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时间:2018-01-02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www.gbppp.com--心得体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一篇_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胜利闭幕,会议明确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这次会议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事业,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全会精神内涵十分丰富,要全面准确把握基本精神,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领会精神实质、掌握核心要义。要增强战略定力,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改革、深化改革。要大胆探索实践,解放思想、遵循规律,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健康有序推进。要坚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一分布置、九分落实,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一抓到底的韧劲,把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落到实处。

做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必须时刻关注党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政策。深刻领会了各种思想和方针政策才能实践好并付诸于行动。作为为一名高校老师我觉得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 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理论指导实践,思想支配行动。对于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要坚定不移的维护并且扎扎实实的实施,做为各项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只有努力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各项方针政策,在思想上重视,才能提高认识,才能正确理解,才能够准确的执行,才能做好本质工作,这样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得到加强和提高。

二、 要创新工作方法,树立服务观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当前国家已经把建立服务型政府当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每一名共产党员必须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跟中央的步伐。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新的形势、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工作将会面临更多复杂严峻的问题,与时俱进的学生也会对我们的教学及管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不能固步自封,以原有的教学工作模式来对应新形势下的新学生,我们必有树立服务观念,创新工作形式,拓展服务内容,把学生满意。社会认可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 要敢于以身作则,树立责任意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工作中,我们要牢记党员的责任与义务,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实际行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改革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是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我们只有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拓创新,努力工作,励精图治,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改革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更加宽广的胸怀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今后,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念、用心工作,为加快实现伟大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二篇_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12日下午,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2日晚,新华网邀请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做客新华访谈,权威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两个独特历史使命】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说每次三中全会都承担着独特的历史使命,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使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独特的历史使命:确定的全面改革,也就是五项改革实际上是为五个建设提供体制支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所以再也不能单打一了,它是五个改革支撑五个建设,并且是一体化。

第二个独特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转型期不能无限地拉长。宋世明说今年是2013年,离2020年满打满算七年多,时间不等人,所以中国的转型期不要无限制地拉长,中央进行全面部署、系统推进,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面改革方案有三个亮点、三个难点】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内容有三个亮点:第一是全面、综合、协调;第二是长期性,比如十年内,或者到2020年的话起码是一个七年内的改革方案;第三就是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难度更大,所以必须得要有一些突破点。

三个难点:一是对改革的一些阻力,总书记和总理在很多场合都说了一些利益的藩篱要破除;二是这次也提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开放,就要和国际的一些体制接轨。比如说我们建立的上海自贸区,到底怎么建立?我们过去的管理都不适应;三是人们对改革的思维方式,人们的思想是不是解放,公报里也提出胆子要大一些,这些方面也要有一个观念意识的跟上,也要对全会的公报、中央的决定要有一个共识。

【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性突破】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认为这次经济体制改革有所突破的,一个是对国有经济提出一个“活力”,这个以前是没有的。第二是这次提出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创造力我觉得就是从现在国外以及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许多创新是民营经济进行的,包括技术研发,所以要调动这些活力和创造力。另外又提出了一个产权保护制度,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报里第一次提出来混合所有制经济,也就是以后国有的里面可能也有民营的股份。

【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

威,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当中的亮点。

宋世明认为权力的职权法定、行为法定、程序法定、责任法定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政府治理有三个亮点,在做什么上更加清楚,在如何做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落脚点有新内涵。如果在学术上讲,中国的政府治理是慢慢地在从传统的公共行政迈向公共管理。

