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题目解答 > 苦难辉煌10

苦难辉煌10

时间:2018-07-22   来源:题目解答   点击:

【www.gbppp.com--题目解答】

苦难辉煌10 第一篇_金一南:苦难辉煌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

金一南:苦难辉煌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索

今天这个题目,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都读过《苦难辉煌》这本书了,我们把前面讲的简单一些,迅速的进入主题。

写这本书最大的动力不是为了给年轻人、老干部看的,而是一本我写给自己内心的书,回答自己内心的问题。这个党为什么能搞成?1921年建党时仅仅50余人,28年以后能夺取全国政权。这个军队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的部队最后只剩了800人,22年之后百万雄师过大江。这个政党、军队的力量从哪里来的?这里面的必然性在哪里?

我们在今天说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这么大的成就:2004年经济总额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05年连续超过英、法,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8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我们经常讲新中国以全世界最瞠目结舌的速度完成这种脱贫致富。我们建国之初人均50美元,今年人均5000美元以上,

到2015年“十二五规划”结束,人均要达到6800-7000美元。

我们用30年的时间走过别人上百年走过道路,当然我们30年也积累了别人上百年积累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谁看好?没人看好。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不被看好的力量。列宁写过有关中国革命的书不少,但都是谈辛亥革命的。列宁认为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资产主义革命,建立共和,这是最大的事情,至于中国搞社会主义,列宁根本就不看好。当年斯大林也是这样认为,他说真正的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共清一色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是真正的共产党。除此之外,中国当时的思想界泰斗梁启超、政界泰斗孙中山都认为中国不适合走共产主义道路。当时中国社会有300多个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共的成立就是增加了1个,仅此而已。我们今天总结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是因为这个党成功了,所以它的成立就变得特别重大了。

中国共产党必然能成功吗?哪里有这么多的必然?我们是把本来偶然性最终变成必然。当年中共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建党两个中坚的人物“南陈北李”——南面的陈独秀和北面的李大钊,都没有参加中共一大,这在中共的党史上是非常遗憾的。当年中共一大召开仅有13位代表参加,最年轻是北京小组成员刘仁静,仅有19岁,比他资深的李大钊、邓中夏同志因有事而未来参加。我们看看中共一大这13位代表的各自走向,就知道这个党的道路何其艰难。前面等着他们的是什么?是历史机遇、重大的成功、辉煌的地位、深远的意义?什么都没有!前面是无尽的叛卖,是血与火的考验。大家看有脱党的、开除的、牺牲的,13位代表加起来从头走到尾的只有两个人: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董必武——中华民族共和国主席。这个党何其艰难,它是那么的幸运吗?前面就是康庄大道、光辉前途吗?什么都没有。中国共产党只是当年中国政治舞台边缘的力量,而这股力量能够从政治舞台的边缘,走到东方政治舞台的中心,影响世界格局、改变世界格局。

在中共的党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人物是毛泽东,没有一个人的地位能够取代、超过他,他具有最为重大的作用。就像小平同志讲的,中国革命如果没有这个人,可能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毛泽东同志在整个中国革命的建设中解决了关键性的问题,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会存在?毛泽东当年写:“一国之内,在四围

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它的发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的国家,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因为这种奇怪现象必定伴着另外一件奇怪现象,那就是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会存在?至关重要的就是这条,“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的湘粤赣苏区、鄂豫皖苏区、川黔苏区、湘鄂西苏区,全部是在各个白色政权的结合部,中央苏区的发生、发展、扩大,充分利用了蒋桂战争、蒋冯阎战争。当然这里的细节,由于我们今天时间有限来不及详细的剖析。如果详细剖析就会知道,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够发生、发展,并取得胜利?就是毛泽东同志讲的:“我们只需知道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持续不断的,则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和日益发展,便是无疑的了。”在这个基础之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他的著名论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当毛泽东同志把中国社会认识透了的时候,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开始结合,毛泽东思想产生。

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的选择经历了14年,从1921年中共一大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14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撞得头破血流,磕得鼻青脸肿,最后发现只有毛泽东同志的道路是胜利的道路。毛泽东同志不是共产国际指定领导人,不是党的上级领导指定他来接班的,而是党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只有这个道路才能取得胜利。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最为重大、无人取代的贡献,在此之前,党的所有的领导人,从陈独秀开始,到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向忠发、博古,谁对中国社会的认识都没有那么深刻,大家都是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指导中国革命。只有毛泽东是根据中国社会的特质来指导中国革命,我们党真正能够选择自己的道路、确定自己的纲领,规范自己的路线,是从毛泽东同志开始的,由此中国革命才能够胜利。毛泽东具备极高的历史自觉。什么叫做历史自觉?就是对社会运行规律的深刻领悟。毛泽东同志贯穿一生的这种主动精神,一辈子不相信命运的摆布,一辈子不甘愿被规律左右,一辈子主张小人物打倒大人物,一辈子主张打破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的桎梏,就是这种巨大的历史自觉,把毛泽东同志从一个湖南农家的普通的农民子弟,推动成新中国集建党、建国、建军于一身的历史巨人。

