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诗歌随笔 > 水乡歌听课记录

水乡歌听课记录

时间:2018-12-02   来源:诗歌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诗歌随笔】

第一篇:水乡歌听课记录

水乡歌第二课时教案

21水多歌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课题。(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并认识了课文中的词语宝宝,快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指名一男一女,齐读)

二、学习课文

(一)

1.读得真准确,相信这首诗歌小朋友们也可以读得美美的。谁能给大家再读一读?(分小节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这水乡歌都唱了写什么呢?)

2.读得真流利、真通顺。谁来说一说这水乡歌都唱了些什么?(汇报、板书:水多、船多、歌多)

师:是啊!水乡水多,船多,歌多,它就像流动的水墨画,美不胜收。

过渡:让我们先走进水乡,欣赏它的水!

三 学习第一段

1.感受水多

师:课文是怎么描写水乡的水的呢? (出示自读要求:老师读自读要求:现在请大家先自由的读课文的第一段,想一想: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水乡的水很多的呢?把这些词语用横线划出来。)

(学生按要求读书)(老师巡视)

(出示第一段)

师:谁来先给大家读一读这一段?(指一名学生读)

师:你的课文读的真好,那么你从那些词语中感受到水多的呢? (千条渠 万条河 池塘一个连一个 处处绿水荡清波)

(学生如果说的是句子 相机:你刚才说的是句子,(师举一个例子后说你能像老师一样找出词语吗?)

(点课件:千条 万条 一个连一个 处处)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也很会思考,你们看!,(配图片 描述)千

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这里的水可真----(多)啊! (出示: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 处处绿水荡清波)谁来读?

评价:听出来了,池塘一个连一个,好多呦!

评价:水渠、小河千千万万,真的太多了!

评价:处处就是---(学生:到处,哇!到处都是水,这儿也是,哪儿也是,

多的数也数不清啦!还有谁想来试试?

评价:成千上万,数不胜数。一起读!

(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 处处绿水荡清波 )

2.感受水绿和水清

师:读的好极了!除了多(课件:多加圈),这水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再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处处绿水荡清波)

生1:水很清

师:是啊!(“清”闪烁)处处,读----(学生:绿水荡清波)

水乡的水真清啊!瞧、我们能看见水底的---(出示鱼虾 鹅卵石 水草图片)

你能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吗?

(水乡的水真清啊,都能看见水底的( )( )) (指一名学生说)

师:从这句话中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2:水很绿

师:看啊!(出示图片)这水,绿的像一块翡翠,绿的像一匹绸缎。

师:水乡的水又--(多)又---(绿)----又(清)

你能读出水乡水的多、绿、清吗?你来! (指名学生读)

评价:多美啊!老师都听得陶醉了!

评价:你读的真好。

师:微风吹来,这清澈碧绿的水还会动呢?哪个字告诉了我们它还会动呢?

(荡)

师:你就是那水乡的水。荡起来吧!(老师做动作引导学生) 师:你能把这样的感觉读出来吗?(再次指名学生读)

评价:碧波荡漾,这水太美啦!

(一起读课文第一段)

过渡:水乡水多,船也多!

1.感受船多

师:自己读一读第二段,你从吧些词语中感受到了船多?用横线把这些词语划下来。

(出示第二段 指名一学生读)

师:你读的真棒!你找到哪些表示船多的词语了吗?

(汇报:千只 万只 片片 飘满)

师:小朋友们可真会读书啊!找得多准!找的准那你能读的好吗? (指名读)

评价:你把船多的感觉都读出来了。

评价:听出来了,这些船来来往往的,数都数不清了。)

同学们看!(出示图片)

【水乡歌听课记录】

2.感受船美

一艘艘船扬起了一片又一片的白帆,他们在碧蓝的湖面上悠闲自在的飘飘荡荡,谁来读?(出示: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

评价:老师听出了,这白帆真多呀!不但多,而且你还感觉怎么样?(很美)

师:湖面连着蓝天,白帆接着云朵,水天相接,这是多美的画面啊!谁来美美的读?(指名读)

评价:湖面上飘着不计其数的白帆,你读的真好!

评价:老师觉得你读出了白帆像云朵的感觉,真是美极了!

3.感受船忙

师:这么多的船他们在忙什么呢?小朋友们,你们瞧!(图片要丰富)

(老师放图片描述:

在水乡不用乘车,这一只只小游船带着你穿行与水乡的大街小巷,领略水乡独特的风光。

南来北往的驳船运载着货物忙运输)

渔民们驾驶着渔船在水面上打渔,采摘菱角和莲藕

师:水乡人乘着这些船儿每天早出晚归,为幸福的生活而忙忙碌碌,他们可真

勤劳啊!

师:小朋友们,学习了第二小节,你又能告诉老师水乡什么多啊?(指课件中的课文:船多)

怎么多?(学生读课文)

过渡:水乡的船多,船美,船也忙.看这忙碌的船只上传来一阵又一阵的歌声。

出示第三段

(学生一起读)

【水乡歌听课记录】

师:谁在唱歌啊?(水乡人)

师:从哪些词语中你读出水乡歌儿多呢?用横线划出来。 指名说。

(千首 万首 一箩又一箩)

师:这么多的歌在唱什么呢?

