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读后感大全 > 道路与梦想

道路与梦想

时间:2018-07-11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读后感大全】

道路与梦想 第一篇_《道路与梦想》读书笔记

《道路与梦想》读书笔记

当我看完后,很平静,打心底讲,感觉好像跟随王石先生走了一遭.类似的感觉在我看其他的几本书也有过同样的感受,它们是:\.当我看完时,有一种自己就是书本主人公的感觉,我有个习惯,当我看书时,总是将自己与书中的主角联系起来,甚至对比,自己哪些方面和主人公类似,哪些地方的差异甚大. 下面我将分成若干点零碎的片段来和大家分享,不想太拘泥于形式和完整叙事性,只要里面有哪些点对大家是有点点帮助的话,质荣就非常满足.

先事后得:王石的人生是丰富的,他所代表的那一代人见证和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30年历史.其中有非常多的坎坷,比如书中提到的“玉米事件”,还有多次的股权革命性事件,看得心惊胆颤,可见创业\守业的艰难与不易.他们的成功和失败都不像市面上一些老套\俗气\程式化的成功学理论说的那样,更多的带有一些悲剧式的成功人生色彩.或许这个才是生活的本质,也正因为这样才真实和亲切.

等一切都程式化,已经晚了.从王代表的一代企业家和社会众生相,我越发明白了几千年前孔夫子的教诲”先事而后得也”,意思是,凡事,做了再说,不要在做之前做过多的思考和无所谓的分析,只要有30%胜算几率的事情,只要是有意义的事情,都不防做了再说,成功不是将错误减到最小,而是不断的试错.只要方向正确,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都会有成功的收获.

自制是成功的基石:马云说:我不相信什么成功学,我总对哪些人是怎样失败感兴趣,因为,每个人成功都有很多不同的背景,有自己的方式,而失败总是因为一些基本的素养的问题.个人非常认同,王石的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个人认为是对自我的确认和坚持,对自己有底线,是自己不去逾越的警戒线,比如”超过25%的利润不做”等在外人看来甚至像疯子一般的原则性,在他则是底线,历史证明了他的英明与远见,因为他看到了事情的本质.这个很关键,否则,当局者,一个字,迷.

踏踏实实—--做人做企业的法宝:在喧闹的商界,骚动的市场背景下,做人可以很高调,做企业也可以很夸张,比如顺驰的孙宏斌,此人本人在中已经有过领教,

是很典型的夸张型,怪不得当其放话”3年内顺驰要超越万科”时,王先生不以为然,后又骂其为”害群之马”.顺驰的昙花一现,与孙的性格是很有关系,其在联想时,就因为太过于张扬而非脚踏实地甚至”过于灵光”,而把自己丢进监狱.是柳传志先生的宽宏与赏识,才有机会让其从头再来.这个在联想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闹剧.纵观王石先生的一生,踏实是其成功的法宝.

创业是艰难的:90%以上的人看到的是老板的风光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其抓耳扰腮,茶饭不思,在政府和强大市场经济体面前的难堪与折磨.有句话说的好,老板不是人做的,尤其在中国.神交王石先生,感受到在中国,大多数企业家,或者准确的讲,老板具有一种悲壮式的可敬.一句话就能说明白:来之不易!

放大了格局:在我们年龄还不算大时,有幸拜读王先生的,对我等年轻一辈,是福音.通过本书,我们仿佛和老一辈特区人走过了近30年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脉搏和那个时代的人联动,明白了今天特区的不易.知道今天是如何来的,也就知道了,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有时,甚至能站在整个时代的高度来看待这段历史,心中不免有升华的感觉,心胸突然也有了一种更开阔的感觉.

在王石先生的倡导和推动下,万科很早就建立了著名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在企业的发展和运作中,产生了一个强大的企业家团队,为同行和产业输送了非常多的优秀职业经理人,比如现任星河地产的总经理郭兆斌,还有佳兆业的总经理姚牧民等,将来也一定会有更多.个人认为,这个是王石先生为中国和中国企业做的最大的贡献. 在为本读后感取标题是,颇费心思,想了许久,想出了几个自己也解释不完全透的字”走过人生” ,或许这个才是我最想表达的,一句话就可以说完:人没有伟大和平凡之分,都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走,能留下什么样的轨迹或者说痕迹的话,就要看自己的决定和坚持,无论财富多少,自我确认,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的人,就是幸福的!

