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资讯 > 新农村文化建设

新农村文化建设

时间:2017-09-01   来源:活动资讯   点击:

【www.gbppp.com--活动资讯】

新农村文化建设 第一篇_关于如何推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如何推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中共高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 刘晓维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强化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摆在各级政府的现实问题。很多政府在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除了建设一些文化设施和开展一些文化下乡活动外,很难有较好的作为和办法,似乎农村文化建设更多体现于“虚功”和“表面功夫”。笔者结合高安市的情况就如何推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谈几点看法。

思考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传承和发扬农村本土传统文化。

我国农村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各地都具有浓郁的特色文化。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变革中,许多传统文化在年轻人面前失去往日的魅力,优良传统文化元素已难以年轻人当中自然传承。农村很多民间文化、古村落文化越来越少,出现不断衰败景象。笔者认为挖掘保护并发展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应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

文化元素既具有个性化、本土化又有时代性、多面性。一方面,文化只有不断发展,不断创新,适应时代的需求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文化要有自己的特点特色,才能有真正的价值,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于农村传统和地方特色文化,既要通过挖掘保护,保留内在核心文化元素和思想,又要引入现代文化理念,

发展新表现形式,使之具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高安市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牢牢把握文化的特性,在发展中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使之不断繁荣兴旺。高安采茶戏就是很好例子。高安市采茶戏是全国颇有影响的江西四大地方剧种之一,数次进京为中央领导人献演,好评如潮,《孙成打酒》、《南瓜记》、《断鸡》、《四九看妹》等诸多曲目获得全国性各类文化大奖。高安市依托采茶剧团每年通过高校定向培养一批青年文艺骨干,使高安采茶戏能一代代薪火相传,经久不衰。同时在保留历史传统剧目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内涵,创作编排了《孔繁森之歌》、《和谐新村新事多》、《金剑之光》、《布衣先生》等一大批具有乡土气息和时代特点的现代戏,延续和发展了这一传统剧种。并且通过送戏下乡、把戏曲搬上银幕、发行录像光盘等等,不断扩大和繁荣了戏剧市场,受到群众的喜爱,成为每次节日庆典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当地农民还自发地组织了十余支业余采茶戏剧团,自编自演,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陶冶了思想情操。去年该市还举办首届高安采茶戏文化艺术节,把这一特色文化以节日的形式进行宣传弘扬。

高安市还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独特的历史文脉和民俗风情,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以古村古宅古文化为主线,对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旧址、古迹加以修复,实施保护性开发,并组织专家学者收编、整理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名人珍闻,对经典旧民俗、古风情、老工艺等传统

民俗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新的内容。例如,该市上湖乡珠湖古村,以明清建筑为主,具有赣派建筑与徽派建筑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农村活博物馆”高安市新街镇贾家古村至今仍保留完好明清古建筑有150多幢,形成极具特色的古建筑群。高安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这类具有文化价值的古村落的保护措施,多次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其进行考察挖掘。日前高安新街贾家古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思考二:怎样做好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这篇文章。

当前,致富奔小康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因此,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很好地与农民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一方面要在文化建设中,弘扬、传播先进的现代文化理念,开拓群众思想,培育创新精神,激活创业潜能,使群众自觉依从于勤于致富、勇于创业、敢于发展的文化风气。我省提出要深入学习浙江经验。如何学,笔者认为关键要从思想精神上学,就是要学习“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卧薪尝胆、敢为人先、不尚空谈、永不满足”的创业精神。而这种精神就是一种文化思想,需要我们在文化建设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改变人们的习惯,根据历史沿革而凝聚成地方特色的产业文化。比如高安的货运业的发展源于农民朴素的致富思想,从八十年代

高安第一代汽运人创业致富起,树立起开拓创新,发财创新的榜样,牵动起高安农民致富的梦想,这种梦想的力量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宣传中不断产生裂变,构成一种具有高安特色的汽运文化,吸引了大批农民投身于汽运产业,形成了今天“十万大军搞运输,万辆货车跑全国”的生动局面。

