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课外知识 > 《外面的世界》教学反思

《外面的世界》教学反思

时间:2014-07-10   来源:课外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课外知识】

《外面的世界》教学反思(一):外面的世界教学反思 Microsoft Word 文档

《外面的世界》教学反思

下河清农场学校 钟海朋

1. 对于学生的拼音拼读要及时加于纠正,加强拼音的拼读训练。

2. 学生们平时阅读量较少,需多读诗歌,加强词语的朗读。

3. 本单元是一个开放的单元,除了课本内的知识外,教师还应把重点放到培养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和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上。本单元要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身边生字,增大词汇量,

4.课前的收集准备很重要。让学生亲身实践,参加到活动中来,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收集过程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外面的世界》教学反思(二):一年级《外面的世界》教学设计

【《外面的世界》教学反思】

外面的世界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一年级识字才刚开始,兴趣先导是关键。创造性改编教材“从没用的报纸、广告、或说明书剪下自己新认识的10个字。”为“参加实践活动,在生活中识字。” 组织学生开展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识字范围,促进其乐学、会学,多学。 构建由校外、校内语文老师、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的学习模式,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课内、课外双渠道学习的帮助。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外面世界处处有语文,在生活中处处可以运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2、渗透性识字,运用熟悉的材料自主识字。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向认识的人或不认识的人请教识字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及学生收集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他是谁?(出示丁丁的图片)

1、出示丁丁的话:我家就住在这片美丽的小区中。丁丁就住在这个小区内,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

二、课外识字

1、来看一看,丁丁家的小区附近有什么?丁丁每天从家里到学校要经过哪些地方?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外面的世界》教学反思】

2、(出示32和33页图片)小老师教读。

3、丁丁又给我们说些什么?你知道从家到学校要经过哪些街道吗?

4、生出示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自己上学时经过的街道。

5、生出示自制的路牌,为大家介绍。小组活动:教小组成员认识自己上学时经过的街道。

6、看视频,师提问:我刚才带你逛的是哪条街?在这条街上你看到哪些商店的名称?

7、师出示商店名称,让学生当小老师教读。

【《外面的世界》教学反思】

8、生自己介绍收集的商店名称并教读。

9、师出示字词卡,学生认读商铺名称。抽生认读刚才词语中的生字。

10、走了那么久的路,肚子有点饿了,我们去吃点东西吧!出师餐厅名称。

11、餐厅附近有一间书店,我们可是好学宝贝,一起看看吧!出示宏源书店。书店里的书可真多啊!(出示书名)你看过哪些书?生介绍自己认识的书,教同学读。

12、看了书,休息一会,我们去看场电影吧!还记得电影院的名字吗?(出示紫荆电影城)有哪些好看的电影?你想看什么?

三、认读生字

1、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观察认识了不少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出示生字卡片)楼、单元、号、路 、道、街、桥、站、村等等.

2、开火车认读.

3、教认生字“外”

你可以组哪个词?这个字有一个新的笔画名称叫做“夕”。

指导书写“外”。

四、课外拓展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有趣,如果大家象今天这样,在外边玩的时候不忘记留心观察,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别人,或者读拼音识字,一定还会认识更多的字,学到更多的知识。【《外面的世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个开放的课文,是一节启发学生到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方法指导课。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除了课本内的知识外,重点还是放到培养学生的课外识字的兴趣和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本课要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身边生字,增大词汇量。还要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收集过程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这节课中,我不仅关注学生的识字数量,更关注孩子是否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这节识字课中,学生所见到的字,均为渗透性识字,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学生掌握了自主识字的“金钥匙”,于是识记更多的字。瞧,孩子走在大街上,开始留心路牌、街道名了,开始留心街道两旁的店铺名了,逛超市时注意商品名了,看电视时也不忘记记住电视节目名称了等等,孩子已经能通过多种识字途径自主识字了。

《外面的世界》教学反思(三):2015露在外面的面教学反思

反思一:露在外面的面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观察物体、找规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呈现了1个纸箱堆放在墙角的情境,让学生观察有几个面露在外面,接着又呈现了4个纸箱堆放在墙角的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并求其面积。在上本节课内容时,我从两点入手:

一、有序观察

当学生观察一个正方体放桌面上,学生很容易说出露在外面有几个面,但是当正方体的块数逐步增加,就要进行有序观察,一般我们从三个面去观察:正面、侧面、上面。通过有序观察,就不容易遗漏或重复数。

二、探索规律

教学时,让学生利用学具袋中的小正方体搭建立体图形。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怎样去观察、去分析,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反思二:露在外面的面教学反思

