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资讯 > 春是一年的开始

春是一年的开始

时间:2018-03-08   来源:活动资讯   点击:

【www.gbppp.com--活动资讯】

春是一年的开始 第一篇_春天是一年的开始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也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对于养生达人而言,春季养生自然不容放松。春季养生,保健重点应放在肝脏,春天肝脏处于“活动”频繁,肝气蓬勃旺盛时期,也是肝病易发时节,而多吃3款汤粥则可帮助春天养生护肝。 木棉薏米山药瘦肉汤

木棉是广州市花,同时也可入药,清热,利湿,解毒,取30克加上15克薏米、30克山药,与瘦肉煮汤食用,既健脾又利湿热,可以有效改善广东人常见因受湿邪而导致脾胃弱,夹湿,大便烂的状况。

党参北芪薏米粥

党参对脾虚和气血两亏有奇效,同时北芪又可补气虚,用党参15克,北芪15克,炒苡米30克,淮山20克,大米100克煮粥。可以有效改善春湿感冒,大便糖稀,还可起到健脾祛湿,补中益气的功效。

枸杞菊花粥

枸杞有养肝、滋肾和润肺的功能,取枸杞10克,菊花10克,云苓20克,大米适量煮粥,能够起到益肝肾明目、增强免疫力。抗衰老,降血糖、血压等功效。

另外,春季养肝护肝还可适当多吃一些蜂蜜、大枣、桑葚、乌梅和山楂等食物,对肝脏可都是好处多多的哦~

春是一年的开始 第二篇_春天究竟从何时开始

春天究竟从何时开始?

过春节啦,天气还是这样冷。无数次跟亲友们拜年贺岁时,人问我、我问人:“春季究竟从那一天开始呢?„大年初一‟是不是春天的第一天呢?”

为此,我反复查阅了中文和外文的一些工具书,很奇怪,说法不一!于是,分别向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物候学家们请教,才知道“春季从何时开始”乃是一个至今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老问题。 所以我觉得应该向博友们介绍有关的知识和各种观点,并且跟大家讨论一下!

春节并不能算做春季的开始

大家习惯说:“新春快乐!”—— 春节春节,春的节日嘛。然而严格说来,“春节”并不是真正春季的开始。无论在我国东北、华北还是华中,春节还在“数九寒天”冷得厉害!每年春节,从北京到上海武汉成都,从黑龙江、黄河到长江一线,许多地方(昼夜)平均气温还在摄氏零度左右甚至更低,大人小孩还穿着“冬衣”呢!看来所谓“新春”只不过是“心春”也就是心里温暖的感觉吧。

再说,农历(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运转的周期来计算的。虽然今年春节来得“早”一点(往常春节在阳历即公历1月),但冷冬的感受还要延续一个多月。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来计算的。如果春节在公历 1月初 到来,离开圣诞节(12月25日)并不远的话,那么这早到的“春节”还不如说是“隆冬节”呢。

立春也不是春季的开始

所谓“四季”是温带地区的气候概念。温带(Temperate zone)位于地球的回归线和极圈之间,通常不能受到太阳直射,也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温带四季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明显。冬冷、夏热,气温比热带低,比寒带高;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占地球总面积大半。

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是温带气候的显著特征。我国大部分,欧洲大部分和美国都地处北温带,都属于温带气候。一年12个月,粗略说

来,春夏秋冬基本平分,每季占三个月。寒带(极地)和热带(如印度、印尼、非洲大部分等)无所谓“四季”。

古今中外,对于四季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

(一)天文学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实际上是用阳历计算的,也就是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24个等分点计算的,并不是(如许多人误会的那样)以阴历(月亮历法)计算的。

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很长、太阳高度较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之间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 按照近代天文学的“四季”划分标准,是以 春分(3月21日左右——比立春要晚 45 天)、夏至(6月22日左右)、秋分(9月23日左右)、冬至(12月22日左右)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目前人们通常认为3月、4月、5月这三个月属于春季;6月、7月、8月属于夏季,9月、10月、11月属于秋季;12月、1月、2月属于冬季。

