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题目解答 > 大学论文标准格式模板

大学论文标准格式模板

时间:2018-01-20   来源:题目解答   点击:

【www.gbppp.com--题目解答】

大学论文标准格式模板 第一篇_大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免费下载

××××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

(页面设置:论文版心大小为155mm×245mm,页边距:上2.6cm,下2.6cm,左2.5cm,右2cm,行间距20磅,装订线位置左,装订线1cm,)

此处为论文题目,黑体2号字

(以下各项居中列,黑体小四号)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指导老师:

(填写时间要用中文)

二零零八年六月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院 系 专 业 年 级 姓 名

题 目

指导教师

评 语

指导教师 (签章)

评 阅 人

评 语

评 阅 人 (签章)

成 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章)

年 月 日

毕 业 设 计 任 务 书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发题日期: 年 月 日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题 目 题目类型:工程设计 技术专题研究 理论研究 软硬件产品开发

一、 设计任务及要求

二、 应完成的硬件或软件实验

三、 应交出的设计文件及实物(包括设计论文、程序清单或磁盘、实验装置或产品

等)

四、 指导教师提供的设计资料

五、 要求学生搜集的技术资料(指出搜集资料的技术领域)

六、 设计进度安排

第一部分 (4 周) 第二部分 (6 周) 第三部分 (2 周) 评阅及答辩 (1 周)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系主任审查意见:

审 批 人: 年 月 日

注:设计任务书审查合格后,发到学生手上。

××××大学××××××××学院 20XX年制

摘 要

正文略

关键词: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之间分号隔开,并加一个空格)

大学论文标准格式模板 第二篇_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标准格式

附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及格式要求

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

(一)选题规范要求

1、选题可采取学生自主命题或教师申报选题两种形式,应切合专业特点,达到专业教学规定目标,同时结合应用型办学定位,须有50%以上的论文(设计)在实验室、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完成。

2、对照选题要求,各教研室对所提交的题目组织评审,并报院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

3、各院系组织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向毕业生公布题目。

4、由学生选择公布的论文(设计)题目,选题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

5、各院系工作领导小组将学生选题情况汇总后,及时由教研室反馈给各指导教师,并将选题情况汇总报送教务处实践科备案。

6、学生选题确定后,由各指导教师在规定时间帮助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并指导后续各项研究工作。

(二)开题规范要求

1、学生确定选题后,应及时了解相关要求,根据开题报告中所列各项内容开展资料收集、文献查阅、调查研究等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完成《**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开题报告学生填写部分要求计算机打印。

2、指导教师审阅开题报告,签署意见并签名。均要求手工填写,不得使用计算机打印。

3、院系组织学生开题,并对学生开题报告进行审核、填写意见。

4、开题报告通过者,方可进入下一研究阶段。

(三)结构规范要求

1、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要中心突出,内容详实,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数据可靠,逻辑性强,结构前后紧凑,层次分明,图表清晰,格式规范、符合要求,文字流畅,结论正确。

(2)篇幅理科6000字左右,文科10000字左右,

(3)须使用的度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单位。

(4)对论文(设计)中的图表要求整洁、比例适当并要给予适当解释,统一标上编号和图(表)名,安排于相应位置。若同类图表数量过多、过大,也可作为附录列于论文后面。

(5)毕业论文(设计)具体打印、排版格式见第二部分格式要求。

2、内容要求

(1)标题:简明扼要,体现主题,有概括性;应紧密联系所学专业,反映出专业研究的范围、层次和深度,字数不超过20个字;可根据需要使用主、副标题;所用词语应有助于关键词选定和索引,避免使用生僻的缩略词、字符、代号等。

(2)摘要: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论文摘要是学位论文的缩影,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论文摘要应简明扼要,准确概括论文主旨、特点,语言精炼,同时有中英文对照,中文摘要300字左右,英文摘要在内容上须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3)关键词:3-5个,要切合主题内容。

(4)目录:按四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与正文一致。

(5)正文:包括前言、正文、结论三部分。

①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阐明研究脉络、研究概况、存在问题等,内容包括研究目的与意义、背景、理论依据、研究技术要求、应解决的问题等,篇幅不宜过长。

②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须详略得当,逻辑层次清楚,描述准确,论述有力,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无语病,符合学术论文规范、符合专业研究特点。要分析问题,阐明观点,反映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③结论:是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主体所作的结束语,总结全文。要言简意赅,准确完整,概括说明研究情况和价值,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和设想等。

(6)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在正文出现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同一文献在文中多次引用的,只设一个编码但须于参考文献后注明页数。参考文献须有10篇以上且与所写论文内容有关。