毛泽东同志自己讲,党内大的处分就挨过八次。但他从来没有受一次处分就上诉、告状、放弃,他接受党的处分,然后再通过长期工作,证明你对我处分是错的。1927年毛泽东带领队伍上井冈山开始探索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党给他奖励吗?党给他开除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处分,党内严重警告,在这个处分之下,毛泽东继续探索。这是巨大的历史自觉,如果没有这种历史自觉,他前面的沟沟坎坎这么多,早就回头了。就是因为毛泽东同志的巨大的历史自觉,把这种普通的农家子弟一直推成为新中国最为关键的领袖。

还有朱德同志。朱德同志当时是国民革命军的准将旅长,衣锦还乡不成问题。朱德同志不甘心,一门心思想加入中国共产党,跑到上海找到陈独秀想入党,把陈独秀吓了一跳。陈独秀把朱德同志劝走了,对身边的人说:“我们党可不能让军阀参加啊。”他把朱德归为军阀一类。朱德在国内无法入党。朱德打听到在中国有个旅欧支部在法国,就约了几个好友从上海坐船到法国,想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朱德到了法国,别人告诉他旅欧支部负责人张申府、周恩来去了德国,

朱德又从巴黎坐火车赶到柏林,最后在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柏林、苏联学习之后,回国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的奠基,但当时南昌起义的领导班子里没有朱德。为什么呢?一个关键的原因,朱总司令带的力量太少了。南昌起义主力叶挺十一军八个团,贺龙二十军六个团,朱德率领南昌市公安局500人不到,起义部队南下后,这500人都跑光了,朱总司令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朱德没有部队,组织交给他临时管理叶挺十一军二十五师,3000人左右,留在三河坝垫后。后来部队主力全军覆没,领导人分散突围,只剩下三河坝2000余人。南昌起义在当时是非常尴尬的,两三万人的起义队伍最后只剩下三河坝的2000多人。当时怎么办?队伍一片混乱,关键这是叶挺的队伍,叶挺到南阳去了,朱德这时站出来控制住队伍,说:“我们不能散,我们队伍有人有枪,有人有枪就有办法。”后来官兵回忆说:“我们当初之所以有办法,是因为勉强听取了这位老同志的意见。反正大家都走投无路了。这位老同志说他有办法,那就跟着他看看,看看他有什么办法?他没办法我们再走不晚。”所以朱德当时把叶挺的部队控制住是很勉强的。起义的队伍都穿着短衣短裤,南昌的8月1号天气非常的热,跟着朱老总一直走到10月底还是短衣短裤。没有备装、没有食品、没有药品、没有弹药,什么都没有。所以一边走一边撤,一边走人一边跑。都看着这老同志也没有什么办法,越走人越少。走到江西安宁队伍只剩800人。中央接到报告:“师长、团长均皆逃走,各营、连长亦多离开”。师以上军事干部只剩朱德一人,政工干部一个不剩,团级军事干部只剩王尔琢,政工干部只剩陈毅,队伍面临一哄而散之势。这真是中国革命千钧一发的时刻,这800人如果散掉,南昌起义片甲不留。中国人民解放军到哪里去寻找自己的奠基啊?就在安徽天心镇稻田的土坎上,朱德站上去说:“大军失败了,我们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可以跟我走,不要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朱德当时举了个例子:1905年俄国军失败了,但1917年他们成功了,我们今天就是俄国人的1905年,我们一定会迎来我们的1917年。大家从朱德这种激情中,感觉到一种信仰的力量。没有人相信革命还会成功,就这么一个旧军队过来的旧军人,他相信革命一定会成功,这800人跟着他信了。所以陈毅同志就讲,朱总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在群众情绪低落到零度、灰心丧气的时候,指出光明的前途,这是司令最伟大的地方。什么叫力挽狂澜?这就叫力挽狂澜。这支800多人的队伍里面,没有几个人想到22年之后百万雄师过大江,但每一个自愿留下来的人,从朱德身上都感受到革命一定会胜利的信念。

当年四散撤退的南昌起义领导人,谁能够想到,起义过程中没有担负主要领导,不是开路先锋就是垫后、从头到尾在打杂的朱德,最后是他收拢南昌起义残部,坚持斗争,从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南昌起义如果成功,能当总司令的人比比皆是,根本轮不上朱德,他当时连领导班子都没进去。南昌起义失败了,朱德的全部价值在失败中展现了,这是历史提供的机缘。西方有句话叫危机毁灭权威,危机诞生权威。危机要毁灭旧的权威,危机中要诞生新的权威。朱老总的全部权威在危机中诞生,当初党的指示是分散突围,没有任何组织告诉朱德,你收留的残部将来要上井冈山,你将来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奠基的第一人,朱德完全凭借着历史的自觉。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排列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十大元帅之三的林彪,十大元帅之六的陈毅,排列十大将之首的栗裕,1927年10月都站在天心镇800人的队伍里面,朱德稳住的这800人最后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埋葬蒋家王朝

