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读后感大全 > x2016年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实施方案

x2016年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17-06-19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读后感大全】

x2016年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实施方案(一):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修改2稿)

玉门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及省、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不断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甘政发„2014‟51号)精神,结合玉门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强工兴市、转型跨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战略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产业发展为动力,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一体化,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努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坚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创新体制机制,释放发展潜力,为全面建设玉门资源性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市、打造美丽玉门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优化布局。突出玉门新市区辐射带动能力,大力推动重点城镇组团扩容提质发展,加快发展特色功能区和中心镇,健全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形成以大带小、以小补大、以城带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顺应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合理控制城市开发边界,推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传承文化。强化文化传承创新,融入现代元素,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发展有历史记忆、玉门特色、民俗风貌的美丽城镇,促进自然与人文、现代与传统交融,把城市打造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

——产城互动。坚持以产兴城、依城促产,把就业和生计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前提条件,通过产业集聚和资源性城市转型升级,繁荣城市经济、拓展就业创业空间,通过完善城市功能吸引要素集聚、拓展产业发展平台,形成产业集聚、就业增加、人口转移、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科学有序。实事求是、尊重规律,鼓励探索、试点先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不消极懈怠、错失机遇,也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更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充分发挥改革试点先行优势,着力破解玉门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性障碍,推动城镇化更稳更好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16年,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结构合理,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明显提升,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人均住宅、公园绿地面积大幅增加,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市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强劲,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四、实施步骤

玉门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以2年为期,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加快推进阶段(2015年):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工作步骤及主要保障措施,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学习借鉴先行试点县市成功经验,全面推进户籍、土地、资源、投融资、社保等方面的改革,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着力增强综合功能和人口、产业吸纳能力,新型城镇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二阶段 巩固提高阶段(2016年):在继续抓好新型城镇化实施工作的同时,针对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优化实施效果。认真开展实施评估工作,总结经验,完善机制,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

五、主要任务

(一)统筹城乡空间规划,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城乡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统筹城乡规划,建立新型城乡空间布局体系,加快形成可科学合理的新型镇村布局,构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健全城乡统筹规划管理体制,提高规划的系统性、前瞻性、科

学性和约束性。

1、积极开展“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乡规划等“多规合一”规划编制, 合理安排市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 实行“一套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实施”,理顺各类规划之间在空间层次、规划内容和管理权限上的交叉和矛盾,促进各类规划无缝隙衔接,实现一张图作业,统筹空间资源配臵。

2、修编完善城镇规划。深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镇(乡)域村庄体系规划,优化城镇乡村庄功能布局,强化区域主导功能,引导产业、商务、行政、文化、体育、卫生、居住、公共安全、生态等功能合理分布,提高城镇空间利用率,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城镇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镇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力争到2015年8月底前,完成市域村庄布局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评审及报批。2015年底完成城市和花海镇、赤金镇等重要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现城市和全部建制镇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3、发掘文化资源,强化传承创新。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抓手,在大力保护恢复历史文物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有效整合文化资源,高度凝练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通过塑造玉门境内的丝绸之路旅游带,加快建设赤金峡旅游风景区、“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玉门丹霞地貌暨硅化木地质公园旅游景区、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吾艾斯拱北、万亩胡杨林、玉泽湖公园、火烧沟展示馆等八个旅游景区,优化空间布局结构,发挥遗产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有

机结合,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涵,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4、建立监督机制,健全管理体系。创新城镇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管理执法,把城镇管理纳入法治轨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城镇地理信息、智能交通、社会治安、环境管理等信息系统,积极推广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市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城镇运转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各类预警、预防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城镇经济社会安全、正常运行。按建成区面积合理确定城镇管理公益性岗位,建立城镇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全面落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提高规划执行能力。

(二)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综合承载能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布局,大力推进公共交通、电力、供水、通讯、消防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切实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用。

1、加快推进城乡公路网络建设。科学合理地搞好城乡公路网规划和调整,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在全面实现村村通油路的基础上,农村公路建设逐步向村民小组延伸,同时加快构建“新市区—下西号—花海镇—清泉乡—老君庙镇—赤金镇—昌马乡—新市区”的环形交通网络。不断提升公路等级,提高通行能力,努力打造以新市区为中心、各乡镇为节点、覆盖全市城乡的1小时交通圈。通过政府投入、集资入股、公路经营权拍卖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事业,扩大农村客运覆盖范围,力争到2016年,全市各乡镇全面开通公共交通,60%以

x2016年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实施方案(二):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萧县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按照县政府《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制定萧县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央城镇化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一注重,五统筹”这个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促进”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实现城乡建设“提质、提效、升级”的总体目标,确保“十三五规划”新型城镇化任务的完成,以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快“五个萧县”目标实现。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注重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导向性,做到各项规划有机衔接,城镇发展统筹安排,提升规划执行力,增强规划引领作用。

2、统筹城乡。以“两化”互动,带动“三化”联系,以“三化”推动城镇规模发展,引导人口向城镇和新型社区聚集,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3、互动发展。坚持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以特色小城镇推动城镇扩张。夯实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城镇配套功能,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4、创新理念。更新观念,扩大开放,提升资源配置效率,【x2016年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实施方案】

加快建立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体制机制。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县城规划面积55万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升到55%。城镇化而已和形态更加优化、城镇化清道 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四、具体任务:

强力实施《萧县十三五规划》城乡建设“114战略”:

[1]是打造凤北为主体的新城区,坚持高标准的规划、高品牌的引入、高水平的建设。加快凤山隧道、龙腾大道建设,使新老城区紧密相连;加快岱湖开挖及沿湖景观、道路、文体娱乐,使凤城真正成为山水生态新城;加快引入建设高品牌新区医院、中小学、幼儿园、老年公寓、凝聚新区人气,以人气推进新区经济发展;加快以高铁萧县北站为中心的物流、人流项目建设,突出高铁经济特色;加快实施凤城新区“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停车场等民生工程建设,彰显新区“新”字特色。2020年凤城新区主、次干道全面完成;新区医院、中小学、幼儿园、老年公寓、星级宾馆逐步建设完成;以高铁站为中心的商贸城初具规模;商业开发小区、商业综合体等项目投入使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00亿元以上,2020年凤城新区初具规模,总之,打造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一流的新区。[1]是提升改造现有老城区,围绕“改善人居环境,扮靓老城”的目标,主要做好:棚户区改造、排污治污,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修复毁损路,提升

防洪能力,使老城形象有一个全新变化。老城区排污治理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的任务“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目标,2018年底基本完成。[4]是亮化县城四个出入口:实施四个出入口整治、美化、亮化,打造整洁优美,畅通靓丽的城市“窗口”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城市环境。

开展智慧城市创建工作,重点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公共基础数据库、公共信息平台、智慧规划、智慧管网、智慧建筑、智慧城市排水防涝、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房管、智慧能源、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社区等项目。

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申报实施贷河沿线整治工程、龙河生态整治工程、岱湖公园整治工程等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

全面加快落实融入徐州经济圈的顶层规模设计,以项目为支撑,加速推进,实现经济互补、到利双赢,萧县城乡经济发展的持续发展增加后劲。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做强县城、做优名镇、做美村庄”为发展思路,以黄口、张庄寨两个全国重点建设镇为重点,辐射周边城镇经济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乡镇路网结构建设。科学编制县城乡体系规划,以产业为依托,本胆探索创新,积极迎难而上,促进全县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城级面貌。至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5%,使我县级小城镇建设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升、产业不断凝集、人口不断集中”的良好态势。

五、主要措施

总在要求是,突出以人为本理念,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找准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发力点,促进经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民生改善良性互动,切实办好民生实事项目,让人民群众在新型城化建设中普遍受益受惠。

1、优化功能布局。贯彻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理念,完善城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乡建设整体水平。加快健全以县城总体规划为统领,以控制性详规为核心的城镇规划体系,不断提高乡镇规划编制水平,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确保城乡建设依法依规有序开展。严格按照县城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三类空间的均衡发展,形成城镇建设有序、产业定位清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空间开发总体战略格局。

2、实施内联外接。启动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加快构筑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贯通新老城区路网,确保凤山隧道、龙腾大道、岱湖路工程等项目建成通车;加快新区道路建设,推进站前路、迎宾路建设;加快老城道路改造,修补毁损道路。在项目改造中实施计下综合管廊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断头路”畅通工程;加快重要交通干线建设,确保宿萧砀快速通道萧县段、萧管路全线通车;加快符离大道萧县段建设步伐;加快县乡村三级道路建设。

3、加快县城建设。深入开展“城乡建设突破年”活动,继续推进“555”工程,强力实施城市建设“114”战略。加快

新区路网、公共设施、环境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岱湖项目建设;突出高铁经济特色,引进高品质星级宾馆、医院学校、商业购物、文化休闲等配套设施项目建设。着力改造提升老城区,完成棚户区改造规划和计划,加快解决排污治污、断头路、瓶颈路等难题,加快重点区域改造步伐,持续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全面启动县城四个出入口整治工程,真正做到美好、亮化,展现县城新形象。

4、突出城市管理。深入推进“三治三增三提升”。开展园林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廊建设,加快龙河、龙潭沟、虎山沟等城区沟河治理,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雨污分流管网、黑臭水治理改造工程。加强路灯维护,确保亮灯率95%以上。启动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实施风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加快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市政道路、给排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领域的应用。推进农贸市场规范建设管理,开展社区便捷生活服务圈建设。

5、支持改善镇村建设环境。为加快美好乡村建设,采取九项保证措施。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积极申报美好乡村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县,完成乡镇驻地及所在行政村中心村建设及建成区环境整治任务。持续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治理,确保农村环境不断改善。鼓励秸杆综合利用,巩固综禁工作成效。加强互联网与“三农”整合发展,改善县乡互联网服务,推进信息

x2016年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实施方案(三):2016届高考政治备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6届高考政治备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背景材料】

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挥这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 会议提出六大任务:第一,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第二,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第三,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第四,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第五,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第六,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

2016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要遵循科学规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相关配套改革,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胆创新,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紧紧抓住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和提高质量这个关键,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着力增加适应居民需求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着力构建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体制机制,惠及更多城乡群众,为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注入强劲动力。 2016年2月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要坚持以人为核心,以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为着力点,发挥好城镇化对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抓紧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稳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和拓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提升地级市、县城和中心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方便农民就近城镇化。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加强城市供水供气供电、公交和防洪防涝设施等建设。坚决治理污染、拥堵等城市病,让出行更方便、环境更宜居。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经济生活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通过城镇化的推进,既可以拉动投资,又可以增加消费,是推进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点。

(2)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宽市场准入,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3)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城镇化,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2.政治生活

(1)管理和服务是政府的职能。推进新型城镇化,政府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职能、公共服务的职能。

(2)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编制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尊重专家意见,形成后要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权威性。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体现了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3.文化生活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要传承文化,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2)文化传承和创新。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50117/

推荐访问:县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2016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