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 教授培养计划

教授培养计划

时间:2018-12-01   来源:自我介绍   点击:

【www.gbppp.com--自我介绍】

第一篇:教授培养计划

优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北大教授进中学

北大教授进中学

--大中学教育衔接培养创新人才计划

何涛

一、总体介绍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的总体目标是: 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意见》提出的考试招生改革,既是指引高校招生改革的具体要求,又是引领普通高中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将有力地促进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衔接,为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人才创造可能性,推动普通高中从应试教育转型为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大学与高中之间如何实现有效衔接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发挥北京大学几千名教授及北京大学多种基础学科的教育资源优势,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上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和实验,积极探索并建立大学与中学教育衔接培养创新人才实践基地,在大学和中学中间架起一座人才培养的桥梁。为此,2014年,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提出了“大中学教育衔接培养创新人才计划”。该计划由“北大教授进中学”、“中学生微科研创新中心”、“中学生走进大学研学实践活动”、“北大中学生暑期学堂”四个项目构成,形成系列行动方案。

二、项目介绍

“北大教授进中学”项目是为支持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而设计的特色项目。项目依托北京大学优秀师资及多学科的综合优势,由100多名高水平专家教授组成授课团队,走进普通高中开设精品选修课程、参与学生综合评价、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该项目旨在帮助全国普通高中引入北京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携手共建“大中学教育衔接实践基地”,提升普通高中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

三、项目优势

北大同行·提升学校的区域影响力

携手共建“大中学教育衔接实践基地”,将北京大学优质资源引入普通高中;共同举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研讨会、交流论坛等,快速提升普通高中区域影响力。

高端资源·高中快速构建多元课程

通过引入北京大学教授执教的精品选修课程,让普通高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课程,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有效缓解普通高中教师自主开设校本课程的压力。

微课教学·创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采用北大教授微课教学、中学教师引导对话、北大学生陪伴学习三者结合的创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大学教授与高中教师建立协同教学机制,带动高中教师课堂改革与教学能力提升。

教授授课·学生轻松应对高考命题改革

减少统考科目后,高考重点考察学生以中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依托的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北大教授开设的中学生选修课,其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开展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各学科的思维方法,为学生轻松应对高考命题改革奠定基础。

专家把脉·教授签发结业证书或推荐信

每门课程设置“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课程标准,北京

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主持课程结业评价,由任课教授签发课程结业证书、专家委员会盖章认证;其中成绩优秀者,将对其进行综合性测评和面试,考察学生的创新潜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结合大学特色及相关专业招生要求,组织专家组联名向大学推荐。

合作探究·北大学生全程陪伴学习

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学习平台,并全程记录学生学习过程。每门课程配备多名北京大学优秀学生作为辅导老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即时为中学生答疑解惑。

四、实施内容

(一)北大教授进中学调研

调研团队: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

调研目的:了解学校、教师、学生的现状及发展需求,协商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个性化合作方案。

调研内容:学校发展调研,选修课程调研,学生兴趣倾向测评、心理测评等。

(二)北大精品选修课程进中学

参考调研结果,从北京大学教授执教的中学生精品选修课中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

课程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开展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各学科的思维方法,为学生选择专业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课程分为人文与艺术、自然科学前沿、科技创新实践、名校自招与专业解读、大学先修课、心理学与健康生活等六大模块。

上课形式:课堂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随时在互联网上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互动。每门课配备1名中学教师现场指导学生互动;每门课教授面授不低于2学时。

课时安排:每门课程20学时左右。

上课时间: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安排。

(三)北大教授进中学综合指导

1.教师培训

培训目标:掌握微课教学方法,熟悉选修课程教学大纲。

培训内容:组织微课教学方法培训,让中学老师掌握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组织开展选修课程研讨会,教授一对一与教师沟通课程设计理念、结构、疑点难点等,促进教师快速掌握课程大纲及内容;每年暑假选派负责课程老师到北京大学参加《暑期教师高级研修班》。

培训时间:微课教学法、选修课程研讨会1天;《暑期教师高级研修班》7天。

2.学生指导

指导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微课在线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

指导内容:北大教授安排北京大学优秀学生担任辅导员,指导学生使用微课在线学习平台,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与北大教授和异地学生互动交流。

指导形式:北京大学优秀学生辅导员入校1天,每周远程辅导2小时,E-mail、QQ、微信、电话等随时交流。

(四)北大教授主持评价认证

评价团队: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学校指导老师、北京大学优秀学生辅导员。

评价形式: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和小课题成果,进行多角度综合评价。

成绩认证:每门课程设置“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课程标准,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主持课程结业评价,由任课教授签发课程结业证书、专家委员会盖章认证;其中成绩优秀者,将对其进行综合性测评和面试,考察学生的创新潜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结合大学特色及相关专业招生要求,组织专家组联名向大学推荐。

