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手抄报内容 > 当前县域经济运行情况

当前县域经济运行情况

时间:2017-04-25   来源:手抄报内容   点击:

【www.gbppp.com--手抄报内容】

当前县域经济运行情况(一):县域经济发展论文

对新形势下加快湟中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虽然湟中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但其中仍然存在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现代农业基础薄弱、投资增长难度加大、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今后应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用足用好中央支持“三农”的政策,刺激和扩大农村消费,加快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结构,推进城镇化,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的文章 ,积极扩大县域开放、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和活力,以此积极促进湟中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努力实现湟中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和提升全县人民幸福指数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加快发展、湟中、县域经济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支点。在当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的时代大背景和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均衡性、

协调性、可持续性,对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湟中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提升地区幸福指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此问题结合湟中经济发展的实际谈一点认识。

一、 当前湟中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河流域中上游。全县总面积2700平方公里,县境三面环围西宁市。县辖10镇5乡、13个社区居委会和393个行政村,总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9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1.8%,有藏、回、蒙古、土族等少数民族13个,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耕地面积92万亩,林业用地112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128万亩,林木覆盖率21.6%。 近年来,湟中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县域经济阶段性发展特点和规律,提出了“依托优势,发挥特色,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项目建设和投资力度,狠抓园区建设”的工作思路,以全县“一统三基”和“四个发展”战略为重点,坚持富民强县的发展理念不动摇,突出重点抓产业,加快发展抓统筹,奋发图强,开拓创新,使县域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01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8.24亿元,增长15.6%;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3亿元,增长21.7%,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7亿元,增长16.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974元,增长18.3%。全县蔬菜、

蚕豆、油菜、马铃薯等优势特色农作物种植比例达到76%,温棚总数达到1.63万栋,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8万亩,销售蔬菜27万吨,占西宁市自产蔬菜销售总量的41.5%。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家、小微企业达到840家。青海藏文化馆、“吉祥八宝”等旅游景点相继建成,塔尔寺景区成功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文化产业销售收入3.8亿元,“八瓣莲花”被认定为全省第一个文化旅游产业中国驰名商标。《湟中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通过省政府批复,完成了174个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和产业规划。投资13.5亿元完成了鲁云公路、西塔高速公路匝道口改造等一批重点道路工程,开通城乡客运公交线路24条。2011-2012年全县用于民生方面的资金达到39.5亿元,占到财政总支出的86.5%。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7%、80.7%。2011-2012年新增城镇就业5000余人,累计劳务输出31.34万人次,实现劳务性收入15.49亿元。在321个村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1个村1042户,24.8万人实现脱贫。累计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1.5万户,建设奖励性住房2.2万户、廉租房350套、公租房85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374户。

虽然湟中县近几年来在县域经济的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根据目前全县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一)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区外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产业化发展水平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工业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依然薄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很重,缺乏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支撑点的发展压力还很大;经济发展的潜力主要来之工业,园区工业经济占比较大,工业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直接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总量和速度,尤其在区外经济发展中缺少重大项目的支撑。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仍然薄弱

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副产业精深加工能力弱,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村劳动者素质有待更大提高;特色产业虽然初具模型,但现代农业发展速度不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不利因素较多,保持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特别是浅脑山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扶贫开发任务依然艰巨;温室建设资金需求量大,特别是深冬温室建设每栋投资近5万元,但财政专项资金投资少,农民自筹资金大,资金筹措困难;畜牧业投入不足,养殖户从金融部门贷款难度很大;养殖基地建设用地审批难度大;实施的项目规模小、专项资金少,难以满足养殖场户需求。

(三)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难度加大

项目建设是发展的根本,是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今年我县投融资渠道还不宽,项目配套资金缺乏,社会投资不够活跃,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的难度较大。

(四)第三产业的发展缓慢

特色旅游产业开发不够,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较慢,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刚刚起步,尚未形成产业化经营。服务业比重小、发展慢,导致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不多,收入差距扩大和收入增长缓慢尤其是农民收入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缓慢,是制约消费增长最重要的方面。尤其是收入在城乡、行业和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农民减负增收的难度很大。收入增长的缓慢和差距的拉大,不仅制约了消费,也加大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将从经济运行的基础上影响发展。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不利因素较多,服务业发展仍然面临

【当前县域经济运行情况】

诸多体制性障碍。服务业根基薄弱。服务业发展速度、层次、水平不高,中心城镇规模偏小,服务业功能不强,购物、餐饮、娱乐、医疗等服务业严重外流。房地产和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功能性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信息服务、科技孵化、仓储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培育乏力,服务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这些极大地制约了第三产业及县域经济的发展。

【当前县域经济运行情况】

二、 今后湟中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鉴于湟中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今后湟中县应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城乡发展,深入实施各项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特色新兴产业,发挥优势促对接,改善民生强基础,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攻破难点,积极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用足用好中央支持“三农”的政策,发挥制度安排对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放大效应

