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读后感大全 > 极简茶室

极简茶室

时间:2017-04-10   来源:读后感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读后感大全】

极简茶室(一):极简香港经济史

客途秋恨——极简香港经济史

对于我们这一代的人来说,香港几乎是带着―乡愁‖的一个词语。发哥、星爷、Beyond、劲歌金曲、庙街、古惑仔、永远的古(龙)金(庸)江湖,还有义顺的冻奶,尚兴的螺片,陆羽茶室的南北杏猪肺汤 – 至今仍是最爱。虽然这两年发生的很多事情难免伤了些感情,但其实心里还是惦记―我们的周星星‖,也还是爱着曾陪伴我们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那些人物故事。

1

平民的香港

说起来,香港也是个奇异的存在。一个仅有1065平方公里的狭长半岛,一共700万常住人口。却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亚洲的贸易,航运,服务业中心。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香港是个平民作风很浓厚的城市,有很强的商人文化传统。从中环大楼里走出的衣冠楚楚的金融才俊们,转个弯,出现在破旧狭小拥挤的茶餐厅里,却有种奇怪的和谐感。这种―平民精神‖和商人传统,我一直以为,是一个地区和国家发展贸易金融所需要的基因。

回头想,世界历史上几个大的金融中心,莫不具备这种平民主义的传统。荷兰最早出现现代金融业,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皆多少受益于此。即使是印象中最讲究血统的英国伦敦吧,其实也是14世纪欧洲自由主义起源的中心之地。

早在公元前214年,秦平百越之地,香港被纳入大秦版图,属南海郡。此后辗转历代,始终在天朝辖区之内。1662年(康熙元年,应该还是鳌拜当权期间),清兵入驻新界,乡民从此蓄发留辫,成了大清子民。一直到1842年之前中英鸦片战争之前,香港还只是南蛮之地的一个荒岛,零散地住着些渔民和村夫。战争以清廷溃败告终,从1842年到1898年间,香港全境(港岛,九龙,新界)三个部分被英国租借,开始了百年的英殖民地时期。 19世纪是大不列颠帝国的黄金岁月。在―日不落帝国‖的全球梦想中,香港是远东地区的枢纽-四季不冻,港阔水深的维多利亚港,是发展其远东贸易的最佳选择。在租借港岛的第三年(1845年),英国就在香港开设了第一家银行(金宝银行);1853年,英国渣打银行取得香港的货币发行权,随即在1859年开设了分行(代行了部分央行的职责权力);1865年,英美德等国家在香港合创了汇丰银行[1]。与此同时,贸易洋行也逐渐在香港站稳脚跟,英资的怡和,宝顺,美资的旗昌都盛极一时 – 金融和贸易,这一对天生的好基友在香港开埠之初就在这个小岛上埋下种子。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繁荣和流动。和绝大部分天朝管辖下的王土王臣不太一样,―香港人‖这个概念是开埠以后才形成的。开始涌入的多是南蛮之地流落的渔夫乡民,难得有几个识字的,―士农工商‖的礼教传统观念本来就不浓厚,大家都是为果腹搵食而来,进洋行那是最高理想,从事与洋行相关的服务业(餐饮,休闲娱乐之类)也算的体面。所以说,―香港‖的市民气质是有深刻的历史和经济根源的。

[1]1865年底汇丰银行上海分行创立。汇丰上海分行借助雄厚资本,外资特权,和先进

的银行的制度,很快垄断上海华洋金融市场同业拆借业务和上海市场外汇市场业务,其规模和实力将总行远远抛下。

2

香港和上海——历史的翻云覆雨手

说到香港,难免想到上海。沪港两城之间,一直有相爱相杀的暗流涌动。1891年,香港历史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香港会)成立。不过其实发展一直非常缓慢,远远落后于同期的上海[2]。这一时期的上海,既借助洋务运动的发展,又得益于处于长江三角洲腹地的天然优势,在到19世纪中后期已经形成颇具规模,辐射全国的金融市场。在香港会成立的同年,西商上海股份公所(1904年更名为上海众业公所)也成立了,并很快成为远东最大的金融交易所。到辛亥革命以后,上海远东金融中心的地位被国民政府再度加强–中央银行定址上海,同时(最大的两家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总部从北平迁往上海。