中国幅员广阔,南北相距几千公里,所以,同是一个季节,温度大不相同,比如春季,最南边的广东海南已经穿夏衣了,可是最北边黑龙江以及内蒙新疆一带还在穿棉衣呢。

(二)中国古籍记载的标准

中国有些古籍上用立春(2月4日前后)、立夏(5月6日前后)、立秋(8月8日前后)与立冬(11月8日前后)这“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古代民间还习惯用农历月份来表示四季,以每年阴历的正月为春季开始,四五月以后为夏季(标志为五月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以后为秋季(标志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十月以后为冬季(十一月称为冬月)。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就算作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这可能符合几千年前制订“夏历”时的中原气温比后来暖和的情况,但是早已不再符合两三千年以后温度降低的情况了。例如,夏商周时代中原地区就有大象、犀牛,有“用大象耕田”、“用犀牛皮做盔甲”的历史记载,汉魏之间还有“曹冲秤象”的故事,但是到隋唐以后,大象、犀牛就都在中原绝迹了。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夏商周三代长期进行天文、气象和物候观测的经验总结,是历法上一项重大成就。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兼具天文和气象、物候的特点。它的二分二至和四立(合称八节),表达的是天文数据;而雨水、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小暑、大暑、处暑、白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和大寒等节气,则明显地表示气候和农事特点。其中的大暑和大寒,分别表示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节气。大暑是夏至后第二气,即夏至后一个月,大体与传统的“三伏”中的中伏相当;大寒是冬至后第二气,即冬至后一个月,同传统的“三九”相近。故民谚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天文现象和气候,结合紧密,特征明显。但是这样的四季划分,与近千年来我国实际的气候情况不符。例如,立春和立秋,传统农历作为春秋二季的开始,而在气候上仍是隆冬和盛夏;夏至

和冬至,传统作为夏季和冬季的中点,可是在气候上,它们并非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候。

根据气温和日照的变化,目前,一般流行用天文法的阳历来划分春夏秋冬四季,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这样划分季节的标准能反映出近千年以来一般的气候概况,但也不是很确切。

(三)中国气候学家提出的标准

把一年平均分为四等分来划分春夏秋冬,虽然简单易记,但各地农作物的生长和季节的来临早晚,显然不可能是那样整齐和同期出现。况且我国的地表还不均匀地分布着海洋、陆地、山脉、沙漠等,用简单的均分法划分季节,肯定是不确切的。

为此,我国气候学家提出用5天的平均温度(候温)为标准,并兼顾各地某些能反映季节来临的植物或动物的生长和活动规律来划分四季。就是说:当候温(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达到10℃以上、低于22℃时为春季;候温大于22℃为夏季;候温在22℃到10℃之间为秋季;候温在10℃以下时,则为冬季。

近年来气象学家又根据大范围天气形势的调整结合当地的具体天气、温度等的突然变化来划分四季,这叫“自然天气季节”。这种划分四季的方法比单纯用“候温”为标准来划分四季又前进了一步,也更符合实际情况。

(四)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标准

春是一年的开始 第三篇_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同学们都喜欢参加一些季节性很强的活动:春天去郊外春游,夏季到江河湖海中游泳,秋天去远足登高、观赏红叶,冬天滑冰、滑雪、堆雪人。冬寒夏热,春暖秋凉,这四季的变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都有亲身的感受。可是,什么时候是春天、什么时候算夏天、什么时候进入秋天、什么时候开始冬天呢?这个问题恐怕很多人就说不清了。

地理课上讲到过这样的知识:由于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转,所以,地球上有些地区终年太阳很高;有些地区一年中太阳总在天边转;也有一些地区,有时是受到太阳的直射,有时又受到太阳斜射,也就是说,这些地区在各个季节中接受到的太阳光热是不一样的。根据各地区接受太阳光热的不同,地球上就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而温带中还出现了四季气候的变化。虽然在天文上,世界各地都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节气,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地区一年之中都可以划分四季的。寒带地区终年严寒,从无酷暑;热带地区则全年炎热,没有春秋,更没有冬季;只有温带地区才能划分出春夏秋冬四季。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时候,北半球的温带地区进入夏天,而南半球的温带地区却开始了它的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的时候,南半球的温带地区到了夏天,而北半球温带地区却正好是严寒的冬季;太阳直射赤道附近地区的时候,南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则分别是春季和秋季。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北部,正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地区。

那么,一年中的四季是怎样划分的呢?

