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杜甫诗三首原文翻译

杜甫诗三首原文翻译

时间:2018-10-01   来源:经典语录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语录】

杜甫诗三首原文翻译 第一篇_杜甫诗三首注释译文

杜甫诗三首原文翻译 第二篇_杜甫诗三首翻译

杜甫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注释

秋兴八首(其一)①

玉露②凋伤③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④。

江间波浪兼天⑤涌,塞上⑥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⑦他日⑧泪,孤舟一系⑨故园心。

寒衣⑩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1.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组诗共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流寓夔州(今重庆春节时所作),这里所选的是第一首。秋兴,就是借秋天的景色古物抒怀的意思。

2.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3.凋伤:草木在秋风中凋落。

4.萧森:萧瑟阴森。

5.兼天:连天。

6.塞上:指巫山。

7.两开: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8.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9.系:指系舟上岸。

10.寒衣:指冬天穿的衣服

11.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12.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 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 关山无极。”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5、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

【杜甫诗三首原文翻译】

应上“向黄昏”。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6、千载两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

孙,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因昭君事与乌孙公主远嫁有类似处,

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记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

作胡语: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登高①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zhǔ)②清沙白鸟飞回③。

无边落木④萧萧⑤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⑥悲秋常作客, 百年⑦多病独登台。

艰难⑧苦恨⑨繁霜鬓⑩, 潦倒(11)新停(12)浊酒杯。

————————————————————————————

1.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2.渚:水中小块陆地

3.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4.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5.萧萧: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

6.万里:指远离故乡。

7.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8.艰难:兼指国运和自生命运

9.苦恨:极其遗憾。苦,极。

10.繁霜鬓: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

11.潦倒:哀颓,失意。【杜甫诗三首原文翻译】

12.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诗三首原文翻译 第三篇_杜甫诗三首翻译

望 岳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

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石壕吏

老翁急忙越墙逃走,老妇赶忙走出来查看情况。 差役吼叫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凄苦啊!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都服役去防守邺城。一活着的人苟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

整的衣裙。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声。天亮后,我登程赶路的时候,只能同

那一个老汉告别

春 望

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感伤时看见花开就想流泪,怅恨别离时听到鸟鸣反一封家书就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就梳不成发髻插不住 簪。

杜甫诗三首原文翻译 第四篇_高中语文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译文及评论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译文及汇评

秋兴八首 其一(唐·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秋露使枫树枯萎零落,巫山和巫峡气象阴森。写景。《围炉诗话》:《秋兴》首篇之前四句,叙时与景之萧索也。)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大江涌流,波浪连天;边塞风云,笼罩大地。写景。周甸曰:江涛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见汹涌阴晦,触目天地间,无不可感兴也。《杜诗解》:奈何流滞巫山巫峡,而举目江间,但涌兼天之波浪;凝眸塞上,惟阴接地之风云。真为可痛可悲,使人心尽气绝。钱谦益:颔联悲壮。《昭昧詹言》:三、四,沈雄壮阔。)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菊花两度盛开,忆及昔日,潸然泪下;孤舟一旦靠岸[返乡无期],故园让我魂牵梦萦。抒情。主旨即“故园心”。《围炉诗话》:泪落于“丛菊”,心系于“归舟”,不能安处夔州,必为无贤地主也。蒋一葵曰:五、六不独“两开”、“一系”为佳,有感时溅泪,恨别惊心之况。钱谦益:颈联凄紧。《昭昧詹言》:五、六,哀痛。)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处处都在催着做御寒之衣,傍晚急促的捣衣声响彻高峻的白帝城。《围炉诗话》:结不过在秋景上说,觉得淋漓悲戚,惊心动魄,通篇笔情之妙也。《杜诗镜铨》:言外寓客子无衣之感。《诗法易简录》:末二句写出客子无家之感,紧顶“故园心”作结,而能不脱“秋”字,尤佳。《昭昧詹言》:收,别出一层,凄紧萧瑟。)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千万山谷通向荆门,这里有个村子养育了王昭君。《唐诗快》:昔人评“群山万壑”句,颇似生长英雄,不似生长美人。固哉斯言!美人岂劣于英雄耶?《诗法易简录》:起笔亦有千岩竞秀、万壑争辉之势。)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旦离开皇宫远涉北方沙漠,在黄昏中留下孤坟一座)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皇帝通过绘画认识她美丽的容貌,月夜里只有伊人的香魂归来。徐常吉曰:“画图”句,言汉恩浅,不言不识,而言“省识”,婉词。《杜诗解》:“省”作省事之省。若作实字解,何能与“空归”对耶?《杜臆》:“月夜”当作“夜月”,不但对“春风”,而与夜月俱来,意味迥别。)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长久岁月中琵琶弹奏着胡音,显然在表达对昭君的感伤与不平。《杜臆》:因昭君村而悲其人。昭君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国士,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悲昭以自悲也。《杜诗解》:咏明妃,为千古负材不偶者,十分痛惜。朱瀚曰:起处,见钟灵毓秀而出佳人,有几许珍惜;结处,言托身绝域而作胡语,含许多悲愤。《唐宋诗醇》:破空而来,文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咏明妃者,此首第一;欧阳修、王安石诗犹落第二乘。《读杜心解》:结语“怨恨”二字,乃一诗之归宿处。……中四,述事申哀,笔情缭绕。“一去”,怨恨之

