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文化 > 传统节日 > bim对业主的作用

bim对业主的作用

时间:2018-07-30   来源:传统节日   点击:

【www.gbppp.com--传统节日】

bim对业主的作用 第一篇_应用BIM带来的好处

应用BIM带来的好处

应用BIM带来的好处可以说举不胜数,在此就不做赘述,总结了以下八点:

1. 可在初期充分定义项目

使用BIM需要进行所谓的3D设计,设计者利用BIM导向的软件直接进行设计工作。传统设计作业需由建筑师发想、将想法转为2D图面、将2D图面转为3D模型,施工企业解读2D图面建造房屋。而导入BIM后,设计者将跳过将想法转为2D图面的阶段,发想后直接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且在建立模型的同时即必须将各种建筑组件的信息,例如材料、尺寸以及其他相关数据,输入建筑信息模型内,故在设计规划的初期,业主与建筑师甚或其他团队就必须开始针对建筑项目作完善的规划,虽然可能增加前期的工作项目,但及早做好整体规划,可及早发现问题,减轻后续作业的负担。

2. 促进沟通

导入BIM后,设计工作由三维模型来呈现,透过三维模型,建筑师与业主可方便的谈论建筑项目的问题,以及细部的状况等。特别是对于没有受过训练的业主或是一般人,工程图面或建筑图纸对他们来说,要在脑中转换成建筑成果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透视图与实体模型外,可以由肉眼直接可视化检视的三维模型,更容易让他们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成果,以及是否达成需求。

另外,当各团队都使用同一模型进行分工合作时,便没有图面传递与图面不一致的问题,也节省了文书往返的时间,就某个角度来说,也就改善了沟通的管道,促进各团队协作的能力。

3. 确保一致性

设计者进行三维设计后,平面图、立面图与剖面图等图面以及数量计算等,都同时完成了。而当设计者改变了三维模型的某一处时,这些图面资料都会跟着改变,确保了图面与数量以及其他参数的一致性。减少过去一旦发生变更,就有大量的图纸要跟着改变而产生的费时费力问题。

且由于各团队所使用的都是同一个模型,一旦有某个团队改变了模型的某处,模型会立刻显现出来,其他团队可以马上得知变更的地方,除去传统因变更没有通知其他团队,导致后续发生冲突的问题。

4. 避免人为计算错误

建筑信息模型背后拥有众多的参数支撑,设计者在完成三维模型后即同时完成了数量计算。数量计算是利用软件本身的功能产出,减低了人为运算错误的发生几率,帮助管理人员更容易处理或控制成本。

5.方便掌握数据

在前其设计作业时,设计者已经将各项组件定义完备,后续的使用者只要点选建筑信息模型内的任一处,即可得到该处详细的信息,对于数据的查询、撷取、使用都很方便,对于协作的各项团队是一项利大于弊的事情。除了组件的资料外,数量计算表甚至是排程或者其他相关信息,也可由建筑信息模型取得。

6.预先发现问题

建筑信息模型可与其他计算机软件结合,预先进行干涉检查、碰撞分析,或者是防灾规画等。可以在整个建筑项目还未进入现地施工阶段时,及早发现问题。便可在规划设计时马上进行变更,避免进入施工阶段时才发现问题,减少工程变更的困扰,减低因变更而增加的费用,增加建筑项目成本与时程的管控。

7.全生命周期使用

建筑信息模型可使用的时间很长,除了前期设计规划、结构分析等,施工团队可使用模型来进行建造施工。完工后,建筑信息模型也可转交运营维护单位,利用三维的建筑信息模型连结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作业。而日后有改建工程时,建筑信息模型也可发挥其效用。

8.节省纸张需求

各团队之间利用三维数值模型来作为传递沟通的手段。业主与其他项目利益相关者利用三维数值模型沟通,一切事项都在计算机里面发生,对于纸本作业的需求便降低了。不过目前国内的作业环境,仍然以纸本作业为主,例如建管单位审图,或是建造厂商施工图等,都还对纸本作业有大量的相关性。新加坡的自动审图机制提供了设计单位可以缴交电子档案的管道,值得国内借鉴。