(五)北大教授指导成果总结

学校成果总结:指导学校撰写项目总结,召开总结研讨会,分享项目取得的成果;共同研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策略。对优秀学生的成果进行宣传展示。

学生综合实践: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走进大学,由大学教授和教育专家作为指导专家,通过心理、能力、学业等综合测评与培训,充分

第二篇:教授培养计划

教授自我评价

履职以来,我始终把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当作自己工作追求,因为多年的教育工作让我深

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祟高与伟大,它肩负着国家民族兴旺强盛的重任。而做为大学教师,

这份责任是责无旁贷的。因而,我时刻告诫自己:一定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一定要将自己

全部的热情和力量献给学生,授业解惑、教好学生,因而几年来,我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

尽最大的努力去接触、了解、认识,掌握新事物,积极投身到教学实践中去„„ 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本人一直重视个人思想素质的不断提高,坚持学习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路

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模范执行学校行政的各项决议

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上坚决服从组织分配认真履行教师工作职责,刻苦学习,努力

工作,教书育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一、 师德品质高尚进步,教育观念正确先进 我有高尚的师德,纯正的品质,对党无限忠诚,献身教育事业,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在

各方面都能从严从高要求自己,言行堪为学生表率。二十年多年来,我奋斗在教育教学和管

理第一线,在工作中讲究团结协作,服从组织安排,敢挑能挑重担,积极完成学校交给的任

务,成绩显著。

二、 专业知识扎实,理论知识优化

三、 把握教学各环节,教学效果明显 在教学中,我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搜集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理

论教学从理论上解释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并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评价良好。 1 、认真备课 . 作为一名教师 , 上好一堂课不难 , 但备好一堂课很难 . 因此 , 每天

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 , 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 , 不满意就不收工。我认真研

究课文 , 找出了重点 , 难点 , 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 , 不沉闷 , 我还为此

准备了大量的教具 , 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有时准备好的教学课件 , 让学生观学习 , 学生

特别用功 , 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 与此可见 , 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2 、认真组织课堂教学。一堂课的四十多分钟 , 就是一个教师表演技能的阶段。上课时 ,

本着 传道 , 授业 , 解惑 的原则 ,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 使讲解有条理 , 清晰 , 准

确 , 生动。我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 , 不让其分心 , 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

富 , 现实,使每堂课学生有所获 , 努力使学生打好基础 , 培养能力 , 发展智慧 , 培养学

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注意因材施教 , 因为英语课的特殊情况 , 学生大部分基础差 ,不爱学。为此 , 我

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从平时的课堂反应 , 课后交流 ,

周记记录中掌握各个学生的心理状况 , 抓住他们的特点和个性 , 有的放矢地与其进行交

流 , 及时给予关怀和关爱。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 并给予表扬 ; 积极发现后进生的闪光

点 , 及时给予鼓励 ,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只要坚持对这些同学的辅导 , 他们的基础重新建

立起来 , 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总之 , 在这长期的教学过程中 , 我尽力地做好每项工作,取得了所教学科及格率均达

99% 、优秀率达 45% 的好成绩。

三、科研方面

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任现职以来,我公开发表论文19篇,其中核心

刊物和权威刊物6篇;参编著作、教材、教参等书籍7本;主持完成了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

课题或改革项目3项,主持在研的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论学习,注意了解学科的一些最新

成果和前沿知识。

本人(2000-2005)连续六年获得xxxx教育科研成果奖,同时(2000-2002)

还连续三年被评为xxxx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任现职至今,主动接受各项教学任务,平均年课时为576。注重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教授培养计划】

法,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承担了学校高职高专基础英语教学任务。为了克服非所学专业

知识背景方面的劣势,圆满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我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另

一方面坚持向教学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认真钻研大纲和课标,深入研究教材,努力学习和

实践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以学生为主体,做到精

心设计每一节课,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付出比其他专

业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后,圆满完成了学校安排的全部教学任务,得到学校和学生的认可,

学校教务处给出的学生测评成绩每年都在90分以上。篇二:评审表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

总结及自我鉴定范例 评审表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及自我鉴定范例 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一、具有良好的师风师德,爱岗敬业,优质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系统讲

授6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2门选修课程,学生课评等级均为优秀;主持教育教改课题1

项,参加精品课程建设1门,参加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教改工程课题1项,发表教学研

究论文4篇,获得校级教学软件比 赛三等奖1项,教学成绩显著。 和互动,教学效果好,得到督导员和同行的肯定,学生课评的满意度高,评价等级均为

优秀。指导5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论文的质量较高;负责指导的2名硕士研究

生学习刻苦,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以及撰写学术研究论文。主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

参加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教改工程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的校级精品课程项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被推荐为自治区精品课程项目。先后发表《参与性方法在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课中的运用研究》等教学研究论文4篇,其中《关于原理课中人的劳动本质观的教

学逻辑新探》发表在专业核心期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上(2008年第4期)。主持设计和

