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手抄报内容 > 企业内外风险

企业内外风险

时间:2018-08-26   来源:手抄报内容   点击:

【www.gbppp.com--手抄报内容】

企业内外风险 第一篇_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

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

日照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1743940306@qq.com 孙迎笑

2013年11月15日

培训内容

一、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

二、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

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

主要内容

一、内控的概念

二、内部控制理论的演变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成因

五、企业内部控制政策解读

内部控制是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话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在公元前36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内部牵制的一些做法,说它充满活力是我国的理论界、实务界都在研究如何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的内部控制体系。在西方国家,内部控制经过漫长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已主导着国际内部控制的发展方向。然而,对我国来讲全面认识内部控制还刚刚开始,会计信息失真、经营失败及不守法经营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失灵。如红极一时的巨人集团倒闭、郑州亚西亚的衰败等,都无一例外地指出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重要性和紧迫性历史学家汤恩比说过:“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其衰亡是从内部开始的,外部力量不过是其衰亡前的最后一击。”企业何尝不是如此。内部控制是衡量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企业要实现持续经营,必须进行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将直接面对众多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和有力挑战。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持续发展,以实现其经营目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一、内控的概念

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

(一)控制

过去强调的是牵制,强调的是会计控制。

现在是风险为导向的控制,强调的是单位的管理层角度的管理控制,而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管理

作为股东投资者,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而作为投资者,要求投资获得收益,终极目的就是获得利润。因此在加强企业管理和运作中,会在方方面面有内控的思想的覆盖和渗透。

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内控的理想状态是无需内控就可以遵守规章制度。

内控是一种管理,是对风险的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风险可能来自业务经营、合规、运营或财务方面,内部控制应当为企业的有效运营提供辅助条件,使企业有能力对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作出反应。

(三)流程

内控是控制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全员的参与,上到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或主管部门),下到各级员工,都需要参与进来。

(四)合理保证

内部控制是一种合理保证,但它也存在局限性,因此不是一种绝对保证。

1.在一个单位的不同岗位之间要有内部控制措施。如:签订合同VS管理合同,会计VS出纳,但这种岗位间的内控措施无法防止由于人员的串通导致的内控失效

2.内控是一个管理制度。

管理是一个由上到下的管理,而管理者的控制相对较弱,同时管理者自己的情况也会决定管理制度的实施。

3.大型或小型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时,均可能存在资源受限的问题。

内部控制理论是随着管理的需要、内部控制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阶段、控制要素阶段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

(一)内部牵制阶段

内部控制源于内部牵制,上世纪40年代以前是内部牵制阶段。

1936年美国独立公共会计师协会提出内部控制的定义“为保证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的准确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侧重于财产安全和检查手段。

在现代的内部控制理论中,内部牵制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有关组织规划、职务分离控制的基础。

(二)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阶段

到20世纪60年代,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这个控制包括授权与批准制度、从事财务记录和审核与从事经营或财产保管职务分离的控制、财产的实物控制和内部审计。

这一概念使内部控制扩大到企业内部各个领域。并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这个阶段内部控制侧重于财产安全、信息真实,强调会计的控制作用。

(三)内部控制要素阶段

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提出内部控制结构具体包括三个要素: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公告认为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对审计师非常重要,而且认为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联系的。与此同时,控制环境逐步被纳入内部控制范畴。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程序的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态度和行为。具体包括:经营者的管理哲学和经营作风、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的职能、人事政策和程序等等。

(四)内部控制框架阶段

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具体内容划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及监督等五个要素。COSO报告是目前国内外最为权威的内部控制理论,其内涵和外延比以往任何一个内控概念都要深刻和宽泛。内部控制框架结构阶段,强调重视风险评估、信息沟通的控制作用。

(五)萨班斯法案

萨班斯法案要求建立内部控制责任体系,人人承担责任,公司出了事,一查到底落实到人。要求企业报告内部控制,并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从组织结构入手,有组织就有路径便于落实内部控制工作。

要求CEO、CFO对建立和保持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负责;保证已经设计了内部控制体系;保证已经评价了财务报告编制之前90天内的某一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在对外报告中陈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结论。

