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十七大五中全会时间

十七大五中全会时间

时间:2018-07-05   来源:工作报告   点击:

【www.gbppp.com--工作报告】

十七大五中全会时间 第一篇_中共十七大五中全会会议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公报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

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会议,举行。

党的十七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温

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精品呈献 第 1 页 共 13 页

家宝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中央政治三中、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巩固和发展应对国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显著进展。

全会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

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精品呈献 第 2 页 共 13 页

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十分重要的意义。

取得的巨大成就,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斗,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精品呈献 第 3 页 共 13 页

全会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强调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化解各种矛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代表”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促进经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精品呈献 第 4 页 共 13 页

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

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精品呈献 第 5 页 共 13 页

十七大五中全会时间 第二篇_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健康稳步发展

县委常委、副县长 古开芹

(2010年12月23日)

根据会议安排,我结合自己对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健康稳步发展,谈几点肤浅的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对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十七大五中全会时间】

今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深刻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对“十二五”时期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整个《建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我们总结“十一五”工作、谋划“十二五”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于我们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抓住机遇,推动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和谐、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下步工作中,我将把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学习任务,牢牢把握全会总体思路,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理清工作思路,积极深入基层调研,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努力抓好分管各项工作。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县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形势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当前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形势,可以概括为三句

话:一是成效明显,二是差距不小,三是机遇难得。

所谓“成效明显”。是指在中央和省、市、县各种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粮食产量稳步提高。今年的粮食产量预计可达385041吨,比2009年的356594吨增加28447吨,增长7.98%。二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根据统计预测,今年全县生产总产值可完成470600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可实现142000万元,比2009年增长6.5%。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完成249100万元,比2009年增长6.5%。其中:农业总产值可完成102500万元,比2009年增长5.0%;林业总产值可完成4300万元,比2009年增长4.6%;畜牧业总产值可完成136800万元,比2009年增长8.0%;渔业总产值可完成135万元,比2009年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可完成5365万元,比2009年增长5.0%。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今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370元,比2009年的2153元增加217元,增长10.1%。四是农业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产业投入前所未有。县委、县政府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坚持兴产业、调结构,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第一,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培育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投入1500万元发展林产业,助农增收,增强发展后劲,实属历史空前,史无前例。今年计划种植核桃20万亩、竹子8.1772万亩、木漆4.4435万亩。目前已完成核桃5万亩、木漆1万亩、竹子2.853万亩。第二,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截止11月底,全县生猪存栏607578头、出栏肉猪626103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1%和10.56%;禽肉产量4347吨、禽蛋产量6724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5.95%和12.55%;畜牧业产值达到11302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5%。第三,壮大劳务输出产业,截止11月底,全县累计培训转移农民工19760人,外出务工劳动力达28.15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4%和9%;完成劳务经济总收入26.73亿元、劳务经济纯收入14.8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4%和17%。第四,精心扶持蚕桑产业,今年稳定发展桑园4.52万亩,养蚕种28030张,产鲜茧1010吨,年产值达到3035万元,比去年增长10.36%,栽桑养蚕成了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五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通过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农村危房改造、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灾后恢复重建、省级重点村、村容村貌整治、“三点一线”新农村示范建设等,并采取财政贴息给农户贷款等措施,极大地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村群众居住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十七大五中全会时间】