制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多媒体教学软件获得广西医科大学第四届教学软件比赛三等奖,

2008年被推荐参加全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讲课比赛。

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绩显著。主持科研课题3项,其

中:省级课题1项,地厅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科研课题9项,

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3项,校级课题2项。出版学术

著作1部(独著),发表有较高质量和一定 创见性的学术论文18篇,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与实践这一明确和稳定的主要

研究方向。

任现职以来,积极开展科研,在研究工作中具有独立开拓、主持科研课题的能力,创新

精神与创新能力较强,能把握本专业学科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并把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实现科研与教学的双向互动,形成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与实践这一明确和稳定

的主要研究方向。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8篇(含教学论文),其中:登载在核

心期刊6篇,登载在cssci刊物5篇,登载专业核心期刊1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

人大复印资料专题库收录4篇;承担科研课题12项,主持3项,其中:广西十一五规划课题

一项,地厅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主要参加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

部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3项,校级课题2项(以上论文和课题详见:《申报教授报送材料(二)》)。

2004年获得广西医科大学十佳青年学术标兵称号,2005年被遴选为广西马克思主义中青年专

家培养对象。研究工作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人的发展的

当代问题展开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系列研究。

1、围绕人的当代发展的转向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和论证了人的发展的审美维度,论证了

审美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和生存体验是人的生命的本体诉求,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的重要主题,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生存论的审美内涵,论证了审美与人的发展的关联

性,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功利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内在统一,并以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实践为

背景,探讨了超越人的当代发展困境的基本路径,提出构建审美的发展方式是人的当代诉求、

和谐社会是人的发展的审美自觉、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当代中国实践等有创

见性的观点,为人的当代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当代中

国人的发展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思路,研究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展与审美》,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2008年10月版),发表了《当代生活审美化与人的发展吁求》等系列研究论文

5篇,其中4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2、围绕教育现代化与人的发展关系展开研究。针对教育现代化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点论述了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根据和教育目标,探讨了

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问题和贫困地区教育现代化篇三:教练自我评价 党员自我评价

多年的驾校教练工作,使我深刻地明白,作为一名“安全驾驶的引路人”,“学员的启蒙

老师”,我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社会责任。多年来我一直严守职业道德,牢记教练员的从业理

念,责任如山,要向社会输送安全的驾驶员而不是“马路杀手”。现自我评价如下:

一、牢记教练员的从业理念,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 在驾驶培训的各个环节中,我将安全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中,让学员才能从

一开始就树立“遵章守法,文明礼让行车”的安全意识,杜绝违法驾驶行为;规范讲解、示

范动作要领,正确解答学员的疑问,及时纠正学员的错误,让学员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只

有这样,学员才能够获得丰富的驾驶经验,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确保行车的安全。树立“安

全意识”、养成“安全驾驶习惯”。

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我深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练员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要通晓道

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不断更新车辆技术知识,所以我常常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加强业务学

习、巩固专业知识。在驾驶培训过程中,我不仅教学员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教学员为什么这

样做。

三、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在组织教学和操作技能的示范过程中,我总是根据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

同职业的学员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沟通方式,从而增加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来达到良好的

教学效果。(简单总结从教成绩。)

四、耐心讲解、示范、指导,营造愉快的学车环境。 在训练场上,我总是耐心地给学员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学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形成

伙伴式的教学关系。面对不同层次的学员,能够认真对待和回答,工作中,学员在学车出现【教授培养计划】

错误时,我总会立即与学员分析原因,耐心指导。在教学中从不使用粗鲁和责怪的语言,为

学员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车环境。

五、以身作则,廉洁从教。“身教重于言教”,在教学中要多给学员做示范,耐心对待每

一位学员,绝不向学员“吃拿卡要”,向不正之风出说不。 缺点:(简单说说,尽量点到为止)

1.还需不断学习,丰富驾驶理论知识。

2.有时候也会对学员发发脾气。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驾校每天都有新学员加入,所以,作为一名已有xx

年教龄的教练,要想把学员教好,得到学员的尊重和信任,只有从自身做起,加强职业道德

修养,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才能做好每位学员的良师益友。篇四:磨课自我评价

进入远程校本研修,我们犹如进入了学术研究的象牙塔,感受到研修领导、专家和同仁

的学识智慧和人格光辉,沿着专家教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我们蹒跚而行,追寻着新课

标要求的教育教学的真谛。倾耳聆听着专家团队对于每一个模块字字珠玑的解读,享受着“仁

者见山,智者见水”的句句深入的研讨,感受着群组中每一位老师那份“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研消得人憔悴”的学习激情。是研修赋予我们新的启迪和视野,我们在研修之路上学习着、

收获着、感动着、反思着、前行着„„

一、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自然生成过程。比如在备课的第一环节,教师是这样设计

的:“活动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谈话:

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让学生自由说。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图片的两边是一

