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资讯 > 企业文化理论内容

企业文化理论内容

时间:2018-01-07   来源:活动资讯   点击:

【www.gbppp.com--活动资讯】

企业文化理论内容 第一篇_企业文化基础理论

企业文化基础理论

.cn 2003年5月13日14:25

☆什么是企业文化?

首先,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文化。文化与人类共生,是人类存在和历史发展的表现。企业文化如同文化一样,存在于一定劳动活动之中。文化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就形成了企业文化。可以说,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精神道德、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及凝聚力。

☆企业文化的兴起

企业文化产生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但是作为一种有意识的企业实践,则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理论体系,则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

1981年到1982年,美国企业管理理论界接连出版了四本畅销书:美国著名美日比较管理学者威廉·大内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美国史丹佛大学教授巴斯克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艾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美国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沃特曼合著的《寻找优势——美国最佳公司的经验教训》;美国著名的麦金赛管理咨询公司顾问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尔合著的《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这四本书的出版,标志着80年代风靡全球的“企业文化”新潮的兴起。

☆ 企业文化的发展和成熟

1985年,波浪汹涌的“企业文化”再掀新的热潮。其标志是四本更具影响力的书的出版:莫尔·刘易斯等人的《组织文化》;基尔曼·萨克斯顿的《赢得公司文化的控制》;谢恩的《组织文化与领导》;托成斯·彼得斯的《赢得优势——领导艺术的较量》。

这四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的发展以及不断成熟,加强了企业文化理论的针对性,不再限于从企业文化来讨论企业文化,而是从组织文化的一般原理和过程来讨论企业文化问题,使企业文化研究方面的新成果迅速地被推广和应用。

☆ 中国企业文化的兴起

中国正式提出“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是在1986年。而真正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在中国兴起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经济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199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优良的职业道德,树立敬业爱厂、遵法守信、开拓创新的精神。”标志着中国企业文化进入重要发展阶段。而随着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实践,为企业文化建设注了新的强大动力,使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在新世纪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

(2)、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

☆ 企业目标

企业目标是企业观念形态的文化,具有对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和各种文化行为的导向作用。每一个企业为了自己存在的目的和所要达到的任务,都会制定相应的目标,确定企业的使命与宗旨,激发员工动力,集中意志向目标前进。

确定企业目标必须要从总体上体现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有一定的竞争性和超前性,注意解决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考虑到企业目标的复杂性、动态性、现实性,制定与贯彻企业目标,都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争取企业目标最佳化。

☆ 企业哲学

企业文化所宣扬的企业哲学和其他哲学一样,是企业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哲学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对世间万物的看法,是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企业哲学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念,它是企业中各种活动规律的正确反映,并主导着企业文化其他内容的发展方向。企业经营管理者处于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社会地位,就会开成不同的哲学思想。不同的哲学思想,必然构成不同的企业发展的道路。 21世纪的企业,必须着眼于培养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的哲学思想,以转变观念和思维方式,正确处理企业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外部的关系,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前进。 ☆ 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以企业中的个体价值观为基础,以企业经营管理者价值观为主导的群体价值观念。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决定和影响着企业存在的意义和目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价值和作用,企业中人的各种行为和企业利益的关系,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的方向和行动指南,为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奠定了基础。

企业价值观受企业哲学的影响。企业哲学不同,必然导致企业价值观念不同。例如,以物为本的企业哲学,就会形成一切以有利于物的发展为标准的评价体系;而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就会形成一切以有利于人的自觉性发挥的评价体系。

☆ 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企业精神是企业的发展历史写照,内涵丰富而深刻,意义重大而深远。因此企业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约束力,是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战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立场观点和精神支柱。

企业因自己的生产方式、历史传统、产品结构、管理风格、员工状况的不,受社会潮流、民族精神的影响,必然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企业精神。这种独特的企业精神一般应包括企业对远大目标的追求,企业和员工强烈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企业所肩负的崇高使命,企业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企业有效的激励机制等。

