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人文章 > 亲情 > 2016年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2016年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时间:2017-01-28   来源:亲情   点击:

【www.gbppp.com--亲情】

2016年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一):云南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云南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摘要】民生是国家及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山东大学“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调查”调查小组对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亲情维系存在障碍、学习缺乏指导和监督、家庭抚养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报告对此提出通过协调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现代教育及资助帮扶体系,综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生活 留守儿童教育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由此便产生了一大批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据有关方面的统计,目前全国约有2000万左右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他们远离父母的关爱与教育,有的和年长的(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有的寄宿在亲友家中,“留守儿童”的成长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调查基本情况概述

山东大学“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调查”调查小组以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为调查样本。该县地处滇川结合部,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属典型的山区县,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山势以高中山为主;该县共有国土面积2091.5平方公里,耕地49433公顷;辖9乡3镇,78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2577个村民小组、40个居民小组。2005年末,总人口375652人,非农业人口32306人,占全县总人数的8.6%,农业人口343346人,占全县总人数的91.4%,其中少数民族13140人。2006年盐津县在外务工人数约67800人,约占全县总人数的18%,留守儿童20000多人。

调查小组针对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走访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走访留守儿童家庭280户,调查留守儿童280名,收回调查问卷25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深层访谈100份。调查对象年龄在8—14岁之间,其中中男生占52.7%,女生占47.3%。

二、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1.亲情维系存在障碍,生活渴望更多关怀

2016年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二):云南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摘要

云南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摘要

一、基本情况

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省份,辖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2006年末总人口为4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747.73万人。云南现有农村劳动力216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930万人,截止2007年6月,已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66.68万人。本报告所称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4个月或全年累计6个月以上,留在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8周岁以下的孩子。

(一)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

一是数量多,比例大,且呈上升趋势。根据本次调查统计,截止今年8月,我省留守儿童总数已达121.34万人,占全省1247.5万0-17岁儿童的8.98%。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占全省儿童总数的比例为3.43%,七年来上升了7.76个百分点。

二是分布广,不均衡。从统计分析,我省16个州市均有农村留守儿童,但分布不均衡,人口密度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多的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多,所占比例高,反之则低。

【2016年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三是留守早,时间长。我省有32%的留守儿童不到6岁就留守,有53%的留守儿童在7-12岁时留守。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三年以上的占34%,一年至三年的占31%,四个月至一年的占35%。

四是与父母联系少、见面难。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省外务工的占53%,在省城务工的占17%。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主要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联系,经常保持联系的占46%,偶尔联系的占46%,从不联系的占8%。每年能与父母能见上一面的占30.6%,多年才见一面的占22.2%。

五是家务繁重,自理能力增强。调查中,有45.6%的留守儿童放学回家要承担烧火做饭、洗衣服,割猪草、养猪等家务。也因此,有56.3%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

一是以隔代监护为主,多监护方式并存。我省留守儿童主要有单亲监护(父亲监护、母亲监护)、隔代监护(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儿童自我监护、其它监护等几种,其中又以隔代监护为主,占49%。

二是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管教方法简单。我省留守儿童监护人没上过学的占46.8%,小学及小学未毕业的占37.7%,留守儿童父亲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0.8%,母亲

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0.2%。监护人采用放任自流的管教方法的占85.6%,采用打骂教育方法的占10.3%,采用说服教育、民主教育的仅占4.4%。

三是隔代监护者年龄偏大,生活负担重。绝大部分隔代监护人年龄在60岁以上,有的监护人要监护多个孙辈,十分辛苦,且经济困难,生活负担重。有的年老多病,不能自理,留守儿童还要为他们洗衣做饭、买药看病,甚至出现“逆向监护”。

四是自我监护人年龄偏小,生活困难。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部份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又无祖辈和亲威、朋友依靠的留守儿童,全部生活自理,非常艰难,如果没有学校老师和邻居的帮助,他们的生活都存在问题。

