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世说新语德行

世说新语德行

时间:2018-08-09   来源:经典语录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语录】

世说新语德行 第一篇_世说新语 德行

德行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①。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②。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③。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人廨。”④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⑤。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1]

【注释】

①陈仲举:名蕃,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成,反被害。按:这一句说他的言行是士人、世人的榜样。士:读书人。

②登车揽辔:坐上车子,拿起缰绳。这里指走马上任。揽,拿住。辔,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③豫章:豫章郡,郡的首府在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县)。太守:郡的行政长官。徐孺子: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

④主簿:官名,主管文书簿籍,是属官之首。白:陈述;禀报。府君:对太守的称呼。太守办公的地方称府,所以称大守为府君。廨(xiâ):官署;衙门。

⑤式商容之闾: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外立标志来表彰他。式,车上跽曰式,跽就是长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世说新语笺校》中华书局出版),另一说,等于表彰,表扬,恐欠妥,;商容是商纣时的大夫,当时被认为是贤人;闾,指里巷。[1]

【译文】

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2.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①

【注释】

①周子居:名乘,字子居,东汉时人,不畏强暴,陈仲举曾赞他为“治国之器”。时月:时日。黄叔度:名宪,字叔度,出身贫寒,有德行,得到时人赞誉。

【译文】

周子居常说:“我过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庸俗贪婪的想法就又滋长起来了!”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①;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②。人间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③。”

【注释】

①郭林宗:名泰,字林宗,东汉人,博学有德,为时人所重。造:到..去,造访。袁奉高:名阆(làng),字奉高,和黄叔度同为汝南郡慎阳人,多次辞谢官府任命,也很有名望。曾为汝南郡功曹,后为太尉属官。郭泰说他的才德像小水,虽清,却容易舀起来。“车不”两句:车不停轨、鸾不辍轭两句同义,指车子不停留,这里形容下车时间短暂。轨,车轴的两头,这里指车轮。鸾,装饰在车上的铃子,这里指车子。轭,架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②弥日:终日;整天。信宿:连宿两夜。

③汪汪:形容水又宽又深。陂(bēi):湖泊。器:气量。

【译文】

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奉高,见面一会儿就走了;去拜访黄叔度,却留宿一两天。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叔度好比万顷的湖泊那样宽阔、深邃,不可能澄清,也不可能搅浑,他的气量又深又广,是很难测量的呀!”

4.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①。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②。

【注释】

①李元礼:名膺,字元礼,东汉人,曾任司隶校尉。当时朝廷纲纪废弛,他却独持法度,以声名自高。后谋诛宦官未成,被杀。风格秀整:风度出众。品性端庄。高自标持:自视甚高;很自负。名教:以儒家所主张的正名定分为准则的礼教。

②升其堂:登上他的厅堂,指有机会接受教诲。龙门:在山西省河津县西北,那里水位落差很大,传说龟鱼不能

逆水而上,有能游上去的,就会变成龙。

【译文】

李元礼风度出众,品性端庄,自视甚高,他要把在全国推行儒家礼教、辨明是非看成自己的责任。后辈读书人有能得到他教诲的,都自以为登上了龙门。 [1]

5.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①

【注释】

①荀淑:字季和,东汉颍川郡人,曾任朗陵侯相(所以下面第6则中又叫荀朗陵)。他和钟皓(字季明)两人都以清高有德,名重当时。尚:超过。

【译文】

李元礼曾经赞叹荀淑和钟皓两人说:“荀君识见高明,人们很难超过他;钟君有最美好的德行,却是可以学习的。”

6.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①。长文尚小,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徐六龙下食②。文若亦小,坐着膝前③。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④

【注释】

①陈太丘:名?,字仲弓,曾任太丘县长,所以称陈太丘。古代常以官名称人。元方、季方:都是陈寔的儿子,元方是长子,名纪,字元方;季方是少子,名湛,字季方。父子三人才德兼备,知名于时。下旬的长文是陈?的孙子陈群。

②叔慈、慈明、六龙:荀淑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叔慈、慈明是他两个儿子的名字,其馀六人就是这里所说的六龙了。下旬的文若是荀淑的孙子荀彧,字文若。应门:照管门户,指开门迎送宾客等事,这里指迎接。下食:上菜。