☆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调整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道德是企业文化之根本。企业道德以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正义和非正义评价为标准,

企业文化理论内容 第二篇_企业文化理论

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模式及演进规律研究

[摘 要] 如果说20世纪是由经验管理进化为科学管理的世纪,可以说21世纪是由科学管理进化为文化管理的世纪。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两次飞跃,即从经验管理进化到科学管理和从科学管理发展到人本管理,而当前正孕育着第三次飞跃,从人本管理进化到文化管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介绍了企业的概念、分类及其作用,引入了企业管理模式的概念及其类型划分,提出了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概念及内涵。探讨了企业管理模式发展演进的五个阶段即经验管理阶段、古典管理阶段、行为科学管理阶段、管理丛林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总结了企业管理模式演进的基本规律。最后分析了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企业文化管理 理论模式 演进规律

一、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界定

至今为止,无论国内外,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还没有具体而详细的定义。对于文化管理的内涵,目前学术界的代表性观点有三种:第一,它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思潮,或者是一种管理学派——文化管理学派。文化管理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思潮、管理方式”。它并不是如质量管理、成本管理那样的一种具体的管理方式,它更接近于一种管理理念,用文化这个“工具”对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重新塑造,以打造出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管理模式。第二,它是一种管理学理论,是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种观点认为:文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和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进行企业管理的理论体系;管理历史大致可以分为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文化管理取代科学管理是世界管理的必然趋势;所谓文化管理,是指人格化的企业组织其管理方法要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入手,培养企业组织的共同情感、共同价值,形成组织自身的文化;从组织整体的存在和发展角度,去研究和吸收各种管理方法,进而形成统一的管理风格;把企业管理的软要素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通过企业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独特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第三,它是一种管理模式或方式。这种观点认为:文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或方式,是文化管理思想、学说和理论在现代组织中的管理实践方式,通过组织文化来治理组织,带动经营管理工作;企业文化管理就是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管理,它所确立的是以人为本、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文化管理是管理组织的价值观、使命、宗旨、经营哲学、运作理念、基本精神、基本行为模式的管理方式,是企业以人为本的具体化,它以人为中心,由里到外的驱动,狠抓组织统一的价值、统一的愿景、统一的宗旨、统一的思维方式和根本精神,从塑造组织灵魂着手抓管理。清华大学张德和吴剑平合著的《文化管理——对科学管理的超越》一书综合了以上三种观点,提出:“文化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又是一种系统的管理学说和理论,还是包括企业管理在内的组织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就企业长远发展而言,我们给文化管理模式做出了如下定义:文化管理模式是坚持以人为中心,以

企业文化为纽带和约束力,在企业供产销及人力资源等各个部门全面实施的以全体员工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础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具体内涵阐述如下:

(1)文化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中心。企业是由人组成的集合体,人是企业的立足点。从管理的主体来看,管理者是人,他们在管理实践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管理者,那么任何管理行为都不会发生;从管理的客体来看,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对象,人既是企业活动的执行者,又是财富的创造者。所以,人不只是达到企业目标的一种资源,还在管理中处于中心主体地位。

(2)企业文化是文化管理模式实施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内容。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是一条贯穿整个企业的纽带,联系着全体管理者和员工,并且约束和激励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企业文化也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纽带、约束五大功能。所以,企业文化管理成为文化管理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的主要手段。

(3)文化管理模式在企业供产销及人力资源等各个部门全面实施。文化管理不等于企业文化的管理,不只是企业中文化部门的工作,它涉及到企业供产销及人力资源等各个部门,在整个企业中全面贯彻实施。

(4)文化管理模式以企业全体员工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础。文化管理模式不同于“以利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的目的不单是创造最大利润和实现股东的最大利益,而是坚持以人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在实现组织发展目标的同时,尊重人、关心人、满足人、发展人和完善人,兼顾员工的利益和需求,以全体员工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础,促使员工更好地、更为忠诚地为企业服务。就目前而言,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坚持以人为中心,依靠企业文化来约束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并在企业外部树立良好的形象,通过企业内外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加强来更快、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管理模式。