杜甫诗三首原文翻译 第五篇_人教版文言文翻译全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1、童趣(沈复) 19页

2、《论语》十则 43页

(1-4)、古代诗歌五首 65页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3、伤仲永(王安石)

4、木兰诗

5、口技(林嗣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6、桃花源记(陶渊明)

7、核舟记(魏学洢)

8、大道之行也(《礼记》)

(5-7)、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9、三峡(郦道元)

10、观潮(周密)

11、湖心亭看雪(张岱)

(8-11)诗四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岳阳楼(陈与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12、与朱元思书(吴均)

13、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14、马说(韩愈)

15、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2-16)、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6、小石潭记(柳宗元)

17、岳阳楼记(范仲淹)

18、醉翁亭记(欧阳修)

(17-21)、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19、陈涉世家(司马迁)

20、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2-26)、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21、公输 《墨子》

22、鱼我所欲也 《孟子》

23、曹刿论战 《左传》

24、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4、《诗经》两首 关睢 蒹葭

七年级上册

1.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2.《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3.古代诗歌五首

一、《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三、《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杜甫诗三首原文翻译】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四、《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5.《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

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七年级下册

1.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3.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丈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杜甫诗三首原文翻译 第六篇_杜甫诗三首赏析

杜甫诗三首赏析含答案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

(1)岱宗夫如何(岱宗:泰山 如何:怎么样 青:山色 未了:不尽)

(2)造化钟神秀(造化: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神奇秀丽)

(3)荡胸生曾云(荡胸:心胸摇荡 曾:通“层” )

(4)会当凌绝顶(会当:终当,终要 凌:登,乘 绝顶:极顶,顶峰)

(5)家书抵万金(抵万金:极言其难得、可贵 抵:值得)

(6)浑玉不省簪(浑:简直 胜:能够承受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7)老翁逾墙走(逾:越过 走:逃跑)

(8)吏呼一何怒(一何:多么)

(9)有孙母未去(去: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

(10)犹得备晨炊(犹得:还能够)

(11)城春草木深(城:长安城 草木深:草木丛生)

(12)白头搔更短(白头:白发 搔:用指甲挠 短:稀疏短少)

(13)烽火连三月(烽火:“安史之乱”的战火 三月:虚数,指时间长)

《望岳》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望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高大雄伟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

2.“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 高大雄伟 的特点;

3.“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神奇秀丽 的特点。(2分)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参天耸立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 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

5.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2分)

“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6.请从“割”字入手,对“阴阳割昏晓” 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是什么?(2分)

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

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分)

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10.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示例1: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示例2: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示例3: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春望》

1.

2.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 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 ”从中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3.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实际上是写 草茂人稀 , 荒凉萧条 ,物是人非的社会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

4.这首诗前四句触景伤怀,写春望之景;后四句忧时伤乱,写春望之情。全诗表达了 感时忧国、思家悲己 的主题。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2分) 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6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忧国思家的情怀。

7.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的意思是“感怀时局,见到花开不禁伤心落泪;怨恨离别,听到鸟鸣不由心惊。作者移情于物的拟人手法,具体写了自己在这个春天里的特殊感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

8.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自选角度赏析。

诗歌的前四句是春望之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很有层次。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感时伤世之情。

9.自选角度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诗三首原文翻译】

通过对肖像这一细节描写,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0.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

【杜甫诗三首原文翻译】

一位满头白发的诗人面对沦陷的山河,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石壕吏》

1.文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一男附书至 , 二男新战死 。

2.文章的写作背景是“ 安史 之乱”,这是指 安禄山 和 史思明 两人发动的叛乱。

3.《石壕吏》的姊妹篇是 《新安吏》 和 《潼关吏》 。

4.翻译句子。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好像听到隐隐约约的哭声。

5.“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

“老妪”被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诗句可以为证。

6.有人说唐军镇压“安史之乱”是正义的,老翁逃走是不爱国的表现。你是怎么看的?请谈谈你的理由。

应从人民遭受苦难之深重的角度,体谅老翁的行为。

7、为诗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

第一层: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写“致词”的由来。 第二层:第二、三段,诗的主体,写老妇的“致词”。

第三层:第四段,事情的结尾。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8. 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 三男邺城戍

(2)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二男新战死

(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 出入无完裙

(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 听妇前致词

9. 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_安史之乱_”,揭示主题

杜甫诗三首原文翻译 第七篇_初中文言文原文译文

《论语》十则

原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â)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2.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â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 子曰:“由,诲(huì)女(rǔ)【通假字:通“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通假字:通“智”】也。”(《为政》)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译文:

1. 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时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和我一起讨论问题,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竭力了呢?

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

3.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

做别人的老师了。”

4.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

习,就会感到困惑而无所适从。”

5. 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6. 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德才不兼备的人就

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7. 孔子说:“在几个人里,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在其中。选择他们的

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85296/

推荐访问:高中杜甫诗三首翻译 杜甫诗三首翻译ppt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