(7)谢辞:以简短文字对研究和论文写作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尊重他人劳动,保有治学应有的作风。

(8)将各种篇幅较大的图纸、数据表格、计算机程序等材料作为附件附后。

(四)撰写细则规范要求

1、书写:使用word排版打印输出。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字。

2、标点符号:按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

3、名词名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等)可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4、度量单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5、数字:所须使用的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在叙述数目不大的数字时一般不用阿拉伯数字,如“研究得出两点结论”,不宜写成“研究得出2点结论”。大约的数字可用中文或阿拉伯数字,如“约四百个”,也可写成“约400个”。

6、标题层次: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7、注释: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一律采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不可采用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注)。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8、公式:

(1)公式应另起一行写在稿纸中央。一行写不完的长公式,最好在等号后转行,如做不到这一点,可在数学符号(如“+”、“-”号)后转行。

(2)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在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可按全文统编序号,也可按章单独立序号,如(49)或(4.11),采用哪一种序号应和稿中的图序、表序编法一致。不应出现某章里的公式编序号,有的则不编序号。子公式可不编序号,需要引用时可加编a、b、c„„重复引用的公式不得另编新序号。公式序号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缺。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

(3)文中引用某一公式时,写成“由式(1)可见”,而不写成“由1可见”或“由第1式可见”等。

(4)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平列在一行而用斜线分开时,请注意避免含义不清。

(5)公式中分数的横线要写清楚。连分数(即分子、分母也出现分数时)更要注意分线的长短,并把主要分数和等号对齐。

9、表格:

(1)表格必须与研究内容切实相关,应有自己的标题和序号。标题写于表格

正上方,序号在左方不加标点,空一格接写标题,标题末尾不加标点。

(2)全文表格应统一编序。表序必须连续,不得跳缺,格式写成“表2”。

(3)表格允许下页接写,接写时表题省略,表头应重复书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多项大表可以分割成块,多页书写,接口处必须注明“接下页”、“接上页”、“接第×页”字样。

(4)表格应放在正文恰当位置,不应超前和过分拖后,过大时可作为附件附后。

10、插图:

(1)插图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洁美观,可以用计算机绘图。插图应与正文呼应,不得与正文无关或与正文脱节。内容上安排要适当,不要过于密实。

(2)每幅插图应有题目和序号,全文插图尽量统一编序。图序必须连续,不得跳缺。

(3)由若干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序。分图的图名以及图中各种代号的意义,以图注形式写在图题下方,先写分图名,另起行后写代号的意义。

(4)各类线条图应在描图纸或洁白图纸上用墨线绘成,墨色要浓,线条要光滑。一般不使用方格坐标纸或有色纸画图。

11、参考文献:标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

(五)指导规范要求

1、指导教师须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篇数不得超过10篇。首次参加指导工作的教师应在具有高级职称、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

2、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论文(设计)情况认真悉心做好指导工作,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程指导,严谨治学,平等对待。

3、指导须分阶段进行,不得少于五次。除特殊情况外,须有与学生面对面指导与交流的次数和时间,每次指导须有较为详细的记录,并认真填写《**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过程记录表》,记录表须由教师本人手工填写,不得让学生代为及集中时间填写,且同一指导教师指导笔迹应相同。

(六)评阅规范要求

1、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后,须自行进行论文(设计)重复度检测,重复率≤30%视为检测合格,同时提交检测报告,方可参加论文(设计)评阅。

2、经查重检测合格的毕业论文(设计)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统一交至所在院系,由院系确定1—2名评阅教师。

2、评阅教师在接到评阅任务后及时对论文(设计)进行评阅,并手工填写《**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意见表》,并给出评阅意见和评定成绩。

3、评阅教师评阅后,将学生毕业论文你(设计)评阅意见表返回给院系。

(七)答辩规范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由各院系自行组织,可采取集中或分组形式进行,答辩组成员由至少三名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和一名答辩秘书组成。

2、答辩须填写《**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由答辩小组秘书负责手工填写,学生本人不得填写。

3、答辩记录表须有答辩成绩并经答辩组成员签字后交由院系统一保管。

(八)成绩评定规范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30%)、评阅教师评定成绩(30%)、答辩评定成绩(40%)三部分构成。综合成绩采取百分制,由各院(系)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科研作风、研究能力,结合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教师成绩、答辩成绩等综合评定并填写答辩意见,其中,优秀率控制在15%,良好率不超过45%,“不及格”的论文(设计)原则上应有一定比例。学生须参加论文(设计)答辩后,方可评定最终成绩;未参加答辩的不得评定成绩,视同答辩未通过并组织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合格视为答辩未通过,不再另行组织答辩。