二、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历史与规律

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规律性一样,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也具有自己内在的规律性。本节通过考察国内外企业管理模式演化发展的历史,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探寻企业管理模式演进的规律,揭示已开始启动的文化管理模式发展的方向。

1、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的五个阶段

迄今,关于企业管理阶段的划分尚未统一。有的把管理发展过程划分为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有的划分为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管理丛林和企业文化四个阶段,还有的提出了“六阶段论”,即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丛林、文化理论与战略管理阶段和企业再造阶段。这些划分从不同的角度,都有一定的依据和道理。通过综合考虑已有成果和考察历史过程,本文认为,企业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经验管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管理、管理丛林和文化管理五个阶段,管理的中心从物转向人,管理思想实现了从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的转变。

(1)经验管理阶段这个阶段是从18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出现起到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结束为止,经历了100多年。所谓经验管理是指没有成形的管理理论和成熟的管理制度可以遵循,企业完全按照经营者自己的设想,跟着感觉走,凭经验和直觉去管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经验管理条件下,企业的兴衰成败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的个人素质,这包括决策能力、指

挥能力、个人魅力、良好的感觉和直觉。当时的经验管理主要是解决生产中怎样分工协作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以及怎样减少投入以赚取更多利润的问题。从科学理论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时基本上处于经验即感性认识积累的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但是其中不少经验对后人产生了重要的启迪影响。该阶段的代表学者主要有亚当·斯密、罗伯特·欧文等。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分工理论和利己主义的人性观;罗伯特·欧文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系统地提出了环境决定人的性格,主张改善对人的管理,提倡用教育和感化管理工人,否定惩罚的方法。

(2)古典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主义市场范围和企业规模扩大,特别是资本主义公司的兴起,使企业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资本家单凭个人的经验和能力管理企业、包揽一切,已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实行分离,于是管理职能由资本家委托给那些具有专门管理知识的经理、厂长、工程师来承担,出现了专门的管理阶层。同时,管理工作也成为有人专门研究的一门学问。在前人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影响下,在美国和欧洲都有人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生产为中心,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建立比较严密的组织形式而展开,包括了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和以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组织管理学派,这些学派以“经济人”为人性假说提出了各自的理论。古典管理理论是世界管理理论发展史上第一套系统化的管理理论,它总结了历史上古老组织(国家和军队)高效率运转的经验,满足了当时条件下企业发展的需要,系统地提出了许多原理、原则,奠定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但是,古典管理理论适用于静态和稳定的组织,难以适应变化和复杂的组织。该理论提倡者主要从机械的观点看待组织和工作,将组织看成机器,将工人看成机器上的齿轮,关注的重点是对职工的行为进行严格控制和标准化,取消了职工对其工作任务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自主权,忽视了职工个人感情因素的作用;研究重点集中于企业内部,没考虑到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影响。

(3)行为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这段时间为行为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剧和工人思想觉悟的提高,劳资矛盾进一步激化,劳动生产率又大幅度下降,以严格规章制度和科学的方法为主要手段的古典管理模式的指导使许多企业中的工人和业主的对立关系异常尖锐起来。当时的情况促使以新的理论假设为依据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美国学者梅奥的霍桑实验揭开了管理思想转变的序幕。梅奥从“人性”的角度来考察实验,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行为的原因,发现并指出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才是管理的最佳办法,并且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后人称其为行为科学时代的人际关系学派。与此同时,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也被引入企业管理中,从而形成了行为科学时代的另一个重要学派——社会系统学派。195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X-Y”理论。行为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从人性探讨到激励理论探讨的历程。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期望理论等。在行为科学时代,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管理学家们把目光又从对单个人的研究转向人的群体上,创立了群体理论,包括群体八因素论、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论、群体组成四要素论、群体行为论和群体动力论等。

