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阅读题 >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阅读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阅读

时间:2018-12-02   来源:阅读题   点击:

【www.gbppp.com--阅读题】

第一篇: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阅读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首联两句,交明时间和地点。叠言昨夜,更有追思不止的意思,同时给人阅读上的审美享受。首句以“昨夜”明点追忆旧事。先说明宴会时间,再说宴会地点,三四句以他物作比,“身无彩凤”写昨夜之情,在宴会上恨无彩凤之翼飞到所爱的人的身旁,“心有灵犀”指犀角中央白色,两头相通,故曰一点通。两心相印,虽身无飞翼,并不能阻挡两人情感的默默交流。“彩凤”、“灵犀”成爱情暗喻,形象婉蓄,色彩明丽,富音乐性。五六句从两人的默契转到对整个宴会的描绘。描写隔座行藏钩之戏,分拨猜测谜底,极写宴会的热闹欢快气氛,为相恋的欢悦涂上了更加丽艳的色彩,与恋人欢快之情和拍。再往深处看,诗人为何会在首句独独写到星辰和风这两个概念性意象。星辰在古代不仅是星星的意思,“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唐 孟郊《感怀》),夜晚登上高楼思念往昔的美好,有岁月的意思;“新欢继明烛,梁栋星辰飞”(唐 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喻指辉煌的灯火;古人还称入朝为郎为“上星辰”。自然界的风有暖风、凉风、冷风、阴风等,与人类社会联系起来,又有了风化、风度、风骨、黑风,甚至还暗合了男女情爱之意。这样一来,仅开头这一句,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疑惑。

诗的最后两句走马兰台的凄凉痛苦也便是水到渠成了,听鼓而起,恰如蓬草,今朝的寂寞萧索,使人念及昨日的灯红酒暖。诗人“嗟”叹自己为“听鼓应官”,而官身却“类转蓬”, 象蓬草那样飘泊不定,因而两人后会难期,欢情难再,令人感伤。这是一种反结法。前面极言欢情,结尾时欢情化为乌有,反衬诗人对这段恋情的难以磨灭,刻骨铭心。

第二篇: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阅读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中的“企慕情境”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高级中学 谈胜轶 近读义山无题诸诗,常为那些犹如云霞明灭、绮丽凄艳的语词意象所吸引,意欲赏析品读之际,其诗句与诗句、诗联与诗联之间的奇幻组合,又让我的解读严重受阻,这种阅读的阻隔感,正如义山所说的云浆未饮结成冰;然而,我对义山诗的企慕并未消减,反而更加执着,遗憾的是,其诗歌主旨仿佛近在眼前,但又莫可明辨。此种感受不幸被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的诗句击中,义山无题诗的诗心、主旨如同这美艳绝伦的仙姝,杳远难即,恍惚迷离,更隔紫府瑶台十二层!我这里着意用义山的《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一诗来形容自己的读诗感受,是为了说明其无题诗大多具有企慕情境。

第三篇: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阅读

皆曰痴情,安知血泪———以《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为例浅探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意蕴

皆曰痴情,安知血泪———以《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为例浅探【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阅读】

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意蕴

【摘要】李商隐的无题诗向来以用典繁密、艰深晦涩著称。本文试图以《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为例,例举名家解读,结合其同时期诗作,从知人论世角度对其情感意蕴加以解读,来浅探李商隐无题诗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李商隐;无题诗;情感意蕴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阅读】

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风格可以用“深情绵邈,绮丽精工”加以概括。①后人对其称颂异常,但多解为艳情诗作,误解了其深刻的情感意蕴和思想内涵。笔者才疏学浅笔力有限,故本文只以《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为例,加以探讨。

一、诗作的两种解读

对于《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一诗的解读,大致分为两派。其一以艳情之说解之。胡以梅:“此诗是席上有遇追忆之作。”(《唐诗贯珠串解》)赵臣媛:“此义山在王茂元家窃窥其闺人而为之。”(《山满楼唐诗七律笺注》)纪昀:“狭邪之作,了无可取。”(《玉谿生诗说》)刘学锴等人认为:“这是一首有诗人自己出场的赋体无题,抒写对昨夜一夕相值,旋成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怀想。”(《李商隐诗选》)②总之,该派认为此诗写的是李商隐在贵家宴席上得见某女子,“色授魂与而身不能接”。“身无”一联即描写了此种情状和心理,既有“申情不能遂之苦”,对心魂相通又感到庆幸、满足甚至得意。因夜间的欢宴和对此女的留恋,使他把天明上班应差看成负担和无聊。【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阅读】