道路与梦想 第二篇_道路与梦想:连分良与正大走过20年

道路与梦想

——连分良的为业之道

曾国藩先生曾用几句话表明自己的追求:“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若用这句话来形容保定正大集团董事长连分良先生,也恰如其分。

在企业发展上,连分良始终站在高端,放眼远处;企业管理上,他又能做到思维缜密,画龙点睛。他是一名商人,但首先是一名书画家,他说,企业管理和写字作画是一样的,都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的事情。或许这句话正是他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管理企业的最直接写照。

“三驾马车”鉴证“人见其近 吾见其远”

 下海——连分良的第一桶金

连分良是一位从讲台上走下来的企业家,曾经从事教育工作8年之久,这是他的故事里鲜为人知的一段,这也成为他后来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旁观者很少知道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怎么炼成的,但大家都知道他们一个共同点——每一个企业家都是一个梦想家,而且一定是务实的梦想家,连分良也不例外。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受经济大潮影响和国家政策引导,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再是连分良的目标,成就一番事业的想法开始在他心里萌芽,蠢蠢欲动。在那个起伏波折的时代,他放弃了人人羡慕的教师职业,放弃了眼前利益,将目光投向了远方,看到了一个更宽广的世界。就在那时候,连分良毅然弃文从商,下海商界。几年里辗转于保定、北京、秦皇岛等地方,积累了不少商海经验,更积攒了拓展事业的资

金基础,披荆斩棘,终于蹚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1998年独资注册成立保定市正大房地产开发公司,乘着九十年代房地产行业蒸蒸日上的顺风,正大房产屡创佳绩,成功开发了保定燃气总公司二期住宅、四中宿舍小区和翠园小区。为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连分良称这是他在商海打拼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1993年成为他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他走出来宽广天地。1998年以后,连分良的事业一直呈上升趋势,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当年的正大房地产开发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保定正大集团,从房地产到体育竞技教育、从休闲旅游到文化艺术学校,连总一手创建的保定正大集团朝着品牌性文化集团发展,业务遍及房地产、酒店、旅游、体育、艺术教育、文化研究等各个方面。旗下拥有正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保定市正大乒乓球学校、保定艺校、白洋淀鸳鸯岛旅游度假村、野三坡山水一方旅游度假村、三坡野寨灵芝山景区、坝上五花草甸景区等多家分公司、学校,这些分公司正如连分良的孩子,在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

 华丽转身——三驾马车飞驰而来

【道路与梦想】

企业发展壮大以后,往往面临两个重大问题,一个是人力管理,一个是战略转型,而战略转型又往往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生死起到关键作用。保定正大集团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社会和政策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要持续发展,作为董事长的连分良就要懂得转变,懂得去把握时代脉搏,跟随时代脚步。

当新世纪的曙光洒满大地之时,一场经济危机刚刚席卷而过,它如一道分水岭,开始给市场划分新的领地,企业战略转型,势在必行,谁抢占先机,谁就能在这一行业占据领军地位。这时候,连分良开始收拢地产开发市场的资金,转而投资文化教育产业和朝阳产业——旅游,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用“远见卓识“来形容连总的策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连总开始感到房地产经营的危机成分越来越大,寻找新的突破口,势在必然。面对中国入世和申奥成功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连总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开拓创新,提出了跨行业资源整合的泛文化投资经营理念。

自2003年起,连总对公司开始进行投资转型,将地产开发产业转入调整期,主要向文化、体育和旅游领域进军,并开始进行公司产业链的横向发展和纵向延伸。

机缘巧合,建立乒校

申奥成功以后,全国上下一片欢腾,随之而来的就是体育行业不断升温,连分良从中看到了机遇,谁行动快,谁就能越快抢占先机,连总毅然斥资1200万元创建保定市正大乒乓球学校,依托保定市有利的体育资源,学校发展风生水起,在连总、世界冠军、前国家队主教练保定市正大乒乓球学校总教练郗恩庭和全体教练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培育出一大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输送到省和国家队,并与多国建立了交流关系,保定市正大乒乓球学校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已然然成为一个体育品牌。

