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文化 > 传统节日 > 毒品的相关资料

毒品的相关资料

时间:2016-12-31   来源:传统节日   点击:

【www.gbppp.com--传统节日】

毒品的相关资料(一):毒品相关知识

毒品相关知识

一、我国常见的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传统毒品: 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杜冷丁、古柯 、可卡因 新型毒品:冰毒 摇头丸 K粉、咖啡因、三唑仑。

二、新型毒品奶茶

一般指毒品奶茶, “奶茶”是一种新型毒品,这类毒品遇水即溶,即冲即饮,与各种饮品混合后,口味都不发生变化,甚至香味都相似。此类新型毒品迷惑性很强,毒品效果持续时间较长,对吸毒人员极具诱惑力。

三、如何识别火锅和食物中加了罂粟壳

第一,从外观上识别。罂粟壳外形为枣核形,如鸽子蛋大小,一头尖,另一头呈9-12瓣冠状物。其壳体上往往有人为切割的多道刀痕。

第二,初吃加了罂粟壳的火锅和卤制品后,一般有心跳加快、脸微红、口感舒服,吃后不易入睡等感觉。

四、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3) 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 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 不进歌舞厅,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 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五、了解禁毒法律法规,培养遵纪守法观念

吸毒违法:吸毒、注射毒品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种毒必究:非法种植罂粟不满五百株或者其他少量毒品原植物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种植罂粟五百株以上不满三千株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抗拒铲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贩毒严惩: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的、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六、吸毒后的外在表现

1.外表或身体情况发生变化,如体重、睡眠习惯改变、出现机械性的反复相似的动作、幻听、幻觉、妄想、言语不清、步态不稳、反应迟钝、出汗、健谈、高兴异常、头晕和呕吐等。

2.显著的个性或情绪变化,如多疑、暴躁、对他人漠不关心。

3.纪律涣散,无故旷工、旷课,工作学习表现变差。

4.不良交往增多,经常与不三不四的人来往。

5.极度需要钱而且数量很大,常花言巧语或死磨硬缠向父母、亲友借钱。

七、毒品的严重危害

(一)身心危害

1.精神依赖: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

2.身体依赖:一旦停掉药物,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产生戒断反应,使人感到非常痛苦。

(二)社会危害

受毒品所致的中枢兴奋、致幻和抑制作用的影响,毒品滥用者易出现兴奋、狂躁、抑郁、幻觉(尤其是被害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从而导致行为失控,造成暴力犯罪和艾滋病、性病传播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毒品的相关资料(二):有关毒品的材料

什么是毒品 关于毒品资料常识 毒品的种类及吸

毒危害与治疗

人和毒品,一个是主体一个是客体,它们是构成吸毒行为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果没有毒品对人体的作用,自然就不会产生吸毒行为。而作为主体的人之所以对毒品的诱惑产生两种不同的反应——拒绝诱惑或接受诱惑,是由人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决定的。主观因素是指吸毒者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客观原因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二者相互作用,使吸毒者在“人群中表现出特异的流行病学特征”。

一、毒品本身的原因

毒品之所以禁而不止,主要是由于毒品作用于人体神经系统后产生药物依赖造成的。所谓药物依赖即人们常说的“毒瘾”,是指人们由于经常使用毒品而形成的周期性极度兴奋状态,这种兴奋状态只能靠补充新的毒品,否则将使吸毒者遭受到一系列难以承受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毒品的药物依赖有两个方面:毒品的生理依赖和毒品的心理依赖。

(一)毒品的心理依赖

毒品作用于人体后,使人的精神和情绪发生改变,甚至能够使吸毒者体验到一种异常欣快感。这种异常欣快感不仅使他们摆脱了现实的烦恼、紧张、低落的情绪,而且还使他们在感觉天地里进行了一次“美妙的幻游”。由于多数毒品有耐药性,吸毒者必须不断加大剂量才能重新体验到吸毒的快感。但大剂量使用毒品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然而毒品给他们带来的感觉太美妙,驱使他们不借任何代价重新摄入新的毒品来重复毒品带给他们的美妙感觉。吸毒者对毒品的这种饥饿感即是医学上所说的心理依赖。不同类型的毒品对人体神经系统的作用不同,吸毒者对不同类型毒品产生的心理依赖的大小也有所不同。

