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阅读题 > 上海秋季高考

上海秋季高考

时间:2018-02-24   来源:阅读题   点击:

【www.gbppp.com--阅读题】

上海秋季高考 第一篇_2012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细解

2012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细解

作者:沈国全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 熊易寒

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太重视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幕似的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②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以外的所有论文□有比较翔实的文献综述□;二、专门的综述性文章□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

三、对相关著作的征引□采取间接引用的形式,很少直接引用。这与国内的情形很不一样,值得我们思考。

③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④为什么专门的综述性文章多由大家执笔?这类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首先,必须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做到一点,非有积年之功不可。其次,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必须具备高超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总的研究状况,否则就不是你在驾驭文献,而是文献在驾驭你。我们(特别是初学者)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常常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茫然不知所措,有时甚至感觉被人牵着鼻子走,面对不同观点的学术论争,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免犯糊涂,此乃“段位”不够所致。最后,这类文献综述往往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前瞻性,除了要总结现有研究,还需要高屋建瓴,指出现状的不足及其根源所在,为这一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性意见。如此看来,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由德高望重、造诣深厚的学术权威撰写也就理所当然了。

⑤为什么要尽可能间接引用?间接引用就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引文的核心观点,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来重新表述需要我们先将对方的观点吃透,然后围绕自己的核心问题和行文思路,重新加以组织,这样可以使论述更加紧凑有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找出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共识是什么,将众多的观点进行整合、归类。二是间接引用突破了原文的限制,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有效节省篇幅。

⑥规范的文献综述,要求学者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也需要学术刊物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因为有了文献综述,论文的篇幅势必扩大,有限的版面会更加紧张。

但论文质量将更有保障。因版面限制而砍去综述,实在是削足适履的不智之举。 ⑦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对于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仅仅把文献综述看作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或者是有关方面的一个规定,更应该看到,这是知识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这不仅是一个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有效性问题。可以说,扎实的文献综述是论文成功的一半。

1.概括第①段大意。(25字以内)(2分)

答案:文献综述在国内学术界不太受重视,问题较多。(答对1点给1分) 细解:考点:“2.4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请允许我保留“2.4”这样的序号,读者可以据此看出该题的难度,专家可以看出能力层级)段意的概括包括四步:先是理解并比较每一个句子;在此基础上,将本段文字分层,即将话题接近的句子归为一类,分析比较本段三个句子可见,第一句说的是一个意思,后两句说的是一个意思,这样就可以分成两层;归纳每个层次的意思;根据要求调整句式,形成完整、流畅的表达。按照这一程序,我们可以得出两个要点:国内学术界不太重视文献综述;近年有好转但仍存在问题。这里有几个问题:第三句是对第二句所列现象性质的评价,估计会有学生照抄“罗列”、“ 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伪综述’”等,应该也是可以的,但是有字数限制,选择其中之一又有不全面之嫌;所以,应该更概括一些,即一言以蔽之——“问题较多”;另外,调整句式,即为“文献综述在国内学术界不太受重视,问题较多”——这样的答案更简洁一些。但是,也有问题,即近年好转这一意思没有表现出来。当然,就全文来看,第一段的作用就是“提出问题”的。文章的标题是“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可以看着文章的论点。

2.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②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2分)

A.通常 大多 都 B.大多 通常 都

C.都 通常 大多 D.通常 都 大多

答案:C

细解:考点:“2.3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这道题目很容易得分,首先,第一个空格前有“所有”,从语言搭配习惯上来说,必是“都”与之呼应,这样就只能选择“C”项了。而从命题者的用意上来看,应该是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第②段总领③④⑤段,与这三个空格呼应的词语有“必须”、“多”、“尽可能”。另外,第②段第三处空格后还有“很少”一词与之呼应。当然,容易得分并不意味着真正掌握,还是需要从整体上理清文脉更靠谱。如果像春考试题那样要求填一个句子,就不那么简单了。

3.第③段加点词“倾听”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答案:认真阅读(“认真”1分,“阅读”1分)

细解:考点:“1.2理解常用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在第③段,作者谈到对话,谈到“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谈到“别人说了什么”。在文献综述这个语境下,都是形象的说法。“说了什么”是“写了什么”,“对话”就是通过阅读交流,而“听”就是“阅读”,“倾听”就是“认真阅读”。“倾听”本义是“认真听取”,是偏正结构。解答这样的题目一是理解它的本义,再弄清这个词语的风格(是形象的,还是凝练的?各有不同的技巧,也就有不同的解析路数),然后根据根据风格推断它在文中的意思。