“露在外面的面”的教学内容是原旧教材没有的,旧教材更偏向于研究度量几何,倾向于培养学生会算,而学生常常在大量的只是运用公式计算中,逐渐产生对几何学习的厌烦,忽视了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搭一搭,体会几何学习的乐趣。露在外面的面,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好素材,它突破了传统的几何只研究度量几何的局限,应值得重视。

在教学几何部分的数学知识时,对于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在形成的阶段,抽象思维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教学中利用教具和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在教学中,我拿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摆,两人或者三人为一小组,每人准备几个纸形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上课时,学生兴致很高,特别是在“找规律有多少个面露在外面”时,当我提出要求,并发一张记录表(如下图),提醒小组在摆的过程中要注意合作分工,摆好后,要求小组里的每个人都要亲自数一数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只有当大家数的都一样没有争议时才可以记录。

反思三:露在外面的面教学反思

这节数学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自实践观察,从中发现规律。

1、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本节课我侧重教学的活动化,把课程目标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进活动”,让学生在人人参与的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在活动中学会质疑、解思,体现了建构数学思想的全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真正地发展。课堂上,我让学生自主去摆放长方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的观察,知道露在外面的有几个面,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这样的设计,学生乐于动手去活动,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了结论,这样得出的结论要比老师告诉学生结果、学生再记忆结果的效果好不知多少倍。这样的训练,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会自觉解决问题的能力。

2、深挖教材,拓展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教师把握好教材,深入研究本节课的精髓所在,才能有意识引导学生掌握本课重点、突破难点,才能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推向深处发展。在让学生探究规律时,不仅仅让学生发现“每增加一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3个”等浅层的规律,更注重让学生挖掘规律后面的本质东西:3n+2、4n+1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部分知识。

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这节课,如果没有教具,很难让每个学生都弄清弄懂。如:演示几种摆法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等。

4、拓展延伸不够。

在课的后面,应对学生在观察角度上再多做一些引导和训练,这样学生对3n+2、4n+1、5n+4的规律理解会更透彻,出现时就会感到更加水到渠成。另外练习题的设计过于简单。

《外面的世界》教学反思(四):2015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反思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反思一: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包括童话、诗歌、神话、寓言等,这些优秀的作品以丰富的想像和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个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惊叹,引人遐想。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激活学生的想像和联想能力,并联系学生的生活,深入理解课文,更注重调动学生的创意思维,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本单元一篇美丽富有人文性的的童话。有着诗一般的境界,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在其中。主人公是个寂寞的盲孩子,“影子”陪伴他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并带给他快乐温暖,让他重见光明。文学的人文性应该重视工具性,在教学中引导孩子赞美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人性美,并学习在关爱別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本文不仅富有文化内涵,而且文笔优美,适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

我的教学设计重点在指导朗读,读赏结合,设置情境,情感熏陶,探究主旨。

指导朗读的环节中,我选择了“盲孩子最初的生活状况” 的1-6节,“影子帮助盲孩子重见光明”的33-49节,“无数只萤火虫组成明亮美丽的灯光唤回影子”的61-64节,“盲孩子重见光明”的79-83节。在指导理解本段的感情基调后,采用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朗读四种形式,配合音乐《雨的印记》渲染气氛进行朗读感悟。争取每一次的朗读都能让孩子与作者达到一次情感的共鸣。

读赏结合的环节中,师生合作探究赏析语言,体悟情感。重点赏析了叠词、拟声词、动词,品味美的语言和美的意境。

设置情境的环节中,我请孩子配合闭上眼睛,谈及感受,再描述多媒体上出现的绚烂花朵的画面,再请他们睁开眼睛,欣赏美丽的画面,让学生体会一下盲人对光明的渴望痛苦与无助,让孩子懂得弱者很需要別人的帮助。

情感熏陶贯穿整节课,教师的深情的表述,语言简洁有感染力,音乐的渲染,无不带给孩子们以感动。

探究主旨的环节中,教师设问:“童话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盲孩子、影子和萤火虫的形象在生活中代表着哪一类人?”引导孩子进行深入理性的思考。明确了形象的象征意义,主旨探究水到渠成。

本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配合,主动思考,因此达到了预设教学目标。

反思中有几处亮点。

1、指导朗读 声情并茂

在指导朗读的环节,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指导比较到位,学生很快进入情境。特别是两段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的朗读中,因为音乐渲染,孩子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部分的朗读中,全班饰演“好多好多萤火虫”,使感动的气氛达到高潮。

2、思维灵动 亲和自然

赏析语段时,孩子提到了“影子常常牵着忙孩子的手”中的“牵”,为了帮助孩子更准确的理解“牵”所包含的影子的爱,我走到一个孩子跟前温和的说:“让我牵着你的手,请你不要拒绝我。”孩子配合着伸出手来,瞬间大家就明白了“牵”包含“主动”之意。盲孩子和影子亲密无间的画面跃然纸上。