一直到1949年之前,香港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业的发展,无论规模、实力,还是影响力,都无法望上海之项背。然而1937年上海沦陷,大批银行家和商人纷纷南下,香港的民间财富陡增,海派文化也一并南下,糅合在香港根深蒂固的市民文化和潮汕传统中,开始形成一种似雅又俗,亦谐亦痞的港派文化。沪港两地之相通相生,大抵在这个年代开始变得日渐频繁。

40年代后期,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溃败,沪上资本开始大规模的涌入香港。据不完全统计,从1948年开始到50年代初期,上海(包括长三角地区)移民带来的财富占当时香港社会总财富的1/2以上,包玉刚,董建华都是当初这些上海移民的后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急速涌入的人流和财富改变了香港的社会结构 –华资迅速崛起,在经济上渐渐形成与外资能分庭抗礼的力量,华人群体的文化程度大幅提高,从而保证了华人社会文化传统的完整,也抚平了不少殖民地式的割裂。

进入冷战年代后,大陆的新生政权在内外双重的压力中关上了国门,与正在急速变化的―外面的世界‖从此隔绝。―大上海‖顿时沉寂。这一沉默就是半个世纪。

【极简茶室】

而这次历史的翻云覆雨手,正成为了香港的繁荣起点。

战争的灰烬给香港带来了资金、设备、专业人才、和大量人口(1949年之前香港人口大约50万,1949年后涌入的难民达到100万左右,1949-1978年间‗非法‘移民又达到100万左右)。50年代后期,香港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电影《雷洛传》描述的大体就是那个年代香港的―野蛮生长‖- 糅合着―黄赌毒‖的中小商业繁荣,人口膨胀推动着楼市启动,充满赌性和投机欺诈的证券市场,洋资和华资的明争暗斗 – 整个城市充满了赤裸裸的欲望和张力,既生机勃勃,又沉沦叹息。

繁荣时期(旧)上海的支柱工业,纺织业,成为了香港的第一桶金。1953年,美国允许港制品输入,并成为港制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从业人员达到60多万(占当时香港人口的20%以上),纺织品和成衣占本港出口产值的50%以上。中小型的成衣厂和商贸行遍布全港,这种盛景,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大陆改革开放。在亦舒(香港著名的都市小说家)的

好多部作品,这种场景都一再出现- 无论是独立上进的新都市女性(《流金岁月》蒋南孙),还是艳光四射的淘金女郎(《叹息桥》李平),都是成长和浮沉于在香港―大堆乱糟糟的布板、面料、样品‖之间。(忽然想起一个有趣的细节,这些书中的女孩子,都是籍贯上海。而作者亦舒,也是生于上海,5岁才随家人南迁来港。她的哥哥倪匡,也是香港有名的才子,《卫斯理》科幻系列的作者)

整个60年代,香港的经济增长速度为12.7%。到69年底,香港的人均GDP从1961年的412美元上涨到829美元,和大陆1992年(417美元)到1999年(865美元)的水平相当。和所有国家地区的发展史一样,对财富的渴望化成港人源源不断的动力。港人的勤奋搏命和敬业精神,在这个时期已经成为城市的标杆。

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本港文娱业的发展。海派文人文化和潮汕市民文化的影响尤其深远,南方式的精致与讥诮,文人的敏感和细腻,和时局动荡中底层生活之艰辛,殖民商业都市的冷漠与金钱至上,再加上一些―客途秋恨‖的寻根宿命感 – 这些毫不协调的元素在急速变化的时代中,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被解构和重组,构造了一套非常独特的香港文化和语言体系。―小人物‖的自我奋斗,自我调侃,和自我救赎始终是香港文学影视作品(60年代-90年代)的灵魂。这种上进、挣扎、和困惑的状态正是东南亚以及大陆地区自上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初陆续走过的心路历程。

