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习报告 > 深化改革督查报告

深化改革督查报告

时间:2018-05-02   来源:实习报告   点击:

【www.gbppp.com--实习报告】

深化改革督查报告 第一篇_深化改革开放监督检查情况汇报总1

深化改革开放督导检查工作情况汇报

唐山市商务局

按照《中共唐山市委办公厅、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监督检查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唐办字„2012 ‟2 9号)和中共唐山市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志军同志带队,会同市招商、发改、工信、人社、财政、环保等部门人员,自8月21日至9月5日,对各县(市)、区、管委会深化改革开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监督检查的主要目的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市党代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纪委全会的安排部署,加强对各地各单位深化改革开放情况的督促、检查和指导,总结工作经验和成果、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确保2012年深化改革开放工作各项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

二、 监督检查内容及方式

监督检查采取听取汇报、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现场察看等方式查看各单位主要领导对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视程度;查看深化改革开放相关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查看深化改革开放相关活动开展情况;查看相关项目的推进情况;查看深化改革开放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三、 监督检查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各县(市)、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市党代会精神,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改革开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截至7月底,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60.7亿美元,同比增长3.2%;其中出口总额24.4亿美元,同比增长8.7%。境外投资总额1.02亿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5.1%。实际利用外资9.4亿美元,同比增长49.7%,完成全年任务的66.8%;已到位市外资金661.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9.5%,同比增长223%。其中:丰润区出口总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6.5%,进出口总额完成全年目标的70%;滦南县出口总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9.8%,进出口总额完成全年目标的61.3%,均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古冶区、迁安市、玉田县已提前完成全年对外投资目标任务。迁西县已提前完成全年利用外资目标任务。滦南县、丰南区、路北区已经提前完成全年引进市外资金目标任务。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高度重视,深化改革开放氛围浓厚。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领导均高度重视改革开放工作,多次召开深化改革开放工作专题会议,将深化改革开放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丰南区将2012年确定为招商引资突破年,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突破、大发展,全面掀起了招商引资新高潮。路北区每月对各乡街改革开放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通报,进一步调

动全区改革开放的积极性。滦南县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项目管理模式,不遗余力推进项目落实。高新区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和“管理就是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努力营造“服务态度最好、服务效率最高、服务成本最低”的发展环境。芦台经济开发区着眼于打破农垦管理体制下形成的传统思想观念,提出了“换脑子、引侉子、变样子、闯路子”的发展要求,瞄准建设“生态、低碳、智慧、宜居”第四代产业新城的科学定位,大力引进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项目。

(二)积极应对,对外贸易实现同比增长。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形势不断恶化、部分地区局势不稳定等因素影响,外需乏力,企业出口订单不足。作为我市主要进口产品的铁矿砂、煤炭等大宗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出现了进口量增长幅度较大而进口额基本持平的现象。各县(市)区,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助力对外贸易发展,保证了我市对外贸易在全省的领先地位,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情况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丰润区积极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战略,引导中材建设等放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研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产品,巩固和扩大出口产品市场。丰南区重视培育外贸企业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截至目前,丰南区29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中,具有自主品牌的企业15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4

家,有11家企业进行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滦南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赴创汇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产品定位、营销渠道及需求,引导和帮助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博览会和专业展览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扩大出口。路北区积极帮助企业用足用活国家各项扶持政策,为企业争取扶持资金,今年上半年,为恒瑞瓷业、华天成陶瓷制品有限公司、乐士德贸易有限公司等12家外贸企业争取了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为华天成陶瓷制品有限公司、乐士德贸易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争取省市信用保险补贴,为唐山博玉骨质瓷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争取日用陶瓷公共技术研发资金。开平区立足于增强外贸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实现外贸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规模和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规模协调发展转变,把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加快结构优化升级统一起来,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提高传统大宗出口商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提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深化改革督查报告】

