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手抄报内容 > 护士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制度

护士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制度

时间:2017-07-13   来源:手抄报内容   点击:

【www.gbppp.com--手抄报内容】

护士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制度(一):护理培训与质量安全管理

护理培训与质量安全管理

护理工作繁复琐碎,对于患者康复却至关重要。在这种繁重高强度

的工作环境中,为了维系护理安全,避免医疗事故,则需要不间断高水准的护士培训和质量安全管理。本课件即从该角度讲解护士培训的具体内容,以期加强护士素质培养,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质量是一座冰山——质量表现是山顶,护理安全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核心, 对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 保证护理安全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护士培训对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保证护理质量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护士培训概述

(一)护士培训

由组织提供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与学习,旨在改进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和行为,从而使其发挥更大的潜力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最终实现良好组织绩效的活动。 2008年1月23日国务院第206次常务会议通过,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护士条例》第二四条明确规定: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制定、实施本机构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并保证护士接受培训。护士培训应当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科护理岗位的需要,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

在职培训:是指为提高在职劳动者的技术技能水平,由用人单位直接或委托其他培训机构对劳动者实施的培训。包括:岗位培训、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

(二)护士培训的目的

(三)职业发展一般规律

1、准备期(新手型):萌芽阶段,准备进入工作实践。

2、适应期(适应型):实践能力初步形成,素质发展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且发展不平衡。

3、发展期(成熟型):能力的提高最快、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4、创造期(专家型):学识专深,目光远大,看问题具有前瞻性。

(四)分层培训的重点

第一阶段:基础护理工作基本流程,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第二阶段:常见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操作及动手能力。

第三阶段:观察与识别病情的能力,专科技能,护理查房,案例分析。

第四阶段: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形成专长, 科研创新。

(五)护士培训类型

1、职前培训:新来院护士岗前培训,新护士长培训。

2、专业技能培训:护理理论(基础和专科理论知识),护理技术(基础和专科技术)。

3、通用技能培训:各专业都能涉及到的技能培训,如计算机、外语。

4、扩展知识类培训:本专业以外相关知识的培训、新知识、高新技术。

(六)培训内容

1、职业素质,医德医风,法律法规。

2、职业防护,消毒隔离。

3、护理理论(基础和专科理论知识)。

4、护理技术(基础和专科护理技术)。

5、管理、教学、科研能力。

6、外语, 计算机。

护士培训对于保证护理安全意义重大,培训内容诸多,采取何种培训方式,才能科

学系统、有效地进行培训?

二、护士培训系统

(一)组织结构

培训组织管理架构:护理部-科室-护理单元-小组。

(二)原则

遵循“5W2H”原则:

1、Why:“为什么需要培训”;

2、What:“需要什么样的培训”;

3、Who:“培训老师是谁”;

4、When:“制定培训和考核的时间”;

5、Where:“选择培训与考核的地点”;

6、How to:“如何进行培训和考核”;

7、How much:“制定培训与考核的预算”。

(三)培训方法与评估制度

阿斯利康人力资源副总裁凌震文—“从培训理论来讲,一个人真正能学到的东西,是他有所求的东西。”

1、举例:目标-第一阶段,无照护士

(1)巩固所培训的基础医学理论和护理专业知识,掌握各种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2)对重病患者的病情变化有观察、判断、分析能力。

