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读后感大全 > 错误郑愁予,读后感

错误郑愁予,读后感

时间:2017-11-27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读后感大全】

错误郑愁予,读后感 第一篇_《错误》郑愁予赏析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qióng,形容脚步声)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那便是爱的错误。台湾诗人郑愁予运用神来之笔,把它描写得更加美丽,令我们不得不拊掌赞叹。

美丽的故事

通读全诗可以发现,诗人以凄美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暮春三月,东风和煦,柳絮飘舞,在江南一个美丽的小城,一个女子在苦苦等待心上人的归来,她的心宛若孤寂的小城,没有东风,也没有柳絮,她听不到青石街道上有意中人的足音,因而意态慵懒,云鬓不整,心灵也如窗扉紧闭,春帷不揭。浪迹天涯的“我”打这里走过,听到

达达的马蹄声,企盼已久的她如莲花般绽开了笑颜可“我”未入家门,她失意万分,盈盈笑靥又像夏末的莲花迅速地枯萎凋谢了。全诗不足百字,而故事情节却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一波三折,先是漫长的期待,然后是听到马蹄声的惊喜,最后是失望,再后来又是无尽的等待。言已尽而意无穷,可谓余音袅袅,耐人寻味。

美丽的修辞

诗人在诗中充分运用了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塑造了一位楚楚动人、凄婉可人的思妇形象。

“不来”“不飞”与“不响”“不揭”四个否定句间隔两行两两相对,形成一种呼应重复,既使全诗音韵和谐,又使全诗抒情意味变得深婉动人。诗中的“你”有莲花般的容貌、孟姜女的执着。她心如磐石,守身如玉,除了意中人,她的心不向任何人开放。尽管阳春三月,杨柳依依,东风拂面,但在她心中、眼里,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心如窗扉“紧掩”,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被相思所苦,云鬓不整,玉颜渐凋的痴情女子的形象。诗中的比喻句更有妙处:“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第一句不仅写出了“你”的美貌,而且极为省略地刻画出“你”苦盼不得的憔悴。后两

句以“城”和“窗扉”喻“心 ”,新颖又形象;两次用叠词“小小的”加以修饰,使意境显得轻倩柔美;将本属句中的“向晚”“紧掩”这两个动态词语倒装于句末。显得摇曳多姿,也更婉曲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

美丽的结构

《错误》这首诗共9行,96个字,篇幅不长.但所运用的艺术技巧令人赞叹不已。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明显可见的纵线是由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上,从而使诗情层层推向高潮。从横线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途经女子的住所而不进去,才使期盼的她“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最后两句本应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诗人在这里又用了一个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不齐,在不协调中焕发出光彩。

美丽的语言

这首诗的另一个动人之处就是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这一说法,粗看似乎矛盾,细品便知其妙。“达达的马蹄声”敲响了思妇希望重逢的心灵,因而美丽。但是,这马蹄声并不为她的期盼而停驻,“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因此对思妇而言又是个错误,它表现出了相思女子的心理变化

过程。另外,此诗语言之美还体现在意象之美。诗中运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帷”,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体现了诗人的中国性的根本所在。

杨牧在《郑愁予传奇》中说,“郑愁予是中国的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现代化的”.可谓切中肯綮之论。

美丽的主题

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的主题定位在思妇期盼心上人归来的执着的爱情上.未免太肤浅了。其实诗中的“我”难道不可以理解为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游子吗?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有一种漂泊的心态,他们在台湾岛仅仅是一个“过客”,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自己的亲人团聚。然而,由于政治原因,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重重的失落和惆怅的感情。时至今日,岛内的台独势力仍费尽心思地阻挠“三通”,妄图将宝岛从祖国分裂出去,如果他们的阴谋得逞,留给中华民族的将是永远的悲哀。这个“错误”决不会再是美丽的。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错误》中有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是一首期盼大陆与台湾早日统一的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错误郑愁予,读后感 第二篇_郑愁予错误的赏析

错误亦是种美丽

——郑愁予《错误》的赏析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小小的城里住着小小的人,小小的窗扉关着寂寞的人。烟雨朦胧的江南,达达的马蹄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这首诗同样美的如一个不经意的错误。

这是一首诗,却灵动出了纸面,甚至超出了诗可以表现的世界。它仿佛是一个古老凄美的故事,又似在倾诉一个现代人的情怀。郑愁予是一个有深厚古典文学修养的诗人,又是一个漂泊的游子,也许因为这样,他才能写出这般美丽与忧伤参半的诗。作者将现代诗着以典雅的笔墨,使诗歌有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开阔意境。诗的美与伤,都深植于诗的文字与情感中了。