细想起来,香港的文人更像商人–文字是商品,是要用来养家糊口的产品。港人实际,连文学作品也要求要―量大价平味美‖。所以金庸的作品是报纸副刊的连载,以―好看‖和―受读者欢迎‖为第一要务。亦舒,倪匡,黄霑,林夕……无不是―接地气‖的营销高手。

[2]上海于1843年开埠。由于有长江三角洲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上海的发展一日千里,到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上海已经出现了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和江南制造局等著名洋务企业,将长江流域经济与海外贸易连成一片。1865年在香港成立的汇丰银行,同年底在上海创立分行。汇丰上海分行借助雄厚资本,外资特权,和先进的银行的制度,很快垄断上海华洋金融市场同业拆借业务和上海市场外汇市场业务,其规模和实力将总行远远抛下。19世纪中后期,大清与列强屡屡战败,巨额的战争赔款催生了巨额的外债,尽管没有正规交易所,天量的资金流动仍然刺激着上海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

3

香港为什么那么香?

60年代末期,香港已经从转口港成功转型为出口加工制造+贸易航运中心。但是,金融(服务)业还不是主业,证券市场也处于蛮荒纪元– 整个市场上交易的股票只有数十只(主要是英资的汇丰,置地,九仓,太古船坞等),经纪几十人,流动性极度匮乏。1961年,香港股市交易额曾一度突破10亿元大关(14.14亿港币)。这一历史新高主要是因为怡和洋行(香港历史最悠久的英资洋行)上市所致。怡和控股发行90万股,每股16元,超额认购达到56倍,开市价即达31.25元。然而第二年,交易额又回落到8亿以下。随着越南战争,中东战争的爆发,英镑贬值,本地的银行挤提事件,股市交易额一路下滑到4亿港元。

市场之缺乏深度,可从一个小事上看出端倪:当时的―经纪‖是一门垄断性的职业,佣金大约在0.75% -1%之间。客户要参与到证券市场的交易中,需要向‗经纪‘的‗跑腿‘下单,这些‗跑腿‘用自己的资产担保其客户,然后才可透过经纪进行买卖。

然而,曙光已经隐约出现。

60年代香港的混乱社会秩序,尤其是67年的市民暴动,使得港英政府下决定调整政策,一是零容忍地打击腐败,整肃警队(后来香港TVB剧集里神通广大的―廉政公署‖就正式成立于1974年。当年廉署招募大学毕业生达到6000港币一月,相当于一个普通白领的10-20倍的薪资)。 ―廉政风暴‖过后,香港政府逐渐转轨为现代化透明化的高效政府典范。法治社会雏形渐现,为后来进一步的金融贸易自由化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二是开始重视民生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强化华人参政。这系列政策的效果极其显著– 香港经济增速进一步加快,华资迅速崛起,开始在房地产和金融业初显峥嵘。

1969年12月17日是香港金融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由华商李福兆牵头筹备的―远东交易所‖(远东会)正式开幕。这是香港第一个专门以华人为对象的证券交易所,打破了外资在证券市场一统天下的格局。以此为起点,香港的证券市场进入了群雄逐鹿的―四会时代‖ :71年成立的―金银证券交易有限公司‖(金银会),72年成立的―九龙证券交易所‖(九龙会),最早的―香港证券交易所‖(香港会)。四会争相放宽上市条件,争取上市企业,同时经纪行业的竞争性大增,下调佣金,提供保证金(俗称孖展,margin)业务。

与此同时,港府开始实施十年建屋计划(1972年)和居住有其屋计划(1976年),香港的土地价格开始上涨,房屋产成为了新兴的商业活动。除了银行信贷业务外,按揭服务又成为新的金融业成长点 – 不断攀升的房屋价格反过来再刺激投资的需求。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之间形成正向的螺旋,形成强大的力量,推动着香港从制造业迅速向金融服务业转型。