③膝前:膝上。“前”是泛向性的,没有确定的方位意义。

④太史:官名,主要掌管天文历法。真人:修真得道的人,此指德行最为高洁的人。关于“真人东行”一语,余嘉锡氏以为“此盖好事者为之,本无可信之理。据《汉杂事》所载,殆时人钦重太丘名德,造作此言,与荀氏无与焉。”(见(世说新语笺疏)第8页)

【译文】

太丘县县长陈皇去拜访朗陵侯相荀淑,因为家贫、俭朴,没有仆役侍候,就让长子元方驾车送他,少子季方拿着手杖跟在车后。孙子长文年纪还小,就坐在车上。到了荀家,荀淑让叔慈迎接客人,让慈明劝酒,其馀六个儿子管上菜。孙子文若也还小,就坐在荀淑膝上。这时候太史启奏朝廷说:“有真人往东去了。”[1]

7.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①”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侧之高,下有不测之深②;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③。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

①家君:父亲。对自己或他人父亲的尊称。荷(hâ):担当;承受。

②阿(ē):山的拐角儿。切(rân):长度单位,一何等于七尺或八尺

③渊泉:深泉。

【译文】

有人问陈季方说:“您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德,而担负了天下如此崇高的声望?”季方说:“我的父亲就好像是生长在泰山山腰的一株桂树,上面是万丈高的陡壁山峰,下面有深不可测的深渊;树顶被甘露沾湿,树根为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又哪里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所以我不知道我父亲有什么功德。”

8. 陈元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注释】

①咨:询问。

②“元方”两句:指两人论排行有长幼之别,论功德就难分高下。按:这两句不会是陈?的原话,因为父亲不会

称呼儿子的字。

【译文】

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有杰出的才能,他和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事业和品德,两人争执不下,便去问祖父太丘长陈?。陈寔说:“元方很难当哥哥,季方也很难当弟弟。”

9.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①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②。

【注释】

①荀巨伯:东汉人,因重视友谊而闻名。胡:古时西方、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胡。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②班军:班师;出征的军队调回去。

【译文】

荀巨伯到远处探望朋友的病,正好碰上外族强盗攻打郡城,朋友对巨伯说:“我这下活不成了,您可以走了!”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您,您却叫我走;损害道义来求活命,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干的事吗!”强盗进了郡城,对巨伯说:“大军到了,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男子汉,竟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扔下他,宁愿我自己代朋友去死。”强盗听了互相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有道义的国家!”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了,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1]

10.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①。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②。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③。

【注释】

①华歆:字子鱼,汉桓帝时为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太尉。同邴原、管宁一起在外求学,三人很友好,当时人们称他们三人为一龙,说华歆是龙头。管宁是龙腹,邴原是龙尾。闲室:静室,这里指家庭。朝典:朝廷的礼仪。 ②恣:任凭。柔爱:和睦、友爱。

③二门:两家。雍熙:和乐。轨:法则;准则。

【译文】

华歆对待子弟很严肃,虽然是在家里,礼仪也像在朝廷上那样庄敬严肃。陈元方兄弟却是尽量实行和睦友爱的办法。但是两个家庭内部,都没有失掉和睦安乐的治家准则。

1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①。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

①捉:握;拿。掷:扔;抛。

②席:坐席,是古人的坐具。轩冕:大夫以上的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这里是指有达官贵人过门。宁、歆:上文称管,这里称宁,同指管宁;上文称华,这里称歆,同指华歆。古文惯例,人名已见子上文时,就可以单称姓或名。废:放弃;放下。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12.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①。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②。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③。”

【注释】

①王朗:字景兴,汉末为会稽太守,人魏后官至司徒。识度:识见、气度。

②蜡(zhà):祭祀名,古代一种年终祭祀,在十二月合祭万物之神。燕:通“宴”。

③形骸之外:指表面的东西。形骸:指人的身体。

【译文】

王朗常常在识见和气度方面推崇华歆。华歆曾经在蜡祭那天把子侄聚到一起宴饮,王朗也学他的做法。有人向张华说到这事,张华说:“王朗学华歆,都是学些表面的东西,因此距离华歆越来越远。”

1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①。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②!”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

