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模板 >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时间:2018-06-02   来源:写作模板   点击:

【www.gbppp.com--写作模板】

课程设计 第一篇_设计模式课程设计

设计模式课程设计

题 目: 画 图 程 序 学 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 业: 软件工程 学 号: 姓 名: 陈 志

1.需求分析

该系统是一个画图程序,我们要用设计模式的思想来设计系统结构,然后实现基本图形的绘制功能。

1.1 设计模式要求

至少在其中运用 6 种模式,其中涉及到的模式有装饰模式、策略模式、桥梁模式三种。

1.2 画图基本要求

能实现基本图形的绘制功能

1.3 画图高级要求

实现图形的操作(如选取、移动、放大、缩小、改变颜色、改变线形等)和持久化(利用文件或利用数据库)。

2.系统设计

首先,画图程序可以实现绘制圆形、矩形和按钮,这里可以将圆形、矩形和按钮看作三个不同的类,那么我们可以采用抽象工厂的方式来创建它们。对于画组合图,我们可以采用组合模式将二者结合起来。而对于图形颜色或者粗细的改变,我们可以使用外观模式。然后,我们可以使用原型模式来实现对于最后一个图形的复制。在系统中可以使用代理模式来实现显示图片。下面是对需要用到的设计模式进行的分析。

2.1 使用设计模式

2.1.1 桥梁模式

桥梁模式 , 结构型模式一种 .设计程序过程中 , 会经常使用到抽象类或者接口来完成抽象的过程 。

继承或实现的类通过不同的实现方式来完成抽象类或接口的变化 , 也就是实现过程的变化 , 但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 , 抽象过程同样需要进行变化 , 也就是抽象类或者接口需要变化 , 这样就会造成原有的继承或实现关系复杂 , 关系混乱 .桥梁模式利用将抽象层和实现层进行解耦 , 使两者不再像继承或实现这样的较强的关系 , 从而使抽象和实现层更加独立的完成变化的过程 . 使系统更加清晰 。

桥梁模式主要由抽象类、修正抽象类、实现类以及具体实现类组成 . 抽象类 , 制定接口 , 同时给出一个实现化的引用 。

修正抽象类 , 扩展抽象类 , 修正或改变抽象类中指定的接口 。

实现类 , 提供实现化角色的接口 , 但不进行具体实现过程 , 该接口不一定给出与抽象类相同的接口 , 只是提供实现的方式 。

具体实现类 , 完成实现类中定义的实现接口的具体实现过程。

具体代码如下:

package BridgePattern;

import java.awt.Color;

import java.awt.Graphics; import java.util.Random;

import cn.ming.Main.circle;

public class Cpic extends Pic {

public Cpic(Graphics g){ super(g); }

public void drawpic(Graphics g){ g.setColor(Color.RED); circle c1 = new circle(); Random ran2 = new Random(); int a = ran2.nextInt(150)+10; int b = ran2.nextInt(350)+200; int c = ran2.nextInt(280)+140; c1.settings(a,b,c);

g.fillOval(b-a/2,c-a/2,a,a); g.setColor(Color.BLUE);

g.fillOval(50+b-a/2,c-a/2-50,a,a); g.setColor(Color.GREEN);

g.fillOval(100+b-a/2,c-a/2,a,a); } }

package BridgePattern;

import java.awt.Graphics; public abstract class Pic {【课程设计】

public Graphics g; Pic(Graphics g){ this.g = g; }

public abstract void drawpic(Graphics g);

}

package BridgePattern;

import java.awt.Color; import java.awt.Graphics; import java.util.Random;

import cn.ming.Main.circle;

public class Rpic extends Pic {

public Rpic(Graphics g){ super(g); }

public void drawpic(Graphics g){ g.setColor(Color.RED); circle c2 = new circle(); Random ran2 = new Random(); int a = ran2.nextInt(150)+10; int b = ran2.nextInt(350)+100; int c = ran2.nextInt(150)+100; c2.settings(a,b,c);

g.fillOval(b-a/2,c-a/2,a,a); g.setColor(Color.BLUE);

g.fillOval(b-3*a/8,c-3*a/8,3*a/4,3*a/4); g.setColor(Color.WHITE);

g.fillOval(b-a/4,c-a/4,a/2,a/2); g.setColor(Color.GREEN);

g.fillOval(b-a/8,c-a/8,a/4,a/4); } }

运行结果:

课程设计 第二篇_课程设计

无线传感网课程设计

顾旭凯 2011137503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控制系,南京210044

摘要:ATOS星状网络通讯

关键词:星型网络,节点,基站

1 ATOS 星状网络通讯实验

1.1 实验目的

了解星形网络的特点,掌握星形网络的实现方法。

1.2 实验设备

1. 带有CC2530 芯片的基站一个

2. 基本节点三个

3. 天线四个

4. 烧录线一根

5. 平行串口线一根

1.3 准备知识

熟练掌握Flash 擦写的功能、ATOS 平台传感器采集功能,并且熟练掌握点 对点通讯实验。熟悉ATOS 平台的静态路由代码,静态路由代码的目录为$(安装 目录)\cygwin\opt\edu\atos\tos\lib\antc5\AtosRoute\engine\profile。

1.4 实验原理

该实验主要是完成星形网络通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所有的基本节点都是直 接将数据发送给基站,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星形。在节点端,每个节点都会启动一 个定时器,在定时器超时的时候,节点就会开始采集传感器数据,在完成传感器 数据采集后,节点就会将采集的数据发送给基站;在基站端,接收到节点的数据 后,按照基站和上位机通讯的协议将数据上报给上位机软件。

1.5 实验步骤

1. 将基站同电脑用烧录线连接好,打开基站的开关

2. 用串口线将基站和PC 机器连接起来

3. 打开Cygwin 开发环境

4. 在Cygwin 开发环境中执行cd /opt/atos/apps/Atosenet/ANTStartnet/Base

5. 在功率设置实验目录下执行make antc5 install GRP=01 NID=01,进行软件的 编译和烧录

6. 烧录成功后,将基站的烧录开关拨下去,将节点对应的烧录开关拨上去,然 后打开节点的开关

7. 执行cd /opt/atos/apps/Atosenet/ANTStartnet/Node,进入到星形实验的节点目 录。

8. 在该目录下面执行make antc5 install ASO=LIGHT TYPE3 GRP=01 NID=02,对 节点进行烧录。

9. 依次烧录剩下的节点,确保每个节点的NID 是不一样的

10. 将节点和基站的天线都插好,并且将节点的开关都打开。

11. 运行光监控软件,如果没有安装,请先安装该软件,这个软件的安装包在【实 验光盘\演示中心\LightField.msi】。实验结果如下:

课程设计 第三篇_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通用)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通用)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的识别和测试;熟悉了~~~~~~~;了解了~~~~~~~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的性能等等,掌握了~~~~~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查询资料,也了解了~~~~~~~原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单片机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 在生活中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来说掌握单片机的开发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回顾起此次单片机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说三极管PNP管脚不懂怎么放置,不懂分得二极管的正负极,对单片机汇编语言掌握得不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编程问题,最后在梁强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同时,在梁强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做了两周的课程设计,有很多的心得体会,有关于单片机方面的,更多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的。

我们组一共有三个人,但其他两个人是真的神龙见首不见尾,除了在最后答辩的时候他们一起坐在了我旁边,冠冕堂皇的指着我画了几遍的图说了几嘴,我想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怎么,虽然有的东西他们也答出来了。我佩服他们的勇气,羡慕他们的运气(我见到的很多做了10 天的人最后的成绩都有不如他们的),但是鄙视他们的做法。

所幸的是,我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帮助。我想没有他们我可能都要放弃了,因为我本人对单片机也并不是很熟悉,学的东西好像它是它,我是我似的,理论联系不了实际。以前的汇编语言没学好,一开始的程序这块儿就要令我抓狂了。后来请教我们班的一个男生,每次跟他一起到试验室调试程序(他们组也只有他一个人动手),看他边做边给我讲解。最后在开发机上做出来的时候,虽然不是我自己写的,但看他那么高兴,我也有一种分享到的成就感。后来我们组就用了他写的程序,他自己又抽空做了些拓展。

接下来就是做硬件方面的焊接工作了。没想到这项看起来不需要多少技术的工作却是非常的劳心劳力。很多次是早上起来带瓶水带些吃的到实训中心,一泡就是一天。我看到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不同的是他们是三三两两,而我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做。在这个时候也有很多人帮助我,或是热心的帮我带饭,或是在我打盹儿的时候帮我做点焊接。大家都鼓励我,即使最后出不来东西,但是一定要坚持把它做完。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也这么对自己说,即使你做出来的是次品甚至不合格品,但是你一定要拿出来一件成品。