只需轻吟这首诗,便有说不出的美感。细细品来,才发现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文字的美感,许是缘于,这虽是一首现代诗,却透着典雅的气息,温柔而华美。 诗歌能营造出典雅的效果,我认为最重要的在于作者对意象巧妙的选取。“莲花”“东风”“柳絮”“青石”“街道”“春帷”“窗扉”“蛰音”“马蹄”,这都是一些柔和甚至带点忧伤的意象。“莲花”纯净而美好,“东风”,不必说,自古以来就容易让人心生伤春悲秋之感,“柳絮”更是带了点离愁别绪,“青石”“街道”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有种说不清的安静与寂寥,而“窗扉”“春帷”是否让你联想起了古时候,在某个楼阁深闺里的女子,终日盼那良人归来?这些意象,每一个都像一幅画,带着一种情,连在一起就是一个故事。作者骑马打江南走过,从一个城,到一条街道,再是一个楼阁,一个窗扉,最后是里面住着的一个人的一颗小小寂寞的心。这样从大到小,由远及近的视线。让人情不自禁的把心放在了一个小小的人上。美本来就很小很细微。

万事因有情而美丽,这首诗同样如此。

在我看来,这首诗里面的情感是深刻而有多层意义的。有一个女子对心上人纯净执着的痴情,有作者对一个痴情女子情感的理解与爱怜,还包含了一个浪子对故乡的眷恋之前。

女子的情感是美丽的,那样的执着,甚至于那样的寂寞,本就是一个美丽的风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并不大圆满的感情反而让人觉得美丽,因为在破碎中的坚持往往让人看见更深刻的纯粹与执着。并且,这样的情感是贯穿古今的,能够引起许多人特别是女子心灵的触动,这样的女子,在古代的深闺,亦或是现代楼阁,都是痴迷的那样美丽,令人动容。

不过,若仅仅是如此,这个作品便与古代的一些闺怨诗也无甚区别。这首诗之所以更美丽,还在于作者的一颗心灵,一颗对女子的体谅理解的心。“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作者用莲花来喻女子的容颜,表现了女子的贞洁美丽,莲花在寂静的时光里花开开落落,寂寞无声,就如女子的容颜,在等待的岁月里渐渐老去。岁月静好,美得有些无奈。作者从诗的开始就营造出了一种纯净痴迷的氛围,青石的街道向晚,小楼的窗扉紧闭,这是安静的等待,女子把它藏在了心底,“达达”的马蹄,打破了这个小城的安静,也打开了女子心灵的窗扉,不过,终究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作者用短短的几句诗将一个女子从痴迷朦胧到惊喜失落心里过程都写了出来。如果没有细腻的心,没有一种对女子的同情,作者是写不出这种感觉的。或许,作者也期望自己是那个归人。

最后,作者流浪多年,对故乡有很深的眷恋。一个是等待归人,一个是渴望

还家,作者正是以一颗游子的心去体会那痴女子的感情,所以才会那样深刻吧。这样的爱已经不再局限了,不单单是一种思妇与男子的情,而是已经升华到了一种更为纯净也更为深刻的情感。好像是千年前的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里的那声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一种由己及人的慈悲,是一种对所有离别人的理解与同情。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那份美丽的忧愁里有着哀怜,也包含着一份祝福与期许。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人生苦短,经不起太多这样的蹉跎。只盼天下再莫要有别离,这也是作者心里最大的期待吧,也是这首诗美丽动人的最大原因。

师范(3)班

李烨青 102012011156

错误郑愁予,读后感 第三篇_赏析郑愁予《错误》

赏析郑愁予《错误》

原文: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赏析: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这是一首绝对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

《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又悠长深远。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这种写法与柳宗元《江雪》中从"千山鸟飞绝"的大景,最后落墨在渔翁独钓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颇有相似之处,将诗情层层推向高潮。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 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若与此诗的中国性联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所表现的意境。 同时,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错误郑愁予,读后感】

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再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

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的《错误》强调纯净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词藻,竭力以最忠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这是一首真实、真情的诗。

《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感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错误郑愁予,读后感 第四篇_错误赏析

【错误郑愁予,读后感】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写于 1954年

赏析:

郑愁予<错误>一诗可说是近五十年来最被人们传唱不已,且乐于诵读的现代诗。诗中精确地运用许多古典意象表现思妇愁绪及浪子情怀。本文将以章法学角度浅析<错误>。全文以了解郑愁予写作此诗的创作背景入手,再就作者选取的物材、事材作一整理,进而分析其章法结构,以期对这首诗的风格主题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诗人余光中以‚浪子‛称呼郑愁予。而<错误>这首作品也是作者最具浪子意识的代表作之

