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文化 > 传统节日 > 春节的来历450

春节的来历450

时间:2018-10-03   来源:传统节日   点击:

【www.gbppp.com--传统节日】

春节的来历450 第一篇_我们的民风民俗

我们的民风民俗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重点了解春节和端午节的来历及其风俗习俗,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课件出示三个谜面。(单个出示)

1、学生自读、讨论,看看你猜出了哪几个谜语。

2、交流

3、想想老师为什么让大家猜这几种食品,引出传统节日:中秋、春节、端午、元宵(板书)

4、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重阳、清明)(完成板书)

5、你们知道这些节日分别在农历或公历的哪一天吗?(区分公历和农历)

6、按过节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列。

二、关于春节:

1、过渡:哪一个节日是我们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我们先来聊聊春节吧!大家知道春节的来历吗?

2、课件出示小资料“春节的来历”。

3、其实,最初的春节只是一种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活动,数千年来,却形成了许许多多的风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姜堰过春节都有哪些风俗。 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展开交流,并适时拓展。

(1)贴对联(板书)【春节的来历450】

你知道哪些对联?读给大家听听。你认为这些对联贴在什么地方较合适。对联有哪些特点,贴对联时该注意什么?

(2)贴“福”字

“福字”倒贴的寓意。

(3)喝守岁酒,吃团圆饭。

春节是一个团圆节,不仅给我们带来欢乐,也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4)拜年(板书)

对于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吉祥话。

(5)包压岁钱

你怎样使用这些压岁钱。

(6)放爆竹

引导背诵《元日》。【春节的来历450】

4、不同地方过春节的习俗并不完全一样,就说这过年的食品吧!北方人有包饺

子的习俗:(课件演示包饺子的习俗)

江苏、山东等地有蒸馒头的习俗。(课件演示蒸馒头的习俗)

拓展:你还记得春节你吃过哪些食品,有哪些寓意。

5、春节的风俗是真是丰富多彩,面对这些风俗你有什么想法,比如:放鞭炮。 生讨论:

对于压岁钱有什么想法。

生讨论:

6、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一些旧的习俗我们应该考虑改一改,变一变。这样才使得我们的传统节日更文明、更健康。

二、关于端午

1、过渡:同学们,当提起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时,你想起哪一个传统节日?

2、为什么屈原和端午节有着密切的联系呢?(课件演示端午节)

3、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便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板书:粽子、龙舟)

4、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来深情地朗读诗歌“端午节祭屈原”。

三、你还了解其他传统节日的风俗吗?能根据板书的提示完成“韵文”吗? 春节 对联 拜年

元宵

清明

端午 粽子 龙舟 中秋

讨论、交流、完成、朗诵。

春节的来历450 第二篇_春节

《欢欢喜喜中国年》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背景】【春节的来历450】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饱含了人们迎新祈福、合家团圆的愿望。为了让学生了解、继承这一祖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选择 “春节”这一主题,利用寒假前夕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一、实施对象:四年级全体同学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春节的习俗

②了解春节的由来

③了解春节的吃文化

【能力目标】

①能对于“家乡的春节”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并组成研究小组,能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按照制定的方案开展活动,能对于活动过程对自己和组员作出评价

②能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有关家乡春节的信息。培养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汇总和应用的能力。

③能清晰的说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感受,能以一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家乡春节的研究,学生更加了解家乡,有热爱家乡的情感。

②通过同学间互相讨论、合作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体验自己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引导学生从网上或书上查找有关节日的背景资料。

2、引导学生向熟悉当地春节的有关机构和个人进行调查采访。

3、准备好外出活动所需的一些设备,如相机等.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沟通谈话(略)

【春节的来历450】

2、礼物导入:

今天老师来的时候就想啊,第一次见面给大家带什么礼物好呢?最后感觉还是喜庆一些的好,想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礼物吗?

礼物一:好,看第一个礼物(“福”字),这是什么?(生答:福)注意看,“福”怎么了?(倒贴“福”)真吉利!

礼物二:那么看第二个礼物(出示对联:迎新春平安如意 贺佳节富贵吉祥 贴在黑板的两侧)

现在老师有一种感觉,通常我们在什么时候经常会看到这些?对,春节(板书)

一提到春节,我就特别高兴,尤其象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特别的盼,知道为什么吗?(生猜)

俗话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节在我们中国人的眼中始终是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它蕴含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文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欢欢喜喜中国年》。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 ,分组制定计划

1、通过开题课,学生讨论得出研究的总课题《欢欢喜喜中国年》以及研究的3个主题: “春节的由来”、“春节的习俗”、“春节的吃文化”。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自由组合,分配好人员,选好各个小组长。然后由组长带领,明确活动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1、按小组开展调查、访问、图片收集、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活动所获得的资料认真做好记录。由各组组长负责分工完成(访问方式有:实地访问、电话访问等形式,对象适度含盖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组员根据访问的情况做好记录)

2、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3、整理信息,形成观点。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组织评价。在老师指导下,各个小组的成员根据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和整理,形成共识,以书面形式上交调查报告,并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各个小组成员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学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老师和同学共同评价这次的活动。

五、活动成果展示:

1、学生说活动感受

2、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如:

春节的来历

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来历450】

春节的吃文化

3、每组评选出:勇敢之星、主持之星、认真之星等等。

附: 活动方案计划表

“欢欢喜喜中国年”小组活动方案

春节的来历450 第三篇_春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习俗:

【喝腊八粥】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过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人们"合五谷枣栗等果品为粥,祭先农,祭先祖"。腊八节源于古老的腊日节,也称腊祭或蜡祭。

【祭灶神】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扫尘】"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贴春联】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贴年画】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倒贴福字】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除夕守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

