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读后感大全 > 劳动模范的故事

劳动模范的故事

时间:2018-02-06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读后感大全】

劳动模范的故事 第一篇_品读劳模故事,点化出彩人生

品读劳模故事,点化出彩人生

古语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岗位都是不可替代的,每一个岗位又都是不平凡的,但是他们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2002年7月2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沈阳视察,在和铁西区兴工街道九委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黄凤珍交谈时,被她一个个安置就业和服务居民的办法所折服,更被她那逗趣儿的东北口音所吸引,连连称赞兴工九委了不起,有位出色的“小巷总理。”

兴工九委是铁西区规模比较大的一个社区,有居民2281户,总人口7635人,失业人员1062人。黄凤珍作为社区书记和主任,有200多项工作要管,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重中之重。黄大妈先是对这些下岗失业人员挨家挨户的走访,了解情况。又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的走,与驻社区单位取得联系,建立起用工联系制度。接着黄大妈又用集中培训、分散作业、统一销售的生产经营方式,培训了社区内外4000余名编织人员,安置失业女工400多名。黄大妈还发现,搞家政服务能开发出不少就业岗位。除此之外,“黄大妈”的商标可以无偿使用,但要做到“约法四章”,只是针对下岗职工再就业使用。

读到这里,真的不得不佩服黄大妈的敏锐市场观察力,真的是方法多样,惠民及心啊!不愧是中国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从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出发,把温暖送到每一位最需要的公民手中。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小巷总理”,学着黄妈妈的样子,尽己所能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自己

的一份微薄之力。

小的时候经常听到的就是“身残志坚张海迪”的故事,今日品读劳动模范,有这样一位阿姨走进我的心中,令我肃然起敬,深思良久。她就是2014年被评为中国孝亲敬老十大楷模的陈松蒲。两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为治病,做了4大手术和40多次小手术,还是留下残疾,终生与拐杖和轮椅相伴。

凄苦的命运并没有打倒她,而是让她收获了父母更多的呵护与关爱。正因为如此,她在53岁这一年创办了以收养残疾人和老年人为主的非营利养老机构——沈阳松蒲博爱护养中心,为的是让更多的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人说,爱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我想说,内心有爱的人一定会幸福的。陈松蒲就是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甚至是博爱的人。老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就是这样做的“像孝顺自己父母那样孝顺老人,像照顾自己孩子那样照顾老人”,对护养中心的每一位老人都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用心去关怀他们,让老人快乐安度晚年。

劳模的故事多种多样,但劳模精神是唯一的,那就是“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把“劳模精神”践行到自己的工作中,点出自我的精彩人生!

劳动模范的故事 第二篇_我身边的劳模(事迹材料)

我身边的劳模

——记送电工程分公司工程管理专职占毅

在繁忙的送电线路工地上,有他的身影;在紧张的施工现场,有他的身影;在科研创新项目中,有他的身影。年轻有为的送电工程分公司工程管理专职占毅十年如一日扑在公司线路建设工地上,一步一个脚印,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从电力学校毕业后,他迅速成长为电力工程专业技术骨干,他先后担任110kV余华线送电线路新建工程、35kV铜鹰线送电线路新建工程、110kV芝珠、芦芝线剖口接入鄱阳变输电线路工程、110kV桥铜线改造工程、余干至瑞洪、瑞洪至康山110kV第二回线路新建工程、110kV鄱高线新建工程的项目经理,110kV鄱高线新建工程的项目经理。在工程建设中,他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始终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规范的施工投身于工程施工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公司电网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7月,占毅同志担任110kV余华线送电线路新建工程项目经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他把工程质量视为自己第一件大事来抓,时时讲,处处讲。早晨碰头会上讲,每天晚上7点项目例会上也讲。凡是他看到的或听到的,只要是质量问题,他从不放过。因此,他要求每个人都要有质量意识,都要明确质量目标,并将各部位、各工序的质量监控责任到人,他常说,业主把工程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可不能自己砸了牌子。由于他注重管理抓质量,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搞科技,在他与项目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每个工程都能成为

优质工程。

占毅同志十年如一日以一份对本职工作和企业的拳拳挚爱之情,在施工一线的工作岗位上拼搏着、奉献着。作为项目经理的占毅同志,他深知自己作为一名项目的领班人,自己的一举一动将是全体项目人员的样板,好与坏、对与错将影响着他们。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对事业献出了一个诚字,对群众付出了一个爱字,对自己定出了一个严字。他一直恪守的工作准则是:扎实苦干树形象,率先垂范作榜样。每逢一项新的工程开工,他就像一台上足了的发条机器,每天从早转到晚,从不停歇。工地上只要有人干活,就能看见他那不知疲倦的身影。他在工作中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则更是一丝不肯放松,他常说:我是党员,就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多年来只要工程一开工,他就没有了节假日的概念,每天从早忙到晚,从没有怨言。