另一种解法,以为此诗有寄托。冯班:“义山以畿赤高贤,失意蹉跎,出而从事诸侯幕府,此诗托词讽怀,以序其意。”(吴乔《西昆发微》引)张采田:“此初为(秘书省)正字,欲羡内省之寓言也。”(《玉谿生年谱会笺》)董乃斌:“全诗系用旁观者眼光写成,显示这类饮宴使义山深感压抑,他不是觉得快乐,而是有一种自外和疏离之感。‘身有’联不是他与某贵家姬妾的情意暗通,而是官场中人的勾结分派(当时朝中牛李党争正酣),语含讽意;“隔座”联正写醉生梦死之态。李商隐于此格格不入,最终怅然离去。”(《李商隐的心灵世界》)③概而言之,该派认为此诗的意蕴并非仅局限于情情爱爱,属于艳词靡句,应为有所寄托,托词讽怀,以序其意。笔者浅薄,私以为该种理解更接近李商隐作此诗的本心。

二、知人论世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阅读】

解情应知其人,知人还需论世。

第四篇: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阅读

李商隐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评析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衙去,走马兰台如转蓬。

荷听雨的韵味--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赏析

《红楼梦》第四十回写众人游大观园,宝玉嫌"破荷叶可恨",嚷着要把池中的残荷拔去。林黛玉却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读到这一节,我常常觉得诧异,诧异的不仅是林黛玉对"残荷听雨"意象的钟情,还有她对李商隐的拒斥态度。李商隐《柳枝五首》序记载了一个叫柳枝的少女,精通音律,当她听到李商隐的《燕台诗》时,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并相约诗人曰"与郎俱过"。同是多情少女,为什么林黛玉会不喜欢李商隐的诗呢?而"留得残荷听雨声"又有什么特别的意味,使得她如此留恋呢?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一种追忆。当人们很亲切地追忆并再现从前的景况时,那一特殊的情景对追忆者有着意义,一对于一般的追忆而言,它往往也同时意味着一种面向未来的希望和规划;但残荷听雨却与此不同,那些摇曳在秋雨中的败叶枯枝,不再意味着对叶绿花红的任何憧憬,而是它的终结。在这自觉的终结体验中,却有着对枯萎过程最为深沉的绝望和抗议。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追忆,是一种更加真切的精神体验,它对李商隐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首《无题》诗能使我们进一步领略这种追忆的复杂韵味。

这首诗所描述的是一段不期而遇的爱意,它发生在一个通宵达旦的宴席上,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了的官场交际活动,从"隔座送钩"、"分曹射覆"看来,那个女子是其中一个陪酒歌妓。但正是这个女子,却和李商隐在一片嘈杂之中,共同享有一份温情。我们还不能把它称为爱情,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是一个两情相悦的萌发状态,也许它只表现在一个相互怜惜的眼神中。诗人可能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一定想知道。一切都平淡如常:饮酒,行令,所有的感受都淹没在嘈嘈杂杂的喧嚣之中。没有表白,没有承诺,也没有任何约定,当应衙的鼓声响起来的时候,一切又都消逝在忙忙碌碌的走马一般的日子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那只是一个温馨的情境,就象已经逝去的星辰和风,只留下一种淡淡的欢喜,一种深切感动,还有挥之不去的忧伤,使诗人不能放弃。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温馨的情境。【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阅读】

"身无彩凤双飞翼",所悲叹的首先是现实的困顿和绝望。李商隐少有才名,得显要赏识,人生象鼓满了风的帆,锦绣前程历历在目;但一次过于轻率的多少有些功利色彩的联姻,使这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不仅如此,李商隐还不得不背着忘恩负义和首鼠两端的罪责,艰难地前行。李商隐以自己的前途为年轻的冲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多年的艰难的游幕生涯,使得李商隐体验了人生的无常和孤独,成为一个漂泊无根的人。一颗破碎的心灵由于对归宿的渴望,而变得多愁善感,变得多情。为了抗拒着冷漠无望的现实世界,诗人开始演绎、沉湎于一个又一个的温情体验。而"心有灵犀一点通",既是指相互赏识、两情相悦,也是指对彼此命运的认同。由此而生发的两情相悦,正是诗人所不断寻觅的自我拯救之道。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阅读】