向外部审计师和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报告:在内部控制设计或运行中的所有重大控制缺陷;涉及管理层或在内部控制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其他雇员的任何欺诈行为;在对外报告中指明,在评价之后内部系统及其重要影响因素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及整改措施。

(六)我国内控建设的理论方面

1995年,财政部,《会计法》,单位应该“加强内部会计监督”。

2001年,财政部,陆续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包括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担保、对外投资等六个具体控制规范。

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2005年,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

2006年,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

2006年,11月8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个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2008年6月28日,五部委(没有国资委)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

【企业内外风险,】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三、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企业内外风险,】

1.合法性——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合法合规。

2.安全性——资产安全。

3.可靠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4.效率性——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5.风险防范——排除障碍实现单位发展战略。

(二)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效率。 首先是防范风险,其次才是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成本小于效益,是任何理性的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循的法则。

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成因 现今国内单位普遍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侧重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梳理,而忽视了内部各环节、各岗位的牵制;侧重于经营环节的程序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整体的协调;侧重于内部控制的制度学习,而忽视了执行制度的人的素质提高;侧重于对货币、实物的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等等。其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它涵盖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和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经营观念,企业各种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业绩评价机制等。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的问题相当严重。

1.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企业尚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没有成文的内控制度,对于某些职位之间的分工及权力的授予和控制只是领导的主观决定,缺乏明确控制程序和标准;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很不健全,忽视了内部控制结构的整体协调,甚至有些领导的意志可以凌驾于制度之上,使得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更有甚者,个别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汇总各种规章制度,建立控制机制;这些企业在处理内控与发展、内控与管理、内控与风险的关系的认识问题上,把加强内部控制与发展对立起来。在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的抉择中,侧重于抓规模、抓效益,一味强调所谓的生存发展空间,造成违章违规。

2.缺乏有效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

在存在多级代理关系的现代企业,我国企业治理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缺乏相互制衡的有效治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我国很多上市公司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存在独立所有权的企业经理,但在实际中,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严重侵害所有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股东大会和监事会的作用难以发挥。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利机构,但目前股东大会还不足以成为股东行使权利、参与公司治理的场所,许多中小股东的知情权、质询权无从体现,尤其是在国有股或法人股控股的情况下,国有股股东和法人股股东“一票制胜”,中小股东的权益更得不到切实保护。目前,董事不“懂事”,监事会也只是一个虚职,是一个受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起不到监督作用。“东方锅炉”的案例,就是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严重缺位的结果,这对改善内控环境是极为不利的。而我国的宝钢集团在这方面却做的相当不错,给企业自身带来巨大利益和一个健康的发展空间,使企业在激励的竞争中能求得生存和稳定的发展。宝钢在企业制度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如:

在纵向结构上,实行集中管理的原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实行集中领导,统一经营,把企业的主要管理权限和业务集中到总厂;(2)机关面向基层,为生产现场服务;(3)各二级(即分厂)的任务就是集中精力搞好生产作业管理;(4)在基层内部,管理重心下移,权力委让,实行以作业长为中心的管理控制体制。

【企业内外风险,】

并成一贯部门;(3)对部门内部的科室设置进行改组等。在这套管理体系中,现代化的管理控制体制是宝钢现代化管理的核心内容,都是宝钢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各企业应当重视对企业的治理机制建立。

3.业务处理程序控制漏洞多

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的业务处理程序控制包括业务决策程序控制、业务执行程序控制和信息反馈程序控制三个方面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在这三个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漏洞:

在企业决策中,未经过科学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管理者拍拍脑门就进行企业经营重大决策,而最终导致严重后果的现象俯拾即是;由于业务执行程序控制和信息反馈程序控制不利出现了货币开支审批权制衡制度缺乏,企业高层管理当局滥用职权致使财务收支严重混乱的现象;在办理采购、销售、投资、工程项目等业务中弄虚作假、损公肥私、捞取巨额回扣的现象;

由于财产物资内控管理薄弱,物资购销制度松弛,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等不作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再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等,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现象。