好了通过两天的介绍,我们对应用BIM带来的好处都有了大体了解,相信随着BIM技术在国内的不断普及和应用,更多的好处会在今后的实践当中逐一被挖掘。

bim对业主的作用 第二篇_BIM的特点与价值

BIM的特点与价值

1. 可视化

可视化即“所见所得”的形式,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视化的真正运用在建筑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例如经常拿到的施工图纸,只是各个构件的信息在图纸上的采用线条绘制表达,但是其真正的构造形式就需要建筑业参与人员去自行想象了。对于一般简单的东西来说,这种想象也未尝不可,但是近几年建筑业的建筑形式各异,复杂造型在不断的推出,那么这种光靠人脑去想象的东西就未免有点不太现实了。所以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建筑业也有设计方面出效果图的事情,但是这种效果图是分包给专业的效果图制作团队进行识读设计制作出的线条式信息制作出来的,并不是通过构件的信息自动生成的,缺少了同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然而BIM提到的可视化是一种能够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所以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来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2.协调性

这个方面是建筑业中的重点内容,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及设计单位,无不在做着协调及相配合的工作。一旦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要将各有关人士组织起来开协调会,找各施工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然后出变更,做相应补救措施等进行问题的解决。那么这个问题的协调真的就只能出现问题后再进行协调吗?在设计时,往往由于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不到位,而出现各种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例如暖通等专业中的管道在进行布置时,由于施工图纸是各自绘制在各自的施工图纸上的,真正施工过程中,可能在布置管线时正好在此处有结构设计的梁等构件在此妨碍着管线的布置,这种就是施工中常遇到的碰撞问题,像这样的碰撞问题的协调解决就只能在问题出现之后再进行解决吗?BIM的协调性服务就可以帮助处理这种问题,也就是说BIM建筑信息模型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提供出来。当然BIM的协调作用也并不是只能解决各专业间的碰撞问题,它还可以解决例如:电梯井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及净空要求之协调,防火分区与其他设计布置之协调,地下排水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之协调等。

3.模拟性

模拟性并不是只能模拟设计出的建筑物模型,还可以模拟不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进行操作的事物。在设计阶段,BIM可以对设计上需要进行模拟的一些东西进行模拟实验,例如: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可以进行4D模拟(三维模型加项目的发展时间),也就是根据施工的组织设计模拟实际施工,从而来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施工。同时还可以进行5D模拟(基于3D模型的造价控制),从而来实现成本控制;后期运营阶段可以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的模拟,例如地震人员逃生模拟及消防人员疏散模拟等。

4.优化性

事实上整个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当然优化和BIM也不存在实质性的必然联系,但在BIM的基础上可以做更好的优化、更好地做优化。优化受三

样东西的制约:信息、复杂程度和时间。没有准确的信息做不出合理的优化结果,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实际存在的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还提供了建筑物变化以后的实际存在。复杂程度高到一定程度,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无法掌握所有的信息,必须借助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设备的帮助。现代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大多超过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极限,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基于BIM的优化可以做下面的工作:

(1)项目方案优化:把项目设计和投资回报分析结合起来,设计变化对投资回报的影响可以实时计算出来;这样业主对设计方案的选择就不会主要停留在对形状的评价上,而更多的可以使得业主知道哪种项目设计方案更有利于自身的需求。

(2)特殊项目的设计优化:例如裙楼、幕墙、屋顶、大空间到处可以看到异型设计,这些内容看起来占整个建筑的比例不大,但是占投资和工作量的比例和前者相比却往往要大得多,而且通常也是施工难度比较大和施工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对这些内容的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可以带来显著的工期和造价改进。

5.可出图性

BIM并不是为了出大家日常多见的建筑设计院所出的建筑设计图纸,及一些构件加工的图纸。而是通过对建筑物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以后,可以帮助业主出如下图纸:

(l)综合管线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

(2)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

(3)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bim对业主的作用,】

由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大体了解BIM的相关内容。BIM在世界很多国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BIM标准或者制度。BIM在中国建筑市场内要顺利发展,必须将BIM和国内的建筑市场特色相结合,才能够满足国内建筑市场的特色需求,同时BIM将会给国内建筑业带来一次巨大变革。

价值

建立以BIM应用为载体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提升项目生产效率、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工期、降低建造成本。具体体现在:【bim对业主的作用,】

三维渲染,宣传展示

三维渲染动画,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建好的BIM模型可以作为二次渲染开发的模型基础,大大提高了三维渲染效果的精度与效率,给业主更为直观的宣传介绍,提升中标几率。

快速算量,精度提升

BIM数据库的创建,通过建立5D关联数据库,可以准确快速计算工程量,提升施工预算的精度与效率。由于BIM数据库的数据粒度达到构件级,可以快速提供支撑项目各条线管理所需的数据信息,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效率。BIM技术能自动计算工程实物量,这个属于较传统的算量软件的功能,在国内此项应用案例非常多。