在要验收前,终于做了一件成品出来,不幸的是它真的是一件不合格品。帮我的那个男生做的已经出来了,所以最后应该还是我的焊接方面的问题。有一点灰心,想再重做来不及了,单是检查线路却也查不出来什么问题。那么就准备答辩吧。我对着电路图再看课本,发现以前很多觉得很难记的东西现在记起来容易多了,因为整天都在同它们打交道。51的引脚及其功能,A/D转换器的,驱动器的,所有我用到的我都一再的看书了解,同时请教同学我看书过程当中的疑惑。在这个过程中又发现了以前焊接当中出的一些问题,能改的就改,不能改的,咳,要是时间再多一些,或者我能早点做好,要是不只是我一个人动手……算了吧,不要想那些如果,还是准备我自己的,做好我现在能做的吧。

还好,验收还算成功,得了3分,不是很高,但是我觉得对我来说已经很好,代表了我真实的水平,我觉得我对单片机的一些知识在这个动手的过程中真的是从无到有增长的。同时我也尽量不去想别人得了多少分,没有什么不平衡的,有些人付出的是努力,有些人付出的是风险代价,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一样,这一点我早就了解。

最后,我发现自己对单片机竟然也有了一点兴趣,想暑假回家以后自己去买一些东西来做,再补一补汇编语言。有什么问题请教下以前的那些老同学好了,他们好厉害,在高中劳动课就成功的做出过调频收音机,大一暑假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的电子竞赛培训接着比赛,不过后来怎么样我就不知道了。汗。看来要多保持联络,这次回家就好好找他们叙叙旧。 三 1前言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认为要学好C语言程序这门课程,不仅要认真阅读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增强和巩固我的知识。特别是作为高职生,更要注重实践这一环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合格的计算机人材。

整个设计通过了软件和硬件上的调试。我想这对于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这次设计中遇到了很多实际性的问题,在实际设计中才发现,书本上理论性的东西与在实际运用中的还是有一定的出入的,所以有些问题不但要深入地理解,而且要不断地更正以前的错误思维。一切问题必须要靠自己一点一滴的解决,而在解决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自己在飞速的提升。对于教材管理系统,其程序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解决程序设计中的问题,而程序设计是一个很灵活的东西,它反映了你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它才是一个设计的灵魂所在。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用在程序上面的。很多子程序是可以借鉴书本上的,但怎样衔接各个子程序才是关键的问题所在,这需要对系统的结构很熟悉。因此可以说系统的设计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感觉理论上已经掌握,但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以解决。

这也激发了我今后努力学习的兴趣,我想这将对我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课程设

计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分工协作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有条不絮。另外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当我们碰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指导老师总是耐心的讲解,给我们的设计以极大的帮助,使我们获益匪浅。因此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通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我觉得作为一名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这次课程设计是很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平时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虽然自己对于这门课懂的并不多,很多基础的东西都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觉得很难,也没有很有效的办法通过自身去理解,但是靠着这一个多礼拜的“学习”,在小组同学的帮助和讲解下,渐渐对这门课逐渐产生了些许的兴趣,自己开始主动学习并逐步从基础慢慢开始弄懂它。

我认为这个收获应该说是相当大的。一开始我们从参考书上找来了课题,但是毕竟是参考书,做到后来发现很多程序都是不完整的,这让我们伤透了脑筋。看着别的小组都弄得有模有样了,可是我们连一个课题都还没有定好。好不容易又找到了课题,可是结果还是很不尽人意。程序接线什么的都弄好了,调试也没有问题,可是就是无法达到预期想要的结果。参考书毕竟只是一个参考,设计这种东西最后还是要靠自己动脑筋。然后我们大家一起齐心协力,从平时做的实验﹑老师上课的举例﹑书本上的知识以及老师的辅导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应该说这是通过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动脑完成的,虽然内容并不是很复杂,但是我们觉得设计的过程相当重要,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我觉得课程设计反映的是一个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但是更远一点可以联系到以后毕业之后从学校转到踏上社会的一个过程。小组人员的配合﹑相处,以及自身的动脑和努力,都是以后工作中需要的。

所以我认为这次的课程设计意义很深,和其他4位同学的共同学习﹑配合﹑努力的过程也很愉快,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耐心辅导。

(1)通过随机数产生一个指令序列,共320条指令。指令的地址按下述原则生成:

A:50%的指令是顺序执行的

B:25%的指令是均匀分布在前地址部分

C:25%的指令是均匀分布在后地址部分

具体的实施方法是:

A:在[0,319]的指令地址之间随机选取一起点m

B:顺序执行一条指令,即执行地址为m+1的指令

C:在前地址[0,m+1]中随机选取一条指令并执行,该指令的地址为m’

D:顺序执行一条指令,其地址为m’+1

E:在后地址[m’+2,319]中随机选取一条指令并执行

F:重复步骤A-E,直到320次指令

(2)将指令序列变换为页地址流

设:页面大小为1K;

用户内存容量4页到32页;

用户虚存容量为32K。

在用户虚存中,按每K存放10条指令排列虚存地址,即320条指令在虚存中的存放方式为:

第 0 条-第 9 条指令为第0页(对应虚存地址为[0,9])

第10条-第19条指令为第1页(对应虚存地址为[10,19]) ………………………………

第310条-第319条指令为第31页(对应虚存地址为[310,319]) 按以上方式,用户指令可组成32页。

课程设计 第四篇_课程设计评语模板(精简版)

课程设计评语模板——优秀

1.课程设计的完成做出重大贡献。

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流畅、计算正确;能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

答辩时对该设计项目过程的把握程度好,回答问题思路清晰,语言流利、概念清楚。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优秀。

2.积极参与课程设计;独立工作能力强,工作态度认真;为课程设计的完成做出重大贡献。

能很好的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全部要求;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流畅、计算正确;能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答辩时对该设计过程的把握程度好,回答问题思路清晰、概念清楚。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优秀。

3.积极参与全部课程设计任务;态度认真,积极配合团队工作;为课程设计的完成做出重大贡献。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流畅、计算正确;能对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能用所学知识对课程设计所涉及的问题加以深入分析,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答辩时对该设计项目过程的把握程度好,回答问题圆满。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优秀。

课程设计评语模板——良好

1.全程参与课程设计;能很好地配合团队工作;工作态度认真、细致,为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做出了较大贡献。

能较好的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全部要求;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较流畅、计算正确;能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答辩时对该设计项目过程了解,回答教师问题较圆满。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良好。

2.积极参与全部课程设计,与其他成员之间配合、协调较好;态度认真、严谨,为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做出了较大贡献。

能较好的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达到设计大纲中规定的全部要求;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较流畅、计算正确;收集并综合利用资料的能力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答辩时对设计进度及任务分工情况了解清楚,回答问题思路较清晰、概念较清楚。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良好。

3.全程参与课程设计,能较好地协调自己与团队其他成员间的工作;独立工作能力较好,态度认真,为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做出了较大贡献。

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较流畅、计算正确;能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答辩时,回答问题思路较清晰,陈述相关知识点时语言流利、概念较清楚。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良好。

课程设计评语模板——中等

1.认真参与全部课程设计任务,能积极配合团队工作,工作态度较好,为完成课程设计做出了一定贡献。

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较流利,计算正确;能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总结,并能用理论知识对某些问题加以分析,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答辩时对该设计项目过程的较熟悉,回答问题思路较清晰,概念较熟悉。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中等。

2.全程参与课程设计;能积极配合团队其他成员的工作;工作态度较好,为完成课程设计做出了一定贡献。

完成的设计任务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全部要求;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较流利,计算正确;具备收集并综合利用资料的能力,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答辩时对设计进度及任务分工情况较熟悉,概念基本清楚,回答问题一般。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中等。

3.认真参与课程设计任务,能积极配合团队其他成员的工作;能完成份内设计工作,为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做出了一定贡献。

设计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字表达较流利,计算正确;能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总结,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答辩时,思路较清晰,概念较清楚,回答问题一般。 经答辩小组讨论,成绩为中等。

课程设计 第五篇_课程设计个人小结

个人小结

三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我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这段忙碌而充实的时光。这次的课程设计深刻的反映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真谛。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次的课程设计的主题是考试系统的开发设计,首先老师先介绍了这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然后同学们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和集成组组员,各组进行分工安排、制定计划,组员明确各自的任务后,互相合作完成工作。我们组在这次课程设计中负责的是面向教师的主观题的开发设计,主要部分是试题的删除、添加、修改,以及试卷生成和评分等。而我自己在组内主要负责需求分析、表单设计、实习报告撰写等部分。在明确各自任务后,我们就开始了真正的系统开发。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查阅了许多资料,以及已有的样例等,然后根据资料做了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分析进行了表单的设计,运用各种部件、菜单、按钮等达到用户体验更真实、流畅的目的。

