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文化 > 传统节日 > 我眼中的武松

我眼中的武松

时间:2016-04-16   来源:传统节日   点击:

【www.gbppp.com--传统节日】

我眼中的武松【一】:武松人物形象分析

悲情英雄武松的人物形象分析

吴亚徽 20099001

摘要:重情义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行为准则之一,是在人际关系中衡量人格高下的重要尺度,但是武松的重情义却表现出了负面作用,直接导致他走向悲剧深渊,令人痛心。他由江湖义士变成囚犯,由打虎英雄变成杀人罪犯,由逼上梁山转向接受招安,参与攻打农民起义,由坚决反抗邪恶势力到出家遁入佛门,这一切都与其复杂的思想性格不无关系。尤其是浓重的重情义思想,在其悲剧性的发展道路上起了关键的作用。武松出身贫民家庭,生活在普通的平民环境里从小失去母爱,缺少关爱,性情刚烈,嫉恶如仇,他勇敢的向恶势力作斗争。集中体现了平民又面临生存危机而“犯上作乱”直到回归传统的过程。

关键词: 武松 情

武松是梁山泊的当家小生,施耐庵在写他的时候卯足了力气,足足用了十回。武松的每一次出场都是那样轰轰烈烈,气壮山河,让人热血沸腾,击节赞赏。从景阳冈空拳打虎,狮子楼怒杀西门庆,十字坡智擒孙二娘,到快活林醉打蒋门神,飞云浦戴枷杀四凶,鸳鸯楼怒杀众奸人,蜈蚣岭夜杀淫道人等等。

武松慷慨重义,神勇好胜,重人伦轻女色,他几乎集梁山好汉的优点于一身。难怪大才子金圣叹称:赞武松,天人也。然而武松在他快意恩仇的江湖路上走得并并不平坦,他一路坎坷,一路搏杀,一路迷失。作为天伤星的武松他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悲情英雄。

纵观武松的一生他被情累,被情困,被情伤,一个情字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述一下武松的悲情生涯。

一、官府之情

武松出身低下,早年父母双亡,只和懦弱的哥哥武大相依为命。在颠沛流离的生活里饱尝人间的酸甜苦辣,他的内心特别渴望亲情,渴望拥有一个安定、温暖的家。他和古代的读书人一样把自己的这个愿望寄托于官府,也想通过报效朝廷来获得个人价值的体现。

在景阳岗空拳打虎之后,武松从一个无名小辈变成一位身怀绝技的打虎英雄,他的生活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发生转变的。知县爱惜他是个人才赐酒赏钱,又感武松:“忠厚仁德。”就有心栽培他做个都头。武松听后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

就这样武松从一个无业游民一下子变成了有身份的官吏。生活也渐渐步入正

轨。颠沛流离的日子画上了句号,安定的生活在向他招手。这时的武松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但好景不长,当他得知唯一情人武大惨死,悲痛欲绝,发誓要找出凶手。但

武松没有因此而失去理智,而是先找到验尸的何九叔和知情的珲哥,取得了人证物证。当他得知之知县借故不理后,他隐忍不发,模拟整个审判过程,试图与法律尽量靠拢。首先借答谢乡邻的名义,安排嫂嫂设宴,拉来众街邻以作证人,然后审问潘金莲、王婆并当众录下口供,最终手刃潘金莲和西门庆。特别是当众明

确王婆的罪行后,武松没有杀死王婆,而是把必死无疑的王婆交给官府去处理,整个过程缜密细致,虽不合法,却也有理有据,将报仇雪恨之事堂堂正正的完成了,不同的是他一个人就包揽了县官捕快与侩子手的角色。

武松在处理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显得缜密而稳重。在杀人之后,武松也没有像从前那样选择亡命天涯,而是选择到县衙自首,这时的武松完全是个“模范公民”的形象。尽管他经历了:至亲惨死,嫂子背叛,县令昏庸,奸人当道等种种不幸与不公,再加上有贪婪邪恶的王婆,精明世故的何九叔似的人物让武松饱尝了人性之恶,但他还是以一个执法者的身份来要求自己。他要以自己的言行来证明法律的崇高和庄严。一个耿直的武松形象跃入读者的眼中。我认为武松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他的心中有着浓重的官府情结。