海洛因:被认为是毒品之王,无论它给人的欣快感还是成瘾的速度及耐药性,都是其它毒品无法与之相比的。海洛因产生的异常欣快感如梦境般难以名状,吸毒者常常用性方面的“销魂极乐”之类的感觉来形容。海洛因的成瘾速度快,耐药性强,超剂量服用将引起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可卡因:80年代美国被滥用最多的毒品就是可卡因。它是一种兴奋剂,吸食可卡因能够刺激大脑皮层,活跃中枢神经,使人的情绪兴奋并产生异常欣快感。可卡因有耐药性,吸毒者只有不断递增使用才能达到他们预想的剧烈兴奋程度,但是超剂量使用会出现中毒症状。它使吸毒者狂燥不安、脉搏跳动加快、痉挛、产生幻觉甚至死亡。为了减弱可卡因的中毒症状,增进可卡因的使用效果,一些吸毒者常常把可卡因与海洛因等镇静药物放在一起使用,这进一步增加了使用可卡因的危险。

大麻:大麻是一种软性毒品。由于它对人体的危害较小,它是所有非法毒品中被人使用最多的毒品。在美国,大麻市场几乎是公开的,12岁以上的人口中有1/3的人都尝过大麻。而可卡因消费者只占大麻消费者的1/3。大麻类毒品能够产生异常欣快感,增强食欲,放松中枢神经,使人感到安逸、舒适并提高对事物的敏感性。大麻有耐药性,大剂量使用虽然不会造成死亡,但会使人疲劳、妄想、精神极度不安和活动迟缓。

世界卫生组织顾问然迪拉·马苏尔曾在一份报告中对可卡因、海洛因和大麻等毒品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从吸毒上瘾的速度来看,海洛因上瘾的速度最快,因为它对人体神经的作用非常迅速,人们只要吸几次就能上瘾。可卡因的上瘾速度则慢一些,一般要持续数月才能上瘾。从毒品的耐药性看,过量吸食海洛因和可卡因导致急性致死的危险最大,大麻则小一些。

(二)毒品的生理依赖

毒品的生理依赖是指吸毒者长期使用毒品后,习惯了毒品作用于他们的感觉。他们必须依靠补充新的毒品,一旦戒断毒品将使他们遭受到一系列难以承受的生理反应。不同类型毒品的戒断反应不同,程度也不一样。

海洛因的生理依赖:海洛因的戒断反应在所有毒品中是最大的。海洛因的药力一般持续8~12个小时,随后如果吸毒者得不到毒品,将使他产生下列反应:鼻涕不断,大汗不止,皮肤奇痒难忍,忽冷忽热,冷汗热汗直流,严重痉挛,肚子如倒海翻江,瞳孔扩大,产生双幻影。假如在3~8小时之内还得不到毒品,吸毒者便会进入痛苦的退瘾过程,戒断反应随之加深,并在停药36~72小时内达到高潮。他浑身抽搐,就像要撕裂,一切原先缓慢的生理过程突然快起来,血压、体温、新陈代谢和呼吸都急速上升和加快,心跳加速,分泌物增加,不断呕吐和拉肚子,鼻涕和眼泪流个不停,头重脚轻,整个人仿佛要爆炸似的。此后,症状开始减退,并在5~10天后逐渐消失,但是,焦虑不安和.全身不舒服的感觉一直要到两三个月以后才会逐渐消失。

可卡因的生理依赖:一般来讲,吸食可卡因不会形成生理依赖。所以当可卡因供应切断后,吸毒者不会产生类似于海洛因那样的戒断反应,但是他们会感到极度的抑郁并产生幻觉,这种幻觉要持续一段时间。

大麻类毒品的生理依赖:大麻不会产生与吗啡类毒品类似的药物依赖。但是根据戴维·奥苏贝尔(DavidAusubel)医生在他的《毒瘾》一书中的研究:“长期使用大麻,使人产生一种强烈重复使用它的愿望,否则停药后就会产生焦虑、不安、烦燥,甚至出现抑郁状态,并有可能导致自杀行为。更危险的是,吸大麻形成习惯后,吸毒者有使用硬性毒品的倾向。有事实证明,相当大一部分使用麻醉药品的人开始时吸大麻,然后又使用起海洛因”。