4.简析第⑥段的作用。(3分)

答案:第⑥段强调学术刊物对文献综述的倡导与支持的重要性;是对核心观点的补充,使论述更全面。(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细解:考点:“2.2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如果题目改为“简析第⑥段在全文论证中的作用”,学生解答起来或许会更顺利些,方向更清晰一些。而简析某段的作用,学生一般习惯于从外在的结构形式上解答,诸如呼应、衔接、过渡(承上启下)等外在语言组织形式等等。但是,从答案来看,主要从论证的严谨、完整、周详等角度来考虑的,这是文章的内在组织。解答的时候,先是概括段意,了解其核心的内容,其次是考虑其在论证的层次上的位置。通俗一点讲,还是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考虑,这一点学生是习惯的。概括本段意思,可知:第⑥段重点内容是强调学术刊物对文献综述的倡导与支持的重要性。从论证的全面性上考虑,该段换个角度讨论“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是从刊物的角度来谈的,所以是:对核心观点的补充,使论述更全面。顺便说一下,为了保证对中心论点的充分论证,议论文的结构安排,一般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正确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部联系;一是为论说中心论点服务;一是完整、严谨、自然。

5.联系上下文,对第⑦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献综述需要对别人的观点概括提炼,不能重复别人的观点。

B.文献综述不是简单重复原文观点,而是对原文的发现和发展。

C.文献综述要突破原文观点的限制,表达出自己个性化的认识。

D.文献综述需要对别人观点加以整合,体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

答案:D

细解:考点:“2.2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画线句是: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理解这句话,当然要放在原文的语境里,即“联系上下文”(“知识生产过程的一部分”,“有效性”)。联系全文考虑:不是“重复别人”是什么意思?是:整合(见“将众多的观点进行整合、归类”)。“说出自己”是什么意思?是: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是“思考”,即对研究对象及其前人成就的思考,而不是“个性化认识”)。这么说挺费劲的,实际上作为选择题,学生是可以轻松选择的。因为其它选项与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差异太大。

6.作者认为优秀的文献综述具有哪些价值?(4分)

答案:优秀的文献综述提供了该领域的学术谱系图,为该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是提高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的保障。(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3分,答对3点给4分)

细解:考点:“2.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每年的这一道题目都是这一考点,只是形式不同罢了。这类题目首先需要对全文的思路有整体把握,理清每一段的内容;再根据题目要求的答题角度筛选信息;再次,对信息进行整合,即从语言上进行归纳。所以,整体筛选与局部筛选的道理是一样的,请参照第一小题的解题程序。理清全文思路后可知,答案主要在③——⑥段这一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在讨论“认真对待文献综述”的必要性时,涉及到“优秀的文献综述”的价值的一些语句是“进入一个学术传统”,“为这一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论文质量将有保障”,“有效性问题”等。需要提醒的是回答“哪些”这类题目,一定要分条陈述。推而广之,凡是概括类题目都要有分条陈述的理念。整合一下以上筛选出来的语句,再分条陈述,就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答案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2分)

冬阳·童年·骆驼队伍 林海音

①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②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③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④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⑤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⑥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⑦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⑧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⑨“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⑩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11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12“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13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14“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15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地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16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17“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18“谁?”

19“骆驼呀!”

20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21“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22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23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

【上海秋季高考】

本《城南旧事》。

24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7.第⑥段画线句的作用是。(2分)

答案:细致入微地写出骆驼吃草料的样子;突出“我”观察的仔细,表现了儿童的好奇和天真。(答对1点给1分)

细解:考点:“3.1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最好还是应该这样问: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或: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是。而且赋分最好是3分。这样,手法1分,对象1分,作者情感、态度1分。这是一处细节描写,写得那么细致,那么生动,那么活灵活现地表现骆驼吃草的样子,可见观察者与写作者的好奇,与兴趣盎然。对于学生来说,最难的就是最后一点,怎样透过语言文字触摸作者敏感的心灵,是需要着力训练的。这是一个基本功,凡是文学语言的赏析无不需要迈过这一关。

8.对骆驼挂铃铛的解释,“我”的想法比爸爸的想法“更美”在哪里?(3分) 答案:爸爸认为挂铃铛是骆驼安全的需要,是从实用角度讲的;“我”认为挂铃铛是人的需要,是从感情需求的角度讲的;“我”的想法富有情趣,所以更美。(答对1点给1分)