六是农村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农村公路建设进度加快,电网改造工程有序进行,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社会事业建设深入推进,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所谓“差距不小”。是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三农”工作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来衡量,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条件滞后,抗风险能力弱。我县虽然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但基础设施仍然无法跟上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高、稳产农田所占比例小,中低产田地比重大,水利化程度低,有效灌溉面积少,易旱面积大;农业灾害频繁,因灾减产欠收现象突出。耕地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且石漠化日益严重,垦殖系数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能力低,单产低。农业推广体系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较弱,服务水平低。二是农业优势产业单一,发展后劲不足。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试验示范缺乏必要的经济支撑,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农业产业发展缓慢,龙头企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链较短,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市场占有率较低,多数企业只能进行简单的产品分拣、包装及初加工,深加工及产业延伸不足,收购农产品都是随行就市,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连接不够紧密,农民增收利益难以完全保障,农业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三是农村贫困人口多,分布面很广。由于自然、历史、经济、社会等多种原因,导致全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形势严峻、任务繁重。按照新的扶贫标准,截止2010年底,全县仍有51.39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国家新的贫困标准线1196元以下,有15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54%)、128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53%)、2664个自然村(占自然村总数的51%),属于整乡、整村贫困,另外13个乡镇的所有自然村仍插花分布贫困人口。四是全县基础设施条件差。全县公路等级化率、水利化程度、电网覆盖率、城镇化发展水平,均远远低于全市、全省、全国水平,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不能完全满足老百姓的需要。五是农民综合素质偏低,谋生手段单一。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没有改变。农户经营规模过小,农民除种粮和外出务工以外,还缺少其他的致富门路,增收渠道过窄,持续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所谓“机遇难得”。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三农”工作正面临着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继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从2004年起,连续7年下发1号文件突出将“三农”问题

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必将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二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把乌蒙山区列入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为我县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平台。我县将在“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更大、更多的支持,包括农业在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将实现一个新的更大的跨越。三是省市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关心支持镇雄的发展,为我们争取各方支持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带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四是区位优势逐渐凸显,对镇雄农业的发展必然产生强大的拉动力量。县委、县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强势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战略,即将建设完成的镇威、镇凤、镇赫二级公路,即将启动建设的镇毕路、过境成贵高速铁路、隆黄铁路等,有利于我县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涌进,为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产品交易开拓了广阔空间。五是全新的发展理念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今年,县委提出了“123456”经济社会发展思路,随着这一全新的发展思路的实施,必将为镇雄农业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统一,认识一致,求强奔富的愿望强烈,摆脱落后,加快发展的心情迫切,为我们加快农业农村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推进“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

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关键是在科学理解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机制上统一认识、统一行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现阶段特点破解发展难题。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坚定信心,正视差距,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树立大目标,大思路谋划,大手笔布局,大动作落实,强力推动“三农”工作上台阶。要按照县委“123456”发展思路,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精心谋划“十二五”时期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巩固粮烟畜,加快林产业,搞好劳务输出,加快扶贫攻坚,夯实农业基础,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稳定发展。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十二五”期间,力争完成3—5件中型水库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开工建设小(一)型水库2件;完成10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完成22850件“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新建和防渗处理90公里水库干支渠建设;治理水土流失384平方公里;国土整治34.42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地23.51万亩、中低产林地2.18万公顷,建设高稳产农田116.37万亩;新增库容360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解

决全县农村46.6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一是充分挖掘耕地保护潜力,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二是挖掘扩大复种指数的潜力,大力推广生物多样性种植,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三是充分挖掘提高粮食单产的潜力,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四是充分挖掘优质增效的潜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改善农作物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加快发展优质玉米、加工型马铃薯、优质稻、优质小麦、优质小杂粮,努力提高粮食品种的优质化水平,引导和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实施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以优势产业带建设为依托,突出抓好经济优势凸现、潜在经济总量大的马铃薯、魔芋、果蔬、蚕桑优势农产品产业链建设。一是培育加工型马铃薯产业链。依托华业淀粉厂等龙头企业,积极扩大高产高淀粉马铃薯基地,发展深加工业,形成产业链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到201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比2010年增加5万亩,总产量达80万吨,力争将镇雄建成全市、全省乃至西南地区马铃薯商品生产基地。二是培育魔芋发展产业链。不断加大魔芋产业扶持和开发力度,到2015年,魔芋种植规模达10万亩,比2010年增加7万亩,鲜芋总产达13.2万吨。三是培育优质果蔬产业链。扶持发展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一批果蔬营销流通经济组织,突出发展商品率高、加工前景和市场看好的优质特色果蔬。重点抓好罗坎柑桔基地、乌峰梨园基地、温凉型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反季蔬菜基地等建设,努力减少果蔬进口,提高自给率,力争果蔬产品外销。通过实行粮、经、菜综合发展,合理耕作,开展无公害种植,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