划分四季的方法有很多种:

我国古代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

在我国出版的日历上,公元纪年的日期旁边,还标着一种农历,这种历法也叫夏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阴历”。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的月份来划分四季:农历一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至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季。孩子们都盼着过“年”,这个“年”就是指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既是一年的头一天,也是农历季节划分上春季的开始,所以叫春节。

在天文上,是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四季的开始。

气象上,通常以阳历的3月到5月为春季,6月到8月为夏季,9月到11月为秋季,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为冬季。

如果认真地想一想,我们就会发现,上面这些划分四季的方法,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不论什么地方,都是分别在同一天进入同一个季节,这就和各地区的实际气候状况有了很大差距。譬如,按照上面的划分标准,3月份就应是春季。这时节,长江以南燕飞草长、桃红柳绿,确实春意正浓;黑龙江省却依然是寒风刺骨、冰天雪地;而海南岛又已经是可以穿单衣服的夏热天气。

季节变化和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能不能制定一种符合自然界景象变化的四季划分标准呢?

为了尽可能真实地反映一个地区季节变化的物候情况,气象部门是用五天平均气温的高低(简称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平均气温均定在10℃以下,比较寒冷的时期,称为冬季;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人们可以穿单衣的季节,称为夏季;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不冷不热的季节就是春季和秋季。这样的划分方法和我国气候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我国东部地区自然景物的变化,还是比较符合的。例如,3月下旬或3月底,北京地区平均气温升到10℃左右,进入春季,这时桃杏花开、柳芽吐绿,确实是一派春况;11月下旬,江苏、浙江一带,梧桐落叶、景物萧瑟,平均气温也正好10℃左右,开始进入冬季。用这个指标比较我国各地四季的有无和长短,就能够清楚地看到各地季节变化上的差异。

春是一年的开始 第四篇_春-------预习

【春是一年的开始】

②欣欣:欢欢喜喜的样子

③朗润:明朗润泽

④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全诗是:“古木阴中系短蓬,杖黎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雨,杏花开放时节的雨,即春雨.杨柳风,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

⑥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⑦繁花:密密地开着的花

⑧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⑨卖弄:炫耀

⑩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⑩①黄晕:昏黄不明亮.晕,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光圈,也指光影或色彩周围迷糊的部分

⑩②烘托:中国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周围涂抹淡墨或者浅的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这里是“衬托”的意思 ⑩③舒活:舒展,活动

⑩④一年之计在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

⑩⑤落地:这里指婴儿生下来

⑩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应和hè:(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之一。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作者抓住春的特点,用火热的情感、清丽的色彩,通过有层次的、生动的描绘,画出了生机盎然的春的形象,歌唱春的创造力,赞美春天的无限希望,传递出作者内心蕴涵的蓬勃向上、奋发创新的真挚情感。

《春》的层次:

1.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作者“盼春”之情。

2.第二部分(第2-7段),具体描绘春天的景物。作者从“草、花、风、雨、人”五个侧面写春的景象,春天的气息。五个段落五幅画,合起来组成一幅立体的春天全景图。这幅图不仅有丰富的色彩,有形状,有声音,有景物,有人物活动,还有层次分明的意境,表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①(第2段)通过春天的山、水、太阳,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此段可独立作为一个部分:“寻春”)

②(第3段)具体描写春天的草。

③(第4段)具体描写春天的花。

④(第5段)具体描写春天的风。

⑤(第6段)具体描写春天的雨。

⑥(第7段)具体描写春天的人。(此段可独立作为一个部分:“迎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可以归纳为“颂春”(或“赞春”)。 ①(第8段)赞颂春天的“新”。