(4)管理丛林阶段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进入一个相对缓和的时代,和平和

发展似乎成了这一时代的主题,许多国家开始把注意力转到经济建设上来。20世纪60至80年代,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加速;生产的自动化和连续化程度空前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加深;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生产关系和劳资矛盾更加复杂。面对这些变化,以往较单一的管理理论不能适应更加复杂的局面,这就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将过去的理论有机地综合起来并且进一步地发展。于是,在管理理论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学说和流派,这些学说和流派在渊源上相近,在理论内容上相互影响、相互交错渗透,从而形成了群芳斗艳的局面。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勒德·孔茨把它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时代”。管理科学在这个阶段上已趋成熟。该阶段的理论派别主要有: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管理科学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等等,其中决策理论学派的思想又占据主导地位。孔茨的组织文化思想影响深远,可谓企业文化理论的先声。他认为组织的效力要深受组织文化的影响,组织文化影响着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各项管理职能的实施方式。

(5)文化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伴随着企业文化浪潮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企业管理发展的高级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称雄,日本企业的生产率不仅大大超过了美国,并且抢走了大量原本属于美国久据的世界市场,这简直是对美国管理界的莫大嘲讽,因为这一阶段的管理理论大都是在美国诞生的。为此,美国管理学家对管理丛林阶段的思想进行了反思,认为美国传统管理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四方面。第一,偏重吸取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忽视吸收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重理工轻文科”情况明显;第二,重视物的因素,忽视人的因素;第三,过分强调理性因素,忽视了感情因素,即崇拜逻辑与推理,贬低了直觉和热情的作用;第四,过分依赖解析的、定量的方法,片面地以为只有数据才是过硬的和可信的。这些问题推动了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发展。毋容置疑,企业文化理论的时期是从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美国人的反思开始的。企业文化的实践开始于日本。美国人在研究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之后,发现美日管理差异背后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正是日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推动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迅速把目光聚焦在本国企业的文化上,发起了追求卓越、重塑美国的热潮。从1981年到1982年的短短两年时间里,《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和《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四部著作相继问世,旨在以日本企业文化为基础,结合本国文化背景、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因素调整本国的企业文化。这之后,一股传播和丰富企业文化理论的浪潮便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并直接引发了企业管理思想的新革命。

三、企业管理模式演进的特点及基本规律

企业文化具有管理学特点,企业文化的科学管理特征或管理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在管理理论方面。作为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理论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必然产物,是管理理论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企业文化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既是以前管理思想的总结,同时,也表明它不是管理思想的终结,相反,为后来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企业文化诞生于管理,应用于管理,并在管理中起作用,推动着管理。(2)在管理的实践方面。作为管理实践,企业文化是美日两国管理经验的总结与融合,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不断的吸收和更多的融合了世界各国管理的实践和经验。如海尔的吃“休克鱼”案例,走进了世界多

所著名大学MBA的课堂。正是企业文化的管理学特征,使之区别于政治文化与艺术文化。综合以上对管理模式发展各个阶段的历史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企业,具有各不相同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可以看出管理模式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发展。至今世界历史上已经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促进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企业管理模式也随着发生变化。企业管理模式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如表1。

表1企业管理模式的演进阶段及其特点

我们由上述内容可总结出四方面的规律。第一,企业管理模式随着环境的变化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且每一个阶段对前一阶段具有继承性,后一阶段的理论产生和盛行后,前一阶段的理论并未过时和消失,有的仍在应用和发展。各阶段的管理模式之间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向纵深发展的关系。第二,人性假设是一种管理模式的前提和核心。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管理者对人性认识的深化促使着管理模式的发展,至今先后出现了机器人、经济人、社会人、文化人和观念人等几种主要的人性假设。第三,管理的中心对象由以物为本发展到以人为本。生产力越是落后,人对物的依赖性就越强,人的工具性也越强;生产力越是先进,人的自主性就越大,目的性也越强。当人的智力、知识和创造性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时,管理方式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由以物为中心转为以人为中心,人将成为管理的最终目的。第四,管理手段由“管理者说了算”的集权式管理发

企业文化理论内容 第三篇_企业文化理论文献综述

企业文化理论文献综述

辽宁大学新华国际商学院

11级工商管理2班(117)