细解:考点:“2.2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本张试卷某些题目题干很长,是因为考查得越来越细,命题者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学生机械记忆一些答题模式生搬硬套,这是一种很积极的引导。我们在解答时,一定要按照题目的要求来回答。比如这道题目,首先要理解“更美”是什么意思。前文有“增加了一些行路的情趣”,可见,“美”与情趣,诗意等有关。然后再比较“我”的想法比爸爸的想法在审美情趣或诗意上的差别,就可以看到爸爸的实用,和“我”的浪漫。看出这一点并不难,因为文中有“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提示了视角的不同,暗示了孩子的天真与大人的实用。问题就在于是否能够规范回答:孩子的角度+爸爸的角度+结论。

9.作者多处描述骆驼队,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第①段由一句话构成,简洁而有画面感,将骆驼队这一描述对象凸现出来。

B.第②段先写骆驼群的沉默,再写拉骆驼的人头上冒的热气,有比较的意味。

C.第③段中画线的“但是”一词有强调的作用,语意上与上文没有形成转折。

D.第④段“屈”、“撅”、“跪”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让人们感觉到骆驼的温顺。 E.第⑩段不用对话描写而是转述爸爸的话,改变了表达方式,行文富有变化。 F.第15段描写了冬天快过完时的骆驼队,暗示“我”对骆驼的感情发生改变。 答案:CF

细解:考点:“2.3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骆驼队是文章的中心题材,也可以看作线索,所以这道题目是从叙述中心这一角度来鉴赏本文的表达技巧(写作特点)的。F项没有争议,从后文看,“再不见骆驼的影子”等,可见对骆驼的喜爱是一如既往的。A、D、E三项应该也没有多大问题。“骆驼队来了”,以描写开头,简洁,没有叙述的拖泥带水;“来了”,作者的兴奋之情呼之欲出;“停在我家门口”,“我家”、“门口”,骆驼,构成一幅有动有静的画面;一句话单列成段,更凸现了画面的主体:骆驼队。第④段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骆驼温顺的性格,后面有照应: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第⑩段不用对话描写而是转述爸爸的话,从写作的角度来说,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目的主要在于叙事,

上海秋季高考 第二篇_2015年上海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解析

2015年上海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4题,满分48分.)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4分)(2015•上海)设全集U=R.若集合Α={1,2,3,4},Β={x|2≤x≤3},则

Α∩∁UΒ=.

2.(4分)(2015•上海)若复数z满足3z+=1+i,其中i是虚数单位,则z= .

3.(4分)(2015•上海)若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为解为,则c1﹣c2= .

4.(4分)(2015•上海)若正三棱柱的所有棱长均为a,且其体积为16

2,则a=. 5.(4分)(2015•上海)抛物线y=2px(p>0)上的动点Q到焦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则

p=.

6.(4分)(2015•上海)若圆锥的侧面积与过轴的截面面积之比为2π,则其母线与轴的夹角的大小为 .

7.(4分)(2015•上海)方程log2(9﹣5)=log2(3﹣2)+2的解为 .

8.(4分)(2015•上海)在报名的3名男老师和6名女教师中,选取5人参加义务献血,要求男、女教师都有,则不同的选取方式的种数为 (结果用数值表示).

9.(2015•上海)已知点 P和Q的横坐标相同,P的纵坐标是Q的纵坐标的2倍,P和Q的轨迹分别为双曲线C1和C2.若C1的渐近线方程为y=±x,则C2的渐近线方程为 .【上海秋季高考】

10.(4分)(2015•上海)设f(x)为f(x)=2

+f(x)的最大值为 .

11.(4分)(2015•上海)在(1+x+)的展开式中,x项的系数为 (结102﹣1﹣1x﹣1x﹣1x﹣2+,x∈[0,2]的反函数,则y=f(x)

果用数值表示).

12.(4分)(2015•上海)赌博有陷阱.某种赌博每局的规则是:赌客先在标记有1,2,3,4,5的卡片中随机摸取一张,将卡片上的数字作为其赌金(单位:元);随后放回该卡片,

再随机摸取两张,将这两张卡片上数字之差的绝对值的1.4倍作为其奖金(单位:元).若随机变量ξ1和ξ2分别表示赌客在一局赌博中的赌金和奖金,则 Eξ1﹣Eξ2=(元).