挺近朝阳行业——旅游业

继乒乓球学校之后,连总开始投资进入朝阳产业——旅游。先是成立了野三坡山水一方旅游度假村(原名金水湾度假村)并在野三坡山水一方旅游度假村内修建了“河北省乒乓球培训基地”,在这个领域首次将旅游和体育巧妙结合,填补了旅游中的空缺,满足了大众旅游的个性需求,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之作。2010年4月山水一方揭牌成立“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河北省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成为一个综合旅游度假地;2008年成立白洋淀鸳鸯岛度假村,并在岛上建立了白洋淀文化之窗,形象生动的展示出白洋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

民间文化。连总生于白洋淀,长于白洋淀,浓厚的故乡情感,让白洋淀旅游度假村不但是一片风景,更饱含着一种依恋家乡的情怀。2009年,连总又开发了张家口沽源县五花草甸和野三坡灵芝山两个景区,而这两个景区正在进行着另一个转型,成为保定正大集团又一个突破口。

用艺术文化教育反哺社会

2008年,国家政策一转,文化机构倡导引进民资。而拼搏商海多年的连分良从未放弃过自己对艺术的追求,总想找机会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点事,喜欢戏曲,且善于捕捉信息的他把目光盯向保定艺术学校,再次率先出击,接管了保定艺校。这既是对资源的保护,也是事业的拓展,更成为连分良寄托文化情怀的地方。

大刀阔斧的改革使艺校面貌焕然一新,再次闪耀出这颗华北艺术明珠的光芒,五年连夺全国戏曲小梅花金奖,《小兵张嘎》等多个作品获得重要奖项,2011年保定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传播基地正式在艺校落成,除保定老调以外,将有更多非遗项目走进校园,进行课堂式教授传承。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方面,连分良扮演了一位负责任的企业家角色。

连分良的一幅书法写道:“拥书眠多梦,酒醉吟诗狂。”抱着艺术的情怀,即使在商业的浪潮中,连分良依然是多梦的,他的履历也印证了他的精神足迹。

连分良坦言,自己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在目前的事业构架中,形成文化、旅游和地产三大组团。其中旅游产业将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文化、旅游、房地产这是三块发展空间巨大的领域。连分良介绍,这三大组团就是“互相支持,互为犄角”。可以看出,其本质依然有着它的书画布局思维。

2010年,经过战略转型的保定正大集团正式形成了地产、文化、旅游三大产业三足鼎立之势。有媒体朋友将其形容为连分良的“三架马车”,不失为一种形象的比喻,这三驾马车载着三大产业奔驰向前,而那位驾行者并没有停止思考。

管理建设升级可谓“人见其粗 吾见其细”

连分良不但是一位商人,而且也是一位书画艺术家,在他身上,有着文人的儒雅,商人的智慧。连分良喜欢把书画、下棋和企业管理相互类比,认为它们在精神上是异曲同工的,都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的事情”,要随时注意大的发展战略,而大战略里更要注重细节的推敲。

当连分良的“三驾马车”飞驰向前之时,作为驾驭者的他,除了把握方向,做好掌舵人之外,他也开始了前进步伐的调整。这便是企业管理升级。

连分良是一位儒商,说到管理,他的思维常是感性的,这让他在企业管理上更注重细节管理。

无论是体育、艺术教育还是旅游度假,都是与市场和服务息息相关的行业,当大批企业开始进入这两个行业来分羹之后,连分良再一次提出了转型升级,而这一次转型,不在是规模的扩大,“精细化”管理是他在企业发展壮大之后进行管理升级的重要策略。

文化旅游成主打

走马观花式的旅游遍地可见,也让人们开始感到疲惫,自然风景似乎已不在是人们出行的简单追求,除了观赏,人们更希望参与其中。连分良对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就是抓住了游客的这一悄然变化的心

道路与梦想 第三篇_从政治看中美两国道路与梦想

从政治看中美两国道路与梦想

中国,这样的名字就有居世界之中的宏大气势,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如果从政治制度的发展看中国,确实是经历了不少的阶段。从几千年前的原始奴隶制度,到历时长久的封建制度,再到如今的社会主义制度。