精确计划,减少浪费

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很难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海量的工程数据,无法快速准确获取以支持资源计划,致使经验主义盛行。而BIM的出现可以让相关管理条线快速准确地获得工程基础数据,为施工企业制定精确人材计划提供有效支撑,大大减少了资源、物流和仓储环节的浪费,为实现限额领料、消耗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多算对比,有效管控

管理的支撑是数据,项目管理的基础就是工程基础数据的管理,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工程数据就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BIM数据库可以实现任一时点上工程基础信息的快速获取,通过合同、计划与实际施工的消耗量、分项单价、分项合价等数据的多算对比,可以有效了解项目运营是盈是亏,消耗量有无超标,进货分包单价有无失控等等问题,实现对项目成本风险的有效管控。

虚拟施工,有效协同

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虚拟施工。随时随地直观快速地将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同时进行有效协同,施工方、监理方、甚至非工程行业出身的业主领导都对工程项目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了如指掌。这样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大大减少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

【bim对业主的作用,】

碰撞检查,减少返工

BIM最直观的特点在于三维可视化,利用BIM的三维技术在前期可以进行碰撞检查,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建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而且优化净空,优化管线排布方案。最后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三维管线方案,进行施工交底、施工模拟,提高施工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与业主沟通的能力。

冲突调用,决策支持

BIM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可计量(computable)的特点,大量工程相关的信息可以为工程提供数据后台的巨大支撑。BIM中的项目基础数据可以在各管理部门进行协同和共享,工程量信息可以根据时空维度、构件类型等进行汇总、拆分、对比分析等,保证工程基础数据及时、准确地提供,为决策者制订工程造价项目群管理、进度款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

成本核算

BIM技术在处理实际成本核算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基于BIM建立的工程5D(3D实体、时间、WBS-实际人材机成本数据库)关系数据库,可以建立与成本相关数据的时间、空间、工序维度关系,数据粒度处理能力达到了构件级,使实际成本数据高效处理分析有了可能。

bim对业主的作用 第三篇_BIM 应用的重要性

一. 竣工信息种类,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3D技术不再是什么新鲜名词,对于建筑的应用,BIM肯定会给China建筑行业带来很大的改革,我们期待着bim的大力发展。。。。。。

本文即从竣工阶段小谈bim对建筑使用的重要性,希望对小资们有所帮助。

竣工图与竣工模型,反映的是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结果的图样和模型。真实记录各种地下、地上建筑物、构筑物。是工程到施工阶段的最终记录,是工程运营阶段的主要指示。

建筑产品形体大,一般都有隐蔽工程,竣工图就像产品说明书一般,建筑的使用,维护管理都离不开它。由于建筑工程的隐藏部分比较多,不能随时拆开检查,维修。因此,要解决问题只能靠竣工图和竣工资料。

设计阶段由于电气和土建专业分别出图,造成了图纸不具备缆线走向信息和正确敷设的要求。而施工单位在安装时的安装信息在交接时由于没有相关记录又被流失。运行期间这些线缆由于种种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动,且大部分没有记录,即使有也很难被找到和相信。

由于很多工程都不是一两年就建成的,所以就需要妥善保存建设各阶段中生成的文件资料。当进行下一步施工,或遇到问题时,都需要查找已经形成的图纸资料。传统的建筑周期在竣工阶段,收集整理竣工资料,是一个繁琐的过程。

图纸的整理与资料的整理不同步,每个人对信息的整理和储存方式不一样,建筑信息在传递交接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信息缺失。查验信息也费时费力。

再加上图纸本身的局限性,每个用图纸的人,要了解某一建筑构件,必需用建平面图加立面图,剖面图,靠想像力将其组合成一个立体图。然而,随之每个人空间组合能力及工地实际经验,组成结果的正确性,在沟通上也有相当程度的落差。这无形当中也增加了信息缺失的几率和出错率。进而增加了更多的无用信息,并随着工程的展开和参与人数的增多而增加。

二.对比传统方法,用3D BIM竣工模型的优势

摒弃了传统CAD用点、线、符号等简单元素表示某元件的理念,而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表达形式来描述项目的每一个组成部分,例如,不再用平行的线段表示电缆,而是在设计工具中创建一个电缆类的实例,每个实例都有它的属性,包括位置、尺寸、组成和型号等等。这样的模型承载的信息比平面图加电缆清册要丰富得多得多。

