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诗歌随笔 > 浣溪沙,,苏轼,,,赏析题

浣溪沙,,苏轼,,,赏析题

时间:2018-11-02   来源:诗歌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诗歌随笔】

浣溪沙,,苏轼,,,赏析题 第一篇_苏轼的《浣溪沙》赏析

苏轼的《浣溪沙》赏析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蕲水,今湖北浠水,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东。蕲水的清泉寺,下临兰溪。兰溪水出于箬竹山,溪旁多兰花,故名曰:兰溪。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46岁的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

上片写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首句点名了兰溪 得名的缘由——山下溪边多兰。同时又点明了游兰溪的时令。兰刚发芽,芽虽短,但是生机勃勃长势很快,一个“浸”字写尽春兰的活力。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暮雨潇潇、子规哀鸣都是写实。暮春三月,春色正浓,可写之景可谓数不胜数。但是作者独取此景,这显然和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是,苏轼毕竟是一个“奋厉有当世志”的杰出人物。溪水西流使他感悟到:溪水尚且可以西流,难道人生就再无少了吗?何必自伤白发,哀叹衰老呢?集中体现了他虽然身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末句“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白发”和“黄鸡”都出自于白居易的《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朱颜易逝,调子低沉。苏轼在这首词中是说不要伤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这就一扫白诗的低沉调子,也冲淡了上片“潇潇暮雨子规啼”的悲凉气氛。

此词,上片写景,景色如画,淡雅凄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奋人心。近千年来,不知令多少人重新焕发出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进的信心!

浣溪沙,,苏轼,,,赏析题 第二篇_《浣溪沙》中考题集锦 水调歌头中考题

《浣溪沙》中考题集锦

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等可以看出这首词是怀人之作。

4、“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 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5、词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已具有广泛的意义,社会人生中无法言喻的无奈,都可以用此语感叹一番。 6、这首词中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8.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C.“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D.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

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调歌头中考题

一、2011年河北省中考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词前小序说的“子由”是词人的 _________ ,他和苏轼、_________共称文坛“三苏”。“婵娟”在诗中指_________。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代用李白《月下独酌》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词人的豁达胸襟也处处可见,请写出两处原句证明:①___ _ ___ _ ___ _②_________ ____。

3、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词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8.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山西省200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实验区)语文 (一)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把酒问青天( ) (2)念无与为乐者( )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1)写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

《浣溪沙》中考题集锦 答案 1、夕阳 落花 归燕

2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等。 4、 落寞、孤独; 5、 无可奈何花落去。

6、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7.B、 8.8.D、

9.9、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情。

《水调歌头》答案 一、答案:1、2、略3、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4、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词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7、A

8、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9、"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四、参考答案

3、(1)端起洒杯 (2)考虑 或:想着 4.B【浣溪沙,,苏轼,,,赏析题】

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6.(C)

7.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浣溪沙,,苏轼,,,赏析题 第三篇_苏轼浣溪沙、赏析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赏析 《唐宋词选讲》 陆永品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爪。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在今江苏省)作官的时候写的。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簌簌衣巾落枣花”,按照文意本来应该是“枣花簌簌落衣巾”。古人写诗词,常常根据格律和修辞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调动,这里就是如此。“簌簌[sù]”,是形容枣花纷纷落下的样子。“衣巾”,是衣服和头巾。古代服装,男人往往戴头巾。枣树在初夏开出黄绿色的小花。作者不是从旁边看到落枣花,而是行经枣树下,或是伫[zhù]立枣树下,这样枣花才能落到衣巾上。接下去,“村南村北响缫车”。“缫[sāo]车”,一种抽取蚕丝的手摇工具。村子里从南头到北头缫丝的声音响成一片,原来蚕农们正在紧张地劳动。这里,有枣花散落,有缫车歌唱,在路边古老的柳树下,还有一个身披牛衣的农民在卖黄瓜。“牛衣”,是一种用麻或草编成的,用来覆盖牛身的织物,这里指蓑衣一类的东西。上片三句,每一句都写出了景色的一个方面。这一次苏轼偶然来到农村,很敏感地抓住了这些特点,特别是抓住了枣花、缫丝、黄瓜这些富有时令特色的事物,把它们勾画出来。简单几笔,就点染出了一幅初夏时节农村的风俗画。 这首词,不仅是写景,还记了事。在下片,就转入了写作者自己的活动。这时他已是“酒困路长惟欲睡”。“酒困”,是酒后困倦,说明他上路前喝过酒了。“路长”,看来,已走过很长的路程,而离目的地还很远。“惟”,只。这句词写出他旅途的困倦。“日高人渴漫思茶”。“日高”,太阳已升得很高。在初夏的太阳下赶路,感到燥热、口渴,不由得想喝杯茶润喉解渴。“漫”,这里是情不自禁的意思。口渴,需要喝茶;困倦,大概也想借茶解困。于是他“敲门试问野人家”。“野人家”,乡野的人家,即乡下老百姓。苏轼当时是一州的行政长官,笔下称当地农民为“野人家”,正出于他当官的口气。但是“试问”两字表明他并没有什么官气。他没有命令随从差役去索要,而是自己亲自去敲一家老百姓的门,客气地同人家商量:老乡,能不能给一点茶解解渴呀?