纪梦桐

JiMengtong

Melissa

116602221

2012.6.9

目录

一、前言—————————————————————————3

二、文献综述———————————————————————3

(一)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与形成——————————————3

1、企业文化兴起的历史背景————————————————3

2、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4

3、中国企业文化理论演进—————————————————5

(二)企业文化理论的发展—————————————————6

1、企业文化定义的研究——————————————————6

2、企业文化要素与结构的研究———————————————11

3、企业文化类型的研究——————————————————14

4、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动向————————————————18

三、总结—————————————————————————23

四、参考文献———————————————————————24

一、前言

日本政府在总结明治维新时期经济能得到迅速发展的经验时发表过一份白皮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三要素,第一是精神;第二是法规;第三是资本。这三个要素的比重是:精神占50%;法规占40%;资本占10%。这就是说钱和资本不是最关键的要素,精神要素、文化要素才是最重要的。(刘光明,2009)由此,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平曾多次说过:在市场经济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是经济规律;同时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也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文化。文化管理日渐成为企业管理的潮流。因此,将现有的文献加以整理、归纳、概括是十分必要的。

二、文献综述

(一)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与形成

1、企业文化兴起的历史背景

理性主义一直是西方企业管理的基本准则。然而,这种理性主义管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遇到了严峻的挑战。(黎群,2008)企业理性化管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与企业长期共存的信念,而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才能真正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杨雨诚、唐欢庆:《企业文化理论综述》,《中外企业家》2006年第8期)

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促使美国大量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对其进行研究,并与本国企业作比较。经过认真研究,

他们发现注重目标、信念、价值观等文化因素的企业管理模式是日本成功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的兴起是当代学术思潮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美日经济竞争引起的管理模式比较的产物,更是对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新动向的反映。(黎群,2008)

2、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

概括来说,企业文化现象产生于日本,企业文化理论形成在美国。(倪宏伟,2010)

1970年,美国波士顿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S.M.戴维斯在其《比较管理——组织文化展望》一书中,率先提出“组织文化”这一概念。

美国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大体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代表作是哈佛大学伏格尔教授的《日本名列第一》,影响很大。这一阶段起到了动员和准备作用。

第二阶段是两国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学日裔教授威廉·大内所著的《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和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安东尼·阿索斯合著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

第三阶段,可以说是深入改革的研究,主要目标是重建与美国文化相匹配的经营哲学和工作组织,以恢复美国的经济活力和对日本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代表作有: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特雷斯·E·迪尔和美国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专家阿伦·A·肯尼迪合著的

《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美国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研究人员托马斯·J·彼得斯和小罗伯特·H·沃特曼合著的《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出版的四本畅销著作,被称为企业文化的“新潮四重奏”。这四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黎群,2008)

3、中国企业文化理论演进

⑴引入介绍期

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的企业文化理论传到中国,并很快得到了中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认同和相应,掀起了第一次企业文化热潮。在当时,有没有优良的企业文化被作为企业达标升级的条件之一。 ⑵初步探索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已逐步告别短缺经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普遍,企业开始寻求差异化策略。一时间,许多企业纷纷模仿外资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

⑶蓬勃发展期

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竞争格局的变化,使得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受到我国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一大批企业开始自觉进行文化建设,不少企业成立了以总经理为首的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并建立了企业文化职能部门,开始致力于完善企业文化体系,全面系统地推行企业文化建设。(黎群,2008)

国内研究机构、大学以及一大批专家、学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研

企业文化理论内容 第四篇_企业文化答案

企业文化

一、单向选择题

1.刘向在《说苑.指武》中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

然后加诛。”此处的“文化”是指( B )

A.礼仪风俗 B.文治教化 C.社会制度 D.人文素养

2.企业管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C )

A.经营管理 B.科学管理 C.文化管理 D.无管理

3.在西方社会里,“文化”这一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 C )

A.亚里士多德 B.康德 C.泰勒 D.克鲁克

4.企业与员工伦理文化规范的核心是( A )