曾经中国也有过鼎盛的时期,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汉武帝时国力达到空前强盛。平定“七国之乱”后,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全国加强了思想统治;通过对匈奴战争和张骞出使西域,使多民族的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丝绸之路的拓通,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了新的发展。后来在民族大融合和南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隋朝实现了统一。全国统一后,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发展,封建经济开始呈现了繁荣局面。后来唐朝取而代之,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前期政治比较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封建社会得到新的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现在的中国没有曾经那样的辉煌,中国人也就自然而然的生出了复兴中华的梦想,也正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道路 先来看看“中国道路”这个词。曾经一位名叫乔舒亚·库珀·雷默的人写了一份研究报告,以“中国是否能够成为另一种典范”为核心议题,提出一套看待中国发展道路的新观点,从而引发了一场以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为关键词的大讨论。这场讨论直到今天也没有结束,但讨论中所呈现出的共识性基本点,却日渐清晰。那就是:中国已经取得成功;中国之所以成功,在于走了一条借鉴西方经验但不同于西方的独特道路;中国这条道路,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还在帮助和重塑着这个世界,给世界带来了希望。

【道路与梦想】

中国的历史太长,从历史的维度看中国道路,应当秉持大历史观。所以应当把鸦片战争以来直到今天中国的17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看。这170多年的历史,从时间断代上划分,通常被分为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三个部分。要想从政治角度研究如今的中国梦,以鸦片战争为起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点,意味着中国到底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此后,中国人先后发动了三次伟大革命,均可以看作是对这一历史课题的解答。第一次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三场伟大革命,构成前后相连、完整持续的因果关系,构成历史与逻辑的高度统一。

二、美国道路

美国的发展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并不是一直像我们看到的这样的强大。

美国的政治道路道路选择也有曲折和争辩。

建国初期,美国第一届政府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与国务卿杰斐逊就政府的大政方针展开了一场激烈争论。汉密尔顿与杰斐逊的争论由财政经济政策所引发 ,随后扩及宪法 、政体、外交政策等问题 。内政外交政策的严重分歧 ,又使政府与国会中形成了尖锐对立的两派 ,最终导致了联邦党与共和党的政治分野 。这场大纷争几乎涉及一切领域,然而,透过争论的细枝末节 ,将其置于美国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中加以审视 ,就会发现这场争论并非一般性政策分歧 ,也不仅仅是个人与党派之争 ,而是关系到美国建国后发展道路的重大问题。两位开国元勋实际上提出了两条不同的建国道路 汉密尔顿着眼于世界大势 ,主张走以 “工商立国 ”的道路 杰斐逊则强调美国的独特性 ,力主走以 “农业立国”的道路 。两条不同的建国道路构成了两人争论的焦点。

国家建构与经济发展是现代化进程中密切关联的两大主题。两条建国道路的分歧不仅涉及经济发展方向,而且必然涉及联邦体制和政府职能。汉密尔顿的“工商立国”是与其“联邦主义”紧密相连的。他认为建立联邦制是发展工商业的基本前提,而他的联邦主义不过是国家主义的代名词。相比之下,杰斐逊对联邦制一开始是有保留的,他虽不反对各州的进一步联合,但却主张保留更多州权。表面上看,这似乎仅出自其政治分权理论和对出现专制集权的担忧,实际士则与其农业立、国的主张有着内在联系。

与此同时,对美国未来经济政治发展前景的不同设想也使两人在对外政策上存在歧见。 这样,使汉密尔顿与杰斐逊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两条不同发展道路的主张,他们在政府的经济、政治和外交以及几乎所有政策问题上的争论,正是由此引发和展开的。

尽管汉密尔顿与杰斐逊的争论十分激烈,互不相让,以致杰斐逊曾把他与汉密尔顿自嘲为“两只好斗的公鸡”。但他们的争论并非根本性冲突,在维护民族独立、联邦统一和使国家富弧这些目标士,两人是一致的。他们的政策看上去互不相容,实际上却相生相克,相反相成,在矛盾冲突中形成合力。因此,美国建国后的实际发展道路正是在两者的矛盾冲突中,在各种复杂社会因素的制约下形成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治文明的进步,国家实力的发展。

三、两国道路比较

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以及美国是意识形态不同的两个国家,一个是社会主义制度,一个是资本主义制度。这背后都深刻的代表了两种文化,一种是以中国为首的东方文化,另外一种则是以欧洲为源的欧美文化。因此两者没有明显的共同之处,但他们在形成过程中都经历了曲折磨练和探索。

