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计划 > 2016抗生素使用新规定

2016抗生素使用新规定

时间:2017-05-20   来源:工作计划   点击:

【www.gbppp.com--工作计划】

2016抗生素使用新规定(一):2016年9月份抗生素使用PDCA

2016年9月份抗生素使用情况检查持续改进

一、工作计划(P):

三季度工作已经结束,各方面工作、持续改进效果如何?针对一季度哪些工作有所改进、哪些工作仍然问题突出?这些都是本月季度总结的工作重点。最终目的是为了一下两个方面:如何保持改进成果的持续性?如何打破“屡改无进”的怪圈。根据上个月相关情况及落实,本月检查工作计划如下: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0%; 2.I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50%以下,一般不得超过48h;

3.I类切口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80%以上;I类切口感染率≤0.5%;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

5.I线药物使用率35%,抗生素越级使用率<20%; 6.院感发生率≤4%,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例病原微生物送检率≥40%;

7.鉴于抗生素使用率情况改善,本月开始将对当月“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不达标的医生的病历逐份进行合理性分析。 二、实施(D): 1.鉴于抗生素使用率情况改善,本月开始将对当月“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不达标的医生的病历逐份进行合理性分析。并全科讨论、自我分析;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应用合理性,使用时限的合理性,必要性进行检查分析;

2.科主任、护士长、医疗质量小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定期考核,查看落实情况;

3.院感医生检查运行病历,及时督导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I类切口抗菌药物的选择与时间、病原微生物及时送检、抗菌药物分线管理的执行、院感及时上报等;

4. 针对I类切口手术病人,进行术前皮肤准备、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术前及术后手卫生督导检查。

5.通过三佳系统,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审查制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把控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合理使用。 三、检查(C):

9月份门诊量298人次,入院病人97人次,出院病历数102份,本次抽查病例数99份(质控率97.1%),手术33例。9月份抗生素使用相关情况统计如下:

1.9月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2.71%;门诊抗生素使用率16.48%;抗生素占总费用比7.58%;抗生素占药费比29.54%;抗生素二联使用率6.7%。

2.9月份手术33例,其中I类切口25例、II类切口6例、III类切口2例。I类切口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4例(其中1例并发外耳炎症、1例为并发外院乳腺癌术后切口感染),未使用抗生素11例。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52.2%,使用平均时限3.08d(74h),其中48h的2例、72h的7例、96h的3例。

3.I类切口预防性用药中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92.9%;I类切口感染率(2/25)8%。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35.59。

5.所有预防及治疗性使用抗生素的病历中,使用I线药物23例,使用II级药物39例,使用III线药物0例。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比率:9.7%,均为住院医师越级申请限制级

抗生素,越级申请书书写率100%;

6. 医院感染发生率4.9%,其中I切口感染2例、II类切口感染2例、软组织感染1例;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例病原微生物送检率:28.8%。 四、分析、改进措施(A): 1.抗菌药物使用率分析:

⑴.9月份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62.71%,从各医生情况可见:6位医生达标,1位基本达标,1位不达标。虽然距离60%标准还差一点,但7-9月比较可见,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较前有所改善,相较上季度情况亦有所改善。希望大家自我分析,达标的医生应继续保持,未达标的医生应回顾一下自己的病人、病历,哪些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因为收治的病人存在不可控性,如果不时刻把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有可能因为后期收治的病人病情需要,将导致抗生素使用率无法控制。

(2).7-9月门诊抗生素均达到“<20%”标准,且逐渐下降。药剂科会定期抽查处方并进行点评、处罚,希望大家以后继续保持,尽量减少门诊处方开具抗生素。

⑶.9月份抗生素二联使用率6.7%,本月较前两月明显增加;病历质控发现9月份阑

尾炎手术6台,较前两个月明显增加,为二联用药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但严禁以“联合用药”寻求心理安慰,必须掌握联合用药指征。

目前,医院药事委员会会定期审核抗生素及其他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并定期通报、警告及处罚,发现一例不合理用药将罚款50元,希望大家自己把握药物使用原则,合理用药。根据院感科指导意见,普通、表浅软组织挫裂伤,不推荐使用抗生素,可局部加强换药、局部使用创面药物来减少感染发生。

2.I类切口围术期相关情况分析:

医院等级评审相关规定C条款规定,I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率不超过50%。对前几个月所设定的标准被B条款的30%指标进行修正。二、三季度控制效果尚可。

目前I类切口手术中,普外手术(如斜疝、甲状腺)、骨科手术中的取内固定术等手术基本不再使用抗生素治疗。这类手术感染率相较以往常规使用抗生素时无明显增加。预防性用药的主要对象还是闭合性骨折手术,鉴于闭合骨折内固定手术均为异物植入手术,所以要想有进一步改进有一定难度。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规定,异物植入手术是建议进行抗生素预防的。根据相关文献结果,建议有些简单骨折可进行闭合复位固定的手术、关节镜手术等手术,原则上可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⑵.7-9月I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平均时限有所改进,相较上季度亦有明显改进。但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主张的“不超过48h”还有一定距离,希望大家能够控制术后使用抗生素的时间。不要用抗生素找“心理慰藉”,使用时限是经过循证医学研究后的结果,用药时间长并不代表感染率就低,希望大家控制使用时限,需要延长使用

的需在病程中详细阐明原因,并且要作出相关处理(培养+药敏、切口管理等)。

⑶.9月份I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92.9%(2016013074 右肱骨颈骨折并发皮肤挫伤、乳腺肿瘤术后、2型糖尿病);较前两个月明显改进,较上季度改进效果明显,达到了既定目标。希望大家继续保持。

建议手术前应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中各部位手术推荐选择抗生素。且总预防用药不超过24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h;使用剂量应该为最低预防剂量。目前对超常规使用病例罚款50元/例,主管医生个人承担。

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

7-9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逐步下降至正常并保持良好,相较上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可以有效的反应住院人群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强度。希望大家以后进一步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率、使用剂量、使用时限。 4.抗菌药物的分线管理、使用情况:

7-9月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制度落实逐渐改进,相比上季度有所改进,希望大家继续改进并保持。I线抗生素使用率逐渐增多,II、III线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步下降。说明各医生在抗生素的分线管理”意识上有所提高。希望科主任严格控制抗生素审核,减少限制级、特殊使用级抗生素的使用。抗菌药物的选择,首先必须有指征、有证据(培养+药敏结果等)方能选择。盲目选择更好、更高级的抗菌药物,会导致将来我要可用,更多、更快的出现耐药菌株。院感医生应加强管理,做好信息反馈、督导工作,以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5.I类切口感染率、病原微生物送检率:

的I类切口感染率<0.5%的要求。鉴于I类切口手术数量基数较小(20-30例),一旦发生感染,均会超标。希望大家查找原因的同时,应做好相关围术期的工作。例如术前准备、手术区域皮肤及软组织条件管理、手卫生管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切口护理、辅助药物治疗等,以减少I类切口感染率。

7-9月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均在28%-29%之间,低于规定要求(>50%),改进效果不明显。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低,可能性原因包括:送检意识不高,制度制定执行不到位、非治疗性用药按治疗性用药选择、奖惩措施不明确等。从而导致抗菌药物的使用缺乏针对性、正确性、准确性,容易出现耐药菌。凡是发生感染、有临床情况需要使用或延长使用抗菌药物的,能取培养的尽量取标本送检,是预防性用药的不能按治疗性用药选择。

建议主管医师应加强微生物标本送检,送检一例院感科给予10元奖励,发现一例无故更换、延期、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罚款50元。

2016抗生素使用新规定(二):2016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考题及答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培训试题

单位: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3*10=30分)

1.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

A. 氟喹诺酮类 B. 氨基糖苷类 C. β—内酰胺类 D. 氯霉素类【2016抗生素使用新规定】

2.根据我院抗菌药物归类分线情况,属于二线药物的是( ):

A. 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B.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C. 阿奇霉素分散片 D. 盐酸去甲万古霉素

3.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 )类抗生素。

A. 碳青霉烯类 B. 氯霉素类 C. 大环内酯类 D. 氨基糖苷类

4.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

A. 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5.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 )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A. 尿路感染 B. 术后伤口感染 C. 肺部感染 D. 皮肤感染

6.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 ):

A. 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 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7.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

A. 疝修补术 B. 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 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8.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 ):

A. 青霉素 B. 头孢拉啶 C. 头孢哌酮 D. 万古霉素

9.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

A. 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 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C. 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D. 以上都是