2010年7月,占毅同志受命担任110kV鄱高线新建工程项目经理。该线路工程战线长,施工环境复杂,具有很高的施工难度。作为项目经理的占毅同志第一个反映的是:拼!只有拼,才能高质量的完成此项工程。只有拼,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在施工现场,总能见到他靠前指挥、忙碌的身影;在项目部,总能见到他关心询问队员,嘘寒问暖的身影。当他忍着腹痛坚持不下火线的时候,妻子打来电话催促他赶快做肝管结石手术,他却摆摆手,安慰妻子,晚一点吧,这里的光明更重要。分公司经理程锋同志让他回去多休息会,他却说,你们当领导的,从开工到现在,心里始终牵挂着工程,我们能忍心在床

上躺着吗?他每天工作都不下14小时,夜以继日的干,都没有一句怨言。身为项目经理,占毅同志每天巡回在施工现场,从原材料进场到工程发料,从工程施工到质量监督,从施工程序到造价控制,认真参与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细小环节。

2011年10月,占毅同志受命担任110kV鄱西线新建工程项目经理。这项工程是我公司从上级争取的重大基建工程。为了使这项造福于鄱阳人民,服务于鄱阳经济的重点项目早日投运并发挥效益,占毅同志带领项目部成员进行细致分工,分头做工作,为建设施工扫清障碍。在110kV鄱西线输电线路施工中,在施工高峰期投入人力100余名、施工车辆一百多车次。占毅同志带领施工队员每天早晨7点钟左右就组织施工,中午在工地简单吃口饭,冒着严寒就又投入到紧张、大强度的施工中,一直挑灯夜战、忍受凌冽寒风干到晚上7点才收工,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4个小时。他们一天下来,累得浑身酸痛毫不在乎,在短暂的工休时坐在地上就睡着了。就这样,他以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吃苦的精神,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占毅同志正是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干着自己的事业,用青春和行动谱写着光明曲……

乐平赣东北新星实业总公司

送电工程分公司

2012年04月12日

劳动模范的故事 第三篇_煤矿劳动模范先进事迹

励志煤海博一流

在大西北甘青交界的中华老字号窑街矿区这方黑色创业沃土上,有一位年轻有为的青年,他的名字已经响彻窑街煤电集团,激励着广大青工勤学知识、苦练技能、立志成才,他就是甘肃省劳动模范、全国全省煤炭五四奖章获得者、甘肃省技术标兵、感到甘肃“十大陇人娇子”的张国财,一名普通的技校毕业生,在煤矿电气维修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凭着自己对技术创新的浓厚兴趣和在工作实践中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已成长为窑街煤电集团公司领导器重、工友仰慕的技术革新领军人物。

近年来,他带头革新的技术成果和改造项目多达100多项,为企业创造效益和节约资金1亿多元,总结出的采煤机PLC系统故障排除法、绞车保护系统预警法、水泵智能保护功能法等已在窑街煤电集团及甘肃部分煤矿推广应用。以他为“塔尖”的“金字塔”式的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以一带十、以十带百、以百带千”的导师带徒工作已形成规模,有1300多名技能人才在他和其他技术维修专家团队的带领下分布在集团公司各生产矿井,为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安全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创造出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技术价值。

【劳动模范的故事】

刻苦钻研,业务技能创一流。张国财始终把专业技术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价值,积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他从煤矿技校毕业就立志扎根矿山奉献青春,参加工作14年来,他已逐步成长为窑街煤电集团公司机电系统的首席技能专家, 他把学习作为一种爱好,每天坚持重点学研机械电气专业书籍,记写专业学习笔记30多万字,并注重学以致用。2010年,三矿五采区300型采煤机出现变频器故障,致使整个工作面无法生产,经厂家维修人员诊断为主控DSP损坏,基本趋于报废。若重新购进变频器将严重影响生产进程,且变频器价格昂贵,矿领导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对变频器故障进行会诊。得知此消息后,张国财主动要求参与此次诊

断。在缺少设备资料的情况下,他积极克服困难,发挥专业特长,认真分析判断,通过测量各关键点电位,在短短2小时内找到原因,成功运用专业技术的“手术刀”修复了这台“报废”的设备,为企业节约资金近140万元,这让在场的专业技术人员啧啧称赞。2011年,三矿在设计改造地面大功率低压水泵软起动项目中,张国财利用自己精湛的专业技术,对整个机房的电控系统进行了系统测算,对软启动真空开关进行障碍排查处理并重新设计调整。这个令专业工程师都“望而生畏”的项目,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反复试验下竟然提前完成了,软启动开关推广应用在地面低压电网下安全高效运行,仅电能损耗锐减,为公司节约资金和创造直接价值100多万元,也使设备保护性能大幅增加,工作更加安全稳定。这一次次完美表现,无疑是对他专业技术最好的肯定。

