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读后感大全 > 易地扶贫搬迁计划

易地扶贫搬迁计划

时间:2017-05-26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读后感大全】

易地扶贫搬迁计划(一):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市xx县2016年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

2、建设单位:xx县高平镇人民政府

3、项目性质:贫困搬迁

4、建设期限:2015年9月——2017年8月

5、搬迁与安置方式:整社搬迁本村内就近集中安置。

6、搬迁规模:拟搬迁高平镇大寺坳村罗家社115户503人。

7、建设规模:本项目设一个安置区,新建住宅115户,户均建筑面积67.68平方米,新建人饮工程1处,埋设供水管道6.15公里;新建道路一条2.1公里;架设0.4KV低压线路3.2公里,安装变压器1 台,户表工程115户;新建果园230亩,改造果园230亩;迁出区生态恢复92亩,安置区绿化23亩。

8、项目投资:项目总投735万元,其中:人畜饮水工程15.2万元,农电工程18.44万元,道路工程16.76万元,产业开发工程25万元,住宅工程637.6万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10万元,其他费用12万元。

9、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735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易地扶贫试点资金151万元,整合其他专项资金3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2万元,自筹537万元。

二、项目背景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

目前,我县部分地区农村住宅处在自然环境差、地质环境恶劣的黄土残塬丘陵沟壑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生活水平十分低下。为了确保这部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仅靠政府“输血式”救济只能是治表不治本,无法使当地群众尽快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高平镇是我县省列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之一。大寺坳村属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迁出区大寺坳村罗家社群众均住在黑梁河流域的沟壑边缘地带,自然条件恶劣,道路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差。山地面积较多,受交通运输不畅等因素制约,产业结构单一,无主导产业,群众生活困难,人口连年下降,2008年高平镇大寺坳村罗家社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80元,严重制约着高平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大寺坳村罗家社群众的贫穷落后面貌,为人民群众创造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引导群众实现小康,国家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既能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主导产业,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因此,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对倡导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加快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为加快发展创造条件,提高加快发展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贫困易地扶贫搬迁,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主导产业,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2、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切实维护好、引导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特别是要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实现群众共同富裕。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能够使当地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自己赖以生存的恶劣环境,为群众提供

新的生存空间,创造新的发展环境;能够更大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恢复和扩大生产能力,增强发展高效农业的适应性;能够品种单一、粗放经营的农业发展现状,便于迁出区群众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效益;能够发展多种经营,扩宽致富增收渠道,加快致富步伐;能够为移民提供较好的教育、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人口素质,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最终实现贫困地区人民的全面发展。

3、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灾后重建工作的迫切需要。高平镇大寺坳村罗家社居民住宅大部分在侵蚀残塬地带,房屋以土木结构依坡建设,窑洞依山开挖。易地扶贫开发试点工程拟对部分群众搬迁安置到生存环境比较优越的地方,并配套较为完善的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从而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4、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探索和实践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有效途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指导思想,突出整体扶贫效益,对移民实行集中连片安置,统一管理,按照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的要求,优先发展特色产业,凸显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变救济式单纯“输血”为开发式综合“造血”,可提高国家扶贫资金整体效益的发挥,有利于调动贫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近年来,xx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新建了移民农宅,配套了水、点、路及产业开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为全县贫困山区和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区群众搬迁探索出了新路子,提供了新模式。

(三)易地搬迁的可行性

1、政策可行性。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及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甘政办发[2014]112号)的颁发为易地搬迁提供了强大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2、资源可行性。大寺坳村坳心社安置区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土地和水资源、便利的交通、完善的生产生活设施为易地搬迁提供了优质的资源保证。

3、产业可行性。依托安置区已经形成并初具规模的优质果品产业,利用产业优势,能够引领和带动广大搬迁群众尽快建设产业集群,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三、项目县概况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xx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东经107°15′-107°45′,北纬35°11′-35°31′,东与陕西省长武县接壤,南邻灵台县,西接崆峒区、崇信县,北靠甘肃西峰、镇原、宁县等区县。