就这样,用简单几句,既画出了一幅很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画图;又记下了一段向老乡敲门讨茶的经历,这是他平常深居官衙中接触不到,因而感到新鲜有趣的。这首词似乎是随手写来,实际上文字生动传神,使一首记闻式的小词,获得了艺术的生命。

浣溪沙,,苏轼,,,赏析题 第四篇_《浣溪沙》原文及例题

浣溪沙(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②清洛,今安徽洛河。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④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笋,莴臣笋。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① 下列对本文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整体理解:词作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品茗、野餐的情味,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B. 词作上片可以这样描述:冬尽春萌,早上,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雾朦胧,河边突然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从洛涧流出的清浅河水,进入淮河后逐渐变得混黄迷漫,迤逦向前。

C. 人物形象分析:词作第一句写风斜雨细,瑟瑟寒侵,作者置身其中,物我两忘,这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叟”同为隐逸者形象。

D. 艺术形象分析:作者以“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形象鲜明,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②简析“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的妙处。(3分)

③就全词来看,结尾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中的“清欢”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浣溪沙,,苏轼,,,赏析题 第五篇_苏轼《浣溪沙 惭愧今年二麦丰》阅读试题及答案

【浣溪沙,,苏轼,,,赏析题】

浣溪沙1苏轼惭愧今年二麦2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化工馀力染夭红。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甚时名作锦薰笼3。【注】1本诗是元丰元年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2二麦:指大麦和小麦。3锦薰笼:指瑞香花的别称。13、“千畦细浪舞晴空”一句的“舞”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4分)14、在词中诗人是怎样描写瑞香花的?这样写有何用意?(3分) 参考答案:13. “千畦细浪舞晴空”一句的“舞”,用拟人手法(1分),描写大片麦浪在晴空下翻滚的场景,显示麦子的生势挺拔(1分),表达了作者对眼前丰收景象的喜悦心情(1分),也表现出作者对农事的关心(1分)。14. 诗人用描写瑞香花花色夭红,气如薰香(1分),流露出对花的喜爱和赏花的欢愉之情(1分),用对花的赞美衬托丰收的喜悦(1分)。

浣溪沙,,苏轼,,,赏析题 第六篇_初三课内古诗赏析试题

楚水初级中学初三语文周测(八)

1.阅读苏轼的《浣溪沙》一词,完成下列问题。(6分)

《浣溪沙》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浣溪沙,,苏轼,,,赏析题】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1)面对时光的流逝,下列哪一项表达的情感态度与苏轼相似。( )

A.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唐 白居易《醉歌》)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 晏殊《浣溪沙》)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D.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2)请你将诗中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3)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

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2.阅读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一词,完成下列问题。(6分)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鹤,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词中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时的气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这两句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并写出两句与之

意境相同的诗句。

划节奏:旧 时 茅 店 杜 林 边,路 转 溪 头 忽 见。

诗句:

(3)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时天气有什么变化?《西江月》所表达的是一种愉快的心境,当

时作者正罢职闲居,是什么使作者产生了这种心境?

3.阅读刘禹锡的《秋词》一诗,完成下列问题。(6分)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历代文人为了抒发“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2分)

(2)本诗作者表达了对秋的什么迥异态度?(2分)

(3)你认为这首诗最可贵的是什么?(2分)

4.阅读赵翼的《论诗》,完成下列问题(6分)

《论诗》 赵 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能够表达作者“文学人才观”的句子是 , 。(1分)

(2)诗歌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观点?(3分)

(3)如何理解作者对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评价?(2分)

5.阅读王之涣《凉州词》完成下列问题(6分)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揭示全诗主旨的一句是 。(1分)

(2)这首诗中“孤”字的含义特别丰富,你认为它有什么含义?(2分)

(3)赏析“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3分)

6.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问题。(6分)

《塞下曲》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 的特点。(1分)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

7.阅读陆龟蒙的《白莲》,完成下列问题(6分)

白莲【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1)请自选角度,赏析“素花多蒙别艳欺”。(2分)

(2)“白莲”暗指怎样的人?其命运如何?(2分)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阅读崔颢的《黄鹤楼》,完成下列问题(6分)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请说说“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空“的妙处。(2分)

(2)请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2分)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完成下列问题(6分)

归园田居(其三)【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诗中哪些内容可看出诗人种地的辛劳?(2分)