【毒品的相关资料】

因为戒断毒品给吸毒者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生理反应,所以一旦吸毒上瘾,他们就很难摆脱毒品恶魔般的纠缠。此外,难以承受的戒断反应也为毒瘾治疗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毒品的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是毒品药物依赖的两个方面,据毒品专家认为,毒品的心理依赖比毒品的生理依赖更令戒毒者难以承受。通常情况下,稍有意志的戒毒者都能够承受毒品的戒断反应,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无法使他们摆脱对毒品的心理渴求。这令很多吸毒者消除了毒品戒断反应后,仍无法忘怀毒品带给他们的美妙感觉和异常欣快感,他们对毒品心理上的欲望,往往超过生理上所承受的痛苦。为此,很多人戒断毒品后又重新摄入毒品,以满足他们对毒品的心理需求和对毒品的饥饿感。

(三)毒品的两重性

毒品的药物依赖是毒品滥用的主要原因,但是人类社会却不能完全禁绝毒品。因为毒品危害人类的同时,也为人类医学作出了贡献,比如吗啡类药物,都具有镇静作用,所以在外科手术、骨折、烧伤、癌症治疗上被广泛使用。其它类“毒品”在医疗中也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由于毒品的两重性,决定了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在控制使用毒品的同时,不能彻底根绝毒品。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还没有找到一种完全取代毒品而使用后又不产生药物依赖的合成“毒品”。鉴于毒品的这种作用,人类社会应该在众多的药品中给“毒品”保留一定的位置,而不能因噎废食,完全否定毒品在医疗中的作用。联合国《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和《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都肯定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的医疗和科学价值,所以“毒品”在医学中的作用应该受到尊重。然而由于毒品在医疗和科研中的应用,合法毒品被用于非法用途就不可避免。合法毒品被用于非法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1.医源性药物依赖。这是指人们使用毒品进行医学治疗时产生的药物依赖。

2.虽然各国都有严格的毒品管理条例,特别是对医生开列毒品处方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由于国际社会对毒品的非法需求、一些国家的医药部门管理不善和受毒品黑市高额利润的吸引,一些医生滥用权力,使得一些用于医疗目的的毒品流入黑市,从而在社会上造成滥用。

3.一些国家为满足医药和科研目的而合法种植的罂粟、古柯等毒品原植物流入黑市,被用作非法用途。

二、人的主观因素

在吸毒者中,以医疗治病为目的而染上毒瘾的不乏其人。众所周知,罂粟有镇痛、镇静和止泻之功效。有的人就是为治病“吸了几口烟”而染上毒瘾,悔恨终生。在我国农村,不少人把自己栽种或买来的罂粟加工制作成小药丸,以备病痛时服用。但是,由于缺乏严格的控制和科学的使用方法,很多人便在治病的同时又染上了毒“病”,欲拔不能。【毒品的相关资料】

在众多吸毒者中,受人引诱而开始吸毒的人占有最大的比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毒品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对那些以隐蔽手段送上来的毒品也缺乏应有的警惕。从根本上讲,此类吸毒人在最初对毒品是持排斥心理的,

但当其吸毒成瘾后,有的便甘愿在烟雾中沉沦,另有的虽然悔恨交加,却常常是欲罢不能了。

人是一切行为的主体,所以任何行为的产生无论是正常行为还是偏离行为,作为个体的人都要为他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个体的人是由生理和心理两部分组成的,它们是人们行为的准备过程。吸毒作为一种偏离行为是由人们生理病变和反常心理活动引起的。科布尔的研究表明,在被调查的吸毒者中,有86%的人在吸毒以前就是精神不正常者,日本对因毒品犯罪而被判刑的人进行诊断的结果是,精神不正常者、意志薄弱者和有精神病变的男性为55.6%,女性为58%。由于人们的心理、生理变化不同,构成丁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正因为这种差别,使人们共同面对毒品“诱惑”时产生完全不同的反应。