(唱咱水乡新生活。。。。)

师:那我们现在就去水乡看看他们的新生活吧!

(放图片,描述:水乡人他们掌握了现代化的水产养殖技术,所以一到丰收的季节,鱼虾满筐、菱藕满箩;科学种田,稻米又香又软,是千家万户的美餐;他们充分利用水上交通的便利发展运输;利用当地资源办起一个个水产、纺织企业;开放旅游资源,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来领略小桥流水诗情画意。水乡人用勤劳与智慧,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他们住上了楼房,家里的电脑电视各种家电应有尽有,他们外出除了可以划着小船,也可以开着私家车在宽阔的马路上奔驰,孩子们再也不用在摇晃的船上上课了,像我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

师:这样的新生活可真----(生:幸福呀 开心啊)

师:水乡人民用什么来表达这份幸福?(学生:歌唱)

师:让我们也来和水乡人民一起歌唱新生活!

(出示第三段)

指名读

评价:箩筐里装满的水乡人幸福的生活,还有谁读?

评价:日子越过越红火啦,谁再读一读?

评价:幸福的歌儿唱也唱不完呀。一起读!

(一起读)

读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诗歌——(齐读课题)(课题中的歌变色)

(师:这歌,歌唱的是美丽的水乡,歌唱的是水乡人民的勤劳,歌唱的是水乡幸福的生活 。(充满赞美的语气)

师:(放音乐)水乡的水静静的流,水乡的船轻轻的飘,水乡的歌美美的唱,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再唱一唱水乡歌吧(读课文) 迁移运用

师:小朋友们,你们还不知道吧,我们的家乡宿迁,也是名副其实的水乡,京杭运河、 古黄河穿城而过。

瞧 (图片)

现在老师也想让大家当当小诗人,夸夸我们宿迁。出示填空

师: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内容说一说宿迁什么多?想好了,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学生练说)

(指名说)

评价:你说的真好,你太有才了!

评价:你说的充满了诗情画意。

评价:诗人就是这样诞生的!

布置作业:

在美丽富饶的祖国,全国人民都像我们、像水乡人一样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课后让我们收集歌颂幸福生活的诗歌,(出示作业)在阅读课上美美地读一读,好吗?

结束语:我们的水乡之旅就快要结束了,茹老师还有一句话送给二(12)小朋友。想听吗?

二(12)小朋友 棒!棒!棒!(双手举大拇指)

你们有话送给我吗?(谢谢茹老师)(茹老师你也很棒)

让我们一起和听课的老师说再见,在好听的歌曲声中回教室好吗?(生起立,听课老师再见,回教室)

第二篇:水乡歌听课记录

《水乡歌》第二课时

水乡歌

专题:以图入境,以读促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做到熟读成诵。

2、感受水乡秀美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习“荡”、“飘”两个字。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识字写字

难点:感受水乡景色和生活的美好。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乡有三多,是哪三多?

2、看,她又来了。她是谁呀?(一起叫叫她的名字)她为什么来我们要来我们二(2)班呀?

3、师: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阿福去她的家乡做客吧。

二、感受水乡之美

(一)水多

1、咱们的小导游阿福早早的就起床了,她要带我们去哪里呢?

2、她带我们来到了水边。(欣赏水乡水景图片)

3、这里什么多呀?(水多)谁愿意来为我们读一读?(出示第一节)

4、从哪里可以证明水乡的水多呢?指生答——能不能说的再具体一些? 就让我们跟着小导游阿福一起出发去看一看吧。

(1)千条渠,万条河——怎么能看出水多?“千”、“万”正好是一千、一万吗?(不,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呢?(水乡的渠很多,河很多)

你们见过渠吗?(出示“渠”图)(渠:为了灌溉庄稼而人工挖的河道、水沟。) 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这句话读好?谁想来试一试?他读得怎么样?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千”“万”重读)

(2)你还从哪里看出水多?

出示:池塘一个连一个

那可不可以请你当小老师,给我们讲一讲吗?

接下来,阿福就要带我们去看看一个连一个的池塘(出示“池塘”图片) 看,这就是水乡的池塘,这些池塘一个挨着一个,一个靠着一个,一个连着一个,真多呀!看着这幅图,我们能读好它吗?(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成百上千个小池塘。再读给让我们的听课老师们看一看好吗?)

(3)出示:处处绿水荡清波

处处的意思是?(到处,每个地方)什么叫荡清波?荡过秋千没?做个“荡”的动作。(出示“微风吹拂湖面”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来看看图,然后想一想,到底是谁在荡清波?

师小结:原来荡清波就是:一阵微风吹来,水面上荡起了一阵阵的波纹。

(4)现在让我们一起动手写一写“荡”

谁愿意来给我们来说一说这个字?(上下结构,上宽下窄)竖起你的手,和老师一起下好这个字。

(5)我们本来只知道水乡的水多,可跟着阿福游览了水乡之后,除了感觉到水多,还感受到水乡的水怎么样?——水美

5、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美美地读一读。

6、阿福想听听你们的朗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齐读

(二)船多

1、过渡:太阳渐渐升高了,水面上的什么也越来越多了?(船越来越多)

2、现在,小阿福想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在读之前,我们一起来看看阿福给大家布置的任务吧。

出示要求:①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二小节

②小组合作找出“船多”的证据

③汇报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3、交流环节:

(1)哪一小组愿意来为我们来读一读第二小节?