2、行政区划。全县有15个乡(镇),215个行政村,1476个自然村。人口密度238人/平方公里。全县有汉、回、蒙、藏、苗等8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8%。全县有6个乡(镇)102个村被省上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乡村。

3、气候。xx县地处内陆,系大陆性气候,属泾、渭河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全年日照为2315.4小时,日照百分率52%。≥0℃的日照时数为1769.6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76%。太阳辐射的年总量为532.32千焦/每平方厘米,生理辐射年总量为210.9千焦/平方厘米,热量较丰富,农作物一年一熟。全县年平均气温10℃,最热为七月,平均气温为23℃,最冷

易地扶贫搬迁计划(二):2016-2020年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

2016-2020年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

此文档word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

【易地扶贫搬迁计划】

目 录

前言„„„„„„„„„„„„„„„„„„„„„„„„1

一、基本形势„„„„„„„„„„„„„„„„„„„„3

(一)“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情况„„„„„„„„ 3

(二)“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的形势„„„„„„„ 4

二、总体思路„„„„„„„„„„„„„„„„„„„„6

(一)指导思想„„„„„„„„„„„„„„„„„„„6

(二)基本原则„„„„„„„„„„„„„„„„„„„6

(三)主要目标„„„„„„„„„„„„„„„„„„„7

三、搬迁规模及安置方式„„„„„„„„„„„„„„„8

(一)实施区域与搬迁规模„„„„„„„„„„„„„„8

(二)搬迁方式„„„„„„„„„„„„„„„„„„„9

(三)安置方式„„„„„„„„„„„„„„„„„„„9

四、主要建设任务„„„„„„„„„„„„„„„„„„12

(一)住房建设„„„„„„„„„„„„„„„„„„„12

(二)配套基础设施„„„„„„„„„„„„„„„„„12

(三)公共服务设施„„„„„„„„„„„„„„„„„13

(四)土地整治„„„„„„„„„„„„„„„„„„„13

(五)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13

(六)迁出区生态恢复„„„„„„„„„„„„„„„„14

五、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15

(一)资金需求测算„„„„„„„„„„„„„„„„„15

(二)资金筹措方案„„„„„„„„„„„„„„„„„15

六、政策保障„„„„„„„„„„„„„„„„„„„„16

(一)土地支持政策„„„„„„„„„„„„„„„„„16

(二)金融支持政策„„„„„„„„„„„„„„„„„16

(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17

(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17

(五)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政策„„„„„„„„„„„„18

(六)其他政策„„„„„„„„„„„„„„„„„„„18

七、组织实施„„„„„„„„„„„„„„„„„„„„19

(一)成立专班运作,加强组织领导„„„„„„„„„„19

(二)制定专项规划,指导项目实施„„„„„„„„„„19

(三)积极筹措资金,发挥投资效益„„„„„„„„„„20

(四)扶持后续产业,夯实发展后劲„„„„„„„„„„21

(五)部门协调配合,共促项目建设„„„„„„„„„„21

(六)强化实施管理,保证项目质量„„„„„„„„„„21

前 言

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在新时期探索实施的一项重要扶贫举措。经我省多次争取,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基本同意从“十三五”开始将某某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范围。针对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搬迁,通过改善安臵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搬迁群众拓展发展空间,拓宽增收渠道,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达到消除贫困和保护生态的双重目标,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组织编制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对于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扶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升扶贫工作水平乃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切实发挥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作用,进一步提高投资的针对性和实施效果,根据国家、省发改委通知要求,我县在摸清搬迁任务和安臵资源的基础上,编制了《某某×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并力求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以期达到充分发挥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的扶贫拉动作用,充分发挥综合使用效益,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新阶段。但是,目前农村贫困人口依然量大面广,特别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居住在深山、交通不便等生存环

境恶劣、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村庄,是我县扶贫开发工作中最大难点,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这一最大难点的治本之策,这项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改善搬迁群众的发展环境、更好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口与村镇布局、调整改善产业结构,有利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提高扶贫投入效益,有利于迁出村庄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对于加快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科学指导全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序推进生存条件恶劣乡镇贫困农民改善生存与发展条件,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将廉租住房等31类点多面广量大单项资金少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项目交由地方具体管理安排的通知》(发改投资