10.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 )。

A. 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B.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D. 以上都不是

二.判断题(3*10=30分)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分级管理要求,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 )

2.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可局部滴耳。( )

3.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术中需要追加的情况见于手术时间长(>3小时)或术中失血量大(>1500mL)。( )

4.新生儿禁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避免应用。( )

5.确定为肠球菌感染,不宜再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 )

6.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要求Ⅱ类切口的停药时间为3至7天。( )

7.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属抗菌药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

8.头孢吡肟(马斯平)属于第四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属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

9.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10.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不需预防用抗菌药。( )

三、填空题(4*10=40分)

1、我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 种。

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 DDD以下。

3、I类切口手术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4、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法要按照有关规定,术前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

5、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 、 、 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

答案

一、CCABC DDDDA

二、√ × √ √ √: ×√ √ √ × 三、1. 35 2

2. 20 40

3. 30

4. 0.5 2

5. 暂停处方权 取消处方权 降级使用

2016抗生素使用新规定(三):2016医考必读:中国抗生素使用进入理性时代

2016医考必读:中国抗生素使用进入理性时代

文/邱玉萍

近几年来,国家卫生部通过在二、三级大型医院中通过采用抗生素药物购销管理、使用培训、执行监督处罚等手段强化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有限。近日,全国各地抗生素输液限制政策又陆续出台,从大医院到小门诊均有涉及,不少业内人士直呼“抗生素大劫将至”。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5年11月16日启动“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呼吁全球提高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重视。WHO在12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公众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普遍存在误解。64%的人认为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感冒与流感,尽管抗生素对病毒毫无作用,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一旦感觉好些便可停止服用抗生素,而不是完成规定的用药疗程。

目前,2016年医师资格考试网上报名已经结束,进入现场审核阶段。全国各地考生已进入紧张的备考状态。针对国内抗生素使用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严格落实抗菌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医师抗菌药处方权限资格管理,医师要经过培训考核,方可授予相应级别的抗生素处方权。

中域医考精讲班辅导老师张远方认为,近年来,为遏制国内抗生素滥用现象,国家卫生部及相关部门相关的政策制度日益完善,对抗菌药物抗生素使用环节、流通环节和制造环节进行了各项监管。对医师开抗生素设置权限,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有效从源头上杜绝抗生素滥用行为。

张老师说,在大多数中国普通家庭的药箱中,几乎都有几盒“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好像成了“万能药”,感冒发烧更是习惯性地吃两片“消炎药”。说起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很多人多少知道些,却少有人意识到阿莫西林就是抗生素。中国老百姓完全是把阿莫西林、头孢、阿奇霉素等抗生素当成包治百病的万能消炎药使用。

【2016抗生素使用新规定】

很多人将中国滥用抗生素的根源归结到老百姓身上,认为正是由于他们医学知识的缺乏,导致很多抗生素药物整盒整盒储备在家里。中域医考指出,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抗生素滥用严重,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各医院的医生滥开抗生素处方。

国内各大小医院门诊医生之所以会滥开抗生素,多数是因医生学艺不精,抗生素又给民众留下“万能药”的印象,患者根本不知滥用的严重危害,这部分医生亟需专业培训,提升职业技能。还有一部分在于“利益驱动”,这种行为无形中为“以药养医”提供市场。

目前我国对抗生素的监管力度越来越严格,中国抗生素使用将进入理性时代。各地卫生部门出台的“限抗令”,不仅适用于大医院,且蔓延至基层医疗机构,像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克肟、头孢唑肟、阿奇霉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抗生素药物在大多数小门诊已经无法买到。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增加或许是目前全球医疗界面临的最严重问题,若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50年,该问题可能导致每年上千万人死亡。抗生素滥用问题已蔓延全球,备战2016医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不妨从掌握抗生素使用知识入手,中域医考祝考试成功!

2016抗生素使用新规定(四):2016一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为了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减轻人民群众负担,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制定本规范。

第一条 总则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第二条 预防用药的适应证

一般情况下,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

(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

(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

(三)异物植入术;

(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营养不良等;

(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

第三条 预防用药的选择

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当考虑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341519/

推荐访问:2016国外抗生素的使用 特殊使用抗生素规定

热门文章