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资讯 > 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没有完全的有效地制约机制,企业内部人员并没有很好牵制与监督。

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没有完全的有效地制约机制,企业内部人员并没有很好牵制与监督。

时间:2017-08-20   来源:活动资讯   点击:

【www.gbppp.com--活动资讯】

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没有完全的有效地制约机制,企业内部人员并没有很好牵制与监督。(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及方向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及方向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一种自律行为,是为防范风险,完成各项既定工作目标,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相互制约和内部稽核等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正确、财务收支的有效合法和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还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以及企业经营决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还不够完善,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基本建立,但是在实践工作中,从企业近几年发生的涉及会计违法违纪案件和各有关部门对企业审计检查的结果看,企业内部控制失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信息失真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的时间不长,相应的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和法律法规都不健全,加上受拜金主义和各种利益的驱动,出现了许多非正常行为。如一些企业偷漏税行为严重,少数人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财物,给国有资产造成重大损失。还有一些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

(二)成本失控,潜亏增加

企业或单位粉饰会计报表、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账外账以及私设小金库等行为,多数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失控有关。企业管理者滥用职权、蓄意营私舞弊、恶意串通等行为,会使相关内控制度失去作用。如有的企业主管财务的领导、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利用内部管理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盗窃资金、或与企业外部不法商人相互勾结,利用虚假发票,非法侵占企业资金等,致使企业内部人员的经济犯罪增多。由于财产物资内部控制管理薄弱,物资购销制度松弛,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等不作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再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等,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二、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

(一)思想重视不够,制度不健全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企业领导重业务、轻内控,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没有明确的工作岗位,业务交叉又过杂,职责不明;会计的事前监督,事中复核和事后审计只是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已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的主体和客体一致,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利益一致,内部控制失去了控制效能;处于不相容职务的人员相互串通,失去了相互制约的基本前提,内部控制也就很难发挥作用。

(二)考核机制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长期以来,对企业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以目标利润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缺乏对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考察。有些企业领导为在任期内出“成绩”,便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还有些业务主管部门,为了加快本系统的经济发展,在没有进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下达一些脱离实际的经济增长考核指标,而部分企业领导者为讨好主管部门借此显示自己的能力,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来“实现”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指标。还有部分会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为了个人利益,顺从领导意图办事,甚至在弄虚作假上帮着出点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三)外部监督缺乏力度

长期以来企业内控失效现象普遍,难以为管理和监督提供可靠的资料,造成监督失控,经济效率低下,损害了投资人、债权人、员工及国家的利益。虽然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然而如此大的一个监督体系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二是各种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严重。三是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使得监督效果没有发挥出来。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方向

(一)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

一般而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单位内部控制系统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和单位履行法规制度的职责控制三个方面,企业应按照这一基本框架建立企业内控体系,执行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1、健全制度、预防为主。企业内部从事经营管理时,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预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了违法犯罪的“门槛”,完善的内控制度,使有关人员在从事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最好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这样就可以互相监督,减少舞弊的可能性。

2、实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其权限、人员的资格以及可使用的资源紧密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并且必须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企业的会计报表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他的独立性和对本企业的了解,以及在长期审计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对策,及时向管理当局提出建议,弥补漏洞,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3、设立事后监督。在会计部门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检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内设立一个具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位,配合责任性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任此职,并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定期直接反馈给财务部门的负责人。

(二)强化考核,建立有效的落实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是否有严格的检查落实机制。企业必须定期不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的遵循,执行中还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根据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在年度中进行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总结成绩,纠正问题,达到集中控制的目的。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使内部控制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三)强化外部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应加强对企业内部的控制的了解、检查与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威慑力;有关部门必须切实抓好对注册会计师职业质量的监督,使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职责到位;鼓励与支持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曝光,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

加大科技力量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的应用,使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各种信息,控制营运状况,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以使权益各方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评价。目前,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基本上脱离了手工操作的账务处理过程,许多企业内部控制的很大一部分也实现了电算化,这既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同时要加快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建设,在企业内部构筑纵向沟通、横向沟通、内外沟通的信息网络体系,达到信息交换的及时性。

总之,我国目前不少企业内部控制不甚理想,要彻底改变这种状态,除了依靠《会计法》的威慑力外,还必须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提高全体财务人员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并采取措施提高广大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使内部控制真正贯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随着相关部门对公司法制建设的进一步规范,成熟与完善的内部控制必将为现代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文/杨雪梅)

如何加强国有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基础领域的投资,因具有较强的行业资质优势,国有建筑企业每年承揽任务、完成产值急速增高,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企业的盈利水平持续走低。根据国家统计局网上公布的年度统计数据,建筑业全行业的平均产值利润率为