【生态保护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科学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十八届三中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有自然资源和产权制度用途管制,划定生态红线,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以及改革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体制。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认为这么几个层面,一是把一些资源的产权变得更加清晰,并且保护起来。还有一个就是资源要有偿使用,比如说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要有一个补偿机制。生态保护管理体制体现了这么几个意思:首先,在干部考核机制上,不能GDP为重了。其次就是要有严格的法律制度。还有一个就是要调动社会的积极性,老百姓要去监督。最后一个就是税收和市场,税收就是一些排放高的要征税,要征环境税,另外比如可以有一些碳交易等现代市场机制要建立起来。这就是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认为我们国家为了更好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为了更好地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更加完善的大环保体制刻不容缓。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一个民生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 《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出自:范文先生网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三篇_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精神解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精神解读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上午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12日下午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应该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深入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我们改革发展十分关键的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关键的会议。从会议决定的内容来看,这次会议做出改革决策,直接关系我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长远发展。这次会议非常重要,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在一定程度上规划了未来相当长时期,至少是在2020年以前,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对外对内等多层面的改革趋向,是纲领性的,也是战略性的,是全局性改革的谋划。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这个《决定》至少管到2020年以前。那么在2020年之前,我们要取得哪些成效呢?就是在重要的领域和关键环节上要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形成完备的、科学的、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特别是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大的文件当中。第一个文件我把它简称为《决定》,这是最全面也是最正式的文件,全称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精神都在这个《决定》里面。第二,就是《公报》,全称叫《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第三是《说明》,习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今天上午,我所做的解读依据的文件主要就是决定、公报和说明这三个文件。学习和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学深、学透、学好这三个文件。这三个文件所体现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是非常丰富、非常深刻的。

今天,来到这里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这堂专题课,我是诚惶诚恐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也是刚刚才学了几天。感谢大家能够用今天上午的时间给我这么一个机会,向大家汇报的是我个人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个初步的学习体会。

下面,我简要地介绍一下我今天讲课的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一个大问题,我想谈一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主要是讲一下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大背景。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在哪里?

第二个大问题,我想谈一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主要是讲一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总布局、重点、重大举措和组织保障。主要的是对中国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框架做一些分析。

第三个大问题,我想谈一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综合改革。在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农民的土地了,主要是讲一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土地制度改革。

一、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这次三中全会召开意义十分重大,它的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这一次三中全会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严重性,以及问题解决的紧迫性。当前发展改革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结构性的、长期性的、复杂的问题和挑战。要想深入把握这一次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和明确今天我们在改革发展中到底面临着哪些难题和挑战,意义就在于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系统思路和规划。

习近平就《决定》所做说明中指出,“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对于当前我们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想可以从世情、国情和党情三个方面做分析。

(一)世情:国际环境基本稳定,但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

从当前我们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的国际环境来说,一个基本的判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仍将继续发展,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们整体的国际形势和外交环境可能保持基本稳定。为什么说可能会保持基本稳定,这是问题第一个方面,有三个原因:

第一,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全球经济和世界的主要经济体,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我们跟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2012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4846.8亿美元。中欧双边贸易总值5460.4亿美元。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4000.9亿美元,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3294.5亿美元,与俄罗斯和巴西双边贸易总值分别为881.6亿美元和857.2亿美元。这导致什么?导致各方共同利益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密切了。这种情况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共同利益使得我们国内环境和国际形势保持基本稳定。 第二,现在美国财务赤字和债务负担非常重,美国政府想遏制中国力不从心,债务负担,财政赤字太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结束后,世界进行了波黑、南联盟、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这五场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美国是胜而不利。2012年美国政府债务占其GDP的比重达107.2%,本来不应该超过GDP60%,经常账户逆差占GDP比重高达3.1%。财政集资是1600多美元,本应超过GDP的3%,但占GDP的11%了。光每人欠国债就要欠4.53万美元,它要加上它的国家、社会、个人、企业的总债务,美国人每人平均现在是70万美元。这两场战争让美国元气大伤,已经无法独力或者说掌控世界战略格局的演变,也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自己单独对付中国了。

第三,尽管现在美国想遏制中国,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中东、北非地区,还有一部分精力有所牵扯。打利比亚,收拾了卡扎菲,他要支出占领费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正处于战争的边缘状态。现在美国还想搞叙利亚。这都不能不牵制美国的战略。再说伊朗、朝鲜、古巴、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国,对美国来说,哪个都不是好剃的头。

从以上三个因素看,我们的外交环境和整体形势保持基本稳定。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中国崛起,我们面临外部挑战压力越来越大,形势趋于严峻。为什么这么讲呢?有三个因素考虑的:

第一,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像湄公河领域的糯康、包括索马里海盗,及国内分裂分子与境外的勾结。中国的藏独、疆独,本身并不构成多大危险,重要问题在于与外在势力的勾结。达赖集团阴谋西藏独立,“东突”阴谋新疆独立。2008年拉萨3·14事件,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2013年鄯善6·26事件、10·28天安门事件。这是中国未来发展,和平崛起的障碍性因素。

