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手抄报内容 > 食品安全培训资料

食品安全培训资料

时间:2018-01-19   来源:手抄报内容   点击:

【www.gbppp.com--手抄报内容】

食品安全培训资料 第一篇_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从业人员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一、大纲

1.食品中常见污染及预防控制

2.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基本要求)

3.加工操作规程

4.食品安全事故处理/过程监控要求

二、食品中常见污染及预防控制

1.具体的能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传染病的部分病原菌

2.食品中常见的可致病的病毒最常见的是甲肝病毒

(一)食品中常见污染及预防控制

1.人感染寄生虫病大多是由于生食、半生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或食品加热不彻底所致

2.生物毒素人体摄入的后极易引起中毒、重者死亡。常见的有发芽马铃薯、青蕃茄、苦杏仁、鲜黄花菜、生黄豆等

(三)食品中常见污染及预防控制

1.部分有毒食品

河豚鱼、青皮红肉鱼

四季豆、扁豆、荷兰豆

生豆浆

野蘑菇(颜色鲜艳的大都有毒)

2.能污染食品的物质

有机磷农药,蔬菜

瘦肉精,猪肉、猪内脏

亚硝酸盐

桐油

贝类毒素

三、餐饮服务监督管理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2月8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一)餐饮服务基本要求

餐饮服务提供者必须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二)餐饮服务基本要求

被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不得从事餐饮服务管理工作,并且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聘用此类人员从事管理工作。

(三)餐饮服务基本要求

1.应当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记录制

度。

2.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票据。应当按照产品品种、进货时间先后次序有序整理采购记录及相关资料,妥善保存备查。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四、操作管理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遵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餐饮服务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制作加工过程中应当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

(二)贮存食品原料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食品原料,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操作管理

(三)应当保持食品加工经营场所的内外环境整洁,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四)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冻等设备与设施,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五) 操作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六)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冷却后及时冷藏;应当将直接入口食品与食品原料或者半成品分开存放,

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七)制作凉菜应当达到专人负责、专室制作、工具专用、消毒专用和冷藏专用的要求;

(八)用于餐饮加工操作的工具、设备必须无毒无害,标志或者区分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设备应当在使用前进行消毒;

(九)应当按照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不得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具、饮具,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消毒合格凭证;

(十)应当保持运输食品原料的工具与设备设施的清洁,必要时应当消毒。运输保温、冷藏(冻)食品应当有必要的且与提供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保温、冷藏(冻)设备设施。

五、食品安全事故处理

1.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2.餐饮服务提供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立即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备设施和现场,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3.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不得拒绝。

(一)食品检验

1.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开展抽样检验时,被抽样检验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配合抽样检验工作,如实提供被抽检样品的货源、数量、存货地点、存货量、销售量、相关票证等信息。

2.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餐饮服务环节的抽样检验工作,所需经费由地方财政列支

3.对检验结论有异议的,自收到检验结果告知之日起10日内,向组织实施检验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检申请 ,逾期未提出申请的,视为放弃该项权利。

六、过程控制要求

(一)采购验收要求

1.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验收,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28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33条规定不得销售的食用农产品。

2.采购时应索取购货凭据,并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

3.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餐饮具的,应当查验其资质,索取消毒合格凭证。

4.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进行登记,作好记录。

(二)过程控制要求

食品安全培训资料 第二篇_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讲义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讲义

一、食品安全管理

(一)餐饮服务经营者必须先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后方可营业,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餐饮服务经营活动。如果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擅自开业就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29条规定,依据《食品安全法》第84条,: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被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根据第九十二条规定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二)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接触食品的工作。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如果不按规定调离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允许其继续从事直接接触食品工作,就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34条规定,依据《食品安全法》第87条: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三)餐饮业加工经营场所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

(四)成立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操作间,消杀用品专人定点存放。一些大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此相关如:投毒和有毒物的误用误食。

二、 食品的采购和贮存

餐饮服务经营者的食品采购是保证饭菜安全的第一关,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不符合安全要求,就难以保证供应到餐桌上的食品是安全的。

