王先生父母为其订制的也是一条“光明正道”,不然也不会让王先生在燕京大学读到硕士,只是这条“正道”被王先生自己给“走偏”了,却不经意成就了一位把“无用之学”玩到极致的“有用之人”。国内许多人之所以对美国华裔“虎妈”不屑一顾,是因为在国内如“虎妈”这般的家长多如过江之鲫。他们给孩子的“私人订制”,完全不用征求孩子的意见,实际上是将自己的价值观转移到孩子的身上。换句话说,父母的“私人订制”,变成了孩子的“私人订制”;父母的“未完成式”,变成了孩子必须用一生去谋求的“未来式”。

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顺序,就会造成早熟的果实,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小大人”从小给自己订制未来,看上去懂事无比,结果却难预料。因为成功的标准过于单一,许多人看书只看成功学和“职场圣经”,每天豪言壮语挂嘴边,一觉醒来却发现,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依然没有他的名字。

“私人订制”的盛行,也使某些土豪误以为这世界原本就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旅行,休闲,医疗,住房,乃至出国打猎,只要有钱,都可依出资人特点、志趣、喜好“私人订制”,正所谓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科技的进步是快的,但人性的进步是慢的。以慢对快本身就有问题。看网上“最牛学霸”密密麻麻的学习计划表,看某家长给孩子制订的不做郎朗就做马云的“路线图”,觉得从孩子到大人,我们未免都太急了,我们想在一张“私人订制”表里把梦想一网打尽,是不是有点“二”呀!“苹果”之父乔布斯的父母,从来就没给孩子“计划表”和“路线图”,而乔布斯的理想本是做哲学家,阴差阳错,他做了程序设计师,但他面对记者说得比较多的一句话却是: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成果,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免费提供住宿的书店

在塞纳河左岸,有一家叫“莎士比亚”的书店,与著名的巴黎圣母院隔河相对。书店狭小而拥挤,但主

人热情地欢迎着过路的陌生人,尤其是那些有志于文学的旅法青年。哪怕是那些穷困潦倒到连租书费都付不起的人,也可以在这里拥有一个床位,只要他愿意为书店工作,而这工作通常只是扫地、整理书籍,或帮客人找想要的书。

免费提供住宿这个奇特的传统,源于莎士比亚书店的创始人西尔维亚·碧奇女士。她曾给予初到法国的海明威最温暖的支持,帮助他找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qg/344082/

推荐访问:别让人生留遗憾 人生别留遗憾感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