(2)诗人如此辛劳的结果如何?(请用原句回答)并请自选角度联系全文对此句进行鉴赏。

(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0.阅读宣宗宫人的《题红叶》,完成下列问题(6分)

题红叶【唐】 宣宗宫人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1)诗的前两句以 与 形成对比,不着痕迹、若即若离地托出

了这种看似矛盾而又交织为一的双重苦恨。

(2)说说诗的后两句妙在何处。

(3)诗歌写宫女借对随波而去的红叶的祝告,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浣溪沙,,苏轼,,,赏析题】

11.阅读王勃的《山中》,完成下列问题(6分)

山中【唐】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这首诗描写的哪个季节的景色,主要从哪些意象中读出?【浣溪沙,,苏轼,,,赏析题】

(2)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有耐人寻味之妙,

请赏析之。

(3)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2.阅读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完成下列问题(6分)

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2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2分)

(3)这是一首蕴含着丰富而高雅理趣的写景诗。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样的理趣?(2分)

13.阅读《迢迢牵牛星》,完成下列问题(6分)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1、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男子从征服役,家庭破裂,夫妻分别,给劳动妇

女造成身心双重痛苦。2、擢(zhuó):伸出,拔出,抽出。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3、札(zhá)札弄机杼: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弄:摆弄4、终日不成

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

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5、零:落。6、几许:多少。这两句是说,

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7、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8、脉

脉(mò mò):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1)联系上文,赏析“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一句。(2分)

(2)诗中大量运用叠字,请赏析“脉脉”一词的妙处。(2分)

(3)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2分)

14.阅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完成下列问题(6分)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1、公元768年(安史之乱已经结束5年,唐朝由盛转衰),杜甫自公安(今属湖北)到

达岳阳(今属湖南),登上岳阳楼远眺,触景生情,而写了这首诗。 2、坼(chè):分裂,

这里引申为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3、乾坤日夜浮:日月星

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1)一 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

句 , 。(2分)

(2)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妙处。(2分)

(3)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2分)

15.阅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完成下列问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注释:1、常建曾任盱眙县尉,但是他仕途失意,后隐居于湖北武昌,他的诗多为五言,内

容多以山林、寺观为主。2、[禅房]:僧侣们的住所。3、[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4、[钟

磬]:佛寺中召集僧众的打击乐器。

(1)“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一句以动衬静,描写环境的幽静,请再举个例

子 , 。(2分)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2分)

(3)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16.阅读宋·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完成下列各题。(6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诗人“不自哀”的原因是什么?

(2)试分析诗中“风吹雨”三字的作用。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回答。

【浣溪沙,,苏轼,,,赏析题】

17.阅读夏完淳《别云间》一诗,回答下列各题。(6分)

《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 诗人是松江华亭人,“云间”是松江的别称,诗人为什么不题作“别松江”,而用“别

云间”呢?

(2)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3) 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

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18.阅读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完成下列各题。(6分)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两句历来脍炙人口,请说说原因。

(3)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19.阅读白居易的《池鹤》,完成下列各题。(6分)

《池鹤》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1)这首诗描写了鹤的生活环境和风格的与众不同,突出了它的 美 、 美和 美。

(2)这首诗颈联对表现池鹤有什么作用?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阅读韦应物的《闻雁》,完成下列各题。(6分)

《闻雁》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描述“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一句表现的情景。

(2)试析“方”字的妙处。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1.阅读葛天民的《迎燕》,完成下列各题。(6分)

《迎燕》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1)描述本诗颈联所表现的画面。

(2)赏析“咫尺”二字的妙处。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2.阅读苏轼的《惠崇 春江晚景》,完成下列各题。(6分)

《惠崇 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题画诗虚实结合,运用联想、想象,其中实写的景物有 虚写的内容有 。

(2)“竹外桃花三两枝”一句中“三两”这个数字的运用有何妙处?

(3)写出这首诗的尾联蕴含的物候现象。

23.阅读曹操的《龟虽寿》,完成下列各题。(6分)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面对宇宙的浩瀚、永恒,人的生命显

得渺小而短暂,诗人在另一首诗中又有这样的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

苦多。”结合本诗的有关内容,分析二者表达的情感异同。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传送千古的名句,试作评点。

(3)“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应怎样理解诗人所说的“养怡”?

浣溪沙,,苏轼,,,赏析题 第七篇_苏轼《浣溪沙(惭愧今年二麦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①

苏轼

惭愧今年二麦②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化工馀力染夭红。

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甚时名作锦薰笼③。

【注】①本诗是元丰元年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②二麦:指大麦和小麦。③锦薰笼:指瑞香花的别称。

1.千畦细浪舞晴空一句的舞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4分)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494583/

推荐访问:苏轼浣溪沙诗歌赏析题 浣溪沙苏轼中考赏析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