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

时间:2018-04-18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卢沟桥事变 第一篇_七七事变 事变简介

七七事变 事变简介

七七事变,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因发生于1937年7月7日而得名,因发生于当时北平市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因中国驻军第29军拒绝日本驻军进入宛平城搜查失踪日军士兵而发生激战,天津、宛平沦陷。历史上,七七事变被定性为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端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事件简介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天津沦陷。

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排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发生时间:公元1937年

事变发起者:清水节郎、一木清直等。

日军: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

中国守军: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 军长宋哲元 副军长佟麟阁 师长冯治安 旅长王治邦 团长吉星文 事件起因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第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希望用武力灭亡中国。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日方立即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因“枪声”和士兵“失踪”,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

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为由,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发动炮击,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进行顽强抵抗。

地理背景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于是,日军攻击驻军地,中国军队在卢沟桥进行抵抗,开启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南京大屠杀 事件简介

南京大屠杀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而日本学者则众说纷纭,但有部分人却试图抹杀事实。

事件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全面侵略中国的大规模战争。7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蒋介石在庐山声明中表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全国上下掀起全民抗战的浪潮。

同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战役初期,日军于上海久攻不下,但日军进行战役侧翼机动,11月5日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中国军队陷入腹背受敌的形势,战局急转直下;11月8日蒋中正下令全线撤退;11月12日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淞沪会战结束后,中国军队向南京方向溃退,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处于日军的直接威胁之下。由于从上海的撤退组织的极其混乱,中国军队在上海至南京沿途未能组织起有效抵抗。中国将领唐生智力主死守南京,主动请缨指挥南京保卫战,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日军羽田部队在黄浦江口残杀中国军俘虏经过淞沪会战三个月鏖 战,日军也损失甚巨。日本参谋本部原计划让上海日军“凯旋归国”,并没有进攻南京的计划。11月7日,日本参谋本部给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的命令是:“扫荡上海附近之敌,追击的战线为苏州、嘉兴以东”。 然而日军中下级军官不愿就此罢休,11月15日的第十军军团扩大会议达成决议:“全军独断敢行,全力向南京方向追击。”11月22日,松井石根致电多田骏:“为了尽快解决事变,要求军部批准向南京进军和占领南京。”12月1日,日本参谋本部正式下达占领南京的命令。日军经过数月连续作战,此时进攻上海以西数百公里的南京,几乎没有后勤支持。日军军官称:“粮草不足就现地解决,弹药不足就打白刃战。”在西进途中,日军抢劫、杀害平民、强暴妇女的暴行已经开始。

自从命令下达后,罪恶感就消失了,军人们变成了到处偷袭抢夺谷物、家畜来充饥的匪徒。这个就地征收的命令,使下级军官发狂,不但抢夺粮食,并且强暴了中国妇女……对于

反抗的人就以武力解决。(曾根一夫,《南京大屠杀亲历记》)

12月4日,日军逼近南京外围。8日,日军占领南京外围阵地,已从北、东、南三面包围南京,此时南京守军只剩西面的长江一条退路,然而唐生智做出“背水一战”的姿态。一方面下令集中力量固守复廓阵地,另一方面命令销毁长江上全部渡船,并令宋希濂三十六师看守城内通向下关的唯一通道挹江门,严禁部队从此处退出。自此,南京城内守军和平民的退路被全部切断。10日,日军发动全线进攻,但直到12日仍未能突破南京城防。12日晚7时,唐生智突然下令突围撤退,自己乘保留的汽艇出逃。南京守军瓦解,大部向下关溃退,在挹江门与三十六师发生激烈冲突,最终击破城门逃至下关。由于渡船已经销毁,许多难民与士兵仅试图依靠木板渡江,最终大多冻溺江中。其他人见渡江无望,返回城内。许多士兵脱下军装躲入南京安全区。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卢沟桥事变 第二篇_卢沟桥事变简介

卢沟桥事变简介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遂悍然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此后,日本侵占我华北大片领土,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国内陆腹地。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中国军队奋起反抗,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卢沟桥事变】