(2)小导游阿福又出现了,她给了我们一个举手提问的机会,读了第二小节,谁有问题要问问她?谁来讲一讲?那我们来听一听小导游是怎么给我们讲解的。(“驳”:这里的“驳”指驳船,人们把是没有发动机的,需要有拖轮拉着或推着的船叫作驳船——出示图片)

(3)生交流(“千”、“万”、“片片”、“满”)

(4)相机补充:

师:水乡的船的种类可多了!不仅仅有渔船、驳船,还有帆船呢!

(出示图:白帆片片像云朵)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想一想,为什么这样打比方呢?

师:是呀,他们的颜色都是白色的,片片白帆说明数量很多,像无数的云朵一样飘来飘去,多美呀!谁愿意带领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它们的美?

指生领读——男女生赛读

(5)读得这么棒!水乡的帆船除了像云朵,还像什么?

说话练习:

白帆船像___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_。

4、原来水乡的船除了多以外,也还很美呢!你们爱水乡吗?小阿福想邀请小朋友们一起读一读读第二自然段,表达出大家对水乡的喜爱。

(三)歌多

1、过渡:太阳渐渐西沉了,跟着小阿福游览了一天,累不累呀?我们的小阿福为我们大家唱支水乡歌(播放《水乡歌儿多》歌曲)

2、在小阿福的家乡,人人都爱唱歌。快看,工作了一天的水乡人民划着船回来了,听,他们又唱了起来。他们会唱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三小节。

3、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提问——歌声怎么能装满一箩又一箩呢? 师:这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其实这箩里面装满了什么呀?

生答:鱼、虾、蟹、莲蓬、菱角„„

师:看着满箩肥美的鱼虾、饱满的莲蓬、黑黑的菱角,水乡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出示图片)

生:开心、快乐、幸福„„

师:这箩里面装得越满,水乡人的歌声就越响,歌就唱得越多,一首接着一首。

5、过去的水乡可没有这么富饶,渔民只能住在渔船上,经常打不到鱼,捞不到虾。而现在的水乡生活越变越好,现在的水乡人整天都唱着歌,其实他们是在用歌声在赞美(引导学生回答:他们的幸福生活。)

6、那现在就让我们用读书声也来赞美幸福生活吧!——生齐读第三小节

(五)师生合作,尝试背诵

师:小阿福带领着我们游览了一天,我们要对阿福说些什么呀?

那就让我们的充满感情的的读书声帮助小阿福消除一天的疲倦吧!

出示课件:师生合作,尝试背诵。

三、学习生字“飘”

1、学习“飘”

学完了课文,我们知道是什么飘满湖面呀?

白白的船帆为什么能飘起来呀?(因为有风)

是呀,船帆要飘起来,怎么会少了风呢?所以飘这个字是“风”字旁。 谁来给我们讲一讲字形特点。

左右结构,左边这个字读“票”,它是个形声字。(右边风吹左边票,车票随风飘呀飘)

写的时候,要注意把风写得窄一点。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写。

第三篇:水乡歌听课记录

水乡歌说课

《水乡歌》评课稿

《水乡歌》,是一节低年级教研研究课,是新课程实施以来,低年级教师群体对新课程理解和实施的情况的具体化,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几个“新”。

一.师课改的观念新。

整节课,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1)关注每一位学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全班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了自己关注的对象。无论是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还是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教师都尊重学生的感受,注重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喜出望外,教师赞叹不已:“你棒极了。”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能告诉老师吗?”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洪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注意为学生创设一份愉悦的环境,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望,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在学生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听课的教师都不由得一同朗诵起来。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杨柳老师在课堂上把握了“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一条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道德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在教学评价中,对其他学生总是以一种赞美的态度,这不仅会使接受评价的学生心情愉快,而且会使评价的学生学到了他人的优点。

二.教师角色新。

(1)由教学者变为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明辨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清闲。他要积极地观察、认真引导,善于捕捉最佳的契机,推波助澜,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

(3)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不是“满堂灌”、“一刀切”、“一锅煮”;学生也不会听你讲,学你做,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小语姓“小”。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片段:引导学生回答:水乡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有一个小朋友马上举手回答:“是优美的”。显然答案不合适,当即,我问小朋友:你们觉得生活用优美这个词语合适吗?孩子们否定了这个答案,那个小朋友便失望地坐下了。随后便有学生接着回答了“幸福”“快乐”等词语。听到我满意的答案我很高兴,之后的教学顺利进行。老师在评课时就向我指出,如果当时孩子回答了“优美”,他显然是感受到了

水乡人民的生活是美好的,但没找准词语,如果要用优美,改成“水乡人民生活的环境是优美的。”这样引导岂不更好吗?是啊!这样既让小朋友明白了优美这个词语来形容生活不合适,也让他们知道了优美一词正确的用法,可谓一举两得啊。听了老师的评课后,顿觉茅塞顿开。这种细节之处其实更能体现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机智,我想这也是我今后的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水乡歌听课记录

水乡歌1

水乡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今天,认识了这么多新同学,老师心里真高兴!孩子们,你们呢?认识我这位新老师心里一定也很高兴,能用你的表情、你的眼睛告诉我吗?你们都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相信今天这节课上,小朋友们能用好这双会说话的小眼睛,聪明的小脑袋,在这们多听课的老师面前好好地表现自己,行吗?【水乡歌听课记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今天,老师收到水乡小朋友的一封来信,他邀请我们一起去水乡游玩呢。

2、让我们踏着歌声去和水乡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吧。(听音乐看课件:一组水乡风光图片)

3、刚才我们一路走来,你觉得水乡美吗?