情系矿山,敬业奉献显一流。“在平凡的岗位上守住一份职责,让短暂的青春因敬业而更有价值。”这是张国财的工作愿景。他扎根煤矿,爱岗敬业,将全部精力倾注在矿山电气维护检修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谱写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2014年年初,三矿七采区中央水泵房一台智能开关出现故障,无法完成自动排水,而这台开关正是张国财负责设计改造的,用于控制潜水泵的自动启停。张国财得知后,刚刚上完夜班出井又迅速入井进行诊断,确认是潜水泵进水绝缘损坏,随即出井,带领工友抬了一台新泵再次入井进行更换,待再次出井已经过去了整整4个小时。就在洗完澡准备回家时,他又被告知主轨绞车(主提升机)出现故障代码无法提升,这时已经上班16个小时,但他毫无怨言,再次穿上了刚刚脱下的井下工作服,到调度室询问故障详情,查阅代码类型后再次入井处理……这样的事在他身上已成了家常便饭。2014年11月,集团公司所属金河煤矿井下采煤机变频器及PLC系统出现故障,该矿动用了全矿高技能人才连续处理3个圆班,故障依旧顽固地依附在采煤机上,无奈之下请求集团公司派人援助。张国财领命前往,而这时的他刚

刚上完早班出井,饭还没顾上吃一口,就匆忙赶到金河煤矿下井。现场他与技术工人仔细研究,悉心查找原因,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四个小时过去了、八个小时过去了,故障还是没有排除,凭着平时积累的工作经验,他理清思路,继续查找,十个小时过去了,这个“痼疾”终于找见,在张国财这双“妙手”下采煤机终于“起死回生”,整个工作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而此时已是第二天凌晨六点,他已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稍作休息后他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为了解决技术难题,张国财经常吃住在矿上进行技术攻关,直到问题解决才放心回家。张国财的技术能力和奉献精神在窑街矿区有口皆碑,为窑煤青年树立了一个完美标杆。

攻坚克难,创新提效竞一流。张国财是一个敢于面对困难、敢于在一切困难面前“亮剑”的人。近年来,他带领工友们研发和高质量地完成了三矿井下所有变电所电气改造安装、立风井高压变频主扇电控系统安装、斜井防跑车装置安装、选煤楼集中电控系统改造安装等30多项大型机电安装、改造工程,完成了《四号主井高压变频器散热风机自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轨主提升绞车人机界面的开发设计及应用》《五五主扇机房高压降压启动控制系统改造》等技术成果100余项,其中《三矿主轨主提升绞车人机界面的开发设计与应用》荣获集团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甘肃省职工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矿暗斜井绞车后备保护系统开发设计》荣获集团公司青工“五小”科技成果一等奖,他的多项科技成果在集团公司其他生产矿井被广泛推广应用。“张国财电气PLC系统故障处理法”已被集团公司生产矿井所熟知,并在全省煤炭行业推广应用,他潜心研究的采煤机系统故障排除法、绞车保护系统预警法、水泵智能保护功能法已广泛应用到各生产矿井中。为企业创造价值、节约成本约2000多万元,挽回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在集团公司“科技兴企”的发展战略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才培养,导师带徒呈一流。为了充分发挥技能领军人

才优势,更好地搞好科技研发、技术攻关和降本增效工作,2014年5月,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在三矿成立了“张国财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以张国财为标杆全面展开技术研发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随着机电设备的更新换代,他的工作量急剧增加。为了发挥技术特长,他并没有选择“技不外传”“留一手”的自私作风,而是积极开展“导师带徒”活动,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绝活”传授给工友和同行。以他为“塔尖”的“金字塔”式的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已形成规模,自2012年他被集团公司聘为首席电气维修专家以来,以他和5名首席维修技能专家组成塔尖,中间和塔底由37名优秀技能人才和453名中级工以上的技能工人组成。这种“以一带十、以十带百、以百带千”的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三年来,已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1300多名,同时也影响着大量青工学技术的积极性,营造出了“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的技术氛围。

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口碑,张国财被其他很多知名企业所熟知,尤其面对当前煤炭企业经济持续下行,出现拖欠职工工资的情况下,有多家企业开出优越条件,其中有家公司开出年薪40万元聘请他去担任技术顾问。面对如此诱惑,张国财怀着对企业、对故土的一片赤子之心,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惑,依然默默守候在窑街煤电集团这块使他成人、让他成才的沃土上。

劳动模范的故事 第四篇_劳模文章

学习吕清森:见贤思齐——我们的榜样

发布日期:2010-9-20 8:22:12 来源: 汉东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人:郑丽辉 点击数量:【劳动模范的故事】

11

字体显示:小 中 大

吕清森,吉林省桦甸分电力分公司的一名普通送电检修班工人,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立足本职,长达三十一的坚守,在海拔最高、环境最差、巡视难度最大的66千伏红白线的工作岗位上,折射出来的是那无限洋溢的热忱,那贫富不移的情怀,那寸土不移的忠诚。

他带给我们的正面能量和这种健康向上的力量,让这喧哗的浮世多了一份沉淀,让患得患失的心态多了一份平静。让我们不禁开始自省:到底我们要怎样的活着,才没有那蝇头小利的患得患失,才能活得踏实???