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于是,日军攻击驻军地,国民党军队在卢沟桥进行抵抗,开启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 第三篇_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导火索)。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遂悍然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已久的战争,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此后,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我华北大片领土,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国内陆腹地。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七七事变标志着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反抗, 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卢沟桥:卢沟桥在北京广安门外,永定河上,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桥长266.5米,宽

7.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由于各拱相连,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桥面用石板铺砌,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总共501只,是一座闻名世界的

桥梁。卢沟桥还是“七七事变”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七七事变:1937年6月起,日本侵略军多次在北京西南的宛平县附近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7月7日晚上,他们借口一个士兵失踪(其实该士兵是因为上厕所暂时离开队伍,不久就归队了),要求进宛平城搜查,要求中国军队驻军撤出宛平。这些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军队拒绝后,日军就炮轰宛平和卢沟桥。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抗战,全国抗战从这里正式开始。因为“七七事变”发生在卢沟桥,所

以又称“卢沟桥事变”。卢沟桥成为中国人民永远难忘、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

2、

卢沟桥事变 第四篇_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

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 地点:沈阳

背景:日军侵略军有预谋的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

结果:日军占领了沈阳城。日军又陆续的侵占了东北三省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西安事变:

【卢沟桥事变】

直接原因: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人民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共抗日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原因: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时间:1936.12.12

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又称:“双十二事变”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调停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卢沟桥事变:(日军发起全面侵华战争,为了转移经济危机)

卢沟桥: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时间:1937 7.7

影响: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又称:七七事变

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

时间:1937.9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937.8.13 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1937.12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陪都——重庆

南京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多万人

体现了法西斯国家的残暴性,野蛮性

法西斯:不讲仁义,不讲道德,只用武器说话

教训:中国不许强大起来,足以使任何外敌望而却步,才能避免历史

悲剧重演;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必须增强当代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发愤图强,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勿忘国耻,强我中华!!

卢沟桥事变 第五篇_第五课卢沟桥事变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品读文本,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感悟敌人的侵略本质和我国守军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复习

气势汹汹 人仰马翻 哭爹喊娘 抱头鼠窜 严词拒绝 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 两面夹击 让你想到了什么?

2.谁能简要说说卢沟桥事变的主要经过。

3.导入

今天,让我们跟随课文再一次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凡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卢沟桥事变呢?

二、明确卢沟桥的战略地位,体会日本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

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1.引导学生通过对“侵占”“蚕食”“妄图”等词的理解,通过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2.学习“咽喉”这一隐喻,使学生体会卢沟桥地理位置的极其重要。

三、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憎感情

课文(第2-5自然段)具体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其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中国军民顽强抗击的场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此,我作如下预设:

1.让学生读一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事件的来龙去脉。

2.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表现的词句,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3.组织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体会我军的英勇顽强和侵略者的蛮横狼狈。

预设一:理解“挑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挑衅行为?

预设二:学习我国守军顽强抗击侵略者部分:读相关句子,品词说感受,再读。(板书:英勇顽强) 预设三: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侵略者蛮横无理而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板书:蛮横狼狈)

4.再次朗读,加深体会。

5.编写提纲,练习复述。引导学生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描述敌我双方神态举动的关键词语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先同桌对说、小组互说,再全班交流评议。

三、感受形势之危急,激发强烈爱国情

导读第6小节,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号召) 预设:三个“危急”。(排比,顺序,联系“咽喉”的战略地位,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真正目的)

四、作业

1.整理本课的成语,并用几个成语写一段话,突出大力队员们的英勇顽强。

2.完成补充习题。

卢沟桥事变 第六篇_卢沟桥七七事变事件起因(转载)

卢沟桥七七事变事件起因(转载)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卢沟桥事变 第七篇_七七事变个人论述

【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个人论述

140704 3114001811 陈晓强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

日军在北平(今北京)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华民国国军抵抗。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也象征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开始。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先侵占我国东北后,继续向南前进,企图占领华北。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天津沦陷。