(三)主动开拓,对外投资平稳较快增长。随着对外投资宣传和考核力度的加大,各县市区都提高了对外经工作的重视。在新增境外投资项目中投资领域涉及农业、矿产资源、装备制造、国际贸易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敢于进入制造领域参与国际化竞争。古冶区主动作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强化落实财税、信贷、保险等政策措施,对本地符合国家现有申报外经权资格的企业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支持有实力、有信誉、有竞争力

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1—7月份古冶区已完成境外投资3600万美元,已圆满完成市达指标任务。玉田县积极协助海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跑办境外投资德国电站项目,项目总投资980万美元,目前正在办理境外公司注册手续,外管局手续已办理完毕,预计年底前可实现上述投资。路北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合作,推动冶金机械、资源开发等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和企业,积极走出去开辟国际市场,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乐亭县积极稳妥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推动县内优势企业向国外转移产能,到非洲、蒙古、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投资资源性开发项目,为当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资源支持。滦县加大外派劳务宣传力度。努力转变企业下岗职工和农民对外派劳务输出的观念,营造外派劳务输出的良好氛围。通过大力宣传,进一步转变了广大农民的传统思想观念,有效地消除了广大劳务人员参加外派的顾虑和思想障碍,增强了外出务工的胆识和气魄。

(四)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名列全省首位。今年以来,各县(市)、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保证唐山走在全省改革发展前面”的指示精神,强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日趋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实际利用外资额、引进省外资金额均名列全省首位。迁西县注重创新招商方式。立足资源招商,依托本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引导本地企业主动与央企、大企联姻。立足

深化改革督查报告 第二篇_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情况的汇报材料

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情况的汇报材料

近年来,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探索,紧紧围绕“基础为先,服务至上,产城一体,配套互补”的工作思路,以“招商、招工、服务”为重点,以扩总量、优结构、增效益为主线,进一步转变作风,进一步“增压、提速、破难、创新”,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建设发展呈现出“经济指标稳定增长、产业构架初具规模、投资环境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工业新区、经济新区、城市新区”已见雏形。

一、主要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提高落实率。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时间互动为契机,开展“1+1”党员干部进企业服务、“双服务”(服务企业、服务项目)、“1+2”( 1个项目明确1名责任领导和1名责任人)服务等活动,成立了项目推进和督查机构,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点对点工作法和一线工作法,将项目进行细化分解,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方式,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落实项目“一周一督查,一旬一调度,一月一总结,一季一考核”的督查考核

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单位评先选优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提高了项目建设责任落实率。

(二)注重规划,产城一体提高园区服务水平。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的要求,总体规划经省级部门专家评审通过,待省人民政府批准,总体规划超前将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合理布局,完善城市交通、市政广场和环境、教育、卫生等综合治理服务体系建设,构筑经济开发区城市综合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强化政策保障,多措并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了《招商引资项目规划》、《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标准化厂房(孵化园)管理细则》,分门别类对招商方向、税收、土地、“七通一平”等扶持政策和措施予以明确,对产业链长,投资拉动大的企业按“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原则予以扶持。对入园企业或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重点项目成立推进组帮扶,积极协调处理企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对外来企业在户籍管理、子女入托入学,职称评聘等方面享有与县内居民同等待遇。在制定政策和改善环境的同时,采取“推介招商、人才招商、以商招商、驻外招商”等措施,实行“全员招商”,“专业招商”,派驻小分队到重庆、福建驻地招商,聘请专业招商顾问,切实做到抓“大”不放“小”,有效推进了招商工作的开展。

(四)强化企业招工,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成立了招工办,明确具体人员抓招工工作,共计为企业招工 1048名,既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也实现了老百姓在家门口打工的愿望。同时,采用“校企合作、专项培训”模式,根据企业用工需求,以本地初高中毕业生为主,开展专业的电焊工、机械装配工的短期就业培训和长期深造培训,培训结束后直接试用工作。积极探索培训基地创建,把企业生产线作为培训平台,同时联合县人事、扶贫、工会等培训部门,充分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开展“订单式”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使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要,缩短个人和企业的磨合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

