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不在中间的词

不在中间的词

时间:2018-08-07   来源:经典语录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语录】

不在中间的词 第一篇_关于《明明自在心》中的词语

关于《明明自在心》中的词语

蔡悟一

2016.2.13

《明明自在心》名词,源于经教名词。然其义宏深,各界众生,随根而解。我等凡夫,根性浅钝,领会圣言,未必如义。虽随修学前进,或有一点悟处。但未得正法,往往“进一退九”,离真如实相甚远。此时,其中几个名词,暂有如下之解,不知是否如义,敬请诸君上人赐教。

1,见空。

“缘起性空”,一切法都因缘所成,无自体、无自性。诸法实相,当体即空。一切法,无所有,究竟空,不可得。《金刚经》云:“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因此,见空者,非圣贤莫属,我等凡夫应向圣贤之道。由于未能见空,即见不到事实真相,本有的佛性智光转为妄见,固执我见情见,妄想执著,烦恼障碍重重。《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般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以,见空才能离苦得乐。

2,非空。 非空妙有,真心真如,无所不在。《楞严经》说:真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真心无量无边,无所不包、无所不具。它遍一切处、遍一切物。“佛说诸法空,为除诸有故;若或着于空,诸佛不能度”。着于空,灵明真空变为顽空,在顽空中成就了四大妄色,而起妄想妄见。

3,非非空。

着空着有都是边见,“非有非空”,不落二边,也不执中道,因此,非空也空。佛性遇缘则显,缘尽则隐,非生非灭,非非空也。

4,无学。

真如佛性,本来俱有,非学所得,由悟所证。为学日益属凡知,为道日损是圣道。因此,无学无为近于道。

5,无智。

智为能证真如之心,能证诸法之智与所证诸法皆空,因此,诸法实相为空智。无智则无不智,无智为大智,普遍智。 6,无得。

《心经》云:“以无所得故,远离颠倒梦想,究竞涅盘”。无智所证不可得,因此,证无得才是果德,无得而无所不得。

7,念阿弥陀。

《无量寿经》云:“敬于佛者,是为大善。实当念佛,截断狐疑。拔诸爱欲,杜众恶源。游步三界,无所挂碍,开示正道”。慈悲至极阿弥陀,四十八愿度众生,凡圣同收往极乐,不退永进至成佛。

8,声声。

声声念佛报佛恩,妄想渐少显真心。净念相继念佛去,念来念去念自心。因此,声声不断,功夫成片。

9,观自在心。

观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自在无碍,自由通畅,园融俱徳。观自在是观世音菩萨圣号。“自在”有很深密的意思。“自在”就是自性、自心。“观自在者”,就是“了了见心,了了见性”。

10,明明。

明了阿弥陀佛光明善好,普照十方。《无量寿经》云:“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义光。”观念佛之心明明发光,作佛之心光明如佛。 念佛法门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宗旨。黄念祖居士说,《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暗合道妙。前两句:“见空非空非非空,无学无智也无得。”空无而无所住。后两句:“但念声声阿弥陀,回观明明自在心。”生念佛之心。无住生心,道妙成道。

附:1,

明明自在心

蔡悟一

2016.1.28

见空非空非非空,

无学无智也无得。

但念声声阿弥陀, 回观明明自在心。

附:2,

广济桥

蔡悟一

2015.12.15

广济功德桥,

横渡韩江水。

接引上金山,

明心登彼岸。

不在中间的词 第二篇_醉翁亭记练习题(有答案)

八年级下《醉翁亭记》小测练习题

一,完成填空

1,本文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 永叔 ,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醉翁亭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作者在文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作者政治理想以及 旷达情怀。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名之者谁( 命名 )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象鸟张开翅膀的样子)(靠近) ....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散开) ..

⑤野芳发而幽香 (香花)(开放) 6.临溪而渔(到)(捕鱼) ....

⑦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 ⑧树林阴翳(遮蔽 ) ...

⑨觥筹交错。(交相错杂) ⑩已而夕阳在山 (不久) ....

11.林壑尤美 (特别) 12.泉香而酒冽。(清) ..

1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幽深秀丽) 14、得之心而寓之酒 。(寄托) ....

15、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繁茂) 16、伛偻提携。(驼背 这里指代老人 搀扶指小孩) .....