(一)要问清货物来源,当前食品经营方式多样化,多数食品送货上门,不论采购直接入口食品还是采购食品原料,必须弄清供货方的名称和地址,查明供货方是否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切不可图价格便宜,图省事,随便购进无证食品商贩送来的食品,因这些食品往往是不合格的。必须向供货方索取食品生产、流通许可证复印件和同批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感观检查合格方可使用,防止购进假冒伪劣食品。索取的各种证明应妥善保存两年,经备查验,一旦发生食源性疾患后可追根溯源。如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或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按照86条规定: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的按第87条处罚。

(二)注意食品质量,禁止采购下列食品:

1、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2、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3、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4、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5、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7、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如果经营以上禁止食品就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28条规定,将按《食品安全法》第85条: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如食品经营者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将按《食品安全法》第86条规定: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三)食品在入库或使用前应有专人验收,查验产品包装是否破损、漏气、胀气,商标标识(品名、厂名、产地、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质期限、食用或使用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核查所购产品与索取的有效凭证是否一致,并建立台帐如实记录食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采购食品应遵循以销定购(用多少定多少)的原则,以保证新鲜和卫生质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四)贮存食品应做到四防“防尘、防蝇、防鼠、防潮”,仓库应当通风良好。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食品应当按入库时间先后分类、分架、隔墙(10厘米)、离地(10厘米)存放,做到先进先出,尽量缩短贮存的时间,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有足够数量的冰柜(有温度显示装臵),以满足生熟分开存放的要求。原料到成品实行“四不制度”:采购员不买腐烂变质的原料,保管验收员不收腐烂变质的原料,厨师不用腐烂变质的原料,服务员不卖腐烂变质的食品。

三、食品加工的卫生要求

(一)食品加工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室内外环境整洁,周围25米内不得有污染源(坑式厕所、暴露垃圾堆、粪池)。厨房采用前厅后灶式布局,必须与就餐人数、加工和供应品种及数量相适应,厨房的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

(1)墙壁应瓷砖粘帖到顶,地面应由耐磨防滑、不渗水、易清洗材料铺设,并有一定坡度。屋顶采用防霉、无毒涂料覆涂。(2)具有冷藏设施,生熟食品分柜存放。(3)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油烟装臵和有效的防蝇(应配备纱门、纱窗或塑料门帘)、防尘、防鼠(木门下端裹铁皮)设施。(4)下水道应通畅,不得散发异味,出口处应安装防鼠设施,有相应的密闭式垃圾容器,垃圾及时清理。(5)加工凉菜的必须设臵凉菜间或凉菜加工区。

(二)食品加工人员的卫生要求:

(1)从业人员应更换工作衣帽(头发应梳理整齐并臵于帽内),然后洗手消毒再进入操作间,去卫生间或出操作间应先换下工作衣帽,进操作间再穿上,洗手消毒再进操作间

(2)在接触食品时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喷香水、戴手饰、打喷嚏、擤鼻涕、咳嗽吐痰、抓脸挠腮、吸烟,防止污染食品。并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理发洗澡、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三)加工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其食品原料,保证所用的原料要保证新鲜卫生,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使用。

(四)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应当与肉类、水产品类分池清洗,择菜洗菜要在粗加工间进行,未经择洗净的菜不允许进操作间。

(五)加工时所用的刀、墩、案、盆、池要做到生熟分开,并注明标记,防止交叉污染。用后洗净后定位存放。

(六)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加工场所按原料、半成品、成品的顺序予以布局。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有三个方面要做到生熟分开:一是生、熟食品制售者应分工;二是盛装生熟食品的工具、用具、容器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三是生熟食品不能存放在同一冰箱内。

(七)食品要彻底加热、熟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严防食物中毒发生。

(八)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放凉后再冷藏。剩饭菜妥善保存,食用前彻底加热,不可掺入新的热食品中。