①避难(nàn):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动乱。辄:立即;就。

②疑:迟疑;犹豫不决。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译文】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14.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①。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②。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③。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所得被④。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注释】

①王祥:字休征,魏晋时人,是个孝子。因为侍奉后母,年纪很大才进入仕途,官至太常、太保。

②好:美好;优良。

③守:守护。指防止风雨鸟雀糟蹋。

④时:有时。

⑤暗斫(zhuó):偷偷地砍杀。

⑥私:小便。

【译文】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非常小心。他家有一棵李树,结的李子特别好,后母一直派他看管着。有时风雨忽然来临,王祥就抱着树哭泣。有一次,王祥在另一张床上睡觉,后母亲自去暗杀他;正好碰上王祥起夜出去了,只砍着空被子。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为这事遗憾不止,便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自己。后母因此受到感动而醒悟过来,从此就当亲生儿子那样爱他。

15.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①。

【注释】

①阮嗣宗:阮籍,字嗣宗,魏代人,竹林七贤之一,是著名的文学家。在大将军,晋文王司马昭辅政时,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步兵校尉。对可马氏的黑暗统治抱消极抵抗的态度,谈玄学,纵酒,不议论别人,行为狂放,不拘礼法。玄远:奥妙深远。臧否(Pǐ):褒贬;评论。

【译文】

晋文王称赞阮嗣宗是最谨慎的,每逢和他谈话,他的言辞都很奥妙深远,未曾评论过别人的短长。

16.王戎云:“与稽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①。”

【注释】

①嵇(jī)康:字叔夜,任魏朝中散大夫,世称稽中散,与阮籍等称竹林七贤,为人内心谨慎,而行为狂放,崇尚老庄哲学,借以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后遭诬害,被司马昭处死。

【译文】

王戎说:“和嵇康相处二十年,未曾看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17.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①。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②。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③?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④。臣以和峤生孝,

王戎死孝⑤。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注释】

①王戎:字浚冲,晋代人。受命征伐吴国,吴国平定后,封爵安丰侯。任光禄勋、吏部尚书,因母亲丧事离职。服丧期间,不拘礼制,饮酒食肉,但面容憔悴。和峤(qiáo):字长舆,任中书令、尚书,因母亲丧事离职。服丧期间,谨守礼法,量米而食,不多吃饭,但不如王戎憔悴。大丧:父母之丧。

②鸡骨支床:指骨瘦如柴,意同下文的哀毁骨立。

③刘仲雄:名毅,字仲雄,为人刚直,任司隶校尉、尚书左仆射。卿:君称臣为卿。数(shuò):屡次;经常。省(Xǐng):探望。不:同否。

④哀毁骨立:形容悲哀过度,瘦弱不堪,剩个骨架立着。

⑤生孝:指遵守丧礼而能注意不伤身体的孝行。死孝:对父母尽哀悼之情而至于死的孝行。

【译文】

王戎和和峤同时丧母,都因为尽孝得到赞扬。王戎骨瘦如柴,和峤哀痛哭泣,礼仪周到。晋武帝对刘仲雄说道:“你经常去探望王戎、和峤吗?听说和峤过于悲痛,超出了礼法常规,真令人担忧。”仲雄说:“和峤虽然礼仪周到,精神状态没有受到损伤;王戎虽然礼仪不周,可是伤心过度,伤了身体,骨瘦如柴。臣认为和峤是生孝,王戎是死孝。陛下不应为和峤担扰,而应该为王戎担忧。”[1]

王戎

18.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①。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②。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③裴曰:“损有徐,补不足,天之道也④。”

【注释】

①梁王、赵王:梁王,司马肜(róng),司马懿的儿子。晋武帝(司马懿的孙子)即位后,封梁王,后任征西大将军,官至太宰。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的儿子。晋武帝时封赵王,晋惠帝时起兵反,自为相国,又称皇帝,后败死。

②裴令公:裴楷,字叔则,官至中书令,尊称为裴令公。二国:指梁王、赵王两人的封国。国是侯王的封地。恤:周济,中表:指中表亲,跟父亲的姐妹的子女和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

③或:有人。

④天之道:自然法则;天理。

【译文】

梁王和赵王是皇帝的近亲,贵极一时。中书令裴楷请求他们两个封国每年拨出赋税钱几百万来周济皇亲国戚中那些贫穷的人。有人指责他说:“为什么向人讨钱来做好事?”裴楷说:“破费有馀的来补助欠缺的,这是天理。”

19.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①。及与之言,理中清远②。将无以德掩其言③!”