70年代开始,全球兴起了一股放松金融管制的―自由化‖浪潮,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和一体化成为不可逆的趋势。73年,香港解除外汇管制,74年开放黄金市场(黄金进出口自由),77年建立商品期货市场,78年放开外国银行在港设分行条件,开放银行牌照,78-82年间彻底实现资本进出自由 – 香港成为名副其实的―自由港‖。政策上的壁垒完全被清除,辅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前二十年打下的工业贸易基础,此刻的香港,已经站在世界站在同一个地平线上。

对于香港来说,70-80年代似乎是为她量身定做的时代,每一次的浪潮都稳稳地立于浪头之上。1978年中国大陆正式实行经济改革并逐步开放全球贸易。超过10亿人口的庞大市场,近乎封闭的经济环境,对任何掘金者都是巨大的诱惑。然而,意识形态的分歧使得两边都小心翼翼 – 城外面的不敢冒进,城里面也不愿造次。香港和香港人充当了最好的润滑剂和试验田 –天然的血缘地缘关系使得港人对大陆的政治语言体系并不陌生,内地对香港的资金也少了几分戒备。

在改革开放的早期,在对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FDI)中,港资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这是一个绝对的帕累托改进:大陆快速复制了香港模式,出口加工业从珠江三角洲向广袤内地拓展,最终创造了一个―中国制造‖的时代 – 在大陆加入WTO之前,如此巨大的产量和市场,使得香港的地位变得格外特殊。藉此东风,香港顺利完成了产业的升级换代,同时顺【极简茶室】

理成章的成为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大陆的桥梁– 各大国际企业和金融集团纷纷在香港设立亚太总部。香港毫无疑义的成为亚太地区的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风头一时无二。

1986年,香港证券市场的交易额已经从69年的25.46亿港元攀升至1231.28亿港元。四大交易所的春秋战国时代也终于走向了尾声。86年4月2日,香港证券市场结束了―四会时代‖,合并后的香港联合交易所(联交所)成为香港唯一的证券交易所,全部采用电脑辅助交易系统进行买卖,极大的提高了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减低了监管的难度。交易秩序的公开化,进一步推动了香港金融体系的国际化。同年9月22日,联交所获接纳成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至此,―纽伦港‖(纽约、伦敦、和香港)的雏形浮出水面。金融业和相关服务行业成为香港的支柱行业。

从1970年到1994年,香港的人均GDP从925美元上升到21421美元,期间始终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1985年除外),其中79,80,81,84各年的增长率更高达31.3%,27.4%,20.6%,和20.5%。那是一个遍地是黄金的岁月,香港人跑马,跳舞,喝下午茶,讲牛津腔英语,出国旅游……样样透着矜贵和纸醉金迷。【极简茶室】

难怪在1992年的时候,有一首叫做《我的1997》的民谣曾风靡了大江南北,歌里唱―香港,香港,怎样那么香?让我去花花世界吧,给我盖上大红章!‖

4

香港的时钟停摆

香港的时钟在1996年以后慢了下来。

数据不会说谎,从1997年到2010年的十四年间,香港人均GDP从27170美元缓慢上升到31758美元,14年的名义增长率为21.4%。这十四年期间有过几次不可控的外生冲击,比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98,99年连续两年负增长(-5.3%,-2%),人均GDP下降到24716美元。2003年再遭SAS一劫,当年负增长3.3%。但是对比一下同在―四小龙‖中的新加坡,就难免让人有唏嘘之感。

作为典型的港口经济体,香港和新加坡具有很高的可比性。截至2014年,香港领土面积为1104平方公里,人口近700万,新加坡领土面积大约707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两者的发展路径非常相似,从简单加工贸易转型为金融服务业。1997年,新加坡人均GDP为26158美元,略低于香港的27170美元。然而到了2014年底,这两个数字分别是54776美元和37777美元 – 新加坡的人均GDP比香港整整高出83%! 这个差距中当然有很大部分可能来自汇率(从2004年到2014年新币对美元大约升值30%左右,而香港实行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美元兑港币被锁定在7.8。因此新加坡的美元GDP显得更高)。不过,即使扣除掉汇率―溢价‖的部分,新加坡这些年经济增速超过香港也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再回头看上海,从1992年浦东开放以来,良好的历史沉淀,长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上海的―满血复活‖比所有人预料的都要快的多。20年间,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上海(浦东),2010年,上海GDP总量超过香港,之后总量上的差距逐渐拉

