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诗歌随笔 > 我眼里的李白

我眼里的李白

时间:2018-11-28   来源:诗歌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诗歌随笔】

第一篇:我眼里的李白

我眼中的李白500zi

我眼中的李白500zi

我眼中的李白

李白,乃是一代文学大师。李白年轻时期,为人放荡不羁,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又遭到免职。正因为他怦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鄙夷世俗,蔑视权贵,所以才使你的性格不受拘束,为人热情奔放,才造就了你的诗歌飘飘欲仙,无与伦比!【背景式开头,对要说明的人和事物做必要的概括说明,不错!】

你是盛唐文化的丰碑。走近你,我读懂了星河灿烂的奔放!【过渡引出下文。】 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沦海”,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都体现出你的壮志凌云;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你对朋友的重情重义。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到“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豪放与才气。从“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借酒浇愁的苦闷之情,道出了你渴望天下能有一知己的绵绵愁绪。你为“嫦娥孤栖与谁邻”而犯愁,希望“月光长照金樽里”---永远与明月为伴, “友月”之情真是溢于言表。从儿时我们就会背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大一些时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无一不体现你的“友月”。读懂你的诗词,就是走进你的内心世界;只有走进你的内心世界,也才能读懂你的诗词!【并列结构,例举所知诗词,剖析对李白的理解,展现小作者的才情,不错!】

李白,无论你的豪情,你的才气,还是你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都使我敬佩你,崇拜你!你永远都是我眼中书写天地扬扬洒洒的“诗仙”,有着真实如我义薄云天的“酒仙”!【抒情结尾,使文章充满了才情,这才是作文。望你以后在记叙文方面多注意审题、选材和六大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运用!】

第二篇:我眼里的李白

我眼中的李白和杜甫

我眼中的李白和杜甫【我眼里的李白】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李杜二人对于中国人而言,也是如此。李白、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双子星座。 李白是精神上的伟人,在于他以一个寂寞的超人的姿态,为我们展示了生命与生活的全部美好!李白是一个一生追求自由的人,他的家庭观念极其淡薄,甚至人情方面也很淡漠,他一生的理想就是要做神仙。他的思想中更多的是流露出道家的无为、安逸、潇洒。李白的那些诗,大体上也不过是玉楼、金殿、鸳鸯、翡翠等语,与社稷民生毫不相干。翻遍李白全集,鲜有杜甫那样爱国忧民的作品以及那种儒家“仁”的思想。如果论其诗文的豪迈飘逸,李白称得上是一代伟人。但如果说他的心术事业于国计民生,以李白与杜甫并称,则有些勉强了。

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李白才高,杜甫辞工。诗仙则浪漫飘逸,诗圣则近乎完美。都得到过批评,也都得到过赞誉。但我个人更喜欢杜甫。

首先,人品决定诗品,从这一点上分析,二人的优劣尤其明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许多人都喜欢李白的这句诗,对其敢于傲视王侯的人格魅力大加赞赏。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众多的唐代诗人中,千首诗轻万户侯的不是没有,但不是李白。从李白全部900多首诗看,他决不是一个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人。所以别说 是万户侯的荣华富贵,就是皇上的一个笑脸一点赏识,也足以令他兴高采烈地去效犬马之劳了。最典型的

是他那三首应旨而作讨好杨贵妃的马屁诗《清平调词》。妃子欢喜,自然皇帝高兴,李白的红包也就拿定了。只遗憾他一不小心让高力士钻了空子,说诗中故意用历史上的祸水女人赵飞燕来影射杨贵妃。由此,李白立即被削职赶出长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才乐不可支地高兴几天,就结束了。这种打击之下,他才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恨恨之语。

杜甫却没有这样,他所关注的,自始至终都是他赖以侪身的草根阶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他最生动的写照;当个芝麻绿豆大的官,却也几乎要把心操碎: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写起诗来,落笔沉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别说那乱离之人,就连我这生在太平盛世的,看得也是心里凄凄惨惨戚戚,大有悲郁之气。儒家文化的一项十分了不起之处,便也体现在这里, 象杜甫,自经丧乱之后,自身难保,放在唐朝那个大环境里,实在是个微不足道的的草民而已,可他总摆出杞人忧天状,担忧着他的朝庭和人民,好像这个朝庭就是他自家的,跟他有莫大的关系。

