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历史朝代 >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时间:2018-02-18   来源:历史朝代   点击:

【www.gbppp.com--历史朝代】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第一篇_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带头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新

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时期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始终贯穿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唯一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命运息息相关。要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真理来信仰,作为原则来遵循,作为理想来追求,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贡献力量。

一、充分认识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思想决定行动,信念决定追求。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党员淡化了崇高理想,思想就会落后于时代;党员背弃了崇高理想,政治生命就会终止。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只有胸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人生追求,才能经受住各种复杂考验,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

(一)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对共产党人来说,坚定的理想信念比生命还重要。有了它,就能在任何复杂情况下,始

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能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毫无畏惧,勇往直前。

(二)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拒腐利剑。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可避免地带来这样那样的影响,包括一些消极的影响;历史上一些腐朽落后的东西,又沉渣泛起;改革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露,有的一时还难以解决;苏联东欧剧变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西方敌对势力乘机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图谋,千方百计地推销他们的那一套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如果意志不坚定,经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就会走上邪路,走向毁灭。有的人盲目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作风,沉湎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有的人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思想迷茫,精神空虚,竟然到封建糟粕中寻找慰藉;有的人面对改革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不是认真负责,而是消极对待,甚至为自己另谋退路。这些年揭露出来的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就是这样由理想动摇、信念滑坡而滑向犯罪的深渊。事实证明,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是难以抵制“糖衣炮弹”攻击和“酒绿灯红”侵蚀的。只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拒腐蚀,永不沾。

(三)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业之基。党的奋斗历史表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事业不断成功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8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新的胜利,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广大党员干部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焦裕禄就是我们党员干部中的优秀代表。他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才使我们党历经艰辛而不断壮大,才使中国革命历经风雨而终于胜利,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经曲折不断开创新局面。共产党员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才能站得更高,眼界更宽,才能更加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工作,这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

二、共产党员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当前,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关键是要坚定我们党的共同理想信念,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下,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真理来信仰,作为原则来遵循,作为理想来追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形成的宝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而形成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泽东同志,立于邓小平同志,发展于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习近平同志。在新民主义革命阶段,毛泽东同志在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度里,成功领导中

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东方的社会主义,改变了世界格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富强中国、发展中国的成功之路。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紧紧地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旗帜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指引方向,旗帜凝聚力量。从革命到建设和改革,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从来都是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得失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和实践一以贯之的主题,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顺应中国历史发展确立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共产党员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途径

(一)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社会主义科学认识的基础上。首先,要真正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表现为能够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更快、更好的发展,并保证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共同享受,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次,要真正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实际。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方针政策不能超越这个最大的实际,而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近三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这样做,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在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以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就不会用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要求来衡量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从而就不容易产生失望或不满情绪,而容易建立起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念信心。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第二篇_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1)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鲜明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保障,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坚定道路自信:

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实质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

坚定道路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这就是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正确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我们党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作出正确判断,得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结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作出正确判断,得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结论。这两个正确判断、两个科学结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两大理论基石。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就在于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坚定道路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题和目标,这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同志曾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在“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整体架构和发展过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不仅表达了我们党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坚定与自信,而且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的不断拓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明确的任务。

坚定道路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科学内涵,这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就是坚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更好地保障和发展人民民主;其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就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基础上创新社会体制,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其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发展道路,就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其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定理论自信:

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与特点

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坚定理论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的关系,改革开放既是形成这一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又是推动这一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完善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全新的视野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并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定理论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这一理论体系既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随着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阶段式向前推进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两次飞

跃、两大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并不断丰富的,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坚定理论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含的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体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过程。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科学回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础性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新的实践确立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性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积极借鉴当今世界科学的发展理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进一步作出科学揭示,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第三篇_为什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为什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十八大上,也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提出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那么为什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呢?

从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来看,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高高举起的一面旗帜。举起这面旗帜就向全社会昭示了:我们党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中国的道路。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之中发展中国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全面发展的道路。经济建设问题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政治建设问题上,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文化建设问题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建设问题上,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被实践反复证明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可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第五,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从个人层面来看, 1.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6年的11759元,增长了34.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5.8元提高到2006年的3587元,增长了26.4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78年末的210亿元增加到2006年末的166627亿元。收入水平的增长有效地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水平。

2.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在57%以上,农村居民则高于60%;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农村居民家庭为43%。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3.4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41辆、彩色电视机84台;每百户城镇居民移动电话拥有量达137部,每百户城镇居民接入互联网计算机和移动电话数达32.2台(部);农民每百部拥有电话机58.3部,移动电话50.2部。