13.(4分)(2015•上海)已知函数f(x)=sinx.若存在x1,x2,…,xm满足0≤x1<x2<…

*<xm≤6π,且|f(x1)﹣f(x2)|+|f(x2)﹣f(x3)|+…+|f(xm﹣1)﹣f(xm)|=12(m≥12,m∈N),

则m的最小值为 .

14.(2015•上海)在锐角三角形 A BC中,tanA=,D为边 BC上的点,△A BD与△ACD的面积分别为2和4.过D作D E⊥A B于 E,DF⊥AC于F,则•=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题,满分15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考生应在答题纸的相应编号上,将代表答案的小方格涂黑,选对得5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5.(5分)(2015•上海)设z1,z2∈C,则“z1、z2中至少有一个数是虚数”是“z1﹣z2是虚数”

16.(5分)(2015•上海)已知点A的坐标为(4,1),将OA绕坐标原点O逆时针旋转

OB,则点B的纵坐标为( )

17.(2015•上海)记方程①:x+a1x+1=0,方程②:x+a2x+2=0,方程③:x+a3x+4=0,其中a1,a2,a3是正实数.当a1,a2,a3成等比数列时,下列选项中,能推出方程③无实根的是

18.(5分)(2015•上海)设 Pn(xn,yn)是直线2x﹣y=(n∈N)与圆x+y=2在第一*

22222象限的交点,则极限【上海秋季高考】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5题,满分74分)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规定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步骤.

19.(12分)(2015•上海)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1,AB=AD=2,E、F分别是AB、BC的中点,证明A1、C1、F、E四点共面,并求直线CD1与平面A1C1FE所成的角的大小.

20.(14分)(2015•上海)如图,A,B,C三地有直道相通,AB=5千米,AC=3千米,BC=4千米.现甲、乙两警员同时从A地出发匀速前往B地,经过t小时,他们之间的距离为f(t)(单位:千米).甲的路线是AB,速度为5千米/小时,乙的路线是ACB,速度为8千米/小时.乙到达B地后原地等待.设t=t1时乙到达C地.

(1)求t1与f(t1)的值;

(2)已知警员的对讲机的有效通话距离是3千米.当t1≤t≤1时,求f(t)的表达式,并判断f(t)在[t1,1]上的最大值是否超过3?说明理由.

21.(14分)(2015•上海)已知椭圆x+2y=1,过原点的两条直线l1和l2分别于椭圆交于A、B和C、D,记得到的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S.

(1)设A(x1,y1),C(x2,y2),用A、C的坐标表示点C到直线l1的距离,并证明S=2|x1y2﹣x2y1|;

(2)设l1与l2的斜率之积为﹣,求面积S的值.

22.(16分)(2015•上海)已知数列{an}与{bn}满足an+1﹣an=2(bn+1﹣bn),n∈N.

(1)若bn=3n+5,且a1=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an}的第n0项是最大项,即a

n**22≥an(n∈N),求证:数列{bn}的第n0项是最大项; *(3)设a1=λ<0,bn=λ(n∈N),求λ的取值范围,使得{an}有最大值M与最小值m,且∈

(﹣2,2).

23.(18分)(2015•上海)对于定义域为R的函数g(x),若存在正常数T,使得cosg(x)是以T为周期的函数,则称g(x)为余弦周期函数,且称T为其余弦周期.已知f(x)是以T为余弦周期的余弦周期函数,其值域为R.设f(x)单调递增,f(0)=0,f(T)=4π.

(1)验证g(x)=x+sin是以6π为周期的余弦周期函数;

(2)设a<b,证明对任意c∈[f(a),f(b)],存在x0∈[a,b],使得f(x0)=c;

(3)证明:“u0为方程cosf(x)=1在[0,T]上得解,”的充分条件是“u0+T为方程cosf(x)=1在区间[T,2T]上的解”,并证明对任意x∈[0,T],都有f(x+T)=f(x)+f(T).

2015年上海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4题,满分48分.)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4分)(2015•上海)设全集U=R.若集合Α={1,2,3,4},Β={x|2≤x≤3},则Α∩∁UΒ=.

2.(4分)(2015•上海)若复数z满足3z+=1+i,其中i是虚数单位,则z=

3.(4分)(2015•上海)若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为

解为,则c1﹣c2=.