(五)突破融资瓶颈,解决园区发展资金。建立了融资平台(兴业公司),做好融资规划,算好资金供求、融资总量、偿债能力三本账,多渠道集聚民资、外资、法人资本、金融资本以及社会各类资本支持园区发展,实现了各类建设资金由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切实满足了园区建设持续增长的资金需求。

(六)强化管理,确保园区机构高效运转。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参照政府管理模式,根据园区职能建立党政办公室、组织部(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局)、财政局、规划建设局、经济发展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招商引资办公室、项目服务代办中心、

社会事务服务中心8个直属部门和国土资源分局、公安分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质量技术监督分局6个派驻机构,并选优配强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各自履行职责,确保园区高效运转。

(七)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坚持“充分授权、封闭运行、高效运转、务实清廉”的原则,按照“一站式”服务流程,自治县各职能部门涉及经开区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完成充分授权移交,由经开区具体职能部门具体办理,垂直管理单位要设立分局(分所),直接开启管理和服务业务,确保入园企业在经开区内实现“一站式”全程审批,“一道门槛”办完全部手续。

二、深化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经济指标稳定增长。截止9月底,截止9月底,共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1亿元(其中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7.21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3.89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4.4亿元,同比增长56.4%,占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40亿元)的86%;实现工业增加值13.76亿元,同比增长56.4%,占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16亿元)的86%;财政总收入完成2.01亿元,占年初目标任务数(2.82亿元)的71.28%;新增开工项目12个,占市下达

年度目标任务(10个)的120%;规模以上企业26个,其中总投资2000万以上的10个;带动就业人数7826人。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止9月底,以路网和房建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增开发面积2平方公里,累计达10.8平方公里;新建成道路17.492公里,累计建成37.492公里,正在建设道路10公里;新建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累计达60万平方米。工业十一路、工业四路、102省道三期、工业十三路、工业三路、工业七路、工业五路延伸段和公租房、鼎鑫北港新城、汽摩机电城等项目有序推进,金足企业用电的配电工程等项目已完工。

(三)产业项目扎实推进。截止9月底,经开区已引进企业67户,其中投产47户,在建20户。贵州金足鞋业有限公司、冷弯型钢产业园、金菊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哲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威宁县贵兴玻璃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投产;贵州片仔癀大明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四川金土地中药材种植集团威宁种植有限公司、贵州鑫利达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等企业项目计划推进。

(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截止9月底,联系洽谈项目60余个,最终签订项目投资协议20个,完成签约资金11.58亿元;新增入园企业14户;项目建设完成实际到位资金28.41亿元,

深化改革督查报告 第三篇_开发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情况汇报

开发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情况汇报

近年来,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探索,紧紧围绕基础为先,服务至上,产城一体,配套互补的工作思路,以招商、招工、服务为重点,以扩总量、优结构、增效益为主线,进一步转变作风,进一步增压、提速、破难、创新,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建设发展呈现出经济指标稳定增长、产业构架初具规模、投资环境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工业新区、经济新区、城市新区已见雏形。

一、主要采取的措施

【深化改革督查报告】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提高落实率。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时间互动为契机,开展1+1党员干部进企业服务、双服务(服务企业、服务项目)、1+2(1个项目明确1名责任领导和1名责任人)服务等活动,成立了项目推进和督查机构,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点对点工作法和一线工作法,将项目进行细化分解,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方式,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落实项目一周一督查,一旬一调度,一月一总结,一季一考核的督查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单位评先选优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提高了项目建设责任落实率。

(二)注重规划,产城一体提高园区服务水平。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的要求,总体规划经省级部门专家评审通过,待省人民政府批准,总体规划超前将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合理布局,【深化改革督查报告】

