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知识 > 手抄报内容 > 形式与政策论文1500字构建中国特色社会话语体系

形式与政策论文1500字构建中国特色社会话语体系

时间:2015-11-11   来源:手抄报内容   点击:

【www.gbppp.com--手抄报内容】

形式与政策论文1500字构建中国特色社会话语体系(一):形势与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形势政策课课程

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意涵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内容,这面旗帜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是一面能够指引中国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伟大旗帜、光辉旗帜,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来指导现代化建设。

关键字: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共十七大报告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而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战略决策,必将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引导我们的事业更加顺利地向前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要求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而十八大大会上胡锦涛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2000多名代表、8200多万党员、13亿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历史抉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十八大报告向党内外、国内外简明鲜明的庄严宣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于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三、 旗帜、道路、理论体系三者的关系

概要地说,道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理论回为什么的问题。“旗帜”是在“道路”和 “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概括,它包含着 “道路”和 “理论体系”,它的实际内容就是 “道路”和 “理论体系”。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道路、理论、旗帜,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统一体。作为实践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一条道路;作为思想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一种理论;作为引领航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一面旗帜。

四、为什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旗帜问题至关紧要

因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力量。早在1920年,毛泽东在给罗章龙的信中就曾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帜立起了,大家才有所

指望,才知所趋赴”。

2、 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对国际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3、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实践是检验“主义”好不好的唯一标准,人民利益是判断“道路”对不对的根本准则。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始于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由于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0%以上,从2002年的12万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1万亿元,约为2.6万亿美元(人均超过2000美元),跃居世界第四位(预计2008年超过位居第三的德国);财政收入连年增加,由2002年的1.8万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8万亿元;国家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由2002年的0.28万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万亿元,居世界第一位;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9649亿元,比2002年增长1.56倍,跃居世界第三位;高技术产业的进出口额占全部商品的进出口额的比重已超过30%;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2.95岁,比2002年提高2岁。

数字是枯燥的,但现实生活的感受是真切的。每一个与这个时代同步的中国人都能亲身体会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民利益得到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4、 鲜明的针对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五、总结

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真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是真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因此,高举伟大旗帜最为紧要的事情,是牢牢把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把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纷乱复杂的国际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胡锦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 2007.06.26.

[3]《社会主义研究》(武汉)2011年5期

形式与政策论文1500字构建中国特色社会话语体系(二):形式与政策论文

五大发展理念 优化当代格局

——“十三五”规划下对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初步理解

【形式与政策论文1500字构建中国特色社会话语体系】

摘要:结合当代世界与中国的背景,对“五大发展理念”进行一一解读,分析五大理念的现实性与必要性,以及一些落实方法。最后结合自身简要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五大发展理念的联系,并对“五大发展理念”的发展前景树立信心和期冀。

关键词: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十三五”规划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两会中,“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更是成为代表、委员广泛热议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说:“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这个药方究竟是什么?又会有什么神奇的功效呢?

首先,我们需要对这“五大发展理念“进行一一了解与解读。

一、创新——创新钥匙打开科技之门 2016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同时,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诚然,“创新”在五大发展理念中确实居于龙头地位。其实,创新涉及党和国家的一切方面,涉及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文化要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的作用。

譬如在经济方面:1.农业上,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2.在工商业层面,一方面要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〇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另一方面要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3.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要顺应“大数据时代”的世界潮流趋势,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4.最后也是重中之重的一点,以长远的、宏观的角度看问题,必须从根本源头着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

新中的引领作用,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为我们用科技钥匙打开科技之门,从而创造经济效益奠基铺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农工商大刀阔斧进行创新改革,不断发展的同时,党和国家也要在制度和法律层面作出相应的创新,以确保经济的稳步前进。1.首先是推动制度创新,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2.其次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3.最后要激发市场的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二、协调——齐头并进修剪成长枝丫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当前社会存在方方面面的矛盾亟待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过大、精神文明建设无法与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并驾齐驱等等„„所以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协调发展理念,旨在补齐发展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正是体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统一,是立足长远、谋划全局的战略考量,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以下四个推动不可或缺:1.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2.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3.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4.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