的基本主力。你说这800人是残兵败将?还是燎燎的火种?全在一念之间。当时师长、团长全部走光,他们认为手下只剩800人,这种残兵败将没法收拾,赶紧脱离队伍,另找别的出路去了。朱德留下来了,把这800人变成了燎原的火种。解放后,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同志有一段回忆,他说:“假若朱德不能把南昌起义的队伍带上井冈山,而井冈山只有秋收起义那一点力量,很难存在下去。”八一南昌起义的队伍来了,军官几乎都是黄埔军校毕业,士兵清一色北伐军的队伍,战斗力由此大增,这不是“朱毛会师”的重大意义嘛。一直到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17个集团军,头等作战主力的军都能够联系上红四军28团,在今天它依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核心战斗力的发源,这就是南昌起义的重大贡献。

有句话这样说:“人的一生纵然漫长,但是关键时刻只有几步。”朱德凭借他所做的这一件事情,就可以成为谁都无法颠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泰斗,这种历史地位是在历史最艰难的时刻奠定的。

我们再来看看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对于中国共产党到底意味着什么?尼克松有段评价比较贴切,他说:“毛泽东是一团烈火,周恩来是一个控制火势的人。”我自己想了个我认为更合适的比喻:打开一个手电筒去照射的时候,顶多十几米光线就散了;而要是一束激光,几公里之外都能烧穿一块钢板。激光的能量就在于激光的高度聚焦。周恩来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就是通过大量的组织协调完成党内力量的聚焦,把党内脾气各异、兴趣各异、性质各异的人结合起来,把个人恩怨抛开,完成党的力量的聚焦,使松散的团体变成了坚强的、能够夺取政权的党,周恩来为此做了重大贡献。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长征之初,1934年10月红军出发之前,毛泽东同志曾经给中央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不跟着队伍走。毛泽东同志在信里写:我自愿带领一、三军团的部分领导和红九军团二十师留下来,坚持苏区斗争,欢迎中央再回来。毛泽东的这封信当时交给了中央负责人博古。博古同志当年28岁,非常年轻,是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他当时看了这个信以后,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就把信交给了周恩来,周恩来同志看了信之后跟博古同志讲了一句话:我去找他谈。周恩来连夜骑马从中央所在地瑞金赶到毛泽东同志的住地,两个人关起门来彻夜畅谈,核心一句话,劝毛泽东跟着队伍一起走。第二天早上谈完话,毛泽东同意跟着走了。如果毛泽东不跟着走,红军长征是什么样的长征,遵义会议会怎么样?红军真的能走出困境吗?而毛泽东同志如果留下来,他的生命安全能有保障吗?这不正是周恩来于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吗?周恩来同志在中国革命的多次转折中都作出这样的重大贡献。

遵义会议召开时,博古不适合担任党的领导人了,要换张闻天同志出来担任,但博古不愿意把权力交给张闻天,遵义会议没有像我们一般人印象中的解决了领导权问题。遵义会议开过20天,中央的两个挑子,一个挑子是中央印章,一个挑子是中央文件,依然跟着博古。20天之后,走到云南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周恩来与博古彻夜畅谈,核心一句话,劝博古把权力交出来。博古同志1946年因飞机失事牺牲了,牺牲之前多次对他的好友潘汉年讲过周恩来与他的谈话,我们今天看见的是潘汉年根据口述的记录,周恩来通篇谈话没有批判过博古一个字,都是现身说法。周恩来对博古说:“你我都是留过洋的,我们都是吃过洋面包,你是留俄的,我是留日、留法的,我们留过洋的人对中国的国情都不是那么的了解。"周恩来讲他自己,他说:“自从我领导南昌起义失败后,我就知道中国革命靠我们这些人搞不成,你博古当领袖你搞不成,我周恩来当领袖我也搞不成,我们要找一个真正懂中国的人,那个人才能搞得成。老毛是这样的人,他懂

中国,他能搞成。你我谁也不要企图当领袖,我们共同辅助他把事情搞成。”周恩来还讲了一句话:“现在我们的最高原则是作战胜利,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一致,我们要将问题提到最高原则上来解决。”