1.9%,最高的外商独资企业为4.1%,最低的国有企业为0.6%。笔者认为出现此种现象,除了要考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材料价格波动等外部因素外,还应当从国有建筑企业管理的粗放、管理岗位职能控制的失效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研究如何通过规范内部控制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堵塞漏洞,从而增强国有建筑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国有建筑企业管理控制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原材料采购和保管环节的控制问题。建筑企业用于工程施工的材料包括钢材、水泥、砂石料、炸药等主要材料,钢模板、脚手架、钢管、电缆线等周转材料,以及

数量品种繁多的小型材料等。近年来,随着建材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主要材料采购上的价格比较透明化,不易产生采购质次价高的问题,但是一些小型材料由于数量品种繁多、单价低、用量大,生产厂家多,采购价格的控制如同到市场上“买菜”情形相似,多凭采购人员的良心。

国有建筑企业粗放管理的主要表现之一体现在原材料管理上。从材料的点验、入库、发放等各个环节均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对材料验收没有详细的记录,材料验收单多为事后填制,以手写的收条代替材料验收单;再比如:因工地场地简陋,很多贵重的材料,如钢材等只能漏天堆放,防护措施不严,形成被盗;再比如:小型材料领用记录混乱,责任不清;再比如:原材料的期末盘点,往往很长时间不进行盘点,等等。

2、外部劳务合同及劳务成本的控制问题。因为国有建筑企业近年生产规模扩张迅速,加之内部职工年龄大,不适应现场作业环境,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外部劳务作为主力施工队伍。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劳务方签订的协议或者以包代管,或者工序承包单价偏高;二是风险承担,生产用原材料的市场价格风险、工程质量风险均由企业承担;三是在完成工程量的核定上,记录不详细或验收偏重于施工质量,造成多记实际完成工程量等等,这些方面的问题,使企业自身的盈利空间受上、下游的双重挤压。

3、企业管理经营性开支的控制问题。相比民营经济而言,国有建筑企业的管理性开支巨大,表现为:一是企业管理人员花钱大手大脚,相互攀比诸如手机、名烟等消费规格,住宿高档酒店,不遵守内部经费标准;二是无效性支出大,非职务性消费与职务性消费界限模糊,企业内高层管理者在用车、个人消费等方面视企业如自家;三是项目管理层奖励制度混乱,部分项目发放的工资奖金数额大、与个人绩效、项目贡献毫无联系。

4、核算基础薄弱,部门核算职能失控问题。国有建筑企业的领导人不看本企业的财务报表,恐怕在很多单位都是这样,很大程度上与财务数据不能反映单位的经营状况有关,或者是财务数据反映滞后,或者是财务数据反映不准确。财务数据的价值体现了国有建筑企业会计人的尴尬,不仅是财务部门,企业中各部门的核算职能很多都处于失效、失控状态。比如:保障部门除负责业务采购、保管外,还有负责存货核算职责,但是很多项目保障部门不能够拿出材料收、支、存放的数据资料,不能确认现场实际的库存数据等;比如:技术部门除负责工程质量监督、鉴定外,还有负责劳务层实物工程量的验收、核算职责,但是很多技术人员多重视怎么干、干的怎么样,对经济管理方面的职责不重视,结果到了该拿出劳务层核算基础数据的时候拿不出来。

加强国有建筑企业

内部控制的措施

1、分析建筑行业的业务循环流程,寻找关键控制点,以内部控制理论为核心架构编制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项具体制度。建筑行业业务循环的过程是合理配置人力、机械,使用原材料构筑工程实体的过程,其业务循环是以项目工程成本为核心,通过合同结算换回资金的过程。企业的管理目标是在此过程中获得增值资金,为此控制成本是内部管理的核心。通过分析,国有建筑企业当前成本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在于原材料采购定价政策、原材料的验收、发出、保管、盘点过程监控、外部劳务协议承包单价、外部劳务完成合格工程量记录、管理层支出控制,每一个控制点均与资金支

付最终发生直接的联系等方面。

国有建筑企业以资金作为控制手段,充分发挥会计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作用。因此,首先要对企业涉及经济活动的资金收支业务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具体设置每项业务的的授权审批、复核检查程序,在此基础上建立内部资金管理制度。

以原材料的采购、验收、发出和对账盘点为重点,建立原材料采购计划、价格调查程序,建立健全各项计量手段、计量程序,规范验收程序,建立原材料领用的审批、登记程序,详实记录原材料从采购到消耗进入工程实体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内部物资管理制度。