(三)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情况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积极探索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了“小公民道德建设暨‘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工作范围,初步形成了各级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妇联牵头、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组织召开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转发了全国妇联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的文件,并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把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落到实处;三是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建设。2006年,我省创建了第一所“云南省流动人口、农村家长示范学校”,至今,全省创建省级“流动人口、农村家长示范学校”50所,创建全国“流动人口、农村家长示范学校”30所。“十一五”期间,我们计划再建200所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四是组织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以及学校教师培训,创建了“云南省家庭教育网站”,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到各地举办讲座146场,累计听讲人数达10万余人次。我省家庭教育讲师团的经验被中宣部列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五大典型经验之一。五是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行动。各地开展了“代理家长”、“手拉手”、“爱心妈妈”、设置亲情电话和教师挂钩帮扶等活动,部分县、市建立了留守儿童普查、家访制度。曲靖会泽县还组建了由100名巾帼志愿者的队伍,对100名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帮扶。

但是,由于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重视不够和解决问题措施不力等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受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各地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进展不平衡。

二、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综合调研情况,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生存环境堪忧

一是自然环境恶劣。云南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全省土地面积山地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坝子(盆地、河谷)仅占6%。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要选择外出务工,使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留守儿童不仅难于接触到新鲜事物,而且上学、出行也极不方便。二是家庭环境欠佳。由于家庭结构不完整,留守儿童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家的温暖,生活枯燥;普遍存在缺乏卫

生习惯,卫生状况极差;营养不良、生病后不能及时医治,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三是社会环境亟待改善。一方面,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不足,针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医疗保障缺失。

(二)教育问题突出

【2016年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教育问题是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首要问题,也是监护人感到最棘手的问题。调查显示,监护人认为留守儿童的最大问题是教育问题的占43.3%,其次是生活和安全问题,分别占18.3%和11.7%。教育问题,又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不容乐观。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逃学、辍学比例较高,学习成绩下降。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经常迟到的占56.8%,从不迟到的仅有0.8%;每天都能完成作业的占35.5%,有时能完成的占40.3%,偶尔能完成的占4.7%,很少能完成的占19.5%;有14.7%的留守儿童有过辍学经历;有47.1%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二是道德品质易滑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管理放任自流,留守儿童很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不良行为比其他儿童更为突出。通过问卷教师对留守儿童行为的评价,75.2%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较非留守儿童更突出。【2016年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三)心理健康受损

调查显示,有不少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调查显示,有70.4%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比其他学生更自卑,有45.6%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孤僻,有60.8%的认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比较困难。

(四)安全难有保障

留守儿童意外事故(溺水、触电、被狗咬、火灾等)呈上升趋势。从问卷看,54%的监护人认为留守儿童缺少安全感,43.1%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的最大问题是“安全问题”。另外,受农村社会治安环境影响,留守儿童权益易受侵害。据昭通镇雄县的一个派出所统计,2005年至2007年6月,该镇就发生了15起留守儿童杀人或被杀的案件,5起留守女童被强奸案、1起吸毒案。

【2016年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存在以上问题,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政策体制滞后是制度根源。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此伴生的高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使收入低廉的农民工无法负担,只好选择子女留在家乡农村学习生活,促成了留守儿童群体的不断增多。

(二)贫穷落后是经济根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带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改变。这对于边疆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政府无力缓解农民外出与子女留守的矛盾;对于农民工家庭来说,同样因为贫困很难改变与子女长期分离的现实。

(三)认识不足是措施障碍。总体看,各级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注还是不够,有的只关注农民外出务工创收和向城市转移,对留守儿童问题却知之甚少,有的甚至认为留守儿【2016年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童是农民工自己家庭的事情,没把它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来看。这种认识和态度,直接导致当地没有对留守儿童采取任何措施。