完善城市交通、市政广场和环境、教育、卫生等综合治理服务体系建设,构筑经济开发区城市综合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强化政策保障,多措并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了《招商引资项目规划》、《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标准化厂房(孵化园)管理细则》,分门别类对招商方向、税收、土地、七通一平等扶持政策和措施予以明确,对产业链长,投资拉动大的企业按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原则予以扶持。对入园企业或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重点项目成立推进组帮扶,积极协调处理企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对外来企业在户籍管理、子女入托入学,职称评聘等方面享有与县内居民同等待遇。在制定政策和改善环境的同时,采取推介招商、人才招商、以商招商、驻外招商等措施,实行全员招商,专业招商,派驻小分队到重庆、福建驻地招商,聘请专业招商顾问,切实做到抓大不放小,有效推进了招商工作的开展。

(四)强化企业招工,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成立了招工办,明确具体人员抓招工工作,共计

为企业招工1048名,既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也实现了老百姓在家门口打工的愿望。同时,采用校企合作、专项培训模式,根据企业用工需求,以本地初高中毕业生为主,开展专业的电焊工、机械装配工的短期就业培训和长期深造培训,培训结束后直接试用工作。积极探索培训基地创建,把企业生产线作为培训平台,同时联合县人事、扶贫、工会等培训部门,充分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开展订单式专业技术

人才培训,使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要,缩短个人和企业的磨合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

(五)突破融资瓶颈,解决园区发展资金。建立了融资平台(兴业公司),做好融资规划,算好资金供求、融资总量、偿债能力三本账,多渠道集聚民资、外资、法人资本、金融资本以及社会各类资本支持园区发展,实现了各类建设资金由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切实满足了园区建设持续增长的资金需求。

(六)强化管理,确保园区机构高效运转。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参照政府管理模式,根据园区职能建立党政办公室、组织部(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局)、财政局、规划建设局、经济发展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招商引资办公室、项目服务代办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8个直属部门和国土资源分局、公安分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质量技术监督分局6个派驻机构,并选优配强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各自履行职责,确保园区高效运转。

(七)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坚持充分授权、封闭运行、高效运转、务实清廉的原则,按照一站式服务流程,自治县各职能部门涉及经开区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完成充分授权移交,由经开区具体职能部门具体办理,垂直管理单位要设立分局(分所),直接开启管理和服务业务,确保入园企业在经开区内实现一站式全程审批,一道门槛办完全部手续。

二、深化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经济指标稳定增长。截止9月底,截止9月底,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1亿元(其中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7.21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3.89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4.4亿元,同比增长56.4%,占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40亿元)的86%;实现工业增加值13.76亿元,同比增长56.4%,占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16亿元)的86%;财政总收入完成2.01亿元,占年初目标任务数(2.82亿元)的71.28%;新增开工项目12个,占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10个)的120%;规模以上企业26个,其中总投资

2000万以上的10个;带动就业人数7826人。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止9月底,以路网和房建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增开发面积2平方公里,累计达10.8平方公里;新建成道路17.492公里,累计建成37.492公里,正在建设道路10公里;新建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累计达60万平方米。工业十一路、工业四路、102省道三期、工业十三路、工业三路、工业七路、工业五路延伸段和公租房、鼎鑫北港新城、汽摩机电城等项目有序推进,金足企业用电的配电工程等项目已完工。

(三)产业项目扎实推进。截止9月底,经开区已引进企业67户,其中投产47户,在建20户。贵州金足鞋业有限公司、冷弯型钢产业园、金菊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哲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威宁县贵兴玻璃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投产;贵州片仔癀大明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四川金土地中药材种植集团威宁种植有限公司、贵州鑫利达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等企业项目计划推进。

(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截止9月底,联系洽谈项目60余个,最终签订项目投资协议20个,完成签约资金11.58亿元;新增入园企业14户;项目建设完成实际到位资金28.41亿元,占全年总目标任务(33.6亿元)的84.5%。