【注释】

①太保:指第14则中的王祥。王祥曾任太保之职,这里以官名代人名。正始:三国时魏帝曹芳年号。能言:指能清谈。魏晋时士大夫崇尚清谈,主张不务实际,专谈玄理,这形成了一种风气。

②理中:恰当的义理;正理。按:《晋书?王祥传)作”理致”(义理和情致)。

③将无:恐怕..吧,用来表示猜测而意思偏于肯定。

【译文】

王戎说:“太保处在正始年代,不属于擅长清谈的那一类人。等到和他谈论起来,原来义理清新深远。他不以能言见称,恐怕是崇高的德行掩盖了他的善谈吧!”

20.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①。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濬冲必不免灭性乏讥②。”

【注释】

①王安丰:就是第17 则中的王戎。艰:父母丧。至性:纯真的天性。

②灭性:指因为哀伤过度而毁灭性命。《孝经·丧亲章》“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所以哀伤过度而丧命,古人认为是不合圣人之教的。

【译文】

世说新语德行 第二篇_《世说新语》“德行”门分析

《世说新语》“德行”门分析

魏晋是我国小说的萌芽和成长期,《世说新语》是这一时期佚人小说的集大成之作,该书由刘宋临川王刘义庆及其门客集体编撰而成,内容辑录由汉末至两晋时期的上层名士的高谈异行,反映了汉晋时期的人的生活面貌。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以多个不同视角,生动而有趣的透视出士人的精神面貌,世事的推迁变化,人物的交游鉴赏,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历史上思想大变革,社会大动荡的特殊时代的人物和历史的千姿百态的画卷。下面分析该书首门“德行”门篇如下。

一.释“德行”为何为首门

汉代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统治阶级的御用思想,期流靡所及,易风化俗,中国的社会亦渐成为儒家的社会。孔子提倡仁、礼。所谓“仁者,爱人也,亲亲为大”,而礼则是达到仁的工具和手段。儒家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尊卑长幼的等级秩序,倡导合乎礼仪规范的伦理型社会。延至魏晋,重视个人品德修养仍是流行的社会风尚,《世说新语》作为一部记录士人的言谈轶事的小说,自然会反映这一社会的个人评价观念。

汉代征人选官用察举征辟之法,根据其人的学识品行和在乡里的影响来甄别人物才性,选材任贤,提拔道德方正行为高洁之人委以官职。所以当时的名士和一般老百姓皆大多重视自己的言语、行为的社会效果,以求获得好的社会声誉,作为自己进身入仕之阶。从上面两个因素里可以看出,作为一部文学名著,《世说新语》特选德行为首门,正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需求和政治需求。

二.自然和名教

自然和名教是魏晋玄学的中心问题。自然者,既为大自然,也为人之自然之本性。名教者,以名分为教,即以官长君臣之义为教,核心是“三纲五常”。汤用彤先生根据魏晋名士对上述问题的不用回答,将他们分为“温和派”和“激烈派”。 “温和派”并不特别看重名教,但也不主张废除名教,如何晏、王弼等;“激烈派”则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认为名教是虚伪的政治工具,是扼杀人性的毒药。在德行门中,后者的代表人物阮籍“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玄远者,不著色相意在言外,要求听着得意而忘言;又如嵇康,“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阮稽二人都是虽受政治高压,却不违背自己真性情的典型例子。人生而禀好、恶、喜、怒、哀、乐之情,喜则笑,哀则泣,魏晋时代受礼教的约束,士人的常情的宣泄方式也不同,如德行17,载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不拘礼制”遭大丧,“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而和峤“虽备礼而神气不损,”从对比中看出,王戎知礼更不违情,一任本真性情之流露奔放,是纯真;和峤虽哀但却备礼,却有矫情之嫌。又如23,写王平子,胡母彦国“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这是藐视礼法,追求至情的极端表达。拿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类张扬个性突出自我的行为虽极端,但也是符合今天个性化的时代要求的吧。