另一方面,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要主动适应广大农民“求富、求知”的综合性文化需求,打破文化活动就等于唱唱跳跳的偏见,将狭义文化向广义文化延伸,在满足农民群众文化娱乐需求的同时,在活动中融入更多的科技、法律、市场知识,让农村群众从活动中学到更多致富本领。特别是要拓宽农村培训领域,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根据农业生产技术的不同要求和市场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让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真正尝到文化的甜头,真切体会到文化的价值。高安市农村文化建设中十分注重知识技术文化传播与培训,按照“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推行“政府埋单、部门协作、按需培训、有序转移”的运行机制,加大了农民教育培训力度,整合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阳光工程”、组织村建部门的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科协“科普示范”工程等部门培训资源,因地制宜、因业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支柱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品关键技术和

家政、餐饮、建筑、修理等适合农民就业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500期以上,培训农民近2万人。

思考三:培育农村新风、加强农民道德建设应着力于何处。

树农村新风、加强农民道德建设不是简单依靠书写一些标语,挂上一些规划要求的牌子和强加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就能达到效果的。关键是要依据农村的地域文化风气,找准能切实有效改变旧风气,倡导新风尚的着力点。当前,农村村落基本仍呈宗族关系分布,宗族习惯与文化对农民有很大的约束力。因此,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要在利用和改造一些传统宗族文化习惯、注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风尚、新文化的基础上,帮助农民群众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要求的新型村规民约,推动农民群众自我道德约束、自我管理。

高安市在推动新农村建设过程就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高安市八景镇组织农村老党员成立道德协会,采取“好事大家传、坏事大家管、歪风大家纠、村事大家办”的方式,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这种做法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响应,目前该镇11个村委都成立了农民道德协会,会员69人。高安市上湖南坪村成立了由中小学生组成的26个娃娃理事会,对每家每户的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打分评比并张榜公布,极大促进了村容村貌和村风民风的好转。这种“孩子管大人”的娃娃理事机制的成功做法,被人民日报等多家中央新闻媒体

新农村文化建设 第二篇_新农村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目录

摘要„„„„„„„„„„„„„„„„„„„„„„„„„2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3

二、**镇概况„„„„„„„„„„„„„„„„„„„„3

三、调研内容„„„„„„„„„„„„„„„„„„„„„3

3.1调研人员„„„„„„„„„„„„„„„„„„„3

3.2调研时间及地点„„„„„„„„„„„„„„„„3

3.3调研对象„„„„„„„„„„„„„„„„„„„3

3.4调研方法„„„„„„„„„„„„„„„„„„„4

3.5调研内容„„„„„„„„„„„„„„„„„„„4

四、调研结果„„„„„„„„„„„„„„„„„„„„„4

五、给出建议„„„„„„„„„„„„„„„„„„„„„5 附录 调查问卷„„„„„„„„„„„„„„„„„„„7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中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运作方式转变、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文化建设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严重滞后,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农村文化落后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影响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一个主要因素。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加速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实现持续健康科学的发展。只有充分认识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看清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并采取有力的措施才能全面顺利的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 文化 农民精神需求 农村发展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当前,党和政府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投身社会,服务人民是我们不变的目标,更应该积极地走进农村,了解农村,帮助农村。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围绕新农村文化建设这一与广大农民群众联系紧密意义积极的工作展开了相应的社会实践调研。借此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学习其中的知识和理论,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有了更新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调查中发现当下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积极为农村和农民服务。

二、**镇概况:

**镇位于**西部、地处**、**、**三区(县)交汇处,与**镇、**乡、**镇和**区**镇、**镇、**县**镇接壤,全镇幅员面积43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形)地区。辖2个居委、3个行政村,33个农业社(居民小组),总户数3308户,总人口1.1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3500人。建有党委1个、党支部9个,有党员364名、流动党员72名。

三、调查内容

3.1调研人员:###、***

3.2调研事件及地点:2012年7月,重庆市南川区神童镇。

3.3调研对象:**镇当地居民

3.4调研方法:我们采用调查问卷为主,走访农户采访为辅的调研方式,并结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和数据完成了此次调研。

3.5调查内容:我们的问卷问题主要有居民对新农村建设工程的了解、家庭收入、平时的家庭和个人文娱方式、信息的来源、当地的基础文化设施、和当地政府组织的公共文化娱乐情况等几类问题组成。并且根据被调查者的工作,文化程度和政治面貌整理分析了调查结果。同时,我们还走进农户家里深入交谈,更详细的了解了他们的文化生活情况。

四、调研结果

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地现在文化建设的总体情况如下:

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基础信息渠道的情况还是非常喜人的。居民家里基本都有电视,部分居民还安装了电脑,接通了宽带,电视和网络组成了当地居民了解时事获取信息生活娱乐的主要工具。

另外,镇上还办起了图书阅览室、宣传板等公共文化设施。镇政府文化站还设有专门的村民活动室,为居民提供乒乓球,打篮球,唱歌,电影等多种多样的文娱活动。也有个人开设的棋牌室、网吧等经营场所,一定程度上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获取信息、知识的文化生活平台。

调查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虽然当地政府和民办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较为乐观,但村民对这些设施的利用度和使用积极性不高,同时其他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地地处偏远山区,交通较为不便,与外界的直接文化信息交流不够广泛,形式较为单一。镇上居民多为留守的老人,留守儿童,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而当地的主要收

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业,养殖业和村办企业等现代化高利润的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交通不便、人口组成和产业发展不科学等诸多问题使得村民认识不到当前社会背景下科技、文化对农村和农民本身的重要性,自发地文化娱乐活动举办较为困难。同时当地的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开展不多。通过走访我们得知,当地政府很少举办农业知识培训课程、文艺演出等村民公共文化娱乐活动。

以上问题导致当地居民在个人文化娱乐需求得到初步满足的同时,公共的、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在当前信息时代,科技时代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政府重视度不够、村民积极性不强等因素造成的农村科技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在当地咸咸的尤为突出。

总体来说,神童镇文化建设中的硬件设施较为齐全,但是政府和群众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不够,文化活动开展不够深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中仍然存在这诸多不足。

五、给出建议

通过几天的走访调研以及研究和思考,我们给出以下建议,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1、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经济,如养殖,村办企业,彩色苗圃等,也可利用当地资源招商引资。既增加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收入,使得当地经济条件大大改善,有实力有财力举办各种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居民在本地就业,减少人口流失,改善人口组成,使当地居民生活更有活力。

新农村文化建设 第三篇_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随着国际国内形势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而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离不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理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道德修养,有利于满足农民的思想精神需求,有利于推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觉悟,推进农村民主政治。 相应地,在舆论界,学者们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之中,在研究中将这一课题不断深入。研究这一课题的文章并不少见,但是全面系统论述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文章为数不多。因此,对社研究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进行科学、深刻、系统地 本课题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对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和研究,挖掘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

【新农村文化建设】

1、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概念 2、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 4、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 有利于推进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3)有利于推进农村民主政治进程 (4)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5)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幸福感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1、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就 (1)重点文化工程建设逐步推进 (2)农村公共文化经费投入逐年加大 (3)农民的文化场所逐年增多

2、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区域、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 (2)农村文化组织机构不健全 (3)农村精神文化活动贫乏

(4)部分政府部门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5)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1、加大重点文化工程向农村的倾斜力度 (1)加大影视出版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

A、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B、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C、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改革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 (1)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

(2)深化面向农村的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3)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政策调控 3、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1)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2)发展农村特色的乡土文化 (3)提供取材农村的文化产品

4、 提高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 (1)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2)落实行政监督问责制度 (3)努力培育文化专职干部 5、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1)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 (2)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3)增强农民的文化主体意识

三、文献综述

随着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理论界和农村工作者都加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也日趋热【新农村文化建设】

烈,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探索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重大更新和转变。 目前国内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一)研究概况

1、著作:主要有叶敬忠的《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和朱有志、方向新主编的《农民关注的十大问题:湖南农村调查报告》、李小云等主编的《乡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李红艳编著的《新农村:帮你经营乡村文化-实践派文化专家新主张》、韩永进编著《新的文化自觉》以及何频的《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上述著作对农村移风易俗问题、农村精神文化生活问题以及农村政治文化等,进行了实证性分析总结。这些成果的概念界定、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对于新时期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的作用是指导性的,其提供的数据和分析方法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

2、文章:近几年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文章作品比较多,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正处于旺盛时期的特征。综观这些作品,主要有如下几类:

(1)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发展总述的有:江泳辉“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程璇、董河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突出文化建设”,方亮的“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王俞波“新农村建设中的反文化现象调查及其心理分析”等。

(2)关于新农村政治文化的有:谢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政治文化问题研究”,杨志霞的“政治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农村政治稳定”,胡晓霞、陈彤的“儒家文化与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等。 (二)主要观点

