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读后感大全 > 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时间:2017-05-29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读后感大全】

产业扶贫发展规划(一):县产业扶贫规划

**县产业扶贫规划

(2011-2020)

按照“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发展战略,结合我县区域实际和产业特点,《**县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确定了5大扶贫攻坚产业片区,为进一步搞好产业片区建设,提高贫困户收益,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扶贫到户与连片开发、规模发展相结合,以促进产业增效、贫困户增收为目标,以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围绕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在现有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创建基础设施过硬、科技含量较高、运行机制灵活、带动辐射效应明显、具有一定规模、有利于群众持续增收的扶贫产业片区,形成产业全覆盖。

二、 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科学发展原则。本着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能长久发挥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和安排产业扶贫项目。

2、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重点推进,发展主导产业原则。按照产业发展规划,要因势利导,注重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每个乡镇要确定一个主导产业,集中发展,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到一乡一业。

3、集中连片、统筹兼顾原则。充分发挥规划作为资源整合

平台的作用,优先对贫困程度较深、地域自然相连、主导产业一致的乡镇,统筹规划,连片推进。同时兼顾相对分散、单个零星的贫困村。

4、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原则。在选择、安排产业化扶贫项

目时,要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按照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和意愿来确定和安排扶贫项目。同时,要动员贫困户参与村级规划的编制、实施、评估验收和后续管理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市场导向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按

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营和管理。

6、多元化投入原则:县财政扶持突出导向性和基础性作用

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企业和贫困户的投资主体作用,鼓励社会各类资本投入产业扶贫项目建设。

7、产业化经营原则:以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生

产大户为主体,实行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效益。

8、允许适当调整原则。中远期规划是一个纲领性和指导性

的文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上级拨付的扶持资金规模以及各规划村实际情况的变化,可以对不适宜的规划村或规划项目及其规模做适当调整,以保证项目安排更切合实际,扶持效果更加明显。

三、目标任务

产业扶贫总目标是:到2015年,力争实现区域内贫困户

1户1项增收项目,5大扶贫产业片区形成雏形覆盖全县。到2020年,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彻底改变长期分散自由种植、无标准、低市场率和农民低收入状态。

具体目标任务如下:

(一)扩大规模

1、旅游扶贫产业片区。以建设农家院为重点,大力发展生

态旅游,用2-3年时间,使率先启动的6个村农家院达到4500张床位,日接待能力达到5000人次,实现6个村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率先启动的村为基础辐射扩张,带动扶贫示范区整体发展,逐步把该区建成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体验式精品扶贫示范区。

2、优质核桃种植产业片区。规划在原有5万亩的基础上再

新种植优质核桃5万亩,总面积达到10万亩。项目建成5年后产产值达7.5亿元。

3、生态养殖产业片区。根据资源条件和群众不同的养殖习惯片区分为三部分:一是以**乡为核心的舍饲牛、羊养殖区。规划肉牛养殖达到2万头、羊达到5万只;二是以**乡为核心的肉驴养殖区。规划养殖肉驴4万头;三是以**为核心的猪、鸡养殖区。规划养猪5万头,鸡100万只。片区建成后,可使1.8万贫困户通过养殖就地脱贫,项目区人均年增收1100元。

4、优质小杂粮种植产业片区。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按

照“突出特色、打造品牌、项目包装、市场化运作、规模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的杂粮种植,重点推广种植张杂谷面积达到5万亩,其他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建设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优质小杂粮品牌和优质小杂粮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格局,力争到2014年建成面向**市场的优质小杂粮供应基地。

5、中草药种植产业片区。在现有种植面积2万亩(其中山

地种植面积1.6万亩,林药间种面积4000亩)和百亩以上中草药种植基地8个的基础上,使中草药种植产业片区面积扩大到10万亩。片区建成后,预计3年亩产值可达1万元,整个片区总产值将达到10亿元,纯收入达到5.5亿元。届时,**将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药都。

(二)加强产品品牌创建。要在完善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准

出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宣传和推广,通过组织发展、产品

推介、媒体宣传等办法,提高片区主导产品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到2015,在完善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依托**旅游休闲

度假区打造品牌效益,率先做大做强优质核桃种植产业片区、优质小杂粮种植产业片区和中草药种植产业片区。片区生产向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产品优质率达到80%;争取申报 “优质核桃”、“金乡小米”和“山地中药材” 为国家级或省级名牌。到2020年,5大片区基地均建成国家或省级品牌基地,

彻底改变长期分散自由种植、无标准、低市场率和农民低收入状态。

四、总体布局

1、旅游扶贫产业片区涉及**、**个镇43个贫困村。核心区域是依托世界地质公园**,集中连片打造以生态农家游为主的**旅游扶贫示范区,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包括**10个村,3052户,9790人。示范区基本布局由三部分组成,概括起来叫“一带两区”:一带:就是以**东西门旅游公路为轴线,确定两侧的10个贫困村(全部临近**)集中连片,在两区之间形成过渡带和扶贫产业带,打造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两区:一是在**西门附近的**村建设涞源有机农庄,主要建设以养生健身、农耕体验、户外运动、爱情公园4大主题区为内容的休闲旅游度假区。二是在**东门附近的**村建设以酒城堡、红曲酒酿造、长城文化、旅游大型实景演出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风情园。“一带”规划重点项目为农家院,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采摘园、特色种、养殖。

