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读后感大全 >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时间:2018-05-17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读后感大全】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第一篇_《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读《丑陋的中国人》小感

“丑陋的中国人”是近几十年来国内主流媒体和舆论一个经常使用的概念,尤其在知识圈,这个概念的使用频率很高,与之相关的便是“国民劣根性”、“中国人劣根性”等一套似是而非的说辞和理论。美其名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事实上,这种贬低中国人的做法,一直延伸到历史的最深处,连同几千年的文化传统都彻底否定,中国人从来都是坏的,中国文化从来都是落后的,中国人就是劣等人种等等,成为很多知识分子解读中国现象的一个避风港: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要用这个观念一套,好像就绝对正确了,好像就找到问题的症结了。殊不知,这种观念害了多少中国人,尤其是普通中国人。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种观念对普通中国人的危害。这几年,中国各地矿难多发,引起社会关注。发生矿难有技术原因,也有矿主等人的观念原因。假设矿主认定中国人就是丑陋的、就是劣根的,他还有什么理由,为这些劣等的矿工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这是站在资本家的角度,反过来,站在矿工的角度也一样。如果矿工也自认为自己就是丑陋的、劣等的,他还有什么理由提出更高的安全要求?如果一个企业是外资企业,外资老板也认为中国人是丑陋的、劣等的,他为什么要给中国人同外国人一样的福利和安全保障?作为整个西方世界,他们经常高喊人权,但是,对以种族主义的面目出现、竭力贬低中国人的“劣根性文化”不言不语,似乎那只是你们中国人自己的事情,根本原因是,在西方主导的一体化世界中,中国人自觉接受“劣根性文化”,使得西方世界大大受益,具体来说就是降低了初级产品的成本,“廉价劳动力”永远廉价,外国人享受其“廉价”,中国人则把“廉价”当成世界体系中的“比较优势”,让外国人能够大赚其钱,而且让中国永远放弃赶超西方的梦想。因此,“劣根性文化”本质上与奴隶制是一样的。不同只在于,奴隶制是白人傲慢地认为奴隶就是劣等人,“劣根性文化”则让被奴役的人,自觉认为自己就是劣等的。

包括昨天说到的拆迁问题,粗暴对待被拆迁者的做法,也在劣根性文化的氛围中得到了解释和安慰:中国人是劣根的,以外国方式改造中国是文明先进的,为了像西方一样实现文明,为何要对从来都坏、永远改不好的中国人和颜悦色?再延伸一点,由于中国整个就是不可救药的,出卖中国的国家利益,难道不是帮助先进的人群消灭落后的人群?当汉奸又怎样?汉奸也在劣根性文化中找到了

自我解脱的最佳理由,当汉奸难道不是对劣根性的唾弃?当汉奸难道不是投入文明的怀抱?在劣根性文化的氛围中,文天祥之类的忠义节烈,不过是体现劣根性的迂腐。

我们说中国人是美丽的,并不是说中国人没有毛病和缺陷,并不是说中国人不需要学习和改进。但是,只有坚信中国人是美丽的,我们才能正确地面对自身的毛病和缺陷,而不是简单化地把一切问题归入“劣根性”。以矿难来说,只有接受中国人是美丽的,矿主才会爱惜矿工,珍惜矿工的生命,矿工才会理直气壮地要求提高待遇和安全环境。对待拆迁也同样。对待与外国人谈判也一样。吾友王小东先生曾经指出,对于中国人劣根性的描述,近年来还被一些“美女作家”扩展到性能力上,说中国人在性能力上都不如白人。于是,中国姑娘以傍老外为荣。在铺天盖地的劣根性文化中,夸张点说,老外可以轻易地把中国姑娘搞到手,三妻六妾,长此以往,未来很多中国人恐怕连找老婆都困难。自己的女人被别人弄走了,自己还在痛批自己“劣根性”,悲哀啊。王小东先生进一步指出,根据西方人自己的调查,欧洲人的性能力,一般只有几分钟。据一项针对西班牙妓女的调查,一个西班牙妓女一次交易,包括脱衣、穿衣的时间在内,标准化的要求只是7分钟。从这个事例也可以看出,对于中国人“劣根性”的极度夸张,已经达到骇人听闻的地步。

批判一切“劣根性”的描述,说到底就是抛弃中国人过去、现在、将来永远不如别人的谬论,就是要让中国人摆脱在没有奴隶制度下继续被奴役、或自觉接受奴役的状况,就是要改变把贪腐说成是必然、把出卖国家利益变成心安理得的荒谬。摩罗先生的新书《中国站起来》系统性地介绍了“国民劣根性”理论产生的原因和演变过程,以及这种理论对中国的长远危害,但依然遭到一些人的批判。对此,我要多说几句。我们说中国人是美丽的,并不排除中国人有缺点,但是,所有的缺点,对于不同的国家人都是一样的,比方说奴性,中国人有,外国人也有。外国人同样也会对老板献媚,对权势折腰。如今,某些中国人的奴性换了一种表现方式。随着中国社会的改变,随着“劣根性文化”的大肆张扬,某些依然保持奴性的中国人,在中国已经找不到表现其奴性的对象,便把外国、把西方当成了主子,满足了做奴才的本性。洋奴之所以感觉良好,洋奴之所以自感高贵,其基础就在于中国人的“劣根性”被当成了普遍真理。