三.魏晋人的价值观

1.道德观

《论语﹒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朱熹注曰: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儒家倡孝,希望建立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有利于人伦教化和实际统治。魏晋易代之际,出于统治的需要,司马集团更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这样受文化和政治上的熏陶与压迫,当时士人很注重孝礼,如晋书《何曾传》载何曾“性至孝,闺门整肃,自少及长,无声乐癖性之好。年老之后,与妻相见,皆正衣冠,相待如宾,己南向,妻北向,再拜上洒,酬酢既毕便出。”德行门中也有不少记叙时人行孝的故事,孝的行为的具体表现形态各不相同,如和峤的生孝,王戎的死孝,陈遗的纯孝等等,这种种描绘,反映了当时人们孝的观念的深入人心。提倡孝行,一方面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使家庭和睦,但从消极的

影响看,孝的过激表现或许未尝不是对人谋取声望、攫取私利的一种手段,就拿当权的司马氏集团来说,极力倡孝,而自己却演出了“八王之乱”这样骨肉相残的悲剧,这又怎会是“孝”呢?

2、品鉴人物

魏晋时选官用察举法,故时人多喜欢品评人物流为世风,论才性,研根本,故名家之书多矣。如刘勋的《人物志》,仲长统的《乐志论》,徐干的《中论》。德行门中写周乘评价黄宪“如颜子复生”并自谦“鄙吝之心已复生亦”,体现出黄宪安贫乐道的君子贤能和周乘严格自律的道德追求。

《世说新语》中的品鉴人物之言,多是意在言外之语,寄意玄远遥深,给人以简、清、幽的审美心理感受。如3中,郭泰评黄宪“汪汪如万顷之波,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在这句话中,郭泰以比喻的手法,赞美黄宪胸怀的宽广,性情的沉稳。品议人物是魏晋特殊的文化现象,品议语言更是文学语言之奇葩。

3、义、利关系

汉晋时代,人们很重视“义”这一个性品格,如著名的“桃园三结义”,虽无史实,却也反映了当时“义”的观念的盛行。怎样处理义、利关系,也是衡量一个人品格高低,识度大小的重要尺度。儒家教导人们,要弃不义之利如敝履,如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也反对见利忘义的卑鄙行为。同样在德行门中,义和孝同是作者所推崇宣扬的良好美德:9中荀巨伯决不“败义以求生”’,而“宁以我身代友人命”,不弃友人于贼前,这种义薄云天、气贯长虹的壮举竟然震慑住贼人,而令其惭而退;25中顾荣施己食于炙人,而得炙人救命之报,这是知恩图报,好人有好报的事例;28中邓攸避难携二子,危急中舍己子而全兄子,这是舍己救人之义;31中庾亮杀的卢马,是舍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谋私利之义。总之,德行门中所描写的时人的有义之举,令我们看到了一千多年前汉晋人的高尚的个人情操,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处理义、利关系的标杆,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也大有启发和裨益 。

四德行门中的文学

1、 人物

文学作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描绘人物有多种手段,如行动,语言,心理等。德行门中,首先是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陈蕃的胸怀大志,王祥的至人至孝,荀巨伯的重情重义,谢安顺其自然的教育方法,以及更为奇特的如简文帝“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迹,视以为佳”的怪癖行为等等,描写手段象动作描写,如24,郗鉴“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形象地描绘了郗鉴谋取食物的巧妙、哺育二子的艰辛和拳拳爱心;心理描写,如38,写范宣年幼份指,人问其痛,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体现出一个儿童是如何地承受着身体痛苦和礼之束缚的双重心理压力。

2,语言

《世说新语》中最精彩的要数语言了,鲁迅先生评其是“记言则玄远冷”,德行门中的语言描写,确实如风行水上,如月朗星稀,冷冷然高远不可捉摸。如郭泰评黄宪“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陈湛评父亲: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 ,下为渊泉所润“等等。语言优美萧散,引物譬类得体。

作为魏晋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最突出的文学成就是作者所着力刻划的人物,大多具有栩栩如生的个性特征,片言只语却能窥其神理,凸出一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为后人从事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借鉴。