综观各类文献,各种观点均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问题及对策相适应, 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主要观点如下:

1、探索了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紧密相关的几个基本范畴的含义

(1)关于“农村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内涵界定的探索 (2)关于“先进文化”和“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探讨 2、阐述了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相关的几个基本关系

(1)关于农村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农村社会之间的关系 (2)关于农村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关系 3、给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对策及思路

在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理论界和农村工作者都提出了进一步理顺各种关系、化解矛盾、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及思路。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1)针对和谐文化的具体情况,孟治刚等分析了和谐文化的内涵及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后,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需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新农村文化建设】

(2)以文化安全促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立足于农村文化安全意识薄弱现状,王建林等提出树立文化安全意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 (三)有待深入探讨的几个问题 目前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村基层政治制度改革的支撑作用研究还有待深入。第二,农村反文化现象研究有待扩展。。第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微观领域策略研究等等。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对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对策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总结研究,挖掘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 运用文献研究法,全方位收集文献资料,重点分析国内外学者有关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的研究成果,发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在必然矛盾及其规律,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全面看问题。力求全面的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既要看到成就,更要看到不足。不仅要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问题的成因,还要提出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的具体措

施,与时俱进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实践上的进一步落实。 第三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时候,用事实说话,采用权威机构测出的统计数字来说明问题,进而分析得出结论;同时在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原因和对策的时候,运用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四 综合分析结果,对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构思

六、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一)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做好理论基础积累。(2012/3/5─2012/3/20) (二) 熟练问题分析方法,制定初步研究计划(2012/3/21─2012/3/25)

(三) 研究记录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进程的史料及当前记录资料,分析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进程中的问题(2012/3/26─2012/4/10)

(四) 针对前一步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对策框架构建(2012/4/11─2012/4/20) (五) 撰写论文(2012/4/21─2012/5/5)

(六) 论文修改(2012/5/6─2012/5/11)

七、参考文献

[1] [8]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宋源美.刘少奇回乡调查对推动中国农村改革的重大贡献[DB/OL],/article-show.asp?AriclelD=1144,2006-3-9

[4]中共中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叶敬忠.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03-105.

[5]朱有志,方向新.农民关注的十大问题:湖南农村调查报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239.

[6]张祝平.失衡与重塑:农村文化发展问题[J].今日中国论坛,2008(7):118.

[7] Friedman J, Wolff G. World City Form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982,6(3):67268.

[8]张庆满.新农村文化建设刍议[J].江东论坛,2006,(4):27-29. 王建林等.文化安全视野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7、7、6-7、9-11.

[9] Friedman J.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 Development and change[J].Urban Studies,1986,117(

2) :69283.

[10]谢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政治文化问题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9、19-20、21.

[11]孟治刚,王红晓.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制度框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1):29-28-29.

[12]程璇,董河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突出文化建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11):58、57.

[13]王俞波.新农村建设中的反文化现象调查及其心理分析[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8(4):97、96.

[14]马登杰.农村文化建设:和谐农村社会的精神基石[J].昌吉学院学报,2005(2):8.

[15]桂玉.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J].前沿,2008(3):120-121.

新农村文化建设 第四篇_农村文化建设现状成因及改善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现状成因及改善农村文化

建设的建议

农村文化现状

经过走访调查了解到,铜厂乡9个村委会中只有米苴和底尼2个村委会有文化活动室,且活动室内的电视机、影碟机、功放机都已经陈旧老化,经常卡带子。查阅有关资料后进一步了解到:在当前的农村,绝大多数由于缺乏文化公共设施或设施陈旧老化,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阵地严重匮乏,思想道德文化感召力减弱,科技文化推动力滞后。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甚至不同向或者不同步,娱乐文化生活陶冶力下降,加之各种腐朽思想的负面影响,致使农村人们的道德滑坡、世风变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政治是空的,理想是远的,道德是虚的,唯有金钱是真的”,似乎除了金钱和享乐外再没有什么可值得追求的了。有的只求实惠,不讲理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被歪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淡漠;二是文化生活贫乏和文化市场不健康,伦理道德观念蜕变。农村社会环境受到污染,许多格调低下和渲染色情暴力犯罪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农村文化市场,恶化了农村社会精神环境。部分农民的社会正义感、责任感、义务意识淡漠,荣辱观、是非观混乱,国家和集体观念淡化,道德滑坡;三是宗教活动频繁,封建迷信抬头,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在农村修庙宇、看阴阳宅风水盛行,神汉巫婆仍在活动,婚丧喜事大操大办现象突出,不少地方打麻将、买码赌博、斗地主、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现象呈上升趋势,群众生活缺乏安全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成因