前几天遇到孔庆东先生,交谈中说起一件事。孔庆东先生曾经研究过抗战时期的沦陷区文学,我问孔先生,在抗战沦陷区,日本侵略者如何看待鲁迅?孔先生说,日本人当然说鲁迅好,日本人的理由是,他对沦陷区的中国人说:看,不是我们说你们糟糕,你们中国人自己也说你们从根子上就烂了。所以你们中国人应该接受我们的统治,所以我们先进的日本人统治你们落后的中国人是应该的。当然,孔庆东先生并不因此而否定鲁迅,只是认为鲁迅是被日本侵略者利用了。但是,这个例子也确实让我们看到,所谓“劣根性文化”既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因素,也有其他人企图继续、永远奴役中国人的因素。在我看来,后一种因素更大。因此,摩罗先生反对“国民劣根性”理论的《中国站起来》一书,在当今中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21世纪,让我们做一个高贵的中国人。下午要去参加《中国站起来》一书的首发式,谨以此小文向摩罗先生致以敬意。

很早就很说过有《丑陋的中国人》一书,通过书名我似乎就能感觉到书中说了点什么,可能就是把中国人的不好的地方陈列出来,这个作者肯定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没啥意思,所以一直没有去看。然而今天我看了,看了之后才发现作者是一个台湾知名作家,虽然他已逝世,但我对他的言论不敢苟同,看了头几篇我就发现柏杨先生过于偏激,有以偏盖全的嫌疑。我在此只是就事论事,对文学的交流与见解,相信柏杨先生如果在世,也是很乐意与大家互相交流意见的。

第一天(1——6章)

看了柏杨先生在美国爱荷华大学的讲辞,开篇作者就讲了中国人的虚伪,生为中国人在国外没自尊,中国人声音大、喜欢窝里斗、不团结、不大度、喜欢得意忘形、胆小怕事。这也毛病我也认同,于是作者提出了综合性答案,“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病毒,使我们子子孙孙受到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接着作者在第二篇中接着讲了在中国传统封建的酱缸下,中国人没明主、情绪化、华而不实,并举例美国的孩子比中国的孩子爱笑,应该感谢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横地切入,并且外国打开中国的大门越早越好,这些我也认同。接着作者又道出了中国人的假仁假义,断定这是中国必然要倒霉的气质。以上说的我都同意。但是我觉得作者只看到现象,并没有看到大局和历史的必然与偶然的相结合,我同意作者说话一针见血,但不认同作者真的有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柏杨先生在道出以上现象后,又反复提出了国人没有鉴赏力,这样矛盾就出来了。作者一面强调中国的传统文化毒害了中国人的思想,一面又强调中国人没有鉴赏力。这不相当于既要把一个人放到泥潭中,又不准那个人弄脏弄臭自己吗?作者感谢外国对中华民族的入侵,因为他们带来了文化,而且希望他们入侵的越早越好,作者难道没想过,在传统文化中,都是外国人学我们的吗?如果让历史重演,外国人在以前是不敢侵略中华民族的,那时中国

在全世界代表的是先进文化,外国人是要向我们学习的,这怎么叫越早越好,外国人没这个机会。此外,作者没有意识到历史是由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结合发生的,外国人对中国的入侵中外国发展到了对外扩张的阶段,中国的没落是中国到了改革的时刻,两者走到一起只是时间的问题,外国人入侵是有他们的目的,凡事都有两面性,他们带给我们的文化冲击就是好的一面,怎么能说感谢他们的入侵呢。这和日本人编著给他们下一代的教材有啥区别?这就是历史,就这么简单,没有如果,没有后悔,没有假设,没有感谢,有的只有怎样生存。作者可能感受到国外政局的稳定与人权的合理,但作者没有想到国外是经常闹金融危机的,并且哪一次政权交接不是鸡飞狗跳,更有甚者流血冲突,这是所谓的浪费钱比浪费人头要好吗?外国人浪费人头浪费感情比中国只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也许是作者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缘故,他并没有看到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他把中国看得过于可怜,他说他看不到中国人的笑,而我却经常看到小孩的笑容与机灵。现在的小孩都比早一代更聪明与大方。我知道作者是好意提醒,但作者请外国朋友来帮助中国人,这不免有点寒酸,作者所说的中国人丑陋的地方,的确存在,但我觉得有些丑陋的东西更利于中国快速发展与强大,比如说中国人说话声音大怎么了,这叫洒脱、豪爽,人家性格是这样,有必要做作吗?中国人有这些缺陷,而外国人又有他们自己的缺陷,大家都有缺陷,有必要与国际接轨,有同样的优点与缺陷吗?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缺陷很正常,中国人的思想有五千的的沉积,想要真正改变不也要五千年或者更久的时间吗?在那以后说不定中国又出现新的问题,这难道要怪罪到当前的社会制度吗?我们得考虑到全世界和本国在那个时代发展的现状来分析问题。作者这部书一发表,很有可能被一些反动分子利用,这对中国形像的确有影响。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很多人都觉得中国人做事太过于形式,比如开会、谈话以及房屋装饰都可以一览无遗。但是形式有时候是必须的而且还是比较重要的,习惯成自然,好的形式多了大家都能耳濡目染,如果什么东西都只讲实质,这个世界也太没有情趣了,我想要真是那样,人在临死时可能就不会很留恋这个世界了吧。中国在发展,中国需要展示,中国需要自信,中国人还有很多优点。我觉得这样的话题放到中国讲讲也就行了,中国人不是笨蛋,有些事心知肚明就行了,讲给外国人听并请他们帮忙,只增笑料而已

我们有些人老拿外国人的优秀来激励自己国家的人奋发向上,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东西很可能引起别人的自甘堕落!

