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题目解答 > 安徽什么时候纳入中国

安徽什么时候纳入中国

时间:2018-02-06   来源:题目解答   点击:

【www.gbppp.com--题目解答】

安徽什么时候纳入中国 第一篇_2015年安徽文综卷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安徽文综卷政治试题及答案

李老师 2015.6.10

第I卷 (选择题,共44分)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图1中能正确反映P与Q、M与Q关系的图形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一般情况下,价格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它的需求,价格下跌,人们会增加对它的需求,P与Q成反比,据此可以判断题肢①正确,题肢②错误;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加,消费越多,M与P成正比,故题肢④正确,题肢③错误。故答案选B.①④。

2.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96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对外直接投资1029亿美元,与利用外资并驾齐驱。这表明

①保持了进出口贸易平衡,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②可以主导国际金融市场,可以充分发挥经济的比较优势

③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取得了重大成就

④在经济发展中能够更好利用国际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题肢进出口与题意无关,因为上述材料中说的是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③“引进来”与“走出去”符合题意,,故排除有①的A、C选项;题肢②主导说法错误,因为我国尚不能主导国际金融市场,故排除;题肢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选D.③④。

3.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4万亿元。假如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今年商品价格总额30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

A.5万亿元 B. 6万亿元 C.7.5万亿元 D.10万亿元

【答案】B

【解析】根据公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价格总额/流通速度,可算出去年流通速度:20/4=5次,今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30/5=6(万亿),答案选择B。

4.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必须问法于民、立法为民,既要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动中的作用,又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这意味着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广泛民主 ②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③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④公民要积极依法行使立法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题肢①“ 人人都享有”说法错误,违背了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立法权是人大的权利,而不是公民的权利,故排除。故答案选C. ②③。

5.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要求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把农村精神文明提升至新的高度。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①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②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③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④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农村工作中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文化职能是政府的,中国共产党不履行国家职能,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依然是经济建设,故排除。故题肢①③正确。答案选B. ①③。

6.签证是指一国主管机关在本国或外国公民所持的护照其他旅行证件上签注、盖印,表示准其出入本国国境。近年来,我国在签证便利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仅2014年就同24个国家签署了互免或简化签证手续的协议。这一进展 ①表明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②离不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③是由我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④说明国家合作国家间共同利益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图2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A.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

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

【答案】A

【解析】根据漫画中的文字“生活在不同高度世界的人,有不同的视野”和“那儿很美啊”、“我看不见”,可知人的认识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故选项A正确。选项B说法错误,也不符合题意;选项C说法错误,真理是正确的认识。选项D说法错误,错在了“决定”。

11.为了让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我们要根据污染物“随风飘流”、“随波逐流”的特点,改变以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防治模式,从检测、预警、治理、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①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 ②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抓住关键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④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故排除有①选项A、B;题肢③“解决各种问题”说法过于绝对,违背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观点,故排除。题肢②随风飘流”、“随波逐流”的特点体现矛盾特殊性,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符合题意,④统筹全局,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②④。

《经济生活》:1-3 B D B 《政治生活》: 4-6 C B C

《文化生活》:7-8 A A 《生活与哲学》:9-11 D A C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6分)

38.(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安徽什么时候纳入中国】

材料一 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观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8分)

答:①收入水平的提高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②以往跟风式的消费现象逐渐转变,

材料二 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 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中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扇新的梦想之门。

(2)根据材料二,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文化生活依据。(12分)

要弘扬工匠精神,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软实力,民族精神角度答题,言之有理,可酬情给分。)

材料三 “互联网+”激活中国制造

安徽什么时候纳入中国 第二篇_2015年全国高考文综政治安徽卷

2015年全国高考文综政治(安徽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图1中能正确反映P与Q、M与Q关系的图形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96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对外直接投资1029亿美元,与利用外资并驾齐驱。这表明我国

①保持了进出口贸易平衡,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②可以主导国际金融市场,可以充分发挥经济的比较优势 ③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取得了重大成就 ④在经济发展中能够更好利用国际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4万亿元。假如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今年商品价格总额30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

A.5万亿元 B. 6万亿元 C.7.5万亿元 D.10万亿元 4.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必须问法于民、立法为民,既要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动中的作用,又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这意味着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广泛民主 ②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③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④公民要积极依法行使立法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要求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把农村精神文明提升至新的高度。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①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②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③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④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农村工作中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签证是指一国主管机关在本国或外国公民所持的护照活其他旅行证件上签注、盖印,表示准其出入本国国境。近年来,我国在签证便利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仅2014年就同24个国家签署了互免或简化签证手续的协议。这一进展