4、我们学过哪篇课文也写到水乡、赞美水乡,谁来说给大家听。

生朗读《识字2》、《江南可采莲》、《忆江南》等。

5、水乡的美可以用音乐来表达,还可以用诗歌来描绘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这是一首献给水乡的赞歌,想听吗?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是怎样将课文读正确、流利的。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不认识的字随拼音读过去;

(2)用“﹏﹏”画出两条绿线中的生字,多读几遍。

教学绿线里的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指名领读,齐读。

(2)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3、再自由读课文。

要求:(1)边读边画出田字格中的生字;(2)将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

(2)汇报交流

1、你在课文哪一小节中认识了什么字,组成词是什么?

2、师相机出示生字卡片(贴黑板)

教学生字“荡”“清”

“荡”是什么结构字?

“清”在课文中组的什么词,“清波”这个词在前面学过的那篇课文中出现过(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把生字放到句子中,还能认识他们吗?(出示句子: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指名读句子,比比谁能将句子读正确。。

教学生字:“船”、“帆”、“飘”、“湖”

“船”的偏旁是什么?我们见到的船有小船、大船,还有什么船?

“帆”字左边是——巾,右边是——凡,

“飘”的右边是个风字,旁怎样记住这个字?老师给这个字编了一个故事:从西边来了一个二小在草地上放风筝,风儿吹起来,风筝飞上天,飘起来了。白云飘、风筝飘,还有什么飘

“湖”是什么结构字?

把这些生字放到句子中,还能认识他们吗?

出示句子:千只船,万只驳,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

指名学生认读,比比谁能将句子读正确。

教学生字:“装”、“箩”、“咱”、“新”

“装”的下面是个衣字底,上面是“壮”

“箩” 是什么结构字,上面是什么头?箩筐是用什么做的,所以箩字上面是——竹字头。 “咱”读准音,师领读;“新”字课文中组的词是——新生活,新字还有许多朋友,谁

说说,“新”的反义词是什么?

把这些生字放到句子中,还能认识他们吗?

出示句子:千首曲,万首歌,装满一箩又一箩,唱咱水乡新生活。 指名学生认读,比比谁能将句子读正确。

(3)生字去掉拼音认识吗?指名读,两人赛读,开火车读。

三、试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3、再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一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4、课文哪一小节写水乡水多的,指名读,

哪一小节写水乡船多的,指名读。

哪一小节写水乡歌多的,指名读。

5、引读:

6、指名读整篇课文。(师生评议)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荡”“清”

2、师示范写,边示范边讲解每个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生照样子先描红,再照样子书写。

4、生练习书写,师巡视辅导。

第五篇:水乡歌听课记录

江南民居评课稿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评课稿 ——《江南风情游》

【水乡歌听课记录】

温州新星学校 陈永生 今天在龙港二中参加有初中信息技术效观课议课活动,其中听了陈祥董老师的一节七年

级的课,课题是七上第十三课《江南风情游》,感受颇深,此刻记录下我听课的一些感受和想

法:

有以下一些优点:

一、 主题明确,知识点落实到位 本堂课陈老师从诗歌《忆江南》入手,引领学生了解江南的知识,从而巧妙的引出本节

课的课题《江南风情游》。由于本课为综合任务,技能要求是巩固对网页及网页上的图片、文

字的保存方法。陈老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来落实这个技能要求。首先为学生制定假日出游

计划,制定江南7日7大城市的旅游路线,但没有安排每日的具体旅游景点,主要是让学生

通过网络搜索来定制景点,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学会对网络信息的分类和选择。其次,要求学

生对每个景点进行了解,要求下载相应的图片和文字,以期为同学做介绍。通过这个任务学

生反复操作,从而很好的巩固了技能,知识点落实到位。

二、学生实践,自主有效 本课教学中,在任务驱动下学生自主练习。学生操作时间充裕,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

体作用。在情境教学中,有效促进了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实践,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引领有效,能相机指导及时解决小部分学生的问题,并充分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了学生的和谐发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运用较适时恰当,学生自主练

习到位。

二、 师生关系,自然融洽 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前提。陈老师

创设了一个平等融洽、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整堂课陈老师娓娓道来,语言简练清晰,表达

明确。课堂中能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 有以下一些不足:

1.三维目标不到位。在本节课三维目标除技能目标落实到位、充分外,知 识目标和情感目标涉及太少。本节课是一节综合实践课,知识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利用网

络技能来为生活服务,让学生学以致用。情感目标则是通过学生让学生体会祖国美丽风光,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

2.师生交流缺乏。在整堂课中尽管师生气氛融洽,但师生之间只是客气相处缺少互动,

缺少交流,更是缺少学习的火花。

3.学生探究学习单一。本节课中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充裕,但探究方面缺乏。学生在自主