我们知道,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从他出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她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双重身份。在生命不断成长的过程里,人们的认识和思想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会渐渐丰富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难得的是一种坚持,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追求,只要是正面的,对他人对社会有利的,只要坚持,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奉献的精神。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说过的一段话曾经指导了几代人的人生方向,他说,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 同样,这句话仍然可以继续指导我们的人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这份贡献也许微不足道,可是,那也不容小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也是一种奉献!

只有当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体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像吕清森那样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个体,只有当爱岗敬业者成为劳动者的主体,我们的企业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成为无坚不摧的强者。

见贤思齐,我们可以像向日葵一样,吸收阳光,向周围传递明快向上的活力与信心, 让我们的生活因为工作而充实饱满。

学习吕清森:平凡中的不平凡

【劳动模范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0-9-13 8:26:51 来源: 汉东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人:曹雪 点击

数量:

字体显示:小 中 大

吕清森,一位普通的送电检修班工人,用其31年爱岗敬业的事迹感染了我们,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得是做一辈子好事。”套用在吕清森身上“走一次巡线不难,难得是走好一辈子巡线。”

作为电力行业80后职工的我们,很难想象“200公里、31年、7万公里”,“徒步、海拔最高、环境最差”,“5000多件、6000多万元”这些惊人的数字会由一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送电检修班工人创造。

“7万公里”的徒步行程相当于绕了地球近2圈的长度,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他在这个海拔高、环境差的巡护区长年累月地用精诚践行在自己的岗位上。 换成是我的话,会这样31年如一日的巡线在环境艰苦恶劣的地方吗? 答案是不肯定的。

为什么?

如果秉着一个采访者的身份,对于深入实地采访这位劳模。我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答应。

然而当身份换位成吕清森的同事去从事每天巡线的话,心里的就会咚咚响起退堂鼓。

苦苦思索,不求甚解?

直到有一天无意中看到中央电视台的某个频道,讲述的是当年的全国劳模时传祥,说实话,以前对他的了解仅限于知道他是一位劳模,去过人民大会堂,做过报告;只有典型和符号,没有生动和真实。看到时传祥成为劳模后,仍然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同时还带领一批青年的接班人挨家挨户地挑粪。第一个浮现在脑海里的问题是:他图的什么?一把年纪,既然得了劳模就该功成身退了。直到发现每一个镜头里自豪喜悦的表情跃然脸上的时候,才懂得这是对工作的一种真诚和热爱,不禁为自己狭隘的想法感到愕然。

失落的奉献精神,遗失在我们心灵深处,处处先想着自我的得失,然后才是工作,

以至于造成在学习吕清森这位劳模先进事迹的时候,为他的行为所感到疑惑。 这正是我们所缺乏的,对工作的奉献精神,缺乏把工作做得好坏作为衡量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

当我们在为加班加点斤斤计较时,当我们在为工作上的困难喋喋不休时,当我们为自己工作上受到委屈而愤愤不平时,当我们总觉得自己的工作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感到怀才不遇时,我们是否应该反省究竟是错在工作还是错在自己?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没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是没有理由无病呻吟的,想想他们,实在显得太微不足道,只有经得起工作中考验,以吃苦在前头,奉献在岗位,做人先做事作为导向,才能无悔于青春,无悔于人生!

学习吕清森:平凡中孕育伟大

发布日期:2010-9-14 8:04:35 来源: 汉东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人:曾静 点击数量:

20

字体显示:小 中 大

当前,吕清森的事迹广泛传播,读后颇有感触。对任何一个人来说,要在一个岗位上坚持31年,这不容易。吕清森同志31年如一日,走过7万多千米路程,穿行于长白山余脉的崇山峻岭和茫茫林海之间,守护着“红白线”输电线路。

31年来,他从一个电力系统的门外汉,成为一名光荣的巡线职工。19岁参加工作,到如今51岁,青丝变白发,他心中的那份热爱永不改变。只记得他曾平淡的说:“我会服务„红白线‟一直到退休。”在他的内心,巡线工的人生就是无悔的人生。

31年来,他迎着晨曦,背负落日,爬千座山,走万里路,日日穿行于原始密林处,时时奔波在一座座铁塔前,只为了肩头的一份责任。是责任让他默默无闻地付出。

31年来,他独自面对那些未知的危险与孤独,把全部青春岁月奉献给了巡线工这份工作,

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奉献和忠诚。他的精神超越了都市的喧嚣与繁华,穿越了时代的功利和浮躁,警醒着我们物欲的心灵,让我们铭记什么是真正的“奉献”。