②(第9段)赞颂春天的“美”。

③(第10段)赞颂春天的“健”。

《春》的内容:

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两个“盼望着”是反复修辞手法,这种手法的作用,是强调作者盼春心情迫切。“脚步”是拟人。“来了、近了”写出了人们盼春的急切之情,透露着喜悦之情。短短四个句子,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盼望和赞美之情。句子简短,语意亲切,给全文定下了轻快、活泼的基调,抒写了作者盼春热切、喜悦的心情。这种情感,始终笼罩着全篇,而且越来越浓烈。

⑵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这是“寻春”。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来形容,使春有了人的情态。“睡醒、张开了眼、”都是拟人,形象地描写一切都将重新开始。这样用人们睡觉醒来、困顿全消、精力恢复的具体神态,准确、传神、又富有情趣的表现出万物受春的温暖、滋润而生机勃发的特点。后面三句是排比,简洁而周详地写出春回大地,春满人间。“朗润、涨、红”是摹状,分别描绘山、水、太阳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写出了春天的变化以及作者的感受,充满了愉悦之情。“脸红”也是拟人,突出春暖。这一段,作者总写春日融融的景象。而这种温馨、暖和的情感,洋溢着全文。这就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自然的背景。

下面开始“绘春”,作者分别摹写了春天的草、花、风、雨,从多侧面描写春天景色。

⑶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 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是春草图。先正面写:“偷偷地、钻”都是拟人,写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小草生长是悄悄的;它们从小草出土的情状,表现毫不张扬却旺盛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写出春草的质地和色彩,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这属于侧面描写,草的新、嫩,令人喜爱不已。“坐、躺、打、踢、

赛、捉”一系列动词,写出春天带给孩子的欢乐和欣喜,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嫩嫩的、软绵绵的”。“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是排比。“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的对仗。“轻悄悄、软绵绵”写出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温柔。这一段是静中有动。

⑷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万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是春花图。作者是以动写静。“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回环格套拟人格,写出百花烂漫,春花竞放。“赶趟儿”是拟人,写出了百花闹春的景象。“像火、像霞、像雪”,三个比喻句排比,写出春花绚丽,百花争艳。“甜味儿”是通感,写出春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甜美。“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是联想。“嗡嗡”是拟声,写出蜜蜂之多。“闹、飞来飞去”写出蜂蝶繁忙,衬托百花香甜,引人遐想。“遍地是、杂样儿”写出野花众多。“像眼睛、像星星”,写野草众多,进一步展示春意的浓郁。“眨呀眨的”是拟人,写野花随风摆动,闪闪烁烁,时隐时现。 这一段写景层次很清晰:树上→花下→遍地;作者写花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从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从花味甜联想到果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儿们相映衬;另外,作者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白花盛开的繁荣景象。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

⑸“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这是春风图。“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引用。下面作者把空灵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声、有情、活灵活现:“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写春风温柔,

把无形的风变成有形的。“抚摸”突出柔和。“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从嗅觉写春风芬芳。“高兴、卖弄”是拟人,写出鸟儿的自由、自豪,从侧面描写春天的美好。“呼朋引伴”是句中自对,又套拟人连用,突出春天带来的喜悦。“唱出、应和”都是拟人,从听觉写春风柔美。“成天嘹亮的响着”是夸张,写出牧童春风得意的情态。 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感到春风的柔和。这样,把本来无形的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⑹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这是春雨图。主要用正面描写,写出春雨中的特有美景。“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别有情趣。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句写出春雨的多、细、密;“斜织”写出春雨的轻。 “笼着一层薄烟”写出春雨的小。“绿得发亮”写出春雨的亮。“青得逼你的眼”写出春雨的净。“黄晕的光”写出春雨的柔。这些,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也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充满了诗情画意。“慢慢走着”写出春雨的和平。“披着蓑戴着笠”写出春雨的及时。忙于劳作的农民同雨中慢走的行人,形成鲜明对比。“静默着”写出春雨的宁静。