第二,美国对中国遏制姿态重新明显。2011年,美国的反恐任务基本告一段落,本·拉登被打死以后,美国开始高调重返亚太,一方面巩固与传统盟国的关系,像日本、韩国,另一方面拉拢与中国有矛盾的某些国家,像越南、菲律宾。越南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我们曾经抗美援越,牺牲很大,但是现在越南从官方到民间反华情绪很重。2010年夏天,美国和越南在岘港港口搞联合军演,矛盾所指就是中国。仅2010年美国全年搞联合军演达百余次之多。2012年1月5日,美国发表所谓的“新军事战略”,明确战略重心放在亚太,其矛头直指我们中国。美国针对我们那个东盟关系搞“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TP),企图阻挠中国在亚太地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反复施压人民币升值,同时又搞量化宽松政策,试图通过加强美元供应使其贬值来削弱我们与美国的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保值。美国对中国既干涉内政、阻挠中国统一,又防范、遏制中国的发展。所以美国对中国遏制这种姿态非常明显。中国崛起过程中,最大的障碍除了自己内部问题以外,就是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全方位的,经济、政治、信息安全,全方位遏制。

第三,中国周边局势的紧张。我们都知道,我们周边有20个领国,陆地上14个国家接壤,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陆地上的边界线已经划定的有12个国家,还有两个没划定,与印度、不丹的边界。我们与很多的国家在领土、领海方面都有争议争端,东海上,比如与和日本的冲之鸟礁之争。现在钓鱼岛的问题,寸步不让,为什么?这些岛屿下面的海底资源的开发利用。韩国霸占了我们的苏岩礁,韩国取名为离於岛。继建基地侵占中国苏岩礁后,韩国再单方面勘察中韩专属经济水域重叠区的日向礁。比如与印度的领土争端,与韩国、越南、菲律宾、文莱、印尼的南海岛屿之争。很多情况下领土的问题,协商谈判解决不了,历史一再证明,很多情况之下,协商解决问题可能沦为一种空想。像钓鱼岛问题,即使我们想谈,日本方面也没有诚意。

美国对中国遏制的明显,以及中国周边局势的紧张,我们外交环境的挑战和压力增大,形势的严峻,使得我们很大程度上必须转变以前那种稳住阵脚、沉着应付过于保守的外交理念,本着更为主动、更为积极的外交与军事政策。面对海洋上紧邻国家的咄咄逼人的军事叫嚣和军事挑衅,我们中国采取了与以往截然相反的作法,几乎派出了中国所有的军舰进入,所谓的争议地区。在所谓的主权纷争的地点,中国几乎都是采取了实兵实弹的攻击演习。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应该做好打一场适度规模战争的准备。当然中国是和平主义者,我们也不想打仗,并且打仗对每一方都没有任何的好处,但是战争准备还是要有的。如果你没有战争准备的话,战事一旦开始之后,都会非常不利。

之所以强调打一场适度规模战争的准备,一方面基于周边局势的紧张,再一个,看世界历史上大国崛起的规律。我们先看看周边形势,首先是日本的战略动向。日本是个小国,资源贫乏,又遇到了“3·11”大地震这么大的自然灾害,他能让钓鱼岛吗?钓鱼岛是中国历来的领土,中国可能让吗?中日是不是必有一战?我们再来看一下世界近现代历史,近现代史上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经济发展是前提,但是战争是最有效的证明手段。经济发展很重要,国力要雄厚,战争是最有效的证明手段。看近现代的历史,近现代以来,西班牙的“无敌战队”打败过葡萄牙,法国打败过西班牙,德国打败过法国,英国打败过德国和法国。美国更不用说了,美国一战二战都赢了,霸主强国地位是打出来的,连日本也是通过战争确定战略地位的。1894年甲午战争时期,当时的老大还是中国,但是甲午海战打完之后,中国就不行了,从此之后,东亚政治格局完全逆转了。1905年日本和俄国在我们的东北打了一场日俄战争,结果日本又赢了。两场战争的胜利彻底奠定了日本在亚洲乃至世界强国的地位。

