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社 > 初恋 > 描写多肉植物的诗句

描写多肉植物的诗句

时间:2017-09-16   来源:初恋   点击:

【www.gbppp.com--初恋】

描写多肉植物的诗句 第一篇_花言花语(多肉植物宣传文案)

花言花语---多肉系列

一、白牡丹

花之冠,一语身娇,卿本不言,奈何洛阳纸贵。

二、初恋

青涩年华,藏不住的情愫,如墙角之梅,掩不住的暗香浮动。

三、大合锦

锦罗红帐后,层层叠叠间,那一位美女子,等谁来掀起她的面纱?

四、黛比

粉如虹,绿似黛,动静相宜,长在阳光里,醉在尘世间,红颜不老待君至。

五、蒂亚

将娇小的自己,悄悄躲在时光的后面,我想和你捉迷藏,以思念为饵,就在一旁静静陪着你。

六、佛珠

身在红尘,心如禅;晨钟暮鼓,念佛语万遍,莫不如亲伺佛珠一串,一颗一善念,颗颗皆流传。

七、红宝石

说不出的欲滴,道不完的晶莹,惊艳如你,低眉为君,任凭所有的爱慕都成为枝头最美的妖娆。

八、虹之玉

谁家碧玉初长成?最是迷人那一抹顶上红。若你喜欢,摘下别在衣襟可好?

九、花月夜

月上树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她却在灯火阑珊处。

十、黄丽

雨,江南,青石板,胡同深处,一把油纸伞,安然且又质朴,丁香姑娘尚在否?想听她说古老的故事。

十一、姬陇月

远方,远吗?红尘问心,踏云逐梦;记忆中的相思树,是否还在那里等着我?

十二、吉娃娃

生是莲台,捻墨为香,清音一曲,余韵袅袅。我愿陪你走进一段又一段充满阳光的光阴,你说我听,如莲般安静的娉婷。

十三、静夜

开在暗夜里的美,静默安然,守候你的梦乡,妆点你的世界,有你在的地方,我来过就好,很多事,懂得便是千般心悦。

十四、蓝石莲

还记得三生石上的约定么?

还记得蔚蓝深海的涛声么?【描写多肉植物的诗句】

还记得化身为莲,这一世未完的爱恋么?

所有的遇见,都只为下一次的牵手。

十五、马库斯

花开,是生命的绽放;花谢,是生命的轮回;乐见花开,不惧花谢;我知道,希望就在来来回回间绵绵不绝。

十六、女雏

人生只若如初见,清欢淡言,初心未改,一直延伸有你的地方,不离不弃。

十七、钱串

绕青梅,骑竹马,情深几许?贴花黄,急梳妆,待君来娶! 十八、霜之朝

我喜欢这个世界的柔软,好让我抱着满怀的花朵,走过漫长的荆棘,穿过无人的长街,从黑暗到黎明。

十九、丸叶姬秋丽

走入岁月的清秋,那一笼郁郁葱葱,低吟浅唱,好一曲绿之歌! 二十、星王子

美人微醺转星眸,月华羞捧金瓯,歌扇素风,吹散一春愁。 二十一、熊星子

山花烂漫蝶翩翩,明明已经躲开了你的深情,为何最后还是为你红了脸?

二十二、银星

别说尘世滋扰,不谈红尘多恨,星空浩瀚,莫若觅一处,修篱筑笆,悠然弄菊。

二十三、玉蝶

漫长的一生和一生,也只是温存的花事,这个冬天,还是寒冷,唯愿柔软几许,无言也是温暖。

二十四、紫乐

那人,那笑,那景,如一道紫霞穿过经年草木的清香,化成花中仙子流连在爱的湖畔。

二十五、紫珍珠

沿途,将世间与我的冷暖心事,一一逐枝怒放,若你恰巧路过,是否为我停下,听见我的诉说,然后将牵挂留下?

描写多肉植物的诗句 第二篇_多肉美文美图

多肉情缘

缘起!

春暖花开季,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户外登山、公园小筑,是否留下你的踪迹?不经意间的同事介绍,我入坑了,虽然错过了好多醉人的春色,少了些时间去关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缘生!