【我眼里的李白】

翻开《李太白集》安史之乱当中,李白错投永王李璘旗下,十一首《永王东巡歌》一首比一首更肉麻。后来李璘拥兵图谋与新任皇帝争夺天下,兵败后李白受牵连被流放到夜郎—— 尽管这期间李白有献给已经成为太上皇的李隆基的几首《上皇西巡南京歌》,但权力在新任皇帝手里,他并没有原谅李白。看李白的献诗:“莫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剑阁重

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如果不了解安史之乱这段历史,读者肯定会误以为当时形势一片大好,又是一派歌舞升平呢,哪里想得到杜甫诗歌中战乱之后遍地白骨,百业俱废,百姓流离失所的情景!

苏轼这样评价:“李太白,狂士也。又尝失节于永王璘;此岂济世之人哉”?苏轼的弟弟苏辙持类似的看法:“李白诗类其为人,骏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不知义理之所在也。唐诗人李杜称首,今其诗皆在,杜甫有好义之心。白所不及也。”

回到现实,对国家对社会来说,也是更加需要杜甫这样忧国忧民,将小我与国家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个人是不可能脱离集体而存在的。现今社会风气剧下,集体意识淡薄,而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就尤为重要了。杜甫的人生是坎坷的,但他却可以在坎坷中坚守,他一生都没有向现实投降,更没有回避。真正的浪漫,是永远不向现实低头,直面现实就是杜甫最大的浪漫,于是,他成为了杜甫!

第三篇:我眼里的李白

我心中的李白

我心中的李白

Yangfasong(750字)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说过李白的大名,

在我的印象中,李白就是一位仰望明月的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我们很小时大人就这样告诉我们——那就是李白。【我眼里的李白】

看过古人替李白作的画像,画中李白俨

然是一个略胖的中年男子,对此我不禁大失所望。在我心中,李白应该是一位志向远大,形貌潇洒的男子,一个写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男子,怎么会是一位胖子!

【我眼里的李白】

况且,一个热爱漫游的人,颠簸在外,

又怎能发胖?李白的足迹几乎踏遍大江南

北,他曾乘舟疾驰于烟涛渺茫的大江,也曾策马驰骋于日后成为叛将的安禄山的渔阳

边塞。他的一生翻越过无数的山野,既有著名的蜀山,当然也有数不清的无名小山;吃过琼宴的佳肴,也饥餐过村妇正待孵化的鸡

子;见识过凶残的猛虎熊罴,也遭遇过如豺狼般的匪徒。而李白,腰悬长剑,潇然于华夏壮丽的山河,留给后人的,是他那风流倜傥的身影。

李白的心胸是宽广的,这是连绵的群山,壮阔的大江给予他的馈赠。所以,李白的腰是挺直的,他既不会因对方是默默无闻的小辈而轻视,也不会因对方腰缠万贯就折腰谄媚。面对唐玄宗,他竟敢放言,“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然而,正直的品格大多不容于世,特别是在将要动荡的时代。李白很幸运,他早年碰到了大度的皇帝李隆基,李白也很不幸,他遇上了安史之乱,最终结果是既不容于朝廷,后又跟错了永王李璘。

睿智的李白是否曾为此后悔过?如今已无从考证。而假如我是他,也会仗剑漫游于壮丽的山水,至于闯出名堂引起朝廷的重视,那就没那个自信了,或许我只能作为芸芸科考大军中的一员,在科举中浮沉半生,最后落得杜甫一般的下场。

历史无法重复,可惜我不是李白,当然,我也庆幸自己不是李白,毕竟,历史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李白就足够了。

