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读后感大全 > 学校课程发展计划

学校课程发展计划

时间:2017-07-06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读后感大全】

学校课程发展计划(一):课程发展规划

仁荣中学课程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速素质教育的推进实施,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学校高中课程体系。本着坚持 “ 以人为本,持续发展 ” 的办学理念,制定本规划。

本课程规划遵循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力求实现新课程纲要指导下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教育教学管理等方式的变革。课程规划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逐步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规划既有必修课程的基本要求,又具有较大的灵活自主性,有利于开发和建设适应学校、学生、教师实际,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选修、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规划注重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教育功能,构建适合我校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规划立足于实现学校现在执行的教育部关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过渡,使课程结构不断趋于合理。是学校安排课程、选用教材、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准则。

二、课程目标

我校课程的目标是构建新的课程框架,基础型课程与拓展课程、研究型课程的总体课时比例更趋科学合理,并随着年级的提高而增加拓展课程、研究型课程的课时比例,课程实施学分制管理。规范课程管理,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一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制度,选修课学生管理和成绩评价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制度等。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强势学科,提升发展学科,扶持薄弱学科,力争2—3个学科组成为汕尾市优秀学科组;坚持稳步推进,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

三、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原则

1. 课程设置应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

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改进校内评价,实行 “ 学分制 ” 管理,探索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课程实施质量的监督和调控机制;

5.有利于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二)课程内容

新的课程结构在课改精神指导下,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按其功能特色创造性地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类,三类课程分块教学,相互渗透,互相促进。通过培养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形成完整的总体学力。

通过五年的努力,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新的课程结构框架,鼓励教师依据汕尾市和学校特点开发校本课程。拓展型课程的开设每年级不少于10门科目,研究型课程在各个年级全面展开。(课程框架如下图)

工具学科

基础学科 通用技术 艺术欣赏 德育类

人文类 科普类 体艺类 文化类 学科延伸类

(三)开好基础课程,打造学校特色课程 基础型课程:

学校必修课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设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体育、美术、音乐。按照国家规定开设的选修课

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9 门学科。

除国家课程外,学校还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拓展型课程:

重点建设以下几类课程。

1.学科延伸类: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在内的兴趣课。此类课程在深化学科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及科研能力。通过活动和辅导,有利于部分学生脱颖而出,成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可培养一批参与各级各类竞赛的学科尖子。

2.人文类:整合和利用我校人文学科教师资源,注重人文研究方法,通过人文著作导读、人文讲座、演讲辩论赛、书画比赛、音乐欣赏等途径,普及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精神素养。

3.体艺类:继续强化足球在仁荣中学的优势,推动体育运动的开展,打造高水平运动队。继续加强书法、素描、器乐、声乐课程建设,增强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

开设选修的课程首先由教师拟订目录,征求学生的意见,经学校初审通过后,列入《选修课程目录》,提供给学生选择。如果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达到一定的人数(视学校可提供的师资和设备等资源而定),准予开设。

课程实施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课程安排

参照国家的课时总量规定,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的实际,设置不同时间的大小课时,全程安排学习时间和活动时间。课程基本安排如下表:

学校课程发展计划(二):学校课程开发计划

学校课程开发计划

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我校针对“实验激励教育,创建和乐校园”的办学理念,本着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形成互补的原则在全校开发了《能说会写》(包括经典诵读和写字)、《“和”文化研究》等学校课程。特制定学校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校情分析:

(一)对教师业务专长和发展需求进行分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校本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态度和能力直接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我校师资力量雄厚,大部分教师具备一门以上特长,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并且有了丰富的活动经验,教师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持有满腔热情和积极态度,并期望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使自己的业务专长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对学生学习需求和家长愿望进行分析。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必须从学生需要出发。检验任何一类课程是否成功的标志很多,但学生的需要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我们通过家访等形式了解到,家长们更希望多开一些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拓宽知识面的校本课程。

(三)学校设施分析。我校是一所青岛市规范化学校,教育教学功能室和各种设备设施齐全,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课程内容:

通过各方面情况的分析,我们确定本学期校本课程为《能说会写》和《“和”文化研究》。《能说会写》包括:《经典诵读》和《写字教学》。 《能说会写》

一至六年级开设。一二年每周两课时,其余年级每周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写字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强化练习,训练学生的书写。

4.让学生学习经典诗篇,了解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进行艺术的熏陶。

5.增强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壮丽诗词名句的感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主要内容简述:

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好、写好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加以拓展,拓宽学生的识字领域,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读书、写字的良好习惯。

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了解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弟子规》、《唐诗宋词》、《千字文》等都是很好的学习内容。

《和文化研究》

三—六年级开设,每周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实践,热爱探索的精神,争做和谐、文明的社会小主人,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主要内容简述:

制作显微镜、自制小相册、自制羽毛球、自治手电筒、资质彩色蜡笔、自治壁挂花篮、自制螳螂捕捉盒、缝纱布袋等。

《动植物研究》

一、二年级开设,每周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自然界生物,珍爱自然界的生灵。教育他们从小懂得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从小树立维护生态平衡的信念。

(二)主要内容简述:

认识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及生长特点,了解植物的生活环境,它们所属科目,生长特点等。

三、健全组织:

为了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稳妥地进行,我校健全组织,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教导处、教研组长及有关教师任组员。

四、实施方式:

学校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统一安排老师担任教学科目,在制定活动计划与进度后,再组织学生教学活动。