千佛手,拈花一笑皆梦幻,只因身在千佛殿

种植简介:生长适温一般为18-25度,冬季不低于5度

爱之蔓,苦蔓藤短生,相依不言离

种植简介:爱之蔓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但也能耐受夏季35℃的高温,能耐受冬天10℃左右的低温,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性喜散光,忌强光直射。不喜肥,特别忌施高磷钾肥。由于其根部有硕大的块茎,能够储存养分和水分,是一种非常耐旱的植物。 花月夜,春花秋夜何时了,往事回首明月里

种植简介:喜阳光,耐旱。春秋季是生长旺季。

子持白莲,携手相伴,暗香迷人

种植简介:春天和秋天是子持白莲的生长期,可以全日照。夏天轻微休眠。通风遮阳,炎热夏季每个月4到5次水,不浇透。以维持植株的正常生长就可以,夏季水太大容易腐烂。冬天温度低于5度就要逐渐断水,3度以下保持盆土干燥,尽量保持不低于零下3度。 子持莲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种植简介:子持莲华冬季休眠,春天萌发,夏秋猛长

白牡丹,红粉佳人才子离,化作牡丹等君赏

【描写多肉植物的诗句】

种植简介:冬夏两季气温过高(高于35摄氏度)或过低(低于五摄氏度)时植株停止生长,此时应暂时减少或停止浇水,待气温适宜时再恢复浇水频率。

特玉莲,普度众生莲,心寄片片叶【描写多肉植物的诗句】

种植简介:特玉莲喜温暖、干燥和通风的环境,喜光,耐旱,不耐水湿,无明显休眠期。在光照充足、温差大的环境下叶片会变成淡粉色。

广寒宫,千宇宫厥,片片寒夜

种植简介: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 耐干旱, 不耐寒, 稍耐半阴。 黄丽,秋来春去不复时, 只待黄昏见丽人

种植简介:性喜日照,耐半阴,忌湿,人工繁殖成活率高。 冬美人,寒冬腊月百日过,春暖花开妙人现

描写多肉植物的诗句 第三篇_多肉植物图册 一百五十种多肉珍藏

【150种常见多肉植物图鉴】【描写多肉植物的诗句】

【景天科】

【景天科 石莲花属】

描写多肉植物的诗句 第四篇_多肉植物相关知识

多肉植物的日常养护及病虫防治 多肉植物在园艺上,又称多浆植物。 多肉植物是指植物营养器官的高等植物,通常具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和花、果实、种子三种繁殖器官。在园艺上有时称

多肉花卉,但以多肉植物这个名称最为常用。

全世界共有多肉植物一万余种,它们都属于高等植物(绝大多数是被子植物)。在植物分类上隶属几十个科,个别专家认为有67个科中含有多肉植物,但大多数专家认为只有50余科。

首先让我们欣赏一下多肉植物

(盆)要养好多肉植物,盆的选择是重要的。养多肉,盆以透水、透气为主,底面最好有

透水孔。花盆有塑料的,铁的,木头的,紫砂的,陶的,瓷的,可根据实地天气状况,浇水习惯,配土,多肉品种等进行选择。我们常见的有陶盆,瓷盆,塑料盆,在透气透水方面,陶盆>塑料盆>瓷盆。陶盆和瓷盆的区别很简单:瓷盆表面有一层釉质,比较光滑;陶盆表面较粗糙。所以,种植多肉一般不用无孔瓷盆,特别是新手,因为瓷盆本身不透气,加上无孔,极容易导致植物烂根而死。而喜欢浇水的花人可使用陶盆,不喜欢浇水的可使用塑料盆 。 陶盆:瓷盆:

(土壤)养多肉植物,一般不可以用菜园土或者花坛里的土,这些土浇水后会非常密,非常实,一些肉质根的植物。例如百合科十二卷属的玉露、玉扇、万象、寿等,要求盆土疏松、透气性好。土壤可选择:蛭石,赤玉土,浮石,硅藻土,鹿沼土,珍珠岩,泥炭等。这样网上都有得卖。我们也可以在我们的身边找材料,比如河沙,煤渣,砖粒(把砖头敲碎了筛一筛)建议2—3年换一次土,这样才能保证植物2—3年内健康成长。

(浇水)多肉植物浇水要见干见湿,所谓“见干”,就是指浇过一次水后,等到土面发白,表层及内部土壤水分消逝后,再浇第二次水,不能等盆土全部干了很久才浇水。一般的方法是把手指伸进土壤内部感受干了再浇,如果内部是湿的就不宜连续浇水,不然容易造成土壤内部积水,严重的会导致烂根。所谓“见湿”是指每次浇水时都要浇透,即浇到盆地排水孔有水渗出为止,不能浇“半截水”(即上湿下干),因为一盆生长旺盛的植物其根系大多集中在盆底,浇“半截水”等于没有浇水。采用见干见湿的方法浇水,既能满足了多肉植物生长所需要又保证根部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氧气,有利于植物的健壮生长。