然而,当我一个人漫步在繁华的都市,整日为生计奔波,心里也常涌出丝丝遗憾:我心中的李白,你离我似乎越行越远了! 注:给学生布置了一次作文,就是看了关于李白、诸葛亮、陈涉相关的三段材料后当堂作文。闲来无事,我直接在投影仪上打下此文,可惜,一节课40分钟下来未能写完,当然,本来没打算写,空了好几分钟。最终学生大多只能写到三四百字,这些来深务工家庭的孩子啊,路还很长呢,但愿我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第四篇:我眼里的李白

我心目中的李白作文500字

我心目中的李白作文500字

我心目中的李白

在我的心目中:你是一个别具一格的人,你是一个不攀权附贵的人,你是一个永远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你就是一代诗仙李白!【开门见山+抒情开头,将自己对李白的认识写的扬扬洒洒。】【我眼里的李白】

大川大河的浩荡气魄孕育着你的浪漫诗文,陶冶着你的情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现出你和孟浩然之间的深厚友情。从《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你精神上所承受的重压,但我们更应注意的是你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诗中仍然倾注着你豪迈慷慨的情怀。你那种豪放坦率的洒脱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美丽的山河是你创作的灵感,那皎洁的明月是你情感的寄托。【这样的手笔,老师要不是要你的“口供”,我真的“怀疑”是不是学生写出来的。好啊,孩子!这两天老师就为你们中学生高兴啊!】从记事起我们就会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最简洁的思乡,那是最简单的朴素的挚爱。小学时,我们又读你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你的天真浪漫“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的逸兴壮思跃然纸上。你用你纵横恣肆的笔写着你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对这片土地最真挚的爱。【文字隽永,句句珠玑。这才是写作文!】

你的阔达胸襟,对自由的渴望所作出的努力是你毕生的追求,我喜欢你那气势浩荡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言壮语!

这就是你一代诗仙李白,这就是你我眼中的李白!【卒章显志结尾】

第五篇:我眼里的李白

我心中之李白

我心中之李白

无论是陶渊明还是李白,都是我们心中“仙人”一样的传说,我们所听到的,在书中记载的,真的有那样的传奇吗?我认为李白是孤独,但是这份孤独也承载着他的传奇。

李白的的确确是个大酒鬼,以至于有的传说记载:李白醉酒误入水中,因为想捞月而溺死。酒在不同的人口中是不同的事物,从不喝酒的人,不会体会醉酒那种沉浑而又松散,身体清软而意识模糊,有时真的会有一种梦境的感觉。不常喝酒与常年的老酒鬼对酒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对于像李白这样的老酒鬼,肯定早已经千杯不醉,酒精麻醉不了心中痛楚,又难以释怀心中最深层次的苦闷。久而久之,一首接着一首经典名句记录着这位伟人的无奈与孤独。

很多人喜欢李白浪漫情怀,喜欢他美丽又壮阔的诗句,即使不懂古诗句,读上李白的诗句也能感受到这位伟大文学家的魅力。李白对于壮阔自然的描写尤为盛名,我们中学时代读过的诗句,到现在还是可以熟练背诵下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等。如果,有机会,我们何尝不拿起行装看壮丽河山,仔细品味李白的诗句,感受下伟大文学家眼中的自然。李白热爱自然,又爱描绘自然,对于自然的情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时下的人们都能找到知音一样的人,或是一类人,但是还会有些人,他们朋友很少,大部分的时间不与人接触,甚至对于动物的感情深于人类。李白并不是那种摈弃所有人类的人,首先他并不讨厌人,他真正要逃避的原因是整个社会现实。他厌恶官场腐败,不惧位高权重的无耻之徒,在官场上的不如意使得李白的心中充满了对社会中某些人的憎恨,而在这片污泥中,怎么可能处处可见莲花呢?李白怎能不孤独?李白即没有毁天灭地的神通,也没有力挽狂澜的权力,所有的不如意和无奈,让他对官场上的大部分人已经绝望了,但是不在官场上的人又不能与李白有共识,久而久之,李白变得很孤独,孤独到自己站在其他人无法想象的境地。这样的一个人,在这样的一种境地,他眼中的河山又是多么雄伟、壮丽,他是多么的热爱自己的祖国啊,但是深爱着却又无能无力,所以把这份深情,送给了自然。