样的等......”而在上课实录中这种学生的表现正是在老师的预设里的。如:“有的孩子能直

接说出“对称”,但是他们说不出对称的特点,这时候老师引导。”再比如:“教师出示:正方

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

现同桌交流一下。谈话:谁想交流一下你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发现的?学生

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通过教师演示发现图形的两边重合在一起了,但是他们不会用完全重

合来表达;学生对对折后打开所看到的折痕表述不会很好,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

的发现有条理的表达完整。”在教学中让学生先观察、欣赏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再经历折一折、

找一找、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剪一剪、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什么是轴对称图

形,并能指出对称轴,理解轴对称的含义。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感受图形的对称美,感悟数

学知识的魅力。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营造出一个和谐融洽的民主氛围,给孩子们创设了自由平

等的学习空间和心灵的交际空间,让他们心境放松,心情愉快地发现数学的美。可以看出学生

借助多种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抽象概括出对称的特点,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

养应该说是非常有效的。

二、在本次研修中,全体老师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显著。主要体现在本次研修集中学习

时间正逢我校维修建设时期,任务重,内容多,覆盖面广,参与人员分散。为了保障我校研

修工作的顺利进行,校长与分管领导每天亲自“督战”,秉承上级的文件精神和研修工作要求,

每天上午安排负责研修任务的领导亲自布置工作任务,下发工作通知,下午进行当天工作总

结,务必使每一位教师吃透研修精神,弄清自己的研修任务,确保自己的学习效果。理顺了

各级研修关系,做到研修工作分级查:教师自查互查、研修组长查、研修领导查;分时查:

上午查,下午查,晚上查,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研修制度和要求,我校的研修工作第一阶段得

以顺利进行,取得一定的成绩。截止到目前,我们全组共发表作业24篇,随笔327篇。其中

有3篇作业被指导教师推荐,有22篇随笔被指导教师推荐,有1篇随笔被省专家推荐。

三、我们研修课程是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对称》,我们针对本节课的教学

目标和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经验,主要探讨以下问题:1. 如何提高学生很快

的识图能力,将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生活中的对称物体如何顺利过渡到数学上的对称图

形。 2. 如何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有效的形成对对称图形的有效观

察和理解。 3.关注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寻找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般规律。通过

全组的共同努力,我们受益匪浅,重新认识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一般规律。通过三轮备课,

两次打磨,根据观课量表的分析和总结,我们明确了首先,我们要通过形象直观的观察和操

作,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图形的表象积累,培养空间观念;密切联系生活经验,发展空间观

念;充分运用电化教育和多媒体手段,拓展空间观念。是学生在识图中建立空间观念,在观

察中比较,想象,概括,总结,在实践操作中强化空间观念,在画图中形成空间表象,巩固

空间观念。其次,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排除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干扰,

【教授培养计划】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协调活

动,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以促使学生对几何形体有深刻的认识。

四、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生空间观

念形成规律,制定了三个研究问题:即1. 如何提高学生很快的识图能力,将学生有一定的

认知基础的生活中的对称物体如何顺利过渡到数学上的对称图形。 2. 如何设计教学环节使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有效的形成对对称图形的有效观察和理解。 3.关注学生空间观

念的形成过程,寻找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般规律。全体老师在计划设计环节、备课设

计环节、观课环节、课后评议环节、总结反思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

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教授培养计划】

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一节成功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

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一般形成规律。在赵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反映和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1、从兴趣入手,以兴趣为先导,创设学生喜闻乐

见的童话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2、采用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通过大量的

动手操作,如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

会轴对称的含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

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唤醒学生自我许价的意识,让学生建立自信,超越自我。 这

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交叉。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轴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了对称美,数学与美学,体现了

数学中却处处存在着美。 进入远程校本研修,我们犹如进入了学术研究的象牙塔,感受到研修领导、专家和同仁

的学识智慧和人格光辉,沿着专家教授的教育 教学理论和思想,我们蹒跚而行,追寻着新课标要求的教育教学的真谛。倾耳聆听着专

家团队对于每一个模块字字珠玑的解读,享受着“仁者见山,智者见水”的句句深入的研讨,

感受着群组中每一位老师那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研消得人憔悴”的学习激情。是研修赋

予我们新的启迪和视野,我们在研修之路上学习着、收获着、感动着、反思着、前行着??