为什么中国呢么想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为的就是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质,我们中华民族也有。没有人能够说我们,更不能自己骗自己,把“反省”弄得跟忏悔一样,呢样岂不是惹人笑话。【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希望作者不要把自己人说的太过火,即使你多么有才,请你在发展上多下功夫。我不喜欢作家,因为他们只会说,谁能过真正了解谁呢 更别说是一个国家,我们看到的只是片面而已。 大放厥词不是你一个人的专利!!!

中国人丑陋吗?

冯骥才

人与人确实会擦肩而过,比如我和柏杨先生。

1984年聂华苓和安格尔主持的“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对我发出邀请,据说与我一同赴美的是诗人徐迟。同时还从台湾邀请了柏杨先生。但我突然出了点意外,没有去成,因之与这两位作家失之交臂,并从此再没见过。人生常常是一次错过便永远错过。

转年聂华苓再发来邀请。令我惊讶的是,在我周游美国到各大学演讲之时,所碰到的华人几乎言必称柏杨。其缘故是头一年他在爱荷华大学演讲的题目非常扎眼和刺耳:丑陋的中国人。一个演讲惹起的波澜居然过了一年也未消去,而且有褒有贬,激烈犹新,可以想见柏杨先生发表这个演讲时,是怎样的振聋发聩,一石撩起千层浪!其实作家就该在褒贬之间才有价值。我找来柏杨先生的讲稿一看,更为头一年的擦肩而过遗憾不已。其缘故,乃是当时我正在写《神鞭》和《三寸金莲》,思考的也是国民性问题。

国民性是文化学最深层的问题之一。国民性所指是国民共有的文化心理。一种文化在人们共同的心理中站住脚,就变得牢固且顽固了。心理往往是不自觉的,所以这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对于作家来说,则是一种集体性格。由于作家的天性是批判的,这里所说的国民性自然是国民性的负面,即劣根性。鲁迅先生的重要成就是对中国人国民劣根性的揭示;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所激烈批评的也是中国人国民性的负面。应该说,他们的方式皆非学者的方式,不是严谨而逻辑的理性剖析,而是凭着作家的敏感与尖锐,随感式却一针见血地刺中国民性格中的痼疾。鲁迅与柏杨的不同是,鲁迅用这种国民集体性格的元素塑造出中国小说人物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形象——阿Q,遂使这一人物具有深刻又独特的认识价值。当然,鲁迅先生也把这种国民性批判写在他许多杂文中。柏杨则认为杂文更可以像“匕首一样”直插问题的“心脏”——这也是他当年由小说创作转入杂文写作的缘故。故而柏杨没有将国民性写入小说,而是通过杂文的笔法单刀直入地一样样直了了地摆在世人面前。他在写这些文字时,没有遮拦,实话实说,痛快犀利,不加任何修饰,像把一张亮光光的镜子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哪儿脏哪儿丑,想想该怎么办。

被人指出丑陋之处的滋味并不好受。这使我想起从十九世纪下半期到二十世纪初西方人的“传教士文学”——也就是那时到中国传教来的西方的教士所写的种种见闻与札记。传教士出于对异文化的好奇,热衷于对中国文化形态进行描述。在这之中,对中国人国民性的探索则是其中的热点。被传教士指出的中国人的劣根性是相当复杂的。其中有善意的批评,有文化误解,也有轻蔑和贬损;特别是后者,往往与西方殖民者傲慢的心态切切相关。由于人们对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那段被屈辱的历史记忆刻骨铭心,所以很少有人直面这些出自西方人笔下的批评。这种传教士文学倒是对西方人自己影响得太深太长,而且一成不变甚至成见地保持在他们的东方观中。这又是另一个需要思辨的话题。

然而我们对自我的批评为什么也不能接受呢?无论是鲁迅先生还是柏杨先生对国民劣根的批评,都不能平心静气以待之。是他们所言荒谬,还是揭疤揭得太狠?不狠不痛,焉能触动。其实任何国家和地域的集体性格中都有劣根。指出劣根,并不等于否定优根,否定一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第二篇_读《丑陋的中国人》有感

读《丑陋的中国人》有感

《丑陋的中国人》是柏杨的一篇通过演讲之后进行整理的文章。自从演讲之时起就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褒的是指出了中国人的毛病,贬的是丢了中国人的面子。我的第一感触是,柏杨为什么会写这样的文章,为什么会发表这样的看法,为什么把我们中国人写的一无是处?再看看文章,脸就火辣辣的红起来,感觉挨骂的人就是我,我就是文章中缺点众多的丑陋之人。但我不恨柏杨,我看完第一遍,还想看第二遍,甚至想写篇文章自剖一下。更不怒,不怨,不艾。柏杨的话深深的打在我的心上,不知道是觉得可怜,可悲,还是可恨。作为中国人我们是有很多优点,但是我们身上的缺点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国家应当居安思危,个人应该日三省吾身,落实到我们个人身上又该怎么做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最应该去深刻思考,总结的。我觉得柏杨并不是在诋毁或者单纯批评什么。很多人在没有反省之前,一听到“不顺耳”的话就理解为是一种别有用心的攻击或者是无知的表现,竟忘了老祖宗的训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大多数人总是不喜欢听忠言逆耳。一旦听见对自己不利的东西就立马出来攻击。觉得别人是在对自己的挑衅!