(一)生理学的解释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人们就从生理学角度对毒品的药物依赖进行了解释,认为瘾君子的神经系统天生具有更多的能量或者说拥有更多的神经纤维,毒品为吸毒者的神经系统提供了一种必需的但是非常欠缺的物质,当一个人发现毒品能满足他们神经系统所欠缺的这种物质时,就会导致重复使用毒品。

现代生理学基于上述看法对毒品依赖成因提出了“补偿理论”,并在动物实验中找到了一些证据。补偿理论认为,吸毒者神经系统缺乏某种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人体中具有控制情绪的作用,如果缺乏这些化学物质,就会使人处于一种不良的精神状态中,当吸毒者发现毒品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冷漠、抑郁等精神问题时,他们就会不断重复地使用它们,从而染上毒瘾。具体说,“吸毒者对鸦片成瘾是因为他们体内不能自然产生一种类似于鸦片的物质——内啡肽

(Endorphine),迫使他们不断地使用鸦片来弥补这种物质的不足。

补偿理论在可卡因吸毒者那里找到丁更多的证据。他们认为吸毒者滥用可卡因是因为他们体内缺乏多巴胺(Dopamine)这种化学物质。多巴胺是人体自然产生的,它能活跃交感神经,如果人体缺乏它,将导致帕金森症。当吸毒者使用可卡因时,会使多巴胺集中于脑部,当可卡因的作用逐渐消失时,多巴胺将大量缺乏。“缺乏多巴胺将使吸毒者产生吸食可卡因的欲望,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吸毒者一天中必须持续使用可卡因”。另外,兴奋剂类毒品还可以弥补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phrine)的不足。

美国的文森特·多尔和玛丽·奈斯万德也基本认同这种理论,但他们用新陈代谢失调来形容吸毒者的生理病变。他们认为那些新陈代谢失调的人,一旦使用麻醉药品,他们就必须继续使用它,就象糖尿病人必须使用胰岛素一样。生理学对吸毒成瘾的解释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所以说它的解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因而目前对毒品的药物治疗措施也是依赖对毒品成瘾性的生化理论分析来进行的。

但是生理学对毒品依赖的解释过分强调毒品对吸毒者的驱动作用,忽视了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对毒品依赖产生的影响。其次,生理学对毒品依赖的解释更倾向于一种遗传学的观点,认为一些吸毒者的病理变化是天生的,毒品给吸毒

者带来的快乐是人体对毒品固有的反应,因为他们天生对包括酒精在内的毒品具有一种耐受力或易感性,并使他们体验到异常的快感,一些人甚至认为对酒精和毒品的依赖是可以遗传的。

因为生理学家对吸毒的解释过于片面,所以他们对很多问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比如为什么不同种族、民族、不同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人使用毒品的种类不同?为什么许多酗酒或吸毒的人并没有遗传性的联系?如果说毒品给吸毒者带来的快乐是固有的,那么为什么很多初次吸毒的人并不能体验到毒品给他们带来的异常欣快呢?要解答这些问题,仅用生理学解释是不够的,必须从其他方面,由其他学科对这些问题作出全面的解答。

(二)心理学的解释

出于好奇心,追求刺激或解脱而吸毒在众多的吸毒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吸毒起因是追求刺激。这种追求刺激的心理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好奇心理,或者说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好奇或者追求刺激的心理一般都源于对自己业已成型的生活方式的不满,人们在周而复始、枯燥单调的生活方式中会逐渐产生一种空虚、乏味和麻木的感觉,消极对待这种感觉的人,在心理年龄上会一天一天地变得衰老。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都会有改变现状,寻求解脱的本能追求,渴望接触新生事物,渴望体验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一旦社会上出现了新的风尚、新的生活内容时,他们就极易去效仿和体验,而这种效仿和体验往往是盲目的。不少步入吸毒歧途的人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他们对毒品的最初了解,可能来自于反差极强的两种评价:一方面,政府大张旗鼓地宣传毒品的种种危害,严禁吸毒;另一方面,吸毒者则在吹嘘毒雾中飘着天仙的种种快感,于是,那些苦于生活枯燥乏味的人便极易受好奇心理的支配,以身试毒,沦为瘾君子。事实上,这种好奇心理中也包含很多追求刺激心理的成分。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种追求刺激的心理。吸毒能使他们本该如水的生活翻出新的花样,吸毒能使他们的身体受到特殊的刺激,尽管这种刺激是短暂的,而且是后患无穷的,但在这种难以言表的刺激中,他们能够抛开心中所有的烦恼,忘掉人世间的一切痛苦,在极乐的巅峰上飘荡。正是基于这种追求,或者是基于重温这种身心体验的强烈欲望,人们才会置种种危险于不顾而去吸毒。