上海秋季高考 第三篇_2009年上海秋季高考文言文详解

2009年上海秋季高考文言文详解

沈周

⑴沈周,字启南,长洲人。沈周,字启南,苏州府长洲县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祖父沈澄,永乐年间推举人材.不就。他不去应举。所居曰西庄,他居住的地方叫“西庄”,日置酒款宾,每日置酒款待宾客,人拟之顾仲瑛。人们把他比做顾仲瑛。伯父贞吉,伯父沈员吉,父恒吉,父亲沈恒吉,并抗隐。都隐居不出,构有竹居,建“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兄弟二人读书其中,工诗善画,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其奴仆也知书习文。邑人陈孟贤者,同县人陈孟贤,陈五经继之子也。是陈五经过继的儿子。周少从之游,沈周年少时向他求教,得其指授。得到他的指教。年十一,游南都,十一岁时游南京,作百韵诗,作诗百韵,上巡抚侍郎崔恭。呈给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崔恭要他当面作《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沈周提笔立即写成了,恭大嗟异。崔恭大为惊异。及长,沈周长大以后,书无所不览。无书不读,文摹左氏,作文摹仿《左传》;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写诗摹仿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写字就摹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其文、其诗、其字都为当世人所珍爱。尤工于画,沈周尤其工于作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评论家认为他的画是明代第一。 ⑵郡守欲荐周贤良,郡守要荐举沈周为贤良,周筮《易》,周以《易》来占卦,得《遁》之九五,得《遁》卦,遂决意隐遁。于是决心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所居之地有水、竹、亭、馆,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有图书、鼎彝。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四方名士天天与他往来,风流文彩,

照映一时。风流文采,照映一时。奉亲至孝。沈周对父母至孝,父殁,父亲去世以后,或劝之仕,有人劝他出来做官,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他说:“你不知道我母亲以我为命吗?’奈何离膝下。”为何要离开她呢?”居恒厌入城市,很不愿在城市中居住,于郭外置行窝,在城外置一房屋,有事一造之。有事就去居住。晚年,匿迹惟恐不深,晚年隐居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巡抚王恕、彭礼先后都以礼敬重他,欲留幕下,欲留他于幕下,并以母老辞。周都以母老为理由而推辞。

⑶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有个郡守征集画工为他作壁画,里人疾周者,乡里忌妒沈周的人,入其姓名,把他的名字代报了上去,遂被摄。因而作为画工而被征去服役。或劝周谒贵游以免,有人劝他去拜谒贵族以免其役,周曰:“往役,义也,沈周说:“去服役,这是义务,谒贵游,不更辱乎!”去拜谒贵族,岂不更加耻辱了!”卒供役而还。终去服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那以后,郡守入京朝见皇帝,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吏部官员问郡守:“沈先生还好吗?”守不知所对,郡守不知说什么好,漫应曰:“无恙。”随便说:“还好。”见内阁,李东阳曰:见内阁,李东阳问郡守:“沈先生有牍乎?”“沈先生有信吗?”守益愕,守臣更加惊慌,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又应声说:“有信,但还未到。”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郡守出来,仓皇地去拜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吴宽详细地把沈周的形象告诉他。询左右,他询问左右,乃画壁生也。才知是为他作壁画的画工。比还,谒周舍,回郡之后便去拜谒沈周,再拜引咎,向他表示歉疚。索饭,郡守想在沈周这里吃饭,饭之而去。沈周就给他饭吃,吃后他就离去了。周以母故,沈周因为母在堂的缘故,终身不远游。终身不外出远游。母

年九十九而终,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这时沈周也是八十高龄的人了,又三年,过了三年,以正德四年卒。他于正德四年(1509)寿终。

【注】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漫应曰( 随便 ) ⑵宽备言其状( 详细 ) ..

⒙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B )(2分)

A.父没,或劝之仕 通“殁”,去世。 B.卒供役而还 完毕,终了 ..

C.故患有所不辟也 同“避”,躲,设法躲开 .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通“辨”,分别,辨别。 .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

⒚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 C)(2分)

A.①周以母故 因为 ②而告以成功 用 ..

B.①饭之而去 表修饰,就 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表承接表方式 ..

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表判断是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D.①入其姓名 代指“他的”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代指那些 ..

⒛ 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

⑴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

⑵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得分点:比、

谒、引)

21.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

【解析】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反应了郡守对沈周身份认识的加深,突出沈周的人格魅力。

22.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2分)

沈周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

上海秋季高考 第四篇_2015年上海高考英语真题试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 英语试卷

考生注意:

1.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2.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分为第I卷(第1-12页)和第II卷(第13页),全卷共13页。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而清楚地填写姓名。

第I卷(共103分)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Directions: 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1. A. Impatient.