1、认识不清,心口不一致

目前乡镇文化站人、财、物、事四权下放到乡镇管理,部分乡镇却没有把乡镇文化站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对待,一

些乡镇领导由于思想认识不一,对文化站撒手不管了,认为文化站不出经济效益,是个包袱,认为文化工作是软指标,不抓文化工作不影响单位排名进位、个人晋升,文化工作抓与不抓无所谓。在一些乡镇领导看来,需要投入而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化事业建设是可以先放一放或挂在嘴边说说而已的。

2、体制不顺,主管不到位

首先是用人机制制约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文化站缺编严重,另一方面需要的专业人才又进不来。(铜厂乡文教中心现在只有2人,无一人是文化站技术专业人员)四权下放到乡镇管理后,一是乡镇不管或者不知道怎样管;二是县级文化部门对文化站管理力不从心,有的文化站专干换了县文化部门根本不知道。文化专干地位低待遇差,是“弱势群体”。文化专干很寒心,许多都不愿意再干文化工作。其次,由于管理体制问题,部分文化专干不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没有把创新作为自己力量的源泉,还是停留在向政府“等、靠、要”的观念上。经费困难加上一时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就不敢也不愿开展工作。造血功能不能强化,自我生存发展能力弱。再次,长期以来财政对文化的“欠帐”太多。改革开放以来,90%以上的乡镇没有新建文化设施,原有的文化设施有的破烂不堪,有的挪作他用。以文养文,走产业化道路条件还不成熟,也很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乡镇文化站普遍得了“贫血症”,急需输血。

振兴农村文化的建议

坚持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相结合,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使农村文化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和相关政策措施适合农村实际;坚持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坚持弘扬先进文化与传承乡土文化相结合,不断增加农村文化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通过“送文化”带动“种文化”,提高农村文化自我发展能力。

(一)加强农村文化站建设

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活动的载体和组织者,直接影响农村文化建设。怎样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主要从农村文化站建设

【新农村文化建设】

着手,本人建议:

1、深化认识。营造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环境。群众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县、镇乡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站在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重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经常对群众文化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各乡镇应将文化工作纳入双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范畴,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要花钱宁可不要的现象,使农村文化走出“无事干、无人管、无所作为”的误区。

2、强化改革,建立农村文化良好的运行机制。机构改革是必然趋势,文化站无疑必须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但无论怎么改,从事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机构不能撤,反而应予强化,在改革中,文化站必须抓住机遇,理顺体制,开辟出一块属于自身的天地,使之成为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向往之所,也只有这样,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文化站是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县文化主管部门,应把握好进人关、用人关、培训关,应将一批业务精,敬业精神强,有较强工作能力的文化专干纳入国家公务员范畴,使之在生活和福利待遇上与其他干部一视同仁,建设良好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投入机制,把发展先进文化与改造落后文化统一,与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统一、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统一。同时,可发挥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相关部门职能互补的优势,组成综合的乡镇群众文化娱乐机构,增加其实力和发展后劲。

3、增加投入,建设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阵地是舞台,是文化站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各乡镇党委、政府应该保证和改善文化站的基本办公条件,必须将现有的文化市场、阵地和设备划归文化站统一管理和使用,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借调和挪作他用,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财政应逐年增加对群众文化工作的投入,应将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巩固和添置文化娱乐设施和设备。

4、提高素质,优化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队伍。在易门县

乡镇文化专干队伍中,年龄偏大,整体素质偏低。各级文化业务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专干的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管理上的能手,群众文化活动辅导上的行家,使之成为乡镇政府领导下的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的新生儿;再次,文化站应转变观念,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经济政策等优势,积极开发文化产业,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弥补文化经费不足,壮大自身实力。