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追求解脱心理是促使他们吸毒的又一个主观原因。这种追求解脱的心理往往起始于一种对社会、对周围环境或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所产生的不满足感、不幸福感和失落感。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居于哪个阶层的人们,总有部分人或多或少地产生对自身生活不满足、不幸福或失落的感觉。比如国家工薪人员也许会由于自己收入微薄而闷闷不乐,而个体户也许会由于精神上的空虚。凡此种种,他们都会尽力去寻找一种改变现实生活的解脱办法。大多数会奋发上进,通过各种积极的努力来完善自己的生活,而另一类人则会采用种种消极、不健康的手段同背离社会公德的方式去寻求自我解脱,比如去赌博、嫖娼、酗酒等等。一俟条件具备,他们自然也会采用吸毒的方式去麻醉自己,寻求解脱。

毒品的相关资料(三):2016家庭禁毒承诺书

家庭禁毒承诺书

禁毒是每位公民的责任,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和睦幸福,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我代表家庭郑重承诺: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家庭每位成员做起,筑起反毒、防毒、拒毒的“铜墙铁壁”,为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以防为主,不让毒品进我家。要充分发挥家庭的特殊作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禁毒知识,提高家庭成员的防毒、拒毒意识,以防为主,防范在先,把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自觉抵制毒品侵蚀,不让毒品进家门,做到人人远离毒品,家家禁绝毒品。

二、从我做起,当好禁毒工作的宣传员和志愿者。自觉宣传有关禁毒知识,使家庭每位成员及其周围的家庭和群众,特别是青少年都能了解毒品的危害,同时要主动配合公安机关与毒品作斗争,形成“抵制毒品‘参与禁毒”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自我教育,积极参与禁毒宣传活动。要知法、守法、严格遵守社会公约,切实做到不种毒、不制毒、不贩毒、不吸毒。对已涉毒的家庭和人员不能歧视,要进行导劝,疏导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危害,走出歧途,真诚悔过,回归社会。

四、提高警惕,坚决与毒品违法犯罪作斗争。要主动配合,协助公安部门检举、揭发有关毒品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和事,敦促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要提高警惕,严格房屋出租,决不能使自己的住处成为毒品犯罪分子隐身的窝点,净化我们的家园。

承诺人(家长)签字:

学生签字:

班主任签字:

校长签字:

伊宁县胡地亚于孜乡中学

白马初中学生家长禁毒承诺书

禁毒是每位公民的责任,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和睦幸福,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我代表家庭郑重承诺: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家庭每位成员做起,筑起反毒、防毒、拒毒的“铜墙铁壁”,为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以防为主,不让毒品进我家。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禁毒知识,提高家庭成员的防毒、拒毒意识,以防为主,防范在先,把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自觉抵制毒品侵蚀,不让毒品进家门。

二、从我做起,当好禁毒工作的宣传员和志愿者。自觉宣传有关禁毒知识,使家庭每位成员及其周围的家庭和群众,特别是青少年都能了解毒品的危害,同时要主动配合公安机关与毒品作斗争,形成“抵制毒品,参与禁毒”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自我教育,积极参与“无毒校园”创建活动。要知法、守法、严格遵守社会公约,切实做到不种毒、不制毒、不贩毒、不吸毒。对已涉毒的家庭和人员不歧视,要相互规劝、教育疏导,帮助他们认清危害,走出歧途,真诚悔过,回归社会。

四、提高警惕,坚决与毒品违法犯罪作斗争。要主动配合、协助公安部门检举、揭发有关毒品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和事,敦促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要提高警惕,严格房屋出租,决不能使自己的住处成为毒品犯罪分子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swh/301265/

推荐访问:有关毒品的相关资料 怎样远离毒品相关资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