⑺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这是“迎春”图,写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迎春的欢乐景象。作者通过各种修辞手法,描绘了优美的环境里,人也充满了春意,他们充满活力走进大自然。“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采用排比,写出春早人勤的生活情景。“赶趟儿”与春花图照应,写出人们奔忙的热闹景象。“舒

春是一年的开始 第五篇_春 阅读答案

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自古以来的人都赞美它,希望它长在人间。诗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试翻词选,差不多每一页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春字。后人听惯了这种话,自然地随喜附和,即使实际上没有理解春的可爱的人,一说起春也会觉得欢喜。这一半是春这个字的音容所暗示的。“春!”你听,这个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忪可爱!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帖而具足对称的美!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很可爱。好比听见名叫“丽华”的女子,想来一定是个美人。然而实际上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我积三十六年之经验,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梅花带雪开了,说道是漏泄春的消息。但这完全是精神上的春,实际上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何异?所谓迎春的人,也只是瑟缩地躲在房栊内,战栗地站在屋檐下.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罢了! 再迟个把月罢,就像现在:惊蛰已过,所谓春将半了。住在都会里的朋友想象此刻的乡村,足有画图一般美丽.连忙写信来催我写春的随笔。好像因为我偎傍着春.惹他们妒忌似的。其实我们住在乡村间的人,并没有感到快乐,却生受了种种的不舒服:寒暑表激烈地升降于三十六度至六十二度之间。一日之内,乍暖乍寒。暖起来可以想起都会里的冰淇淋,寒起来几乎可见天然冰.饱尝了所谓“料峭”的滋味。天气又忽睛忽雨,偶一出门.干燥的鞋子往往拖泥带水归来。“一春能有几番睛”是真的;“小楼一夜听春雨”其实没有什么好听,单调得很,远不及你们都会里的无线电的花样繁多呢。春将半了,但它并没有给我们一点舒服,只教我们天天愁寒,愁暖,愁风,愁雨。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有的说“春在卖花声里”,有的说“春在梨花”,又有的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但这种景象在我们这枯寂的乡村里都不易见到。即使见到了,肉眼也不易认识。总之,春所带来的美,少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诗词中的常谈么?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可知春徒美其名,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实际,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就气候上说,暮春以前虽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最难将息的时候。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寒暑表上的水银爬到temperate上,正是气候最temperate的时节。就景色上说,春色不须寻找,有广大的绿野青山,慰人心目。古人词云:“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出。”原来山要到春去的时候方才全青,而惹人注目。我觉得自然景色中,青草与白雪是最伟大的现象。造物者描写“自然”这幅大画图时.对于春红.、秋艳,都只是略蘸些胭脂、朱磦,轻描淡写。到了描写白雪与青草,他就毫不吝惜颜料.用刷子蘸了铅粉、藤黄和花青而大块地涂抹.使屋屋皆白.山山皆青。这仿佛是米派山水的点染法.又好像是cezanne风景画的“色的块”,何等泼辣的画风!而草色青青,连天遍野,尤为和平可亲,大公无私的春色。花木有时被关闭在私人的庭园里,吃了园丁的私刑而献媚于绅士淑女之前。草则到处自生自长,不择责贱高下。人都以为花是春的作品,其实春工不在花枝.而在于草。看花的能有几人?草则广泛地生长在大地的表面,普遍地受大众的欣赏。这种美景,是早春所见不到的。那时候山野中枯草遍地,满目憔悴之色,看了令人不快。必须到