当前县域经济运行情况(二):2013年凤县县域经济运行分析

2013年凤县县域经济运行分析

2013年,是凤县攻坚克难、逆势奋进的一年,也是县域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优化升级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凤县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凤县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加快建设幸福凤县的战略目标,科学研判形势,主动应对挑战,按照“建设六类特色凤县”(精彩凤县、富裕凤县、休闲凤县、美丽凤县、平安凤县、民生凤县)的发展思路,迎难而上,奋力争先,经济社会保持了加快转型、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第五次蝉联了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殊荣。

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成绩与优势

1、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保持平稳增长。2013年10项县域经济发展监测指标中,凤县有5项指标比上年增加或增长,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当前县域经济运行情况】

2、经济结构指标稳中有升。2013年,凤县现代农业园区面积占比达到3%;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6.7%,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73.6%,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3、民生指标得到较大改善。2013年,凤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402元,比上年增长14.8%,增速宝鸡市排名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大关,达到30415元,总量仍居宝鸡市第一;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84人,比上年下降45.1%;财政支出中教、科、文、卫、社、农和住房支出比重达到68.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人均城镇维护建设资金达到4794元,比上年增长32.4%;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56人,比上年增加2 人。

4、生态环境优势领先。凤县将“生态立县”作为第一大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生态建设成就显著。2013年,凤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9.7%,城市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到100%,主要污染物减排率达到10.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达到3.61%,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96.5%。

5、新考评体系对凤县发展有较好的指导作用。2013年省政府对县域经济考评办法重新进行了修订,发布了新《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暂行办法》,83个县(市)监测考评指标由31项扩大为35项。保留下来的原有指标17个,占考评指标总数的近一半(48.6%),新增的人均指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森林覆盖率、主要污染减排等6项指标对凤县的发展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也比较符合衡量凤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6、就宝鸡市各县数据比较来看,凤县领先指标较多。从省市反馈的2013年度县域经济数据来看,凤县在宝鸡市9个县中,人口少,常住人口居第七位,仅高于麟游、太白两县,这为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总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城镇维护建设资金等五大人均指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生产总值均居宝鸡市第一位。

从城镇化率来看,凤县无论是用常住人口还是用户籍人口计算,都是宝鸡市第一。 从有线电视入户率来看,凤县仅次于太白县,为宝鸡市第二位。

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来看,凤县宝鸡市排名第一。

从主要污染物减排率来看,凤县居麟游县之后,为第二位。

从森林覆盖率来看,凤县仅次于太白县,为宝鸡市第二位。

从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来看,凤县宝鸡市排名第三。

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看,凤县宝鸡市排名第一。

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凤县宝鸡市排名第一。

(二)困难与问题

在看到发展成绩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冷静面对,客观分析,找准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再认识,为今后的发展明晰思路。

1、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下降。2013年,凤县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下降6.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9.1个百分点。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营改增及结构性减税政策陆续出台等因素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收困难。同时受环境、土地、资金等相关因素影响,产业化大项目建设较慢,投资效果不明显,新的税源建设接续不上。财政总收入比上年下降24.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0%。

2、结构调整效果还不理想,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13年凤县三次产业的构成为4.9:78.8:16.3,其中: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只有第二产业占比上升1.4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地位没有改变,农业、服务业发展步伐仍然落较慢。凤县经济虽然呈现“二三一”结构,但第二产业占比过大,第三产业比例不够大。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22%,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8%,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占乡村劳动力比重达到84.1%,比上年下降5.9个百分点。

3、社会保障仍需提标扩面,生态民生有待改善。2013年,凤县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7.6%,仍有提升的空间;有线电视入户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公众安全感满意率等指标虽然仍维持较高水平,但比上年有所下降。污水处理率仍然不高,2013年,凤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73.68%,比上年下降6.85个百分点。

二、发展县域经济主要举措

(一)产业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庞家河金矿技改、四方金矿“数字矿山”建设使传统行业得到改造升级,二里河铅锌矿等骨干企业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成投用提高了安全生产系数,石材产业园一期工程即将投产,龙源风电一期工程并网发电,凤县风电规划建设总装机容量达到85万千瓦。新能源、新材料、非金属资源开发等新兴产业迅速成长,加快了凤县工业转型步伐。2013年末凤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户,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9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产品销售率达到95.1%,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948.23%,比上年增加92.84个百分点。

(二)旅游产业质量提高,消费市场繁荣兴旺。2013年,古羌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园全面开园,被命名为陕西省第四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通天河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凤县年末各类旅游景区(景点)达到7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2个,占宝鸡市的三分之

一。《凤飞羌舞·古羌新韵》实现山水实景演出,秦岭花谷成为全省休闲旅游新亮点。凤县成功跻身中国旅游百强县,荣膺“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称号。全年接待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景区门票收入1083万元。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带动了凤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快速发展,消费市场呈现兴旺态势,凤县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完成1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20户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14亿元,增长20%。