关于度冬度夏问题:

大部分多肉植物不耐低温,最好在温度不低于10℃左右的环境,最低不要低于5℃。将肉肉放在有阳光的地方,特别注意入冬后不能让植物接触到冷风,这也就是所说的避风。温度低于5℃时,可用塑料袋或一次性塑料杯把植物罩住,最好不要浇水,以免把根部冻坏。夏天最好不要曝晒,适当遮荫较好,忌中午高温高热时浇水。当然多肉植物各种各样,不能一概而论。

下面具体分析几棵温室有的多肉植物:

(1)

金边龙蛇兰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稍耐寒、较耐阴,耐旱力强。生长适温15-25度,入秋后,金边龙舌兰生长缓慢,应控制浇水,力求干燥,冬季不低于5度,夏季高温烈日时稍加遮阴,冬季保持盆土干燥。

(2)

水晶宝草喜温暖而湿润及半荫的环境,耐干旱,忌炎热,不耐寒,生长适温为20~25℃。夏季高温时植株呈现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应减少浇水适当遮阴,可向盆土喷水以降低温度,高温多湿容易引起腐烂。冬季可以给予充足的光照,温度维持在10℃以上。温馨提示:水晶宝草应避免曝晒,否则叶片由绿色变为浅褐色,叶面也不再透明。

(3)

琉璃殿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耐干旱和半阴,不耐水湿和强光暴晒。生长期

适宜温度白天是18至24℃,冬季温度不低于5℃。冬季在10至12℃时,琉璃殿仍正常生长,冬季不低于8℃即可安全越冬,只有在5℃以下才停止生长。

(4)

趣蝶莲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干旱和半阴,怕低温和积水。夏季要适当遮荫,以防烈日曝晒,但也不能过于荫蔽,以光线明亮、无直射阳光为佳。夏季高温时还要加强通风,以防闷热的环境对植株损害。冬季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窗前养护,维持5℃以上即可安全越冬。

(5)

翡翠景天茎叶肥厚,耐旱,适宜种植在通风凉爽、半阴半阳的环境里,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季节,应少浇水,放在阴凉处。冬季,室内温度不应低于lO

℃,并要保持盆土稍干燥。夏季高温多湿条件下加上通风不良,极易引起落叶腐烂。

(6)

不夜城芦荟喜温暖、干燥、充足而柔和的阳光,要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夏季高温要注意通风良好,以免因闷热、潮湿而导致植株腐烂;并适当遮光,以免因烈日曝晒而产生日灼病,使叶面出现黑斑。冬季移至室内有阳光的地方,若温度不低于10℃,可正常浇水,使植株继续生长;如温度保持不了10℃,应节制浇水,使植株休眠.

(7)

描写多肉植物的诗句 第五篇_描写多肉植物的句子21句

随笔吧为您精选描写多肉植物的句子21句请您欣赏。

1. 多肉植物是种顽强的小生命,只需要一点点水、阳光和土壤,就可以扎根于一个小小的花盆中,慢慢生长。

2. 我喜欢小小的多肉植物,所以一直在小多肉植物的柜子前徘徊着、挑选着。

3. 我还看中了一个更小的多肉植物。它虽不是什么植物之王却有隐约的一份可爱。它高约二厘米,有十片叶子。

4. 植物馆的老板说这种多肉植物很奇怪,它一片叶子种下去就会分成两片叶子,两片叶子成长一段时间,就会变成三片叶子。

5. 多肉植物有很多种类,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有很多肉肉,比较饱满,比较可爱。我们买的是其中的4个。

6. 在除夕那天,妈妈给我买了一盆可爱的多肉植物——特玉莲。因它的外形酷像莲花,故取名之。

7. 第一次认识多肉植物,是小学同学送我的一株。那株肉肉的名字叫十二卷,绿绿的,上面有像糖霜挤上的白色条纹,远看近看都酷似虎皮兰的亲戚。

8. 对多肉植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就像在微博上看到的这句话:它们或是充满文艺范的小清新女青年,或是爱卖萌的小萝莉,又或是狂野奔放的女汉子。

9. 我有一盆多肉植物,是姑姑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我十分喜欢它,把它当作自己的朋友般关心、照顾。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肉肉”。