一定发展阶段,世界资源有限,对资源的争夺,有可能通过战争方式解决。战争实际上就是利益,所谓利益就叫做资源,为了争夺资源。这个意义上讲,面对全球这样一种能源战略,面对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中国要想实现真正大国崛起,战争这个槛很难避免。当然我们想要避免,一旦战争一起,糟糕的是老百姓,但是这个槛跨不过,很难说你是一个强国。经济承认你很强,如果你军事上不通过实战证明自己,无法说明你是一个真正的强有力的大国。这一点,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律,国际政治游戏规则,实际上是相当残酷的,是靠实力强化,一方面是经济实力,一方面是军事实力,当然也还有软实力,外交价值理念。

基于以上因素的考虑,打一场适度规模战争,准备还是要有的。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行。自从20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军队没有参加过甚至过局部规模的战争,长期和平环境使得军队战斗力受到很大侵蚀和腐蚀。这个意义上来讲,长期的搞军事演习不行,军事演习毕竟是演习。你要真正的实战一次,才会知道到底现在军力在世界上站到什么位置,什么样的比重。

实际上这样的思路,加强战备,应对新形势的挑战,在十八大报告里面已经明确了。十八大报告第九部分,标题叫做“加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十八大报告也讲了“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传统安全威胁”就是军事,“非传统安全威胁”就是金融安全、信息安全,比如说斯诺登的棱镜门。我们要依靠美国的科技,必然要受制于西方,合作与斗争相互交织,这就要求我们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这一次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这个考虑问题,传统严重威胁、非传统安全威胁、生存问题、发展问题等相互交织,所以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客观形势的发展使然,要求这样。“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世界大战我们打不赢,但是局部、适度规模、可控的有准备的还是可以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标志着我国军事国防建立向更为积极的,维护国家利益的角色转变了。

习近平多次去军队视察,强调“着力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要有这种准备。

十八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就加强国防和军事建设做了明确部署,“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包括各兵种比例结构都要根据战争需要做出挑战,从和平时期的军事体制,军事力量体系向适应现代战争开始调整转变,因为这是我们外部形势严峻要求的。这是我们外部面临形势的挑战和危机,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相应的工作部署。

(二) 国情:国内问题、矛盾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 就当前国内来说,在当前及未来一段发展时间,在国内建设发展面临的环境方面,我

们面临的问题、矛盾也非常多很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很多。对于当前我们国内在现阶段所面临的改革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地从经济、政治、文化几个方面做一下分析。

1、经济方面的挑战

经济方面根本的问题,就是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权力渗透市场,重生产轻消费、重外需轻内需,国强民不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发展方式没有根本上得到改变。这都是我们现在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问题。

我们传统发展方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我们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比如说,出口、消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三驾马车不平衡,内需严重不足。中央领导反复的强调,把扩大内需作为我们中国的战略基点,要把国内的市场搞起来,搞好。这样我们中国就能把刀把子握在自己的手里,否则的话刀把子是握在别人的手里。比如说土地资源,耕地面积大幅减少,18亿亩耕地的红线能不能守得住,守不住的话,这么多人口吃饭问题,难以支撑未来发展的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粮食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东西。再比如说矿产资源,都不够用了,有人说走出去,去买。我国的煤炭再有80年,探明储量按照现在的计算,石油再有15年,天然气再有61年,而世界平均值230年、45年和61年。比如现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都知道污染非常严重,你过去可以先污染后治理,现在不仅仅不能够这样,过去欠的债要还。长江沿岸有40多万家化工厂,你看东海离海岸线教远一点,那里的鲍鱼和海参的个头都很小。一个电脑的显示器有毒物质足以污染20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焚烧的电子垃圾产生的二酏荥一旦进入人体要经过七代人才能够最终归零。比如云南的滇池,尽管前几年昆明市政府投入200亿进行治理,但是效果非常不好。因为它是内湖,水不能污染,一旦污染,想治理很难。根本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难度很大。在比如说雾霾,跨区域治理起来也是非常的麻烦。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转变,不转变确确实实不行,这是我们讲的当前经济中的污染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了政治问题了。

