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堂皇正大

堂皇正大

时间:2018-03-12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堂皇正大 第一篇_期中考试试卷 - 副本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惠泽园2014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2014.01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3.所有答案均应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

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 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引文孔子的要求是: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由此分析,孔子是在提倡维护周礼。 【答案】A

2.“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 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主张( )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D

3.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这段话的实质是( )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 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 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代理学的理解能力。 材料的意思是做父母的应该慈爱,做子女的应该诚心尽孝道,做国君的应该仁爱,做臣子要做到恭敬。圣人之所以能大治天下,就是因为能做到以上方面。这反映的是古代的等级制度,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故选A 。 【答案】A

4.“在宋代大师笔下,特别是11~12世纪,中国绘画的写实风格这一面,已经达到了前所

未有的巅峰。稍后数百年中,画风的发展方向渐渐远离写实风格„„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刻意地‘不求形似’。”下列作品能够体现后者观点的是(

)

【答案】C

5.《十袈斋养新录》载:“自明以来又多一教„„士大夫、农、

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 也。”与这段记述相符的作品是( )

A.王阳明《传习录》 B.文征明《点阐贴》

C.顾炎武《日知录》 D.吴承恩《西游记》 【答案】D

6.康有为说:“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邹容说:“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二者的共同依据是( ) A.民主共和说 B.社会进化论 C.君主立宪说 D.经世致用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康有为的改良思想的理解能力。康有为认为只有变法才能强国,邹容认为世界各国都是通过革命才富强的。因此他们依据的是适者生存的道理。故选B 。 【答案】B

7.1916年杜亚泉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静的文明与动的

文明》一文,他认为“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

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

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下

列对此

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

A.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 B.完全排斥西方文明 C.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弊端 D.全面继承洋务思想

【解析】结合时间信息“1916”,可知当时正值新文化运动时期,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就是对东方文明的绝对否定和对西方文明的绝对肯定。作者正是看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弊端,希望重新认识东西方文明,重新肯定中国传统的文明,故选C。A、B、D明显违背作者的观点,均可排除。 【答案】C

8.梅光迪说:“吾国近年以来,崇拜欧化,智识精神上,已惟欧

西之马首是瞻,甘处于被征服地位。欧化之威权魔力,深印入国人脑中,故凡为‘西洋货’,不问

其良否,即可‘畅销’。然欧化之真髓,以有文字与国情民性之隔膜,实无能知者,于是作伪者乃

易售其术矣。国人„„对于本国一切,顿生轻忽厌恶之心,故诋毁吾国固有一切,乃时髦举动,

为戈名邀利之捷径。”以下事件与上述说法相符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题干信息大意是:近年来中国逐渐西化,理智和精神上都为西方国家马首是瞻,甘愿处于被征服地位。西方文化的魔力已经深深印入国人的大脑中,不管什么都称作“西洋货”也不问是好是坏都能“畅销”„„。由以上分析,对中国文化和事物全盘否定的是新文化运动。 【答案】D

9.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 争引发的”。这次“反思”先进人士( ) A.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B.唤醒了民众反侵略意识 C.开启了政治改革大门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口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总括能力。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洋务派开始了器物的学习,甲午战争后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此后开始了政治制度的改革出现了戊戌变法。其余选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C

10.孙中山曾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

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美各国以独立,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

苦,则民权主义起。”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孙中山“民权主义”的是( ) A.“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 B.“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C.“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 D.“君主专制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答案】D

11.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邓小平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答案】C

12.2012年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

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

A.原子弹爆炸 B.“东方红一号” C.“天宫一号” D.“神舟五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记忆能力。B发生于1970年,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A发生在1964年,属于中国国防势力的体现。C项发生在2011年,D项发生在2003年,标志着中国是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答案】B

1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发生的两大思想解放运

动。由于它们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对其评价也不同。下列针对文

艺复 兴的评价是( )

A.否定了王权的至高无上,从根本上否定了宗教神权

B.成就表现在政治、文学等各方面,但最突出的是政治方面

C.否定神的绝对权威,强调发展人的“人性”、价值和力量 D.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描绘了未来”理想王国”的蓝图 【答案】C