一、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自然生成过程。比如在备课的第一环节,教师是这样设计

的:“活动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谈话:

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让学生自由说。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图片的两边是一

样的等......”而在上课实录中这种学生的表现正是在老师的预设里的。如:“有的孩子能直

接说出“对称”,但是他们说不出对称的特点,这时候老师引导。”再比如:“教师出示:正方

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

现同桌交流一下。谈话:谁想交流一下你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发现的?学生

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通过教师演示发现图形的两边重合在一起了,但是他们不会用完全重

合来表达;学生对对折后打开所看到的折痕表述不会很好,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

的发现有条理的表达完整。”在教学中让学生先观察、欣赏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再经历折一折、

找一找、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剪一剪、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什么是轴对称图

形,并能指出对称轴,理解轴对称的含义。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感受图形的对称美,感悟数

学知识的魅力。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营造出一个和谐融洽的民主氛围,给孩子们创设了自由平

等的学习空间和心灵的交际空间,让他们心境放松,心情愉快地发现数学的美。可以看出学生

借助多种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抽象概括出对称的特点,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

养应该说是非常有效的。

二、在本次研修中,全体老师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显著。主要体现在本次研修集中学习

时间正逢我校维修建设时期,任务重,内容多,覆盖面广,参与人员分散。为了保障我校研

第三篇:教授培养计划

光学工程培养计划

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光学工程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良好的品德和科学修养、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本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一至两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负担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在光学工程或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或应用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制三年。

二、 研究方向:

01新型发光器件; 02平板显示器件技术;03新型光子器件原理与技术;04全光开关技术与应用;05光机电一体化;06有机发光与显示;07光电材料及光机电系统;08宽禁带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09光通信器件及封装技术; 10光电器件及传感测量技术; 11新型光学薄膜器件与技术;12超快信息光学与光通信技术;13光学系统设计和光电测控技术;14光电数字图像和信息处理; 15激光与太赫兹技术 ;16超高密度、高速磁存储技术; 17新型光电子器件原理和应用 ;18微纳集成光电子器件 ; 19光信息处理原理与技术;20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光学设计; 21新型激光和光电器件原理与技术应用; 22显示电子技术与专用集成电路。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四、培养必修环节要求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和《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五、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

按《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六、必读和选读书目

七、培养质量要求和保障措施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和《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

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篇:教授培养计划

北京大学数学专业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一、学院简介

数学科学学院起源于1904年京师大学堂的算学门。1912年5月1日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理科中便含有数学门。1913年秋北京大学数学门招收新生,标志着我国现代第一个大学数学系正式开始教学活动。1919年秋,北大改“门”为“系”。在确定各系的序列时,蔡元培校长指出:“大学宗旨,凡治哲学文学应用科学者,都要从纯粹科学入手;治纯粹科学者,都要从数学入手。所以,各系秩序,列数学系为第一系”。时至今日,数学科学学院在全校各院系中仍然位列第一。

1952年秋,为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数学系与清华大学数学系、燕京大学数学系经调整后,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69年力学专业在陕西汉中北京大学分校成立了力学系。1985年,概率统计专业独立成立了概率统计系。随着事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在数学系与概率统计系的基础上,1995年成立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是国内第一个数学科学学院。

九十年来,北京大学的数学学科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辛勤耕耘,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不断向前迈进: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其中16位毕业生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千名本科毕业生、六百余名硕士毕业生和百余名博士毕业生分布在国内外多种行业,很多人都是业务骨干,有的成为知名企业家,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数学科学学院现设五个系:数学系、概率统计系、科学与工程计算系、信息科学系、金融数学系。数学学院现有教师93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3名,教授51名,副教授29名,博士生导师58名。

数学科学学院经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具有按照一级学科(数学)授予博士学位的权力,不论在数学科学的哪个领域,只要研究生的学习成绩和论文达到了博士学位的要求,皆可授予博士学位。

数学科学学院的本科被教育部遴选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学院贯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增强适应性”的教学方针。学院的课程设置门类齐全,教学安排丰富灵活。数学学院的学生前两年的必修课相同,从第三学年开始,学生根据数学各个专业方向的要求从学院开设的大量专业课程中选择一部分,还可以根据学校规定选修其他院系开设的部分课程。

数学学院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受到严格的数学训练与计算机技能训练,因而有很强的适应性。本科毕业后可在数学的各个领域、有关交叉学科(如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金融保险业等)及高科技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到实际部门从事应用研究、

科技开发或管理工作。毕业生也可以继续攻读数学或其他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优秀毕业生将被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以其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条件、强大的师资队伍、优越的国际交流环境和辉煌的历史吸引着全国最优秀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都在数学学院就读,全国重点中学的优秀理科学生也有很多报考数学学院。优异的学生来源为学院保持一流的水平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

学院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还设有三好学生、新生、标兵、优秀、光华、安泰、汇凯、摩托罗拉、董氏东方、住友银行、宝钢、宝洁、华为、江泽涵、许宝騄、曾鸿埔、九章数学等多项奖学金。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有着光荣的传统、 雄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学术风气,她是醉心于数学科学的人们的一块净土,是从事数学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一座殿堂,也是莘莘学子人生起跑线的首选地之一。

二.专业及专业方向: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基础数学方向、金融数学方向);

2)统计学专业(概率统计方向);

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数学方向、信息科学方向);

每个专业方向均设有从该方向毕业的选课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从其中的一个专业方向毕业,且须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填写《专业选择意向书》,并在第六个学期结束前确定专业方向。如果学生满足多个专业方向的毕业要求,可以在这几个专业方向中自由选择一个方向毕业。 1.准予毕业的总学分为134学分,其中:

【教授培养计划】

1)全校公共必修课:

32学分;

2)理科平台课程 43学分; 2)专业必修课:

8学分; 33学分; 12学分;

3)专业方向选修课: 4)全校通选课: 5)毕业论文:

6学分。

2.专业代码:

三、双学位、辅修

数学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和《统计学》两个专业的双学位和辅修。

四、教学行政管理人员

职务 院长

姓名

办公电话

王长平 62759826

62758373

62751807

主管教学副院长 柳彬 教务员

蔡贤川、张婧

五、师资力量(姓名前打*者为博士生导师)

数学系

概率统计系

第五篇:教授培养计划

国际商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国际商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国际商学院对学生的培养,遵循孙中山先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宽广,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观念,扎实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较强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综合素质良好,既能进一步培养提高为教学科研人才,又能适应国家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工作需求或自主创业,能适应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

2、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前沿动态;具有较强的吸取新知识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文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较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3、具有良好的人际和社会交往能力,拥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

三、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经济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五、专业核心课程

微观经济学I 、宏观经济学I 、微观经济学II 、宏观经济学II、管理学 、会计学 、(国际)商法 、商务统计、货币银行学、市场营销、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计量经济学

六、专业特色课程

部分专业基础课采用全英文教学,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

附表一:

各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经济学专业(国际贸易方向)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经济学专业(国际金融方向)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经济学专业(财政与税务方向)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工商管理专业(会计与财务管理方向)课程设置及教学

进程计划表

第六篇:教授培养计划

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管理办法 …

科发际字„2009‟25号

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的管理,根据•中国科学院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实施意见‣和•中国科学院海外智力引进和人才国际交流培养计划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第二章 计划要求

第二条 每年邀请20名左右活跃在科学前沿的外籍世界顶尖科学家到我院进行1~2周的学术访问。应邀科学家应具有获得世界顶级科学奖的潜力或已获得相应奖项并仍然在科研一线从事研究工作。

第三条 由相关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或中国科技大学共同)组织来访科学家就学科前沿和发展态势作一场学术报告会,并授予其“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证书。

第四条 安排来访科学家至少到我院两个地区的研究所访问,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和研讨。内容包括:主持跨学科或跨领域的研讨会,进行现场科研考察,与研究生座谈,对研究所的学科发展方向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开展的研究工作给予指导,就合作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进行沟通,以及安排适当的文化活动等。访问内容主要以学术活动为主。 第五条 研究所与来访科学家所在学术机构达成并签署包含接受我院高级访问学者内容的•合作协议书‣,选派1-2名相关领域的优秀科技人员到对方实验室(或单位)进行1-3个月的学术回访(可延长至6个月),并纳入院公费出国留学计划项目管理。

第三章 组织管理

第六条 各研究所负责推荐人选、与被邀请科学家联系和安排其在国内的访问活动、与对方签订接受我院高级访问学者协议、代表院主持学术报告会并为来访科学家颁发证书及奖牌、提交项目总结报告等。

第七条 各专业局和各创新基地结合我院重点发展方向、重要前沿领域以及重大项目部署和重要基地建设等,对备选专家提出意见。

第八条 国际合作局负责“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项目管理工作,包括组织申报、评审、批复和总结验收等。

第九条 人事教育局负责“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学术回访项目的审批与管理。

第四章 立项与审批

第十条 每年下半年(一般为十月底前,具体申报时间以每年通知为准)各研究所根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学科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向国际合作局提出下一年度拟邀请人员计划。

第十一条 国际合作局对各研究所拟邀请人员计划进行汇总整理,会同各专业局组织专家通讯评审。评审采取记名投票的方式,产生拟邀请候选人。

第十二条 各专业局将专家评议结果报主管副院长审核,国际合作局汇总报主管国际合作的院领导审定并报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立项。

第十三条 国际合作局于每年年底向全院公布下一年度立项名单,并向各单位发送项目批准通知书和由院长签署的邀请信函。

第五章 计划执行

第十四条 研究所在收到立项通知书后,即可与被邀请科学家落实具体访问计划,并及时将访问计划报送国际合作局备案。

第十五条 研究所按照第三章第六条做好项目执行工作,并指定专人对来访者的科研访问活动进行详细记录。项目执行后的一个月之内,上报来访专家学术报告会内容(中文和英文)和•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项目执行报告‣。

第十六条 对个别因达成科学家来访协议较晚,错过年度项目申报时间、符合计划执行条件者,由国际合作局、各专业局和各创新基地审核并提出意见,经所属创新基地主管副院长审核并报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可纳入当年度项目管理。