探究童话形象的象征意义的环节,本以为孩子会在探究主题时需要探讨,但是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遇到了障碍,于是,我小心的问孩子们:“需要讨论吗?”他们同样真诚的点头回应着我,那一刻,我喜欢上了这些真诚善良的孩子们。最终,在合作交流中,孩子们准确地把握了童话中重要形象的象征义。

3、文本解读 层层递进

在文本解读中,设置问题时,我用三个问题引导孩子循序渐进理清思路领悟内容。为层层深入探究主题做铺垫。

三个问题是:盲孩子寂寞体现在哪里?谁帮助盲孩子走出了困境?盲孩子的生活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巧妙过渡 设置情境

为了避免多数教师将设置情境用于导语的设计,我安排在“了解童话开端的盲孩子生活状况”时,让学生懂得弱者很需要別人的帮助。为下一个文本解读的问题“谁帮助盲孩子走出困境”做铺垫。

5、精心铺垫 探究主题

本文的主题举例在研讨与练习中,为了帮助孩子循序渐进的理解主题,设置了问题“童话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盲孩子、影子和萤火虫的形象在生活中代表着哪一类人?”

6、拓展延伸 情感交流

在拓展延伸的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活动“我愿意成为谁的影子”,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话可说,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多数孩子都做了短暂的表达。

7、教师示范 读写结合

“我愿意成为谁的影子”活动中有教师的示范,帮助孩子明确思路并规范语言;接着引导孩子即兴抒写,最后配乐表达,我给予每一个表达的孩子以鼓励,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拥有了被肯定的幸福感。

8、板书设计 简洁却不简单

板书的设计体现了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开课时,我用竖体字先写上了“盲孩子”,接着在“盲孩子”的左面影子的区域内写上了竖体“影子”,以字象形。“盲孩子”的右面横体写上了“萤火虫”,以表现萤火虫的数量之多。最后,以“天使”的简画,表达影子和萤火虫的爱包围了盲孩子,改变了他的命运。影子和萤火虫像盲孩子的的翅膀带他走出黑暗。

虽然上课过程中,有不少的亮点,但是仍然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课的过程中,我因为进入情境有点慢,赏析“盲孩子最初的生活状况” 的1-6节时,没有请学生个读,弱化了深刻体会盲孩子所处困境的悲伤和寂寞之情。另外,在板书“天使”简画时,因为画工拙劣,没有表现出意象的特点,也没有解说。

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初一的孩子要用一课时的时间学习2500多字的童话,我在时间安排上略紧,品味赏析诗一样的语言时间安排过少。

在精心准备这节课时,我得到了同事的大力支持,因此可以说,一节优秀的教学设计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教育之路漫漫修远,我自知自己仍有许多不足,我会把设计这节评优课的钻研探索的精神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继续享受人文的课堂,动感的课堂,智慧的课堂,慢慢成长。【《外面的世界》教学反思】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反思二:

这堂课,从收集资料开始设计到最后一次上完,整整用了四周。这四周中,心情跌宕起伏,落差最大时不亚于坐了一次过山车。一讲二讲三讲,一次比一次上得差,第二次上完时,姚老师严肃地对我说:“怎么会上得那么糟糕!”我简直是抱头鼠窜。到了第三讲,勉强完成了,但依然没有感觉,崔老师安慰我:“别紧张,出去上课上到这样的程度已经很不错了。”十二月四号去北仑,我紧张地满手都是汗,这是第四次上课,原本也是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次课,但吴老师打来电话让我周二去东吴镇中学上课,于是就有了第五课。每一次上课我都怕,上得不好,怕让人失望,那时候,我希望听到的是肯定。

五节课都结束了,在这五节课中,许多老师都给过我帮助,有鼓励、有批评也有肯定。当这五节课结束时,我突然觉得,对于一个上课的老师来说,批评是多么宝贵的财富。这四周,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窗!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反思三:

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学,互助的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让学生学得有序、有理、有利;让学生在获得了自主后,不因过度自由而吃不饱,真正能放开手脚,发挥潜能,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钻研兴趣,提高钻研能力,获得真知!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悟,站在语文的人文性的高度让学生蹲下身观察生活,踮起脚品味文学。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个命题,在每一节课得到体现。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反思四: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童话,文章内容浅显,篇幅较长。对于这样一篇人人都看得懂的文章,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上出新意,上出实质的内容,于我而言确实是一项挑战。最初的时候,什么头绪都没有,虽然已经把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但仍不知从何下手。无奈,只能让自己静下心来,沉入课文去解读,慢慢地我理出了头绪,渐渐地找到了感觉。