①表明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②离不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③是由我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④说明国家合作以国家间共同利益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乡愁抹不去,乡愁又回不去。”完成8~9题。

8.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人们在感怀乡愁的同时,把梦想留在他乡,把匆匆的背影留给故乡。这说明

A.梦想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B.价值观念决定人的行为选择 C.奉献他乡才能实现社会价值 D.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10.图2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A.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 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

11.为了让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我们要根据污染物“随波逐流”的特点,改变以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防治模式,从监测、预警、治理、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①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 ②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抓住关键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④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8.(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观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8分)

材料二 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

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中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扇新的梦想之门。

(2)根据材料二,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据。(12分)

材料三 “互联网+”激活中国制造

当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亟需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3)材料三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8分)

39.(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等都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作为。

我国GDP与三次产业变化情况

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根据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阐明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8分) 材料二

实现经济稳中有进,要求政府弱化GDP考核机制,弱化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盲目投资的冲动,着力解决收入、就业、社保、治安、环保等民生问题;要求政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发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要求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对政府要求的理论依据,并从“正确认识社会”角度对材料二进行哲学思考。(20分)

参考答案

38.(28分)

(1)收入水平的提高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以往跟风式的消费现象逐渐转变,体现了消费者转变观念,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消费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引领,体现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工匠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助推制造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工匠精神,担当历史责任。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要秉承传统工匠精神,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3)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旧的发展模式,提出和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积极利用“互联网+”提升创造力,建设制造强国。 38.(28分)

(1)政府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政府坚持科学的宏观调控,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提质增效升级。政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城镇就业人数持续增长。

(2)理论依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履行管理与服务职能,应建设服务型政府,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政府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应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应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哲学思考:社会存在觉得社会意识,面对稳中有进的新要求,必须转变发展观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政府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保障经济平稳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

安徽什么时候纳入中国 第三篇_2015年高考文综(安徽卷)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1.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图1中能正确反映P与Q、M与Q关系的图形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96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对外直接投资1029亿美元,与利用外资并驾齐驱。这表明

①保持了进出口贸易平衡,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②可以主导国际金融市场,可以充分发挥经济的比较优势

③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取得了重大成就

④在经济发展中能够更好利用国际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4万亿元。假如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今年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

A.5万亿元 B. 6万亿元 C.7.5万亿元 D.10万亿元

4.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必须问法于民、立法为民,既要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动中的作用,又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这意味着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广泛民主 ②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③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④公民要积极依法行使立法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要求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把农村精神文明提升至新的高度。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①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②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③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④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农村工作中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签证是指一国主管机关在本国或外国公民所持的护照或其他旅行证件上签注、盖印,表示准其出入本国国境。近年来,我国在签证便利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仅2014年就同24个国家签署了互免或者简化签证手续的协议。这一进展

①表明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②离不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③是由我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④说明国家合作以国家间共同利益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8.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安徽什么时候纳入中国】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人们在感怀乡愁的同时,把梦想留在他乡,把匆匆的背影留给故乡。这说明

A.梦想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B.价值观念决定人的行为选择

C.奉献他乡才能实现社会价值 D.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10.图2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A.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

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

11.为了让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我们要根据污染物“随风漂流”、“随波逐流”的特点,改

变以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防治模式,从监测、预警、治理、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①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 ②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抓住关键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④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8.(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现象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8分)

材料二 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

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中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扇新的梦想之门。

(2)根据材料二,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据。(12分)

材料三 “互联网+”激活中国制造

当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亟须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3)材料三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8分)

39.(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等都离不开政

府的积极作为。

我国GDP与三次产业变化情况

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根据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阐明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8分) 材料二

实现经济稳中有进,要求政府弱化GDP考核机制,弱化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盲目投

资的冲动,着力解决收入、就业、社保、治安、环保等民生问题;要求政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发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要求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对政府要求的理论依据,并从“正确认识社会”

角度对材料二进行哲学思考。(20分)

2015高考安徽卷文科综合·政治试题答案

第I卷 共33题,每小题4分,共132分。

1.B 2.D 3.B 4.C 5.B 6.C 7.A 8.A 9.D 10.A

11.C

38.(28分)