对比传统的竣工图纸,竣工模型能更直观的,准确,快速找寻物件的所有相关信息,理解现

场环境;能省去不必要的找寻翻阅资料,查阅图形和学习认识时间。所以对比传统2D的竣工图与文档模式,竣工模型在实现共享信息,协同管理,提高运营效率上有优势。因为建筑周期从设计到施工完成,中间产生的海量变更信息,都可以事无巨细的存储在模型中,并且是实时更新。

对于一开始就用BIM贯彻整个建筑周期的项目,工程竣工时,所更新的模型,就是竣工模型,而且用模型更新更改信息,保证了各个平面图,直观图,剖面图的一致性,省去了查验比对一致性的一个复杂环节。(一般查验过程为占整个建筑施工周期的20%)而传统的2D图只能是平面图,直观图,剖面图逐张更改,既是比BIM方式慢了3倍,每个环节交接查验也慢了3倍。

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建筑物结构设施(如墙、楼板、屋顶等)和设备设施(如设备、管道等)都需要不断得到维护。一个成功的维护方案将提高建筑物性能,降低能耗和修理费用,进而降低总体维护成本。

BIM模型结合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发挥空间定位和数据记录的优势,合理制定维护计划,分配专人专项维护工作,以降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的概率。对一些重要设备还可以跟踪维护工作的历史记录,以便对设备的适用状态提前作出判断。

竣工模型的建立

竣工模型信息量大,涉及信息面广,已经如一个数据库般。所以如何建立,用作何种用途,细节程度等都需要在整个建模流程前确定清楚。这些也将确定整个竣工模型的最终形态和整体工作量。

一般建模的流程:

BIM建模开始 ->建立楼层线及网格 ->汇入施工图文档 ->建立柱、墙、梁、板等构件 ->建立门、窗、楼梯等构件 ->建立阳台、雨遮、栏杆 ->立体模型彩现 -> BIM 建模结束

创建过程中,检查原有图纸疏漏地方。创立过程中,对信息不全,图纸不清的地方需要整合清楚,如有必要,需要现场测量情况。实打实一步步做。对整体的记录,思路也有帮助。

竣工模型建立,需要集成建筑过程中所有信息,其中不乏根据现场改动,还有不少验收更改信息。建模过程中,对整个施工过程中建筑构件的信息需要全部掌握。虽然对于掌握不全的,可以通过现场测量和检测来收集信息。但是由于很多物件在经过多道工序后,很难在判断原有完成尺寸,原材料类型,原有误差。所以竣工模型适合在整个施工一开始,就紧跟进度,逐步整理并记录在相应构件中。

竣工模型可以有海量的信息存储,但是不同项目对不同种类信息要求不同。对于模型基本有的信息,如尺寸,楼层,面积,体积,这类信息,只需计划好以何种表现形式出现而已。然而,对于一些需要下定义的信息,甚至需要手工输入的,如物品种类,外观,报价,承包商,负责人,铭牌信息。则需要尽可能的在开工前就立项好,并逐步整理记录。否则在工程进行

当中,再回去查找,测量,比对信息,那会多出无谓的工作量来,而且信息的准确性还需要反复确定。特别是赶工期,人员调动频繁,交接没有到位,信息收集整理没有做到细致化和系统化的项目。越早做好这些整理,则反复查对的工作就越少。

所以开始建模前,研究工程数据库,对同一可复制标准做好记录,整体工程的分组,分类,命名,存储方案的确定。对整个建模过程都有很大帮助。

由于在Revit中,对同一可复制标准的应用有几种技巧,简单的复制,复制到每层,Family,group, link file.都可以实现。不过不同的方法根据模型的细节程度不同,对建模初期准备工作,建模的速度,后期修改的简便程度都有影响。在方案确定后,对同一可复制物件的复制方法的讨论与确立,是整个建模周期的关键。

竣工模型的应用

竣工模型在工程收尾阶段,算实际工程量的应用。

通过Revit 自带工程算量和QTO轻松拿到所有信息,以往需要10个工作日以上,现在只需2个工作日整理就拿到所要信息。

运维阶段的应用

运维阶段的信息化应用方式与建设阶段截然不同,很难在同一种模式中协调,于是基于BIM的数据管理系统也将会成为协调两者的最佳工具。两者将会并行而集成着(尤其是集成了丰富的建筑信息的BIM模型集成与数据管理系统中)服务于整个运维阶段,这个几乎等同于全生命周期的界定。