一、童话需要抓住童话特点教学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童话,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就应该抓住童话的特点进行教学。童话本身就是为儿童创作的,它往往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来净化孩子的心灵。所以在上童话的时候,我们教师不应该以仰视的态度对待学生,我们应该低下身子,和孩子站在同一个角度上去倾听童话,理解童话。也正是基于这个角度考虑,我在主问题的设计上力求简炼,让孩子有话说,让孩子有想象的空间。童话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不仅语言很美,故事也很美,情感也很美,如何带领初一的学生领略童话的这种美,成了我在教学设计之初遇到的难题,最终我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朗读,美文需要美读,通过读来品味文章的字词和句子,通过品味文章的字词和句子来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预设与生成需要教学机智

先前已经按照童话的特点,完成了一系列的教学设计,那么如何将教学设计付诸真正的课堂实践?精心准备的课堂预设能够发挥一定的效用。例如我有一个问题的设计是“你从哪些文字感受到了盲孩子的快乐?”对于这个问题我将课文当中凡是与快乐相关的文字都做了一定的预设,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个人的教育机智尚未成熟;二是希望把问题设置于自己能够掌握的框架之内。课堂实践证明,这样的预设有的时候是很有必要的,这让课堂变得更加流畅。

虽然预设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帮助,但课堂面对的毕竟是活生生的学生个体,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里我还想说说预设与生成的问题。虽然我对第一个问题“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盲孩子?”作了较为充分的预设,但在课堂一开始,学生的回答就超出了我的预设,我先前想的是学生会说“寂寞、不幸、痛苦、孤独”,然后我再将他们引到虽然这是一个寂寞的盲孩子,但他仍然热爱生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可在真正的课堂实践中,学生却一下子将热爱生活说出来了,还没来得及品味盲孩子的寂寞,如何分析盲孩子热爱生活呢?我后来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盲孩子,然后再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盲孩子的寂寞以及在黑暗的世界里,他仍然热爱着生活。这是我的处理方式,但现在想来似乎显得生硬,为什么不可以先讲盲孩子热爱生活,然后再用一个问题过渡到寂寞呢?这可能还涉及到一个课堂机智的问题,就我目前的状况来看,教学机智有待提高。课堂教学毕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论你的预设多么充分,但还是有许多动态生成的内容,这就需要一个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去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外面的世界》教学反思(五):2015多边形教学反思

多边形教学反思一:

经过两年多的新课程学习,我的学生们已经习惯了多思、善疑、不迷信,什么事都要问个为什么,都要多找几条路走,并且敢讲、爱讲、善变、爱争论,这对于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完这堂课后,感觉自己平时教学中的有意识的引导已收到效果,感恩于新课本的厚实基础,也为学生们赶上课改的良好机遇而具有更强的应对挑战的能力。

本节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实际情景,如通过小明的晨炼引到外角和定理的教学,使学生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生机。在进行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时,设计完成三个步骤:(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的方法发现四边形内角和定理;(2)让学生把发现概括成命题;(3)通过学生讨论命题证明的不同方法。整节课充满着“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教学理念,营造了思维驰聘的空间,使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自然的获得了新的知识。但由于本节课的内容多,学习时间较紧张,所以在给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四边形内角和的不同的证明方法这一环节时把握地不够好。由于讨论的问题有难度,讨论时间不够充分,当学生进行着热烈的讨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讨论出结果,由于时间已超过计划时间,而拍手中止了学生间的讨论,急于让学生总结其中的规律,显得有些倡促。

多边形教学反思二:

这节课通过合作学习,探索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使学生经历了一次自主获取新知的成功体验,正好体现了“重学习过程,轻学习结果”的新理念。但同时也给了我一些思考:

(1)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的机会能采用吗?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不能把知识的结果强加给学生,不能单纯地只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而应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它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因此,我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角,教师要进行角色的转化,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在本节课本人极力地在引导学生,让学生来发现、归纳和总结规律,这样在课堂上就要让出较多的时间、较多的空间,一个结论若由教师“给”只需用1分钟,而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取”的时间就可能是其数倍,甚至几十倍。这将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长期这样就将影响到整个教学进度,象这样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的机会能采用吗?

(2)教师能忙乎过来吗?

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的焦点放在所有的学生身上,善待每一位发言的学生,帮助、引导回答错误的学生,关注没有参与的学生的想法。但在农村、在基础较差的班级,在大班额的情况下,我们能忙得过来吗?

多边形教学反思三: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认识多边形,知道通过数边的条数可以判断是几边形,这为今后进一步探索平面图形打下基础。针对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动的特点,我没有按着现有的既定程序去教学,而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整个教学过程。课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和预设,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放手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让学生主动学习的首要条件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多边形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我从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上课伊始,我展示了图形王国的画面,创设去图形王国游玩的邀请这一情境,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找出图形王国里自己认识的图形的同时也发现了新图形,为自主探索新知埋下伏笔。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展开学习。与旧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40596/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