第二天一早,博古的两个挑子全部上交中共中央,张闻天顺利接班,后来博古在毛泽东与张国焘开展战争时,坚决站在毛泽东一边。毛泽东开展与王明的斗争,博古也不站在王明一边。博古后来讲,周恩来一席谈话对他影响至深。中国革命靠什么取得胜利?靠谁的领导取得胜利?一辈子影响至深。我想这是周恩来的一个基础,他考虑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他忠于的不是个人,他忠于的是这个党。他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历史地位,而是党的胜利。周恩来把党人做到了极致。我认为只要世界上存在政党这种形成,周恩来就是所有党员的榜样,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员。周恩来用他的全部生命践行了这一点——党人,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所以我经常讲,这不正是周恩来同志的历史自觉吗?如果中国共产党的道路从运气的角度来讲的话,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这样领袖的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天大的好运。毛泽东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把握,朱德的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必胜的斗争精神,周恩来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形成了共产党坚不可摧的“铁三角”。他们是一个坚强的、完整的共产党的领导集体,他们这三个人凭借强烈的历史自觉,达成了完美的历史和谐。

正因为此,中国共产党才能战胜近代以来一个空前有力的蒋介石集团。蒋介石集团是自袁世凯集团之后,在中国社会空前有力的政治力量。蒋介石当年出任黄埔军校校长,他亲自命定了黄埔的门联:

升官发财,请走他路。

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这是黄埔以信仰建军所获得的力量,黄埔军北伐谁也挡不住他,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蒋介石集团所向无敌,他也是为他的信仰作战的。从中国近代历史看,老蒋通过收买、驱逐、行刺、战争等等手段,使众多对手纷纷倒地。他赶走许崇智,软禁胡汉民,孤立唐生智,枪毙邓演达,刺杀汪精卫,用大炮机关枪压垮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用官爵银元收买石友三、韩复榘、余汉谋,等等。这些中国近代有名的人物,没有一个是老蒋的对手,纷纷被他弄垮,谁都斗不过他。

所以在中国的革命进程中国民党有一些好故事,抗战中有,北伐中也有,但共产党的故事肯定更好,国民党打了败仗就散了,共产党打了败仗却不屈不饶,继续顽强奋斗,一往无前。

我们今天的一切都建立在周恩来讲的那句话:最高标准最高准则是夺取胜利,离开胜利一无所有。共产党为了胜利,为了追求真理,一无所惜、义无反顾。

陈独秀大革命时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你说陈独秀不是个革命者吗?陈独秀家境殷实,他的二叔经商家产万贯,膝下无子,想把财产全部资产都过继给陈独秀。陈独秀当时一门心思办《新青年》杂志,搞革命,坚决拒绝。二叔派来的两个小伙计不甘心的劝他,说:“少东家,你先别发火,北京还有几处铺面,你是不是先到北京的几个铺面看看再说,北京的几个铺面很不错,少东家看了就回心转意。”陈独秀立刻勃然大怒说:“你们俩给我滚!我要消灭私有制!”

我们今天很难设想,我们曾经有这样的一批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内心的梦想,我觉得这个党能够天翻地覆是从这儿来的。我经常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梦就是行尸走肉。人要实现自己的全部梦想也很难,但梦会带你走出很远的

苦难辉煌10 第二篇_读《苦难辉煌》有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迎接新中国领导人的,是一片废墟,百废待兴,刚刚高唱凯歌,埋葬了蒋家王朝的勇士们又面临着诸多新问题:中国如何复兴?中国如何崛起?

正当国人在努力建设、创造时,中国周边的情况却越来越糟糕:美国人步步紧逼,向中国逼宫;出兵朝鲜,登陆仁川,其意实在中国。

就在美国人心中打着如意算盘时,但他们哪知道,中国领导人心中之大志,是他纵然使超级计算机也算不出来,中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毅然绝然跨过鸭绿江,出兵抗美援朝。 要知道,那时的中国满目疮痍,正是百废待兴之时啊!而美国人却在二战后得到了大量的战争赔款,通过战争大发横财。中囯在如此进退两难之地时,一个洪亮而又坚定的声音在世界的东方响起:我们不怕打破瓶瓶罐罐,就是中国经济再倒退十年,也要出兵朝鲜!美国人惊呆了!世界惊呆了!这声音不仅发向美国,也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国处处是英雄!

何为英雄?引用心中一句话:真正的英雄,是那种悲情人物,参与播种,但不参与收获。

苦难辉煌10 第三篇_从《苦难辉煌》看实事求是——心得体会二

【苦难辉煌10】

从《苦难辉煌》看实事求是

——《苦难辉煌》读后感

读完金一南教授写的《苦难辉煌》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中国共产党制胜的武器——实事求是的精神。历史是在挫折中轰隆前进的,伟人不是不犯错误的人,而是犯了错误能够及时纠正的人,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人。金一南教授在书中说道:“遵义会议请回来的不是一尊万无一失的神,而是一位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的实事求是的人。伟人的与众不同,不是在于能够发出神一般的预言,而是在于能否随时修正自己的错误,采纳别人的正确意见。”下面我就从坚持实事求是方面谈几点自己的读书体会。