(九)制作凉菜应当符合下列要求:凉菜制作须做到"五专":专人加工、专室制作、专用工具、专用冷臧、专用消毒设备。

(1)凉菜间为专用,不得加工其它食品,不得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及杂物,还必须每天定时进行空气消毒(下班后开紫外线消毒灯)。(2)应有二次更衣洗手设施,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并将手洗净、消毒后进入。(3)凉菜应当由专人加工制作,非凉菜间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凉菜间。(4)加工凉菜的工用具、容器必须专用,严禁与其他部门的工具混用。用前必须消毒,用后必须洗净并保持清洁,刀和菜板要做到生熟分开、荤素分开。(5)供加工凉菜用的水果、蔬菜必须在凉菜间外择洗干净,未择洗的菜不准进入凉菜间。(6)制作肉类、水产品类凉菜拼盘的原料,应尽量当餐用完,不得长时间存放,剩余尚需使用的必须存放于专用冰箱内冷藏或冷冻。(7)已装凉菜的盘杜绝重叠堆放。

四、餐饮具的卫生

餐具必须做到一餐一客一消毒,不隔餐不隔夜,实行“过四关”:一洗二消三冲四保洁。

(一)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二)洗刷餐饮具必须有专用水池,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其他水池混用。洗涤剂必须符合食品用洗涤剂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三)配备有专用消毒柜,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具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存柜上有明显标记。餐具保洁柜应专用不得存放杂物,防止餐具重复污染。并对保洁柜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五、餐厅服务卫生要求

(一)餐厅店堂应当保持整洁,环境卫生采取“四定”(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工,包干负责的办法,在餐具摆台后或有顾客就餐时不得清扫地面,餐具摆台超过当次就餐时间尚未使用的应当回收清洗消毒。

(二)当发现或被顾客告知所提供的食品确有感官性状异常或可疑变质时,餐厅服务人员应当立即撤换该食品,并同时告知有关备餐人员。备餐人员应当立即检查被撤换的食品和同类食品,作出相应处理,确保供餐的安全卫生。

(三)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专用工具分检传递食品。专用工具应当定位放臵,货款分开,防止污染。

(四)供顾客自取的调味料,应当符合相应的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

六、食物中毒相关知识及预防

提高食品卫生重要性,食品卫生不仅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餐饮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甚至加工人员个人的前途。要时刻以卫生的操作要求自己,不要往往以过去没有发生过食物中毒为借口,继续进行不当的操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过去没有发生过食物中毒,并不能代表现在和将来不发生,只要

隐患存在,不发生食物中毒是偶然的,一旦条件具备,发生食物中毒也变为必然。(举例: 2005年9月某某市某某镇一中26名学生发生食物中毒。经调查,为食用霉变大米所致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民法院对一起出售“问题大米”致26名学生食物中毒案公开宣判,被告人张现林、赵怀生犯出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20000元)。多起食物中毒的教训告诉我们,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往往是导致食物中毒的祸根。多年食品卫生工作实践证明,一个饭店的食品卫生状况好与差,首先在于饭店老板的食品卫生意识的强与弱。其次,饭店老板对员工的卫生意识教育也是影响本饭店卫生状况的重要因素。要教育员工时刻注意搞好食品卫生,做到警钟长鸣。

食物中毒,大多呈集体性暴发,但也可单人独户散发。食物中毒种类虽多,但都有共同的特点:①发病急骤,潜伏期短而集中,一般在24小时或48小时以内突然连续出现大量病人;②病人都有类似的临床证状表现,并有急性胃肠炎的症状;③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都食用过同样有毒食物,凡进食这种有毒食物的人大都发病,而没有进食这种有毒食物的人不发病;④调查发现其发病范围和这种有毒食物分布区域相一致,若立即停止食用这种有毒食物,就停止发病;⑤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直接传染。

(一)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1、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①生熟交叉污染。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台等)污染,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

②食品贮存不当。如熟食品被长时间存放在10℃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下的存放时间应小于2小时),或易腐原料、半成品食品在不适合温度下长时间贮存。

③食品未烧熟煮透。如食品烧制时间不足、烹调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未达到70℃。 ④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 ⑤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