4.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因为企业文化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企业文化是将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统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中枢神经,它所支配的是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会成为人们行为规范,从而才能很好地解决因制度失灵而产生的种种问题。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企业都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宗旨,也重视了企业文化的环境建设,但对企业文化内容以及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知之甚少,很多企业负责人只是在“作秀”。

5.外部监督环境存在漏洞

内部控制重在执行,有的单位虽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得较为完善,但由于外部监督环境不到位,内部控制没有得到很好得执行,以至于很多企业出现会计造假行为。如有的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都开设银行账户和私设小金库,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有的单位甚至发生负债人卷巨额公款外逃的现象。失去了外部监督的权利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行政机关、金融系统、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等,几乎年年都有蛀虫发现,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国家、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6.内部机制不健全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励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去考核,去检查或者说没有认真地去考核、去检查,而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其执行效果往往很差。无论制度多么先进、多么完备,在没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够先进,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帐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总经理里森的造假行为,最终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而这一事件则被称为“不见过程的败落”,其主要原因是巴林银行的监督机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里森自己也称:“有一群人本来可以揭穿并阻止我的把戏,但他们没有这么做,如果是在任何其他一家银行,我是不会有机会开始这项犯罪的”。组成成员的行为需要得到激励,也需要受到约束和控制。一个历史悠久、地位显赫的大金融机构会轻易地垮掉,里森造假行为之所以能发生并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巴林银行内部监督的不利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二)企业内部还存在着管理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而我国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内部会计控制。在国内许多企业中作为承担内部控制主要部门的财会、审计部门却存在严重的责权不对称现象

1.内审部门形同虚设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而我国现今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并没能真正履行其应有的职能,其存在问题主要有:

(1)组建的非自愿性。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在行政干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很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而这种

由财会部门兼任或是从其他部门调来,有的未经过专门培训,缺乏审计专业知识,内审部门成为企业安置干部的一个部门,这种情况下组建起来的内部审计很难发挥其应有作用;

(2)独立性不够。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就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它的地位应当是超然独立的。而目前对内审部门是界定在“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这说明我国内部审计只是服务于企业负责人。

这就造成内部审计既不能监督上司,也不能监督同级,因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都是在企业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其各项经营行为尤其是重大行为大多是在厂长经理的授权下进行的,是厂长经理意志的直接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又如何开展工作呢?基于以上两点,内部审计无法在地位上实现超然独立,其工作范围大大受限,也很难赢得威信。内部审计人员成了企业最休闲的一个部门,然而听得最多、最受刺激的一句话就是“有本事查上面去”;

(3)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和作用不甚理解。

企业管理人员经常将“内审监督”与“会计监督”混淆不清,使人们产生“企业内部审计没什么意义”的想法。由于指导思想上的误区,多数审计人员未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有些人将自己等同于厂长经理的行为工具,处处依厂长经理的旨意行事,有些则由于工作不好开展而心灰意冷或充当好人,使内部审计形同虚设。

2.责权不对等

权利、义务与责任对等是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之一。而目前有关法规中明确内部控制机构既代表国家执行行政监督职责,又要为企业领导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服务。这种理论上的双向服务机制将内部控制机构经济责任和义务确定得大于其实际的功能和拥有的权力,只能把内部控制机构置于一个两难的境地。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成因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也决不是“一日之寒”,既有人的素质原因,也有制度原因。

1.所有权与经营权制约失衡使内部控制权责不清

两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有机制约是现代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讲,内部控制就应当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即应当体现所有者的意志和要求。

但实际上,所有权往往是缺位的或虚拟的,经营者实质性拥有了对企业资产的控制权和处置权,明显地出现了所有者对经营者约束不力,形成“该控制的控制不了,能控制的不愿控制”的局面,其结果则会产生经营者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独断专行等后果。这样,势必导致企业控制失灵、会计信息依需而做、内部审计形同虚设等等。

2.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以及企业控制活动弱化

目前我国企业中控制活动有重事后控制轻事前控制,事中控制,重制度建设,轻制度执行的现象。而内部控制正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控制,特别是在活动进行前要有计划、有比较、有准备;在业务活动进行中要遵循相应的程序,按照事先的人员分工有步骤地进行,并有一定的纠错措施,使业务得以正确的实施;【企业内外风险,】