第十七条 未能如期实施的项目可在年度内自主调整时间实施;年内没能实施的项目经批准后可延期1个年度实施;延期1个年度仍不能实施的项目视为自动放弃。

第十八条 计划执行后,研究所向国际合作局、人事教育局报送•合作协议书‣和•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回访项目出国留学申请表‣),落实学术回访工作。

第六章 经费管理

第十九条 我院按邀请一位科学家提供15万元人民币的额度一次性拨付到邀请单位,其中包括讲座酬金1500美元/人,往返国际旅费、国内宴请、食宿、交通、报告会组织等费用。各邀请单位负责经费使用。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管理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科发人教字„2006‟268号)和•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人教字„2006‟36号)、•关于完善†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科发人教字„2008‟218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际合作局负责解释。

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

项目申请表

申请年度

申请单位名称(盖章)

来访专家姓名

来访专家国别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制

第七篇:教授培养计划

青年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的探索

青年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的探索

浙江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是首批博士点、首批国家重点学科,二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到目前共培养博士 212 名,其中有30 多位晋升了教授,任职于全国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如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天津大学等。在培养的这些优秀人才中,很多都留在我们浙大,形成了一个优秀的团队。在2003 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本学科在人才队伍和人才培养两项指标上排名均居全国第

一。本学科所在的热能所两次获得省劳动模范集体和省级先进党支部。在这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科学研究方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 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 项,国家发明三四等奖各一项,科技进步二等奖4 项。近五年来就获得了四项国家级科研奖;在研究生培养方面 “培养高水平工学博士的新机制”获 1997 年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瞄准能源学科前沿,构建一流导师群体,培养一流创新人才”获2005 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中,有5 位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 位提名奖。

工程热物理学科培养的主要人才有:2 位973 首席专家,4位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 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 位百千万人才,5 位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获得者,2 位提名奖,8 位跨世纪/新世纪人才,10 位浙江省151第一层次人才。 学科研究团队成员中获得的主要荣誉有:何梁何利科学奖 1 人次,国家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 人次,中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1 人次,中国青年科技奖2 人次,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2 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1 人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 人次,全国优秀教师1 人次,全国模范教师1 人次,国务院特殊津贴7 人次,浙江省重大贡献奖1 人次,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 人次。

工程热物理学科在团队建设和年青人才的培养方面有明显的的创新和特色,在教学成果评估时各学校著名教授和评估专家给我们提炼出来了五个“一”经验:一流的导师群体、一流的研究水平、一流的实验设备、一流的学术氛围、培养一流的人才。

经过多年的建设,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团队现在是由学术带头人牵头、老中青教授结合、学科交叉,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队伍,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上的措施主要有:

一、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构建合理的科学研究队伍在具体的做法上,将团队成员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学科带头人。第二层次:45 岁以上优秀中青年、杰青、长江特聘等,是冲院士的候选人。第三层次:35-45 岁冲杰青、长江学者等优秀骨干,使他们在国内暂露头角。第四层次:35 岁以下的接班人才,作为第三梯队的后备人选,给他们提供发展的舞台,压担子,促成负责一些重要课题,吸收他们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解决好这四个层次人才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是团队能否建设好的关键。

二、团队建设要有长远的目标第一梯队要有全局规划,第二梯队要有胸怀,第三梯队规划好独立的方向,第四梯队培养他们创新的兴趣和合作的精神。

对于年青教师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要制定好5-10 个长远规划,在大方向下,划窄一点,这样才能分配好任务和成果,因为第三梯队的下面没有了自己独立的团队。学术带头人要给第三梯队压担子,负责项目,给他们施展的舞台,使他们在国内暂露头角,享有一定知名度。同时,要需要给第四梯队创造条件,给予国际交流的机会,承担项目、出席学术大会做报告甚至特邀报告的机会,给他们舞台。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本身就是一场激烈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科研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不可或缺的。为了充分激发每位教师的潜能,必须有竞争与合作的激励机制,使每一位教师奋斗有目标,前进有方向,提高有台阶,竞争有

对手。我们的做法是,团队取得的成果,都承认为团队合作的成绩,而不是某个人的成绩,承认年青人的贡献,不能把年轻人作为工具使用,作为学术带头人或领导要考虑年青人的升职升等,不能什么成果都拿,年轻人就没有了升职升等材料了,影响年轻人的研究热情和前进的动力。总之,骨干教师既要当主角,也要当配角,年轻教师既要当好配角,又要给他们机会当主角,让他们成长。

四、要有给大家成才的环境———让每个人知道只要努力人人都能上去工程热物理学科团队成员在全国拿到不少的荣誉称号:973 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中国青年科技奖、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 程”、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中国培养的有突出贡献的博士 学位获得者、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国模范教师、浙江省特 级专家、浙江省“151”人才梯队、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 省青年人才基金、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等,在数量 和质量上在全国也是有点名气的。这就要求学科带头人要做好 规划,因才任用,分工清晰、评价体系科学合理,不论资排辈。

五、第四梯队年青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为人民服务教育以身作则,向年轻人宣传爱国主义思想、爱国、爱浙大、爱自 己所在的学院、爱所在的学科和专业、爱集体;宣传我是浙大一 份子,我为浙大做贡献的思想。物质的追求没有止境,光有物质 没有精神也是不行的。“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特别是从事教学 科研的教授学者。

2.不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工科人才是人才吗?