(四)巩固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稳步发展烤烟产业。把“控制总量、稳定规模”摆在烟叶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合理规划,择优布局,加大投入,重点发展种烟大乡、大村,提高规模种植水平,努力向集约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的方向发展,烤烟种植规模稳定在14.5万亩,产量30万担左右。二是着力发展林业产业。紧紧围绕核桃、木漆、竹子三大基地建设目标,深入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拓展新思路,强化新举措,努力推进全县林业产业实现新发展。力争到2012年,全县新发展核桃、竹子和木漆总规模达150万亩,其中,核桃91万亩、竹子26万亩、木漆33万亩。加上原有29万亩经济林,其中,核

十七大五中全会时间 第三篇_十七届五中全会全文(详细)

十七大报告完美总结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党的大会首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即指导思想,加入十六大确立的“三”,注意没有“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首次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写入党代会报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举什么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要求”)解放思想是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2、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改革开放“三大目标”):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②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三个最”)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三大主题”)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首次提出),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论断”,“一路一体”,该条写入了党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走什么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内涵),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4)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新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次提出),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3、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意义),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第一次提“科”)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四大原则”,该条写入了党章):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三大发展目标)实现: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②全社会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③自身发展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科学发展(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做到):①把握发展规律;②创新发展理念;③转变发展方式;④破解发展难题;⑤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以人为本必须做到):①尊重人民主体地位;②发挥人民首创精神;③保障人民各项权益;④走共同富裕道路;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⑥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可持续发展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三个协调”)。 (“五个统筹”)统筹:①城乡发展;②区域发展;③经济社会发展;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⑤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三大关系”):中央和地方;各方面利益(“三种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大要求):(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4)切实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科学内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目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原则: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辨证关系):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4、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项)新要求: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以前是又快又好)

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四大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江十六大)、生态文明(首次)),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5、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三“提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主要措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6、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三个坚持”)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2)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5)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7、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提),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核心价值体系四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4)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8、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标):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主义建设六大任务:(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措施):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9、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四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10、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大建设”)。(1)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4)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5)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6)切实改进党的作风。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要点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四个更加”强调坚持科学发展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

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

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居全球前列,以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的现代化建设生机勃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 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210个国家和地区中仍处于百位之后,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经济社会面貌还很落后,农村还有3597万贫困人口,城市还有2347万最低生活保障人口,看病难、上学难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

解决。与此同时,还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劳动者报酬偏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说明,我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党中央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同时,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会推动经济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依靠人民,才会拥有不竭的强大动力。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会更高,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将全面快速增长。无论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政治品格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要求我们在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重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更好地为改善民生服务。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要求。扩大国内需求,合理引导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而要扩大内需,除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居民现有消费能力基础上挖掘潜力外,还必须相应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养老金标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及发放居民消费券等方式的效果证明,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方式转变的必要举措。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使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成为政府重要职责,做到在不同阶段提供具有不同标准的、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包括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更加积极地支持创业的同时,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强调政府在再分配中的调控作用的同时,重视政府对初次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大规范市场行为的力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大社会保障推进力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很快,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使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城乡全覆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亿万人民。要下大力气抓好事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工程项目,民生建设的投资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在经济建设投入中所占的比例,都应当有明显提高。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学难”“看病难”是当前的民生热点,也是民生难点。要在推进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坚持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政府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卫生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鼓励社会资本以更多形式举办医疗机构。要更好地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依靠人民群众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相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项保障和改善民生新举措,顺应了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必将惠及亿万群众。