⑥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2、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①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或生长环境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如含农药过高的蔬菜。

②常由于贮藏化学物质(杀虫剂、灭鼠剂、洗涤剂、消毒剂、食品添加剂)因不小心而误用或污染食物。如果这此物质保存在没有标记的容器里,就很容易与食物、调料搞混。盛放过杀虫剂和洗涤剂的容器未清洗而又盛放食物也会引起化学物中毒。如工业用的亚硝酸盐误当食盐食用。

3、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食品中含有天然有毒物质,食品加工过程未去除。如豆浆未煮透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彻底去除,四季豆加工时加热时间不够使其中的皂素等未完全破坏。发芽马铃薯含有大量的龙葵素。

(二)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

1、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主要有:

①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②控制温度。如果加热的温度不能使食品的中心温度达到70度以上,就很难杀灭存在食品上的微生物。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0℃以上。另外,对于剩余的食品,由于剩余食品上的致病微生物有足够的时间生长繁殖,在重新食用前必须重

新加热。

③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④清洗和消毒。彻底清洗食品原料是去除污染的最好方式。未彻底清洗,会造成可能的化学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残留于食品中。对于不经加热直接食用的食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⑤严禁超负荷接待。饭菜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饭菜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切莫贪图经济利益,超负荷运行。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大型宴会时,这时厨师往往以工作忙为借口,不按卫生要求加工。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此时恰恰潜伏着食物中毒的隐患,需要更严格地执行卫生要求。

2、预防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措施

①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蔬菜粗加工时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再认真清洗三遍,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②食物有显明标签,使用前核对。非食用物品不得与食品混放。消毒杀虫药剂有毒有害物品要有专人负责,专柜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3、预防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措施

①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小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②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扁豆中含有一种叫红细胞凝集素的物质,食后能引起中毒,这种物质加热即可破坏,所以加工扁豆必须炒熟煮透。

③土豆引起的食物中毒,幼芽及芽眼部分含有大量的龙葵素。不吃发芽或黑绿皮的土豆,龙葵素遇酸分解,烹调时可加少量食醋。

(三)餐饮业经营者发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时,立即停止出售食用的食品,并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以最快的方式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协助医疗部门救治病人,积极配合卫生等行政部门开展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四)《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八条规定 违反本法规定,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臵、报告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毁灭有关证据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二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预防食物中毒要求和注意事项(材料二)

食物中毒对人群的危害较大,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也较大。因此,为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各单位在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要求的基础上,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餐饮服务单位在承接大型宴请或集体用餐前,企业食堂和盒饭加工单位应定期对整个加工场所及设施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洗消毒(包括冰箱、冰柜等冷藏设施以杀灭致病性微生物,保证所有设施均能正常运转。

2、所有操作人员均应持有效健康证证明,穿戴整洁工作衣帽上岗操作,操作时注意个人卫生,操作直接入口食品时戴口罩,凡发现有腹泻、皮肤外伤者不得从事食品加工。

3、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和每次操作间歇后,必须把手洗净(尤其是去厕所或接触禽、肉、鱼、蛋等)。

4、加工经营场所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必须完善防蝇、防尘、防虫和防鼠设施,加工场所不得有四害,防止污染食品,灭四害不得使用药物,而需用器械设施。

食品安全培训资料 第三篇_某食品企业食品安全培训教材

XXXX食品有限公司员工培训教材

——之食品卫生安全培训

目 录

1、食品与食品卫生的定义

2、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

3、食用不卫生食品的危害

4、食品中物理性危害的控制

5、食品中化学性危害的控制

6、食品中生物危害的控制

7、从业人员的卫生控制

第一节:食品与食品卫生的定义

食品

——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 用的各种食物以及一切食品的半成品及原料。

食品卫生

——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包括已经加工能够直接食

味等感观性状。―无毒、无害‖是指正常人在正常食用的情况下摄入 可食状态的食品,不会对人体造成致病、危害;其次,食品应是有营 养,是能促进健康的。因此为了提供卫生的食品,就需要创造和维持 止食品受到污染,保证我们出品产品的安全。 一个清洁卫生的制作环境,由身体健康的食品从业人员加工食品,防