但一切都会改变。在"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中,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失落感正被诗人酝酿着,使我们隐约闻到一种悲伤的气息。诗人在第一句重复了两个"昨夜",它提醒我们这只不过是一种追忆。据"走马兰台"一句推测,这一追忆发生在次日的官衙中。追忆是个人的事情,当诗人进入追忆之中的时候,它摒斥了外在现实世界,将"走马兰台"的无奈弃之一旁,回归到属于自己的绝对真实之中,所以,它首先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此外,在一个感情波澜之后,诗人选择追忆,而不是--谋划和憧憬,它还表明了诗人就这一件情事本身,已经做出了一个了断,那就是自觉的放弃。正是这放弃的选择使我们感到震撼和失落,那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决断。

对这一段温情的放弃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当诗人在自己的脑海里象慢镜回放一样,重新体味着昨天晚上的一切,体味那已然消逝的星光和微风,体味永远伫立在那里的画楼和桂堂时,一切是如此的亲切,每一个细节都不会被遗漏,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有过深深的感动,这其中更有无限的惋惜和依恋。这是真正的追忆,它不包含有任何希望,这里有生命深处的大绝望。春酒已经饮尽,也许永远不会再有;蜡灯已经熄灭,也许永远不会再次点亮,但那种温润和暖意,将永远留在诗人的心中。追忆,使一切嘈杂都隐去,只剩下星光闪烁、微风轻拂,只剩下温暖的酒和摇曳的灯。就象无声电影一样,追忆虚化了昨晚的一切,只有温情,没有情节,因此无法谋划,只能回味。我们只能说,李商隐所希望得到的只是一种虚幻的感受,他自觉地放弃了现实的可能性。但昨夜毕竟美好,令人深情留恋,那么,李商隐如何会心甘情愿做出放弃的选择呢?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实仕途的绝望,人生信念的毁灭,可以通过感性世界来拯救。但在情感世界中,人就一定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吗?李商隐在自己的漂泊生涯中,有过多次爱情体验,恋爱的对象多不可考,有指为女冠、宫女、官妓,甚至主官的妻妾。无论如何,每一次爱情体验,对于李商隐来说,都是一次生命激情的燃烧,"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每一个难熬的朝朝夕夕,既意味着对时光的珍惜,也意味着对时光的恐惧。所有的爱情都不会有结果,只留下深深的伤害和痛苦,留下一个个忧伤的追忆。那些毫无希望的爱情,还值得再次去追求吗?但追求中那些温馨的生命体验,又怎能轻易舍弃呢?一次次身心俱疲的失败,使得李商隐选择了追忆。追忆是一种退缩,是一种绝望的追求,也是最后的守护。"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因为结局的"枉然",所以只能追忆;因为不让任何情节发生,所以只留下追忆,但在追忆中,温情却得到最小心翼翼的守护。对于李商隐来说,追忆已经成为一种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因为现实朝夕变幻,即使艳若娇荷,即使激情如火,也终将枯萎消逝,艳丽和激情是一种虚假,而虚假背后的悲哀才真

实,所以,李商隐只能把人生虚拟为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为自己保留下最值得珍惜的东西。"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语时",是将当下刻意演绎为一种追忆;而"留得残荷听雨声"则是一种对既往的追忆。对此在生命的真切感受,使得诗人深情地迷恋那没落于深秋残荷上淅淅沥沥的雨声。

林黛玉之所以能够认同残荷听雨,也是因为她对生命,对爱情的执著和恐惧。命定的敏感,使得林黛玉过早地窥破了人生的渺茫,过早地领略到无常的风刀霜剑,但林黛玉就是为还泪而生的,她不能放弃生命深处的温情,因此,也只能象李商隐那样,在一个过早来临的深秋,死死守护着那些瑟瑟的残荷。于是我们知道,所谓不喜欢李商隐诗的宣言,不过为了掩饰自己内心中恐怕被人窥破的恐惧;对"残荷听雨"的认同,又将她的恐惧和孱弱无情地泄露出来。这大约就是残荷听雨的况味吧。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509789/

推荐访问:昨夜星辰昨夜风妖阅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