工科学科有自己的特色,工科人才必须能够解决工程实际 问题,选择课题研究方向要结合国家重大需求,符合国家重大需 求是工科的首要任务,理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取得的科研 成果都是从基础实验———专利———产业化。热能所几个科研成 果产业化应用经济效益总计已经超过100 亿元,低 NOX 燃烧 器、废弃物焚烧发电、水煤浆、多相流数值模拟与试验等,均有很 好的应用成果,仅水煤浆代油燃烧发电技术一项成果,近三年有 财务证明的经济效益就有53 亿元。这些成果和效益都是解决了 国家需求和企业的实际问题才能获得的。

3.优秀人才的研究方向必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需要有特 色,标新立异培养优秀的人才必须有创新的研究方向,“宁做鸡头,不做 龙尾”。选择研究的方向必须要瞄准国际学术前沿,结合国家重 大需求来选题,不能盲目跟风,国外做什么,我们也跟着做什么。 我们应该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围绕能源与环境学科的发展前沿, 走自己的特色之路。

例如,从1962 年到1983 年我一直在做学科负责人陈运銑 教授的助手,做了21 年,学了很多本领。1983 年,陈运銑教授不 幸突然逝世。浙大天时地利都不如北京上海,华中、清华、西安、 东南等都有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他们申请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都 批准了,我们没有。当时校领导要求我把整个学科发展起来,我 们只能够靠人和、靠团结、靠创新、靠团队精神、靠集体的力量去 克服困难。 因此,我们选择他们重点实验室不做的煤的分级利 用多联产、水煤浆代油、废弃物焚烧发电、烟气多种污染物协同 脱除等方向,经过20 多年的努力,终于慢慢走出了一条具有浙 江大学工程热物理特色之路,并把这个专业改造成国内首个“能 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探索出了一条能源与环境相融合、国际化 与本土化相融合、课堂教学与创新实践相融合的高质量创新型 复合人才的培养道路,从而满足了国家亟需大量既懂能源又懂 环保的复合型人才的重大需求。

4.不能把第三、四梯队当成工具,把学术研究庸俗化学术带头人,团队负责人不能做包工头,把其他成员当成工 具,特别是对第四梯队的教师,第三、四梯队没有自己

的研究下 属了,又不能带博士生,所以上面层次的人不能把所有成果不管 大小通通归自己。要分工合作,各人有自己的小方向、享有分项 成果,同时分享合作在一起获得的大成果,这样才能将年轻人推 上去,大家都有希望和有奔头。

5.培养年轻人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不能大家都“建高炉炼铁”,要考虑不同人的特点和类别,攻 克不同的方向,合作在一起解决大的问题。每个人的定位也必须 清楚,不可能人人都是教授博导,也不可能人人都八面玲珑,都 培养成精英,各有特长就是人才。

6.要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和自己培养的人才一样需要重视从整个国家和学校层面来说引进与培养都应该同等重视, 具体到某个学科,则需要具体对待,不能搞一刀切。引进是少数, 自己培养的才是量大面广,都要平等对待。

7.要加强国际合作,要自己培养与引进国外先进团队共同 参与培养工程热物理学科在智力引进上还是非常有特色的,我们引 进了欧美5 个团队与我们的团队共同开展研究,斯坦福大学院 士带头的团队,哥伦比亚大学院士带头的团队,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首席科学家带头的团队,瑞典皇家工学院院士带头的团队 和隆德大学两位院士带头的团队,涉及燃烧学、物理学、环境科 学、激光诊断、新能源等学科。在国内年轻人可以跟这些大师的 团队一起研究,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同时把第四梯队 的年轻人送到国外这些地方去学习、去合作研究,在国外的环境 中培养,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科研水平。

举例1:

第三梯队优秀骨干的培养:周昊教授(1973 年1 月生)好苗子须早发现,早培养,早成才,越早成才,对国家的贡献 就越大。周昊同志1989 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能源系电厂 热动专业,并以全年级排名第一的身份保送攻读硕士和博士研 究生。开始只有我一人指导,为了全方位的指导和培养人才,后 来我邀请樊建人教授也参与合作指导,发挥两位导师各自的优 势和专长,分工合作,从不同的方向和领域进行通力指导。90 年 代初,国内燃煤电站污染严重,我国急需开发一种适合国内煤种 的高效低污染物燃烧技术,但是,国内污染物控制技术领域的研 究相对落后,尚处于初级阶段,开展燃煤过程中低污染燃烧技术 的研究和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就安排周昊同志开展深 入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506806/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计划 管培生培养计划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