(二)开展农村“种文化”活动

为把农村文化做好做活,真正让文化在农村“生根发芽”,我们应转变思路,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即把农民从文化的看客变成主角,通过培养大批乡土文化人才,引导农村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让他们唱主角,激发广大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这种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会把“文化下乡”变成“扎根在乡”,农民素养不断提高,和谐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具体做法:

一是完善文化设施,为农村文化搭建舞台。为满足群众日趋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政府可在农村普及有线电视网、电化教育系统,可要求每个村兴建一个文化舞台,通过政府资助、共建单位对口帮扶等形式,加大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并要求有条件的村建设文体活动室,添置健身器材、棋牌等文体设施,开展经常性文化活动,使广大农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务。

二是建设新农村书屋,用知识滋养农民的心灵。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文化先行,把办好“农家书屋”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在书屋中配置社科类、农业科技类、医药卫生类等各方面书籍。让新鲜多彩的先进文化进村入户,以文化的“软实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在事件有关部门个关心支持下,目前铜厂乡9个村委会都已建成新农村书屋,每到农闲时节,农民们就三三两两到书屋借阅,书屋真正成为了农民们学科技、闯市场、快致富的“加油站”。

三是培育文化队伍,构筑农村文化阵地。要对农村文艺演出队、文化特色户进行调查摸底,铜厂乡应该对皮影戏、左脚舞、芦笙舞、花鼓舞、跳哑吧、花灯、皮影画等地方传统民俗

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开发,并建立档案,给予重点扶持和培植,不断构筑农村文化阵地。同时建立乡文化站、村文艺队“二位一体”培训网络,乡文化站不定期组织文艺教师为村里的文艺队伍进行培训,使散发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重新焕发活力。鼓励各村举办左脚舞、芦笙舞、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激发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既可锻炼培养群众文艺骨干,又能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与时俱进,当前的文化站必须直面现实,走出原有的怪圈,变“等、靠、要”的依赖性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自觉性,变“求稳旁徨”的被动性为“无功就是过”的主动性,在国家群众文化政策的指导下,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机遇面前,迎接挑战,走进属于自己的灿烂天地,繁荣农村文化。

铜厂乡里士村委会新农村指导员

沐勤荣

新农村文化建设 第五篇_2016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一)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门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十分重视,注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文化基础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县建有文化馆、图书馆个1个,乡镇文化站7个,村组文化室35个,文化专业户120个。20**年争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投资263万元,建成县级支中心1个,乡镇服务点10个,村级服务点123个,工程网络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提升了农村文化设施现代化水平。

二是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较好。一是民间节庆文化得到较大发展。各乡镇能结合地方民俗,组织锣鼓秧歌、农民文化艺术节等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文化活动。二是各类文艺演出队伍发展迅速。全县现有各类文艺团队249个,常年活跃在农村,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三是农村文化大院初见生机。青化乡农民荔改朝建立了集锣鼓秧歌,自乐班、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为一体的民间文化组织“老荔文化大院”,为农村文化建设创出了新路子。

三是“送文化下乡”活动扎实有效。20**年我县争取国家文化发展项目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国家投资110万元配发了10台数字电影放映机。县财政每年列支7万元用于放映补贴,保证了放映工作的正常开展。20**年共放映数字电影2000多场,吸引观众70万人次。

二、存在问题分析

我县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化阵地薄弱,发展不均衡。目前,农民最需要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尤显缺乏,很多村级文化活动室难以达到标准,除几个基础建设搞得较好的亮点村和成立比较早的县城社区之外,仍有不少边远村的活动场地设施简陋,设施陈旧,难以满足正常开放。加上农村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日常在家的多半为老年儿童,因而看书读报的少,造成文化活动匮乏,乡村之间文化活动发展不平衡。

二是工作机制不活,专业人才缺乏。县乡文化服务机构自身力量薄弱,在指导、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上着力较少。乡镇文化站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且大多兼职,专不起来,难以发挥服务作用。基层文艺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县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是文化载体不丰富,乡村之间缺乏交流。有组织经常性的文化活动少,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不多,活动内容形式单一,基层乡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乡村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各种节庆日、民俗日,上级组织开展的“文化、科普、电影文艺演出”下乡活动也仅到个别乡村,边远乡村文化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