事后要有反馈、有比较、有监督、有检查,以期减少漏洞、分清责任、赏罚有据。但我国很多企业在内控的执行过程中疏于控制,特别体现在货币资金的使用随意性大,销售、采购业务中弄虚作假,吃“回扣”现象严重以及企业各项决策受领导者个人主观因素决定多,缺乏科学、严肃的论证态度和严格的论证程序等方面。

3.企业文化落后使得执行者与内部控制要求不协调

很多企业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文化,即使规定出各种规章制度来,但没有形成良好的执行氛围,没有很好地将企业制度与文化、习惯、行为标准很好的结合起来。事实已经证明,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作支撑,“为控制而控制”肯定是事倍功半的,只要企业发生一小点的变故,如总经理换人,企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只有管理者有高尚的道德、健康的人格和完善的价值观念,才能影响和激励企业文化的建设。而企业形成独立的文化氛围的基础在员工素质的提高,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但现实情况是员工培训已经步入了“恶性循环”。

如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形式,股份制企业约束机制不到位等,导致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不重视职工的教育培训;企业效益不佳,教育基金没有足够来源,从而职工素质得不到提高,进而导致企业效益再度滑坡,形成恶性循环;教育手段软弱,只重视思想品德、制度宣传的软性教育,而忽视对道德败坏,践踏法制者的硬性规定处罚教育,存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普遍现象;管理措施不力,对管理者、会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缺乏职业化系统管理,内部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4.各种监督机制弱化使内部控制的刚性被扭曲

事实上,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会受到来自企业以外的各种监督机制的约束,为其“保驾护行”。但由于这些监

企业内外风险 第二篇_如何做好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答案

如何做好企业内部风险管理 关闭

 课前测试 课程学习 课程评估 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测试成绩:100.0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实质是: √

A

B

C

D 增加收益 降低成本 简化流程 进行风险管理

正确答案: D

2. 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终极目标是: √

A

B

C

D 想办法消灭风险 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规避和杜绝风险 识别风险

正确答案: B

3. 企业进行财务管控的三大目标不包括: √

A 保证经营安全

B 促使企业增值

C 使各方面资源周转顺畅

D 降低企业亏损风险

正确答案: D

4. 风险管理框架的“三道防火线”不包括: √

A 业务部门

B 专职部门

C 领导管理层

D 第三方独立控制

正确答案: C

5. 风险管理框架中的“一个基础”是指: √

A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B 企业的治理机构与组织架构

C 管理者的执行效率

D 员工的思想意识

正确答案: B

6. 在企业的风险控制中,( )的控制效果最好。 √

A 第三方独立控制

B 专职部门独立控制

C 业务部门独立控制

D 管理层综合控制

正确答案: A

7. 依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高低,可以将风险应对分为四种策略,其中不包括:√

A

B

C

D 风险转移 风险避免 风险小心管理 风险消灭

正确答案: D

8. 关于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B

C

D 第一步是进行风险识别 第二步是进行风险控制 第三步是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第四步是进行监督与跟进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9. 在企业中,业务部门的自我控制效率最高。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0. 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与时俱进,但因为业务流程一般很少发生变化,所以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固定不变。此种说法: √

正确

【企业内外风险,】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企业内外风险 第三篇_企业内部风险管理论文

企业内部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体制和机制的关联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仅有风险管理而缺少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也就失去了具体的管理手段,很难保障风险管理有确切的收益。

一、相关概述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正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强化内部控制,有效管控企业风险对于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有效规避企业运营中的不确定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不少企业在管理中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控工作不到位,正是由于风险管理的薄弱,常常致使企业日常运营受到影响,甚至面临困境。早在2006年,国资委就已经制定了相应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引的制定对于推动企业风险管理、建立完善企业风险长效管控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财政部也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风险评估的程序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同时对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协调关系也难以理顺,制约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效率。

风险管理指的是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管理者对于可能会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及风险因素及时进行有效的识别、分析和评估,并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整个过程,它要求企业以尽量低的成本来确保企业的运营安全,规避风险。

内部控制则是企业管理者以专业控制作为管理基础,依靠建立全

企业内外风险 第四篇_如何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第一讲 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前 言