再一次点燃武松生活热情之火的事情依旧与官府有关。不同的地方是这次出场的是一个官吏代表:张都监。

张都监用甜言蜜语取得了武松的信任,并答应将一个花枝招展的养娘嫁他

为妻。从小缺少父母之爱的武松,怕是从来没有得到过如此的温暖,书中云:“武松跪下称谢道: “‘小人是个牢城营内囚徒。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随镫,服侍恩相。’”又“也自欢喜,心里寻思道:‘难得这个都监相公一力要抬举我。’”此时的武松表现出了一副忠于恭敬的样子,甚至决定“到这里住了,寸步不离”,连交往密切的施恩也没时间联系,并想到“虽是他频频使人来相看我,多管是不能勾入宅里来的。”所以当他听说张都监家里进了盗贼之时,他的第一反应是:玉兰已被许配给自己为妻,自己理所应当的要为张都监效力。

武松是个不轻易相信别人的人,他一旦相信了别人,就会愿意为知己者死。然而,就在武松以为遇到了值得的效力,值得投靠一生的人的时候,张都监透露出了真面目,他栽赃陷害对她百般信任的武松。他那个所谓的养娘也做了可耻的帮凶。

武松身上的伤可以忍,心理的伤却无法忍。他无法忍受他人的欺骗,特别是

他信任的人的欺骗。因此在那些人要害他的时候,他才怒发冲冠,先杀了四个杀手,然后是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最后是张都监一家,包括婢女、仆人在内十几口。最后还蘸着血,在白粉壁上写下八个大字到:“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如果当初张都监不是欺骗武松而是真心对武松好,留武松在府中安家,再把

养娘嫁给武松,那么武松此后的生活必然又会转入正轨。他会为官府效力,并因有了老婆,而学会对女人温柔。但是可惜,这一切都是骗局。

武松发现自己信任的人并不值得信任,自己愿意效劳的人要栽赃自己,自己要娶的女人要陷害自己,就连官差也会被收买成杀手要杀自己,而这一切都是源于曾给他带来无限憧憬的官府。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当武松发现自己满心欢喜对生活的寄托都是来自一个骗局,他的心已死。于是他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人,这完全可以被理解为大悲伤之余的冲动。

这时的武松也不再是对张都监一个人的恨而是上升为对整个制度和在这个

制度管理下的社会的恨。他在墙上写下的八个大字就是他与官府决裂的标志。从此他从英雄转型为头陀,后归梁山,投身于武装反抗官府的行列中。

二、兄弟之情

武松有个性格懦弱,身材短小的哥哥武大。他与武松从小相依为命,过着颠

沛流离的生活。他们这对兄弟与《水浒传》中的孔明、孔亮,穆宏、穆春,孙立、

孙新等兄弟完全不同。前者同属好汉级别,而武松、武大不一样,武松神勇超凡,而武大短小丑陋,懦弱善良,被人戏称为“三寸丁谷树皮”,因此武松对这个无辜,软弱的兄长的骨肉深情,更能让我们体味到武松刚猛血性之外的人伦温情。

武松在阳谷县做都头时遇见哥哥武大,“武大道: ‘我怨你时,当初你在清

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这个便是怨你处。想你时,我近来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不怯气,都来相欺负,没人做主; 你在家时,谁敢来放个屁? 我如今在那里安不得身,只得搬来这里赁房居住,因此便是想你处。’从武大的这些话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兄长特别是像武大这样懦弱还需要弟弟做主的兄长对于兄弟深沉的爱和复杂的情感。

所以在武松得知哥哥被奸人所害,他毅然决然的放弃大好前程,不惜沦为阶下囚也要为兄长报仇雪恨。也正是武松的这份兄弟情深,使得武松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要的转折。