[2013]1238号)及《某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

规划区域实施范围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基本形势

(一)“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情况

易地扶贫搬迁计划(三):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安置实施方案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安置实施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某某县某某乡某某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方案 (二)项目性质 新建

(三)项目实施单位

某某省某某县某某乡人民政府 (四)项目主管单位 某某县发展和改革局 (五)项目建设地点 某某省某某县某某乡 (六)主要建设内容

某某县某某乡某某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计划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110户、贫困人口470人。其中:曾胡湾1、2、3、4、5组60户,贫困人口236人,严家河6、7、8、组19户,贫困人口92人,张楼9、10、11组31户,贫困人口142人,将整体搬迁至该村集中安置区。

某某县某某乡某某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主要建设工程为:新建住房和附属设施8800平方米(110户贫困家庭,按每户平均60平方米,设计超出部分分年度实施,设计中用虚线表示),新建输电线路2000米,新建饮水塔一座,提水泵站一座,架设引水管道3000米,安装供水管道5000米,硬化通往移民点公路1.5公里,改造低产田

59.5亩。同时,对迁出地进行恢复,退耕还林,栽植板栗、油茶、杉树等经济作物。

项目实施后,可使该村生活在贫困线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户110户、贫困人口470人,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2500元以上,达到脱贫致富,并使迁出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恢复和治理,增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377万元。其中:工程费用337.16万元,占总投资的89.42%;其他费用21.96万元,占总投资的5.82%;预备费17.95万元,占总投资的4.76%。【易地扶贫搬迁计划】

建设投资构成见表1-1。

建设投资构成表

表1-1 单位:万元

(八)资金来源

工程总投资377万元,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的有关计划,确定该项目资金来源为:

搬迁户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折资4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1.14%;地方政府配套资金1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53%;申请扶贫搬迁项目建设补助资金23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2.33%;

(九)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1年,搬迁安置自2011年10月开始,2012年9月全部结束。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一)某某县概况

某某县位于某某省东北部,大别山西端,环水上游,东临红安,南接黄陂、孝昌,西连广水,北望河南省的信阳、罗山、新县。县域南北长48.8km,东西宽42.2km,面积1986km2。低山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8%。溪涧、河流交错穿插,地形较为复杂,地形特征大体上是“八山半水分半田”,是国家级贫困县。某某县现辖17个乡镇,359个村,15万农户,63万人。

某某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孕育了徐海东、刘华清、聂凤智等100多位共和国高级将领和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某某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某某也

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故乡。

地处鄂北门户的某某县,北眺中原大地,南瞰江汉平原,107国道、京广铁路擦肩而过,横穿全境的京珠高速公路和大安线、黄土线、宋长线以及正在建设的石武高速铁路等交通网络使某某的交通四通八达。【易地扶贫搬迁计划】

2010年,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首要任务,以脱贫奔小康为统领,以项目建设、改善民生、改革创新为重点,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进,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完成了2010年的各面经济目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全面发发展。

(二)某某乡概况

某某乡位于某某县东北部,东与新城镇相邻,西与城关镇交界,北与东新乡、丰店镇相邻,南与阳平镇接壤,地跨东经11209′-20′,北纬31.30′-38′,乡政府机关驻地某某距某某县城11公里,全乡共有25个行政村,2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707人,农业人口39259人,劳动力19899人,城镇人口2448人,城镇居民1988人,全乡版图面积186.5平方公里,全乡耕地面积28194亩,水田面积18568亩,旱地9626亩。悟宣线、城高线、何姚线、汪新线连通四镇一乡,规划中的郑武高速线路、麻竹高速线路穿境而过,郑武高速还将在我乡建站,这使我乡的交通极为便利。

(三)项目所在地概况

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四):2016-2020年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

WORD版本下载可编辑

目 录

前言„„„„„„„„„„„„„„„„„„„„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43196/

推荐访问: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易地扶贫搬迁简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