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三、 绿色——绿色环保构建生态花园【形式与政策论文1500字构建中国特色社会话语体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增长的理念早已不再适用。从生态文明建设到绿色发展理念,既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也是引领中国长远发展的执政理念和战略谋划。五大发展理念中,或许与老百姓们息息相关的就是“绿色发展”了,雾霾频发、交通拥堵、河流污染、景区生态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被破坏、资源日益紧缺„„这些问题我们亲身经历,有目共睹,它们不但影响这我们的生活质量,恶性发展下去更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切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绿色发展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是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必由之路。只有让绿色富国,让绿色惠民,用绿色生产,才能建造美丽中国。

四、开放——积极入世显现宏伟胸怀

历经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最大外汇储备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也居世界前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棋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和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开放的程度不会到这里就止步不前,而是进一步深化。除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之外,我们应该抓住“一带一路”的建设契机,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热潮中,然而在世界产业链条中我们尚处于低端制造加工业的行业布局中,经济效益低下,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

较多。因此开放理念应该与创新理念有机结合,转变我国在国际产业链条中的分工与地位,积极入世的同时也要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

五、 共享——人人参与分享小康蛋糕

这一理念回到了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纵观现实,当前分配不公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还比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现行标准下全国还有7000万贫困人口,要想完成2020年全部脱贫摘帽的目标,国家任重而道远。“共享”这一理念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

在脱贫方面,国家创造性的提出了“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分类扶持”的概念;促进教育公平的问题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就业的部署战略上,推动灵活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方面,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等等方案的提出,可见对于“共享”这一理念构想的具体和精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各有特色,也各有所针对,不是坐而论道,而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际意义。“创新” 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揭示了如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着眼于培养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新动力;“协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揭示了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眼于发展的健康性;“绿色”,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揭示了如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着眼于发展的永续性,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开放”,是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应然选择,揭示了如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着眼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内外发展联动;“共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目的,着眼于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彰显了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开拓发展方式新革命、提升发展水平新境界的决心与信心。

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代书生不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将自己和“五大发展理念”紧密联系,尽自己所能贯彻实施五大发展理念。比如,大学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理想,积极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浪潮中来,实现灵活就业,自我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又如,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身体力行,践行绿色、环保、节约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我们大学生能做的其实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枚举了。 理念是软实力,科学理念能够焕发勃勃生机、化为巨大能量、形成强大硬实力。我相信,五大发展可以为我国当代经济发展指好道、领好航,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时的一剂良药。希望不久的将来,“五大发展理念”能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更加坚实、更加深厚的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出更加光明、更加灿烂的前景。

资料来源:

1.新华网《引领中国发展全局的五大发展理念》

2.中国文明网《坚持绿色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三》

3.人民网《论五大发展理念》

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

2015级免师二班 李雨晨

学号:222015313011146

指导教师:郑婷

形式与政策论文1500字构建中国特色社会话语体系(三):2015形势与政策论文

第1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一.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与中国对日政策的发展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刻,在这一时期作出了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与进行现代化改革开放相适应,中国对外政策包括对日本的政策进行了调整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对外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发展,日本是经济大国,资源小国,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性和依赖程度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加上国际局势动荡,对日本影响很大。因此,日本需要分散原料,燃料的供应,就近取材来满足其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本在国际上的影响仍十分有限,它既无法同美,俄那种政治影响力遍及全球的超级大国相比,也无法与英法相比,因此,它力图在最有前途的亚太地区扩大政治影响,亚太地区既是日本的主要资源供应地,又是日本重要的商品市场。日本企图从政治上“担负起稳定亚太地区的使命”。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日本加强了亚太外交,积极在这一地区发挥作用施加影响。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积极参与,尤其在经济上大大增加对亚太“热点”地区的投资。加强经济合作。

二.中日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双边关系的发展

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为中日两国友好关系注入了新活力,中日官方和民间的互访增多,中日经济贸易迅速增长,经济合作的加强。文化的交流等都促进了中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y/181369/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