17、杂然而前陈者 。(杂乱的样子)(在面前)(摆开)18、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

19、苍颜白发。(脸色苍白) 20、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的样子)(在) .....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而岩穴暝 。(凝聚) 开。( 雾气 )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 ) ②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

。( 归依) 临 (到) ..

④ 风 。 ( 面对 ) ③( 称 ) 于泉上者。( 靠近) ..

太守谓谁 ( 是 ) 其间( 在 ) ..

其乐 (乐趣、以„为乐、快乐)⑥....

(快乐 ) (语气词 吧 ) ..

泻出于 ( 表修饰 ) .

朝而往(表修饰 ) ⑧ 两峰之间者( 从 ) ..

泉香而酒冽 ( 表并列 ) 泉上者( 在 ) ..

禽鸟乐( 表顺承 )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表转折 ) ( 茂盛 ) ..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 ⑨ 者( 秀丽 ) ..

寓之酒( 表并列 ) .

四、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教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 ...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

①名之者谁?( 亭 )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山水之乐 )

3.以上文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用意不在此而在彼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中的“此”所指代的是 醉翁亭

5.醉翁亭的建造者是 山之僧智仙也 ,命名者是 太守自谓也

6.这段文字的写景部分有一定的顺序。作者首先写 远景 ,其次写 近景 。

7.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是 写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由来 。

8、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比喻 ) ②.锦鳞游泳。( 借代 )

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拟人、对偶) ④.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借代) ⑤.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设问) ⑥.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夸张 )

10.翻译下面的语句。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游赏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罢了。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

11.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环滁皆山也。

12.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3.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4.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15.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二)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

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意:情趣 ②寓:寄托 ③得:领会 ④辄:就

⑤上下 ⑥去 离开 ⑦而 表承接

2.贯穿文段主体的一个词是: 乐 。

3.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 。

4.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常识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号 曰 翁 也 ②,而 不 知 守 之 乐 其乐

5.“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滁州人、宾客

6.“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醉翁亭记》

7.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8.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醉能同其乐

9.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衬托太守之乐

10.“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 , 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当那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到傍晚云雾凝聚,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的变化,正是山间早晚的景象。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盛开,幽香阵阵;林木繁盛,枝叶成荫;天高气爽,秋霜洁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这是山间四季的景象。

③、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出去,傍晚回来,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乐趣也就无穷无尽了。

2.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文段先写 朝暮 之景,再写 四时 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

5.文中描写春季景色的是:野芳发而幽香

6.文中描写秋季景色的是;风霜高洁

7.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 水落石出 ,它现在的意思。

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就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8.“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

(四)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1.把下列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②、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2.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 滁州人、宾客、太守 乐

3.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 众宾欢也

4.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 的语句。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5.“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大意。写滁州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7.文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滁人游 ③太守宴 ③众宾欢 ④太守醉

8.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9.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B )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不在中间的词 第三篇_关于轻声词

关于“轻声词”

【 文献号 】1-539

【原文出处】语文建设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901

【原刊页号】24~27

【分 类 号】H1【不在中间的词,】

【分 类 名】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905

【 标 题 】关于“轻声词”的若干疑难问题

【 作 者 】邵敬敏

【作者简介】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200062

【 正 文 】

“轻声词”是普通话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经常引起争议的课题。所谓“轻声词”,从性质上

来讲,有两种情况:

第一,是词的内部问题,属于构词法范畴。它的特点是不能类推,某种结构的词中间有某个音节念成轻声

,并不等于其他相同结构的词的那个音节也一定念成轻声。因此,它需要逐个来确定。 第二,是词的语法问题,属于语法学范畴。它的特点是可以类推,即当这个词出现在某个句法位置时,它

就需要念成轻声。

当然,这两种情况也不是绝对没有关系的,比如“兔子”“木头”的“子”“头”要念轻声,既是构词法

的问题,也是语法学的问题。

第一类词又有两种类型:

1.在普通话中必须念成轻声,如果不读轻声,就不像普通话了。例如:桌子、椅子、木头、砖头(带后缀

),弟弟、妹妹、星星、娃娃(重叠式),葡萄、萝卜、玻璃、哆嗦(连绵词),买卖、动静、东西(正反词

)。

这还包括一些汉字同形,就依靠念不念轻声来区别词义或词性的词语。例如:地下、兄弟、眉目、大意(

区别词义),报告、练习、公道、风光(区别词性)。

2.作为北京话,应该念轻声,但是,作为普通话,念轻声还是不念轻声,应该都是允许的。如果说它的内

部还有区别的话,那就是有一部分如果不念轻声,语感上会不大舒服,也就是说,大多数的人比较倾向于念轻

声。例如:大夫、消息、豆腐、便宜。还有一部分,一般人,特别是方言区的人基本上不念轻声的,或者说念

不念轻声词,既不区别意义,在语感上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这类词语,就不必鼓励或提倡大家去学念轻声了

这两部分词语的区别,应该作一个专门的研究,提出一个标准,列出一张词汇表格,以方便方言区人士的

学习。【不在中间的词,】

第二类词也有两种类型:

1.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读轻声,这一类不必讨论。例如:助词“了”“着”“过”“的”“地”“得”“

们”;语气词“啊”“吧”“吗”“么”“呀”。

2.有时候念轻声,有时候不念轻声;有的地方要念轻声,有的地方不念轻声。不但标准不统一,而且常常

还会有特例。而有关的教材或论著则往往含糊其词,或者互相矛盾,甚至一本著作内部也自相矛盾,现在根据

们在教学和教材编写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列举出来并且略作分析。

一、方位词“下”。

我们先来看看一些教科书和专业书是怎么说的:

第一,《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1986年132 页)在列举有规则的轻声现象时,第5项特别指出:

方位词或词素。例如:家里、桌子、地下、那边

第二,《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1988年106 页)对这个问题则认为: 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有时读轻声。例如:

桌子上、屋里、山上、树上、地下、地底下、屋子里、这边

第三,《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鲁允中1995年26页)也提到方位词常用的有“上”“下”“里”“边儿

”“面儿”,指出“这些方位词,若接在其他名词的后边儿,一般都读轻声”。

以上三本书都提到方位词“下”如果出现在其他名词后面,应该念为轻声。但是另外几本词典以及有关文

【不在中间的词,】

件却持不同意见。请看:

第四,《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下”去声条目,举的例是“山下”。 第五,《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语文出版社1998年)“下”去声条目,举的例是“楼下”。 第六,《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88年,以下简称“正词法”)在1.2“名词和后面的方位词, 分

写”所举的例是“树下”(去声)。另外说明“已经成词的,连写”,举的例是“地下”(轻声)

两本《现代汉语》所举的例没有错,问题在于不能进行类推。“下”念作轻声的词有“地下”“底下”“

节下”“乡下”,不过,实际上“地下”有两个:一个表示“地面之下”,例如“地下铁路”“地下商场”,

“下”为去声。一个表示“地面上”,例如“钢笔掉在地下”“地下一点灰尘都没有”,“下”为轻声。

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念作轻声的“下”都是双音节词内部的一个语素。当“下”作为一个方位词附带在

其他名词后面时,例如“山下”“水下”“蓝天下”“书桌下”原则上都应该念去声,而不是轻声,这种组合

则是开放性的。可见虽然《现代汉语》所举的例都对,但是说法却有误导的成分。 总之,“下”在构词法里,有的念轻声,有的念去声,这要根据具体的词语来确定,不可一概而论;但是

,作为方位词,跟其他的名词组合成为一个方位词组时,“下”只能念成去声。

二、方位词“上”

方位词“上”的问题更加复杂。

《现代汉语》(胡裕树)只举了一个念轻声的例:桌上。

《现代汉语》(黄、廖)举了三个念轻声的例:桌子上、山上、树上。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

书馆1105—1106页)在“上”轻声的词条下,列举了三个义项:

1.用在名词后,表示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

2.用在名词后,表示某种事物的范围: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

3.用在名词后,表示某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念轻声的“上”,所分析的三个义项大体上跟《现代汉语词典》相同,只是第一个

义项是指“表示在某一事物的顶部或表面”,所举的例是:山上、大门上、炉台上、脸上。说明它已经注意到

《现代汉语词典》的第一个义项的解释不够准确,所以特地加上了“顶部”这一词语。 但是,《正词法》则认为:“名词和后面的方位词,分写”,举的例是“山上”“永定河上”,“上”念