一、实事求是是成就一切的思想根基

对“实事求是”一语的理解,我们可以追逐到远古的汉朝、大唐和晚清时代。三个朝代一个共识:是一个形容治学态度非常严谨的学术名词。而对其语进行哲学论证并赋予新的科学含意的创立者,应当是我们敬爱的毛泽东同志。那是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

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就首先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一概念:“共产党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1940年初,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著《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同志再次使用了这个概念。他深刻指出:“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唯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才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到1941-1942年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困苦的时期,党中央在延安开展了整风运动,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许多文章及讲话,系统地论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同志具体分析了这事求是与主观主义的根本对立。他把“学风”定位于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思想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上,这就极大丰富了“实事求是”这个学术概念的内涵。毛泽东同志还给“实事求是”下了这样一个全新的科学定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就是要求我们深钻研究,„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通常讲的规律性”。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全部理论的思想精髓。

书中描述到:在第五次“围剿”控制下的共产国际,

甚至在对中国革命的详情还不甚清楚的情况下,派人从莫斯科拟定反“围剿”计划准备拿到江西来执行,其脱离实际到了说明程度。正是博古、李德等教条主义者错误的判断和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工农红军不得不悲壮地踏上长征之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坚持按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符合中国情的武装斗争道路,不止一次地力挽狂澜,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才有了武装割据,有了“枪杆子里出政权”,有了“农村包围城市。而实事求是也在我军广大官兵中深深扎根,成为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实事求是不在于是否能够发出神一般的预言,而在于是否能够迅速修正自己的失误,然后迅速采纳别人的正确意见。即便伟大如毛泽东,也有犯错误的时候。红军《长征组歌》中豪迈地唱道:“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然而,毛泽东打过四次败仗,两次就发生在四渡赤水之间。伟人不是不犯错的人,而是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的实事求是的人。中国共产党和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和不平凡,并不在于被神化的计划和预言,而在于实践,在于实事求是,这才是共产党人最富生机和最为鲜活

的灵魂。

二、新形势下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历史充分证明,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而是处处有荆棘密布、时时有暗流涌动,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创造、去改变。XXX在XXX会议上强调指出,当前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形势保持和平、缓和、稳定的基本态势,我国仍然保持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同时,我们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多很复杂,世界多极格局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新秩序的形成仍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国际金融危机在世界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的不利影响继续显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天下还很不太平,仍处在多事之秋;美国等西方国家强化对我国的战略防范和遏制,我国周边安全风险和隐患增多,我国安全和发展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国和平发展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将长期面临美国

等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压力和阻挠。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坚强保证,在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中肩负着重大使命。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XXX各级只有坚持实事求是,认真结合实际,总结探索经验,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各项工作,才能坚决贯彻和维护好XXX、XXXX和XXX的战略意图,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

三、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正确地坚持实事求是呢?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十分严峻的实践问题。根据多年来的工作体会,我感到,坚持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就比较困难。因为,要实事求是,必须正视客观现实,而客观现实又常常是复杂多变,捉摸不定,有时甚至是十分残酷的。不仅认识现实要付出艰辛努力,而且坚持已经认识的客观事实更需要抵制各方面干扰,付出更大的代价。我从多年的亲身实践中体会到,要正确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做到“明”、“敢”、“正”、“恒”四个字。“明”就是要吃透情况,明察秋毫,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根基;“敢”就是敢于正视现实,坚持真理,这

苦难辉煌10 第四篇_苦难辉煌观后感

渡过苦难成辉煌

——观看《苦难辉煌》有感 在这个暑假,我认真地观看了十二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该纪录片以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多维度、宽视野、全景式地再现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抗日统一战线成立这一段难忘的历史,以真实的历史资料、影像史料和声像艺术表现手法,真实还原了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个个历史场景,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近百年来中国人民苦难中挣扎、觉醒中抗争、自立中图强的道路是如何走过的,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坚实迈向民族伟大复兴。

它首先展现给我们的是在那黑暗动荡的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一群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推翻压迫、剥削的旧社会,为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建设民主、平等、富强的新中国”作为终生奋斗目标的坚定信仰。为了实现这一信仰,他们经历数不清的苦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即使是天上有大批飞机轰炸,地上有几十万重兵围追绞杀,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所汇聚的滚滚洪流。前边的倒下去,后边又有更多的人站起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这如此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的确是常人难以理解

的。然而理想、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因为他们心中有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理想,因此,才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把个人的苦难、生死置之度外。这正如斯大林所说:“只有伟大的目的,才会产生伟大的行动。”