以劳务层内部承包协议、劳务层合格工程量的实测验收、劳务层的计量结算为重点,建立承包单价内部协商机制、承包单价谈判及审批机制,建立劳务层实物工程量的实测、核准和定期汇总程序,及时按照核算要求办理中间计量和结算,在此基础上建立内部计价管理制度。

在规范、理顺各部门基础核算控制职能基础上,建立项目成本的预算管理制度,研究项目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程序、执行和调整程序,以及预算的编制组织管理程序,将建筑产品的全过程纳入到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轨道上来。

2、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设置职能部门岗位,或寻找替代控制程序,明确各岗位的核算责任、岗位间的配合责任。国有建筑企业项目在管理部门的岗位配置上,尽量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内控原则,对工程成本的关键控制点,如原材料的采购定价、验收保管、会计记录等,再比如工程量的实测汇总、工程量的复核等应当分别由不同岗位来执行,以分清不同的责任。如果不相容职务出现在同一部门内部,如原材料的采购岗位、保管岗位,还应当注意尽可能使用相同级别的人员,以最大程度发挥牵制作用。

有些项目岗位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不宜采用较多的管理人员,因此不可避免存在不相容岗位兼职情况,这种情况下最好要采取适当的替代控制程序,比如仅设置会计、出纳两名会计人员的项目比较多,会计凭证、账簿的稽核工作可以通过公司总部的内部专业检查程序来代替。

3、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运用计算机编程手段,实现各部门内部核算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以及在各部门间形成通畅的内部控制信息流。成功引进电子信息、管理软件等技术,在很多现代企业都取得了实效,它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如同机器时代的工业自动生产线对工厂的影响一样,可以节省人力。因而,可以很好地解决国有建筑企业规模扩展带来的管理人员缺乏的矛盾,同时因软件程序化管理,易于在公司内部形成规范的、统一的、及时的内控数据。

可以采用现在流行的“模块化设计”,在建立的网络内使用统一的数据平台,把各管理部门需要进行数据处理的工作、控制点设计成相对对立的模块,由信息的责任人负责计算、输入,并利用计算机自动处理,在核算流程的各部门间进行数据的实时传送,从而完善地建立内部信息控制的数据流。

4、按照每件工程项目订单产品的具体情况,组织各核算部门共同、集中编制项目的成本预算、费用预算,并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控调整。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不仅停留在企业管理的基础层面——如何满足于查错防弊和保护资产安全,它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要保证管理政策、经济目标的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需要通过预算的方式进行分解,量化成对项目内各部分、各岗位的目标责任。

建筑企业的每件订单产品,从项目投标阶段、施工组织阶段、施工实施阶段等,无一不需要贯穿收入、成本、资金等方面的预算,预算的编制内容涉及到建筑企业项目施工的所有要素,又因不同订单产品千差万别,因而要编制高水平的执行预算需要调

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没有完全的有效地制约机制,企业内部人员并没有很好牵制与监督。(一):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方向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4-10-06 字体: [大 中 小]

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影响企业经营的环境不仅日益复杂,而且越来越不稳定,市场竞争更是日趋激烈,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证。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1 内部控制的目的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指内部控制想要达到的目标,大致包括:①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对其的有效使用。②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存在、可靠和及时提供。③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④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达到更大的盈利目标。⑤预防和控制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以及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⑥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秩序有效地进行。

为了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应预先确立衡量实际绩效的标准;正确记录经济业务执行情况,并将工作实绩与标准目标进行比较,借以发现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以及各种因素对差异的影响程度;针对偏离目标和标准的现象,提出纠正的措施予以补救。还应注意一些特定控制程序的执行,如核对会计记录数字的准确性,保持调节表、日常编报资料和试算表,核准与控制各种凭证,同外部资料比较,将现金、有价证券和记录核对预算与执行结果比较等。

2 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一般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业务内部管理可以说是有章可循。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存在许多误解,甚至概念模糊,治理结构先天不足,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使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主要表现在:业务决策人员与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业务授权(管理职能)、业务执行(保管职能)、业务记录(会计职能)、业绩检查(监督职能)兼容现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无标准操作现象;财产清查没有制度,“家底”不明确;内部审计没有制度,该设的内审机构不设,该配的内审人员不配等,使得管理力度层层递减,管理效应层层弱化,从而造成企业竞争力降低,经济效益下滑。

3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3.1 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包括经营管理的理念、方式和风格,组织机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管理控制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务,外部环境的影响等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hd/368132/

推荐访问:内部控制薄弱的表现 企业内部设计监督薄弱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