在被发配孟州的途中,武松因为兄弟义气,在不明是非的情况下帮助了黑道

敛财的施恩夺回被蒋门神霸占的快活林。这个施恩是何许人也?原来他仗着父亲是老营的管营,在孟州东门外的快活林小镇开了一家酒店,却不是靠“合法经营”卖酒菜赚钱。书中有云:“此处东门外有一座市井,叫做快活林,凡是山东、河北的客商,都去那里做买卖。有百十处大客店,二三十赌坊、兑坊。往常时,小弟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倚仗营里有八九十个舍命的囚徒,在那里开着一家酒肉店,都分给众店家和赌坊、兑坊里。凡是有过路妓女之类人到那里去,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她们趁食。那许多去处,每天都有用钱,月终有二三百两银子进项。”这分明是一个借重父亲的权势, 在快活林强买强卖收取保护费的黑恶势力的头子。官营老爸出钱当后台老板,儿子出面做生意,实际上施恩就是流氓帮会的“大哥”。他不仅利用父亲的势力欺行霸市,还把犯人中的亡命之徒调到酒店当打手。这个施恩分明就是当年典型的黑社会兼“官商”,如果他一个月真有二三百两银子的进项, 一年可就有三四千两银子的收入。这可是一笔巨款—

——郓哥父子只要有五两银子就能生活“好几个月”,难怪要引起别人的眼红。 于是管营的顶头上司张团练就插手了。张团练带来一个外号“蒋门神”的人,此人不但有一身好武艺,而且擅相扑。他来到快活林一顿拳脚把施恩打跑,强占了施恩的地盘。这叫什么行径? 这叫强中自有强中手,大鱼吃小鱼,是黑社会恶势力的厮杀。施恩把自己受排挤的情况都说清楚了,要武松给他报仇:打败蒋门神,把酒店夺回来。武松当过都头,不应该不懂得“黑吃黑”的行径。但是武松出于“义气”———不是正义之气,而是好酒好菜招待的酒气和肉气,不但一口答应了,而且和施恩结拜成兄弟,投靠了黑社会恶势力,给黑社会老大做帮凶。从此武松被扯进了黑社会的互相攻击,陷进了是非冤仇之中,在帮施恩夺回快活林时,为撇清施恩的嫌疑,武松故意寻衅,找个由头醉打蒋门神,并请了十数个为头的豪杰来店里,替蒋门神与施恩陪话,表现出一副完全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样子,显得颇有心计。可以看出武松为给施恩夺回快活林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这时武松的江湖义气甚重,但无非是替人卖命的打手形象。在这种情况下,他被表面现象迷惑,对在朝的赃官,奸佞小人的伪善面目蒙蔽,缺少应有的戒备和防范心理。对小人精心设计的陷阱毫无觉察,从善良的愿望出发,最终使得自己身陷囹圄。

可以说,这份兄弟义气让武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因为这件事,武松背离

了自己的初衷并且越走越远,最后完全脱离了他自己预想的人生轨迹。

另外一位影响武松人生选择的兄长是宋江。武松对宋江情深意重,他一直尊宋江为兄长。他们在武松以一次出场的时候就认识了,那时候的武松还没有成名,因误以为杀了人而躲在了柴大官人的府中,但因为其“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日子久了柴大官人也因此怠慢了他,正在落魄尴尬之时,宋江给予他无限深情。宋江是个精细人,看到武松是个汉子,也看到他对亲情的期待,便以江湖大哥的态度对待他。武松第一次感受到人情的温暖。后来他对于宋江的感情,大概仅次于李逵吧,特别是武松要到二龙山时,谢绝宋江对他的邀请时所说的话非常恳切,动情:“……..天可怜见的,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拜访哥哥不迟。”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铁打的汉子深情的一面。

尤其是在武松不赞成江找案的情况下,未报宋江知遇之恩,不惜违背自己意愿与其一起攻打方腊,在征讨方腊时被包道砍去左臂至残,至残后的武松心灰意冷,再无斗志。他的人生也从此变得灰暗了无生趣。

三、情灭

武松在江湖挣扎的太久了,他看惯了,也看透了一切。他本来也注重恩仇,本想也找个大哥作为依靠,但经历了梁山大团圆,排座次,招安,平四寇,他隐约感觉到官场和江湖除了一个在朝一个在野,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兄弟之间,不要说义兄义弟,就是亲哥哥武大郎又给了他多少温暖呢?只有他刚搬到哥哥家时嫂嫂的一番话,真是有点亲情的温馨,但其中又包裹着多少邪恶。我眼中的武松。

特别是宋江流露出招安的意思的时候,本来对朝廷十分厌恶的武松第一个站起来反对:“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兄弟的心。”端望遍布的世界,他从原先的渴望到后来的寂灭,这其中的苦痛,却无处于人说。只能斯人独憔悴。