柏杨先生不是说:中国没得救了,只剩下些劣根;而是一些问题的确与其他现状并存,柏杨先生把它指出来,讲出来,像是在治病,中国人有没有病?肯定有,每一个民族都有一定的问题,那么,柏杨先生把病指出来,说明中国人病状明确,可以针对而医,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一个观点,只要被提出来、存在着,就有一定的可取性。可能可取性很小,谬误性很大,但是我们仍不应反对它、抛弃它,而是用我们的判断力判断出哪些是对中国人有用的成分,并把这些成分提取出来,切实的用以改造自己,优化自己,这就是我想对反对柏杨先生的人所说的话。

《丑陋的中国人》里有很多令人深思的观点。也充分暴露了当今中国的现状。“为什么一个中国人,稍微胆大心粗一点,稍微讲一点点实话,就要遭到这种命运?”这是柏老开始提出的,难道不是吗?现在我们虽然倡导言论自由,学术自由,我想这不是形式上的,这只是一种表演。一旦你触痛了掌权者那根弦,他们总会想方设法让你闭嘴的。柏老提出了很多观点,中国人就是具备了狠多可怕的特征啊,脏、乱、吵是其一,嗓门大的真是天下无双,还有很重要的是窝里斗、不团结、相互践踏、拆台,可真是天下闻名。正如他所说,每一个单独的日本人看起来都像一头猪,可是三个日本人加起来就是一条龙。中国人呢?中国不是有句古话说,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中国人,三条龙加在一起,就成了一头猪,一条虫,甚至连虫都不如。外国人批评中国人不团结,柏老说:“你知道中国人不团结是什么意思?是上帝的意思!因为中国有十亿人口,团结起来,万众一心,你受得了?是上帝可怜你们,才教中国人不团结。”这句话虽然具有很浓的讽刺意味,却无不表现了柏老想借此来惊醒中国人。我特喜欢书中的一句话“中国人就像酱缸里的蛆,喜欢在浑浊恶臭的环境里相互搅来斗去”,说的实在是太深刻了。

其实书中有很多说“丑陋”的观点,像柏老对崇洋媚外的批判,认为我们其实都是崇洋的,我们哪样用的吃的穿的玩的,各种东西,不是洋人发明的,不是从洋人那里传来的,我们可以崇洋但不要媚外就可以了,中国人总是分不清崇洋、媚外,以为崇洋就是媚外,媚外也就崇洋了。还有就是中国人的心胸总是那

么狭窄,泱泱大国,本应历练出心胸的宽广,可是正是因为长期的贫穷,杀戮,猜忌,使我们心胸反而更加狭窄,等等许多值得反省的地方。我们不要总是抱着排斥的观点去看待柏老对丑陋的揭露,也不要觉得身为中国人,我们被柏老批评的一无是处,觉得身为中国人去批评中国人,揭露自己人的伤疤,是一种耻辱!我们要看到这些缺点,去反省,去改正,从而让中国变得强大。我想这才是柏杨最终的目的!

总结柏杨先生提到过的国民劣根,即贪小便宜,或者说是不肯吃亏,就结果而言,反而是吃了大亏,整个民族在两百年的时间里陷入被人欺的泥潭。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策略问题,是策略上出了错,因小失大。同是,这也是一个民族性格问题,性格形成于历史文化环境当中,潜移默化中不易引人察觉、惊醒,却又毒害颇深,这就是柏杨先生所说的“毒素”。用马哲来讲性格类似于意识,由物质决定,而物质与意识间的反反复复的相互作用早就了现状。我们应当从柏杨先生的文章中反省自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自我改良计划,付诸实践,打破原来的不良现状的平衡,制造一种客服国民劣根后的平衡,才能是民族健康、自信的发展下去。自助者天助。大我由小我组成,改变世界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国民从改变你我开始。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第三篇_《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丑陋的中国人》是中国台湾作家柏杨的作品。设“丑陋的”为P,“中国人”为M,“柏杨”为S.根据逻辑学直言三段论的审判格AAA式可推出。因为中国人是丑陋的,柏杨是中国人,所以柏杨也是丑陋的。 那柏杨为什么是丑陋的?无可否认《丑陋的中国人》从内容上看是本好书,他用尖锐的笔锋深刻的揭露了中国人的劣根性,其书影响很大,一版再版,甚至还有日文、德文、英文等译本行世,到后来冯骥才甚至将作者与鲁迅相提并论。但我认为这种类比是不充分的。从写作背景看,鲁迅的作品出自那个风雨飘摇、大厦之将倾的年代,所以鲁迅在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时更多包含着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民族大爱。但反观柏杨,该书1985年初版于中国台湾,1985年的台湾是什么情况呢?这一年老迈的蒋经国想顺应本土化和民主化的世界潮流,正在考虑在台湾地区接触戒严实行全面民主化,并同意开放台湾人回大陆 探亲 旅游,民主化进程飞速发展,台湾前景一片美好,从此看来柏杨在写这本书来揭露中国人劣根性时是否也抱着一种悲天悯人,欲扶大厦之将倾的情怀呢?还是像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所说的深受“哗众取宠主义”影响?亦或是市场经济的流弊所致?显然这点是值得怀疑的,因此我们虽然不敢说这种类比是错误,但起码是不准确的。