企业内部控制是关系到企业发展壮大乃至生存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虽然企业内部控制不能保证企业成功,但是在通过对企业失败【案例】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如果没有内部控制,企业失败的概率会大很多。也就是说有了内部控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它是万万不能的。

本文所讲述的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围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针对中国企业发展的特征和特点,从如何面对企业风险以及如何克服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弱点出发,从人员配置到资源的有效衔接和业务流程的规范等各个环节进行梳理,找出它们的共性和规律,从而制定出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与设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安全发展。

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一、对企业风险的认识

企业要建立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建立在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之上。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风险释放的过程。因此,我们首先要对风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风险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这种损失是潜在的,但是在未来的时间内可能变成现实;同时,风险也可能带来收益。这就是要在企业管理和经营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的价值所在。面对风险,企业永远处于收益和潜在损失之间的博弈状态,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企业家需要运用智慧对内、外部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

(一)识别企业风险

企业的风险是有规律的,而这种规律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方法去学习和认知。要想做好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首先要认识企业风险的特征和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风险特点。

在企业初创阶段,对企业产生致命影响甚至是毁灭性打击的是产品。企业需要对市场做出一种判断,利用现有技术生产出适合客户需求的优质产品。

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对企业影响较大的就是销售渠道的拓宽和市场销售量的增加。

当企业发展到更高的阶段、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的时候,决定企业发展命运的就是内部的人、财、物的配置和利用,我们称之为管理。

现在很多的企业都会发出感叹:业务大了,人多了,收入高了,利润增加了,但是人心变坏了,企业难管了,干得没意思了,勾心斗角多了。这些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的风险,造成一定的损失。事实上,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企业管理的问题。如何对人、财、物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才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这需要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

如果企业在发展到更高阶段的时候,一切都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管理理顺了,岗位理顺了,职责理顺了,并不能说企业就可以放松管理了。这个时候,企业需要居安思危。市场竞争无处不在,企业必须要不断地改进和发展,才能长久生存下去。

(二)文化差异

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理论都是最先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我国的企业在把这一套东西拿过来使用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东、西方企业在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

1.中西方企业存在状况的差异

我们有很多企业。每年都有数万的新企业诞生,同时也有很多老企业倒下去。为什么我

们中国的企业,总是各领风骚三五年,企业寿命比西方国家的要短很多?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想想实力不是依靠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发达有它的道理,而中国企业的短命也有它的痼疾。

企业寿命短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观念存在问题。现在要做的就是改变观念,在运营企业方面进行观念变革。当企业有了突破性发展的时候,往往会有更大的风险潜在于企业的周围。所以,企业需要有一个长远的、总体的目标,也就是企业战略。【企业内外风险,】

企业在创立初期的好处就是,船小好调头。但是,船大才好出海,市场就像一片汪洋大海,企业必须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才能航行得更远。怎样把企业这艘船做大,怎样抵御更大、更强的海上风险,拓展海外的发展,就成为了企业家们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无论企业是走向国外,还是在国内发展,都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做全面的准备,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才能够在“狼来了”的时候有资本与之共舞。

很多国际化的企业,例如海尔、联想、格兰仕、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些大型企业集团现在的发展规模不是靠一个制度、一项政策、一个预算就能解决问题的。同样,跨国企业落户中国也不是说依靠一个美国的制度就能解决在中国遇到的问题。这中间的文化差异导致的问题还需要本土化来解决。

中国人崇尚和为贵,这种和为贵走出国门之后是什么样的概念呢?海尔的免费售后服务,顾客就是上帝,是非常好的理念,但是免费售后服务的理念到了美国行不通,导致海尔不得不改变最初的战略。因此,在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区域里发展的时候,我们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不同的文化之下,同一种发展战略,同一种发展方式,同一种业务管理的模式,会受到一种挑战。这是文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间接决定了企业如何分配利用资源和开展经营活动的策略。

2.中国人谦虚的观念

我国很多企业在管理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受到一种潜意识的影响就是,越谦虚的人越有本事。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很多人在去企业求职的时候,被问到曾经做过什么,回答就是念过书,没干过什么有成就的事。这样的人怎么会被企业看中呢?