14.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其核心主张足世俗权力( )

A.只能在上帝的委托下行使 B.可以拯救天主教徒的灵魂 C.应当高于罗马教会的权力 D.必须配合教会维护社会秩序 【答案】C

15.“人民拥立国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自由,而不是去做他的奴

隶,„„一旦人民可以把他撵下台,他就不能抱怨人民使用暴力„„只靠暴力维持的,只有

用暴力 来推翻。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按照自然法则发生的。”发表以上言论的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康德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答案】D

16.康德曾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

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

一样,

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

别的

东西。”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就是寻求

A.人身自由 B.推翻专制 C.思想自由 D.主权在民 【答案】C

17.奇波拉在《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中认为“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英国哪些“社会文化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 ①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②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思想 ④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影响远远超越其学科范围,扩展到社 会思想领域,成为( )

① 近代中国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 ② 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理论依据”之一

③ 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④ 欧洲启蒙运动批判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

堂皇正大 第二篇_北京市2017年春季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7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语 文 试 卷

必答题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兰亭集序》,完成1-5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 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 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 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 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 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群贤毕至 毕:全部 .

B.列坐其次 次:旁边 .

C.信可乐也 信:任凭 .

D.人之相与 与:交往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当其欣于所遇 ..

B.亦足以畅叙幽情 足以极视听之娱 .

C.仰观宇宙之大 及其所之既倦 ..

D.引以为流觞曲水 齐彭殇为妄作 ..

3.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充的省略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映带(在兰亭的)左右

C.引(清缓溪流)以为流觞曲水

D.每览昔人(对生死)兴感之由

4.文中“岁在癸丑”中的“癸丑”指永和九年。古人常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天干”除“癸”之外还有① 、 ②等九个,“地支”除“丑”之 外还有③ 、 ④ 等十一个。(每空填一字)(2分)

5.文中“信可乐也”的“乐”表现的是同道相逢、饮酒赋诗、 ① 的快乐,以及环境幽雅、气候宜人、② 的快乐。 (4分)

二、文学常识及背诵默写(12分)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定。选自其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讲述了齐国谋士邹忌犯颜直谏的故事。

B.《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蒙冤遭难的窦娥在临刑前立下三桩誓愿, 喊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感天动地。

C.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再别康桥》借助“金柳”“新娘”“青荇”等意象, 表达了诗人对康桥依依难舍的深情。

D.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是他笔下硬汉精神的写照。

7.下列对鲁迅小说中的“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事件的亲历者。作品以“我”为陪衬,歌颂人力车夫的正 直无私和勇于承担责任,也体现了鲁迅对自己的严格解剖。

B.《祝福》中的“我”是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我”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封建礼教对 劳动妇女的摧残,“我”的所思所想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彷徨。

C.《狂人日记》中的“我”是一个“迫害妄想症”患者,长期处于既担心被人吃,又忍 不住要吃人的矛盾中,作品借此控诉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D.《孔乙己>中的“我”是酒店伙计,也是孔乙己周围的看客之一。作品通过“我”的 眼,展现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也反映出看客们的麻木。

8.请从下面两幅插图中选择一幅,概述所选插图表现的故事情节。(5分)【堂皇正大】

9.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骛齐飞, ① ”,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 江, ② ”,都描绘了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景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讲究 “画意”的特点。(2分)

三、名著阅读(23分)

阅读《红楼梦>的三个选段,完成10-13题。

选段一(取材于《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 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到晚间,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 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

这日早起,宝玉因不见林黛玉,便到他房中来寻,只见林黛玉歪在炕上。宝玉笑道:“起 来吃饭去,就开戏了。你爱看那一出?我好点。”林黛玉冷笑道:“你既这样说,你特叫一班 戏来,拣我爱的唱给我看。这会子犯不上跳着人借光儿问我。”宝玉笑道:"这有什么难的。 明儿就这样行,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一面说,一面拉起他来,携手出去。

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 贾母自是欢喜,然后便命风姐点。风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 当衣》。贾母果真更又喜欢。

互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只好点 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 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 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 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 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

漫韫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 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 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说的湘云也笑了。于是大家看戏。

选段二(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四回①)