2. A. At a bus stop.

3. A. An actor. B. Confused. B. At a laundry. B. A salesman. C. Pleased. D. Regretful. D. At the chemist’s. D. A writer. C. At the dentist’s.

C. A translator. 4. A. He lost his classmate’s homework. B. He broke the woman’s calculator. B. He can’t help the woman with her math. D. He doesn’t know where the “on” button is.

5. A. The woman should go to another counter.

B. The woman gives the man so many choices.

C. The man dislikes the sandwiches offered there.

D. The man is having trouble deciding what to eat.

6. A. She has no idea where to find the man’s exam result.

【上海秋季高考】

B. She isn’t allowed to tell students their grades.

C. Dr. White hasn’t finished grading the papers.

D. Dr. White doesn’t want to be contacted while he’s away.

7. A. Move to a neat dormitory.

B. Find a person to share their apartment. D. Write an article about their roommate. B. Clean the room with the roommate. 8. A. Bob won’t take her advice.

B. Bob doesn’t want to go abroad.

C. She doesn’t think Bob should study overseas.

D. She hasn’t talked to Bob since he went abroad.

9. A. The snack bar isn’t usually so empty.

C. The snack bar is near the library.

10. A. Take her bicycle to the repair shop. B. Dessert is served in the snack bar. D. Snacks aren’t allowed in the library. B. Leave her bicycle outside.

D. Check if the garage is dry. C. Clean the garage after the rain stops.

Section B

Directions: In Section B, you will hear two short passages, and you will be asked three questions on each of the passages. The passages will be read twice, but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When you hear a question,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would b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Questions 11 through 13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11. A. It helps care for customers’ dogs.

C. None of the dogs are caged.

12. A. She likes the food there.

C. She can have free coffee.

13. A. A new kind of café.

B. You have to buy food for dogs. D. There is a dog named Princess. B. She enjoys the fun with a pet. D. She doesn’t like to be alone. B. A new brand of coffee. D. A new way to raise pets. C. A new home for pets.

Questions 14 through 16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14. A. A trend that high achievers are given a lower salary.

B. A view that life quali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pay.

C. A dream of the young for fast-paced jobs.

D. A new term created by high achievers.

15. A. 10%. B. 12%. D. 7%. C. 6%

16. A. People are less satisfied with their lives. B.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may increase.

C. Well-paid jobs are not easy to find.

Section C D. Unexpected problems may arise.

Directions: In Section C, you will hear two longer conversations. The conversations will be read twice. After you hear each conversation, you are required to fill in the numbered blanks with the information you have heard. Write your answers on your answer sheet.

Blanks 17 through 20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Complete the form. Write ONE WORD for each answer.

Blanks 21 through 24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Complete the form. Write NO MORE THAN THREE WORDS for each answer.【上海秋季高考】

II. Grammar and Vocabulary

Section A

Directions: 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s below, fill in the blanks to make the passages coherent and grammatically correct. For the blanks with a given word, fill in each blank with the proper form of the given word; for the other blanks, use one word that best fits each blank.

(A)

Gift from a stranger

My local supermarket is always busy. The first parking space I found was convenient, but I’d noticed a woman in a blue car circling for a while. (25) _________ I was in a good mood, I let her have it. On the edge of the car park I backed into the next available spot—it was a tight fit.

Pretty soon I’d made my way through the supermarket and was back in the fresh air. Feeling good, I (26)________ (empty) my purse change into the hands of a homeless man and helped a struggling woman reverse park.

Just as I approached my car, I saw the woman I’d let have my car spot earlier. She was giving me (27) ______ odd look—half puzzled, half intent (热切的). I smiled and wished her a pleasant day. As I squeezed back into my car, I saw the same lady (28) ______ (look) in at me. “Hello,” she said, hesitantly. “This (29) ______ sound crazy but I was on my way to drop some of my mother’s things off at the charity bins. You are just so much (30) ______ her. You helped those people, I noticed, and you seemed so happy.” She looked at me meaningfully and passed a box in through the window. “I think she would like you to have it.” (31) _________ (shock), I took it from her automatically. She smiled and walked away.

After a pause, I opened the box. Inside was a beautiful gold necklace with a large grey pearl. It was (32) ______ (nice) gift I’d ever received, and it was from a complete stranger. The necklace was around my neck, a warm reminder of human kindness.

(B)

Ask Helpful Hannah

Dear Helpful Hannah,

I’ve got a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22075/

推荐访问:秋季上海周边游 秋季高考报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