以上是从作者的写作动机来论证,下面我们在从他的写作内容来看一下,作者说中国人是丑陋的,并批判道“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自斗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照他这种说法,不仅是现代的中国人,连我们的老祖宗也是丑陋的?难道你不觉得这是赤裸裸的逆向种族歧视吗?其实不仅是柏杨,就连现代的很多中国人都无意识的带有逆向种族歧视,老是在骂自己的国人怎么素质低,并且还动不动就拿日本英国来说事,你想这到底安的是什么居心?我们都知道物质决定意识,中国两千年灿烂的农耕文明造就了华夏礼仪之邦,而欧美断裂蹩脚的小农经济造就了喜欢吃半生牛肉的欧美人。如果你拿拥有两千多年文明的古代中国人和大约只有几百年小农经济基础的欧美人比谁更有素质岂不是很可笑吗?两者根本是没有可比性的。换言之,如果你拿如今已有了几百年发展历史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欧美人和在1978年才开始搞市场经济的中国人比素质难道你不会同样觉得很荒唐吗?中国国民素质现在的确不如欧美,这是事实,但难道欧美人天生便是有教养的吗?你为什么不去翻翻《资本论》,看看当时的欧美商人如何坑蒙拐骗,甚至比现今的中国商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柏杨却硬要厚颜无耻的把原因归结于中华民族的劣根性,我实在看不出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在哪里?一个本身便是丑陋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去指责其他中国人的丑陋呢?

综上所述,得证!【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姚思帆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第四篇_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读《丑陋的中国人》有感

中国,一个有着丰厚历史遗产和精神文化的泱泱大国,自古被称之为 “礼仪之邦”。但近年来却一次次被其他国家破口辱骂,被歧视鄙夷。中国的历史总是被匆忙地翻去,但问题却从没有解决过,一味地逃避,正如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所说,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斤斤计较”、“死不认错”等让人忍无可忍的错误,指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的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都受到了严重地精神上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完全痊愈。

但是,中国并非已到病入膏盲的程度。 一个人,或者是一个组织,大到国家,只有意识到自己是有缺点才有改良的可能。能坦诚的认识自己的错误就是一种正确。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看清自己戴着的是一张怎样的面具。比如,看到餐厅里,公车上大声喧哗的人,先想一想是不是有时候自己也会这样子。同时,正视自己的面具,不管它是多么得丑陋。只有认清事实,承认自身的不足,才能按图索骥,对症下药,治愈身上的痼疾。正如医生看病。医生提出的只是一个建议,开的也不过是一个处方。能不能痊愈,全取决于愿不愿意按医生说的去治疗。负荆请罪的廉颇将军不也犯错了吗?但他愿意悔改,认真的思考了自己的过错,还背上荆条登门赔罪,这难道不值得赞扬吗?既然同样是犯错,中国为何就不肯悔改呢?

每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错误,只要我们力所能及地一点点改正,整个国家的错误不都改正了吗?我们一代是祖国的重要力量,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这一代人如果个个能吸收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摒弃老祖宗身上的陋习,励志图新,发愤图强,那当我们挑起振兴中华的大梁时,我们的国家将是如何焕然一新啊!

我们这一代人一定可以摘掉那副丑陋的面具,中国必将是一个美丽的国家,中国人必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

(御苑 杨肖俊)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第五篇_《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丑陋的日本人》读后感

首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不想去评价日本人是多么的丑陋,因为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不只是日本人在民族性以及人性各方面所看到的丑恶的一面,从高侨敷自身的经历以及他在南美的所见所闻,让我体会到,日本移民海外的心酸历程,那时候的日本并不是现在所看的日本,没有走在世界前列,没有那么多权利来保护移民所受的保护权。

在这本书中还提到第一批被充当劳动力骗到秘鲁的日本人,他们的痛苦并不是我们一句轻描淡写“理解”所能体会到的,抛弃妻子,背井离乡最后发现只是一个骗局,被自己的企业和外国人(秘鲁)所骗,有的早已客死他乡,而剩下他们也许连回家这样的念想都破灭,只是在心灵深处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呼喊——“回家,祖国”。

同为东方民族我不想拿我们的民族做任何比较,但是地域环境决定了我们有很多的共同之处,这种民族性和人性,我们和日本人是极其相似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我们生活在海外的同胞他们的苦痛与辛酸,高侨敷大多数说的是日本人但偶尔也提到一些中国人,话语之间也表现出了中国人在外的命运其实与日本人差不多,日本人在秘鲁被称为“支那人”,中国人也差不多。国外的生活、教育、工作方式确实与东方国家有着天然之别,但是不能因为这些儿就把自己说成是劣等民族。不论是在公众场合选择沉默,保持中立,在吃饭时不懂怎样使用刀叉会等到有第一个人使用后模仿的场合,还是在别人看来及其虚伪的顺序礼节,这些都是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

发展历程所决定的,你如果生活在这样的国度你只能选择服从,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种民族共性。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日本是一个及其小的的岛国,人口少说也是秘鲁的几倍,也许把所有的日本人都叫出来站在这个岛上也许连站的空间都是拥挤的,又怎么能比驾车七八小时也见不到一户人家的南美呢?