例如,一个总会计师第一天上岗的时候,在就职演说中提到多多包涵,这几年我没干什么事,希望大家互相帮助等。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含蓄和谦虚。但是一些外籍的评估专家听了之后就觉得不可思议,他竟然什么都不懂,为什么能来上岗呢?按照中国人的想法是,在中国越是说什么都没干,越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其实是最有水平、能力最强的人。而说什么都干过,这也行那也行的人,肯定是个光说不练的人,没什么真本事。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观念特征。

外国的专家在中国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明白,在不同的文化之下,管理方式、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对企业影响最深、最大、最长远的就是文化。例如,中国的联想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之后获得了极大的扩张,它在全球运营中碰到的文化差异问题是需要谨慎对待的。联想在海外的拓展之路到底能走多远?人们都十分期待,也深深祝愿。毕竟中华民族的一大产业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跨越式的发展,在世界上产生重要影响,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内部控制的意义

在企业管理和经营活动过程中,时时刻刻伴随着企业的就是潜在风险。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是为了控制而控制,也不是为了美国证监会或者中国证监会而控制,而是为了帮助企业防范不同阶段的风险才进行控制。

也就是说,企业的内部控制,第一是为风险而控制;第二则是每个阶段的风险是不一样的,每个阶段的风险不一样,那么控制的方法,控制的目标,控制的目的,控制的手段也就不一样。这是控制的多样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一、影响美国的两大事件

为了对企业的风险有个更为准确的认识,我们可以把发生在美国的两个重大事件进行对

比。一个是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另一个就是美国安然公司的假账事件。

(一)事件回顾

【案例】

美国9·11事件

“9·11事件”指的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2001年9月11日,四架民航客机在美国的上空飞翔,然而这四架飞机却被劫机犯无声无息地劫持。当美国人刚刚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之时,纽约世贸中心连续发生撞机事件。世贸中心的摩天大楼,轰然倒塌,化为一片废墟,该事件造成3000多人丧生。

当白宫办公厅的主任告诉布什,飞机连续两次撞了世贸中心之后,布什先生当时的表情显得非常吃惊。 “美国9·11事件”的发生,对一些产业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和影响,使得美国经济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地处纽约曼哈顿岛的世界贸易中心是20世纪70年代初建起来的摩天大楼,造价高达11亿美元,是世界商业力量的汇聚之地,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共计1200家之多,平时有5万人上班,每天来往办事的业务人员和游客约有15万人。两座直冲云霄的大楼一下子化为乌有,五角大楼的修复工作至少在几亿美元之上,人才损失更是难以用数字估量。

无论是对美国总统布什,还是对美国民众或者对美国政坛人士来说,9月11日所遭遇的恐怖分子攻击事件都是一次历史性的震撼。在两小时之内,造成美国本土遭遇数以千计的伤亡。甚至连白宫、总统的空军一号座机、国防部大楼、金融财务中心的世界贸易大楼,都成了恐怖分子攻击的目标。

这一事件也给交通运输和旅游业造成严重损失。美国国内航班一天被劫持了四架,并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实是历史罕见。

事件发生后,布什立即采取适当行动,恢复政府、社会正常活动。为了显示他不受恐怖威胁,9月11日晚上,虽然白宫仍有受到攻击的威胁,他仍决定返回白宫,并在白宫向全国民众发表讲话,借此显示:恐怖分子并不能阻断美国行政中心的运作。

“美国9·11事件”的经济影响不仅局限于事件本身的直接损失,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人们的投资信心和消费信心,使美元等主要货币贬值、股市下跌,石油等战略物资价格一度上涨,并实时从地域上波及欧洲及亚洲等主流金融市场,引起市场的过激反应,从而导致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减慢。

点评:911事件后美国低下高昂的头颅,和各国进行协商,和全世界人民一起反恐,得到各国人民的理解、同情和支持。所以,美国在9·11之后,得到的几乎是一正一负的效果,一方面受到了打击,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另一方面又展开反恐行动,极大地改善了它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在改变自己的世界形象当中做了一个很好的扭转,可以说在得失方面打了个平手。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74912/

推荐访问:收纳盒的内外风险 企业风险管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