去声;而“已经成词的,连写”,举的例是“天上”,并且念轻声。这给人一种错误的印象,好像“上”念不

念轻声,是由“成词”或“不成词”来决定的。

但是,即使是成词的,实际上也有两种念法:

(一)“上”念轻声的词有:春上、府上、柜上、皇上、路上、身上、晚上、早上、火头上、基本上、街

面上、兴头上、桌面上。(《现代汉语词典》“天上”则标为去声)

(二)“上”不念轻声的词有:马上、圣上、世上、堂上、无上、以上、之上、至上、祖上。

问题在于,作为方位词“上”,在别的名词后面出现时,到底念不念轻声呢?

(一)用在名词后面,表示范围或方面的引申义,一律念轻声(例见前),这没有什么争论。

(二)用在名词后面,表示事物顶部的,例如:山上、树上、船上、河上、水上、楼上„„,看来念轻声

和念去声都可以。由于在三个义项中,一、二两个义项已经念成轻声,而第三个义项的

念法又是两可的,为了

学习的方便,我们建议一律念成轻声比较好。

三、量词“个”

《现代汉语》(胡裕树)在谈轻声时,指出包括某些量词。例如:三个。

《现代汉语》(黄、廖)则说:量词“个”常读轻声,如:这个、三个。

然而《现代汉语词典》(426页)却认为作为量词“个”, 念去声的应该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1.三个苹果、一个理想、两个星期。

2.差个两三岁、一天走个百儿八十里,不在话下。

3.见个面儿、说个话儿。

4.吃个饱、玩儿个痛快、笑个不停„„

《正词法》对此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是所举的例有两种读法:

第一,读去声:鞠了一个躬、各个、两个人、一百多个、十几个人、八个、他一步一个脚印儿地工作着。

第二,读轻声:这个。

可见,“个”如果

单独作为量词跟别的词或词组组合,则应该念原声调去声;真正念成轻声的“个”只出

现在以下四个词语中:这个、那个、哪个、些个。

四、趋向动词

所谓的趋向动词主要是指:

趋1 上 下 进 出 过 回 开 起

趋2来 上来 下来 进来 出来 过来 回来 开来 起来

趋2去 上去 下去 进去 出去 过去 回去 开去

《现代汉语》(胡裕树)对此没有做具体的说明,只是笼统地说:表示趋向的动词念成轻声。例如:回来

、出去、跑出来、走进去。

但实际上,情况是相当的复杂。为了说清楚问题,我们把一般的动词简称“动”,把“上”类趋向动词简

称为“趋1”, 把“来”和“去”类趋向动词简称为“趋2”, 把“上来”类复合式趋向动词简称为“趋1趋2

”。

趋向动词念轻声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十二类:

(一)不论趋1还是趋2,单用一律读原声调。例如:他来了、上了一个台阶。

(二)动+趋1,趋1读轻声。例如:写上、寄出、趴下、拉开。

(三)动+趋2,趋2读轻声。例如:走来、寄去、飞来。

(四)趋1+趋2,趋2读轻声。例如:他没上来、下去一个人。

(五)趋1+宾+趋2,趋1读原声调,趋2读轻声。例如:进教室去、上北京来。

(六)动+趋1趋2,趋1趋2都读轻声。例如:走上来、跳下去。

(七)动+趋1+宾+趋2,趋1读原声调,趋2读轻声。例如:走过一个人来、寄出一本书去。

(八)动+得/不+趋1,“得/不”读轻声,趋1读原声调。例如:走得/不开。

(九)动+得/不+趋2,“得/不”读轻声,趋2读原声调。例如:走得/不来。

(十)动+得/不+趋1趋2,“得/不”读轻声,趋1趋2读原声调。例如:走得/不出来。

(十一)介词结构+趋2,趋2读原声调。例如:到北京去、向这边来。

(十二)动+宾+趋2,趋2读原声调。例如:骑马去、拉一个人来。要注意:“骑马去”实际上有两个意

义:一是“怎么去?”“骑马”指动作“去”的方式方法,“去”读原声调;二是“去干什么?”“骑马”指

的是目的,也可以说成“去骑马”,“去”在后面出现时读轻声。

以上讲的只是一般规则,但是,在事实上,趋向动词1 的内部还可以分出两类:

第一,趋11符合以上规则,一共有五个:“上”(爬上山顶)、“下”(传下一道命令)、“出”(跑出

大门)、“开”(把门开开)、“起”(抬起箱子往外走)。

第二,趋12不符合以上规则,即当它单独在动词后面作补语时,只能读原声调,不能读轻声,这一共有三

个:“进”(

走进会场)、“回”(送回原处)、“过”(从树下走过)。但是由以上三个词所构成的“趋1趋

2”复合式趋向动词作补语时,全部读轻声。例如:走进来、扔过去。

五、方位词“边”

《现代汉语词典》的“边”有两个读音(儿化问题本文不讨论):

第一,表示“边缘义或边缘的条状装饰”,不读轻声,读阴平。例如:海边、田边、马路边、金边、花边

第二,作为方位后缀,读轻声。例如:前边、后边、下边、东边。

问题是“这边”和“那边”以及“哪边”中的“边”到底应该怎么读。

大体上有两种处理方法:

(一)“边”读轻声。例如:《现代汉语》胡裕树、黄伯荣分别把“那边”和“这边”说成是读轻声的。

《普通话水平测试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认为“那边”的“边”读轻声。

(二)“边”读阴平。例如:

《正词法》“这边”和“向东边去”的“边”都标阴平。

《现代汉语词典》在读阴平的“边”的第7 个义项的举例时是“这边那边都说好了”。 可见,两种说法是矛盾的。根据北京人的语感,“这边”“那边”以及“哪边”的“边”应该读阴平。

六、否定副词“不”

“不”原读去声,但是在某些场合中要读成轻声。这主要是:

1.“V不C”结构的词语。例如:了不起、大不了、受不了、巴不得、恨不得、怪不得、吃不消。

2.可能补语的否定式。例如:看不上、吃不下去。

不在中间的词 第四篇_新疆2015年继续教育《阳光心态》题库整理版

6.下列不属于阳光心态四大要素的是()D

A.胆识、感性 B.感性、创造 C.创造、信念 D.信念、乐观

5-()说:“批评是人类进步的基石,是人类灵魂净化的工具。”D

A.罗丹 B.毕加索 C.黑格尔 D.亚里士多德改变

5.个人科学发展观有哪些?BCD

A.快乐在身后 B.快乐在路上 C.量力而行 D.尽力而为

9.你选择了北京就选择了哪些?BCD

A.选择了北京的知识 B.选择了北京的房价 C.选择了北京的交通 D.选择了北京的竞争

1.内心的快乐与痛苦不能依靠ABD

A.自我监督 B.自我放纵 C.自我管理 D.自我觉醒

10 的人看到的不是点,所以产生不了业绩。BCD

A.远距离 B.近距离 中距离 中远距离

6.阳光心态的第一种定义,叫直觉。B

A.正确 B.错误

18.适度的教育叫培育,过度的教育叫摧残。B

A.正确 B.错误

14.“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侣而致战”,这个智慧来自孙子的《火攻篇》B

A.正确 B.错误

7.我们用阳光心态,努力达到有福气去享受。A

A.正确 B.错误

12.学术性是阳光心态的第二种定义。B

A.正确 B.错误

规则会改变行为,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A矛盾 平衡知识的作用:工作和家庭、:A 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A 人的三个境界:平和了,快乐了。苦恼了, 内心充满了无限地愤怒,需要进行:A发泄 目前职场中,导致90%的人:B亚健康 当别人都被提拔:C 孩子的叛逆是对:B 人们92%:C 活在当下,选择:A心态 心态受挤压与轻松:D 生命的质量取决于:C 建设精神家园:打开心房之门 无法解决苦恼的路径有哪些:D成就 砖块原理:A 残酷的竞争产生的结果是,成人:B 明确的( )加上积极的心态:B目标 快乐在路上 ,这叫:B阳光心态 知可及,愚不可及:孔子降低期望值、提高努力读( ) :B落差就会减少 金钱的价值在于使用,生命价值在于:C有用 批评是人类进步的基石:D亚里士多德 心理学中提升自信的方法:B想象法 、视觉化、听觉化 阳光心态的四大要素:胆识、感性、创造、B信念 面对已经发生的事物,唯一的方法就是:C接受并改变 在学习中应该掌握的心态有:B 通常情况下,阳光、积极心态的人:C创造能力