高侨敷说日本永远不会是第一个创新的人却也不会是甘愿落后的最后一个,因为他们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和一般人不能做到的坚强毅力。日本丑恶的一面在里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一个东方人我不曾到过国外,我没有高侨敷那样深的的体会,但是他描写的日本人我一点也不觉得陌生,换句话来说我觉得他说的日本人就是中国人,当他提到性爱在秘鲁人们觉得是那么的神圣,裸体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享受是对一种艺术美的追求,我们能看到在很多外国艺术作品中画的人物都是裸体的,而在日本,一提到性爱日本人脑海里浮现都是几个男的一起蹂躏女孩的肮脏画面,而像国外裸体的艺术是不可能存在的,高侨敷所讲到的在学校里放一个撒尿顽童的事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在秘鲁,十字路口如果有对恋人在依依不舍的离别,走到路中间,驾驶的车辆是不会打扰他们的,甚至还会绕道而行。这种行为在日本是被人们觉得耻辱的行为,在中国也是一样的,如果真有这样的情侣出现在这样的路口也许我们能听到的不是喇叭声就是司机的叫骂声。

每个国家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所凝聚形成的民族也一样他们有值得人们敬仰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例如,在秘鲁这个国家里生活着一些少数民族的部落,他们用少女来祭祀,以求上帝保佑他们

国泰民安,类似的还有很多,如“伫立太阳寺”等等。

对于书上所提到的一切,我们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不一样的,但我们 不能一概而论的说日本是丑恶的,用哲学的观点来说就是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用美的眼光看到日本的另一面。最后的期望不只是对日本对我的国家也一样,希望教育,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管理更加人性化,让每个人都能快乐的享受生活。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第六篇_丑陋的中国人 读后感 4000字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二十年前,“丑陋的中国人”被人狠狠地臭骂了一顿,奇的是,挨骂者不仅没生气,反而对施骂者寄以无比的祟敬和感激。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原来施骂者也是一个“丑陋的中国人”,其之所以骂,只不过是渴盼这个所有炎黄子孙共有的民族,能去其丑陋,光大美丽,

更加兴旺发达耳!

这位施骂者自号柏杨,当年以一篇《丑陋的中国人》,让那么多中华儿女如惊睡梦。

二十年后,有一个自称芝麻糊的中国机关人想写一本揭批中国机关人陋习的书。鹦鹉学舌,并不是也想震惊谁,更非自以为学识和才思可比柏杨,只是自认为爱国家、爱中华民族之心不敢稍逊于柏杨先生罢了。而,机关人,又是国家命脉、民族命运的把握者,是国家繁

荣昌盛的动力轴心,是故,机关人的“丑陋”更值得一骂。

柏杨先生不仅是位智者,而且应是位学者。他骂中国人之丑陋,直上溯至春秋战国时代(他把中国人之丑陋全归因于儒家文化的影响这一点芝麻糊并不一定赞同,但骂“丑陋”之准、之深,却无不令芝麻糊折服),可见其学识之渊博。而芝麻糊呢,只不过是一小小的机关人,才疏学浅,对机关人之丑陋,只能凭一点直觉、借一点感触、抒一己之思而已。

中国机关人也是中国人,所以,中国人身上的“丑陋”中国机关人身上也具有,但是,机关人又是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故,他们身上的“丑陋”又具有其个性。其“个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其他群体所不具有,二是其他群体虽有但没有机关人那么特

别。

芝麻糊试图这样对机关人之“丑陋”的“进化”过程进行演绎:机关人的“ 丑陋”,最初应源生于中国人共有的“丑陋”之一——虚荣。人一旦有了虚荣心这一原动力,就想出人头地,而出人头地的最好方式就是当官,当官能管人啊。如此,虚荣就与“机关”挂起了钩。有了“出人头地”,就又产生了“权力崇拜”这一“丑陋”;虚荣心强的人必然虚伪,虚伪是机关人“丑陋”的第二环节。虚伪又会衍生机关人的另两大丑陋,一是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假、大、空,二是缺乏诚信,相互折台、背后捣鬼等;虚伪的结果必然自私,自私是机关人丑陋演绎过程中的第三个环节。“自私”这一丑陋也衍生出两大“丑陋”:贪赃枉法和骄奢淫侈;自私的下一步就会导致奴性——官大就是娘、给官就是娘。而奴性,又会衍生出拍上欺下和荣辱颠倒之

两大“丑陋”。

以上这层层递进的四大环节及其八大分支,共十二个方面,应是机关人“丑陋”之精华。而这十二种“丑陋”又是相互联动、互为因果的,它们川流不息地相互作用,演绎出一种病态的机关文化。而,病态的机关文化作用于机关人,又“激发”和“促进”着机关人的“丑陋”。

中国人虚荣心之强恐为各民族之冠。刚会说话的小孩就知道头上插一朵小花“排场”,小学生得了个奖状,老远就会向家长汇报,而试卷上的“麻叉”总是捂着不给大人看,这恐怕也不仅仅只是因为怕挨揍。在农村,邻居盖了新房,他家不缺住,也要累死累活地为房攒钱。邻居盖了砖房呢,他就要盖楼房。连两位大婶的“年猪”也要暗地里比拼比拼谁多了几斤。

机关人的虚荣更是了不得。芝麻糊的家乡一个“炳生,几点了?”的笑话,说是笑话,却也是真事。那是手表在中国还很稀少的年代,一天,公社文书“炳生”下队劳动,下的是其舅舅家那个生产队。见其袖子卷得老高,手腕间一闪闪的,其舅父大人也深感荣耀,便问:炳生,几点啦?炳生是先仰头看看天,然后再低头看看表,以后又抬起头曰:九点啦!乡亲们

都禁不莞尔,至今,还是互问时间的一个典故。

想来“ 炳生”当时戴的不过是一块假表或者坏表。时至今天,机关人的虚荣又有了“新的更大的发展”,假文凭、假学历到处乱飞,明明只是个高中生甚至只是个初中生,履历表上居然成了“研究生”。为了“争”一个只不过几十来元钱的职级,能争为“世仇”、争到退休。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排名不分先后”,一看到句话,芝麻糊就想笑,明明排名已分出了先与后,你注上一句“排名不分先后”就不分先后了?连公众媒体都这么来着,深怕挫伤了机关人的虚【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荣心。这也说明,中国机关人的虚荣已不是一般水平了,连公众媒体都怕了它呀!