回顾90的征程,我们党和军队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赢得了无数辉煌胜利。

“苦难”与“辉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也是很难联系起来的两个处境。但回顾我党的历史,你会发现正是在经历无数的苦难中,一步步孕育成功,一步步走向了辉煌。党的成长过程就是浴火重生,每经历一次苦难都成熟、发展一点,直到走向辉煌。作者很好的揭示了这个道理,把中国革命放在世界革命的视野,比较客观的展示了党的苦难历程;对我们了解历史,思考人生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不仅站在前人创造的物质财富肩膀之上,更要站在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臂膀之上。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近代以来中国那段最为艰难曲折、最为惊心动魄的追求、选择和奋斗史,其中的养分太多了,值得我们好好思索的东西太多了,值得我们今天警醒和借鉴的东西也太多了。

人类的历史何其漫长,个人的生命又何其短暂。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掉性命的时代。没有一个人老态龙钟,没有一个人德高望重,没有一个人不承受惊涛骇浪,

更没有一个人不是在烟波浩荡中历尽沧桑、历尽浮沉。要说这样一个时代,你能记住什么,什么是永恒的,什么是最具有时代宽度和历史深度的,只能说是具有这个时代最鲜明特点的人类精神。比如,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个省区,行程两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队伍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有一点你很难忘怀:长征所展示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与非凡气概。再过一个时代,再过很多时代,你或许可以抱怨,那支队伍的身影越走越远,那些故事烟消云散,但你不得不惊叹,我们拥有过如此一批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共产党人,我们锻造过如此一种气贯山河、感天动地的长征精神。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昔日的战场已硝烟散尽,一个伟大时代的宏伟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史经历了百年的历程,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我们在享受着今天金钱给我们带来富足生活时,我们可会翻开历史看看,去充实一下心灵的空白,去缅怀一下无数先烈,告慰一下心灵那点空白。

三连三排八班 王正爽

苦难辉煌10 第五篇_《苦难辉煌》观后感

《苦难辉煌》观后感(一)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震古烁今;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启迪未来。

十二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以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多维度、宽视野、全景式地再现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抗日统一战线成立这一段难忘的历史,以真实的历史资料、影像史料和声像艺术表现手法,真实还原了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个个历史场景,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近百年来中国人民苦难中挣扎、觉醒中抗争、自立中图强的道路是如何走过的,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坚实迈向民族伟大复兴。

让人印象尤为深刻、发人深省的是井冈山道路的创立与井冈山精神的形成。

回顾波澜壮阔的历史,不难发现井冈山精神是由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育,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升华而成的。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闯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芒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于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井冈山精神是“闯”出来的。在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封建、半殖民的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应该怎么走?马、列经典著作里没有现成的答案,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又一败再败,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如何使破茧而出的中国共产党及工农红军转危为安,从弱小走向强大,怎样让革命的星星之火燃烧为燎原之势。危急情况下,毛泽东毅然率领部队闯出重围,挺进罗霄山脉,创造性地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成功地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闯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井冈山精神是“打”出来的。井冈山的斗争是在敌我力量对比非常悬殊,处于白色势力四面包围之中进行的。在险恶的环境中,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军阀,毛泽东、朱德吸收群众的智慧,形成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术原则,连续粉碎了江西敌人的4次“进剿”,湘赣两省敌军的3次联合“会剿”,经历了“三月失败”、“八月失败”两次重大的挫折,大小战斗近百次,平均数天一次,取得了龙源口大捷、黄洋界保卫战等著名战斗的胜利,保卫了根据地,使井冈山的斗争得以坚持和发展。【苦难辉煌10】

井冈山精神是“斗”出来的。同一切新生事物既要战胜恶劣的外界环境,又要摒弃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才能茁壮成长一样,井冈山时期的党与红军同样需要在战胜反动势力绞杀的同时,纠正党内存在的“左”、“右”倾错误,克服悲观主义、失败主义情绪,根除旧军

队军阀主义陋习。毛泽东等用“四一二”、“七一五”的惨痛教训同党内“右倾”机会主义斗,教育全党坚持武装斗争;结合敌我力量对比,以龙源口、黄洋界等著名战斗的胜利,同党内“左倾”冒险主义斗,教育红军依靠有力地形,采用游击战法,战胜敌人,壮大自己;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两篇巨著,坚定必胜的革命信念,克服悲观主义、失败主义情绪;进行“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形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根除旧军队军阀主义陋习,淬炼出一支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铁军。

井冈山精神是“熬”出来的。井冈山根据地高山和丘陵占全境总面积的85%,经济落后,生活艰苦,锤炼着每一个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的信仰、胆略、气概和毅力。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工作、生活,红军战士们赢得了挑战的胜利,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磨练出了坚强的意志。红军将士,以几近原始的武器同武装到牙齿的各路军阀浴血奋战。面对缺油少盐、南瓜充饥的窘迫,将士们高唱"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的豪迈歌谣,便是他们适应自然、征服自然、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的最充分体现。