中国在这条道路的演变过程中,也曾尝试过很多。洋务派搞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试图在不变更大清王朝根基的前提下继续走封建皇权之路,结果,历史抛弃了他们。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发动戊戌变法运动,试图将中国引向皇权资本主义,结果,历史同样抛弃了他们。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和早期中国

国民党,试图将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社会,结果,政权被他人篡夺。民国初年,袁世凯想让帝制回炉,结果,历史把他钉在了耻辱柱上。与之相伴或稍后,改良主义的、村社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的、三民主义的、新儒家的、复古主义的、法西斯主义的、社会民主主义的种种方案,均被提出或实践过,但历史同样没有选择它们。这就凸显了另一条路,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条道路,正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历史不断演变、不断积累、不断选择的结果。

美国经历了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以及各种改革之后,在多年的发展过后成为了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它是资产阶级的主体民主,钱袋民主。神化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把它说成是唯一优越的制度,显然是一种偏见。而认为这种民主完全是子虚乌有,甚至十分反动,也是一种偏见。美国还是统治集团内部民主争论的主体民主制。多年来在内政外交和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政策上,在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范围内允许存在各种倾向的争论。例如在政府职能上的大政府和小政府之争,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制之争等。当然,这种制度也会存在一些风险,包括后来美国在经济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其根源也是政治制度的选择。

四、中国梦与美国梦

也正是因为中国与美国的发展道路的不同,导致了两国梦想的差异也就呈现出来了。

先重温一下“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具体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说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詹姆斯 特拉斯洛 亚当斯在《美国史诗》中写道: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这是我们迄今为止,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

中国梦和美国梦的侧重点不同。中国梦更注重一个集体一个民族的进步,而美国梦则更注重个人的发展与成功。之所以会这样,也是和历史的 发展道路是相关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从很久很久之前开始,我们就有一种统一的观念。而美国历史较短,自建立之初,就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很多人都是海外移民,所以没有名族的概念,大家都来自四面八发,更追求和向往的自然是自由和平等。实现中国梦,要凝聚大家的力量,人人给力,踏实勤干,利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朝一个方向.它靠的是集体的意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一句话,中国梦要靠全民族强大的合力来实现。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但是也是个喜欢折腾的民族,自毁力强大的民族,很多时候是发展一段,折腾一段,致使国家的发展可能不进则退。所以,现在要实现梦想,就必须统一大家的意识,明确一个目标,劲往一处使。然而美国自建国起就走的是一条务实的道路,就是简单追求个人富裕幸福,所以个人成功的合力构成了国家的强大。中国人若想办大事,首先就是要思想统一。【道路与梦想】

然而中国梦如果添加过多的政治色彩,是不是也会走样呢? 中国梦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实现执政者的梦想,更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所以梦想不能大而空,而应该落于实处。龙应台在北大的关于中国梦的演讲中谈过,她很在乎中国梦的“中国”指的是什么?如果指的是“国家”或“政府”,“国家”“政府”在她心目中不过就是个管理组织,所以她对于国家或政府的梦想是持有怀疑态度的,因为“政府”是会说谎的。但如果“中国”指的是这块土地上的人,这个社会,她又怎么会没有梦呢?这片土地上有挚爱的亲人,这片土地的发展关系所有人的幸福。

我们现如今都在谈“大国崛起”,可以要以什么养的方式崛起呢?相比于大而空的民族梦想,我们似乎更应该一文明的尺度去衡量它。如何衡量文明?如果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的程度,首先就要看它如何对待弱势群体。看怎样对待它的精神病人,它对于残障者的服务做到什么地步,它对鳏寡孤独的照顾到什么程度,它怎样对待所谓的盲流民工底层人民。这就是非常具体的文明的尺度。一个国家文明到哪里,我看这个国家怎么对待外来移民,怎么对待它的少数族群。会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外来文化,是否懂得开阔和包容。因此我觉得我们不应该让一些空洞的东西蒙蔽了我们的实现,膨胀了我们的欲望。脚踏实地的做好眼前的事情才是最真的。在这方面,美国梦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美国梦是一种内生的人性向往,而不是外在的政治实现。因此,实现中国梦,道德价值体系是根基,社会经济是枝叶。中国古代社会重学重德,但个人财富和国家富强却借此而生长;近代西方文明以“文艺复兴”、人本主义为先驱,也使科技和经济大发展。“故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孔夫子的这句话,放在当下也很适合。因此中国梦不应该是是政治梦想,更应该是在修明政治的辅助下的社会普世价值体系的实现。