四是文化投入不足,发展势头较弱。县乡财政可用财力有限,文化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与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文化投入的不足使得农民自办文化力量薄弱,很多乡土文化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只有以少量的小规模出现,其组织程度也不高,尚未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相关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步伐,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当前农村的一项当务之急。政府及文化部门要高度重视“文化软力”的作用,将农村文化事业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工作业绩考核,积极构筑“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以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大繁荣,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必须加大对村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倾斜,切实保障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文化部门要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切实抓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惠农工程建设。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寻求社会力量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支持扶助,努力为农村提供满足群众所需的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整合资源,拓宽阵地

要充分发挥文化站(室)的阵地作用,加强与工青妇学校组织的联系互动。有计划、有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坚持贴近农村、贴近实际,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广泛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大型、示范性活动与平时的小型、分散性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群众就近、方便地参加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地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创新机制,丰富载体

建议政府及文化部门,在抓好“送文化”活动同时,更加注重“种文化”工作。一方面要坚持深入基层特别是边远乡村社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多为基层选送一批农村适用、群众喜爱的图书,通过乡镇文化站定期将图书流动到村文化活动室,方便农民群众就近读书,真正解决农民看书难的问题;一方面又要加快对农村文艺人才发掘培养与教育。积极开展乡村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文艺骨干。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乡村文化干部队伍中,稳定乡村两级文化队伍,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使文化下乡活动实实在在地惠及广大群众。

(五)突出特色,推动发展

要加强对乡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着力发展我县乡村特色文化。积极扶持乡村民间文化团体,力争每个乡村社区都有自己的文体队伍。要大力鼓励促进以青化、横渠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锣鼓秧歌、社火、戏曲等民间艺术活动开展;要依托马家镇刺绣工艺品基地的发展,全面打造富有乡村文化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此外每年还要定期组织开展文化艺术和民间文艺展演活动。通过发挥示范引导,以点带面,互相交流,进一步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积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正确引导农村文化的价值走向,巩固发展农村文化阵地,加快农村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二)

随着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xx乡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遍布全乡的农村乡土文化彰显出其巨大的魅力和蓬勃生机,为xx乡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xx乡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成效

1、领导重视、加大投入。在乡政府在财政赤紧的情况下,尽力保证文化必要的投入,据统计,近几年来,乡里共投入14万元,文化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文化活动得到丰富,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政府以文化站为主体,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乡文化站在圩镇办起了“阅报长廊”和“时事政策博览墙”。乡政府以培育新农民入手,创办了农民知识化培训学校,举办种养、加工培训班24期,培训人数达5000多人次,免费赠送科技书刊和资料近万份。乡里还办起了图书室、歌舞厅。同时,采取政府埋单,农民看戏看电影的形式,乡政府请县剧团来乡下村巡回演出,乡电影队下村放电影,为农民送上丰盛的精神食粮。(

3、弘扬乡土文化,织牢“乡、村、组”文化网。在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同时,xx乡通过“以奖代扶”的方式,着力构建乡、村、户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乡已创建了5个特色文化村,15个文化活动室,200个文化示范户,并村经济贫困村的创建工作给予适当扶持。为了让当地农民成为本土文化活动的主角,乡政府以唢呐,鲤鱼灯为依托,经常组织文艺演出、竞技比赛等活动,开展民间艺术汇演,桂竹村鲤鱼灯获得2016年全县民间艺术汇演二等奖。

4、政府搭台、农民看戏。xx乡从加强乡文化站和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入手,依托县文化局,县采茶剧团,开办了歌舞、乐器、书画等培训班。同时,按照“政府出资,乡镇搭台、农民看戏”的形式,定期送电影、送戏下乡,免费赠送图书和科技读物,为农民群众送上文化大餐。乡政府还采取企业冠名,社会捐助等方式,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开展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风格清新质朴的农村文化活动。

二、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1、农民的文化意识相对薄弱。由于受“经济利益”思想的冲突,一些农民往往忽略了对文化活动的追求。因此,要加大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增强精神文明和文化意识。

2、经费投入不大,导致文化事业发展滞缓。由于上级对农村文化事业资金扶持力度不大,乡镇对培育本土文化、民间艺术、添制设备却无从下手。因此,上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农村文化事业。

3、乡镇文化站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应加强乡镇文化站专职干部的培训,配齐配强乡镇文化干部队伍,解决办公场所,下拨资金建好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增强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hd/371596/

推荐访问:新农村建设图片 新农村建设规划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