(1)收入水平的提高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以往跟风式的消费现象逐渐转变,体现了消费者转变观念,避免盲目盲从、理性消费。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引领,体现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工匠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助推制造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工匠精神,担当历史责任。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要秉承传统工匠精神,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3)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旧的发展模式,提出和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积极利用互联网+提升创造力,建设制造强国。

39.(28分)

(1)政府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保持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政府坚持科学的宏观调控,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提质增效升级。政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城镇就业人数持续增加。

(2)理论依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履行管理和服务的稚嫩,应建设服务型政府,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政府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应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要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应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哲学思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面对稳中有进的新要求,必须转变发展观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政府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保障经济平稳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安徽什么时候纳入中国 第四篇_2015《安徽历史》考纲梳理及周年大事

2015年安徽中考《安徽历史》复习提纲

一、古代篇

一:名相管仲

1.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著名的政治改革家,为齐国相。

2.改革措施:在国内改革内政、发展生产、革新军事;在外交上采取“尊王攘夷”的策略。

3.结果:齐国因此日益强大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4.后人将朋友间真诚的情谊称之为“管鲍之交”。管仲被孔子誉为:“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

二:老子和老庄

春秋战国时期,安徽境内诞生了两位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和庄子。后人把他们合称为“老庄”。 老子:1.春秋末年楚国人,出生在涡阳县附近,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2.相传,《道德经)一书是他所著。

3.(1)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例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合,前后相随,恒也”。此外,他认为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2)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安徽什么时候纳入中国】

庄子:(1)战国蒙城人(今蒙城县人)。(2)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观点,主张“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他鄙视功名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他有悲观消极的思想,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有用”不如“无用”。(3)所著《庄子》一书是先秦杰出的哲学著作,也是散文的典范。

三:刘安与《淮南子》

1.刘安系汉高祖刘邦之孙,封淮南王,西汉哲学家。

2.主要著作有《淮南子》,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等多门学科,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同时崇尚道教思想和吸取儒学精神,在先秦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有重要参考价值。人们为纪念刘安和他门下“八公”,淮南“八公山”因此得名。

四:名医华佗

1.东汉末年著名的民间医生,安徽亳州人。

2.成就:(1)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2)他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并在给患者服用麻沸散后,成功施行了开腹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3)他还创制了”五禽戏”。

3.华佗医术高明,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被人们誉为“神医”。

五: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87万大军攻打东晋,东晋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相关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六:曹魏屯田和皖南开发

1.魏吴双方常年争夺江淮地区,为解决粮食问题,魏吴都重视农业生产。曹魏在淮北和江淮地区大兴屯田,屯田分军屯和民屯两种。(如刘馥民屯,邓艾军屯)

2皖南开发----吴开发江南:

(1)原因:吴国重视农业生产;北方战乱致北人南迁,带来技术和劳动力;吴国又迫山越人外迁,以共同开发。(2)表现: a:皖南的农作物种植以水稻为主,后来小麦的种植也得到推广。b.梅根冶(今池州贵池)

是当时最大的冶铸中心之一。最主要是铸造铜钱。孟浩然的“火识梅根冶,烟迷扬叶州”和李白的“铜井炎炉敲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都是对当时冶炼盛况的真实写照。

七:“文房四宝”

1.宣纸(宣州泾县)、徽墨(歙县)、宣笔(宣州)、歙砚(歙县)。

2.宣纸因产于宣州泾县而得名。号称“千年寿纸”、“纸中之王”。歙州的“澄心堂”纸是宣纸中的珍品。

3.徽墨是歙州的特产。相传由李超、李廷珪研制。宋徽宗时,改歙州为徽州,“徽墨”的名字便从此流传下来。

4.宣笔制作历史悠久,宣州泾县的笔最负盛名。

5.歙砚因产自唐朝的歙州而得名。它的材料取自今江西婺源龙尾山,故又名龙尾砚。

八:清正廉洁的包拯

包拯,北宋庐州(今合肥)人,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执法严明、不畏权贵、不徇私情,为百姓所称道。面对北宋中期统治的危机,包拯提出了整治吏治的主张,同时关心百姓疾苦,经常为民请命。历任天长知县、池州知事、江宁知府、开封府尹,死后被封为“包孝肃公,故人称“包公”。他提出“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九:宋代书院的兴盛