(五)服务意识显著增强。进一步完善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全面推进代办服务工作。截止9月底,共计受理咨询服务180余次,各类代办事项156件,办结140件,办结率达90%,为企业入驻园区提供了优质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是开发建设融资困难。经开区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县级财政保障有限,无法满足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金融机构贷款报件复杂,程序繁琐,审批时限较长,信贷额度较低,企业贷款难度大;二是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给威宁的用地指标较少,难以满足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需要。三是招商引资难度较大。招商引资存在局限性,开工投产项目不算多,尤其是大项目难以引进。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步工作中,我区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县相关精神,继续发扬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的威宁精神,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坚持基础为先、服务至上、产城一体、配套互补的工作思路,继续以招商、招工、服务为工作重点,创新机制体制、优化发展环境、拓宽招商渠道、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将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引领全县

深化改革督查报告 第四篇_关于近期集中督查情况的通报

关于近期集中督查情况的通报

(2015年1月30日)

近日,我局主要领导和纪检组长先后深入市质监局、市环保局、市城投房地产开发公司、XX县建设局、XX县建设局、XX市XX区房管局等单位审计现场,通过明查暗访、座谈交流、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等方式,就审计组贯彻执行《廉政准则》、中央八项规定、审计“八不准”纪律和省委、市委“双十条”规定,落实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现场审计廉政工作的规定》等情况进行了集中督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从督查的整体情况看,各审计组能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双十条”规定,严格遵守各项纪律,扎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落实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现场审计廉政工作的规定》,坚持文明审计、廉洁审计,树立了审计人员的良好形象。 在督查中也发现,个别审计组未全面落实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现场审计廉政工作的规定》,有的没有进行审前廉政谈话,有的没有按要求作出审前廉政承诺,有的没有确定审计组廉政监督员;还有个别审计人员上班迟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省委、市委严厉惩处腐败,持续整治“四风”,局党组认真落实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强对党

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有力地促进干部作风的持续好转,工作效能不断提升。这次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充分暴露个别党员干部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和改进作风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个别审计人员作风不实、纪律松懈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还仍然存在。各科室和全体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制度规定,坚持作风建设常态化,高度重视本次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汲取教训,坚决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一要增强纪律意识,履行“一岗双责”。全体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党性意识、纪律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各项纪律规定,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审计“八不准”纪律和省委、市委“双十条”规定,认真落实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现场审计廉政工作的规定》。党员领导干部、科室负责人和审计组组长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所在科室和审计组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干部职工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带头改进作风、带头严格遵守纪律规定。审计组廉政监督员要从严监督审计组执行作风纪律各项规定,及时向审计组组长或纪检组长反映有关情况。

二要持续改进作风,提升工作效能。要深入开展公务人员“不作为”专项整治,巩固和扩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整治“四风”问题。各科室和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中央和省

委、市委对加强作风建设的新要求,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和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坚决摒弃消极应付,无所作为的不良习气,增强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效作为,立足本职,恪尽职守,狠抓落实,坚决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的发生。

三要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查处力度。分管领导和各科室负责人要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干部负责的态度,全面全面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纪检组要坚持明查暗访常态化,持续开展督促检查,集中整治“四风”问题,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坚持抓早抓小,绝不允许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坚决杜绝小问题演变成违纪违法行为。

深化改革督查报告 第五篇_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督查报告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督查报告--国务院医改简报第90期

2015年7月20日

按:为了解各试点地区的做法、进展和成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督促试点地区按照要求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近日国务院医改办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组织有关专家,由部级领导带队,组成12个督查组,对有国家试点县的29个省份开展督查工作。督查立足现有政策,着眼机制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定量考核,深度剖析原因,指导地方实践,为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奠定基础。现刊发督查报告,供参考。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督查报告

一、进展和成效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阶段性成效。实践证明,中央所确定的改革方向和原则是正确的,地方蕴含着巨大的创新能力,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都形成了一些模式,只要能够“连点成面”,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就一定能够将改革推向深入。