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排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剩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当时的日本,已经是早早就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的国家,而且他们制定了以中国和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在20世纪初叶,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取代了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从这些行动上看,日本对中国早已经是虎视眈眈,企图把中国完全占领,成为自己远离岛国自然灾害的避难所。

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张对华攻击,出兵山东,逼迫中国签订耻辱的“二十一条”。第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从而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月就占领了东北全境。第二年日军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对话战争的战争部署。

关于“一二八事变”,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压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在1932年初在上海不断寻衅挑起事端。1月28日晚,日军突然想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随后又进攻江湾和吴淞。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张治中为军长增援十九路军参战。

为什么日军会从卢沟桥开始占领呢?从古至今,用兵打仗对于地理位置的选择是很重要的,而卢沟桥正好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他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

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都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当然首先是要占领卢沟桥。 在七七事变爆发前夕,日军已经控制北平的北、东、南三面,而且在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那时已经将卢沟桥定为下一个目标。在北平的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部有着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的丰台已经被日军强占,中国政府军队被迫撤走。总而言之,北平被日军重重包围的封锁,北平这时已是危机四伏,四面楚歌。然而作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卢沟桥也就成为了日军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必须要抢占下来。日军在卢沟桥上下足了功夫,不断的在卢沟桥附近挑衅性军事演习,这片地区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味道。终于,在1937年7月7日下午,日军开始行动了。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个士兵“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然后日本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装和中国交涉。24小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日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然听到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少一名士兵,怀疑开枪的人是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开枪的人在城内,要求立刻进城搜查。中方以当时是深夜,日军进城会引起恐慌,而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不是中方发出的为理由拒绝日军的要求。不过多久,松井再次打电话说如果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会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与此同时,中方已经知道了日军已经对宛平县城形成了包围,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过和日方商量,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然而中方并不知道那个日方声称“失踪”的士兵这时已经归队,而且日本也对中方隐瞒这件事。到了7月8日凌晨5点左右,日军突然开始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士兵死守卢沟桥和宛平县城。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国民拿起武器,全民抗战;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蒋介石也就这件事做出了回应,提出“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还命令该地区的军官死守。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红军也向蒋介石发去电报表示愿意被编为国军,也要抗击日本的侵略。

据我猜想和对蒋介石的了解,蒋介石这时决定于日作战,第一、是因为有红军的加入,觉得这战能打赢,第二、是为了响应全中国人民对日开战的意向,不想太快失去民心,第三、日本的侵占会对自己日后统一中国的目标产生巨大的障碍。

假如当时没有向日本妥协,日本就能轻易夺取卢沟桥,不需要援军的到来就能轻易打赢,这对于中国来说是莫大的屈辱,这一仗即使中国败了,也能对日军部队进行消耗,对日后作战有一定的帮助。全民抵抗拖延了日军的计划,使得中国能更好地准备接下来的战争。 日本在企图夺取卢沟桥的过程中遭到顽强抵抗,发现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为调兵遣将争取时间,而中国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没有及时作出应战准备,从而导致了这场战的失败。这说明了中国当时并不是在人数和战力上日本,还有抵抗的余地,只是输给了日本的阴谋。但这场战争导致了随后多个城市的沦陷,不得不让人深思。

日本在这件事上让人觉得是一个虚情假意的国家,一个货真价实的两面派。老师也在课堂上说过日本是一个弱肉强食习性很浓厚的国家,当你强时,就依附你,向你学习,当你弱时,就会毫不客气的想要吞并你。同时日本也是一个极端的国家,极度的随从上级一切命令。七

七卢沟桥事变中那位“失踪”的士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一个计划中的关键人物,他几乎做到了与计划同步,该消失就消失,没有其他任何痕迹。这才为日本七七卢沟桥事变提供了一个看似完美无缺的借口,为日军全面侵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37417/

推荐访问:南京大屠杀 卢沟桥事变资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