3.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逐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86年末的8.8平方米扩大到2005年末的21.3平方米。2005年,2.9%的城镇居民家庭居住单栋住宅,33.1%的家庭居住三、四居室,住宅的配套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978年的8.1平方米扩大到29.7平方米,其中55.9%的农户人均居住面积大于25平方米;居住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中的农户占31.1%,居住在砖木结构住房中的农户占58.9%,90.6%的农户的住房拥有卫生设备。

4.扶贫工作成效明显。1978年全国的绝对贫困人口约有2.5亿,2006年农村贫困人口降低到2148万人。联合国和国际有关组织认为,在消灭贫困方面,中国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使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因而能够把13亿人民凝聚起来,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地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追求消灭阶级压迫、消灭剥削制度的“大同世界”,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憧憬的理想。不管从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来看,还是从个人层面来看,我们都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第四篇_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石

作者:张全林

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红色文化,它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它吸收、融合了当时世界文明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根植和脱胎于红色文化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了深厚土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母体,红色文化具有系统深邃、内涵丰富、科学强劲、指引未来的巨大能量,离开了红色文化母体而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然失去源泉、失去血脉、失去根基、失去力量。只有道路选择、理论创新、制度建设始终深深扎根于先进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才能真正根深叶茂,任人信服,凝聚力量,取胜未来,实现梦想!

文化即灵魂,文化即血脉。人不能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人,谓之行尸走肉;国亦不能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国家或民族,便会失却前进的方向和力量,甚至被人唾弃,成为待宰羔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身系亿万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前途的伟大事业,既需要自信、实干的精神,更需要先进文化的支撑。

一、红色文化是人类文明中最先进的部分

红色文化即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造就的属于工农兵群众的文化,它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树立文化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石。

红色文化是有史以来人类文明精髓的结晶,它的先进性集中体现为毛泽东思想的战无不胜。回望历史,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中国革命,在不断流血的凄惨中,在‚狼奔豕突‛的曲折中,在百折不挠的奋斗中,最终‚选定‛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路人,绝不是偶然。这,既是历史的选择(经过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断验证和升华),更得益于毛泽东同志悲天悯人的伟大胸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才大略和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工作方法。

‚挨打‛是文化落后的必然结果,中华民族百年的耻辱,愚以为,最大的教训是:仅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救不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此,直至‚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后,中国革命的面目才焕然一新。然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和王明左倾盲动主义路线,再次给‚幼稚‛的国人上了一课,‚仅靠机械理解马克思主义‛仍然救不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于是,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浮现在我们面前:百年耻辱的根本是中国封建文化落后于西方西本主义大工业文化的

必然结果;十月革命后,中国革命焕然一新的根本是:马克思主义是比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更为先进的文化,且至关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彼此最为熟悉和了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因此,从文化的角度看,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战无不胜,除了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的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外,更为深刻的内涵在于毛泽东思想吸收、融合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人类的文化,从大的方面看,无非东西方文化而已,西方文化中最先进的部分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吸收、融合西方文化中最为优秀部分的结晶,众所周知的,诸如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优秀人物的思想。同时我们知道,毛泽东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需要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批判性的继承,也就是说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属于‚无产阶级文化‛的优秀部分,诸如有教无类,民贵君轻,事在人为。这充分凸显了优秀、先进文化所共有的博大精深、开放、包容的优秀品质。

二、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母体

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相伴随的,是文化领域的深刻的变革。伴随着新中国诞生这场伟大的政治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延续,中国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也发生了‚悄然‛质变,

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文化主流逐步走向属于工农兵群众的文化,即红色文化的前进方向,特点是系统深邃、内涵丰富、科学强劲、指引未来。

历史正在冷静中逐渐回归正轨。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的强调:‚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也体现着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就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植和脱胎于红色文化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除了具有红色文化的深深烙印外,更兼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这为如何在新时期继承、捍卫、

发展好红色文化,从群众中汲取力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时治愈部分党员干部‚缺钙‛造成的软骨病,解决好党员干部及全体国民‚总开关‛的问题,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文化发展有自发和自觉之分,千百万年的探索和百年的屈辱,练就了五千年文明的精髓。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红色文化,必将永久震动五千年之后人类文明的历史罗盘,告诉世人,历史的方向在哪里?作为有幸生活在五千年后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辈,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久违梦想,无愧于生命的意义,踩着先辈的血迹和足迹,我们当为宣传、弘扬、发展红色文化做出不懈努力。

每一位致力于实现‚中国梦‛的同志,都应该清新的看到,道路选择、理论创新、制度建设无不建立在相应的文化基础之上,只有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革命造就的红色文化的先进性和学习弘扬红色文化的紧迫感,树立文化自信,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基础,为改革开放实现‚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政治任务保驾护航,为社会和谐发展汲取和激发正能量,从而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撑、精神动力和组织保障。离开了红色文化母体而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然失去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第五篇_坚定道路自信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鲜明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保障,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坚定道路自信:

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实质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

坚定道路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这就是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上个世纪50年代,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正确的指导方针,遗憾的是这一探索未能坚持下去。总结历史教训,邓小平同志提出,解决好走什么样现代化道路的问题,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僵化观念的束缚和固定模式的羁绊,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中国的实际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党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作出正确判断,得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结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作出正确判断,得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结论。这两个正确判断、两个科学结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两大理论基石。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就在于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坚定道路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题和目标,这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同志曾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在“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整体架构和发展过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不仅表达了我们党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坚定与自信,而且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的不断拓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明确的任务。【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坚定道路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这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就是坚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更好地保障和发展人民民主;其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道路,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就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基础上创新社会体制,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其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发展道路,就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其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定理论自信:

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与特点

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坚定理论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的关系,改革开放既是形成这一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又是推动这一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完善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全新的视野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并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定理论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这一理论体系既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随着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阶段式向前推进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两次飞跃、两大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并不断丰富的,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坚定理论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含的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体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过程。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科学回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础性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新的实践确立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开创性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积极借鉴当今世界科学的发展理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进一步作出科学揭示,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坚定制度自信:

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与优势

社会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支撑。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全球化大潮和激烈国际竞争中显示了旺盛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一社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体现发展规律。

坚定制度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有许多条,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正是在这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与现实相统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管长期的,具有普遍性;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是分阶段的,具有特殊性。正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实现了坚持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坚定制度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一系列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具体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是通过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来体现和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坚定不移发展人民民主,切实保证广大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保证。

坚定制度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社会主义制度是“变”与“不变”辩证统一的过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的过程是社会主义制度“变”与“不变”辩证统一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鲜明体现了社会主义这种内在规律。我们党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的一个突出贡献在于,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基本的方面不动摇,又对制约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的制度与体制弊端进行改革。同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有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制度的成熟、定型。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第六篇_三个自信的理解

对“三个自信”的理解

学 生:饶瑞琪 班 级:10城建建筑学1班 学 号:102029001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思想是要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坚定“三个自信”是全面把握十八大精神的理论前提,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报告强调道路、理论和制度这三个自信,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自信。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为何敢如此自信,我们自信的底气来自哪里? 首先,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基础之上的。近代百年以来,中华民族就一直为寻找救国图强道路而不懈探索和奋斗,自打鸦片战争我国陷入帝国主义列强蹂躏的时候起,千千万万热爱祖国、不甘屈辱的仁人志士就开始探索挽救祖国、振兴中华的道路,可谓筚路蓝缕、艰苦卓绝,其心不可谓不诚,其力不可谓不巨,然而留载于史册的却是一次次失败、一场场悲剧。每一次失败其共同症结在于,没有找到适合中国的道路。我们的党在总结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这也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国情的选择、实际的选择,一句话,是来之不易的适合中国的选择。既然有了正确的选择,我们就要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并开拓更为灿烂的前景。 其次,这种自信是建立在两个时期纵向比较的基础之上的。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和认识,加之“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导致我国在社会主义初期建设走了很多弯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始终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的主题,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从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巨大的变化中,使共产党人更加坚定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是完全正确的。

再其次,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国际观察横向比较的基础之上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从事的各项事业无论在何种变幻的国际形势下,都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纵观30多年来世界风云,中国的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新局面和新成就,无疑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令人赞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和制度,我们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才能取得建设的成果,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伟大复兴。所以,我们有理由、也有底气可以如此自信。

作为大学生,从“三个自信”的中得到的启示:

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肩负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我们应该看清我们“道路自信”底气的来源,回顾光辉历程,增强底气,认清前进方向,自觉担当,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我们的道路自信。

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理论自信

正确的理论体系,能指引我们正确的发展方向,使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这一理论体系,与时俱进,在不同时期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且已经【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成就。 我们只有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才能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

三、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制度自信

合适的制度既能顺应时势亦能助其发展。中国共产党人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政治参与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对于这一套符合国情,切实有效的制度体系,我们应该引以为豪,充满自信,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根本成就、鲜明内涵及基本要求,深刻领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底气来源,尽一切我们所能做到的:勤奋好学、自信自强,增强我们的底气,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自信源于实力,同时自信有别于自大,正如十八大报告中说的,“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拥护党的纲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使中国稳步、快速地成为一个发展大国、强国。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第七篇_坚定“三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

坚定“三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

中国梦需要脚踏实地去实现,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途径;中国梦需要高瞻远瞩来把握,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中国梦需要鸿篇巨制相支撑,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这就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

坚定道路自信,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以来求独立、求解放、求发展、求富强的必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先后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三次历史性转变前后贯通,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20459/

推荐访问:如何坚定道路自信 坚定中国道路自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