在征方腊结束后,武松看到梁山兄弟死伤惨重,他对征方腊的意义表示怀疑。当宋江找到武松时,武松已经万念俱灭:“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觐见,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倍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这时的武松已是看破红尘,大彻大悟,终归佛门。

武松一路走来,一路受伤。被情累,被情困,被情伤。为情而报恩,也为情而复仇。一路跌倒,一路搏杀。最想得到的东西伤他最深,最想得到的东西离他最远。最后累了,乏了,心也归于平静了。

我眼中的武松【二】:我心中的武松

我心中的武松我眼中的武松。

读了这段话,我为武松的勇猛无敌的英雄气概所折服。初遇老虎,武松也胆怯想退场,也无兵器也无招数,慌乱之时自家哨棒先折断,而那对手——老虎一扑二揿三剪招招都使出来了,而武松在危急时候,客观、冷静地对待局势,以退为进,机警敏捷,有勇有谋,三闪躲过了。在哨棒折做两截后,武松弃棒按住老虎头,以神力空手打死凶悍的老虎。

武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好汉。

我眼中的武松【三】:论武松3

论武松

对武松最初的印象,来自于小时候听过的“武松打虎”的故事,认为武松很勇武,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于是便去找了些资料,也看过部分《水浒传》中有关他的部分,上课时还看过几个不同版本的电视剧中的武松。

武松排行第二,江湖上人称武二郎,清河县人。景阳冈借着酒劲打死老虎,威震天下,做了阳谷县步兵都头。哥哥武大郎被奸夫淫妇潘金莲、西门庆杀害。武松杀了奸夫、淫妇,报案自首,被发配孟州牢城。在安平寨牢营,结识了金眼彪施恩。为替施恩夺回店铺,武松大闹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后被蒋门神勾结张团练所陷害。在飞云浦武松杀死公差,回鸳鸯楼杀死张团练、蒋门神,在十字坡张青酒店改扮成行者,在二龙山落草,后来投奔梁山泊。成为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步军第二名头领。攻打方腊时失去左臂,留在六合寺照看林冲,后出家成僧,到八十岁死去。这就是武松的一生。

在我眼中,武松是个悲剧英雄。在他的整个人生经历中可看出,他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本是武侠小说中的大侠形象。不过受但是社会因素影响,对官府既畏惧又不屑。打虎之后,受到朝廷赏识,进入县衙做事,无论谁都得称一声“武都头”,他也是一脸得意,由此可见,他对在官府做事引以为荣。不受嫂嫂引诱,证明及其看重伦理道德,对其大哥也是极好,是一个注重亲情的英雄。为报哥哥之仇,怒而杀人,说明他有仇必报,对他有恩的人,他也对其极好,证明他恩怨分明。在杀人之后,报案自首,

有说明对律法有一定的敬畏心理。在最后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才被逼上梁山。

上梁山之后,与宋江相亲近。第一个倡导招安的人是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招安的又是他。说明他开始对朝廷还是抱有一定希望的,但最后又改变主意,应该是意识到了招安的坏处。不过虽然反对,在宋江拿定主意之后,还是全力帮助宋江。可见他对兄弟义气看得极重,为此不惜放弃自己的主张。不过最终的下场也是悲剧的,心灰意冷,出家为僧,孤老死去。

对于不同版本的电视剧《水浒传》中的武松,我个人认为还是央视版的最好,虽有些不足,却也大部分遵照原著,某些改动还比较合理。而很久以前的山东台版的武松,或许是由于当时是电视剧拍摄还不是很成熟,感觉看起来不是很好,打斗场面也不是很精彩。觉得新版武松有些太不搭调了,虽然加进了些现代元素,特技也做的不错,但也是漏洞百出。特别是武松的形象,在打虎前后看起来像《加勒比海盗》里面的杰克船长,在大战飞云浦是又让我想到了武状元苏乞儿。我觉得最大的败笔是武松竟然和西门庆打斗了很久才把他杀死,一点也没体现武松动勇武,真不知道导演是怎么想的,竟然把西门庆塑造成一个高手。由此可见,改编电视剧一定要谨慎啊。

艾磊

1601101班

国际半导体学院 学号:2011214605

我眼中的武松【四】:我眼中的XXX

我眼中的林冲

林冲,外号豹子头,东京人。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禁军教头当了“强盗”,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林冲走过了一条艰苦险恶的人生道路。