以往管道维修,由于是不同组人马,找寻相关图纸,资料,需要2-3个工作日,现用竣工模型,5分钟就拿到相关区域的所有信息,3D形式也便于缩短认知过程。

便于升级再改造的方案设计。

BIM能将建筑物空间信息和设备参数信息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为业主获取完整的建筑物全局信息提供途径。通过BIM与施工过程记录信息的关联,甚至能够实现包括隐蔽工程资料在内的竣工信息集成,不仅为后续的物业管理带来便利,并且可以在未来进行的翻新、改造、扩建过程中为业主及项目团队提供有效的历史信息。

模拟运营,模拟逃生疏散通道

利用BIM及相应灾害分析模拟软件,可以在灾害发生前,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制定避免灾害发生的措施,以及发生灾害后人员疏散、救援支持的应急预案。

当灾害发生后,BIM模型可以提供救援人员紧急状况点的完整信息,这将有效提高突发状况应对措施。此外楼宇自动化系统能及时获取建筑物及设备的状态信息,通过BIM和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结合,使得BIM模型能清晰地呈现出建筑物内部紧急状况的位置,甚至到紧急

状况点最合适的路线,救援人员可以由此做出正确的现场处置,提高应急行动的成效。 本文摘自: 中国BIM论坛 - bim123.com() 详细出处请参考:/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438#lastpost

bim对业主的作用 第四篇_BIM对于造价行业的应用和意义

BIM对于造价行业的意义

应用:

1、创建基于BIM的实际成本数据库。

建立成本的5D(3D实体、时间、工序)关系数据库,让实际成本数据及时进入5D关系数据库,成本汇总、统计、拆分对应瞬间可得。 以各WBS单位工程量人材机单价为主要数据进入实际成本BIM中。 未有合同确定单价的项目,按预算价先进入。有实际成本数据后,及时按实际数据替换掉。

2. 实际成本数据及时进入数据库【bim对业主的作用,】

一开始实际成本BIM中成本数据以采取合同价和企业定额消耗量为依据。随着进度进展,实际消耗量与定额消耗量会有差异,要及时调整。每月对实际消耗进行盘点,调整实际成本数据。化整为零,动态维护实际成本BIM,大幅减少一次性工量,并有利于保证数据准确性。

材料实际成本。要以实际消耗为最终调整数据,而不能以财务付款为标准,材料费的财务支付有多种情况:未订合同进场的、进场未付款的、付款未进场的按财务付款为成本统计方法将无法反映实际情况,会出现严重误差。 仓库应每月盘点一次,将入库材料的消耗情况详细列出清单向成本经济师提交,成本经济师按时调整每个WBS材料实际消耗。人工费实际成本。同材料实际成本。按合同实际完成项目和签证工作量调整实际成本数据,一个劳务队可能对应多个WBS,要按合同和用工情况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WBS。机械周转材料实际成本。要注意各WBS分摊,有的可按措施费单独立项。 管理费实际成本。由财务部门每月盘点,提供给成本经济师,调整预算成本为实际成本,实际成本不确

定的项目仍按预算成本进入实际成本。按本文方案,过程工作量大为减少,做好基础数据工作后,各种成本分析报表瞬间可得。

3. 快速实行多维度(时间、空间、WBS)成本分

4. 小羊上山BIM中心(中国石家庄)Q:2660446704 PHONE:15373807230

建立实际成本BIM模型,周期性(月、季)按时调整维护好该模型,统计分析工作就很轻松,软件强大的统计分析能力可轻松满足我们各种成本分析需求。 基于BIM的实际成本核算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极大优势:

快速。由于建立基于BIM的5D实际成本数据库,汇总分析能力大大加强,速度快,短周期成本分析不再困难,工作量小、效率高。

准确。比传统方法准确性大为提高。因成本数据动态维护,准确性大为提高。消耗量方面仍会在误差存在,但已能满足分析需求。通过总量统计的方法,消除累积误差,成本数据随进度进展准确度越来越高。另外通过实际成本

BIM模型,很容易检查出哪些项目还没有实际成本数据,监督各成本条线实时盘点,提供实际数据。

分析能力强。可以多维度(时间、空间、WBS)汇总分析更多种类、更多统计分析条件的成本报表。

总部成本控制能力大为提升。将实际成本BIM模型通过互联网集中在企业总部服务器。总部成本部门、财务部门就可共享每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数据,数据粒度也可掌握到构件级。实行了总部与项目部的信息对称,总部成本管控能力大能加强。

意义:

1、BIM背景及应用现状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建筑信息建模”的简称,最初发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建筑与计算机学院(Georgia Tech College ofArchitecture and Computing)的查克伊士曼博士(Chuck

Eastman,Ph.D.)提出。所以,BIM最先从美国发展起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

已经扩展到了欧洲、日、韩、新加坡等国家,目前,这些国家的BIM发展和应用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中国,BIM概念则是在2002年由欧特克公司首次引入了中国市场。历经近12年的时间,中过的建筑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BIM的洗礼。软件公司、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商、施工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等都已经开始设立BIM研究机构。国家“十一五”规划中BIM已成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将BIM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信息化的重点研究课题。且国内已经有不少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不同程度地运用了BIM技术。其中,上海中心大厦是全生命周期应用BIM的典型案例,其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由业主主导,运用BIM对设计、施工、运营进行全方位规划。

然而,纵观中国乃至全球建筑行业,BIM技术的应用大多以项目管理的形式出现在设计阶段与工程施工阶段,对于其在工程造价的应用却鲜有人探究。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必定对传统工程造价行业带来冲击。在此,笔者认为,工程造价行业需要转变自身模式去适应未来的BIM发展趋势。 2、BIM带给造价行业的两大转变 BIM,顾名思义:建筑信息建模,其相对于传统模型来说有以下两个显著点:一是模型集成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各专业信息;二是模型作为平台支持多专业、多人协作。由此,将带给建筑工程造价行业思维上与工作方式上的革命性地转变。下面,笔者将传统造价活动与BIM趋势下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各阶段涉及到的造价活动,在造价思维和工作方式两方面上,做一个简单对比,意在突出转变的必须和必要性。

3、思维模式的转变:数字造价思维转变为模型造价思维;

一般来讲,现有的工程造价模式会经历如下流程:项目在可研阶段时,一些较大企业从历史积累的指标库中筛选出与现有项目相似的历史指标数据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做项目估算;设计阶段用初步施工图得到一个设计概算;到招投标阶段,运用详细施工CAD图导入算量软件中,分别算量和计价,然后得到施工图预算;到施工阶段记录过程中发生的变更、价差与索赔,通过对预算的调整得到结算与决算的造价(见图一);

小羊上山BIM中心(中国石家庄)Q:2660446704 PHONE:

15373807230

而基于BIM背景下的模型造价的思维模式已经不再是各个零散数据的调用,而是在设计阶段就建立一个标准的建筑模型,到招投标阶段时,造价工程师们将工程造价信息录入模型中,得到模型工程量和造价从而生成施工图预算,到施工阶段通过对模型数据和信息的维护得到结算、决算造价与真实指标信息,到工程完工后,模型的中标准部分可分别保存到指标模型库中,

为以后类似的项目造价复用与参考(见图二)。

4、工作方式的转变:基于单机的软件单专业,转变为基于平台的多人协作; 从全过程造价的角度上看,用到造价软件的时候并不是太多,估算与概算多用excel作为工具,大多数企业都是在招投标阶段做施工图预算的时候才使用算量、造价软件,但使用流程也极为不方便: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各个专业的造价人员协作几乎都是通过模型的导入导出来实现的,有时甚至各自建模,如有问题更是需要记录在文档中,用其他方式进行沟通确认,极为不便(见图三)。

而基于BIM的建筑模型将会以一个平台的形式出现,集成多专业的造价信息。造价工程师在这个平台中,录入各自专业的造价信息,问题与记录也以模型为基础在平台上进行沟通。从而减少重复建模以及沟通和确认问题所耗费的大量时间(见图四)。

5、总结

综上所述,BIM作为一项技术,带给工程造价行业的变化不仅仅是承接模型那么简单,更是对传统造价的思维模式与工作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顺应BIM趋势,我们应该建立起模型化思维方式,平台化协作方式,而如何在造价软件应用中去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广联达造价软件乃至整个造价软件行业都必须深入探究的课题。 6、小羊上山BIM中心(中国石家庄)Q:2660446704 PHONE:15373807230

bim对业主的作用 第五篇_BIM对于造价行业的应用和意义

BIM对于造价行业的意义

应用:

1、创建基于BIM的实际成本数据库。 建立成本的5D(3D实体、时间、工序)关系数据库,让实际成本数据及时进入5D关系数据库,成本汇总、统计、拆分对应瞬间可得。

以各WBS单位工程量人材机单价为主要数据进入实际成本BIM中。 未有合同确定单价的项目,按预算价先进入。有实际成本数据后,及时按实际数据替换掉。

2. 实际成本数据及时进入数据库 一开始实际成本BIM中成本数据以采取合同价和企业定额消耗量为依据。随着进度进展,实际消耗量与定额消耗量会有差异,要及时调整。每月对实际消耗进行盘点,调整实际成本数据。化整为零,动态维护实际成本BIM,大幅减少一次性工量,并有利于保证数据准确性。

材料实际成本。要以实际消耗为最终调整数据,而不能以财务付款为标准,材料费的财务支付有多种情况:未订合同进场的、进场未付款的、付款未进场的按财务付款为成本统计方法将无法反映实际情况,会出现严重误差。 仓库应每月盘点一次,将入库材料的消耗情况详细列出清单向成本经济师提交,成本经济师按时调整每个WBS材料实际消耗。人工费实际成本。同材料实际成本。按合同实际完成项目和签证工作量调整实际成本数据,一个劳务队可能对应多个WBS,要按合同和用工情况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WBS。机械周转材料实际成本。要注意各WBS分摊,有的可按措施费单独立项。 管理费实际成本。由财务部门每月盘点,提供给成本经济师,调整预算成本为实际成本,实际成本不确定的项目仍按预算成本进入实际成本。按本文方案,过程工作量大为减少,做好基础数据工作后,各种成本分析报表瞬间可得。

快速实行多维度(时间、空间、WBS)成本分

小羊上山BIM中心(中国石家庄)Q:2660446704 PHONE:15373807230

建立实际成本BIM模型,周期性(月、季)按时调整维护好该模型,统计分析工作就很轻松,软件强大的统计分析能力可轻松满足我们各种成本分析需求。

基于BIM的实际成本核算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极大优势: 快速。由于建立基于BIM的5D实际成本数据库,汇总分析能力大大加强,速度快,短周期成本分析不再困难,工作量小、效率高。

准确。比传统方法准确性大为提高。因成本数据动态维护,准确性大为提高。消耗量方面仍会在误差存在,但已能满足分析需求。通过总量统计的方法,消除累积误差,成本数据随进度进展准确度越来越高。另外通过实际成本

BIM模型,很容易检查出哪些项目还没有实际成本数据,监督各成本条线实时盘点,提供实际数据。

分析能力强。可以多维度(时间、空间、WBS)汇总分析更多种类、更多统计分析条件的成本报表。 总部成本控制能力大为提升。将实际成本BIM模型通过互联网集中在企业总部服务器。总部成本部门、财务部门就可共享每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数据,数据粒度也可掌握到构件级。实行了总部与项目部的信息对称,总部成本管控能力大能加强。

【bim对业主的作用,】

意义:

1、BIM背景及应用现状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最初发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建筑与计算机学院

(Georgia Tech College ofArchitecture and Computing)的查克伊士曼博士(Chuck Eastman,Ph.D.)提出。所以,BIM最先从美国发展起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已经扩展到了欧洲、日、韩、新加坡等国家,目前,这些国家的BIM发展和应用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中国,BIM概念则是在2002年由欧特克公司首次引入了中国市场。历经近12年的时间,中过的建筑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BIM的洗礼。软件公司、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商、施工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等都已经开始设立BIM研究机构。国家“十一五”规划中BIM已成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十二

五”规划中进一步将BIM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信息化的重点研究课题。且国内已经有不少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不同程度地运用了BIM技术。其中,上海中心大厦是全生命周期应用BIM的典型案例,其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由业主主导,运用BIM对设计、施工、运营进行全方位规划。

然而,纵观中国乃至全球建筑行业,BIM技术的应用大多以项目管理的形式出现在设计阶段与工程施工阶段,对于其在工程造价的应用却鲜有人探究。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必定对传统工程造价行业带来冲击。在此,笔者认为,工程造价行业需要转变自身模式去适应未来的BIM发展趋势。

2、BIM带给造价行业的两大转变 BIM,顾名思义:建筑信息建模,其相对于传统模型来说有以下两个显著点:一是模型集成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各专业信息;二是模型作为平台支持多专业、多人协作。由此,将带给建筑工程造价行业思维上与工作方式上的革命性地转变。下面,笔者将传统造价活动与BIM趋势下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各阶段涉及到的造价活动,在造价思维和工作方式两方面上,做一个简单对比,意在突出转变的必须和必要性。

3、思维模式的转变:数字造价思维转变为模型造价思维;