学习中只是一味的重复老师布置的任务,缺少探究方面的新意,缺少个性的开发。这样也促

使课堂比较平静,整堂课较好的完成但缺少突破。

4.老师在演示幻灯时,明显不规范。只在编辑状态下演示内容,其实应该在放映处演示。

这是凸显老师素质的细节。 有以下几点建议:

1.在老师授课时,务必采用电子教室来进行播放,达到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听、看教学内

容。

2.在情境教学中,老师可以更加开放一些大胆一些,不需要什么都为学生做好,如制定

旅游计划,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制定。旅游的目的地不用多每个学生想出2-3个

便可,路线的安排可以多样,可以是自驾游、可以是动车游、也可以是跟团等,但在时间上

和地理上要合理。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不仅仅可以了解到“江南”有那些风景点,而且可以了

解到一些相关的地理知识,了解到一些交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

协调能力,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情绪,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这个情境中的

自主学习是真实的自主学习,是带有探究式的自主学习。

3.在落实技能知识点的时候,应注意学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如在学生下载图片和文字

时应该有意的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有意培养学生对素材的归类(对能力较强的同学)。学

生下载图片和文字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操作的,是完成自己的需要而操作,而自己需要的满

足是有要求的,如图片应该是清晰的精美的,文字是合理的完整的等等。

4.任务驱动,应该考虑分层教学,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兴趣会更浓。也会使整个

教学有多突破,从而产生学生之间你追我赶的现象。

5.本节课为综合操作课,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最终的成果,要有评价和展示的机会。学生

可以通过展示交流,了解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和 不足。通过展示交流老师也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学生的学习程度。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中肯的评价,在学习结束后通过努力得到正确的评价,这样会极大的引发

学生的满足感。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粗浅的看法,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信息技术课评课稿 执教这两节课的教师整体水平较好,他们在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对教

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有

值得我们学习的特点:【水乡歌听课记录】

一、把握重点,巧妙设计 《画图》一课中,教师用幻灯片的演示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步

骤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步骤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

步骤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

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一般,信息

技术的教学很少运用幻灯片进行教学,学生只是在电脑上看教师的操作,然后进行简单的模

仿。然而戴徐老师却别具匠心,将认识画图的关键性步骤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深

刻的印象,又让学生不觉得学习的枯燥,同时又体现了教者对本课教学重点的把握。 本节课的教学中,戴徐老师的语言也很有启发性,在“画图”中,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达

到改变画布大小的作用,请同学们找一找,仔细观察画布边缘的小方块,看他们什么作用?

不直接告诉学生,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这样的收获效果无疑会较教师直接演示

好上很多,确实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通过“学生向其他学生讲解展示自己一种画图工具”,既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让使他们有成就感,更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前进。

二、创设情境,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比如说,单老师首先通过一个展示两张不一样画报的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在欣赏美,

比较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到很吃惊“原来经过计算机的处理竟然可以做出这么美的作品”。从

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所举的例子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

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一一个比较画报的教学范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培养

创新意识的目标。 在比较分析两副画报的优劣中,引导孩子说出两副画报的区别,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

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评价,多种评价方式,让孩子在肯定中成长。

三、自主探究,灵活机动 该教师在学生练习阶段突出了自主性学习特点。 首先,选择的主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将学生秋游的作文设计

成画报,做成展板。 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可以在掌握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

进行创作,通过插入不同的自选图形和艺术字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四、注意事项:

1、教师的应变能力和语言的感染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2、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不到位。

3.建议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这样使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同

完成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利于学生健康情感

的形成篇二:渔歌子(评课稿) 《渔歌子》评课稿 从总体教学流程来说,本课流畅自然,环环紧扣,达到了词文教学和词语积累的双重目

的。执教者运用浅显易懂的方法引导学生不断使用好词,用好词理解词句,将好词串联起来,

发挥学生想象理解课文。教学方法大拙大巧,层层递进,由景入情,由情入理,景、情、人

一个也不能少。最后联系实际,理解最后一句词文的深层含义,并使学生能现学现用,完成

了整课的教学。

在本科的教学过程中,执教者明显侧重于学生词语的积累以及口头能力的表达的训练,

让学生用词组来构建整理解个课文,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进行了词语和语言的训练。由学

生自己来构建诗的“情志画”,运用形容颜色的词汇,展开想象的翅膀再现了江南美丽而充满

诗情画意的情境,为词的教学增添了无数的色彩美。 执教者不断的运用“??的??”句式,让学生由片段到整体,进行山、白鹭、桃花、桂鱼、

斜风和细雨的想象,并在这些基础上进行串联,形成一幅“渔歌图”,深入体会江南五彩缤纷,

如诗如画,变化多端的美,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长了学生的词语积累。再由景入

情,想象渔翁的形象,这是一个??的人。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在这美丽的桃花溪水边,

带着青箬笠,披着绿蓑衣的渔翁必定是一个悠闲自在的人。进一步解析词句:从哪里看出他

是个悠闲自在的人?初步理解词文最后一句。 执教者又拓展了李白的诗句,通过理解李白的心情,与张志和心意相通,体会当时的作

者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这样的教学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教给学生,可以通过