林冲这个人物家喻户晓,他的故事广为流传。然而,林冲却是从深厚的封建土壤中产生的。

林冲生活的北宋末年,这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国土面积偏小,四周有强敌侵扰,国内社会动荡,烽火四起,民不聊生。林冲刚出场,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纱抓留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尾龟背银带,穿一双磕爪头朝样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生得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的年纪。林冲就是这样的盖世英雄。

林冲出身枪棒师家庭,他属于统治阶级的一员,原先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过着安分守己的小康生活。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林冲的女人偏偏被高衙内看中,由于他是封建统治者中的底层官员,难以保护自己。高俅父子似虎狼,为达到霸人妻室的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甚至要人性命。林冲再三忍让也不罢手,非把他置于死地不可,于是,一连串的打击倾泻到林冲头上。

林冲上山经历了一个十分痛苦的曲折历程。作家写林冲是由远及近,一步步走来,整个故事围绕人物的命运展开,首尾相连,步步紧跟,变化多样,惊险迭出,引人入胜。

我眼中的—鲁达

鲁达,人称花和尚鲁智深,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排行十三。

什么是英雄?读了四分之一水浒,我便明白了一些,他比猛虎多一分谋略,比莽汉多一分细致,能有一颗岳飞般的精忠之心,更是能为朋友肝胆相照,仗义疏财,谁能做到?鲁达便行,他就是这样一个英雄!

他因帮助金老二,三拳打死了镇关西——郑屠户,为了逃避追捕,鲁达进了文殊院,剃发为僧,取法名智深,可是呢?他却喝得烂醉,又是打人,又是吃肉,又是毁庙,活脱脱一个不守戒律的花和尚,无奈又被赶到了东京。

鲁达后为了帮助刘太公,大闹桃花村,到东京后,结识了豹子头林冲,为了帮助林冲,大闹野猪林,救得林冲性命。然后随青面兽杨志,在宝珠寺落草为寇,又被逼上了梁山。

鲁智深给予人们一种不受世间规律约束的感觉,他虽然是个和尚,但是同样豪情万丈的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大开杀戒,当然杀的大都是坏人。但是事物都具有双面性,这件事也不例外,鲁智深既然出家当和尚,就应该严守清规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贪酒肉,不打诳语。可他呢?几个月下来,就破了戒律,连自己的承诺都不能实现,怎么能称得上好汉呢?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鲁智深也一样,所以他仍然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好汉,他为了帮助朋友,可以去做任何不违背正义的事情,他义无反顾,在朋友请他帮忙的时候,甚至从别人口中得知朋友有难的时候,他都会尽全力帮助他们而不考虑自身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就算是那些素昧平生的人遇到麻烦,他也会挺身而出,这才是真英雄。

我眼中的宋江

看完《水浒》,许多人物形象萦绕脑海,久挥不去,如足智多谋的智多星吴用、身轻如燕的鼓上蚤时迁、仗义直率的黑旋风李逵、桀骜不驯的行者武松、武艺高强但仇恨深重的豹子头林冲??,个个形象鲜明,但我想说的是我眼中的及时雨宋江。

一提宋江,人们的反应一定是此人仗义、仁义。是的,他为了帮助晁盖等人窝藏生辰纲,花费了大量金银且不说,为了不走露风声,竟然不惜杀死自己貌美如花的妻子阎婆惜,并且失去了自己的官职,在脸上永远留下了象征耻辱的两行金字,成为了一名杀人犯。此事足以看出“义”字在他心中无可比拟。

宋江原来虽是一名小官,但生活却是衣食无忧,比较富裕。而到梁山落草,成为“贼”之后,对于流氓出身的阮氏三兄弟,山贼出身的王英等人毫无歧视,反而称兄道弟。同时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广揽天下好汉,共创梁山大业,一时之间,梁山藏龙卧虎,群雄齐聚,发展趋势让朝廷如坐针毡,如芒在背。

当梁山达到鼎盛时,受传统观念影响极深的宋江却率领众兄弟向朝廷招安,并成为朝廷手中的刀枪,替朝廷除去了跟自己同样处境的方腊。致使这一百单八将,不是死于战争,就是被朝廷设计杀害,亦或是浪迹天涯。自此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swh/226640/

推荐访问: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