10. 我看中了一盆叫玉珠莲的多肉植物。它的叶子上红下绿,叶子上隆起了一个弧形,把自己打扮得格外的可爱,真是夺人眼球啊。

11. 阳台上的这盘带刺的多肉植物已经买来好几年了,刚买的时候只是很小的一株,现在是越来越大了,很会发。

12. 多肉植物都喜欢生长在半阴的环境中。照料它们时,要注意不能暴晒在阳光下,如果发现土很干,可以浇水,并且要浇透,浇的次数不用太多,大约一星期一至两次。

13. 在这个万物苏醒的春天,在窗边放盆小多肉,每天清晨伴着阳光,和这些小可爱们一起醒来。

14. 之所以称为多肉植物,是因为这类植物的叶片通常肥肥的,富含水分,很多是生长在沙漠地区的。

15. 也许你会说:那不就是仙人掌嘛!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全世界约有多肉植物一万余种,在植物分类上隶属几十个科。

16. 常见的多肉植物不仅包括仙人掌科,还有景天科、番杏科、百合科……每个科又分为好多个属,每个属中又有着许多各种各样的植物。

17. 这些多肉植物看上去个个非常小,其中有个叫“桃美人”的植物,它的价格比其他的稍微贵一些,它的个头还不足3cm高,只有2~3片叶子。对于不了解多肉植物的我,刚开始对它不感兴趣。

18. 这样的植物之所以称为多肉植物,是因为这类植物的叶片通常肥肥的,富含水分,很多是生长在沙漠地区的。我的“小肉肉”也不例外,椭圆形的叶子外宽内窄,厚厚实实的,像一个个胖嘟嘟的小熊掌,可爱极了。

19. 在我见过的多肉植物中,我觉得番杏科的“小兔子”最可爱了。那一个圆圆的脑袋和两个长长的耳朵,真是像极了可爱的小兔子。

20. 不同的多肉植物有着不同的栽培方法。要养好它们,不仅需要每一位栽培者付出心血,还需要掌握栽培的方法。

21. 多肉植物的叶子很厚,里边有许多汁水。瞧!那粗大约5毫米的静,笔直地挺着那些碧绿的嫩叶。我家有许多品种的肉肉,有一种会开花。每当茎上长出小小的一根嫩枝,我就知道肉肉要开花了。

以上是关于描写多肉植物的句子21句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描写多肉植物的诗句 第六篇_2016北方端午节习俗介绍

北方端午节习俗介绍

一、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在湖北、湖南、贵 赛龙舟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1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条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端午节,放假一天(农历端午当日)”据此,自2016年开始,端午节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在文化逐渐多元、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着不少挑战。这迫切需要人们与时俱进,既要保持传统,又要适应当今人们需要。

端午节的来历之一: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的来历之二: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端午节的来历之三:恶日说。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桔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端午节的来历之四: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看来,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二、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习俗至赛龙舟: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

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节习俗至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习俗至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端午节习俗至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北方端午节习俗介绍 [篇2]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

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六年级:279421390

北方端午节习俗介绍 [篇3]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划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采杂药。”。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挂艾虎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

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佩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采药

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采茶、制凉茶

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挂草药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于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也有地方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躲端午

是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端午雨

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跳钟馗

跳钟馗、闹钟馗: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2.悬挂钟馗画。最早的钟馗画,据说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据北宋沈括《梦溪补笔谈》记载:唐明皇患疾近一月,忽梦二鬼。小鬼窃得皇上玉笛及杨贵妃之紫香囊奔逃,大鬼乃捉小鬼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大鬼道:“臣为钟馗,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唐明皇醒后,即病愈,便召画工吴道子,嘱其按梦中情景画钟馗捉鬼图,道子挥笔即成,明皇见后,竟与所梦一模一样,惊叹不已。后来,钟馗画渐渐走入民间,绘制钟馗画大都作于五月端午节这一天,或者端午节的前后几天。到了清代,

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斗草

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及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白居易《观儿戏》诗云:“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物原》云:“始于汉武”。据梁朝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年华记丽》:“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

南北朝时称“踏百草”,唐代称“斗草”或“斗百草”。《刘宾客嘉话》云:“唐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宋代扩展至平日随时可斗。历代文人作品中对此多有描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群婴斗草图》,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边、沟壑旁、田埂等处。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15-30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种子,其长长的花轴,用来斗草的好材料。)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北方端午节习俗介绍 [篇4]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佳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了晋代,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hts/375724/

推荐访问:赞美多肉植物的诗句 描写多肉植物的作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