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作文大全 > 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

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

时间:2016-12-18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www.gbppp.com--作文大全】

  下面是www.39394.com烟花美文网小编整理的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供大家参考!

  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

  湖北省松滋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

  2.“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亦如己愿”。上述材料中,主父偃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

  

A.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B.有利于刘姓政权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C.以分封王国子弟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关系

  D.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而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

  3.《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

  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④郡制和县制都起源于秦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秦简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学术观点 D.《史记》的记载

  5.“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与此吻合的历史时期应是

  A.秦朝初期 B.秦朝末期

  C.西汉初期 D.唐朝初期

  6.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指的是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7.《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8.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

  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

  9.《礼记·礼运》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文中的“制度”是指

  A.礼仪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井田制

  10.下列对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

  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这段话的含义是:

  A.美国应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 B.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府的出现

  C.政府权力不应受到外来力量的控制 D.“邦联”政体比“联邦”政体要好

  12.《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这里“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通过世界性主导贸易及《航海条例》强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工业国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也开始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3.下图中德国政治人物及其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

  B.宰相主持内阁工作是政府首脑

  C.宰相由选举产生任期皇帝决定

  D.宰相只对皇帝而不对议会负责

  14.有学者认为“如果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盛行君主制度的话,……不能不说美国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一“伟大创举”是

  A.实行政党政治 B.实行联邦制

  C.实行民主共和制 D.创立内阁制

  15.19世纪推动德意志统一的因素有

  ①经济上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 ②政治上普鲁士力量的强大

  ③思想上统一呼声强烈 ④国际上邻国的支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英国首相

  A.是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 B.实际上是由英国国王选择产生

  C.掌握着行政权和立法权 D.是英国国家元首

  17.以下为1794年法国大革命中的场景:在大街上被公民们包围的革命领导人罗伯斯庇尔看着人们因激情而泛红的脸说:“你们要遵守法律!”“法律是什么?”人们问。罗回答:“法律就是公民的意志。”公民们继续嚷嚷:“我们就是公民,我们不要什么法律,我们的这种意志就是法律。”这突出反映了( )

  A.民主权利滥用损害了民主制度 B.法律的确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C.革命领导层力图限制革命发展 D.主权在民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8.1791年至1870年,法国宪法更替频繁,共颁布过13部成文宪法,1875年宪法颁布以后,尽管多党制下的内阁变换不断,但宪法频繁变更的现象已经改变。这是由于( )

  A.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B.1875年宪法保障了人权

  C.国际工人运动暂时处于低潮 D.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发展

  19.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在美国,多数虽然经常流露出暴君的嗜好和脾气,但还没有施行暴政的最完备手段。……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这反映出美国( )

  A.名为民主共和,实为专制暴政 B.实行代议制,防止多数人的暴政

  C.实行联邦制,各州保持一定独立性 D.采取三权分立,防止总统专制独裁

  2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 )

  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21.关于《南京条约》第十条,英文版内容直译过来是:“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的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的主要内容将予以公开通告并发布”中文版是:“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两者比较,最易于产生分歧的问题是

  A.谁来颁布 B.谁来交费

  C.谁来征收 D.谁来制定

  22.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

  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3.下表是《近代青岛大事记》(部分)下列对该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时间WWW.ziyuanku.com事件

  1914年11月日本占领青岛

  1922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青岛,辟为商埠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

  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接管青岛

  A.一战期间日本从中国手中夺取了青岛

  B.北洋政府通过华盛顿会议收回了青岛

  

C.青岛的命运折射出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

 

  

D.国际力量的支持是中国两次收回青岛的重要因素

 

  24.1939年12月,英国的民间团体“中国运动委员会”开办了一个专门出售中国珠宝、丝织品、扇子、瓷器以及儿童玩具的市场。这一活动也得到《泰晤士报》很大的帮助。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手工业制品享誉英国 B.欧战爆发英国急需中国物资

  C.英国各界掀起援华抗日热潮 D.中国抗战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25.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26.教育家蒋梦麟在自传中记述:“西安事变的消息广播全国之后,老百姓无不忧心如焚,妇女小孩甚至泣不成声。……蒋委员长已安全抵达洛阳,并已转飞南京的号外最先送到东安市场的吉祥戏园,观众之间马上掀起一片欢呼声,……大约半小时之后,北平严冬夜晚的静寂忽然被震耳的鞭炮声打破了。”这一记述主要反映出( )

  A.民众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 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蒋介石统治地位比较巩固 D.张学良的兵谏不得人心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297533/

推荐访问:南京 条约 中英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