(3)准确无误的完成护理病例的书写。

(4)熟练临床英语口语并交班。

(5)熟悉幻灯片的制作,承担科室小讲课。

(6)完成综述类文章一篇。

2、实施

(1)培训方法:专题讲座或集体授课、查房讨论、读书报告会、自学、情景模拟、行为体验。

(2)培训时间分配。

(3)分类培训、因材施教。

(4)培训资源、培训成本。

3、评价

(1)考核:理论、操作、综合、案例分析。

(2)反馈:问卷调查、座谈。

(3)结果: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院感染、差错事故和投诉、护士满意度,成本。

4、举例:理论培训安排

5、举例:操作培训安排

(1)基础操作:参照培训光盘自学。

(2)专科操作:由带教带领老师: 一月 教患者拐杖的使用方法。 二月 备皮技术/皮试。

三月 教患者膝关节支具的使用方法。 四月 患肢关节肿胀的观察。

五月 足背动脉的观察方法。

六月 冰敷/热水袋的使用方法。 七月 伤口负压引流技术。

八月 伤口引流及伤口敷料的观察方法。 九月 踝泵的使用方法。

十月 Cpm的使用方法。

十一月 石膏固定后的观察方法。

十二月 踝关节泡脚/腕关节泡手的方法。

6、举例: 病房操作考核记录

护士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制度(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 建立建全护理安全管理体系,专人负责,职责明确,定期活动,并有完整记录。

二 建立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定期对各级护理人员、患者等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与宣教,不断强化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护理人员应人人知晓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常规。

三 建立公共安全事件及院内意外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处理流程。

四 对侵入性护理操作、使用高危药物、跌倒/坠床、压疮、导管滑脱等高危人群,应向患者或家属认真履行告知。

五 建立完善的护理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重点护理环节、重点护理对象的管理制度。

六 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保障护理人员安全。

七 定期对护理用具、仪器、设备等进行安全检查,发生安全隐患及时上报,督促整改并记录。对各类药品应分类放置、标签清晰,毒麻药品加锁保管。

八 加强科室环境安全管理,避免出现基础设施危险因素;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防院内感染发生;管理好医用危险品如氧气等;注意病区安全,做好防火、防盗等工作。

九 各级护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没有执业证书或手续不全,不得独立值班。 附录 患者安全目标(2011年)

附录 患者安全目标

中国医院协会(2011年)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五、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六、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九、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一)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

码、病历号等)管理。

1、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的身份标识有制度规定,且在全院范围内统一实施。

2、对就诊患者住院病历施行唯一标识管理,如使用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卡编号或身份证号码等。

(二)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核

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l、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

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

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病历号、

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3、相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

4、各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护士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制度】

5、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6、查对方法正确,诊疗活动中查对制度落实,持续改进有成效。

(三)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

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l、患者转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尤其急诊、病房、手术室、ICU、

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

2、对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

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的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有明确的制度规定。

3、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有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

4、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

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5、科室有转科交接登记。

6、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7、重点部门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制度落实,持续改进有成效。

(四)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ICU、新生儿科(室), 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志(腕带与床头卡)。

l、对需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标识的患者和科室有明确制度规定。

2、至少在重症医学病房(ICU、CCU、SICU、RICU等)、新生儿科(室)、手术

室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3、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

流障碍等患者推广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4、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5、正确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标识,持续改进有成效。

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一)在住院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

l、有开具压嘱相关制度与规范。

2、医务人员对模糊不清、有疑问的医嘱,有明确的澄清流程。

3、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4、医嘱、处方合格率≥95%。

(二)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理人员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1、有紧急情况下下达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

2、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需复述确认,双人核查后方可执行。

3、下达口头医嘱应及时补记。

4、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5、医嘱制度规范执行,持续改进有成效。

(三)接获非书面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信息,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1、有危急情报告制度与处置流程。包括重要的检查(验)结果等报告的范围。

2、接获非书面危急值报告者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

结果和报告者的信息,复述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

3、医生接获临床危急值后及时追踪与处置。

4、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与流程,并正确执行。

5、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盘、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6、信息系统能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检查(验)科室能通过网络及时向临床

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并有醒目的提示。

7、有危急值报告和接收处置规范,持续改进有成效。

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一)择期手术的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l、有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管理制度。

2、择期手术患者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以及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3、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4、术前准备制度落实,执行率100%。

(二)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l、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相关制度与流程。

2、对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 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有规范统一的标记。

3、对标记方法、标记颜色、标记实施者及患者参与有统一明确的规定。【护士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制度】

4、患者送达术前准备室或手术室前,已标记手术部位。

5、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6、涉及双侧、多重结构、多平面手术者手术标记执行率100%。

(三)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l、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2、实施“三步安全核查”,并正确记录。

第一步: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

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57152/

推荐访问:护士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