第二节: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

食品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卫生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由

于食品加工和经营过程中的具体条件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卫生问题.目前影响较大

的食品卫生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食品受到污染的卫生问题:食品从原料的种植、生长、收获、加工、储

存、运输到食用前的整个过程中,被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进入而使食品的营养

价值和卫生质量降低或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概括起来食品的污染包括

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B、食品添加剂滥用的问题

C、食品本身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河豚鱼、毒蘑菇等

D、在正常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

E、使用的食品容器、工具、管道、包装材料等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问题

F、食品在加工、烹调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热解物、氧化物等,如油脂的氧化 G、食品感观性状的异常变化如肉类腐败变质、油脂酸败等

H、食品的掺杂、掺假和伪造等问题

第三节:食用不卫生食品的危害

A、引起人体急性中毒:食品被大量的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或有毒化学物质污染,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

B、引起人体慢性中毒:食品被某些有害物质污染,其含量虽少,但可在体内蓄积,如果长期食入该食物可引起机体的慢性中毒。

C、致突变作用:食品中的某些污染物可引起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的突变。

D、致畸作用:食品中的某些污染物在动物胚胎的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过程中可使胚胎发育异常

E、致癌作用

第四节:食品中物理性危害的控制

1、食品中物理性危害的定义:是指在食品中存在的非正常的具有潜在危害的外来异质,常见的有玻璃、铁钉、铁丝、石块、泥沙、蛋壳碎片、胶丝、胶片、绳子、纤维、毛发、虫子等。食品中若有上述异物存在时不仅会影响消费者食欲,还可能对消费者造成人体伤害如卡住咽喉或食道、划破人体组织和器官特别是消化道器官、损坏牙齿、堵住气管引起窒息等。

2、食品中物理危害的控制:食品中物理危害的控制主要靠预防,在我们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操作:

A、原料拆包装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将包装物如绳子、纸屑、胶袋等混入食品中;开启罐头食品或酒类饮料瓶装食品时千万要小心,不要将玻璃及金属碎片落入食物中。

B、原料清洗时要注意清洗干净:冻品肉类清洗要解冻完全后再逐块清洗。

C、使用蛋类原料时要注意打蛋时不要将蛋壳碎片混入食品中。

D、加工设备要注意经常检修,防止螺钉、金属碎片等掉入产品中。

第五节:食品中化学性危害的控制

1 、食品中化学性危害的来源: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兽药残留、滥用食品添加剂、洗涤剂、消毒剂、食品包装材料以及烹调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等。

2、食品中化学危害的控制

A、用洗涤剂清洗后的工用具一定要用流动水冲洗30秒到1分钟,以防洗涤剂残留对食品造成污染。

B、消毒后的双手、工用具、设备、抹布、地面一定要用水冲冼干净以减少消毒剂残留。

C、加工食品时尽量少用食品添加剂,确需使用时也要符合国家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不得滥用。

D、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物质要单独存放,不得与食品一起存放,以防污染食品。

E、消毒液一定要按规定浓度、规定方法配制和使用,不得不经审批随意更改;配制时需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配制时间、配制浓度、消毒剂名称、使用范围、配制人。

F、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将亚硝酸盐当食盐使用。

G、除虫灭害工作不得在食品加工操作时进行,实施时对各种食品(包括原料)、工用具等应有保护措施(如加盖或密封),杀虫后需将工用具、操作台面等重新清洁,防止杀虫剂污染食品。

第六节:食品中生物性危害的控制 食品中生物危害的定义:

——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主要是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如毒素)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产品的污染。其按生物的种类主要分为:真菌性危害、细菌性危害、寄生虫病、病毒和立克次体、昆虫和天然毒素。对于我们公司而言,最主要的是控制细菌性污染。食品受到生物性污染的途径为:

A.生熟交叉污染:

交叉污染是指通过生的食品、食品加工人员和与食品接触的表面把生物的、

化学的污染物转移到食品上去的过程。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生食品、原料用的器具、操作台面污染,又或熟食品专用的容器、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进而引起熟食品的污染;又如处理生食品后的操作人员不经洗手消毒直接加工熟食品而引起的污染。

B、食品贮存不当而引起食物变质:

如熟食品存放在10℃–6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存放超过2小时会因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可能引起食物变质;又如易腐原料、半成品、成品在不适合温度下长时间保存而导致变质或食用品质降低等。

C、食品未烧熟煮透:如食品烧制时间不足或烹调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中心温度达不到70℃而导致微生物未能杀灭。

D、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为带菌者,操作时可通过手部接触方式污染食品。

E、鼠虫害活动污染食品。 生物性危害控制的总原则:

1、由原料到成品要实行―四不‖:即采购人员不购买、质检员、保管员不验收、加工人员(厨师)不加工、服务人员不出售腐败变质及感观异常的原料及食品和病死、毒死、死因不明的禽、畜、水产等动物及其制品。

2、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如生食品与熟食品分开存放,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双手,保持食品加工场所整洁、卫生,避免昆虫、鼠类、苍蝇等动物接触食品。

3、控制温度: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加工为用完的应冷藏(贮存温度保持在10℃以下)。

4、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如熟食品应尽快包装完,包装完后应及时杀菌。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5、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包括餐具、专间工用具、西饼盛具等。盛装食物的容器要保持干净,生、熟用具分开存放并加以明显的标识。

第七节:从业人员的卫生控制 从业人员健康状况:

1、健康检查:所有食品从业人员(包括加工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都应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或医疗单位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和卫生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健康证有效期为1年,临近过期时要及时补办。从业人员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应交单位统一保管,以备检查。

2、离岗治疗: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如手有外伤),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对患有上述疾病或带菌(毒)者均应及时治疗,愈后凭医疗单位证明方可复岗。

3、以下症状都潜伏着病原微生物的可能性,应及时治疗: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疥子、咽喉疼痛、眼耳鼻流液、发热、呕吐等。 从业人员卫生意识:

保持双手清洁:手是肠道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媒介,手能把存在与粪便、鼻腔、皮肤、物品等的病原体传播到食品上。为了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在以下情况时必须洗手:

A、进入加工间工作开始前

B、大小便后

C、中途离开岗位、休息或饮食后

D、接触生肉、蛋、蔬菜等原料及不干净的餐具、容器、工用具等之后

E、捡拾污物或直接处理废弃物后

F、洗手后经过两小时又继续制作直接入口食物时

G、从生食作业区进入熟食作业区 正确的洗手程序:

A、用水湿润双手后擦上洗手液,两手交叉仔细搓洗双手的各个部位,应洗到腕部以上并用刷子刷指甲剔除污秽。

B、用流水充分冲冼掉手上的洗手液。

C、高清洁区作业人员(包装间、专间)应在100-15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分钟消毒。

D、最后用经消毒过的毛巾擦干。 注意衣帽整洁:

A、进入加工间前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专间操作人员还须配带口罩,

食品安全培训资料 第四篇_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培训材料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培训材料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管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实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学校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

一、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卫生要求

1、食堂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2、食堂的设施设备布局应当合理,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

3、食堂加工操作间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

(二)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三)地面应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与排水;

(四)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

4、食堂应当用耐磨损、易清洗的无毒材料制造或建成的餐饮具专用洗刷、消毒池等清洗设施设备。采用化学消毒的,必须具备2个以上的水池,并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的设施设备混用。

5、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未经消

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6、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饮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存柜上有明显标记。餐饮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7、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

8、洗涤、消毒剂必须有固定的存放场所(橱柜),并有明显的标记。

9、食堂用餐场所应设置供用餐者洗手、洗餐具的自来水装置。

二、食品采购、贮存及加工的卫生要求

1、严格把好食品的采购关。食堂采购员必须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索票。(超市采购食品保留票据、市场内肉类产品保留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2、学生集体用餐必须当餐加工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11681/

推荐访问:食品安全培训内容 学校食品安全培训资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