31年来,他始终保持一种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时刻不忘学习。通过认真阅读相关资料、详细记录各类数据、不断归纳总结,他发明了“采光巡线法”、“风力风向观测法”等一整套成功的巡视方法。刻苦钻研的精神成就了他精湛的技艺,常人难以发现的缺陷,他一眼便能找到,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红白线的“守护神”。

学习完吕清森同志的先进事迹后,心里久久无法平静。我为他们长年的坚守所深深折服,为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而感动。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让我们以吕清森为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工作,只要我们积极进取,只要我们刻苦钻研,只要我们努力成为一名工作中的“有心人”,我们就能在永不停歇的追求中不断获取进步。

学习左光满:无悔的青春

发布日期:2011-5-5 8:31:55 来源:汉东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人:李小丽 点击数量:【劳动模范的故事】

29

字体显示:小 中 大

想当年,你也是英姿飒爽,转眼间一身戎装换成灰色工作服,当年怀抱钢枪的手终日与三色电线打起了交道。昔日的战场变为无数的大街小巷,昔日的英雄营长变成了默默无闻的电保姆时,你没有怨言,你以军人的毅力,以无私的奉献完成对光明的诚诺。寒冬酷暑,你始终奔波在最前面。没有宣传,没有鲜花,你的名字却早已进入了百姓心中,“有事找光满”,这是何等的信任。当你名声鹊起时,你仍然不骄不躁,依旧是身背工具包穿梭在大小街道里。你的电话越来越繁忙,慕名咨询的,有事求救的,此起彼落,你总是面带微笑,沉着处理。你是百姓心中的光明使者,我们心中的电力英雄。

英雄的荣誉不是一天得来,这其中包含多少辛勤的汗水,多少个不休的假日。想如今,多少焦躁的青年不安于现状,富士康中接二连三的跳楼员工,触目惊心,工厂制度或许缺陷,老板或许苛刻,但为什么一定要以年轻的生命作出这种代价呢。生活中不尽人意处很多,我们或许不能改变现状但我们能改变自己的心态。正如左光满同志一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民服务,乐在心间。只有以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才会在任何工作环境中都不抱怨,不气馁,

不放弃。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年青人更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讲究奉献与回报的对等,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关健是怎样更好的体现自我价值,为了追求高回报而不停跳槽或采取过激手段、拈轻怕重、一不如意便消极怠工等等,都是误区,也给自己造成不少的烦恼。追求过多,反而迷失了方向。钱多了,幸福感却没有随之增加,这是许多人迷惑的问题。光满同志的可贵之处也在于此,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论环境如何变迁,不论位置如何变换,总是胸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再苦再累也甘之如饴,工作对他来说是一种快乐。让我们尝试一下,像光满一样改变心态,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

生活在于一种心境,如果我们不能改变现状,那么请改变我们自己。

学习左光满:追逐光明 永不言弃

发布日期:2011-5-9 8:52:07 来源:汉东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人:曹雪 点击数量:

他只是一个平凡的部队转业军人,于千千万万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十几年来毫不懈怠,执着地追逐着光明。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很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左师傅,从获得市级劳模、省级劳模再到全国劳模,面对荣誉不断“袭来”,而他仍然故我的奋战在工作岗位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我想这就是差异,一个荣誉的获得不能用来判定一个人的功过是非?而只有经受得起荣誉考验的人,才算是真正敢于用实践证明自我人生价值的崇高者?

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左师傅十几年如一日奋战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更要学习左师傅在荣誉之外专注执着,永不言弃的心态。

是啊,有多少人能一辈子执着于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从不改变自己奋斗的轨迹,坚持到最后呢? 9

劳动模范的故事 第五篇_冯劳模轶事

冯劳模轶事

作者:单荣国

人说第一印象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我信!但是,不论你在何处,只要第一次看到冯会友,切记:千万不要轻易下判断、也不要相信什么直觉,甚至,也别相信自己明亮的眼睛,或许,你会被它们所欺骗并陷自己于尴尬之中。

十几年前一个冬天,我作为吊车司机踏上了渤海四号平台。谁知,当班第一天,吊机就犯起了驴脾气,它尥蹶子不干了。

捣鼓半天,这头倔驴就是趴地不起、成心作对。

正在犯愁时,塔吊十几米高的直梯里爬上一人:天青色的道道服沾满油迹,汗气从狗皮帽和额头之间逸出,寒风中凝成的汗水流淌在黝黑的面颊,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

这不是刚刚指挥我吊运泥浆材料的水手吗,是不是搬运泥浆材料太辛苦,躲上来偷个懒?

见我也是满头大汗,他安慰道:别着急,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原因。 我们?一名水手也懂吊机?