极简茶室(二):中式茶室设计说明

茶室设计说明【极简茶室】

一:项目名称

【极简茶室】

古道春

二:方案提出原因

在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段得

提高,但是这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人们不得不找一些娱乐的场所来释放自己的压力,使自己更好的得到放松,人们除了去一些酒吧,KTV这种娱乐场所外,更吸引人的就是茶室,它是符合各阶级人的聚会交流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逍遥的聊天,冷静的洽商,还可以下棋和观赏茶艺表演。因此茶室成了最好的休闲场所,茶也就成了世界公认的饮料。

人们对于茶室的设计也就有了别出心裁的设计。但是

大部分的设计都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整体的茶室设计上,需要充分的体现出茶室文化。让人能在其期间能够起到放松,安静的场所。设计茶室创新风格就是在不要循规蹈矩,要与传统背道而驰要别出心裁。要顺应主流„„这些设计充分展现了茶室的装饰、布局、建筑风格和历史特点。

本案茶室的设计是以古典中式为主题,使顾客在期间能感受到轻松和悠闲的感觉。装修风格以明朝元素及现代重视风格为主,体现出了东方式的精神内涵和中国的文化。此方案以简单时尚为主,因为太过豪华

的茶室会让顾客觉得这里的消费比较高,反而在无形中流失了许多顾客。因此茶室装修的总体风格上,没有太多的华丽元素,主要体现自己的特色。古道春茶室就是坚持自己的理念,既突出了中国文化,还有现代的风格。把茶室设计成最有特色的休闲场所,通过用室内的摆设和装修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现代茶楼感觉。

本案的色调为暖色系,黑红为主色调,白,灰,绿,为点缀色调,整体空间比较暗。空间中以红,黄,蓝,为室内点缀色,能更好营造出明朝元素的那种氛围,让人在视觉上对空间有种遐想,去联想明朝里的种种,如果空间里用些刺眼的亮光,恐怕就难以使顾客驻留太久了。起不到安抚人心的作用了。整体空间配置同步背景音乐,使整个环境更加舒适。

古道春茶室根据空间大小的设计,采用了古典中式风格——明朝元素与现代中式相结合。里面设有泡茶台,让每个进入到这里的人都能在品茶的同时还能欣赏茶艺表演,

三:方案建设必要性

由于古道春茶厂宣传、销售需要,及促进茶文化与经济的交流发展。

四:方案宗旨

茶道被看作是一种高雅的品味文化,茶室可以满足人们审美欣赏、社会交流、养生保健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际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茶文化更趋于多元化、多样化,所以茶室装修要从茶文化出发,营造富有茶文化的艺术氛围,让人们能在品茗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全身心的放松,体验到心灵的净化与宁静。

五:设计范围分析

【极简茶室】

天花板上挂有古色古香的灯,墙上嵌有壁灯,桌上摆放着古朴雅致的茶具。茶室内设有明代元素木桌椅,雕花隔扇内品茶室,壁架上陈列着茶样罐和茶壶具及卷轴,壁上悬挂着古典中式字画。

六:市场调查

茶文化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市场调查

七:方案企业形象分析

八:方案设计概念分析

九:结束语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式古典主义风格是以中国传统古典文化作为背景的,营造的是极富中国浪漫情调的生活空间,红木、青花瓷、紫砂茶壶以及一些红木工艺品等都体现了浓郁的东方之美,这正是新中式古典主义风格与其它风格所不同的地方。这种极简主义的风格渗透了东方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因此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非常的喜欢这种新中式装修风格,它不仅永不过时,而且时间愈久愈散发出迷人的东方魅力。

特点2.新中式风格非常讲究空间的层次感,在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330102/

推荐访问:极简主义 极简付款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