再一个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说到这里,有的同志不太信服,谁说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们宇宙飞船、航天飞机、超级计算机、蛟龙下海不都很强吗?对。但是这是国家下巨资重点攻关项目,一个社会的创新能力,主要还不体现在国家层面,主要在于社会本身、市场本身,它所具有的内在的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国家是一个方面,但是我们在社会本身、市场本身的创新能力方面远远地落后于美国。像IBM、微软不是国家攻关攻出来的,它是市场创新的结果。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市场本身的创新能力,至少就今天来说,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我们的制造业主要还是服装鞋帽、机械加工、电子类为主,强项是建筑业和大型工程建设,尽管我们积累的财富总量不小,但多是辛苦钱,在整个国际分工体系中还是打工的、喝汤的,不是老板和吃肉的。你这个纺织服装鞋帽产业,你必须转型升级了,现在越南人也在做衬衫,做拖鞋,他的价格比你还低。现在越南在做,柬埔寨在做,过两天非洲兄弟也跟你一起做,这个市场现在跟你抢的你再做拖鞋、衬衫就做不下去了。所以我们产品的价值链比较从低端向高端走。十八大报告提出,“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 再一点,现在我们经济发展中,很大的问题,就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对于国有企业的问题现在争议很多,各种观点不统一。但是一个基本的看法,我觉得如果我们现在的国有企业体制维持不变,中国出问题,可能早晚出在国有企业上。为什么呢?现在来看,我们很多的国有企业,包括央企所集中的行业领域,机械制造、能源、化工集中在这个领域,而这个领域在未来全球性产业转型升级中,早晚会成为夕阳产业。就像80年代纺织行业整体性成为夕阳行业一样。一旦机械制造、能源化工这一方面的国有企业在未来20年之内,在全球性产业转型升级中成为夕阳产业怎么办?太大了,大得不能倒怎么办?只能不停注资,不能动。私有企业可以按照市场规律倒闭,但是国有企业不行,你不停地注资,注资很多年了,你怎么办?最后的代价还是需要国家承担。所谓国家承担,实际上就是由社会承担。社会承担就是由我们纳税人承担,都是这样的。因为任何行业总会成为夕阳产业,现在国有企业成为夕阳产业,那就麻烦了。所以,很大程度上,我们国有企业恐怕要退出一部分竞争性领域,它不适合你去做。让市场本身去自主选择,私营企业可以自行了断宣布破产,国有企业不行。国有企业的问题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这次的三中全会决定里面也有对国有企业的政策。

2、政治方面的挑战

政治方面,同样我们现在的问题同样也很突出。如果不深化政治制度改革,强化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就不可能保持社会长期稳定,中国梦最终就难以真正实现。当前政治体制改革面临两大明显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民众、老百姓的利益表达渠道不通畅,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等到出问题了,只能上访。上访作为事后解决渠道大量存在,说明我们事先制度机制表达渠道不通畅,出问题就上访,上访作为事后解决渠道和机制本身也是不健全的。上访不如上网,现在都上网,发微博,引发网络围观,以引起领导注意来个批示,解决问题。网络成了社会舆论的浪尖风口。

第二个问题,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监督的机构很多,制度很多,但是顶用没有?没办法了,贪污腐败案件很大了,兜不住了,才检查。其实不仅仅是干部的思想出问题,不仅仅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还有一个制度上的问题,制度上怎么形成合力预防和反对腐败。比如说薄熙来案、李春城案等等都这样,从2012年11月十八大到今年11月份三中全会,平均每月一名省部级高官落马。这说明我们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不能说形同虚设,最起码说效力不强,制度的执行力问题。你执行不力,这里面还有一个怎么追究责任的问题。薄熙来这个事件出来以后,新华社发了通稿,薄熙来担任大连市委书记期间就有问题。所以这一次三中全会专门就纪委体制机制改革进行了规定和说明,后面还会讲。另外一个网友讲,“薄熙来犯罪几十年,到现在才让老百姓知道。谁在履行监督职能?”形式上有很多人履行,实际上谁都履行不好。一方面加强民生建设,一方面腐败问题频出,你让老百姓怎么信服你,怎么认同你?这是根本问题,今天必须解决了。这是我们在政治问题上面临两大问题,都是很紧迫的问题,不能再拖下去了。