五、活动时间:

学校统一在总课程表中安排,确保每周正常实施。

六、活动地点:

校内各班教室。

七、评价办法:

任教教师平时按计划进行教学,校长及教导跟踪并分析各科活动进展情况。期末教师做好阶段性书面小结,并对学生进行全面测评,把成绩记入学期素质报告单与家长见面。

2009年9月

学校课程发展计划(三):金桥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

金桥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

根据《金水区中小学课程建设全面推进方案》精神,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近年来课程建设的情况,制订本方案。

本方案包括:校情分析、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六个方面。

一、校情分析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学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确保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我们做到了开全、开足国家课程,丰富地方、校本课程,拓展校外实践活动课程,紧紧围绕着陶行知 “教人学真,学做真人”这一办学理念,求真求实,传承并且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学校课程为主线,“名师”为榜样,课堂教学为抓手,教育科研为先导,“德、教、体、科、艺”相融合的一系列的新型课程模式,构建满足个性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课程理念

课程建设理念:做最好的自己,让每一位师生获得智慧成长。

课程作为一种文化,学校为这一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实施平台,学校的每一位师生都在分享这一种文化,同时也是这一特色文化的传播者。学校是师生智慧的乐园,学校理所当然应该带给师生课程文化的快乐体验,使其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的修养;创造传播课程文化的机遇,使其互助共进,智慧成长;培养传播文化的优良品质,使其内涵发展,和谐相处。这一课程理念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基点。

这一课程理念的具体内涵是:

1、课程即文化。对教师来说,课程意味着自我文化积淀的传播和智慧分享的超越;对学生来说,课程意味着一种或多种文化的获得。

2、课程即成长。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双重智慧成长。在课程文化的传播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徜徉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海洋,每个人都能有自我发展的空间,轻松学习,培养个性,全面发展,智慧成长。

3、课程即分享。课程是分享的过程,文化的承续,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发展,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将在经验分享、互助共进、智慧碰撞、心灵相遇中得到和谐统一。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够将师生的智慧进行有效地融合,分享智慧成果。

三、课程目标

建设“统筹,特色,绿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努力使金桥学校的课程“有特色,求品质,谋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1、统一国家课程开设。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新课程设置》,学校出台了《金水区金桥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开足开齐了国家课程,从不随意增减每周的课时数,一、二年级周总课时26 课时,三至六年级30 课时,严格遵守上级部门规定的作息时间。

2、严格落实、开发丰富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设置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一、二年级4课时;三至六年级3课时。体现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一是学校在原有校本课程《好习惯伴我成长》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并实施。 二是学校本着预防为主、教育在先的指导思想,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将组织教师并聘请交通、公安、工商、农电等部门的专业人员,联合编写《金水区

金桥学校安全教育手册》。课程从多方面介绍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校本课程设安全教育课,扎实地进行教学。成为校本课程的有力补充。此外,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是针对当下学生的阅读面只限于课本和教学辅导材料,阅读量小,视野狭窄,学生的语文基础单薄与阅读的功利性太强的现象,学校构建 “以人为本”、开放、自然、本色、注重情智生态平衡的“绿色文化阅读”课程。让“晨诵、午读”,成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的方式。

四是为了丰富学生生活,提高活动的时效性。在课外活动组织校本活动课程。低年级学生主要踢毽球、跳绳,高年级学生在课外活动足球、篮球、田径等;周一—五下午组织全校学生练习书法。

四、课程建设的内容与课程结构

(一)课程建设的内容

依据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及本校实际,我校将国家课程和发展性课程分以下模块来进行建设实施。

1、基础性课程即学科课程。指统整并开足开齐开好的国家课程,以“有效、快乐”为目标,让学生轻松愉悦地接受课程文化的熏陶。

2、主题课程,指学校开设的学生主题活动。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为目标,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主题,以学生生活中的经验为主题,以社会中的热门话题为主题,以“主题节”为契机,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开展“经典诵读”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众多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展现自我的风采,传播课程文化的魅力。

3、活动课程,指通过科学训练,启智强能,张扬个性,展现才艺的学校

特色课程,以“发展兴趣,培养品质”为目标,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展现才艺,实现学生素质发展目标。如:每天的写字、经典诵读、大课间等。

(二)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框架图)

五、课程管理与实施

开展以“统筹 特色 绿色 ”为主题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素质的多元发展,为学生开启发展的智慧。

(一)基础性课程实施

通过基础型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追求减负增效的目标,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奠定发展的基础。

1、规范常规管理,保障教学秩序

落实教学五环节,要求每位教师做到:备课除了备文本,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上课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精心设计【学校课程发展计划】

练习,及时批改订正。探索评价方式,合理评价,并做好有效的质量分析。 教导处将对教师的备课、学生的作业进行不同形式的不定期的检查,并及时反馈,不断完善,要求教师按要求完成各级各类研讨课,完成听课任务,分学科开展随堂课的诊断,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监控,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2、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质量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围绕教学深化教研组的常规建设,积极探讨以教研组为依托的教师合作机制形成的有效途经;积极开展教研组长培训活动,提高教研组长的能力,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广泛听取学科教师的意见,认真落实教研活动,提高活动效率。切实制订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并有效实施和认真总结。教导处成员与教研组长一起深入年级,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进行教学指导,不断提升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55139/

推荐访问:学校课程教学计划 小学学校课程计划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