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 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正说着,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 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 “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 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 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 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 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 了?”袭人便把焙茗②的话说了出来。

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 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 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 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 也喜欢了,也不能吃这样亏。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索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耶种心性。” 因笑道:“①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②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索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 往,老爷才生气。③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 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④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 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

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 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觉 比先畅快了。

①本回的背景:贾政听说忠顺王府的戏子琪官走失、王夫人的丫环金钏儿死亡都与宝玉有关,震怒之下将宝玉痛打一顿。

②焙茗:宝玉的奴仆。他告诉袭人,贾政听到宝玉的坏话与贾环及薛蟠有关。

选段三(取材于《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宝钗便叫黛玉道:“颦儿跟我来,有一句话问你。”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

我要审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宝钗冷笑道:“好 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黛玉不解,只管 发笑,心里也不免疑惑起来,口里只说:“我何曾说什么?”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昨儿 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竞不知那里来的。”

黛玉一想,方想起来昨儿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 便上来接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宝钗笑 道:“我也不知道,听你说的怪生的,所以请教你。”黛玉道:“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 以后再不说了。”

宝钗见他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问,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诉 他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 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 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 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 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 就连作诗写字等事,这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 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 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 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 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堂皇正大】

忽见素云进来说:“我们奶奶请二位姑娘商议要紧的事呢。”„„李纨见了他两个,笑道: “社还没起,就有脱滑的了,四丫头要告一年的假呢。”黛玉笑道:“都是老太太昨儿一句话, 又叫他画什么园子图儿。”探誊笑道:“也别要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一句话。”林黛玉忙笑 道:“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说着大家都笑起来。宝钗笑道: “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 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 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众人听了,都笑道:“你这一注解,也就不在他两个以下。”

黛玉道:“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益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又要 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刚说到这里,众人知道他是取笑惜春, 便都笑问说“还要怎样?”黛玉也自己掌不住笑道:“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

堂皇正大 第三篇_成语接龙

一马当先、先见之明、明察求豪、豪不利己专门利人、 人才辈出、 出人头地、地利人和、和气生财、财大气粗、粗枝大叶、叶公好龙、 龙腾虎跃、跃马扬鞭、鞭长莫及、及时行乐、乐极生悲、悲欢离合、 合情合理、理屈词穷、穷凶极恶、恶贯满盈、盈盈一水、水到渠成、 成败得失、失而复得、得过且过、过目不忘、忘年之交、交头接耳、 耳目一新、新陈代谢、谢天谢地、地覆天翻、翻江倒海、海阔天空、 空腹高心、心花怒放、放虎归山、山清水秀,秀而不实,实实在在, 在所不惜,惜墨如金,金玉满堂,堂皇正大,大辩不言,言无不尽, 尽力而为,为人师表,表里如一

二分明月、月光如水、水滴石穿、穿凿附会、会少离多、多多益善、 善罢甘休、休养生息、息事宁人、人定胜天、天长地久、久逢甘露、 雨露之恩、恩重如山、山高水长、长风破浪、浪迹天下、下笔如神、 神来之笔、笔下生花、、花言巧语、语重心长、长治久安、安步当车 车水马龙、龙争虎斗、斗转星移、移山填海、海枯石烂、烂醉如泥、 泥沙俱下、下井投石、石破天惊,惊天动地,地大物博,博大精深, 深入浅出,出尔反尔,尔虞我诈,诈取豪夺、夺胎换骨,骨肉分离, 离题万里,里里外外,外强中干,干云蔽日,日月重光,光明正大 大奸似忠,忠贞不二

三十而立,立身处世,世风日下,下车伊始、始终如一,一无所有, 有气无力,力不从心、心烦意乱,乱世凶年,年轻有为,为富不仁 仁义之师,师道尊严,严阵以待,待人接物、物尽其用、疑人不用、 疑神疑鬼、诡计多端、端本正源、源远流长、长生不老、老当益壮

壮志凌云、云消雾散、散兵游勇、勇猛无比、比比皆是、是非分明、 明目张胆、胆大心细、细水长流、流连忘返、返老还童、童颜鹤发 发家致富、富而不骄、骄兵必败、败国丧家、家喻户晓、晓风残月、 越过中秋、秋高气爽、爽心悦目、目光如鼠、鼠偷狗窃、窃窃私语、 语四道三