(四)关爱不够是直接原因。监护人也是家庭留守者之一,他们不仅要负责整个留守家庭的正常运转,还要对留守儿童的生活进行照料。隔代监护人,他们年龄已经较大,身体多有疾病,加上缺少文化知识,思想观念守旧;单亲监护因家庭缺少了劳动力,因此对留守儿童管教普遍缺乏耐心,打骂体罚留守儿童是常事;其它监护方式,对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则更加不利。

(五)教育资源短缺是重要因素。一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不足,教学资源严重短缺。二是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缺乏规划,应对措施乏力。三是教师与留守儿童及其家长沟通有限。

(六)责任感缺失是农民工自身原因。对部分年轻的留守儿童父母,他们在经济利益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的偏差,不再安于农村生活现状,对农村的家庭责任感弱化,使得一部分家长忽视或顾不上照料儿童的身心健康。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艰巨而紧迫的重大社会问题,目前,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刻不容缓。综合调研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切实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

1.统一思想形成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共识。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把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要求上来,努力形成各级各部门共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思想共识。

2.建立健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各地都要尽快按中央的要求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机构,积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妇联协调、全社会参与、覆盖城乡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3.科学制定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整体工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近期和中长期工作内容及目标,循序渐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

4.认真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在基层得到落实。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基层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督查,切实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做得深入扎实。

(二)着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

1.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中的核心问题。留守儿童能够正常上学、成绩不下降,是农民工最为关心的问题。一是从政策上保障农民工随住子女在城市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在政策上一方面坚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两为主”的原则,另一方面对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读也应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对家庭困难的农民工子女要完全免收各种教育费用。二是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制订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及措施,从根本上帮助农村学校走出当前所面临的困境。特别要对接收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对边疆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学校给予财政倾斜。另一方面,要继续抓好“农村初中改造工程”、“贫义工程”、“边境学校建设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逐步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三是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加大对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培养,分批组织农村教师进修培训;要通过政策鼓励大学生到贫困地区支教,确保农村学校老师队伍的充足稳定。四是切实推进农村科学家庭教育工作。要不断巩固发展农村中小学家长学校,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示范经验,大力建设一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推进农村家庭教育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认真组织编写适合农村家长及监护人的学习教材,并组织专家开展指导与培训服务。

2.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

一是推进农村平安建设。要针对农村治安的突出问题,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严厉打击农村突出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协调发展;要净化农村社会环境,为留守儿童平安健康成长提供安全保障。二是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管理。公安部门对农村的派出机构要建立留守儿童安全防范责任制度,及时摸清辖区内留守儿童底数,建立留守儿童基本档案,做好个别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留守儿童的管护工作。三是加强对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教育。编写留守儿童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宣传手册,并免费印发给留守儿童家庭、学校等。留守儿童家庭、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对沾染恶习的留守儿童,重点加强法制教育,防止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四是对留守儿童生活环境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学校要定期检查教学中的不安全因素,排除各种安全隐患,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医护室;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要负起责任,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对监护有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托管。

3.逐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问题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的救助机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困难状况的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切实保障特殊困难农村留守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救助。二是要为农村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调研,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为留守儿童提供生长发育监测、营养指导、计划免疫、儿童常见病诊疗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要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提高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相关知识和水平。三是对问题留守儿童给予特别关爱。各级民政部门要采取必要的预防、干预措施,防止问题留守儿童外出流浪。对已经外出流浪的儿童,要给予及时救助,并在查清其家庭情况后,联系其监护人,将其护送返乡。四是改善农村公益保障条件。对

2016年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三):2016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2016年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四):2016社区儿童之家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区儿童之家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新平县妇联:

老厂乡位于新平县境西北,绿汁江南岸,东及东南与新化乡接壤,南与戛洒镇相连,西至戛洒江与水塘镇隔江相望,西北至东北与**州**县以绿汁江为界,全乡国土面积442.21平方公里。2016年境内最高气温32.7℃,最低气温2.4℃,年平均气温16.8℃,全年降水量为639毫米。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常年干旱少雨,流水稀少,有"十年九旱"之说,属干旱山区。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和甘蔗,经济林木主要以竹子、核桃为主。土特产有笋丝、木耳、香菌等。全乡总人口17040人,其中常住人口16944人、流动人口96人,农业人口16308人、非农业人口732人,少数民族12357人,女性8258人、儿童2713人。