(三)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特色农业突破发展。面对持续旱灾冻灾,凤县制定了《2013年抗旱抗灾扩种复种豆类蔬菜药材安排意见》、《关于切实做好低温冰冻灾后农业生产补救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措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农业提质增效实现了受灾之年不减收。2013年凤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43亿元,比上年增长4.2%。凤县种植中药材37360亩,增长38%;总产15223吨增长141.3%。蔬菜69036亩,增长21.8%;总产108809吨,增长32.3%。生猪存栏72317头,与上年持平;生猪出栏103793头,比上年增长7.5%;肉类总产量实现10442吨,增长24%。凤县育苗面积2535亩,增长150%。凤县拥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其中省级2家,凤县现代循环农业园区成功跻身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平木镇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20户,建成农业观光采摘园3个,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区面积551.3公顷,现代农业园区面积占比达到3%。粮食产值仅占凤县农业总产值的6.3%,比2010年下降2.7个百分点。水果、花椒、畜牧、蔬菜、药材等五大特色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到81.9%,比2010年提高5.3个百分点。

(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投资拉动持续有力。2013年,凤县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7个,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3户,全年落实到位资金2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省际到位资金19.29亿元,引进外资50万美元。凤县实施10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0.2亿元,比上年增长26.7%。龙源马头滩风电场、古羌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金凤凰购物中心等一批产业化项目陆续竣工,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丰禾山隧道顺利贯通,凤州现代科技产业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区、优质花椒苹果核桃基地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项目建设对投资增长拉动明显,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88亿元,比上年增长30.8%。

(五)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民生条件显著改善。全年共完成民生项目投资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7.3%;财政支出中教育、科技和文化支出的比重达到27.1%,农、社、卫和住房支出比重达到41.0%。强化科技创新,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到311人。积极推进创业就业,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3.22万人次,创劳务收入3.74亿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1%。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和环境执法,国家生态县创建顺利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1人,比上年减少6人。

(六)着力增加居民收入,幸福指数不断提高。2013年,凤县通过“一卡通”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小麦玉米良种补贴、退耕还林、农机具补贴、“一事一议”等各种支农惠农补贴3288万元,党的温暖政策全面落实,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02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转移性收入1127元,比上年增长27.3%,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8%,达到县域较高水平。充分发挥凤县山青水秀的生态禀赋和羌族故里的人文优势,大力挖掘羌文化,精心打造紫柏山、通天河、灵官峡、凤凰湖等七大景区,辐射带动商贸、餐饮服务业及农产品就地转换,2013年凤县三产从业人员由2006年的不足2000人增加到2013年的1.2万人,有4000多名农村群众投身到农家乐、饮食、土特产、手工工艺制作等行业,使凤县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就地转化为旅游商品。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凤县农民第三产业人均收入为1366元,同比增长30.4%,占到家庭经营性收入的35.3%。2013年,凤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415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工资性收

入16731.99元,增长10.7%,占比达到54.1%;经营性收入达到7937.14元,增长12.0%,占比达到25.7%,高出全省比重14.1个百分点,为凤县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跻身全省前列提供了发展活力。

三、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策建议

(一)确立发展思路,建立县域经济科学发展长效机制

思路决定出路。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贯彻落实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就如何深化改革创新,促进县域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深入开展全面客观的分析讨论,切实找准查实当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和不足,结合县情实际,确立正确的发展思路,绘制好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全面建设幸福凤县的发展蓝图,建立健凤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探索新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连续几年的快速发展,当前凤县县域经济也面临着发展速度调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叠加影响,因此,有必要学习借鉴其他科学发展示范县区的先进经验,探索适合山区县域经济新的科学发展模式,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三)加速结构调整,提高县域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1、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借省上将凤县确定为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机遇,不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着力培育和规范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逐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

2、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兴战略产业。以绿色低碳、安全环保、循环利用为发展方向,重点加快引进和发展风能发电、石材加工、新型材料生产等为主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同时,利用凤县铅锌、黄金尾矿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R&D研发投入,大力发展以稀有金属回收及尾矿制造新型建筑材料为主的尾矿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变废为宝。

3、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促进三产服务业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大秦岭影视基地建设,推进景区和乡村旅游深度开发与功能提升。二是规范和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建立文化旅游发展产业体系。全面规范农家乐、家庭宾馆,推进宾馆饭店创星升档。挖掘民间民俗文化,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三是多层次、多形式举办旅游节和大型文化旅游活动,在推动旅游持续升温的同时,带动三产服务业全面发展。

4、狠抓财税征管,增强资金保障能力。进一步开辟新的税源,切实加大财税征收力度,提高财政增收幅度。坚持联合治税,加强信息沟通,牢牢抓住风电开发、石材开发、高速公路、影视基地建设等新建重大项目实施后关联行业形成的新税源和增收点,加强财政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同时,要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34307/

推荐访问:县域经济情况汇报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