改变态度,态度决定一切:A学习 在大自然面前,人最好保持一点谦虚、敬畏之心:C 谦卑 看似贬义词,实际上是指一种积极的阳光心态:D忽悠 无法解决苦恼的路径有哪些:A错 是以未来为导向,投入在快乐的过程:活在当下 学会弯曲的作用是,正确多待摩擦和压力:B接受现实 竞争确实产生活力:B动力错 竞争确实产生活力,:人与人:孤独 不属于孝:D无争 需要代考的⊕秋球{③0⑥③0④⑧0⑦},一次包过 来自于资源的有限和欲望的无限:A烦恼 花园原理提出的就是令人羡慕的地方是竞争残酷的地方 心态向内影响生理循环,影响生理健康,向外影响事业 主不可以:A 内心的快乐与痛苦更多需要靠:C心出了问题,叫做物质在丰富化:D心灵在沙漠化 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的生理、

心理: 常回家看看: 现在的职场: 我们的财富在增加:满足感,沟通工具,深入的沟通 不是解决解决烦恼的路径: 对自己有利的生活方式是: 阳光心态认为,,,,,在于自我: 心理对躯体健康作用的主要中间环节是: 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 源自人的压力,如若长期过载,将会变形:多选 达到阳光心态的三条路径:ACD 竞争不产生活力,没有活力就不会引入:BCD 公鸡有什么用处:BCD 今天的人是被刮分了的人:ABC WHO定义人的健康标准:BCD 成功+阿Q等于什么?:ABC 为什么今天我们很苦恼呢:ABC 规则不会改变行为,就会有:ABCD面临的环境包括:ABCD 孝包括:BCD 阳光心态的途径有哪些:AB 达尔文的进化论:BCD 阳光心态认为,事情是中性的:ABCD 用“争”字去描述一个概念:ABCD 下面不是生命的本质是:AC 下列哪些不能产生业绩:ABCD 我们的目标是用中性原理,让人:AB 激励的方式有:ACD阳光的目的是什么?:ABC 如果期望值提高,现实就低一点,个人: 我们用阳光心态,让人:ABD 错误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是什么:BCD 无论,都要学会带着好心情去争:BCD 一个个人通过电视拥有世界,:ABCD 物质越来越丰富,心灵越来越贫瘠: 阳光心态的目标,快乐不在终点: 下列关于交际心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有: 如果我们光,不求好心情:BD 哪些不是毛主席的战略:BC 阳光心态第三种定义是应用型定义,这种人是:ABCD 我们今天只要能处理好:ABCD心可以放在()地方:ABC 毛主席为什么伟大:ACD 今天是个好日子: 降低期望值、提高努力读,不会减少:ACD 当今面临的环境有哪些:ABCD 阳光心态的定义有哪些:ABCD 哪些不是反差激励:ABD 论语中什么是孝:ABCD 现代人应具有的品质是:ABCD 解决苦恼的路径有哪些:ABC 钱催生快乐的有那几个境界:ABC 为什么要研究阳光心态:ACD 人生的境界是什么:ABC 内心的快乐与痛苦不能依靠:ABD 什么叫圣人呢:ABCD 激励的三种方式:正积极 负激励 反差激励 阳光心态怎么才能解决今人的问题:ABCD的人看到的不是点:BCD 个人科学发展观有哪些:BCD 选择了北京就选择了哪些:BCD 拥有阳光心态以后,达到以下境界:ABC 心理暗示的结果:AD 人的境界有:ABC 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有:ABCD 心理学上心存在哪些地方?:CD 我们的老祖宗:ABCD 激励的方式有哪些:AB 房地产大亨是:ABCD 大智慧的人成就非凡:ABCD 什么是圣人呢?:ACD 今天我们为什么很苦恼呢?:ABC

判断 我们是人,一撇一捺: 心态受挤压与轻松所控制: 心理学上心存在肺部: 地球人如果: 成功就是名利的代名词: 阳光心态的作用: 1989年联合国:错误 现今的人压力不在: 郎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jd/469411/

推荐访问:词不达意 不赞一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