一。虽然描写的是‚闺怨‛的中国古典诗歌旧主题,但作者却别具新意,透过浪子的角度来叙写女子闺怨的期待及落寞,从另一方面展现体贴的关怀。诗中并运用许多古典诗歌的语汇,如江南、莲花、东风、柳絮、春帷、向晚、马蹄等意象,将古典与现代巧妙地镕铸。

古典诗词中对郑愁予影响最深的是古诗十九首,他认为诗中表现人生的无常,其实就是最大的流浪。何其芳和废名(冯文炳)的诗作,在象征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对郑愁予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郑愁予前期诗风婉约动人,继承传统诗词的音韵感,且能将古典意象融入现代情境中,且往往带几分哀愁,以及漂泊的离别愁绪。这时期的着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长歌、郑愁予诗集、郑愁予诗选集。

作家常常因为某些生命经验的触发而产生作品,曾经有人问过郑愁予,这首诗是否为诗人的经验之作。诗人答说:

这首诗在内容上,它与某些传统诗歌非常类似,可见诗从古代到现代,内容是没有改变的,只有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语言方面它突破了中国方言的限制,当我们用广东话去朗诵这首诗时,在味道上当然与用国语来念不同,但却有一种美感。至于为什么会写这首诗?有人以为这是诗人流浪生活的一些体验,这也是对的,这并不是纪录一个时间的事情,而是把片片段段的生活经验整理起来,最后写成了这些作品。我说过自己因为逃避敌人,走过许多地方,

看见许多不同的情景,如等待中的妇人,我母亲就是很好的例子,那时候我父亲在前线作战,她便跟我相依为命,成了这首诗最根本的因素。

所以在赏析〈错误〉时,了解其篇旨与内容结构的关系就更加重要。

(一)篇旨安置于篇末:

文章主旨出现在篇末可以一笔收束全文,也可深化主题,达画龙点睛之效。这首作品在诗题已揭示主旨‚错误‛,在诗序又引出线索‚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诗末点出‚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以‚反衬‛技巧来表达反常合道的启发性。可见本诗一直围绕着‚错误‛这个主题作取材布局,思想脉络也一脉相通。

(二)篇旨显中有隐:

陈师满铭曾云:

作者处理词章主旨,有时虽把表层部分明显作表达,却将它深一层或真正部分隐藏起来,如果要掌握这种显中有隐的主旨,便得下一番审辨的功夫。

初看<错误>一诗,表面上是在叙写女子因期待落空而造成美丽的错误。但如果仔细探究全诗,诗中是以一个过客(我)的观点,来观察思妇(你)的心情变化。而思妇的心情之所以会产生剧烈的变化而造成美丽的错误,主要是由于女子思念归人之深,也可以说女子坚贞地期待良人归来,所以造成庞大的寂寞及失落。所谓‚希望愈大,失望愈深‛。所以作者表层是在写女子发现自己期待落空所造成美丽的错误,但其实深层的主旨是表达女子无比的坚贞和无尽的寂寞。这点与传统闺怨诗的主题是暗合的。

(一)事材:

1.浪子流浪-过

‚浪子意识‛一直是贯穿郑愁予作品的主题。如他的诗作中‚孤飞的雁是爱情的陨星‛<黄昏的来客> ‚别离的日子刻成标高,我的离愁已耸出云表了。‛<雪线> 。而浪子予人的形象是落拓不羁,充满漂泊之感。过客或许会为某些人事物停留,但通常是短暂的停留,甚至是‚过而不留‛。在本诗中作者明白点出‚我打江南走过‛‚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诗中的‚我‛是抱着没有归宿心态的浪子。他的状态是匆匆而‚过‛。

【错误郑愁予,读后感】

2.思妇等待-归

‚闺怨‛题材是到处可见的,如台湾的民谣〈望春风〉:‚听见外面有人来/开门加看觅/月娘笑阮憨大呆/被风骗不知‛。就是在描写痴心女子期待落空的失望。

<错误>诗中的女子(你)处于漫长等待的状态。郑愁予的另一首诗<情妇>可与之作一对照。‚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所以,我去,总穿一袭蓝衫子/我要她感觉,那是季节,或/候鸟的来临/因为我不是常回家的那种人。‛这是传统女子坚贞而寂寞的形象,这种思妇的形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亦多常见,如温庭筠的〈望江南〉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诗中的女子‚独倚望江楼‛,一个人独自面对时空的寂寥,不断地盼望‚良人的归来‛。思念到最深的境界是‚肠断白苹洲‛。