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了自己设计开发系统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虚心学习,更加完善自己,为今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足够的基础。

课程设计 第六篇_课程设计字体要求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课程设计 1 引言(或绪论)(可作为正文第1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并【课程设计】

0.5行,段后0.5行)

4号宋体,20磅行距)×××××××××××××××

1.1 ××××××(作为正文2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

×××××××××(小4号宋体,20磅行距)×××××××××××××××××××××××××××××××…………

1.1.1 ××××(作为正文3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不加粗)

×××××××××(小4号宋体,20磅行距)×××××××××××××××××××××××××××…………

2 ×××××××(作为正文第2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并留

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

×××××××××(小4号宋体,20磅行距)×××××××××××××××××××××××××××××××××××…………

×××××××××××××××××××…………

…………

注:1.正文中表格与插图的字体一律用5号宋体;

2.正文各页的格式请以此页为标准复制。

第 1 页 共 1 页

课程设计 第七篇_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 11.1设计资料 ............................................................. 1

1.1.1地形 .............................................................. 1

1.1.2工程地质条件 ...................................................... 1

1.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 1

1.1.4.水文地质条件 ..................................................... 2

1.1.5.上部结构资料 ..................................................... 2

1.1.6.上部结构荷载作用 ................................................. 3

1.2独立基础设计 ........................................................ 4

1.2.1选择基础材料 ...................................................... 4

1.2.2.选择基础埋深 ..................................................... 4【课程设计】

1.2.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4

1.2.4 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 5

1.2.5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 6

1.2.6 计算基底净反力.................................................... 6

1.2.7基础底板厚度的确定 ................................................ 7

1.2.8 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8

1.2.9 配筋计算 ......................................................... 9

1.2.10 基础配筋大样图 ................................................. 11

1.2.11 确定○B、○C两轴柱子基础地面尺寸 ................................ 12

1.2.12 ○B、○C两轴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 14

1.2.13 设计图纸 ....................................................... 15

第2章 预制桩基设计 ..................................................... 16

2.1 设计资料 ........................................................... 16

2.1.1设计荷载 ......................................................... 16

2.1.1 地层条件及其参数如下 ............................................. 16

I

2.1.2 水文地质条件 .................................................... 17

2.1.3 场地条件 ........................................................ 17

2.1.4 上部结构资料 .................................................... 17

2.1.5 材料 ............................................................ 18

2.2 预制桩基的设计 .................................................... 18

2.2.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 19

2.2.2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 19

2.2.3 桩基竖向承载力的验算 ............................................ 19

2.3 承台设计 ........................................................... 20

2.3.1承台内力计算 ..................................................... 21

2.3.2 承台厚度及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 21

2.3.3 承台受弯承载力计算............................................... 23

2.3.4 承台构造设计 .................................................... 24

2.4 桩身结构设计 ....................................................... 24

2.5 桩身构造设计 ....................................................... 24

2.6 吊装验算 ........................................................... 25

2.7 估算○B、○C轴线柱下桩数 .......................................... 26

2.7.1 桩数估算 ........................................................ 26

2.7.2 承台平面尺寸确定:............................................... 26

2.8 设计图纸 ........................................................... 27

第3章 重力式路堤墙设计 ................................................. 28

3.1设计资料 ............................................................ 28

3.1.1 地形 ............................................................ 28

3.1.2 地层条件及其参数................................................. 28

3.1.3 墙身及墙后填料材料参数 ........................................... 28

3.1.4 荷载参数 ........................................................ 28

II

3.1.5 水文地质条件 .................................................... 28

3.3主动土压力计算 ..................................................... 29

3.3.1求破裂角 ......................................................... 29

3.3.2求主动土压力系数: ............................................... 30

3.4设计挡土墙截面 ..................................................... 30

3.4.1计算墙身重及其力臂 ............................................... 30

3.4.2 滑动稳定性验算 .................................................. 31

3.4.3 倾覆稳定性验算: ................................................ 32

3.4.4基底应力验算: ................................................... 32

3.4.5 截面应力验算:................................................... 33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II

第一章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1.1设计资料

1.1.1地形

拟建场地平整

1.1.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1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2号土层:粉质黏土,厚度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450295/

推荐访问:课程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