参考文献:《我们的“中国梦”》 龙应台

道路与梦想 第四篇_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修炼,勇敢前行

【道路与梦想】

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修炼,勇敢前行

读《道路与梦想》有感

《道路与梦想》是我很早就已经存在电脑的电子书,一直没有看,一来对人物传记不太感冒,而来那时候对梦想还没有很清晰的界定。今天一口气读完,这不单单是王石个人的发家史,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长史,故事是中国改革开发进程的一个缩影,我看到了千千万万个王石在这浪潮中挣扎、拼搏、取舍。

那年王石33岁,当过兵,做过工人,在政府机关工作了三年,有一定的阅历,有一定的信心,更有我欣赏的那种不甘于平庸,以个人之力奋斗拼搏的野心。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下海后遇到非常多的坎坷,比如书中提到的玉米事件,还有多次的股权革命性事件,看得心惊胆颤,可见创业难,守业更艰难.这些案例超越了管理你教材里的老套理论,用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商场的尔虞我诈,利欲熏心和不得已而为之。就像最近很火的阿里巴巴上市,马云的成功是用常人无法理解的艰辛和磨难换来的,成功人背后都是一部血泪史。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在不断的审视自己,自己跟成功人士之间的差距,取长补短,就像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缺点,让自己不断完善。王石先生在商场上的待人接物、秉持的原则和底线以及后来看问题的角度的都让我钦佩。

1、自我坚持。王石先生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个人认为是对自我的确认和坚持,一旦认定一件事情后想方设法也要把事情做成。比如书中的玉米事件,他就认准的香港人要吃鸡肉,只是个时间问题,他就打个时间差,船运至码头,最后赚了第一桶金。他坚持做事的态度,先做人后做事,一个借用王石货物转手赚钱的二道贩子,因为遵守客户承诺,即时头破血流也要赶来提货,就这么一个人,王石从此跟他长久合作。第三个故事就是好王石坚持自己的

底线,比如超过25%的利润,这在外人看来甚至像疯子一般的原则性,在他则是底线,历史证明了他的英明与远见,因为他看到了事情的本质.这个很关键,否则,当局者,一个字,迷。

2、创业者的艰辛。90%以上的人看到的是老板风光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其抓耳扰腮,茶饭不思,在政府和强大市场经济体面前的难堪与折磨。有句话说的好,老板不是人做的,尤其在中国。前辈为我们后辈踏出了一条血路,通读此书仿佛是跟那个年代的人重新走了一遍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我们为他们的磨难而揪心,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跟那个年代的脉搏一起跳动,能够站在整个时代的高度来看待那段历史。在现在这样的新形式下,一切困难障碍都是渺小的,心中的惆怅也消散了,心胸更开阔了。

3、人生的修行。佛学中常提修行二字。修和行其时就是做人和做事。来到世间的每个人都在修行,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是同时进行,相互影响,不能分离。只有个人的修养到达更高的层次,他才能在更高的层面上更好的驾驭他的事业。如今社会,物质生活已经丰富太多,但我们很多人都感觉非常的忙碌,感觉没有自己的时间,感觉生活越发空虚和焦虑,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精神生活贫乏,人生理想、信仰的信仰的缺失。王石先生选择了登山来参透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文中详细描述了他登山的过程,为什么7个人中有4个登顶成功,为什么是他一个人未收任何伤,而且当时他已经53岁。他从登山这个事情参透了很多事情,也应证了他为什么会成功。自己该做什么、自己坚定的目标、人的潜能,当巍巍的珠穆朗玛要求人们用整个生命面对她的时候,登山就变得纯净无比。这复杂而简单的攀登开始关乎人性、自我、勇气和尊严,并直指生命的源头和内涵。我很喜欢作者在在其专著《INTOTHETHINAIR》中的一段话:“在具有神秘魅力的探险后面呈现出的坚忍不拔和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是对我们天生的舒适和安逸的解药。它预示着一种对衰老、他人的虚弱、人际关系的责任、各种各样的弱点及缓慢而乏味的生活进程的青春年少式的拒绝。”