四海为家,家贫如洗,洗心革面,面目皆非,非同小可,可乘之机机不可失,失而复得,得意忘形,形影相随,随机应变,变化无穷穷途末路,路人皆知,知过必改,改邪归正,正中下怀,怀才不遇遇事生风,风行一时,时不再来,来日方长,长命百岁,岁月如流流芳百世,世外桃源,原原本本,本乡本土,土崩瓦解,卸甲归田田夫野老,老成持重,重义轻财,财大气粗,粗心大意,意气相投投机取巧,巧立名目,目瞪口呆,呆头呆脑,脑满肠肥,肥头大耳耳听八方,方便之门,门户之见,见仁见智,智小言大,大逆不道道合志同,同类相求,求三拜四

五谷丰登,登高一呼,呼之欲出,出生入死,死不瞑目,目中无人人才出众,众口同声,声色犬马,马到成功,功成名就,就事论事事半功倍,倍道兼行,行云流水,水火无情,情同手足,足智多谋谋财害命,命里注定,定于一尊,尊师重道,道听途说,说东道西西方净土,土生土长,长篇大论,论斤估两,两全其美,美不胜收收视反听,听而不闻,闻鸡起舞,舞文弄墨,墨守成规,规行矩步步步为营,营私舞弊,弊绝风清,清心寡欲,欲速不达,达官贵人人以类聚,聚精会神,神乎其神,神色自得,得意洋洋,洋洋自得

得一望十 十十五五

六六大顺、顺理成章、章决句断、断章取义、义无反顾、顾此失彼, 彼众我寡,寡不敌众、众所周知、知无不言,言不由衷,中原逐鹿 鹿死谁手,手疾眼快,快刀斩麻,麻木不仁、仁义之师、师出有名, 名从主人,人才出众、众志成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鱼死网破 破涕为笑、笑逐颜开,开卷有益,益国利民,民富国强、强人所难, 难舍难分,分秒必争,争名夺利、双管齐下,下笔有神,神通广大、 大仁大义,义断恩绝、绝处逢生、生财有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 四不拗六

七嘴八舌,舌剑唇枪,枪林弹雨,雨过天晴,晴云秋月,月明星稀 稀奇古怪,怪诞不经、经久不息,息息相关,关门大吉,吉星高照 照本宣科,科头跣足,足不出户,户对门当,当世无双,双喜临门 门庭若市,市井之徒,徒有其名,名存实亡,亡羊补牢,牢不可破 破旧立新,新仇旧恨,恨相见晚,挽救不终,终而复始,始终不易, 易如反掌,掌上明珠,珠光宝气,气吞山河,河落海干,干啼湿哭, 哭笑不得,得天独厚,厚今薄古,古往今来,来历不明,明知故犯 犯上作乱,乱箭攒心,心口不一,一团漆黑,黑白分明,明枪暗箭 箭在弦上,上下一心,心腹之交,交头接耳,耳目一新,新婚燕尔 尔雅温文,文武双全,全力以赴,赴汤蹈火,火上加油,油头粉面 面红耳赤,赤胆忠心,心惊胆战,战无不胜,胜任愉快,快人快语 语不惊人,人多口杂,杂八杂七

八方呼应,应付自如,如花似锦,锦绣前程、程门立雪,雪上加霜, 霜霜之思,思前思后、后生可畏,畏首畏尾,尾大不掉,掉以轻心, 心灰意冷,冷眼旁观,观者云集,集思广益、益寿延年,年富力强, 强词夺理,理所不容、荣光焕发,发号施令,令行禁止,止渴思梅 梅开二度,度德量力,力排众议,议论纷纷、纷至沓来,来日方长, 长驱直入,入木三分、分庭抗礼,礼贤下士,士死如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浮于事,事必躬亲,亲密无间,间不容发, 发扬光大,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宇轩昂 昂首阔步,步线行针,针锋相对,对酒当歌,歌舞升平,平淡无奇 奇谈怪论,论功行赏,赏罚分明,明火执仗,杖莫如信,信手拈来 来者不拒,拒虎进狼。狼烟四起,起死回生,生财有道,道西说东 东倒西歪,歪七竖八,