3、文化方面的挑战

当前改革中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反映在文化当中,就是各种社会思潮复杂多样,冲突交锋,价值观领域乱象迭出,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当前矛盾问题太多了,矛盾问题反映在意识形态里面各种观点都有,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特别是网络上,各种观点都有,发牢骚、抱怨的,争议很多。改革这个时代,肯定各种不同观点和立场,但是我们意识形态里面思潮,实际上有些是明显偏激的,这个必须进一步认识分析和批判地。

原来《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马立诚出了一本书《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尽管这种分析归纳不全面,但是很有启发意义。他说“除了居于主导地位的党的意识形态外,还有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西方国家反复鼓吹三权分立、多党制和新闻自由,指导思想多元化,军队国家化等等。核心有四点,绝对自由化,全面私有化,全面市场化,全球一体化。在我们很多人的头脑跑马。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较量是静悄悄的,非常隐蔽的,有点像电影电视画面里的地下间谍工作,叫做没有硝烟的战争。其实也是血淋淋的。

民粹主义什么意思?老百姓认为好的就是好,认为对就是对,现在的官民冲突、警民冲突里面都认为凡是发生官民冲突的,当官都不对,老百姓话都对,这就是民粹主义思潮,这种倾向很普遍。实际上这是一种简单化民粹主义思潮,这种思潮普遍存在对于这个社会来说,对于执政党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再有一个老左派思潮,尽管现在老左派思潮力量不是很强大,但是影响还比较广泛。现在高级知识分子里面,教授里面还有这样考虑问题的,你想这个“开除邓小平的党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因为腐败和贫富分化反对市场化,主张倒退回到毛泽东时代”等等,可见左的思维方式改变是很难的。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变不过来。 自由主义思想,特别是极端自由主义思想,比如政治方面的普选,西方都普选,你共产党不搞普选?比如说土地私有化,我想卖就卖,不想卖就不卖,这就叫自由主义思想,新自由主义。

所以文化领域,现在一团乱象。大家上网可以看到怎么评价毛泽东,网民两极化,有的认为是大救星,有的贬低非常厉害。看了这些评论,我自己精神就像被撕裂一样,同样的一个人物的评价,为什么今天这个社会差别这么大?大家可以上网浏览一下,两极化。文化领域里面各种乱象也是非常严重的。

(三)党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党的建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四篇_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要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要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文件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要点:

●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 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中国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 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 提出要深化财税改革和军队改革

要点延伸:

1、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提出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原来政府更多强调管理,现在更强调治理这个新概念,是在中央文件里正式强调治理的核心价值。原来强调加强管理的能力,是讲加强政府的管理能力,往往一说加强政府的管理能力,就是加强政府的监管、管控,但现在强调是加强国家的治理能力。按照学术界的讨论,治理的概念实际上包含共管、共治的含义。就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来管理社会,是共管共治的概念,实际上是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合作,共管共治。”

2、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3、中共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4、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被普遍视为一种新的表述,是中国坚定走市场经济道路的一个信号。这是《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鲜明思路,体现了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也契合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五篇_2016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同时也处于对敌斗争复杂、社会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的特殊时期。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肩负着依法执行刑罚、教育改造罪犯、维护社会稳定等重要使命,本身就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监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不可推卸的职业责任。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充分发挥监狱的职能作用,彰显监狱更为丰富和多元的价值,主动融入,善于创新,找准着力点、切入点、结合点,提高监狱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当前监狱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强化学习,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了有效应对社会发展对监狱工作所带来的种种影响,更好地推动监狱工作取得稳步发展,就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监狱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监狱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监狱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在的管教条件下,运用现在的资源和经验,根据狱情发展态势,研究运用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的管教模式及相应的管教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在监狱管教工作建构新的管教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监狱持续安全稳定,进一步提高服刑人员教育改造质量,将服刑人员改造成守法公民的目标及其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其本义是发挥社会组织和个体在社会管理中的能动性作用,达到全社会共同治理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稳定。因此,监狱管教工作中的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一方面是积极运用社会资源参与监狱对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服刑人员主观能动作用,从消极的被管教向主动的自我管教、自我约束转变,从而提高管教效果,实现将服刑人员改造成守法公民的目标。