4、职业的素养。书中讲到万科发现自己的短板,欲与中海联姻,但中海一直笑而不答,最

后万科就开始挖中海的骨干。有一个深圳的高管,在面对名企高额薪酬的诱惑下,毅然决定来万科,且要求万科不要给他特殊待遇,按照既有标准评定薪资。这就是职业素养,最后万科也感慨果然是中海培养出来的干部,不仅具有职业精神,也有高级管理人员的气度胸怀。在我看来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所在公司的基因,或多或少代表之前工作的经历。现在是要打造个人品牌的时候,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展现我们最专业的一面,代表百世的企业形象,彰显公司的行业水准。需要的是每一位职员都能够充分发挥专业、进取、创新的做事风格。惟此,百世才称得上是一支能战斗的团队,一支充满希望的团队。现在这样的格局还没有实现,它的实现,则需要每一个百世人的不懈努力,从我做起,点滴见功力。

人生就是个单行道,平凡也好伟大也罢,都在自己人生的轨迹上走着,能走多久就要看自己的坚定和坚持,无论财富多少,自我确认,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的人,就是幸福的!

道路与梦想 第五篇_学习是思考着前行(1)

学习是思考着前行

我认为,读书仅是学习的众多途径中的普通的一条,它相比其他途径的优点是花很少的钱就可以和古今中外的大家交流思想,它的缺点是总让你有一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忧思,你会在众人的针锋相对的思想中感受到世上本没有真理只有共识,从而使你的迷茫加深。 解决其缺点的办法不能止步于“兼听者明,偏听则暗”上,毕竟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在听别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中提高“独立生存,快乐生活”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辩证的使用书中的思想方法总结归纳实践出在自己的人生处境下对自己独立生存和快乐生活最有效的经验与原则,这就是自己的真理! 书是读书这种学习方法的必备工具,对书的选择将直接影响读书的效果,因为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是建立在与问题相关的数据的真实性上的。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当保证书本所提供的数据与观点的真实性与原创性。我在读书时,一般都会选择用脚做学问的人的著作,比如想了解农村问题,就读温铁军教授写的书,因为温老不光有学术水平,更重要的是他有上十年的农村实践经验。 既然要谈谈读书,闲话就不多说了,在这里我也不多讲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意义呀,因为这方面网上有很多的文章而且这也是一个仁则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这里我只想那我自己的读书经历来向大家讲讲读书动力的问题,主要从如何用问题驱动我们去理解我们所生

活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的大环境和如何从问题出发去寻找机会利用好自己所处的大环境以实现自己人生幸福最大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所写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读书贵在生疑。

生活中遇到的搞不定的操作问题和费解的原则问题,阅读中产生的与自己的经历不相符的地方和带有权威性论断的地方,这些都是生疑的好地方。

解决问题就是我读书的动力,我这个人非常不喜欢这样两种回答:

(一)因为别人都这样 ,(二)一直都这样。我认为这种回答从来都不能拿来作为问题的答案,它除了能让你停止思考,痛苦的接受现实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作用了。

这个现实在梦中多次出现„„

“夜幕降临,深圳这座繁华的大都市再次被淹没在灯红酒绿之中。一个人站立在喧闹的大街旁,注视着眼前的车水马龙,一辆一辆排成一列一列不断向远处延伸,成一条条亮线,一个个亮点,直到消失„„” “路在哪里?我该做什么?我该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假如我辞去现在的工作。”手里拿着刚喝完的空饮料瓶,那个人思索着,迷茫着,那个人就是我。【道路与梦想】

在那段横跨二十的年龄里,不知何时,各种各样的问号从脑袋中冒出。

“老板是怎样知道该做什么和该什么时候做的?难道他也像我一样有另一个老板给他下达指令?”,“为何物价天天在涨,员工的工

资却一直不涨?为何很好吃的大白菜,其价格那么低廉,而一个很旧很破又不能吃不能喝的清朝瓷碗却价格高的惊人,难道买它的人傻了吗?”