2、优质核桃种植产业片区。涉及**4个乡、镇,48个村, 11838户,41170人。该片区建设主要以扩大优质核桃种植规模和改良更新老品种为主。

3、生态养殖产业片区。规划面积1200平方公里,涉及11个乡镇,139个村。根据资源条件和群众不同的养殖习惯片区分为三部分:一是以**乡为核心的舍饲牛、羊养殖区。涉及4个乡

产业扶贫发展规划(二):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5)

**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5)

为了巩固扶贫成果,进一步做好今后五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加快我县贫困群众脱贫步伐,根据国务院和省、市对“十二五”扶贫规划编制总体要求,结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全县农村扶贫开发实际,特制定《**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第一章 项目综述

一、基本概况

1、自然情况。**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小兴安岭西南麓,松嫩平原北缘,****市东北部,总面积为3685平方公里。东与**县分界,西与**为邻,北与**、**县毗连,南与**县接壤,地处东经*****′,北纬****′。

2、人口资源。全县辖5镇10乡148个行政村和7个农林牧场,总人口49万,其中农业人口40万人。现有农村劳动力275766人,其中男劳动力138830人。 3、气候特征。**县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4℃,一年之中有5个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平均降水量为472.2毫米。主要适宜麦麻、玉米、杂粮、马铃薯、大豆等作物的耕种。

4、土地资源。**县有耕地面积318万亩,南部地区部分地块为盐碱地、涝洼地,北部地区为黑土、黑钙土。全境土壤适宜玉米、大豆、水稻等各种作物生长。这里田连阡陌,一望无垠,适于大规模、集约化生产,盛产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甜菜、亚麻、马铃薯等作物,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

二、项目投资与规模

“十二”五期间,**县被确定为省级贫困县。共确定贫困村30个,分别分布于5镇10乡。

五年间,预计投入资金1293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648.6万元,行业部门投入302万元,群众自筹6438.4万元,社会帮扶资金282万元,其他资金62万元。

三、指导思想、实现目标与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为指针,坚持中央统筹,省抓全面,市抓管理,县抓落实,乡抓服务,规划到村,扶贫到户的原则,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村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特色增收产业基本形成,贫困村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实现目标

1、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各类合作组织的带动,实现每

个贫困村都要有特色增收产业。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贫困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农民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2、减少贫困人口。到2015年,通过5年的扶贫开发整

村推进项目的实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减少贫困人口

1.4万人,年均减贫3500人,返贫率控制在10%以内。

3、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通村道路、卫生服务设施、文化场所建设、水利设施、新能源建设方面要趋于完备,得到明显改善。

4、基本形成特色增收产业链。通过政府引导和资金扶持,发展各类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组织,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带领贫困群众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依靠***、***、***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种植,鼓励贫困户养殖奶牛,力争每个村都有特色增收产业。

(三)工作思路

1、要强化政府主导,组织群众参与。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与群众需求相结合,突出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科学规划,多措并举,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从县域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资源条件、科技条件出发,依托已初步形成的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形成特色优势,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2、要发挥市场导向,推广产业扶贫。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按市场需求开发项目、组织生产,着眼于产业整体开发和竞争力的提高,加强品种引进、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优化资源配臵,努力促进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3、要实现统筹兼顾,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把资源的保护作为扶贫开发的前提条件贯穿到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注重保护与开发并举,实现资源、人口、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贫困分析

一、全县的贫困现状及贫困分析

通过十年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现阶段我县扶贫开发形势来看,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在制约着贫困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贫困人口比重大,贫困程度深。全县现有农业人口40万人,占总人口的81.6%。其中:贫困户21438户75036人,占农业人口18%;低保户7566户22699人,占农业人口0.56%;相对富裕户93324户298482人,占农业人口的

74%;五保户3783户3783人,占农业人口的0.01%。

二是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县特殊地理环境,近一半的村处在盐碱地、涝洼地、河套地,全县148个行政村,虽然通乡公路已经基本建成,但通村通屯公路大部没有修建,水利配套设施落后,人畜饮水困难。加之自然灾害频繁,致使生态恶化、生产滞后、脱贫难度加大、返贫问题突出,截止2011年底,累计返贫人口达到3.5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8%;因灾致贫的贫困人口达到4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0%。

三是教育相对落后,发展后劲不足。一方面基础教育落后,劳动者素质低,乡村劳动力275766人中,文盲半文盲27576人,占10%,小学165460人,占60%,初中68941人,占25%,高中以上13788人,占5%。另一方面,社会保障系统薄弱,文教卫生条件差,全县大部分行政村无卫生室、无学校。