【吃饺子】 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放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除夕之夜,交子时刻,天空中,火光闪闪,轰鸣阵阵,隆重、热烈的鞭炮声送走了旧年,迎来崭新的一年,把春节推向了高潮。

【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

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

【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

【中国结】 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每一个结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根红绳编结而成。中国结发源于远古时期,当时还没有文字,人们为了记住某些事情,在一根绳上盘上不同的结以示记忆,这就是"结绳记事"。当时,人们用这种方法除了记住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之外,还是年轻人用于表达爱情的物品。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中国结给人以纯朴、吉祥的印象。它内含浓郁的民族乡土气息,外形又很雅致,既体现远古时代的神秘,又体现中国人的灵秀。因此,它很快成为人们在春节期间室内悬挂,或互相赠送的物件。优美的造型、古色古香的韵味给传统佳节增添祥和、吉利的气氛。

春节我的一天

一年一度的春节马上就要来到了,大家都忙着贴春联,每家都是喜气洋洋的气氛,很开心,我们家也不例外,大年二十九,我刚起床,妈妈就喊着让我和姐姐贴春联,我们在大门中央贴了一个大大的福字,大门两边贴了春联,上联是“福中生喜年年乐”下联是“富上添财岁岁欢”横批是“新春大吉”我们很快就贴好了,我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非常开心。

除夕早晨,我们穿上新衣服,就和姐姐去放鞭炮。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从我们耳朵里穿过,好像要把祝福送到千家万户,我们开心极了。除夕夜晚,我们吃过晚饭,我就和爸爸?妈妈和姐姐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那精彩的表演让我心情豁然开朗,有相声,有小品还有歌舞„„非常好看。但我最喜欢小沈阳?丫蛋?赵本山还有老毕演的《不差钱》太好玩了。

大年初一我刚起床,就发现枕头底下有压岁钱,姐姐也有,我们开心的笑了,然后我们吃完饺子,就去奶奶家拜年,拜完以后,爷爷奶奶,就给我们压岁钱,还把好吃的都拿出来了,给我们吃,我们都非常开心。

我喜欢过年,过年真好。

快乐的春节

这个假期真是喜事连连,因为多了个春节。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买年货„„忙的不可开交。我们家也忙着打扫屋子,准备过春节。

【春节的来历450】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终于迎来了大年三十。一大清早,就有人开始放鞭炮,热热闹闹的。傍晚,太阳向大地看了最后一眼,然后闭上眼睛,慢慢躲到山后。夜幕悄悄降临,给天空蒙上了一层黑纱,晚上,万家灯火,万家欢乐。爷爷邀请

了我们一家和姐姐一家,高高兴兴的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聊聊过去一年发生的难忘事和收获,展望一下未来等等。

吃完团圆饭后,我们就开始守年岁了。大约7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耳边还不时传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晚会节目很精彩:有优美动听的歌曲,有幽默风趣的小品,还有滑稽逗人的相声„„节目是丰富多彩,看得我眼花缭乱。快到零点的时候,我和爸爸一口气冲到了阳台,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当当当„„”新年的钟声响起了,烟花和爆竹便齐鸣起来。我和爸爸点燃了烟花筒,说时迟,那时快,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弹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这时,一颗颗烟花又从烟花筒中喷发,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天空中还闪烁着其他的烟火,它们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我目不暇接。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闪耀着。这些烟花,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成一朵鲜花,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此时的常熟,被笑声、鞭炮声、喊声、乐曲声合成的旋律包围着,真是热闹非凡!

过春节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次过春节我们家总要贴春联,贴福字,放烟火。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今年的春节是在我们家过的,外婆一家、姐姐一家都来我们家吃年夜饭。 到了六点钟,时钟“ 当„„”敲响了,奶奶说:“吃年夜饭了。”我、姐姐还有弟弟三个人争先恐后地扑向桌子,桌子上已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菜肴,有甲鱼,鸭肉„..奶奶还做了我们最喜爱吃的红烧排骨,我们三个人还没坐下就迫不及待地把筷子都对准了红烧排骨,一眨眼功夫,满满一盘子排骨就只剩下一只空盘了,大人们在一旁看着我们都笑了.

最有趣的时刻来临了,我和姐姐,还有弟弟,每个人手上都拿着一个鞭炮去空地上放。“轰”随着一声巨响,一条巨龙飞上了蓝天。“砰“的一声,巨龙化成烟雾飞走了。

正在这时传来了奶奶的喊声:“分压岁钱咯!”我们三个又同时跑到奶奶跟前,乐滋滋地接过奶奶的红包,接着,爸爸、妈妈、外婆、他们一个个都给了我们压岁钱,我们心里乐开了花,我说:“今天我发财了。”大人们听了笑着说:“真是个‘小财迷’”

我爱放烟花,爱收压岁钱,更爱过春节

春节的来历450 第四篇_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以下为农历日期) • 腊八节(腊月初八) •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 重阳节(九月九日)

•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 端午节(五月初五) • 下元节(十月十五日)

• 春节(一月一日) • 七夕节(七月初七)

• 元宵节(一月十五日) •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

• 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 •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 元旦(1月1日) • 妇女节(3月• 劳动节(5月• 青年节(5月

• 母亲节

8日) 1日) 4日)

• 建军节(8月• 教师节(9月

1日) 10日)

• 护士节(5月• 儿童节(6月

• 父亲节

12日) 1日) • 国庆节(10月1日)

春 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起源

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元宵节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释义 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

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因此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寒食节

时间:清明节前一天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

来源

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清明节

时间:公历四月四-六日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 释义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英语:Dragon Boat Festival 释义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为“端午”。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swh/485927/

推荐访问:春节的来历450字 春节的来历作文450zi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