(一)总体进展。2014年改革呈现的新特点包括:一是组织领导更加有力。省级医改领导小组普遍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工作重点,有9个省份医改工作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负责常务工作的同志牵头,8个省份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纳入省(市、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中予以统筹推进。二是政策体系更加完备,各地普遍制定了配套政策。几乎所有的省份都明确了县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的具体补偿办法;超过半数的省份细化了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容,多集中在完善职称评聘办法方面;近半数的省份完善了药品招标采购机制,改革的重点是增强医疗机构的参与度;近1/4的省份探索推进县级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三是试点范围进一步拓展。除1011个国家试点县外,地方还自行确定了352个县(市)作为省级试点。国家级和省级试点总数已达1363个,覆盖全国69%的县(市),其中12个省份实现了试点全覆盖。四是更加注重问题导向,着眼进行制度设计。各省份结合自身实际,先进行调研测算,广泛倾听医院院长、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的意见,梳理县级医院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多渠道的补偿机制初步建立。截至2014年12月1日,全国66%的县(市)取消了药品加成,国家试点县基本已全面取消,10个省份全面取消。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除北京市(尚未实施)和浙江省主要依靠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青海省和陕西省主要依靠增加政府投入补偿外,其他省份均通

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以及医院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共担。

各省份普遍按照“有升有降”的原则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升了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赢得了医务人员的普遍欢迎;通过降低检查、检验等价格,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部分第一批试点的省份根据价格调整后医院的实际运行情况,实行了“二次调价”,进一步提高价格调整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水平。 部分试点县改变“就加成补加成”的补偿模式,将因取消加成而增加的财政补助与医院提供服务的数量、绩效考核情况等挂钩,鼓励多劳多得。通过改革,医院经济运行正在步入良性轨道。医院总收入合理有限增加,收支结构得到优化,2013年药占比较2011年降低了7个百分点。

(三)政府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2012年以来,东、中、西部地区省级财政分别投入28.51亿元、14.00亿元和23.29亿元支持改革,共计65.80亿元。62.3%的试点县2013年政府卫生投入占一般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都高于2012年。 2014年,在经济下行压力普遍增加、财政收入增速有所放缓的情况下,试点县县委、县政府仍尽力落实对县级医院的财政投入。约有18%的试点县能够保障对县级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资金,超过60%的试点县政府全额保障离退休人员费用。各地普遍叫停了县级医院举借新债,山东、河北、安徽和陕西4省明确了县级医院债务的处理办法。

(四)药品招标采购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各地在改革药品招标采购机制方面,着力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一个平台、两个办法”,即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在省级招标采购平台上采取不同的招采办法。二是药品招标与采购脱节,医疗机构降价动力不足。

安徽省制定了《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常规用药目录》,明确县级医院常规用药采购金额不低于80%。县级医院药品全部实现省集中招标采购,中标药品价格比政府指导价平均下降37%,与集中招标采购前平均价相比,实际降幅达到10%左右。

部分省份采取措施增强医疗机构在药品招标采购中参与度。一些地方如福建、湖北和江西,省级招标采购平台确定最高限价,以设区的市、县(市)为单位或省属医疗机构联合等方式,在最高限价范围内议价采购,做到量价挂钩。由于改革刚刚启动,效果尚未显现。还有一些地方如广东和重庆,省级平台主要承担服务和监管职能,医疗机构与生产企业在平台上自主议价进行采购,采购价格实时公开,发挥平台的价格发现功能。这种分散采购做法也带来议价能力下降的问题,

特别是在价格信息公开后,不少厂商宁愿放弃个别医院乃至个别地区的市场也不愿降价。

(五)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试点县普遍通过加强医保基金管理,确保基金运行安全,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57%的试点县探索实施了按病种付费,13%的试点县探索实施了按人头付费,10%的试点县探索实施了按床日付费。 但需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支付方式改革所覆盖的患者数仍然有限。例如,在开展按病种付费的试点县中,只有24%的试点县按病种付费覆盖患者数占总住院人数的比例超过了10%。二是同一病种在不同地方覆盖的病例数量差别很大,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和按病种付费存在“挑肥拣瘦”,不利于控制费用。 为了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各地深化支付方式改革从提升医保经办能力和理顺激励机制两方面“双管齐下”。一方面,注意总结、学习、推广适合自身实际的试点县支付方式改革的成熟经验。另一方面,通过采取医保基金“超支分担、结余留用”的办法,调动医疗机构参与改革的积极性;通过对医务人员遵守临床路径等情况进行奖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六)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县域内公立医院数量不多,管理体制相对单一,试点地区的改革主要着眼于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办医权力分散于多个部门,且都没有有效行使对医院的管理职能。二是县级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落实不到位。