太多的人把李白看的太高大了,以至于无法读懂他的作品。但是归根结底,李白不就是一个普通人吗?他不就是一个多年的老酒鬼吗?就是别人喜欢正常说话,他就喜欢整个诗句出来。我喜欢平淡地看李白,我们与李白的差距在哪呢?有人说,李白甚至说梦话都是千古绝句,但是这只能说李白将古诗句演绎到了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并不能说李白不是一个普通人。像是作画一样,李白用诗句记录胸怀,古代人没有现代如此多的方式记录生活,恰是这种原因让李白把诗歌发挥的淋漓尽致,李白的诗是纯粹的让人有一种伟大胸怀的感觉。

就这么一个喜欢写诗,喜欢舞剑的酒鬼,有着莲一样的优秀品格,让他有着铮铮铁骨。李白的一生在诗歌上是一个辉煌的顶点,然而在仕途上,却让李白痛苦万分,他62年的人生是一幕离奇的悲剧。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李白,在长安并没有得到唐玄宗的重视,一直处在以诗文侍奉皇帝的御用文人尴尬地位。怀才不遇的李白在长安待了一年多,就离开了。然而在李白离开长安之后,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猜测和疑问,让喜欢李白的人们久久不能释怀,李白为什么要离开长安?曾经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为什么没有重用李白呢?到底是谁向唐玄宗进了李白的谗言?

时代在进步,再也不可能有后人继续李白的道路,写出李白那样的诗句了,但是在广阔的历史中,李白像是一颗永恒绽放光芒的星,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在诗歌的世界中。我们何不,拿起行装,看看大好河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与此同时,拿起酒杯,诵读李白的诗句,在大自然面前邀李白共酌一杯呢?

第六篇:我眼里的李白

李白眼中的孔子

李白眼中的孔子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其人富个性,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不喜欢受约束,爱无拘无束的生活。史书记载:他是一位道教徒。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崇尚等级制度和“礼、乐仁、义”,提倡“忠恕”“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

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人,却都有着一腔热血、远大抱负却无法施展。这样的两个人若在同一朝代必会成为知己吧?

李白天生狂放,不喜约束,不愿意考取功名而得到仕途,也因此一直未得人赏识。便一直云游直到唐玄宗天宝元年供奉翰林,但也仅仅不到两年就离开了长安,由于他的桀骜不驯的性格。李白很难以让人琢磨,作为道教徒的他本应少私寡欲,摒弃财权贪欲,做到清静无为、返璞归真。可他却努力的想要得到仕途,一生却离不开国家、政治。纵使他蔑视权贵,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但其实他也想得到权利的吧。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变故,是李白更加颓废。据《旧唐书》记载,李白流放虽然遇赦,但因途中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孔子有着自己独到的政治见解,却一直得不到重用。只能带着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国,宣传儒家思想。但并没有因此得到他人的赏识,还险些丧命。这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但他却并没有灰心丧气,仍然坚持。鲁哀公十二年孔鲤去世了;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这一年孔子已经70岁了,称自己这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身处乱世的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他的一生都在默默努力,直到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鲁国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孔子受到人们的奉祀

两人相同的经历不同的结局,即使李白的诗也为人传诵,但心底产生的那抹悲哀是无法消失的吧。或许每当李白失意伤心地喝着他的兰陵酒时,脑子里想的是孔子的豁达与乐观吧,不知他当时有没有想与孔子一样做到乐观向上。再老老实实地放弃一切私念,做一位真真正正的道教徒。可李白是个极其个性化的诗人,他敢爱、敢恨,敢喜、敢忧,他的一切似乎都是和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背道而驰。在他的诗里,常会出现诸如愁杀、笑杀、狂杀、醉杀、恼杀等夸张的用字,与儒家,甚至是道家都相违背。

李白眼里的孔子应该是一个知己,即使他对儒家思想充满叛逆。而李白一生寻求入世为官,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积极入世的影响。所以我想,孔子在李白眼里应该是一盏明灯,照耀着、激励着他的前行。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500808/

推荐访问:我梦见了李白 我不是李白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