一般来讲,现有的工程造价模式会经历如下流程:项目在可研阶段时,一些较大企业从历史积累的指标库中筛选出与现有项目相似的历史指标数据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做项目估算;设计阶段用初步施工图得到一个设计概算;到招投标阶段,运用详细施工CAD图导入算量软件中,分别算量和计价,然后得到施工图预算;到施工阶段记录过程中发生的变更、价差与索赔,通过对预算的调整得到结算与决算的造价(见图一);

用,而是在设计阶段就建立一个标准的建筑模型,到招投标阶段时,造价工程师们将工程造价信息录入模型中,得到模型工程量和造价从而生成施工图预算,到施工阶段通过对模型数据和信息的维护得到结算、决算造价与真实指标信息,到工程完工后,模型的中标准部分可分别保存到指标模型库中,为以后类似的项目造价复用与参考(见图二)。

4、工作方式的转变:基于单机的软件单专业,转变为基于平台的多人协作;

从全过程造价的角度上看,用到造价软件的时候并不是太多,估算与概算多用excel作为工具,大多数企业都是在招投标阶段做施工图预算的时候才使用算量、造价软件,但使用流程也极为不方便: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各个专业的造价人员协作几乎都是通过模型的导入导出来实现的,有时甚至各自建模,如有问题更是需要记录在文档中,用其他方式进行沟通确认,极为不便(见图三)。

信息。造价工程师在这个平台中,录入各自专业的造价信息,问题与记录也以模型为基础在平台上进行沟通。从而减少重复建模以及沟通和确认问题所耗费的大量时间(见图四)。

5、总结 综上所述,BIM作为一项技术,带给工程造价行业的变化不仅仅是承接模型那么简单,更是对传统造价的思维模式与工作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顺应BIM趋势,我们应该建立起模型化思维方式,平台化协作方式,而如何在造价软件应用中去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广联达造价软件乃至整个造价软件行业都必须深入探究的课题。

bim对业主的作用 第六篇_BIM优势

现如今,BIM技术满天飞,施工单位也在跃跃欲试,企业该什么时候引用BIM好呢?想要试点BIM的项目即将开工,BIM什么时候介入较好呢?

企业应用BIM越早,越早建立竞争优势

【bim对业主的作用,】

近期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BIM政策,如评鲁班奖、政府投资的2万平米以上项目都要求使用BIM技术;很多业主方也将BIM技术使用写入招标要求,即使没有要求,在技术标中体现了BIM技术,都是重要的加分项。BIM技术迟早都要用,使用越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越不明显。

现在业主对BIM很关注,学习的积极性比施工单位还高,一旦业主掌握了BIM技术,跑冒滴漏、签证变更的方式都不能用的时候,施工企业就更被动了。

从试点BIM项目到自己拥有成熟的BIM实施能力有一个较长的周期。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的BIM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尽早组建自己的BIM团队,团队的培训、学习需要较长的周期,无论如何应用BIM,这个学习周期都是存在的。用得晚了,就落在别人后面了。

BIM介入项目越早,价值发挥更明显

BIM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在施工前将建筑在电脑里模拟建造一遍,在施工前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BIM技术应用越早,价值越高。如果项目已经施工了,很多BIM应用将错过最佳时机,如:

投标方案:在投标阶段,BIM无疑是亮点之一。商务标方面,利用BIM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算量,一方面方便对外不平衡报价,“预留”利润;另一方面对内进行成本测算,提前了解利润空间,便于决策。在技术标方面,可以提前展示BIM在施工阶段的价值,碰撞检查、虚拟施工、进度管理、材料管理、运维管理等,提高技术标分数,从而提升项目中标机率。

前期场地布置:在施工单位进场前模拟现场的场地布置模型,如:办公场地、材料堆放场地、加工场地、临时用水用电、设备堆放场地、宿舍、食堂、厕所、警卫室、入场道路、垂直运输设备位置等,如果前期模拟好场地布置,则可以最大的节约施工用地,减少临时设施的投入,从而降低成本。同时通过对材料运输路线的方案模拟最大限度的减少场内的运输,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

施工专项方案模拟:在施工前通过BIM技术模拟施工专项方案,利用BIM的可视化,帮助施工人员判断方案的合理性,或者通过模拟多项方案,帮助制定最佳方案决策。施工专项的方案模拟还可以帮助现场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施工方案,提升施工水平与效率。

高大支模查找:施工前通过BIM系统可以快速查找和定位出楼层中需要高大支模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swh/467028/

推荐访问:bim开业主 业主用bim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