他不懂吊机,但他懂得机械理论,而且分析得头头是道:你瞧,管线有压力,马达也转动,但带不动滚筒,说明离合有问题,只要拆下马达,更换离合器就可以了。

如他所言,半个小时后,吊机故障就排除了。

不知是兴奋还是感激,总之,我拍着他的肩头:谢谢!跟你一起干活真痛快!

这时,甲板上有人向上大声喊:冯经理,我们又配好了一池泥浆,钻台说井下堵漏成功了。

啊?!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平台经理冯会友?公司劳模、总公司劳模、天津市劳模„„他有一大推的荣誉。可我第一眼看见他,他正在指挥我开吊机,而且手势准确、清晰、干脆,简直比水手更像水手!

吊机故障后,他和水手班一起加了两池子泥浆材料,其中有十吨泥浆材料是他们一袋又一袋,从甲板上扛到舱里的加料口。怪不得他爬上吊机时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原来他着急啊,万一井下漏失严重,整个井可能就会报废!

其实,也不是我一人会走眼,有个日本人也曾经看走了眼,而且因此挨了好几棍子!

一九九四年六月,渤海四号在日本北海道札幌海域小樽港湾升起雄伟的身躯,第一次在外海向世人展示中国海上石油钻井工人的形象。

在日本人眼中,冯会友是中方全权代表,大事小情均需要他来定夺;在渤四弟兄的心目中,冯经理是主心骨,有他的带领,遇到再大的风浪也不怕!

一天,冯经理正和我们一起在悬臂梁上排钻杆,钻台上一名叫佐川的日本司钻需要滑道上一只钻头,打着手势要求离得最近的冯会友扛上来。

钻头至少有一百多斤,你怎敢劳动我们当家的?我赶忙过来抢活干。佐川这家伙却不领情,非要冯会友来完成此项工作。

想必佐川也和以前的我一样,把干活不惜力气的冯经理看走了

眼,整个事情弄岔了!

冯经理笑了,他用手指着自己,意为“你是叫我吗”?你为什么不给罗布雷(沿用的日方最高指挥中心的名称)办公室打个电话?看你的船长会怎么想?

这家伙也是找挨打的主儿,他依了冯经理的意思,果然返回司钻房,抄起电话就打到了罗布雷„„。

不一会,罗布雷里出来一个日本小老头,手中拎着一根棍子,上书“精神指挥棒”。

这小老头到冯经理面前,道一声歉、鞠一个躬,三个“躬”鞠过之后,他等来了佐川。这小老头举棍就是一下,打得佐川倒退一步,再上前、并脚,然后接受下一棍。几棍子过后,小老头解了心头的火气,只是苦了佐川,舌头打滚儿吸溜凉气,他痛啊!

这也怪不得佐川,作为中方全权代表,冯会友应该戴工帽、佩墨镜,再拎一双白手套,臂膀夹着指挥棒进行全船巡视,怎能水手的干活?

冯经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工人时,哪里有脏活、累活、急活,哪里就有他;当上平台经理后,哪里就有他,哪里就有脏活、累活、急活;“劳模”加身后,他还是十几年如一日,迎着困难上、拖着脚步下。

几年前,我在东沽石油新村的街口碰到了冯劳模。已经退休的冯劳模用手捂着嘴应了我的招呼:老了,牙都掉了,说话漏风,回见!

又几年过去了,我心中牵挂着冯劳模,向人打听:尚能饭否?

你猜这么着?我又错了!冯劳模老而弥坚、老当益壮,返聘当上了钻井流程工程师。【劳动模范的故事】

目前,冯劳模参与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采用钻机全变频驱动技术的自升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41”正在渤海为总公司建设“海上大庆”贡献着力量。

劳动模范的故事 第六篇_劳模演讲稿

篇一:劳模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我叫王允伟,是集团供热车间主任。今天能作为公司劳模代表在大会上发言,为此我倍感荣幸,此时此刻内心也十分的激动。在这里,我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个人,同时也代表着那些常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为后勤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奉献青春和汗水的所有员工同志们。首先我代表此次获得荣誉称号的同志们感谢公司的培养,感谢领导的支持,感谢同事们的帮助。我们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领导正确指挥的结果,是同事们相互配合、团结奋斗的结果,成绩和荣誉应属于为公司作出贡献的每一个团队和每一个员工。借此机会,请允许我向一直以来帮助、支持我们工作的各位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培养我们的各位领导表示由衷的敬意!