法人治理结构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在县政府层面成立由政府领导牵头的管理委员会,相关部门为成员,代表政府履行办医职责。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承担日常工作。这种模式搭建了决策平台,有利于各有关部门围绕县级医院改革发展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提升决策效率。二是在单个医院层面成立理事会。这种模式多存在于县级医院被托管或接受社会捐赠的情形。这种模式下,理事会建立了利益协调机制,有利于平衡各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共同促进医院发展。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整合了办医权力,试点县普遍对县级医院开展绩效考核,强化对医院的激励约束。

试点县县级公立医院普遍具有中层干部聘任权、年度预算执行权、收入分配权;建立了管理委员会等法人治理结构的县级医院一般还有副职推荐权;部分试点县进一步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改变由行政部门组织招聘医务人员的模式,实行医院自主招聘、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取得了较好效果。

(七)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有所创新。编制管理办法得到创新。安徽、江西等省创新编制管理方式,实行编外人员控制数管理,作为购买服务的依据,编外人

员控制数人员不办理入编手续,与编制内人员在薪酬待遇、职称评定、竞争上岗、岗位交流、科研立项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用人机制逐步完善。试点地区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盘活存量岗位,增加增量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一是改革岗位总量核定办法,将编内外人员统一纳入岗位设置管理,为实现以岗定人奠定了基础。二是优化岗位结构,提高县级医院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对县级医院正高专业技术岗位,实行“即评即聘”。三是全面推行聘用制度,通过成立保洁服务中心、安全保卫中心等稳妥安置落聘人员。 分配制度改革的激励作用开始显现。改革后试点县县级医院医生和护士平均年收入得到增长,对医务人员的问卷调查显示,64%的医务人员认为与一年前相比,收入有所增加,但其中大多数认为只是少量增加,近3/4的医务人员理想中的收入水平为现实水平的1.5倍以上。65%的医务人员对工作表示满意, 87%的医务人员认为改革对解决县级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作用。

(八)分级诊疗格局开始破题。基本模式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建立医疗联合体,以县级医院的技术能力带动基层发展。建立区域性的临床检验、影像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中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集约共享,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安全。

发挥基本医保对医疗机构行为和患者就医选择的调控作用,主要做法有三方面:一是调整报销政策。包括拉开不同等级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的差距和起付线差距,对双向转诊病人不重复计算起付线等。二是改革支付方式。在明确县乡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的基础上,从部分病种起步实行分级诊疗,围绕病种明确诊疗规范、转诊标准和报销政策,探索通过实行定额付费引导患者在基层就诊,实行总额预付引导县级医院下转病人。三是实行约束性措施。青海省明确参保患者需住(转)院的,在统筹地区内实行逐级上转程序,转诊审批是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和医保基金结算的必要依据。

(九)人民群众开始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一是患者费用增速逐减。改革后县级医院次均诊疗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增长率都得到了有效控制,2013年增长率分别为3.2%和6.3%,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能力明显提高。64%的试点县患者县域外就诊比例已控制在15%以内;48%的试点县在10%以内,基本达到了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三是人民群众对医改进展总体肯定。问卷调查显示,96%的受访患者对当次就诊体验感到满意。96%的患者对当前医改总体比较满意。46%的患者认为医改对解决当前公立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作用明显,另有35%的患者认为能解决部分问题。

二、困难和问题

各地改革进展不平衡,各项改革任务进展也不平衡。由于改革时间尚短,配套政策还不完善,体制机制改革还需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成效尚未充分体现。

(一)破除“以药补医”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县级医院逐利机制不同程度存在。县级医院医药费用水平与人民群众期盼有一些差距,具体原因包括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比较普遍,县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没有全部补偿到位,部分医院医务人员收入与业务收入间接挂钩等。