一、社区建设情况及发展水平

老厂乡辖苛苴、太桥、太和、马家坝、罗柴冲、保和、哈科底、勐炳、转马都、黑查莫、马房等1个社区、10个村民委员会。其中苛苴社区辖15个村民小组、328户、1385人。社区驻地老厂街,社区办公面积400平方米,配备党员活动室1个、妇女之家1个、农家书屋1个,党员活动室配备多媒体设备1套、远程教育平台1个,农家书屋藏书2000余册。苛苴社区"两委"成员共9人,其中男性7人、女性2人。

苛苴社区经济收入来源以烤烟种植为主,2016年实现总收入171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39元。

二、社区为儿童提供服务的基本情况和困难

(一)基本情况

老厂乡苛苴社区只有一个儿童与成人共用的活动室,即农家书屋。书屋面积11平方米,配一名兼职管理人员,有儿童读物300余本,儿童类影碟50余本。社区无其他儿童活动阵地。

(二)面临的困难和原因

苛苴社区虽地处老厂集镇驻地,但由于老厂乡属于偏僻贫困山区民族乡,经济发展落后,社区属于农村社区,社区"两委"成员均是农民出身,处于半工半农状态,工作人员严重缺乏。此外由于缺乏工作经费,办公、活动场地有限,社区仅有一个党员活动室、一个妇女之家和一个农家书屋,且设备简陋。

(三)对策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管理,建立社区工作站,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增配专职社区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按照《云南儿童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要实现"90%以上的社区建立1所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一体化服务的儿童之家"的目标,最大的挑战是资金和人才。

【2016年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四、不同年龄段儿童对社区儿童活动的需求

1、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喜欢与周围的孩子玩,喜欢共同分享多种活动,尤其是想象游戏和简单的游戏。他们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如用假装的钱买东西、模仿收钱和打电话、玩食品玩具,而且还自己营造一些假想的场所,如商店、医院等。活动所需玩具品类有运输类玩具、棋类、电子玩具、配字游戏、较大的室外玩具,如运动设施、两轮自行车等。

2、小学阶段儿童。这一阶段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寻求新信息、新经历和新挑战。带有强烈的公平感,极其喜欢社交,处在这个年龄组的孩子易受同伴的影响,有很强的性别区分。尤其是10岁左右的孩子颇具独立性,但与其他孩子玩耍时却很活跃。这个年龄的孩子知道如何使用社交技巧进行合作和协商。掌握的学习技能促使他们去追求一些智力型和有创意的娱乐活动。这个年龄是发展个人特殊能力、兴趣爱好的时候,所以要给孩子提供一些爱好品、工艺品玩具、模型组套、魔术品、高级别的构筑组件、科学组件和拼图等。在体育运动方面,孩子也表现出参加各项集体项目的能力。孩子的社交能力、智力水平,特别是对策能力通过玩棋类、牌类、电子游戏等得到进一步加强。

3、初中阶段孩子。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在这个阶段初步确立。这一阶段的孩子兴趣广泛,文学类、科普类图书能引起他们的兴趣,竞技类体育运动、电子类娱乐活动受到他们喜爱。初中阶段孩子对活动场所和设备要求较高,(

五、家长及社会成员对社区儿童活动阵地建设的需求

社区儿童活动阵地建设需按照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征和成长需求,分设学龄前儿童、小学阶段儿童、初中阶段孩子三个类别的活动场所,配备不同的设施、玩具和书籍,有专人管理,安全卫生。

六、对全省儿童之家建设的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配全完善基础设施和器具。

2、成立相关基金或资金,提供稳定的设施管护和活动场所后续维护经费。

3、建立农村和城市社区联系制度,定期不定期进行交流。

老厂乡妇女联合会

2016年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五):2016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gr/130819/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