已经理解的类似的诗文、词文来理解新课内容,举一反三,一通百通。又通过追问再次理解

课文最后一句词文,由文中人延伸到了作者,回到了现实。适时地出示背景资料,由情入理,

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作者渴望乡野自由自在的【水乡歌听课记录】

生活,不想被官场束缚的心理情感。又通过张志和“愿者上钩”不挂鱼饵的故事,引导学生

明白张志和是个“爱惜鱼儿,不忍可爱鱼儿被捕食的人”,完成了作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教

学,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更加全面。 执教者再次深入挖掘,通过千古名句“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解析运用,将词文与学生生

活结合起来,学以致用,真正将知识教给了学生,真正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通过观摩本课,我学习到了教授诗词的方法,明白了诗词教学不仅仅限于对课文内容的

理解以及对诗词韵律美的体会和朗读训练,更可以渗透更语文美的方面,真正达到语言词汇

的积累运用,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不忘训练现代文,积累好词好句,更好和更准确地

表达自己的想法。篇三: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水乡歌》评课稿 《水乡歌》评课稿

清远小学 许秀芳

《水乡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首诗歌,作者抓住了绿水清

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歌颂了水乡的秀

美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洪艳老师上了这节课,

给我的感受是:整体设计上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致力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体现了在情境

中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以生为本,以读为主,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朗读感悟,

从而体会到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

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一、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注重角色的转变 整堂课上,洪老师仪态大方,语言亲切、富有感染力,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体现出教

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课堂上,洪老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教学者

转向引导者,不是满堂灌,而是循循善诱,师生共同学习,相互影响、提高。

二 、创设情境,重在激发兴趣 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体验,洪老师至始至终引导学生投入到情境之中。

上课开始,老师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欣赏水乡的美景,说说自己对水乡的感受,这一问题有效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在学习课文时,蔡老师更是利用多媒

体课件,让学生进入江南水乡的情境,让学生理解“白帆片片像云朵”,利用图片让孩子理解

了“渠、驳”的意思。这一情景的创设,学生如临其境,教学难点更是迎刃而解。

三、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朗读感悟 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

的培养和听说写技能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住了什么语文能力。在教学课文第

一小节,感悟水乡水多时,洪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水多?学生不仅从

文字中感受到水多,而且体会到水美。

四、教学流程紧凑自然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注重写字教学。蔡老师注意搭建平台,迁移运用。教学最后,蔡老师布置了仿写的

作业,让学生仿照所学诗歌的形式,当回小诗人再写一段话,鼓励学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

自己的语言,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为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铺设了桥梁。在这样的语

言实践活动中,可以充分释放学生的探究潜能。这种延续的探究活动源于文本又超越了文本,

激活了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与创造性思维。 总之,本文语言美,意境美,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了“美”,也突出了 “美”,学生

领悟了“美”,也读出了“美”,我们听着同样也获得了“美”的感受。篇四:小小竹排画中

游评课稿 白老师 小小竹排画中游

评课稿(白小芳)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年级小朋友学习的第三篇文章,本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描写

了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小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

觉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

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刘老师执教本课,既抓住了识字重点,又突出

了文章的人文情怀,学生学得有趣、扎实。 刘老师上的这节课非常成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功的情境设置。一开始,刘老师介绍自己时,特地指出自己是北方人,出示中国地

图,长江以北称为江北,那么长江以南称为什么呢?小朋友们轻松地说出了“江南”,刘老师

顺势利用ppt介绍江南山清水秀,稻香遍野,鱼肥酒甜的好风光,激起孩子们对江南的无限

憧憬,此时,刘老师一句“今天,我们乘着竹排去江南游玩好吗”,小朋友自然是兴致盎然。

2、有趣而扎实的生字教学。刘老师将生字教学安排在不同环节里,让小朋友不断地接触、

识记、巩固,一节课下来,他们对生字已经不再陌生了。开始的教学生字“竹排”,刘老师从

竹排的图片引出“竹排”两个字,非常直观形象地让小朋友认识了“排”。教学“流”字,刘

老师说设问,水是往哪边流的,可以向左,可以向右,也可以向下,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将

“流”字学得扎实,同时也对汉字的奇妙产生了兴趣。在接下来初读课文环节,随文认识“游”

字,这个字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刘老师便就字编了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姓方的

小孩子,戴着一顶帽子去游泳。小朋友在呵呵笑的同时也将“游”字印在心上了。紧接着是

“生字整体认读”环节,刘老师预先将生字按后鼻音、前鼻音、三点水旁分成几排,请小朋

友读。接着便请大家思路,你发现了什么?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将自己发现的规律说出来。

这样不仅巩固了识字,也复习了拼音,亦锻炼了思维,可谓一举三得。

3、形式多样的朗读。认识生字之后,刘老师将生字送回文中,通过指名读、齐读、师生

对读等方式,让小朋友在不断地吟诵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和江南水乡的美丽。在读的过程中,