欧阳修在颍州建“西湖书院”,李公麟在龙眠山建“龙眠山书院”,贵池的“八桂书院”,歙县的”紫阳书院”,当涂的“天门书院”都名噪一时。

十:“宋画第一”李公麟

北宋安徽(桐城)人李公麟,号龙眠居士,代表作有《五马图》、《放牧图》、《龙眠山庄图》。李公麟多才多艺,擅长文学、考古、书法和绘画,尤以绘画最为世人称道。他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白描”画法,即只用深浅墨色线条勾画出绘画对象。被后人誉为“宋画第一”和“天下绝艺”,苏轼赞扬他画鞍马“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

十一:宋元农林学成就

1.孟祺参与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著作《农桑辑要》的编写。

2.元朝时,王祯写成了著名的农学著作《农书》,并发明转轮排字架,提高了排字效率。

3.北宋铜陵人陈翥撰写我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详细叙述泡桐的学术专著《桐谱》,在林学方面留下一份宝贵遗产。

十二:朱元璋

朱元璋,即明太祖,安徽凤阳人。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改应天为南京,并定为都城。 十三:安徽建省

1.康熙六年(1667),改左布政司为安徽布政司,安徽省正式建立。

2.安徽省名是当时全省政治中心安庆和经济、商业比较发达的徽州两地首字的合称。省会安庆。

3.省会安庆属西周皖国故地,故今安徽省简称“皖”。

十四:徽商

1.徽商的兴衰:徽商即徽州商帮,萌芽于东晋,成长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清朝道光年间逐渐衰落。

2.徽商特点:

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许多集镇因徽州商帮而起,故江南流行“无徽不成镇”之说)、经营项目多(初以文房四宝为为商品,明清时以盐,典当,茶叶,木材为四大行业,并垄断盐业)、兴盛时间长(徽商延续1000多年,兴盛300多年)、崇尚文化(热心在家乡办学)。

3.徽商代表:明代休宁商人郑天锁、朱云沾在福建开铁矿。清朝:浆染业主阮弼,剪刀张小泉。休宁商人张传颂、绩溪“红顶商人”胡光墉(胡雪岩)与西方列强进行了商战。

4.兴衰的原因:

(1)崇尚诚实守信,讲究商业道德。

(2)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倾销中国市场,徽商开始衰落。随着国内买办阶级的出现,徽商的生意再遭重创。至此,延续1000多年的徽商,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5.徽商精神:诚实,守信,勤劳,合作,进取。

十五:明清文学艺术

1. 文学:

(1)清初诗人施闰章,擅长五言诗,辞清句丽。主张言之有物,著有《施愚山诗集》。

(2)桐城派:清朝散文流派,强调写文章讲究义法。奠基人方苞《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承上启下者刘大魁《海峰文集》;集大成者姚鼐《登泰山记》。

(3)吴敬梓:全椒人。清朝著名的小说家,讽刺小说的开山鼻祖。代表作《儒林外史》,抨击了科举制,是一部现实主义古典文学名著。(范进,严监生是其笔下典型的文学形象)

2.艺术:

(1)绘画:“新安画派”代表有明代休宁人释弘仁,查士标,孙逸,汪之端等;清代休宁人汪士慎,歙县人罗聘被列为“扬州八怪”。

(2)芜湖铁画:清康熙年间汤鹏(汤天池)创立,被称为“绝技”。

十六:徽派建筑

1.古民居:(1)黟县西递、宏村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就是徽州古民居的精品,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黟县宏村古民居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2)特点:徽州古民居多是以大型木排架为框架的二层砖木结构,斗墙白粉,马头墙高耸,有门楼式门罩、天井、回廊,建筑物立面的砖木上有雕刻装饰。

2.石牌坊:歙县明代大学士许国八角牌坊呈四方形,是古牌坊中的瑰宝。

二、近代篇(1840~1949年)

一:正视现实的进步思想家

1.姚莹:桐城人,认识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必然性;写有《康輏纪行》一书,最先呼吁重视西藏问题。

2.包世臣:泾县人,他力主抗英,“以夷制夷”。著《齐民四术》提出了农业是立国之本的主张。

3.王茂荫:歙县人,经济学家,其经济观点是以实运虚。王茂荫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

4.夏燮:安徽当涂人。经世派史学家。著有《中西纪事》一书,详细记载了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事。并较早揭露了沙俄侵略中国的野心及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所充当的卑鄙角色。

二:李鸿章与淮军

1.李鸿章(1823~1901年),合肥人,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2.淮军:(1)我国第一支较为系统地接受西方先进武器装备的军队。它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主要将领有张树声、刘铭传、潘鼎新、丁汝昌、周盛波、聂土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17022/

推荐访问:安徽省中国旅行社 中国电信安徽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