地区经济发展的逻辑与顺序

第一阶段:以贸易为依托的增长——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二阶段:以市场规模为依托的增长——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三阶段:以人力资本为依托的增长——环渤海地区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政府针对各地区采取了不同策略以平衡地区发展。除了上述地区发展战略之外,其他还包括:

(1) 1999:西部大开发

(2) 2003:振兴东北(辽宁,吉林与黑龙江)

(3) 2004:中部崛起(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与江西)

(4) 2006:新农村建设

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经过多年的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政策,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至此,我国的对外开放城市已遍布全国所有省区,我国真正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

试办经济特区:1979年4月,邓小平提出试办经济特区的设想。同年7月,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随后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起4个经济特区,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窗口。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和海南岛:198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授予海南行政区对外经济活动的特殊政策,后又决定单独建省;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正式确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引人注目的是天津和上海两个直辖市名列其中,尤其是上海的开放,是以国际金融大都市作为目标,对内起着拉动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作用。国际舆论认为,“开放整个沿海,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这是一个最大胆的战略决策。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提出先开放以上三个地区,继而开放辽东半岛、胶东半岛(1988年4月国务院将其列入开放),使其共同形成我国的沿海经济开发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包括江苏省的无锡、苏州、常州及所属的全部县市,南京、镇江、扬州、盐城、南通、连云港及部分县市;浙江省的杭州、绍兴、嘉兴、湖州、宁波、温州、椒江、临海所辖的若干县市和上海所属的各县。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包括广东的佛山、江门市及所属部分县,广州、深圳、珠海、惠阳等地区所属的县市。厦、漳、泉经济开放区,包括福建省厦门市的同安县、漳州市和龙溪地区部分县,泉州市、莆田市、福州市等市县。辽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包括辽宁省的丹东、营口、盘锦、锦州、鞍山、辽阳、大连所辖的部分县市以及沈阳市。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包括山东省的威海、潍坊、淄博、青岛、烟台等市所辖的部分县市以及莱州市和日照市。这样,我国沿海形成南北连线成片的经济开放地带,开放的大潮拍击着绵延万里的黄金海岸。

沿边、沿江和内陆的开放: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发表重要谈话,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一轮高潮,开放浪潮不仅拍击沿海,而且涌入内陆广阔的国土和辽阔的边疆。东北地区,1992年3月,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黑龙江黑河市、绥芬河市,吉林省珲春市和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4个边境城市,7月又增加了内蒙二连浩特市。主要是扩大对俄罗斯和独联体等国的开放。西部地区,1992年6月,国务院决定开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市、博乐市、塔城市,主要是对西亚诸国开放。南部地区,开放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凭祥市、东兴镇,云南省的畹町市、瑞丽县、河口县等沿边城镇。7月9日,西藏自治区边境口岸普兰正式开放。这些地区主要开放对象是印度、尼泊尔、缅甸、老挝、越南和孟加拉国。

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区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的决策,涉及到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8省,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5市,长江流域形成一个范围广、跨度大的沿江开放区。

1992年6月,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乌鲁木齐市、南宁市、昆明市等3个内陆边境城市;7月又决定开放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石家庄等4个边境、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太原、合肥、南昌、郑州、长沙、成都、贵阳、西安、兰州、西宁、银川等11个内陆地区省会城市。

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终于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内陆;从经济特区到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梯次推进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使古老的中华大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科学整合煤炭资源,从朔州走向全国

煤炭是一种特殊资源,作为当前中国主要的能源,一方面维系着国计民生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关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在能源危机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的煤炭资源整合正成为关键性的课题。

当前我国的煤炭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以山西为例,在长期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多、小、散、乱的格局,资源回收率极低,对于资源和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破坏;由于生产压力过重和安全监

十七大五中全会时间 第四篇_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指出,制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459848/

推荐访问:十七届五中全会 十七大二中全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