(二)我国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良好社会秩序。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拓宽服务领域,发挥管理与服务的合力。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就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具体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工作任务。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探索形成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流动人口、对特殊群体实行特殊关爱、培育综合性社会组织、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基层实施网格化管理、建设综合性信息化平台等一大批体现时代性、具有实效性的创新经验成果。可以说,我国社会管理与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在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

(三)监狱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是当前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和紧迫要求。监狱工作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特殊领域和特定阵地,社会阶段性特征以及社会管理问题也势必会对监狱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1、从监狱性质看。没有监狱的安全稳定,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安定。创新社会管理要靠各条战线和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要靠各单位、各部门的通力协作。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确保一方平安、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从监狱作用看。监狱的主要职责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要充分认清当前严峻的监管安全形势,充分认识全力确保监狱安全稳定的极端重要性。通过做好罪犯的监禁和教育工作,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使罪犯不再继续危害社会;通过依法履行刑罚执行职责,实现和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3、从外部环境看。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没有改变,总是千方百计诋毁我国的监狱工作,并以此为借口,攻击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对监狱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强化监狱的职能作用,努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4、从内部环境看。押犯构成日趋复杂且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呈现外籍犯多、涉毒涉枪犯多、暴力型犯多、多进宫犯多等趋势,监管压力日益加重;在押罪犯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社会、罪犯及其家属对监狱执法、因劳动致伤致残致死、因病医疗等维权事件提出新要求,给监狱执法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执法环境日益复杂。这一系列问题和矛盾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着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力度,需要通过进一步强化监狱职能来解决。

为此,监狱必须着眼和谐社会建设对特定重点人群管理的新期待、落实维护安全稳定的新要求,明确推进监狱事业改革发展的新任务,切实抓好职能定位,努力实现监狱工作在新时期的新发展、新进步,更好地为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二、积极适应社会管理新形势,主动找准新形势下监狱工作定位

(一)站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看监狱工作

社会管理创新是政府职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良好格局的形成必然是政府多个部门和全体公民的集思广益、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结果。作为社会管理机构之一的监狱,既要依法行使刑罚执行的权利,更要对社会生活中违反相应规则、社会化程度较低的罪犯群体进行管理、教育、挽救、转化,帮助其再社会化,使其顺利回归社会之后不再违法犯罪。重新犯罪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环境的安全稳定,更直接制约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前进步伐。所以,监狱工作在确保一方平安、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站在监狱工作的角度看社会管理创新

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监狱工作已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大发展、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种创建目标的提出等等,都为监狱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监狱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有:押犯构成日趋复杂且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呈现涉毒涉枪犯多、暴力型犯多、多进宫犯多等趋势,监管压力日益加重;在押罪犯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罪犯及其亲属以监狱执法奖惩、罪犯伤残以及死亡、因病医疗等事由的过度维权,给监狱执法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执法环境日益复杂;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现象,无形中对民警职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工作态度等方面造成了冲击。这些矛盾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也直接决定着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速度,需要监狱本身通过强化职能和创新管理来予以解决。

三、准确把握监狱工作创新管理的要求,努力提高监狱管理科学化水平

监狱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应该指的是在监狱现有条件下,根据监狱发展态势,运用资源和经验,研究运用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知识、技术、方法、体制、机制等,对传统模式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在监狱工作内部构建起新的管教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监狱持续安全稳定,进一步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将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的目标及其活动的过程。因此,监狱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我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地组织进行,要牢牢把握监狱工作的关键环节不动摇。

(一)必须坚持首要任务不动摇

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始终是“首要政治任务”,是推动监狱工作的根本前提和基础。只有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强化危机管理,继续夯实安全稳定基础工作,努力打造“平安监狱”,才能为监狱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必须坚持首要标准不动摇

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是监狱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监狱工作服务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只有始终坚持贯彻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才能排除和解决影响监狱工作正确发展方向的各种因素和突出矛盾,确保首要标准得到贯彻落实。

(三)必须坚持依法治监不动摇

依法治监是依法治国方略在监狱工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406877/

推荐访问: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 十八三中全会精神要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