四是缺乏支柱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县自古以来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农业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条没有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龙头企业支撑,买难卖难的问题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民依然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

五是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制约经济发展。虽然财政逐步增加了对扶贫开发的投入,但离贫困村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缺

产业扶贫发展规划(三):牛记圈村关于发展十三五产业扶贫的规划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王乐井乡

牛记圈村“十三五”

(2016-2020年)

产业扶贫规划

吴忠市盐池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〇一五年四月

王乐井乡牛记圈村“十三五”(2016—2020)

产业扶贫规划

第一章 前 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自治区《关于创新机制深入推进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意见》(宁党办发[2014]31号)和盐池县委、政府的有关要求,结合牛记圈村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第二章 规划区概况

一、基本情况

牛记圈村位于王乐井乡北方向,距离王乐井乡15公里处,全村土地面积150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位于毛乌素沙漠南边,自然条件恶劣属土丘地,全村大致呈“高低不平”土丘陵地貌,牛记圈村下辖百记井、牛记圈、牛毛井西、牛毛井东、安定堡、赵记圈、马记圈、小沙窝、张步井、官记圈和刘相庄11个自然村,农户830户2486人;全村耕地24860亩,人均占有耕地10亩。共有退耕还林地5422亩,草原面积135158亩,承包611户,林地面积44599,生态林面积11157。农作物种植主要有荞麦、糜子、马铃薯及小杂粮等作物;油料作物有花籽等;优质牧草有紫花苜蓿、苏丹草等。家畜家禽主要有牛、猪、羊、等,全村羊只存栏21600只,养殖园区5个,养殖大户156户,生猪存栏420头。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3950元。

地形:位于毛乌素沙漠南边,自然条件恶劣属土丘地,全村大致呈“高低不平”土丘陵地貌,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少雨多风、气候干燥、长冬严寒、短夏温凉、春迟秋早,每日早凉、午热、夜寒。年降水量在300 mm左右,且多集中在夏末秋初,年均蒸发量高于2000mm,约为降水量的6~7倍。旱灾常有发生,且冬春两季最为严重。干旱和风沙两大自然灾害极大地影响了该地区农林牧生产、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

二、贫困状况

牛记圈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38人,占农业人口的25%,其中民政低保人数173人,占总人口的5%, 2014年人均纯收入2900元。该村基本没有抗灾抗风险能力,农户现金储备极少,生产资料缺乏,群众生活困难,集体经济空白,社会公益事业得不到发展;基础设施欠账大,遇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将直接威胁群众的生活生产及生命财产安全。无村文化活动室,无体育文化娱乐活动,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信息闭塞,观念落后。

第三章 产业扶贫现状分析

一、产业扶贫现状

牛记圈村现有耕地面积2.4万亩,主要种植马铃薯和小杂粮,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2000亩,小杂粮种植面积3000亩,现有林地1.9万亩(退耕还林面积5422亩),草原13万亩,现有存栏羊21000余只,年出栏羊20000余只。

二、现状分析

造成牛记圈村贫困的主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生产经营投入不足,加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的影响,

全村以农为本观念根深蒂固,贫困程度较周边地区尤为严重。二是农业生产基本上靠天吃饭,全村人均耕地10亩,旱地24680亩,主要种植土豆、荞麦、优质牧草和旱地玉米,农业生产产量不高。如遇干旱无雨年景,粮食基本绝收。全村没有形成经济效益较好的产业链条,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贫瘠耕地取得。农业结构不合理,夏粮种植面积大,秋粮种植面积小,抵御自然风险能力极弱,单纯的种植业收入极为有限。三是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观念落后,发展意识淡漠,接受新技能新事物能力差,导致扶贫、培训效益不明显,有时产生的边际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搞产业开发的积极性。四是因灾、因病、因残导致部分群众返贫。由于村情所决定,有些非贫困农户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又加入贫困的行列;因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一人患重病,致使贫困家庭更加贫困;另外少部分家庭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综上所述,牛记圈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农业产业效益低下,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观念落后,因灾、因病、因返贫率高。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群众抗灾能力极弱。经综合调查研究分析,只有依靠整村扶贫开发,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技能培训等方面着手推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全村人口素质,改变全村贫困现状。

第四章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紧密结合盐池县各村产业发展实际,坚持《产业扶贫规划》与《宁夏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相结合。充分进行实地调查

和研究论证,按照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因地制宜、又突显特色的要求和“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以贫困户增收致富为目标,以产业扶贫机制创新为动力,瞄准贫困村、贫困人口,在挖掘现有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扶贫对象潜力,找准支持扶贫对象关键环节的基础上,通过项目资金支持和示范建设,带动贫困人口广泛参与、能致富、可持续的特色优势产业,增强特色优势产业的扶贫效果,提高扶贫对象参与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扶贫对象增收致富的能力,为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贫困户参与产业的自主权。充分尊重贫困农民对产业发展项目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44185/

推荐访问:村级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