A.以人为本 B.追求利润 C.提高待遇 D.完善制度

5.在企业局部环境中,最为集中地体现企业文化的环境是( D )

A.办公环境 B.生产环境 C.生活环境 D.经营环境

6.从文化上来说,作为管理行为的企业制度属于( B )

A.企业物质文化 B.企业行为文化 C.企业精神文化 D.企业管理文化

7.生存方式与西方民族文化的个体性特征密切相关的是( C )

A.古罗马人 B.古埃及人 C.古希腊人 D.古印度人

8.将企业员工的行为引向企业提倡的价值观的要素属于企业精神文化的( B )

A.核心要素 B.引导要素 C.制约要素 D.习惯要素

9.企业参与社区活动,在制订计划时的首要关键问题是( C )

A.选择项目 B.监管项目 C.了解社区 D.了解企业资源

10.对日本在二战后的经济奇迹所进行的反思中最为深刻的是( C )

A.日本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法国人

11.美国管理学家麦克里兰和他的学生提出的理论是( B )

A.ERG理论 B.成就需要理论 C.公平理论 D.期望理论

12.判断企业文化优劣的内容标准中的创新性标准其实是( A )

A.时代性标准 B.社会性标准 C.经济性标准 D.效率性标准

13.企业文化开放性的前提是( C )

A.认同 B.和谐 C.稳定 D.统一

14.如果一种企业文化没有被企业中全体或大多数员工所接受,那么这种企业文化就不符合

企业文化优劣形式标准中的( B )

A.系统性 B.认同性 C.稳定性 D.统一性

15.国内学者罗长海在《企业文化学》一书中,将上海宝钢企业文化的类型定位为( A )

A.“双全型” B.“文化控股型” C.“产业报国型” D.“奋起赶超型”

16.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的作者是( A )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麦格雷戈

17.企业文化竞争所具有的一个特征是( D )

A.可以避免 B.难以避免 C.可以模仿 D.难以模仿

18.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把自己的管理理论称为( B )

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U理论

19.民族文化的核心是( B )

A.民族行为文化系统 B.康德 C.泰勒 D.克鲁克

20.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世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

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的总和。”这一定义来自于( C )

A.中国的《辞海》 B.《牛津现代辞典》 C.《美国传统词典》 D.《法国大百科全书》

21.从职能上来说,企业内部的公关部门是( C )

A.决策部门 B.调查部门 C.咨询部门 D.研究部门

22.企业文化有机整体的核心是( D )

A.企业吉祥物 B.企业形象 C.企业名称 D.企业价值观

23.在企业的公关活动中,最重要的公关中介是( A )

A.企业文化 B.媒体机构 C.顾问公司 D.政府部门

24.企业文化优劣的内容标准中的效率性标准性标准其实就是( A )

A.经济性标准 B.综合性标准 C.时代性标准 D.社会性标准

25.企业员工以做好企业分派给自己的工作为最高追求的企业文化境界类型是( D )

A.雇佣型 B.献身型 C.快乐型 D.尽职型

26.保证企业文化内在机制运行目标对各个不同取向的目标的绝对支配作用和主导作用的功

能是( A )

A.目标决策功能 B.目标控制功能 C.目标协调功能 D.目标应变功能

27.按照罗伯特.皮尔瑟的分类,注重实效,决策强调客观、推理、规范的文化属于( B )

A.合作型文化 B.控制型文化 C.能力型文化 D.培育型文化

28.在选择展示企业品牌的吉祥物时,除遵循亲和性要求外,还必须遵循( A )

A可识别要求 B 抽象性要求 C 形象化要求 D人性化要求

29.企业文化开放性的前提是(C )

A认同 B和谐 C稳定D统一

30.法国企业文化的突出特点是( B )

A强调硬式管理的制度文化 B追求氛围轻松、管理人性化

C主张建立共同的价值观 D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31.改造性企业文化扩张的形式是( B )

A兼容B平等融合 C复制 D互补

32.企业管理的核心对象是( A )