挑战自我,弘扬精神,全面开启自控所有质量增长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大及集团峰会闭幕后,我们在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和集团峰会精神的基础上,主动对接集团战略,深刻剖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认为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中央提出创新发展驱动战略、航空工业重组整合的大形势下,自控所发展又到了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如何发挥优势,突破对单一防务市场的依赖,成为未来实现快速持续增长的关键;加快民用航空和高端民用产品市场开拓,成为全面开启自控所有质量增长的重要契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扬井冈山精神,闯出一条快捷发展的新路,斗出一片民机民品的新天地,积聚快捷发展的正能量。

自主创新,闯出一条快捷发展新路。十多年来,在自控所几届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下,初步形成了以企业自身为主体、以满足装备需求为目标,技术、产品、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为特征的自主创新体系,支撑了研究所有质量的健康发展,促进了自控所从传统研究所向高科技企业(集团)的转型。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以“把握关键,构建完整的专业技术体系;战略驱动,实施‘图’‘簇’‘线’综合管理;产学研结合,形成开放研发布局”,加速技术创新,夯实立所之本;以“引入先进的开发流程,构建先进的设计验证环境,建立快速试制运行模式”,加速产品创新,肩负国防使命;以“推进精益生产体系建设,施并行制造工程,构建内外一体的生产体系,实现民用产业扩张”,加速产业化发展,闯出一条有中国特色、航空特征、自控所特点的快捷发展之路。

强力开拓,斗出一片民机民品新天地。“巩固军品优势市场,进军民机新兴市场,拓展民品高端市场”,是我们近年来的工作重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37号文”的贯彻实施,在航空军品“传统”市场我们既面临着来自于行业内与行业外的竞争,又面临着来自于国外企业与国内民企的竞争。而军机新兴市场与民品高端市场所面临的竞争其“惨烈”更数倍于航空军品传统市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做精、做强、做大GNC核心专业,建立起敏捷强健的市场开拓队伍,更要教育全员特别是各级领导与学科带头人,适应竞争环境,树

立竞争意识,提升竞争能力,切实做好“已有产品拓展市场、成熟技术进入新市场、技术创新引领市场”,斗出一片民机民品新天地。

创新文化,积聚快捷发展正能量。最终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是文化。加速企业战略转型、强力拓展民机民品市场,需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我们自去年其,在广泛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立志”、“立德”、“立能”、“立人”为主要内容自控所“四立”企业文化新体系,并特别强调“市场意识”、“精神意识”、“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的培育,教育干部员工破除求稳怕变、小富即安思想,敢于在市场竞争中与强手比拼;教育干部员工机制转型、市场开拓不会一蹴而就,既要耐得寂寞、宽容失败,又不浮躁、不盲动,传承自控所“无怨无悔、航空报国的使命精神,淡泊名利、敬业执著的奉献精神,崇尚技术、矢志创新的科研精神,勇挑重担、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精细执行、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为全面开启自控所有质量增长的新局面,营造强大的文化场。

任重而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

自控所将以党的十八大及集团峰会精神为指导,高扬井冈山精神,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破釜沉舟的勇气,聚焦核心技术,给力市场开拓,为把自控所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开放、外向的高科技企业集团,为中国航空工业勇立世界强者之林,为“中国梦”胜利实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苦难辉煌10】

《苦难辉煌》观后感(二)

观看苦难辉煌感悟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用无数先辈的鲜血换来的。中国共产党从当初几十个人的一个小党经过奋斗发展到现今的八千万,历经千辛万苦,最终领导着新中国,开辟了新天地,多少仁人志士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时代的更替和进步。【苦难辉煌10】

苦难辉煌详细讲解了中国自1840年以来到改革开放期间共产党人如何抛头颅、洒热血在艰苦奋斗中夺得胜利以及我党和军队早年的革命史,怎样建党建军再现了共产党在内忧外患的国情和各种艰难困苦、挫折中团结和带领人民英勇奋斗。中国共产党诞生最初的信仰和艰难,在历史的大河中是随波逐流还是奋勇前行扭转乾坤,每一步迈出都如履薄冰。历史的发展不是由个人的主观控制,有对就有错,谁都会犯错,在看不清的动荡时代产生错误的判断。那是一段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革命征程。

作者金一南说,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时代,需要热血的时代,便只能是年轻人的时代。二十世纪不是一泓平滑光洁的缓流而是一段跌拓起伏的惊天动地的激流,奔腾不息的咆哮声至今回响在我们的耳畔。这不动荡不已的历史,你可以说它不富足、不充裕、不美满、不安宁,但你必定惊叹它的光荣与梦想,它的热血与献身。

我想我们都应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的一生也应该经历一些挫折或痛苦这样才能迎来美好的未来,俗话说风雨之后见彩虹,回想自己在学习上工作上遇到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真的很不应该,想一想先辈们为了革命事业前仆后继,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克服种种困难,为了中华民族不再受外国欺辱,不顾一切地拼命抵抗甚至失去生命,相比之下,这一点小小的困难又算什么呢?