我们只是做了本职应尽的工作,就被评选为公司的模范个人,这是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鼓励。其实,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人尽心竭力、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这些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从2000年来到集团,不管在哪个岗位都勤奋踏实、刻苦钻研,渐渐地由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供热车间主任,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始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14载寒来暑往,我见证了集团的变迁,也见证了集团的跨越,我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了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深感能为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作为供热车间主任,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怎样提高供暖质量始终是我心中所想,供暖工作一直都是集团公司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供暖一直处于“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尤其是去年,面对众多设备严重老化的问题,为了不影响正常供暖,我们只能与时间赛跑,早早就拟定计划开始着手对设备进行检修、改造,时间紧、任务重,我和同事们几乎没有一次正点吃过饭,按时下过班,而欣慰的是,在不分昼夜的奋战下供暖的各项准备工作均按期完工,为冬季供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供暖初期,报修多、维修量大,在内要保障设备稳定,在外要做好各项维修工作,每天睁开眼闭上眼想的都是供暖,无时无刻不殚精竭虑,为的是设备能够稳定运行,为的是供暖效率稳中求升,为的是漏水及暖气不热现象越来越少,为的是不辱使命。平均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常常从梦中惊醒,担心的还是循环泵是否正常,出渣机是否正常,整个采暖期身体一天天的消瘦,尤其对于家庭,我满心愧疚,但我割舍不下这份情怀,工作需要我,我就一刻不能停下自己的脚步。

我的工作体会是:首先,要想把事情做好,就必须有好的工作态度。我们要继续努力,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种,都能够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忘我、勤奋努力。从点点滴滴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操作技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积极向上,争做榜样,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员工。

其次,在日常工作中,很多问题都可以在一线岗位上得到发现和解决。只要细心观察,不断总结分析问题,就会从实践中掌握和积累安全生产经验。发现隐患后,要找到问题的的症结所在,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细心观察,用心学习,不断提升素质,不断充实进步,增强自己在供热供暖升级改造中的新本领,为后勤集团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

其实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只要扎扎实实、勤勤恳恳、爱岗敬业、甘于吃苦、乐于奉献,抱着对师生和集团公司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就一定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辉煌的成绩。今天,我得到的这份荣誉,是集团公司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和鼓励,同时,感谢领导们对我工作的帮助,感谢与我并肩作战的同志们的支持和信任,我们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是相互配合、团结奋斗的结果,成绩和荣誉是属于大家、属于集体的。

同志们,我们今天获得荣誉,不是终点,而应该是新的起点,让我们不待扬鞭自奋蹄,为后勤集团公司不断的发展壮大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谢谢大家。篇二:劳模演讲稿

风劲扬帆正当时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

我叫,来自xxx公司。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在生产一线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在这个承载57个春秋的xx电力的摇篮里,在和师傅们朝夕相处的岁月里,我用自己的双眼目睹了师傅们用勤劳和汗水书写的艰苦奋斗的历史,xx人在追求卓越的征程上用智慧和发展见证着自强奋进、自信创新、自我超越的苇电精神。

今天,在这里,我只想表表他们中的一位,讲述的是一个为“xx速度”增光添彩的人的故事。他就是xx下属xx公司的常务副经理xx。xx,汉族,19xx年出生。土生土长的xx人,1986年继承父业,成为了xx的一员。大家还记得今年“舞动激情华电欢歌”文艺汇演中的音乐快板《闪光的足迹》吗,节目中有一段词这样写道:“风餐露宿xx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打硬仗”没错,这就是xx人的形象,走过大漠戈壁,走进灯火乡镇,xx与xx公司一同成长,历经风雨见彩虹。2009年,是xx公司成立30周年,在这一年,xx完工大小在建项目10余个,首次参与风电工程建设,实现零突破。完成产值6000万,突破历史创新高。公司取得的这些骄人业绩,与主管施工生产技术的副经理xx所做出的贡献密不可分。在探索xx发展提速,用工程质量、技术安全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思考中,他把突破口放在了“新、严、先”上。

突出一个“新”字,创新管理思路。xx是一位称职的工程管理人员,他的综合业务素质较高,但“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他大胆改革,启用新人学习管理,他主动担负起培养新人的责任。每一个项目从承接、研究施工计划、组织管理、检查到验收全过程,他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管理知识传授给更年轻的同志,现已培养出3名项目经理,都能独立承担相应各专业工作。

追求一个“严”字,严格要求工程质量。要创造“xx速度”,打响xx品牌,就要靠工程质量取胜。他常常教育员工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同时,他组织建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提倡文明施工,提高施工工艺,并把质量管理标准化和预防、控制、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强化质量管理,制订质量方针,并落实到各项质量责任制中,保证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2009年,xx公司未发生一起不安全事故,事故时效实现零控制,有效确保了工程进度。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xx公司正是有了像xx这样的一批精兵强将才有了今日的发展与壮大。

xx也就是这样默默的奉献着,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务实的作风团结和带领着工程技术人员转战大江南北,用闪光的足迹创造着xx速度,书写着xx人的历史华章。篇三:我身边的劳模演讲稿