A人 B物 C资金 D技术

33.如果一种企业文化没有被企业中全体或大多数员工所接受,那么这种企业文化就不符合

企业文化优劣形式标准中的(B)

A 系统性 B认同性 C稳定性 D统一性

34.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 D )

A自律 B道德C法律D诚信

35.国内学者罗长海在《企业文化学》一书中,将上海宝钢企业文化的类型定位 为(A)

A双全型 B文化控股型C产业报国型D奋起赶超型

36.在企业所有的竞争方式中具有核心竞争力地位的是( B )

A资本实力B企业文化C科技实力D人才储备

37.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的作者是(A)

A泰勒B法约尔C韦伯D麦格雷戈

38.民族文化产生的动力是( )

A特定民族与其他民族竞争的需要 B特定民族的心理需要

C特定民族寻求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D民族价值观系统提升的需要

39努力工作、尽情享乐的文化形成于(B )

A风险大、反馈快的企业B风险小、反馈快的企业

C风险大、反馈慢的企业D风险小、反馈慢的企业

40、企业文化竞争所具有有一个特征是(D)

A可以避免 B难以避免 C可以模仿 D难以模仿

41.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把自已的管理理论称为(B)

A.X理论 B .Y理论 C .Z理论 D.U理论

42.在思维方式上,古希腊人更善于( B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感性思维 D.发散思维

43.大众传播的优点是什么( C )

A传播对象具体,影响巨大 B传播范围广,影响有限

C.传播对象广泛,影响巨大 D.能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44.民族文化的核心是(B)

A.发族行为文化系统 B.民族价值观系统

C.民族物质文化系统 D.民族精神文化系统

45.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世代相传的行业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

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的总和。”这一定义来自于(C)

A.中国的《辞海》 B.《牛津现代辞典》 C《美国传统词典》D.《法国大百科全书》

46.企业内部公关机构负责评估企业内部文化公关活动的缺点是( D )

A.没有外部机构水平高 B.所需成本巨大 C.能抽调的人员有限 D.可能会渗入更多的主观情

感因素【企业文化理论内容】

47.从职能上来说,企业内部的公关部门是(C)

A.决策部门 B.调查部门 C.咨询部门 D.研究部门

48.最早将“文化”一词作为学术用语的学者是( A )

A.爱德华.泰勒 B.威廉.大内 C.肯尼迪 D.迪尔

49.企业文化有机整体的核心是(D)

A.企业吉祥物 B.企业形象 C.企业名称 D.企业价值观

50.风险小、反馈慢的企业比较容易形成的文化类型是( B )

A.强人文化 B.过程文化 C.努力工作、尽情享受的文化 D.赌注文化

51.在企业的公关活动中,最重要的公关中介是( A )

A企业文化 B.媒体机构 C.顾问公司 D.政府部 门

52.在我国,最早提出“文化”概念的文献是( D )

A.《礼记.乐记》 B.《庄子.逍遥游》 C.《易.贲卦.象传》 D.《礼记.中庸》

53.企业文化优劣的内容标准中的效率性标准其实就是(A)

A.经济性标准 B.综合性标准 C.时代性标准 D.社会性标准

54.在处理企业文化和利益关系时,最佳的状态是( A )

A.义大于利 B.利大于义 C.义等于利 D.义利统一

55.与资金、设备比较起来,企业文化属于企业中的( A )

A.软件 B.硬件 C.中介 D.附属

56.企业文化践行的主体队伍是( A )

A.企业员工 B.企业家 C.企业英雄 D.员工家属

57.企业员工以做好企业分派给自己的工作为最高追求的企业文化境界类型是(D)

A.雇佣型 B.献身型 C.快乐型 D.尽职型

58.保证企业文化内在机制运行目标对各个不同取向的目标的绝对支配作用和主导作用的功

能是(A)

A.目标决策功能 B.目标控制功能 C.目标协调功能 D.目标应变功能

59.把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hd/408440/

推荐访问:企业文化相关理论 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