(九)材料存档规范要求

1、存档内容:

【大学论文标准格式模板】

(1)学生存档材料:开题报告、指导过程记录表、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意见表、答辩记录表、答辩评分表、重复度检测报告以及必要的软硬件材料等(过多、过大的材料可根据情况另行其它形式封装保存)。

(2)院系存档材料:包括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选题汇总表、成绩评定汇总表、指导教师指导情况汇总表等,院系存档材料同时报完整一份至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

2、存档期限:五年。

二、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要求

(一)排版格式

毕业论文(设计)均要求使用A4纸计算机打印(封面也要求打印),除封面、承诺书、指导教师评阅表、综合评定表和封底外,每页均应带有页眉,页眉部分使用论文题目。页号放在每页的底部中间。毕业论文要求纵向打印,A4纸篇幅,固定22磅行距。页边距的要求为:

大学论文标准格式模板 第三篇_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及具体格式)

自主创新战略下我国税收激励政策的战略思考

(题目:小二号,宋体加黑,段前段后1.5行,居中)

周 军(姓名:4号,宋体加黑)

(河南大学经济与贸易管理学院国贸系08国1班)

(作者单位:5号,宋体加黑)

(抬头空两格)摘 要: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21世纪头20年社会

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背景下,更需要从税收政策上为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必要的激励。借鉴国际经验,政策设计的战略思路是:强化税收激励政策的战略目标、构建公平透明、有利于创新的税制环境、提高对R&D活动的直接激励、鼓励产学研合作、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创新型人才的税收优惠力度。

关键词:自主创新;税收激励;战略对策

Strategic Thinking on China Tax Incentive Policies under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trategy

Zhou Jun

(08 IT 1,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 & Trade Management College)

Abstract:It is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promot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the first 20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 Considering the weakness of our enterprises’ self- innovation abil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stimulate innovation by tax policy. After studying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ments, the strategic advices on this problem includes in the design of tax policy: strengthening the

strategic target, constructing a fair tax environment, improving the incentive to R&D, encouraging the cooperative R&D, promoting the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nd intensifying the preferential tax treatment to the pers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

Key words:independent innovation;tax incentive;strategic countermeasure

(正文:5号,宋体,行间距22磅,每段首起空两格)从经济学视角解析,由于技术

创新具有三个重要特征,即创新收益的外部性(非独占性)、创新过程的不可分割性以及不

确定性,从而技术创新过程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这为政府介入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Arrow,1962)。从实践中看,许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国家(创新型国家)都致力于

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以激励创新活动,而鼓励创新的税收政策(即创新税收激励政策)又占有

重要地位,其对创新的激励作用也得到了多方面的验证。如OECD成员国中1996年仅有12

国采取R&D税收激励措施,而2006年则上升到了19个国家;同时,税收激励的优惠规模也

相当可观。20世纪90年代前期,欧盟成员国每年仅R&D税收激励就达1万亿美元,而1997~

2002年,美国的R&D税收抵免就达2.24万亿美元(Warda,2006);经合组织的研究也表

明,有效的财税激励政策有助于克服技术研发投资不足、创新网络以及知识扩散方面的系统

障碍以及满足国家的战略需要(OECD,1997)。

2006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自

主创新战略,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那么,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背景

下,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何?与此相关,我国创新税收激励政策存在什么问题?创新

型国家有何成功经验?如何结合国情,借鉴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创新税收激励政策?

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级标题:符号用“一”,段前段后0.5行,小四号,宋体加黑,空两格)

根据2006年3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分布情况》显示,2004

年我国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企业已达6566个,占全部企业的23.7%。其中,开展自主创新

活动的大型企业1239个,占全部大型企业的58.1%;已拥有省市以上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

企业2878家,其中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332家。这332家企业共支出科技活动经费

1138.14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3.97%),其中R&D支出689.82亿元,占科技活动经费支

出额的60.61%,占产品销售收入的2.41%。另外,在2004年共主持和参与2502项国家和

行业标准的制定,比2003年增长38.53%,平均每家企业参与了7.58项标准的制定。

与此同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也在向高层次发展。2005年8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

企业家协会发布的《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5)》显示,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以较快的发

展速度带动了整个制造业的高增长,启动和实施了一批以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第三代移动

通信、电动汽车、中药现代化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了一大批将高新技术向

传统产业的推广与应用工程,例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智能交通等;