祖国不会忘记

这个题目是我喜欢的一首歌的名字。每当我感到疲惫和倦怠时,我就喜欢听一听她。那激昂向上的乐曲会带动我的心一同奋发。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这么一群人,她们就同这首歌一样用其自身的人格力量,感染激励着我们一路向前,我们亲切而又崇敬的叫她们——劳模。 这个词语背后承载着太多的光辉记忆。冰天雪地跳进刺骨水池的热血汉子王进喜;公交车上待人如和暖春风的李素丽;非典袭来,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的钟南山„„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有着相同的特质。勤勤恳恳、立足本职。当我们仰起头来,用赞叹的目光注视着他们时,请看看你的四周,因为在我们的身边也有着和他们一样的先行者。

对于我们这群80后,上学时,“劳模”大多是需要仰视的群体,未曾参加工作的我们,不太懂得这个词语的分量。 十分感谢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有幸结识了她们。感受着她们所带给我的心灵洗礼。对于我这样一个从教不过四年的教坛新兵而言,初登讲坛时内心的那种忐忑至今难忘。还记得,那段日子,总有一双眼睛温暖的注视着我,那其中投射出的信任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而后的日子,她亲自为我们做课, 从怎样把握备课的脉络到如何面对学生。甚至是写板书要侧身这样的细节,她都不厌其烦的为我们指导。一点一滴,手把手的带领我们成长成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教育先行者的胸怀,毫无保留的将自身的经验传授她人,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热切期盼。再后来,我见证了她带领着全校师生不断进取,硬是把一个别人眼中素质低下的打工子弟学校建设成一个处处书香四溢,人人文质彬彬的礼仪名校。她就是我们学校的带头人刘晓敏。从1990年从事教育工作起,她就把全部心血都抛洒在教书育人上,在承担教学工作期间,她以火热的激情感召学生,以真挚的爱心滋润学生,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教学能手”;在担任富林小学校长后,她努力做好学校管理工作,使学校走上了正规化、科学化,为学校的发展尽心尽力,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礼仪示范基地、小学英语全国实验学校、包头市平安校园,她自己也被赋予“自治区五一奖章获得者、自治区劳模、包头市学科带头人”等诸多荣誉。今天如果你走进我们的校园,如果看到一个人,时而会摸摸孩子们的小脑瓜看看她们长高了没有;时而会坐在班里仔细倾听青年教师讲课。不用问,一定是她。这是在这样的细节之中,她践行着一个劳模对祖国和人民的承诺,也让我们明白该如何去面对工作。 如果说这位劳模教会我的是面对工作的职业责任,是一种宛如大海般的深邃冷静。那么校园中的另一位劳模带给我的则是春风拂面般的温暖,是她教会我如何以一颗包容博爱的心去面对学生、面对职业。她就是主管我校教学工作的高彩花副校长。在学生眼中,她是一位和蔼可亲,总是笑眯眯的老师。在老师眼中,她又是一位待人热情、对事严谨的老大姐。谁在教学时遇到了难题,在班主任工作中碰到了坎儿都爱找她聊一聊。而她也在你言我语之间,兰心蕙质的为我们解开心头的疙瘩。她说过,正因为学生是不完美的才需要我们的指引和教导。请对他耐心再耐心些。即便是沉睡的莲花也会有绽放的时候。我相信,只有出于对这份工作真挚的热爱才能始终如她,保持着这样一种心态。

很感谢,在我第一次走进工作时就遇到了她们。犹如一盏菊花茶,她们在工作中徐徐绽放,渐渐充盈。面对职业,她们懂得责任,乐于坚守,甘于奉献。当旁人都在追求房子、车子、票子的时候。总有这么一群人不为所动,用自己的身躯乃至灵魂撑起共和国的脊梁。今年,正逢建党90周年。在这90载的岁月中有许许多多的劳模涌现,也许你我不能一一说出她们的名字。但我知道,祖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他们,将镌刻在共和国的星河里,镌刻在鲜艳的党旗上,永远闪光!

劳动模范的故事 第七篇_劳动模范代表(陈小英)讲话

长沙市第二十次劳动模范评选大会上的讲话

银杏烟花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小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在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好季节里,我们相聚在******,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企业代表,承蒙各界领导关爱,能有幸被推举为“劳动模范”,并作为代表之一在大会上发言,我倍感荣幸,同时也深知自己与其他劳模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天就当抛砖引玉,来跟大家汇报一下思想。

我叫陈小英,来自浏阳,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7岁“女拖拉机手”的故事。

大家记得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一元面值纸币上“女拖拉机手生产图”吗?原型人物叫做梁军,是黑龙江省明水县人。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我很荣幸,因为我是浏阳年龄最小的“女拖拉机手”。

1963年10月,我出生在山青水秀的浏阳河畔,农耕传家的勤劳坚忍、浏阳人“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熏陶着我长大。1980,我刚满17岁,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16854/

推荐访问:劳动模范故事读后感 劳动模范油条哥的故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