虚荣本身并不一定是个坏东西,如果不过分,还能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但机关人的虚荣心往往容易膨胀、容易走向极端,忍不得别人出成绩、出成果,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进步”。于是,便出现了死要面子、知错不改、推卸责任,出现了“小报告”、出现了背后“捅刀子”。机关人的“比”还有点古怪,涉及到功利,只比近不比远,对面单位二十岁小伙子当处长他不比,只和同事比,同事三十九岁搞科长了,为什么我都三十九岁半还是副科长?更不用说“放眼世界”了。机关人的比,有时还很离奇,他是一个小科长都搞了一个十八岁的“二奶”,我这局长岂不是该搞个十七岁的“三奶”?成克杰、胡长清那样的大官都能搞“小蜜”,我这个芝

麻大的小官还不能“蜜”它一下“蜜”?

机关人的虚荣最容易发展成权力崇拜。追求权力就只有当官,所以机关人总是小心翼翼,既怕触犯上司,又担心得罪同事,看似兢兢业业,其实他只不过是为“官”而低头做人。有的机关人,一辈子都在为那个一官半职奋斗。他们中相当多的人,也并非是为了当官捞钱、享乐,但也谈不上什么“为人民服务”,其目的很单纯,就是为当官而当官,似乎很盲目、很可笑,其实,“当官”已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不久前,公事到一乡镇,遇一已退休的乡镇干部。席间,其自我介绍:是“副科”退休的,在乡里能“混”到这样也不错了云云,并特声明退休前解决的是副科,而不是“副主任科员”,一脸满足感和得意状。机关人的“副科”与“副主任科员”,职级相同、待遇相同,区别为,前者是“实职”,后者是享受“同等待遇”。都退休了,还在因退休前夕得的“安慰”是红纸封的而不是黄纸封的沾沾自乐,这类“机关分了”与孔乙己之类的“知识分子”恐也没什么大区别。权力崇拜的另一个表现则是对“官”顶礼膜拜。对“官”的顶礼膜拜表现在,面对比自己“小”的官是高人一等,优越感颇甚,在平民百姓面前就更不用说了,但在“大”官面前就低眉顺眼、惟命是从。官饭桌上的座次问题就是一例,别看他今天上座,如果明天来了个比他大的官,你就是用手铐铐他到进牢房,都绝对会比铐他到上座容易些。

权力崇拜的心理导致机关人,比的是“官”当的成绩,不比工作的业绩;比的是“谋官”能力,不比工作能力。谁的官大,谁的能力就大、谁的水平就高。至于唯上司之命是从,不管

实际情况、不问黑白是非,那是自然的结果。

虚荣前进一步就会前进到虚伪。机关人的虚荣并不仅仅是普通百姓那样只是为了面子,其中还掺杂许多其他因素,所以从虚荣发展而来的机关人的虚伪就会比一般人的虚伪更“虚”更“伪”。西方的一个名人说了一个名句,叫做男人与女人间没有真正的友谊。其实,机关人

之间的友谊是真要大打问号的。机关人间互相防范、互存戒心,很难有知心话语。常听人说,机关人没有真正的朋友,说这话的人自己何尝也不是在防范着他人?面对机关人,如果你真想获得一份诚信,付出一片真心,人家不仅会避逃三舍,还会送你一顶“不成熟”、“孬哄哄”

的桂冠:这个芝麻糊都三、四十岁了,怎么还跟一个小青年似的!

听芝麻糊这样说,你可不要以为机关人是“老死不相往来”,相反,机关人个个都是“见面熟”,开过一次会、吃过一次饭,下次见到,老远就会伸出双手、问寒问暖,如遇几百年没来往的老亲。但你别把他的热情当真,顺手人情的事也就罢了,如你托个他有点为难的事,你找他一百趟,他会有一百零一个让你“等一等再说”的理由。但,从来不说“不行”。“酒桌上讲的话不算数”,这句机关流行语你总不致于没听过吧?这话想必你自己也说过。还有,机关人托机关人办件事,总是不停地唠叨,“你不能以为我酒喝多了,我讲的是真的,你一定

要把我的事放在心上”……这样的场景你肯定也没少见过。

虚伪者往往爱说假话,虚伪之于机关人,说假话更甚,更甚到至如家常便饭、从不脸红。桌面上与你大谈反腐倡廉,桌肚下伸手掏你口袋;每一次政治学习,“思想素质都有了新的更大的提高”,也不知其原来低到什么程度;天天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不离口,你若出一道“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的填空题,保管他答不出来。反之,你若说了一句真话,他立马扣你“不爱学习”、“政治有问题”的帽子。机关人说假话,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以至把