了暮春,枯草尽去,才有真的青山绿野的出现,而天地为之一新。一年好景,无过于此时。自然对人的恩宠,也以此时为最深厚了。

讲求实利的西洋人,向来重视这季节,称之为May(五月)。Mav是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人间有种种的娱乐,即所谓Mav—queen(五月美人)、May—pole(五月彩柱)、Mav—games(五月游艺)等。May这一个字,原是“青春”、“盛年”的意思。可知西洋人视一年中的五月,犹如人生中的青年,为最快乐、最幸福、最精彩的时期。这确是名符其实的。但东洋人的看法就与他们不同:东洋人称这时期为暮春,正是留春、送春、惜春、伤春,而感慨、悲叹、流泪的时候,全然说不到乐。东洋人之乐,乃在“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便是那忽晴、忽雨、乍暖、乍寒、最难将息的时候。这时候实际生活_上虽然并不舒服。但默察花柳的萌动,静观天地的回春,在精神上是最愉快的。故西洋的“Mav”相当于东洋的“春”。这两个字读起来声音都很好听,看起来样子都很美丽。不过Mav是物质的、实利的,而春是精神的、艺术的。东西洋文化的判别.在这里也可窥见。

9.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尽情描写“春”字音容的可爱?文中引用了“一春能有几番晴”“小楼一夜听春雨”“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等诗句,有何效果?(6分)

10.“漏泄”一词表达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精神上的春”的意思是什么?联系全文加以说明。(4分)

11.作者“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作者分别从什么角度列举了哪些理由?(4分)

12.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写“春徒有其名”?最后一段在写法上有何特点?(4分)

13.以下对文章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诗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而丰子恺先生是画家,所以嫌恶春天,因此,本文虽然描绘的是春天,字里行间却有金风黄叶的淡定和幽婉。

B.本文采甩夹叙夹议的写法,叙是为行文提供依托,议是增进对实质的认识。

C.这篇散文思路明晰,结构严谨,先写春的名称的可爱.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写了东洋人和西洋人对“五月”的不同的看法及原因。

D.西洋人讲求实利,把五月视为最快乐、最幸福、最精彩的时期;东洋人讲求艺术,把五月叫做暮春,认为这是留春、送春、惜春、伤春的时候。全文的主旨即在表明东西洋文化的迥异。

【春是一年的开始】

E.从对春天的态度,读出东西方文化差异,由此说西方是物质的,东方是艺术的,未免牵强,却可窥见作者的品味和匠心。

答案:

9.为了反衬早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使自己后面所提出的观点更引起读者的兴趣。引用诗句使散文有了诗意:使行文活动自如,佐证了作者的观点。

10.“漏泄”一词表达了人们对春的好奇.对春天可能的变化的隐约探寻与凉喜。“精神上的春”不是实际的“春”,而是默察花柳的萌动,静观天地的回春等超越甚至脱离实际的精神和艺术上的享受。(意思对就给分)【春是一年的开始】

11.作者丛纵向(时间)角度列举了如下理由:梅花开时.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无异;惊蛰已过,乍暖乍寒,忽睛忽雨;春的美景都隐约模糊,生活不便;到清明时节不见得春光明媚,倘遇雨天,还令人“断魂”。作者从横向角度列举了如下理由: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一路向暖,气候温和:春色不须寻找,有广大绿野青山,慰人心目。(意思对就给分)

12.①说明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只是从暮春开始的:突出“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从而为下文张本,表明东洋人的春是精神的、艺术的。②运用了比照的写法,用西洋的“Mav”来比照东洋的“春”,进一步说明东洋人对“春”的理解和认识。

13.A、D(A作者并非厌恶春天,D不是全文主旨。)

春是一年的开始 第六篇_奥鹏南开16春学期《法学人生(尔雅)》在线作业

16春学期《法学人生(尔雅)》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 关怀老师的代表知识青年踊跃参加抗日活动的作品是:

. 《画像》

. 《煤炭》

. 《请缨之歌》

. 《参加》

正确答案:

2. 孙国华老师在学生时期参加演讲比赛所讲的哪一话题,对现在来说也是有意义的? . 反腐倡廉

. 破除迷信

. 加强法制建设

. 树立远大理想

正确答案:

3. 吕世伦老师曾任哪个大学法学研究所所长

. 清华大学

. 南开大学

. 复旦大学

. 北京大学

正确答案:

4. 关怀老师关于经济法的最早的论文是在哪年提出的?