这两个问题在我十几岁的小脑袋里转悠着,我当时甚至把自己的梦想都设为将来长大了要成为一个老板,尽管这样想,可我依然不明白老板天天到底做了什么,为何公司里在我看来学士渊博的工程师都买不起的汽车和豪宅,老板却能轻而易举的买到,而且每次走过办公室的时候都能看到老板在与客人悠闲地聊天不用像工程师那样在机器周围穿来穿去地忙个满身臭汗。

我不解,但我也不想用其他人的回答,比如,老板剥削员工的剩余价值才有钱的,来忽悠自己,因为假如这个观点成立,那么工程师为何不自立门户去剥削别人而要被老板剥削呀?他傻吗?不傻呀,要傻的话也不会那么厉害了,各种机械被他玩的团团转。我相信老板身上一定有他会别人不会的能力和他有别人没有的资源,既然我要学习他,我就要弄明白这些东西是什么,如何弄明白,我想到的方法就是观察老板平时都干些啥,还有就是看书,看知名企业家自己写的人物传记,看他们都是在怎样的环境中长大的,都有哪些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就这样开始了看书之旅。

我看了万科集团老总王石的传记《道路与梦想》,知道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个供给严重不足的时代,基本上卖啥都赚钱,当时经济刚开放,公司法都没有也不知道干啥合法干啥不合法,王石的公司是以股份制形式组织的,期间面临了一次金融恶意收购,还好王石处理

得当公司有惊无险。从这本书中我明白做企业要懂法律和金融,虽然认识肤浅,但终究是读书的收获,还是挺高兴的。我还读了万通地产冯仑的《野蛮生长》,也算是部传记吧,真没想到冯仑长得文文静静的,生活却如此霸气,爱说段子却句句蕴含人生大智慧,读这本书让我深深感觉我人生经历的匮乏,读书万部,不如阅人无数的感慨油然而生呀!

还没有搞清艺术品为何比白菜更有价值的问题新的问题又产生了,以下这也是些经济问题,没办法经济生活与人息息相关呀,严重影响生存与生活。

“为何那些真正在劳动的人工资很低,那些挂着名不干事的政府单位职员却工资很高,而且福利好到连纸巾都有单位分发,荒谬到让我费解,政府的老板是谁呀,他咋这么傻养这么多吃白饭的人就不担心成本过高资金链断裂导致政府破产?还有就是工资是谁定的呀,有那么多人想考公务员,说明供给很大呀,为何工资不下跌呢?不合市场规律呀!还有只有有盈利才有钱发工资吧,那政府的利润从哪里来?税收,国有企业收入,各种罚款,税收来自全国人民,国有企业收入因为有用极低的价格获取生产要素和通过各种途径实行市场垄断的优势可以获得很高的超额利润。人民花钱请政府管理团队提供公共服务,行政成本却居高不下,花一元钱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十元都解决不了!人民还要这样的管理团队干嘛还不早点换掉,找更有能力的管理团队管理国家!”

这是有段时间网络上老是在报道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数又创新

高和总是有些公务员在网络上晒福利,既然连卫生巾都有单位报销。没过多久又有报道称国家社会养老金出现过万亿的亏空据说是很大一部分是发给了那些已退休但是没有交过养老金的退休公务员了。所以我就把政府当做一个公共事业公司来分析,提出了以上问题。

为了弄清答案,我读了《财政学》,《政府论》等书,发现国家不能和公司相提并论,它有军队,它破不了产,只要有一个国民还在搞生产他就有税收收入,它绝对拥有了大批土地,土地是永不折旧的资产,是生活必需品并且土地的供给绝对有限,所以其绝对稀缺,哎,终于明白了土地是一切资本之王呀,谁要是有武力保证对一块土地的绝对占有权,那他就可以剥夺这块土地上的一切,包括土地上生活的人民。政府是最大的地主,最大的土地资本家呀,土地公有制只是个噱头而已,以前我还信以为真,笑自己当年太年轻,哈哈。这下一切都清楚了,资本作为财富分配的一种依据,政府某些公务员当然可以躺着赚钱了,因为无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资本都参与了生产!谈到这里我多么想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呀,或者那一天哪个国家的政府实行股份制改革,我也有机会做个小股东多好!哈哈!

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结束,而是诞生了一个更根本的问题:为什么土地是他们的而不是我们的?我想很多人都想过这个问题,不过这里不讨论,先放一放呗。接着在土地不是我们的的前提下会出现哪些问题。

“早在上中学时,我就搞不懂一个现象,书上说发生经济危机了,牛奶卖不出去,很多牛奶被倒到下水沟里了,但就在不远处却有很多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61736/

推荐访问:道路与梦想读后感500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