它当作在机关生存的一个基本技能。

虚荣是华而不实,虚伪则是作伪、做假。从华而不实到做假也是一种递进的关系,机关人虚伪的陃性表现在工作上,就是爱做假。做假,就是搞形式主义,不是一般爱“做”,而是大做特做,做到是最后机关人自己也把它当作真的了,真当作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来做了。

形式主义在中国机关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先人毛泽东同志就曾特撰《反对形式主义》一文,可惜仍没能稍止其蓬勃发展之势。早年有大办钢铁、大放“卫星”,一亩水稻能产万斤,稻稞上还有一群小孩在翻筋斗。有一极富时代特色的诗配画,诗云:高产稻穗入去霄,伸向天河当鹊桥。牛郎织女来相会,人间运比天堂好。画面:几个人间仙女坐在稻穗上梳头,羞盼天上牛郎。形式主义也分层次和档次,开会,是小儿科,大小机关、大小官员都能为之。搞形式主义,也要有能力,不然会落俗套,同时也是要票子的。若单位没钱,加之组织部门塞来的又是个很“囊肌”的领导,那就只好在“会”上下下功夫、搞点花样了,“周一例会”就是

一个典型。

有气派、有权、有票子的单位领导,玩起“形式主义”来,势子很大。安徽阜阳不是有个“国际机场”么?虽然没有国际飞机飞,能招来几只麻雀在杂草中盘旋两下,也挺有诗意的

嘛。

机关人的形式主义有时看起来简直不可思议,比如,机关人的拿手好戏是检查评比,检查应该是检验、查阅真实情况如何之举。可机关人的检查呢?办公室总是先接到通知:某某日来检查,请作好准备。事先都通知过了,都让人家作好“准备”了,不知道还检查什么?最蹊跷的是精神文明检查,通知过后,再去摸你窗头可有灰。悲乎,想我堂堂中华的精神文明

创建就等同于小学生打扫教室么?

形式主义祸国殃民!败国家财力、坏党和政府形象,殃百姓权益、伤机关人员工作激情!

其绝对比贪污、受贿行为更腐败,因为贪污受贿者总还要偷偷摸摸地干,而且形式主义却明

目张胆、大张旗鼓、愚人视听、轰轰烈烈!

形式主义可谓机关人之虚伪陋性的孳种。虚伪的下一发展阶段是自私。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第七篇_《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读《丑陋的中国人》有感 《丑陋的中国人》是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主要内容是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

说句实话,当一个素来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的人,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不知道会是什么感想,除了对中国人的愤怒和鄙视之外还有什么呢?

对这个标题,十分注意,丑陋二字显得格外刺眼!为什么我们都不能承认丑陋呢?我只能说只要看过这本书的朋友,都会用两个字形容--“震撼”!!

柏杨说:“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斗自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因此他要写《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让中国人知道自己的缺点。

还记得中央电视一则广告,不知道现在在电脑屏幕前的你是否有看到过,是濮存晰做的一个节目,口号内容是:迎奥运,数新风,讲文明!反复地看这则广告,我联想到自己有时候带客人出去旅游,看到国内的客人,素质各方面,再结合这本书,真的感慨万千!现实生活中,的确是这样,旅游车上,垃圾成堆!司机的工作负担又重了,虽说,司机开车之余,是有义务打扫,清洁车厢内的卫生,但,全车40多位游客,难度就大多了!开了一天的车,累得够呛!还要那么辛苦仔细的打扫卫生!所以,我是挺支持司机的工作!结果,我终于想到对付游客的一个方法了,一上车,就强调卫生问题,就是只要发现谁的座位底下有垃圾杂物,那我们就封这位游客为本年度最高荣誉奖:垃圾王的称号!!请大家互相监督!只要这样说,大伙都自觉了,但最重要附上一句:谢谢大家的配合!去到景点,进景区验票处,不喜欢排队,乱七八糟的秩序,看惯了,无言,大声喊也是无奈!!!到餐厅,明明在车上讲好,10人一桌,是大伙自由组合,结果,还是很多人都找不到坐哪里,唉!酒店分房,说好,是给领队按名字写好房号,方便大家!偏偏就是有些人,到了酒店大堂,担心怕分不到好的房给自己,照抢,有房卡照拿!车上,导游在讲解,偏偏有些客人就很不耐烦说,别说了,吵死人了!连最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郁闷!!时间观念问题,出来旅游的中国客人,大多数人都是没有时间观念的,说好集中的时间,结果是等一个人,等了一个小时!还有很多很多自己看不惯的现象,都只能默默地承受!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立足,好的传统是必不可少的。德国人杀犹太人是因为他们太聪明了,而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却是发现中国好欺负。一个日

本人是一条虫,三个日本人是一条龙;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自私,猜忌,迂腐。。。 。。。有着这么多缺点的民族,怎么前进?就好像是我们那些公路上跑的经过改装的小货车,已经严重的超负荷了。要想大步前进,就必须甩掉这些包袱。《丑》就像一面镜子,直接照到了国人的内心深处,那片最丑陋,最黑暗的地方。柏杨老先生,已经为我们开好了处方,接下来怎么做就要看我们自己的了。要想从根本上铲除中国人的陋习,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只有以《丑》为鉴,时刻审视自己身上是否还有那些丑陋的毛病。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中国人并不是品质不好,中国人的品质足可以使中国走到一个很健康、很快乐的境界,我们有资格做到这一点,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国家。但我们不必整天要我们的国家强大,国家不强大有什么关系?只要人民幸福。在人民幸福了之后,再去追求强大不迟!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45707/

推荐访问:丑陋的虫子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