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手抄报内容 > 2016年财政支出对农业的投入

2016年财政支出对农业的投入

时间:2017-06-21   来源:手抄报内容   点击:

【www.gbppp.com--手抄报内容】

2016年财政支出对农业的投入(一):2015-2016年度国家农业项目扶持政策

2015-2016年度国家农业项目扶持政策

一、主要内容:

① 发改委部分项目:

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与农业部联合发文,200万-2亿)

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项目(与工信部联合发文,项目总投资10%) 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项目总投资10%左右) 经贸领域中央投资项目(500万左右)

节能改造财政奖励备选项目(项目总投资10%左右)

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10-80万)

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50-150万)

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10%左右)

② 农业部部分项目:

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

开发性金融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重点项目

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300万以内)

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良种繁育、优势特色种养项目)(100-500万) 大中型沼气工程中央投资项目(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100-200万)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与财政部联合发文,项目总投资的30%左右

③ 财政部部分项目: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300-800万)

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分产业化经营和贷款贴息两种,50万-300万)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专项(120万)

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50万-200万)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500万左右)

现代农业园区试点申报立项(1000 -2000万)

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不超过2000万)

④ 其他项目:

能源局: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补助资金(与发改委、农业部联合发文,2500万)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60-300万)

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现代农业领域项目(不超过80万)

科技部:富民强县工程(300万)

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

工信部:国家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

扶贫办:产业化扶贫项目(与财政部联合下发,500万)

(注:以上资金均需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资金申请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

2016年财政支出对农业的投入(二):2016农业补贴政策

【2016年财政支出对农业的投入】

1、种粮大户直补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元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

3、良种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元。

【2016年财政支出对农业的投入】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16年财政支出对农业的投入】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机具种类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

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万元不等,联合收割机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分为3000元到1.8万元不等。

6、新增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政策

补贴234亿元,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

7、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保持2015年水平不变。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51亿元,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

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补贴35亿元,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具体包括规模化生猪养殖户(场)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的支出,以及保险保费补助、贷款贴息、防疫服务费用支出等。

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

积极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

11、农业防灾减灾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资金,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12、推进粮棉油糖高产政策

补贴20亿元,实现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可持续,进一步提升我国粮棉油糖综合生产能力。

13、菜果茶标准化创建支持政策

打造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的高标准、高水平的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和标准化示范区。

14、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投入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15、化肥、农药零增长支持政策

安排996万元,开展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助试点,补助农民因采用低毒生物农药而增加的用药支出,鼓励和带动低毒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

16、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政策

安排8亿元资金,鼓励和支持还田秸秆,加强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17、设施农用地支持政策

支持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

18、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

国家粮棉油主产区140个大县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和技术培训,为农民选择优良品种、选用先进栽培技术提供指导和服务。

19、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基层可追溯体系运行所需的装备条件,强化基层信息采集、监督抽查、检验检测、执法监管、宣传培训等能力建设。

20、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支持政策

80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制度创设、模式总结探索、人员培训等。

21、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投入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户)购买优质种猪(牛)精液或者种公羊、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并探索开展优质荷斯坦种用胚胎引进补贴试点,每枚补贴标准5000元。

22、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25亿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安排10亿元支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 23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继续安排7.8亿元补助经费。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补助政策,畜禽疫病扑杀补助政策,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政策,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

24、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继续在13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补奖资金达到了190亿元。

25、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

26、农业保险支持政策

进一步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不断提高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

和风险保障水平;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保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支持;扩大畜产品及森林保险范围和覆盖区域;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中央财政提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有玉米、水稻、小麦、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天然橡胶、森林、青稞、藏系羊、牦牛等,共计15个。

27、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

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

一、种养类农业补贴

【2016年财政支出对农业的投入】

(1)畜禽良种基地项目申报;(2)商品粮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3)小杂粮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4)水产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5)蔬菜(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6)茶叶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7)花卉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8)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试点项目;(9)水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项目申报;(10)桑蚕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项目申报;(11)深水网箱养殖基地项目申报;(12)秸秆养畜项目申报;(13)沼气工程项目申报;(14)经济林类项目申报;(15)设施农业类项目申报;(16)高产攻关作物项目申报

二、加工类补贴

2016年财政支出对农业的投入(三):财政对农业支出问题

财政对农业支出问题

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经济支出仍然偏高、行政管理支出偏高、国防费用明显偏低、社会保障支出不足、科教文卫事业支出仍然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农业支出增长缓慢等,本文着重从财政对农业的支出问题进行分析。

财政对农业支出存在的问题有:

1、 财政对农业的投入量过少,无法保障我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据统

计,泰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均要占到财政

支出的15%左右,大大高于我国的水平。

2、 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结构不合理,生产发展后劲不足。我国财政对农

业的投入多数投向非生产性部门,真正生产性部门很少直接受惠,

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和其他生产条件的优化,这就

必然导致我国农业生产后劲不足。

3、 财政支农资金到位率低,挤占挪用现象普遍存在。国家财政对农业

的投入往往有30%不能及时到位或根本就不能到位,这也说明我国

对支农资金到位状况的监督保障不够。

4、 财政支农重点不突出,投资效益不明显。我国财政支农没有经营性

的投资机构,难以直接取得投资回报,财政部门缺乏支农动力,也

不讲求资金投入效益。

5、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地区不平衡,影响农业均衡发展。从实践看,沿

海地区财政支农的力度大一些,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的力度小一些。

以河南省华县为例,河南省华县,是我国十大粮食生产县,是农业大县,但财政却一直歉收,人民生活水平长期较低,甚至一些行政干部的工资难以按期发放,当地支出有4.5亿靠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近年来,政府实行了“三奖一补”政策,该地区的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是,政府并没有采取根本有效的财政措施发展生产力,使华县脱贫,反而使该地区更加依赖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这不仅仅是华县问题,而且也是我国普遍存在的农业发展问题。如何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问题,而农民增收

离不开财政的支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完善财政体制。我国现行的财政支农机制存在许多不合理和不完善的地方,如财政支农管理体制不完善,财政支农重点不突出等。因此,如何完善财政政策机制,如何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以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对改革我国农业财政支出的几点想法:

1、 增加支农资金的绝对量,提高财政支农支出的比重。加快支农支出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防止和杜绝转移支付下的支农资金层层截留改变用途的现象,确保支农资金的实际使用量;全面实施支农支出的政府采购制度,节约支农资金,提高支农支出的管理效率。

2、 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提高支农支出效益。增加农业建设支出,增加增强农民增收本领的农村教育支出,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增加对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给予农民市民待遇,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加消费刺激经济,增加生产投入,形成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

3、 审时度势,把握支农重点。财政支农的重点为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科技发展、商品粮棉油基地建设,以及减灾抗灾资金投入、增拨农业科研经费。

4、 财政要充分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以支持农业产业化。财政应充分动员和引导企业、集体、农民、银行信贷、外资等多种形式的资金注入,并鼓励承包经营、合资、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农业。

财政名次解释:

财政: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自己的特有权利,对社会产品的价值进行分配、再分配所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简称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税收:是最著名的财政现象,也是最古老的财政范畴之一。税收是我国最主要的财政收支形式,也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杠杆。

国家预算:是关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个预算年度)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的计划。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超出财政收入的数额。

国家债务:是弥补赤字的手段。

财政透支:即财政向银行借款。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国家对部分企业和居民的无偿补助。【2016年财政支出对农业的投入】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所集中起来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分配过程。

转移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不相应地取得商品和劳务,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和救济方面的各种福利支出等。

政府采购:是指政府使用财政资金采购所需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政府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财政就要无为而治,该有为处财政不能有为,谓之缺位;该无为处财政又竭力有为,谓之越位。

2016年财政支出对农业的投入(四):2016年最全国家农业补贴政策

2016年最全国家农业补贴政策 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有很多农民朋友比较关心2016国家给咱农村的补贴政策到底是啥?由于各项政策的发布时间不同、实施时间不同,农民朋友在用到时又不知道去哪里找了。我们为大家整理了2016年农业政策大全,一定要仔细阅读,并且收藏起来,尤其是补贴类,这可都是钱啊! 2016年最全国家农业补贴政策(补贴政策+项目+资金额度),

据说今年国家的补贴金额高达2100万,看完你就知道了!

一、补贴政策大全

1.种粮直补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

3.良种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机具种类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

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

6.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政策

补贴234亿元支持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专业大户、和倾斜。

7.小麦、水稻收购价政策

2016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2016年生产的早(三等,下同)、中晚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3元、138元和155元。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51亿元,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

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补贴35亿针对生猪养殖场、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

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

积极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贷款试点。

11.菜果茶标准化创建政策

打造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茶叶的标准化示范区。

12.防灾减灾关键技术补助

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补助资金,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13.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投入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14.推进粮棉油糖高产政策

安排20亿,由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可持续,提升粮棉油糖综合生产能力。

15.化肥、农药零增长政策

财政专项安排996万元,开展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助试点。

16.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政策

补助8亿,鼓励和支持还田秸秆,加强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

17.设施农用地支持政策

支持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

18.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

粮棉油主产区140个大县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和技术培训,为农民选择优良品种、选用先进栽培技术提供指导和服务。

19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50776/

推荐访问:2016年国家财政支出 2016年财政支出规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