总之,《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名作作者塑造人物,描摹世事,让我们看到了

汉晋时代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历史和人文画卷,折射出在中国社会大动荡时期,士人们对理想的幻灭和追求,心灵上的挣扎和呼喊,有不屈的抗争也有肆意的奸 侫 ,有悠远的玄思,也有机智的妙答,在中国文学史,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值得深入研究。

世说新语德行 第三篇_世说新语期末测试答案请百度

1

【多选题】(20分)

“五经”是指下面那些书? A. 《易经》(《周易》) B. 《诗经》 C. 《尚书》 D. 《礼记》 E. 《春秋》 F. 《左传》 G. 《论语》 H. 《孟子》 I. 《大学》 J. 《中庸> K. 《孝经》 正确 20分 2

【单选题】(20分)

中国文化的第一次高峰出现在何时? A. 春秋战国 B. 秦汉时期 C. 魏晋时期 D. 唐宋时期 E. 明清时期 正确 20分 3

【多选题】(20分)

先秦诸子百家对中国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哪两家?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E. 农家 F. 杂家 G. 阴阳家 H. 纵横家 I. 兵家 正确 20分

1

【多选题】(5分)

下列著作属于中国传统“五经”的著作有:

A. 《周易》

B. 《道德经》

C. 《诗经》

D. 《礼记》

E. 《三字经》

F. 《九阴七经》

G. 《尚书》

H. 《史记》

I. 《春秋》 2

【多选题】(5分)

中国传统文化百家中居于前三位的是:

A. 纵横家

B. 儒家

C. 法家

D. 道家

E.

F. 科学家

G. 墨家 3

【多选题】(5分) “四书五经”中“四书

”是指:

A. 《尚书》

B. 《世说新语》

C. 《国语》

D. 《论语》

E. 《荀子》

F. 《礼记》

G. 《大学》

H. 《孟子》

I. 《庄子》

J. 《中庸》 4

【单选题】(5分)

下列著作中属于“前四史”的是:

A.

1.《宋史》 2.《齐史》

3.《梁史》 4《陈史》

B.

1.《隋史》 2.《唐史》

3.《元史》 4.《明史》

C.

1.《史记》 2.《汉书》

3.《三国志》 4.《后汉书》

【世说新语德行,】

D.

1.《史记》 2.《汉书》

3.《后汉书》 4.《三国志》

E.

1.《宋史》 2.《元史》 3.《明史》 4.《清史》 5

【单选题】(5

分)

下列两组著作著作属于《诸子集成》的是:

A.

1、《老子道德经》2、《庄子》3、《管子》4、《列子》5、《墨子》6、《荀子》7、《尸子》8、《孙子》9、《孔子集语》10、《晏子春秋》11、《吕氏春秋》12、《贾谊新书》13、《春秋繁露》14、《扬子法言》15、《文子缵义》16、《黄帝内经》17、《竹书纪年统笺》18、《商君书》19、《韩非子》20、《淮南子》

21、《文中子中说》22、《山海经》。

B.

1、《论语》 2、《孟子》 3、《荀子》4、《老子》5、《庄子》6、《列子》 7、《墨子》 8、《晏子春秋》 9、《管子》 10、《商君书》11、《慎子》12、《韩非子》13、《孙子》 14、《吴子》15、《尹文子》16、《吕氏春秋》17、《淮南子》18、《新语》 19、《法言》 20、《盐铁论》21、《论衡》22、《申鉴》23、《潜夫论》24、《抱朴子》25、《世说新语》 26、《颜氏家训》。 6

【单选题】(5分)

下列人物中明确提出“国学”

概念的代表人物是:

A.

曾国藩

B. 严复

C.

D. 陈独秀

E. 鲁迅

F. 章士钊

G. 邓实

H. 季羡林 7

【单选题】(5分)

《世说新语》一书总“三十六门”的前四门属于:

A. 孔门四圣

B. 孔门四科

C. 孔门十哲

D. 孔门七十二贤 8

【多选题】(10分)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21》:

“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两周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

作者在这里写王浑之死用了一个“薨”字,所运用的是:

【世说新语德行,】

A. 寓褒于贬

B. 寓贬于褒

C.

D. 先抑后扬

E. 春秋笔法

F. 先扬后抑

9

【单选题】(5分)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69874/

推荐访问:世说新语德行荀巨伯 世说新语德行殷仲堪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