在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开发类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占总数的72.5%,其中,企业独

立完成的项目占21.1%,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完成的项目占51.4%。

从创新人才资源看,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

的调查,我国现有的科技人才已达3200万,具有研发能力的科技人才达105万,研发投入

总额已跃居世界第六位,并有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发能

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开发能力在不断增强,已经具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

基本条件和动力。但是,与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显薄弱,突出地表现

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我国关键技术的自给率较低(二级标题:符号用(一),空两格,5号宋体,加

黑)

所谓自主创新战略,就是针对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过多依赖外部技术的倾向和

状态,防止国内企业技术“空心化”而提出来的。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大中型国有工业

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总额为56.7亿元,而消化吸收经费仅为3.6亿元,两者之比仅为1∶0.06,

而韩国、日本企业的相应比例分别为1∶5和1∶8。这表明我国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自主开发

和创新的能力十分薄弱。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只有万分之三,对外技术依

存度在50%以上,而发达国家一般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则在5%左右。由于缺少自主

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大量的中国企业只能承接跨国公司外包出来的某些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的业务,与那些处于产品研发或品牌经营的跨国公司相比,自身的利润很低。目前,我国制

造业增加值率约为26.2%,与美国、日本和德国相比分别低23、22和11.7个百分点,尤

其是在通讯设备、电子计算机以及相关设备制造业领域,其增加值率更低,仅为22%左右,

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可以说,没有自主创新,我们最多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

(二)企业R&D投入严重不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在美国的全部R&D

投入中,企业占近70%,政府只占30%左右,全美上万家企业拥有自己的R&D实验室,其

中的100家大企业的研究工作量占整个工业界的绝大部分,雇佣300多万科技人员,占全部

科技人员的60~70%;在日本,企业在技术引进及引进后的消化、吸收、二次研发和推广

过程中,都起着主导作用;在韩国,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大量的产业技术和高新

技术均由企业完成,2004年企业R&D投入在其国家研发总投入中的比例高达75%。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R&D投入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2004年R&D支出总

量居世界第六位,位于美、日、德、法和英国之后,占GDP的比重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

比有较大差距,但位于发展中国家前列,达到中等收入国家以上水平。但从R&D投入主体看,

企业R&D投入强度很低。据统计,2003年和2004年,大中型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平

均比例均为0.7%,远低于发达国家企业的水平。按照国际比较流行的观点,R&D投入低于

1%的企业,通常难以生存;低于3%的企业,就失去了竞争力,而在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

通常企业R&D投入约为10%左右。

(三)科研人才短缺

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尽管我国每年毕业的工科博士上万名,但从高级科技人员最密集的

30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来看,仍有84家没有一名博士;在中央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中,

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只占总人数的2.1%,高级技师仅占工人队伍的0.16%。高级科技人员

密集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与中央企业的状况尚且如此,其他企业的状况就可想而知,还有

不少的科技人员从企业流向国外或非企业单位。

二、创新税收激励政策的国际经验

虽然创新型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府政策取向、社会偏好等不同,其采

取的创新税收激励政策呈现多样化,但仍呈现出以下几个共性的经验:

(一)激励目标的战略性

各国税收激励政策的设计均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创新政策体系,根据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

发展战略而适当调整,体现政府的政策目标。如日本在1945年至1972年间,技术引进及其

改良为日本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日本这个阶段的税收政策重在保护日本企业免受

外国竞争,并为国内企业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吸收创新)提供税收激励;1973年以后,

日本发展战略的重点转向基础产业,强调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日本政府相应制订了一系列

有关自主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而美国则一直注重原始创新,其R&D税收激励政策一直占有

重要地位。

同时,为了保障政策意图的顺利实施,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各国不断加强税收激励

政策的规范性和权威性。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各国创新税收激励政策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法律

形式予以规范和明确。如韩国就制定了《技术开发促进法》、《税收减免控制法》、《租税

特例限制法》、《特别消费税法》等一系列有关法律。

(二)激励环节的整体性

在激励环节上,政策激励的惠及面既做到全面,又重点突出。从激励范围看,激励对象

涉及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面,包括R&D、企业购置先进设备、创新成果的市场化以及对高

新技术企业和风险投资公司的税收激励,还包括鼓励人力资本投资的税收激励政策,如培训

费用的税前列支等;从激励重点看,一般放在R&D、产学研的结合以及创新成果产业化链条

的各个环节及相关领域;从优惠税种看,除了主要针对企业所得税的激励外,不少国家和地

区还在流转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上提供激励政策。

以促进技术成果的市场化为例,这方面的税收激励政策有:

1、对技术成果的转让和转化给予减免税待遇。(三级标题符号用1、2··等)

如日本的《租税特别措施法》规定,对于法人和个人向国外技术输出的所得,从当年开

始8年内,转让工业所有权、专利等收入的7%,提供咨询服务收入的12%可记入亏损(总额

以当年收入的30%为限);韩国对于转让或租赁专利、技术秘诀或新工艺所获收入,根据转

让对象的不同,给予免征或者减半征收所得税或法人税的优惠;对于先导性技术产品或有助

于技术开发的新产品,则给予一定时期的特别消费税减免,并在进入市场初期实行特别消费

税暂定税率,最初4年按照基本税率的10%纳税,第5年按照基本税率的40%纳税,第6年

按照基本税率的70%纳税,第7年起恢复原税率(Ministry of Finance and Economy

Korea,2005)。

2、对创新成果市场化的重要媒介——高科技创业投资企业以及风险投资公司给予特别

的税收激励。常用的政策手段有:

(1)(注意标题符号使用)对这类企业给予定期免缴公司所得税待遇;(2)对投资者

将销售这类企业股票或转让股权的所得投资于其他同类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或创业投资企

业)时,免除资本利得税;股权转让损失可以抵减公司应纳的所得税;(3)对这类企业的

亏损向以后年度结转的期限给予延长,或者股东可以用企业的亏损来冲抵来源于其他渠道的

所得,以降低投资者投资于这类企业的风险;(4)设立特定准备金制度。该制度是为了减

轻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风险而设置的一种风险分担机制。如日本政府创设了“电子计算机购置

损失准备制度”。该制度规定,计算机厂商可以从销售额中提取10%作为准备金,以弥补万

一的损失;德国税法则允许企业建立可在税前扣除的准备金,如折旧准备金、呆帐准备金、

风险投资准备金、亏损准备金等;(5)对风险投资公司的税收优惠。在这方面主要是通过

实行低税负以及允许投资损失税前列支的方式进行,以降低创新投资的成本和风险。如美国

1978年资本收益税最高税率为28%,1981年降到20%,克林顿时期又降到17%,大大低于同

期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有力地促进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3、对合作研究的激励

为促进产学研的合作,许多国家对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等的合作给予特别税收激励。

美国1986年的税制改革方案规定,凡资助大学开展基础研究和向大学转让科研设备的工业

公司,享受较高比率的科研费用税收抵冲优惠,对于通过合同委托大学帮助自己完成基础研

大学论文标准格式模板 第四篇_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海南教育 2009-03-25 来源:毕业文网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1.引言

1.1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1规范我省电大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1.2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

1.3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排)。 2.编写要求

2.1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mm)标准、70克以上白纸,1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天头)为:30 mm;下边距(地脚)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2.2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1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1条下划线。

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2.3页脚:

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5号宋体。

2.4前置部分从内容摘要起单独编页。

2.5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4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3.编写格式

3.1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3.2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中文摘要,关键词

英文摘要,关键词

目次页(必要时)

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

正文

结论

致谢(必要时)

参考文献

附录(必要时)

4.前置部分

4.1封面:封面格式按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封面统1格式要求。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其中论文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所用每1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2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1般不宜超过30字。论文题目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首字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论文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具体内容依次列示如下内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小2号黑体,居中)

论文题名:(2号黑体,居中)

学生姓名:(××××××××3号黑体)

学 号:(××××××××3号黑体)

指导教师:(××××××××3号黑体)

专业:(××××××××3号黑体)

年 级:(××××××××3号黑体)

学 校:(××××××××3号黑体)

4.2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3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2次文献采用。

摘要1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摘要中1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摘要页置于封面页后。

中文摘要1般为300汉字左右,用5号宋体,摘要应包括关键词。

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英文译文,英文摘要页置于中文摘要页之后。申请学位者必须有,不申请学位者可不使用英文摘要。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1般每篇论文应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间用逗号分隔,最后1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以显著的字符排在同种语言摘要的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4.3目次页:目次页由论文的章、节、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起1页排在摘要页之后,章、节、小节分别以1.1.1、1.1.2等数字依次标出,也可不使用目次页 5.主体部分

5.1格式: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由引言(绪论)开始,以结论结束。主体部分必须另页开始。

5.2序号

毕业论文各章应有序号,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

1××××(3号黑体,居中)

××××××××××××××××××××××(内容用小4号宋体)。

1.1××××(小3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4号宋体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12207/

推荐访问:大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标准论文格式范文模板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