自然要讲解词语的意思,说到“树木密”的“密”时,刘老师请小朋友站起来读,认为不够

密,又请一位,仍然不够密,最后请愿意当树木的小朋友都站起来,一起读“树木密”,这样,

全班小朋友像小树苗一样站起来,齐读“树木密”,小朋友们体会了一把“密”,相信会铭记

于心了。

一年级的文章,刘老师不仅抓住了文字,也抓住了文字,更有意培养培养小朋友的文学

素养,也加入了文化的成分,故此,这节课担得起“欣荷杯一等奖”的称号。篇五:《雪》评

课稿 刘润霞 《雪》的评课稿

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雪》是一首动人的咏雪诗,是一幅美妙多姿的雪景图,达到了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它是鲁迅《野草》集里的佳作,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这篇优美的散文,是鲁迅先生1925年元月创作的。作者以生花妙笔,描绘了“江南”和“朔

方”迥然不同的雪景,表现了对明媚春天的无限向往,对美好事物的缅怀,以及对冷酷现实

奋勇抗争的精神。 这篇散文,脍炙人口,感人肺腑,主要表现在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和

优美的感情,美丽的想象和新颖的意境,精练而富于美感的语言,三者有机地结合,形成了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论是对江南的雪、雪野,还是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也不论对明艳剔

透的雪罗汉,还是对朔方的如粉、如沙的雪花,作者都是以饱蘸感情的笔触,予以形象的描

绘,借雪景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凭借形象来寄寓自己深刻的思想,所以才有感人心魄的

艺术力量。 但是,由于鲁迅先生的生活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加之他的文学语言风格特

点,学生感觉比较生涩,因此阅读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正确深刻地理解

课文内涵,教师得下一番真功夫。今天在张彦国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老师教得潇洒,

学生学得愉快,正如课文所展现的雪景那样,课堂上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给人以深刻的全

新的感受。具体来说,本节课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理念新 张老师的课以文本为依托,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开课

时,她以亲切的微笑和激情的话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充分调动学

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书让学生自己读,

问题让学生自己提,难点让学生自己议,评价让学生自己说,情感让学生自己悟„„整节课,

在张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全体学生情绪饱满,兴致高涨,思维活跃,效果极佳。

二、目标准

评价一节课是否有效或高效,教学目标是一个重要因素。我认为张老师这节课所设立的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非常准确到位的。根据课文特点,张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和

段落,通过读、思、议、悟、说、读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走进雪景,感受雪趣,感悟雪情。

第六篇:水乡歌听课记录

21.1水乡歌

21.水乡歌

第七篇:水乡歌听课记录

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总结

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总结

一个学期的工作已接近尾声,本学期我校的语文教研工作开展得紧张有序又富有成效,全体语文老师用端正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身于语文教学研究之中,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却收获颇丰。

本教研组共11位教师,教龄均在10年到18年之间,是一个年轻的充满活力又富有精力和经验的研究实践群体。我们的教研活动数年来都能严格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在学期初能制定计划,然后结合实际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

在每个紧张而富有挑战星期二中,学校领导以及语文教研专家丁光锐老师和全体语文老师一起走进课堂,上研究课,看名师或者各种经典的录像课,或针对某个专题展开研究和讨论,每次连中午的时间也不会放弃,大家在一起评课,说课,讨论钻研。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气氛紧张而热烈。时间的流逝常常不知不觉,当大家离开会议室时也总是觉得收获颇丰。教学研究活动真正成了语文教师们的良师益友。

(一)富有挑战的研究课

本学期每位老师都上了一堂研究课,情况如下表

上课时间

上课教师

上课内容

9月12日

顾正娣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9月19号

庄素琴

《拼音教学d t》

10月17号

陶丽英

《普罗米修斯盗火》

10月24号

赵黎英

《蒲公英》

11月7日

潘文娟

《爱滋小斗士》

11月14号

陈文红

《莫高窟》

11月21号

孙霞

《梅兰芳学艺》

11月28号

严军

《东方明珠》

12月12号

潘燕萍

《春联》

12月26号

解鸣虹

《掌声》

12月30号

高华琴

《水乡歌》

另外,赵黎英老师还结合她本人的小课题上了一堂作文研讨课《有趣的“怪圈”实验》,陶丽英副校长上了一堂区教研课《九色鹿》。

本学期我们依托教研活动这个平台,每位上课的老师总是认真钻研教材,反复修改教案,做好各种教具,用好多媒体,课越上越有味道。听课的老师认真做好笔记,一听完课大家就聚集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评课。随着课改的深入以及教研活动的扎实开展,大家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也逐渐深刻,老师们评课水平自然也越来越高了,很多老师从一开始的评课不想说到后来越来越能说,而且越说越专业,越说越精彩,评课不再是个难事。听课老师也从一开始的只想听优点到能虚心地接受不足,甚至还能主动要求重新再借班上相同的课。钻研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二)深受启发的精品课和专题研究

除了上好研究课,我们在教研活动中穿插了一些精品课的学习,让教师们在观摩这些经典课例的过程中及时汲取到营养,丰富教师们的课堂经验,剖析教学的精彩环节,捕捉优秀课例中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中艺术化的处理方式。本学期我们观看了全国一等奖课《古诗两

首》、《窗前的气球》等,省一等奖课《村居》、《咏华山》、《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天鹅的故事》、《月光启蒙》等;

结合这些课例,我们又围绕古诗和作文进行了专题研究,研读了《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第10期的专版古诗课堂实录,针对课改后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三)丰富底蕴的理论学习