九牛一毛,毛手毛脚,脚不点地,地利人和,和颜悦色,色胆包天, 天下为公,公而忘私,私心杂念,念念不忘,忘恩负义,义不容辞, 词不达意,意味深长,长生不灭,灭绝人性,性命攸关,关心备至, 至善至美,美中不足,足不出户,户枢不朽,朽木不雕,雕梁画栋 栋梁之才,材能兼备,,备尝辛苦,苦尽甘来,来日大难,难分难解 解衣卸甲,甲第连云,云雨巫山,山穷水尽,尽人皆知,知恩图报 报仇雪恨,恨之入骨,骨瘦如柴,柴毁骨立,立竿见影,影影绰绰 绰绰有余,余音绕梁,梁上君子,子午须有,有备无患,患得患失 失魂落魄,魄散魂飞,飞蛾扑火,火树银花,花容月貌,貌合神离 离乡背井,井蛙之见,见多识广,广开言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堂皇正大】

助人为乐,乐不可言,言十妄九

十拿九稳、稳扎稳打、打草惊蛇,蛇心佛口,口蜜腹剑,剑拔弩张, 张灯结彩,彩云易散,散闷消愁,愁眉不展,辗转反侧,侧目而视 视而不见,见机行事,事出有因,因祸得福,福如东海,海外奇谈 谈虎色变,变危为安,安居乐业,业精于勤,勤俭持家,家长里短 短兵相接,接踵而来,来历不明,明哲保身,身败名裂,裂裳裹足足高气扬,扬眉吐气,气象万千,千年万载,载歌载舞,舞态生风风华正茂,茂实英声,声嘶力竭,竭泽而渔,渔翁得利,利欲熏心心急如焚,焚尸扬灰,灰心丧意,意在言外,外柔内刚,刚愎自用用非所学,学有所成,成败得失,失道寡助,助人为乐,乐极生悲悲天悯人,人才辈出,出其不意,意在笔先,先声夺人,人急计生,生不逢时,时来运转,转祸为福,福生于微,微过细故,过目不忘忘乎所以,以一当十

堂皇正大 第四篇_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知能训练(四十五)

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知能训练(四十五)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80分)

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与这种说法相符合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

2、钱穆说:“宋朝的时代,在太平景况下,一天一天的严重,而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渐渐萌茁。„„由于当时士大夫之觉醒„„促进了在朝的变法运动。”宋朝时期最符合钱穆所讲的“自觉精神”的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明道救世,经世致用

3、“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浃洽通透。”这段话提倡(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4、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这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提出君权神授,强调尊君 B.将儒家伦理提升到“天理”的高度

C.继承德治主张,强调民本思想 D.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5、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途径是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

6、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A.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 B.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7、“存天理灭人欲,它本来是理学思想中一种卓越的自我修养,属于精神的领域,现在却成为面对广大民众的一种现实的社会伦常,沦落为扼杀人性的软刀子。”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理学的理论缺陷 B.理学的教条化 C.理学的逐渐落伍 D.理学的官方化

8、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与其认识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

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与这一言论的观点最相符的是

A.天人感应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10、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11、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12、“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这段话应该是

A朱熹 B孟子 C董仲舒 D荀子

13、理学最为推崇的《大学》出自《礼记》,它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反映出来宋明理学( )

A.以修身为本 B.以格物为本 C..以平天下为本 D.以礼记为本

14、《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15.“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知行合一”

C.颠覆了理学传统 D.宣扬人伦即天理

【堂皇正大】

16.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日:“地势觅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 )

A.南辕北辙 B.大同小异 C .水火不容 D.大异小同

17、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有

①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 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③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④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家“仁”的思想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18、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A.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19、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20、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中国在现代历史初期,谈不上符合所需要的准备程度。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这种种条件都无助于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之用心设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原因何在?(8分)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7分)

(3)材料三的作者为什么认为宋代难以“开展各种发明推广其成果”?(2分)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26807/

推荐访问:冠冕堂皇 堂皇的荒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