《苦难辉煌》观后感(三)

一部《苦难辉煌》让人重温亿万中国人历经艰难险阻而重获新生的苦难历史;展示了人民军队慨然赴国难,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轨迹。是的,在中国近代史上,我们总是被凌辱,被欺负。 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饱受凌辱, 在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中华民族的近代,经历了太多苦难,太多挫折,太多失败的屈辱。 我们需要胜利,我们需要胜利来唤醒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和全中国人民的自尊;我们需要胜利,我们需要胜利来打破封建主义的枷锁,打破帝国主义的牢笼;我们需要胜利,我们需要胜利来挽救民族的危亡,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正是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她给中国人民点燃了燃烧的火炬,她给中国#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人民带来了未来的希望,她给中国人民筑起坚韧和信仰,她给中国人民带来挺直身躯的脊梁!民族的觉醒,或许这个时候才算真正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出发了,一群特别坚决、特别勇敢、告别能奋斗、特别能吃苦、特别富有牺牲精神的中国人出发了。他们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引导着中华民族的未来的方向,改变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的命运。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哪一件不是艰险异常?哪一件不是关系着生死存亡?而在这种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的情况下还要面对共产党组织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从来都不相信困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仍然勇敢坚韧,从层层的苦难中走了出来,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种种奇迹。那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正是一份精神洗礼。

没有人会去否认共产党人曾经经受的苦难。文章《苦难辉煌》观后感 (精品5篇)出自/article/72611655.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其实,也正是由于这些苦难,让共产党人明白了: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根基;人民群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理想信念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

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这个时候,要的就是那份坚持和勇敢。记得曾经看到一句话:一个男人,再苦再难只需努力,咬紧牙关。没有走不出的路,也没有迈不出的坎!活着,就要脚踏地,头顶天!现在回味起来,心中依旧澎湃。新时代的我们,做人就要做有心之人,要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具体情况做出自己的风格,人活着做什么事都要经过自己的思考,要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不可人云亦云。更要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来对待每一件事情。不光如此,我们还要学会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有建设性和创造性工作。

《苦难辉煌》观后感(四)

回顾历史,中国有无数次“革命”。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孙中山的建立共和,五四运动打到孔家店这些都没有挽救中国,最后还是社会主义挽救了中国。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建党时共有53名党员,中共一大只有13名代表,在1927年南昌起义28000多人只剩下800人后才建军,在22年后中国共产党拥有了百万雄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成立了,但是国民生产总值低下,1952年我国工业水平低于英国1800年、法国1890年的水平。人口平均只及英国18世纪后期的水平,相差将近200年。但是中国国力增长非常的快,经济建设取得极大成就。直达2004年,经济总量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05年连续超过英国、法国,2008年超过德国,到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苦难之后是辉煌,不经历苦难,哪里来辉煌?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了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谁也不会想到就是那个仅仅只有50人的小团体、小组织,渺小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更是成为了中国以后发展的领导力量。在异常艰苦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华名族就像是一只浴火的凤凰,在历经了苦难和挫折之后走向辉煌与胜利。这靠的是一批不怕苦、不怕死、脚踏实地、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群众的共产党人,靠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苦难辉煌10 第六篇_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读书笔记

看一本书,读一部史,体味一种人生,领悟一种理想。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记述了我党从大革命失败到长征胜利的奋斗历程,该书以翔实全面的史料、鲜为人知的细节、深入骨髓的评鉴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创造性的党史学习视角。它在客观展现历史事实的同时,完成了对历史精神的凝结和塑造。让读者能够置身其中、回归本源,深刻地领会中国革命所经历的地狱之火的考验和火中涅槃的壮丽,以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为读者诠释了我党我军是如何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失败走向胜利、从苦难走向辉煌。 此书最大的独到与精致之处,在于它不是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去俯瞰时间长河的奔腾流转,而是将读者引入历史的谷底,从中国革命一次次的失败、挫折和苦难中去仰视辉煌的历史之巅。在探寻历史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先辈期望后的失望,失望里的绝望,绝望中的希望,在阴云压顶的黑暗中紧握住细若游丝的光明去争取信仰的胜利。在仰望与追寻辉煌的斗争中,一个个曾经近乎神化的领袖形象以人性的光辉面阔步走来,显得高大却不陡峭,耀眼却不夺目,可敬而更可亲,可佩而更可学。让我们觉悟了一个亘古不变却久未相逢的真理,是苦难造就了辉煌的迸发,而辉煌源于苦难的磨砺;苦难的积淀完成了历史厚重的量变,辉煌的狂飙标注了历史深远的质变。

历史的辉煌源自于苦难中矢志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64735/

推荐访问:苦难辉煌观后感 苦难辉煌下载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