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培养学生卓越的学习能力,教师必须是源源不断的鲜活的水。只有会学习的老师,才能教出会学习的学生。我们全体语文老师都充分认识到再学习的重要性,常挤出时间翻阅杂志,上网了解课改动态。

我们在语文教学研究的过程中,积极倡导语文教师以古典的心情阅读教育的经典之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教师的谈话》、《建构主义论》、《看窦桂梅老师上课》、《诗意语文》等,将教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运用教育经典著作中的观点和理论进行尝试性的阐述和分析,力图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与语文教学融合起来,不断更新、丰富、活跃语文教学理论。同时我们也将《小学语文教师》、《江苏教育》、《人民教育》等杂志作为必看、常看的杂志。《教育在线》、《凤凰语文网》也是教师们经常光顾的网站。

我们还为教师推荐了陈先云先生写的《语文教学改革谨防“矫枉过正”》等文章,并要求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讨,及时写下心得体会

我们希望学校的语文教师能走在语文教育的前线,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丰富文化底蕴,我们要创造充满智慧的语文教学,必须自己首先成为充满智慧的语文教师。

(四)走出学校听课学习去

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学校总是毫不吝啬地支持教师们外出学习采风。让教师把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回学校,并传达给教师们,让大家学习别人成功的语文教学经验,提炼适合于自己教学实际的经验和方法。

本学期分别有四名教师出省听课。2006年9月29、30日,孙霞老师和赵黎英老师前往杭白菊之乡——桐乡观摩“江浙沪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小学语文新老名师教学风采展示”。两位教师通过观摩10堂具体课堂教学案例,感受到了江浙沪三地语文特级教师和新生代优秀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通过聆听专家点评和讲座引领,探索了在新课堂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了小学语文新教材教学新思路、新教法,对如何把握当前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方向有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回到常州,两位老师将自己的热情于笔端,写下了《来自“江浙沪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的声音》及时发布在学校的网站上,向全体语文教师一起分享学习的成果。

金秋的杭城,让人向往,第二届“演绎激情与本色语文”活动在此如火如荼地金秋的华家池校区展开,37位名师汇聚一堂,尽情演绎着语文的本色与激情。我校又派出严军和解鸣虹老师前往杭州听课,两位老师回来后也写下了《玫瑰花开,激情四射》的文章,及时传达了学习的心得。

对于家门口的课,校领导更是积极地鼓励老师们安排好自己的课务,绝不能放弃各种学习机会,市里的评优课,展示课、区里的研讨课、教研课,兄弟学校的对外公开课,只要是可以去听的课,老师们总是不辞辛劳前往取经学习,并认真做好笔记和心得。学期还没有结束,老师们的听课笔记都记满要换本子了。

(五)课题让教师走专业成长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意识到课题研究对自己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本学期我校语文教师仍积极参与到学校大课题的研究中来,积极在课堂中探索研究学生的作业问题,积极撰写论文和教育故事。

同时,大家又积极投身到到对小课题的研究中,小课题以其“小、实、新”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小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工作、重视细节、主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并持续地研究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将日常的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不断地增强教师的课题意识。

自06年5月东方小学教师小课题立项以来,学校各小课题组纷纷开展研究实践活动。 07年1月9日上午,由赵黎英主持的“生活化起步作文研究”的小课题向全体语文教科研组成员进行了了阶段性研究汇报。

科研是解决我们自己在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科研应服务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切实地解决教师在具体工作中的困惑。小课题的研究正日渐成为我校科研的亮点。小课题使人人成为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编织属于自己的“独特性”与“风格”。教师专业发展理应是“自我引导”的结果,教师有能力也有必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思索、研究和改进。小课题是教师自己来研究并改进自己的实际教学问题,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大家在参与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快乐着、收获着。

(六)笔耕,让思考留下痕迹

本学期各位语文教师在教研活动的带动下,看的书和课明显多了起来,对教材的研究深入了,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也明显增强了,课堂教学也活了起来,老师们在课堂中的高峰体验也多了起来。在课余,我们提倡老师们勤于反思,将自己的反思和研究及时记录下来,让勤于笔耕成了语文教师们的一个良好的习惯,大家积极参加各种论文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2006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师陶杯”论文评比中,我校顾珍娣《流动的日记,别样的魅力》、高华琴《孩子的世界——生命盎然的源泉 》均获三等奖;四位教师在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三位教师的论文发表在《课程与教学》上;另外,在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中,顾珍娣老师获得了一等奖。

(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为了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研究中教师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学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教研让教师的思想和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我们的语文课上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见缝插针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如课前的一分钟演讲、古诗词吟诵、成语接龙等。期中时教研组对各年段进行了教学检查。一年级的拼音验收,二~六年级以考察阅读理解、朗读水平、看图写作等学习能力为主,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考试后,我们又对考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解剖,找出学生的不足,使后半学期教学有了一个具体的目标。

有道是“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更得力于课外。本学期,我们继续以读书节为契机,重视和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教学的广阔空间,让学生博览群书,勤作摘记,据不完全统计,本学期每位学生共摘读书笔记20多篇。学生的欣赏能力、习作水平已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教学研究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相信我们语文组将再创辉煌。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509606/

推荐访问:水乡歌听课反思 对韵歌听课记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