. 1976年

. 1977年

. 1978年

. 1979年

正确答案:

5. 关怀老师的祖父给小时候的关怀取名为:

. 关驹

. 关家驹

. 关怀

. 关念

正确答案:

6. 孙国华老师的著作不包括:

. 《法理学》

. 《法学概论》

. 《劳动法学》

.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基础》

正确答案:

7. 关怀出生于:

. 山西

. 陕西

. 河南

. 山东

正确答案:

8. 巫昌贞老师认为五十年代的中国有多大比例的包办婚姻?

. 百分之九十

. 百分之八十

. 百分之七十

. 百分之六十

正确答案:

9. 《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不可等闲视之》的作者是

. 郑祥生

. 周孝正

. 关怀

. 吕世伦

正确答案:

10. 国立第十中学的生源主要来自:

. 河北

. 陕西

. 山西

. 河南

正确答案:

11. 关于赵中孚老师的教学主张,不正确的是:

. 以毛泽东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 要有充实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 授课要针对不同对象,因人施教

. 博采众长,不耻下问

正确答案:

12. 巫昌贞老师什么时候开始从民法转到婚姻法研究的?

. 六十年代末

. 七十年代初

. 七十年代末

. 八十年代初

正确答案:

13. 孙国华老师曾向苏联大使馆借来在朝阳大礼堂播发的是:

. 《狼牙山五壮士》

. 《乡村女教师》

. 《小二黑结婚》

. 《列宁在十月》

正确答案:

14. 关怀老师哪一年入党:

. 1948年

. 1949年

. 1950年

. 1951年

正确答案:

15. 谁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强法制建设?

. 邓小平

. 江泽民

. 毛泽东

. 叶剑英

正确答案:

16. 许崇德老师中学毕业于:

. 汇文中学

. 浙江嘉兴中学

. 安徽中学

. 金陵中学

正确答案:

17. 劳动法开始起草于:

. 1954年

. 1956年

. 1958年

. 1962年

正确答案:

18. 关怀老师曾经在偃师一所中学任教哪一科目:

. 自然法学

. 英语

. 数学

. 语文

正确答案:

19. 《论人民民主专政》是谁的著作:

. 叶剑英

. 王斐然

. 毛泽东

. 周恩来

正确答案:

20. 《论解放军战场》是谁的作品:

. 刘少奇

. 朱德

. 毛泽东

. 蒋介石

正确答案:

21. 关于陈瑾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中国近代著名法学家

. 中共党员

. 在朝阳大学教刑法

. 曾任华北人民高等法院副院长

【春是一年的开始】

正确答案:

22. 关怀在南京首先报考的是:

. 金陵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朝阳大学

. 国立大学

正确答案:

23. “为民直言,当代施洋”是哪位法学泰斗在劳动者维权后收到的牌匾: . 吕世伦

. 任继圣

. 关怀

. 尉健行

正确答案:

24. 四书不包括:

. 《大学》

. 《中庸》

. 《论语》

. 《春秋》

正确答案:

25. 吕世伦老师开的课程不包括:

.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

. 法律基础

. 东、西方法律思想史

. 法理学课程

正确答案:

26. 人民大学法学院最初是以那个国家教授为核心建立的?

. 日本法学家

. 美国法学家

【春是一年的开始】

. 英国法学家

. 苏联法学家

正确答案:

27. 吕世伦老师的出生地当时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

. 英国

. 德国

. 俄国

. 日本

正确答案:

28. 法学迎来了春天是在什么时候:

. 土地革命时

. 大跃进年代

. 文革之前

. 恢复高考后

正确答案:

29. 《论解放区战场》的作者是

. 毛泽东

. 邓小平

. 朱德

. 刘少奇

正确答案:

30. 关怀老师是哪个大学的教授【春是一年的开始】

.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复旦大学

. 北京大学

正确答案:

31.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问题出版于:

. 1980年

.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hd/425636/

推荐访问:一年两头春 又一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