(二)县级医院债务负担较重,影响运行新机制的建立。债务负担给医院正常运行带来较大经济压力。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部分县级医院床位规模、设备配备和技术引入超越功能定位,财政投入落实不到位两方面原因。

(三)改革的综合性有待加强,政策设计的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提升。改革距离“三医联动”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最终影响了改革成效。县级医院体制机制改革进展不明显,支付方式对医疗机构的激励约束效果有限,药品生产流通、招标采购等方面改革进展迟缓。这些问题的出现,有些源于改革任务缺乏配套文件的支撑;有些源于存在现有政策障碍,地方在政策创新方面往往畏手畏脚。

(四)分类指导尚需强化,针对性有待提高。一些省份的试点方案没有做到分类指导,没有围绕省内不同区域县级医院面临的改革发展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差异化的政策,也没有针对不同规模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和经济运行的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五)组织实施机制尚未理顺,改革存在“肠梗阻”。部分地方的机构改革尚未完成,工作还处于磨合过程中。一些地方改革由分管领导牵头,对调整利益格局怕承担改革风险,推动改革缺乏压力和动力。县级政府囿于权限,政策创新的空间有限。

(六)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亟待提升,改革的技术和管理支撑不够,制约了体制机制改革发挥作用。由于缺乏成本核算、临床路径、信息化等内部管理的支撑,不少体制机制改革在运行过程中并未产生理想效果。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与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也影响了“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

三、意见和建议

(一)坚定信心,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当前,不少省份已经在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地方也已在改革的各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中央层面要及时总结经验,制订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凝聚共识,明确责任,攻坚克难,协力同心,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深化改革督查报告 第六篇_利津县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情况

【深化改革督查报告】

利津县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情况

(2015年1月)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利津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科学谋划,狠抓落实,积极稳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成立了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设立了县委改革办,核批事业编制6人,由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兼任县委改革办主任,充实了2名兼职副主任、2名专职副主任,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制度,规范运行机制。制定了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专项小组工作细则、改革办工作细则等工作规程,明确任务分工,狠抓责任落实,形成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专项小组协调调度、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具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统筹谋划,强化调度安排。研究制定了县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法治利津建设

— 1 —

的决议》,明确了改革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整体思路。召开了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1次领导小组会议、1次领导小组及专项小组集体学习,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安排部署。

(四)深入调研,推动改革落实。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和工作中的倾向性问题,研究确定了12个调研课题,分别由县委常委牵头,集中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县委常委专题调研成果汇编》,及时研究破解影响制约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力促进了全县深化改革工作开展。

(五)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县委主要领导在重要会议、重要活动及不同场合中,多次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体会到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部门单位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上级有关重大改革的决定、方案和意见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加大学习宣传力度,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了改革共识。

二、突出重点领域,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

(一)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分两批次对县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规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11项,减少44.2%;推动县级行政审批、非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进县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了全市首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全县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有序推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

— 2 —

编制完成了公共预算、政府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强化预算执行监管,制定实施了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7项公务支出管理办法,健全财政民生支出优先保障机制,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1%;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县级财政预算及县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对30家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预算按照要求进行了公开;落实国家税收制度改革措施,有序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企业年度报告公示、网上登记预审等制度,将113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加快推进未利用地开发,探索建立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管理模式,实施了2万亩明集乡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972.6亩。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制定实施了支持中小微企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小企业银行间应急转贷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小微企业应急互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13家企业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利津舜丰村镇银行开业运营,3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获批成立。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研究院、青岛科技大学龙翔实业研发中心、东营市三阳纺织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服务平台加快构筑,与40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45家。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全县农业产业化企业达到18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52家,家庭农场达到137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县农业园区达到33家,其中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8家。启动新型

— 3 —

城镇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认真落实扩权强镇政策,大力发展镇域经济,陈庄镇、盐窝镇同时入选全国重点镇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441378/

推荐访问:深化改革督查方案 深化改革督查通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