又如李白的<菩萨蛮?闲情>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透过文字将女子的闺怨之愁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呈现,最末以‚鸟归人不归‛将全诗的愁绪逼到最高点。

在闺怨诗中常见作者安排‚归‛、及‚不归‛的脉络。在<错误>一诗中,‚归‛(思妇的盼望)是本诗的一条从线,与另一条主线‚过‛(浪子的不羁)形成主从错综的结构,也形成一种对比的美丽及反常合道的美感。

(二)物材:

1.思妇

思妇是中国‚闺怨诗‛的主要形象。如王昌龄<闺怨>

【错误郑愁予,读后感】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以春日陌头的杨柳青青反衬少妇无人陪伴的悲愁,点出功名富贵的虚幻,只有两人能相守才是最真实的存在。

又如李白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以夜深来暗示‚幽独‛之苦,以人伴月暗示无人相伴之孤单。

简单地说闺怨诗的模式可归纳为:别离──盼望──孤单。别离可能是因为良人出外经商,或许是为国征战,也有可能是良人另有所属而产生无情的离弃。盼望是因为坚真地相信良人一定会归来,而孤单是因为过高的希望所带来的失望孤独。

<错误>诗中运用以下意象来象征‚思妇‛

莲花

诗词中常以‚莲花‛来比喻女子,如余光中的名篇〈等你,在雨中〉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的,你走来

全诗以莲花代表女子,写主角在风雨中静候女子的心境变化。将女子袅娜娉婷的韵味刻画得非常巧妙动人。

而莲花也代表坚贞、高洁的义涵。如周敦颐 <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以莲喻人清新、高洁而坚贞的气质。

另外,‚莲‛与‚怜‛同音,故‚莲‛即惹人怜爱之意。作者以莲花喻女子来暗示女子的柔弱及可怜的特质。如晋吴歌谣<子夜歌>

伊昔不梳头,秀发披两肩,婉转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将女子娇弱惹人怜爱的情状表现得淋漓尽致。

【错误郑愁予,读后感】

柳絮

即柳棉,里面包蕴着柳树的种子 ,成熟时会随风飞扬而播种,如《世说新语》言语篇‚未若柳絮因风起‛,在此柳絮象征女子的心绪,随着良人的一举一动或沉寂或飞扬。此外,‚柳‛与‚留‛音近,如汉人远行,于灞桥上折柳送别,即有希望对方留下之意 。对照于女子的心思,应是希望良人能常相左右,永不分离。

春帷

女子室内之帷幕。李白<春思>

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惟。

象征女心如石,坚贞自守之意,女子心中的帷幕除了自己真正的所爱,并不会为任何人揭开。

2.归人

即‚良人‛,在古时由于传统礼教的约束,女子通常终身只依托于一人,而良人若远行或将女子遗弃,便产生‚闺怨‛的题材。<错误>诗中提到的‚归人‛意象如下:

东风

春季吹拂的风。春天时东风一吹,大地由萧条转为荣盛。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而东风之于百花,就像良人之于女子。只要良人一日不归,女子的春天就永不到来。【错误郑愁予,读后感】

跫音

脚步声,行人之声。《庄子》<徐无鬼>‚闻人足音跫(qióng)然而喜矣‛

古代女子由于礼教之防,若家中男子不在,即使是等候归人,也不能门户洞开。所以诗中的女子必是门户重掩,以听觉代替视觉等候良人的归来,而‚跫音‛脚步声就是得知‚良人‛归来的先兆。读者可以透过想象,勾勒一个女子静坐屋中,侧耳倾听等待她最熟悉也最盼望的脚步声响起的一幅图画。

3.过客:

达达马蹄:马是古代男子常骑乘的工具。骑马与坐轿相较之下多了几分情采飞扬的潇洒之气。如孟郊<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今朝看尽长安花。

在<错误>中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为女子带来了希望,却又由近而远,造成女子希望的落空。作者经营‚达达马蹄‛的意象,塑造过客的潇洒不羁,落拓不群的形象。但这与思妇期待的‚归人‛形象完全相反,于是便产生‚美丽的错误‛。

4.空间:江南→城→青石街道→窗扉

江南

暮春的江南是杂花生树,莺飞草长的。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谁不忆江南?

可是这个个绚丽的时空却更反衬出‚斯人独憔悴‛。突显了女子的孤寂无伴。

古代的城有护城河,如《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是易守难攻的。在此作者以‚小小的城‛来比喻思妇‚寂寞而坚贞的心‛,表示思妇有自我约束的道德教条,除非良人来归,否则她是心如止水,不随意接纳其它男人。

青石街道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96416/

推荐访问:郑愁予水手刀读后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